E4011 V9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 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 北京华清丽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科学院环保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二零一二年九月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 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业主单位:江西省城镇建设利用外资办公室 评价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 北京华清丽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科学院环保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 2317 号 编制日期:2012 年 8 月 目 录 1 总则 .............................................................................................................................................. 1 1.1 项目背景............................................................................................................................ 1 1.2 环境评价目的、内容 ........................................................................................................ 2 1.2.1 环境评价目标......................................................................................................... 2 1.2.2 评价内容................................................................................................................. 2 1.3 评价标准............................................................................................................................ 3 1.3.1 环境质量标准......................................................................................................... 3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4 1.4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 5 1.4.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 5 1.4.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 7 1.5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 .................................................................................................... 7 1.5.1 评价工作等级......................................................................................................... 7 1.5.2 环境评价范围......................................................................................................... 7 1.5.3 评价时段................................................................................................................. 8 1.6 环境保护目标.................................................................................................................... 8 1.7 环评编制、思路及方法 .................................................................................................... 8 1.7.1 环评的编制.............................................................................................................. 8 1.7.2 环评思路及方法...................................................................................................... 9 1.8 环境评价工作程序 .......................................................................................................... 10 2 环境政策、法律法规框架和编制依据 ..................................................................................... 12 2.1 法律法规.......................................................................................................................... 12 2.2 地方有关法规.................................................................................................................. 13 2.3 技术导则和规范.............................................................................................................. 13 2.4 采用的相关标准.............................................................................................................. 13 2.5 其他相关依据.................................................................................................................. 14 2.6 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 .................................................................................................. 14 2.7 拟建项目与区域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 14 3 项目描述..................................................................................................................................... 16 3.1 项目概况.......................................................................................................................... 16 3.2 项目建设内容.................................................................................................................. 16 3.3 环境工具识别.................................................................................................................. 25 4 环境状况基线............................................................................................................................. 27 4.1 自然环境概况.................................................................................................................. 27 4.1.1 地理位置............................................................................................................... 27 4.1.2 地形地貌............................................................................................................... 27 4.1.3 地质水文............................................................................................................... 28 4.1.4 气象气候............................................................................................................... 29 4.1.5 流域水系............................................................................................................... 29 4.1.6 土壤....................................................................................................................... 30 4.2 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 30 4.2.1 环境空气............................................................................................................... 31 4.2.2 地表水环境........................................................................................................... 32 4.2.3 声环境................................................................................................................... 34 4.3 生态环境概况.................................................................................................................. 35 4.3.1 陆生生态............................................................................................................... 35 4.3.2 水生生态............................................................................................................... 38 4.4 社会经济概况.................................................................................................................. 39 4.4.1 行政区域划分及人口........................................................................................... 39 4.4.2 区域经济概况....................................................................................................... 39 4.4.3 物质文化资源....................................................................................................... 39 4.4.4 市政设施............................................................................................................... 40 4.4.5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41 4.4.6 矿产资源............................................................................................................... 41 4.4.7 旅游资源............................................................................................................... 41 4.5 区域污染源治理现状 ...................................................................................................... 42 4.5.1 垃圾收集和处置现状........................................................................................... 42 4.5.2 排水和污水处理现状........................................................................................... 42 4.5.3 政府的相关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规划 ............................................................... 42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43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43 5.1.1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43 5.1.2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45 5.1.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6 5.2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49 5.2.1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 49 5.2.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 50 5.3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评价及水土保持措施 ...................................................................... 61 5.3.1 新增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 62 5.3.2 弃土、弃石、弃土量预测 ................................................................................... 65 5.3.3 水土保持措施....................................................................................................... 65 5.3.4 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 ................................................................................... 70 5.4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及保护措施 .............................................................................. 73 5.4.1 建设期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及保护措施 ....................................................... 73 5.4.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及保护措施 ....................................................... 74 5.5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75 5.5.1 设计阶段............................................................................................................... 75 5.5.2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75 5.5.3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77 5.6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77 5.6.1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77 5.6.2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80 5.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 83 5.7.1 建设期社会影响分析........................................................................................... 83 5.7.2 运营期社会影响分析........................................................................................... 84 5.7.3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85 6 替代方案分析............................................................................................................................. 88 6.1 零方案分析...................................................................................................................... 88 6.2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 89 6.2.1 工艺选择的原则................................................................................................... 89 6.2.2 备选工艺方案的论证........................................................................................... 90 7 环境风险分析及减缓措施 ......................................................................................................... 94 7.1 环境风险识别.................................................................................................................. 94 7.1.1 建设期................................................................................................................... 94 7.1.2 运营期................................................................................................................... 94 7.2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94 7.2.1 建设期................................................................................................................... 94 7.2.2 运营期................................................................................................................... 95 7.3 环境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 .............................................................................................. 96 8 移民安置计划............................................................................................................................. 98 8.1 移民概况.......................................................................................................................... 98 8.2 法律与政策框架.............................................................................................................. 98 8.3 项目征地情况.................................................................................................................. 99 8.4 受影响对象情况.............................................................................................................. 99 8.4.1 受影响的人口....................................................................................................... 99 8.4.2 受影响人口的经济状况 ..................................................................................... 100 8.5 移民安置........................................................................................................................ 100 8.5.1 申诉解决机制..................................................................................................... 100 8.5.2 监测与评估......................................................................................................... 102 8.5.3 移民安置费用概算............................................................................................. 102 9 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 103 9.1 目的................................................................................................................................. 103 9.2 调查方法与过程............................................................................................................. 103 9.3 公众咨询调查过程和内容 ............................................................................................. 105 9.3.1 第一次现场走访................................................................................................. 105 9.3.2 第一次现场公示、网上公示 ............................................................................. 105 9.3.3 问卷调查............................................................................................................. 105 9.3.4 第二次现场走访......................................................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9.3.5 第二次现场公示、网上公示 ............................................................................. 108 9.3.6 座谈会................................................................................................................. 108 9.3.7 文本公示............................................................................................................. 109 10 环境管理计划......................................................................................................................... 110 10.1 环境管理计划的目的 .................................................................................................. 110 10.2 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 .................................................................................................. 110 10.3 环境管理机构.............................................................................................................. 110 10.3.1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 113 10.3.2 环境监理........................................................................................................... 114 10.3.3 承包商环境管理............................................................................................... 116 10.4 环境保护措施摘要 ...................................................................................................... 117 10.5 环境监测及水保监测计划 .......................................................................................... 131 10.5.1 监测目的............................................................................................................ 131 10.5.2 监测计划............................................................................................................ 131 10.6 环境管理培训.............................................................................................................. 141 10.6.1 培训目的............................................................................................................ 141 10.6.2 培训对象............................................................................................................ 141 10.6.3 培训内容............................................................................................................ 141 10.6.4 培训计划............................................................................................................ 141 10.7 环保水保费用估算及经济损益分析 .......................................................................... 142 10.7.1 环保水保投资估算........................................................................................... 142 10.7.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47 10.8 环境管理计划的信息管理 .......................................................................................... 148 10.8.1 信息交流........................................................................................................... 148 10.8.2 记录机制........................................................................................................... 148 10.8.3 报告机制........................................................................................................... 149 11 结论与建议 ............................................................................................................................. 150 11.1 结论 ............................................................................................................................... 150 11.1.1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50 11.1.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1 11.1.3 综合评价结论.................................................................................................... 151 11.2 建议 ............................................................................................................................... 151 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 153 附图二 项目监测布点图........................................................................................................... 154 附件一 环保实施规程............................................................................................................... 155 1、小型土建 ECOP ............................................................................................................. 156 2、造林工程 ECOP ............................................................................................................. 156 3、垃圾收集站工程 ECOP.................................................................................................. 156 4、化粪池工程 ECOP ......................................................................................................... 156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ECOP...................................................................................... 156 6、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ECOP.......................................................................................... 156 7、截污管网工程 ECOP ..................................................................................................... 156 附件二 污水处理站日常设备维护、检修管理规程 ............................................................... 157 附件三 噪声监测报告............................................................................................................... 160 附件四 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相关材料 ................................................................................... 164 1、第一次信息公开公告 ..................................................................................................... 164 2、第一次信息公开公告 ..................................................................................................... 165 3、公众咨询调查表............................................................................................................. 167 4、座谈会会议纪要............................................................................................................. 168 5、公式图片......................................................................................................................... 170 1 总则 1.1 项目背景 2009 年 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 ” 和多个专项规划,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为专项规划之一。 鄱阳湖流域主要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简称五河)组成,五 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鄱阳湖流域的治理主要为五河流域治理,治湖先 治江,治江同治山,五河流域治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础, 也是鄱阳湖治理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金市作为赣江流域的城镇之一,近十年来社会和经济迅猛发展,然而由于 历史、经济、技术等各种原因,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流域治理工作仍存在 较大差距。绵江河作为赣江的源头,流域内沿线支流汇集了沿岸部分未经处理的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畜禽养殖废水和降雨径流等,导致水质逐渐恶 化、水生态功能受损和河岸滩涂湿地退化等诸多环境和生态问题,水质从上游日 东水库、陈石水库的Ⅰ-Ⅱ类,至叶坪降到Ⅲ类,至瑞金市的下游降到Ⅲ-Ⅳ类。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瑞 金市的赣江源及绵江河水质保障以及生态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为了保护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确保绵江河在不同河段达到相应的水 环境功能区要求,进而为保护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 务,瑞金市拟实施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项目包括三个部分: 绵江上游湿地保护和净化区子项、绵江中游和下游湿地生态恢复与利用区子项以 及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子项。项目总投资 14380.12 万元,其中拟利用世 界银行贷款 7190.06 万元,占 50%;国内配套资金 7190.06 万元,占 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及世界银行操作指南[4.01]版中有关规定,瑞金市世界银行 贷款项目办委托江西省科学院环保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对“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 1 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 )湿地保护利用 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性质,评价工作既要满足世行的有关评价要求,又要符 合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评价的深度要求。因此,评价组成员对本项目的主 要内容、性质及建设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并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调查, 收集了大量与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资料,同时对与项目有关的环境 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环境评价目的、内容 1.2.1 环境评价目标 根据项目区环境特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原国家环保局等部委《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监[1993]324 号)和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 OP4.01《环境评价》的规定,国内及世行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以及各子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分析的各种潜在正面及负面环境影响的分析,对各种可行的替 代方案(包括无项目方案)进行比选,针对潜在的负面影响,提出防止、减小、减 缓或补偿的各种必要措施,并改善环境绩效。环境评价也为世行对项目的环境安 全保证政策的独立评估及国内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1.2.2 评价内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主要为: (1) 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污染源调查和环境现状监测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 量现状进行评价; (2) 评价项目建设期对地表水、空气、声、生态环境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3) 分析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4) 提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环境不利影响应采取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 措施; (5) 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培训计划; (6) 进行公众咨询。 2 1.3 评价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 (1) 地表水 评价范围内绵江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 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3-1。 表 1.3-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值(单位:mg/L,pH 除外) 项目 Ⅲ类标准值 标准来源 pH 6~9 溶解氧 5 高锰酸盐指数 6 化学需氧量(COD) 20 GB3838-200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4 氨氮(NH3-N) 1.0 总磷(以 P 计) 0.2(湖、库 0.05) 石油类 0.05 (2) 地下水 项目所在地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3-2。 表 1.3-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值(单位:mg/L,pH 除外) 项目 标准值 标准来源 pH 6.5~8.5 总硬度(以 CaCO3 计) 4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高锰酸盐指数 3.0 GB/T14848-93 氨氮 0.2 Hg 0.001 Cr(六价) 0.05 (3) 环境空气 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评价区属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2000)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 见表 1.3-3。 3 表 1.3-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单位:mg/m3) 浓度限值 污染物因子 标准来源 1 小时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SO2 0.50 0.15 0.06 TSP / 0.30 0.20 GB3095-1996 PM10 / 0.15 0.10 NO2 0.24 0.12 0.08 (4) 声环境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具体标准限 值见表 1.3-4。 表 1.3-4 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区标准值(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标准来源 2类 60 50 GB3096-2008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中化粪池污水以及垃圾收集站冲洗废水排 放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标准,其他污水排放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 4 中的一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3-5 和表 1.3-6。 表 1.3-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旱作标准(单位:mg/L,pH 除外) 作物种类 项目类别 标准来源 旱作 BOD5 100 CODcr 200 GB5084-2005 SS 100 pH 5.5~8.5 表 1.3-6 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值(单位:mg/L,pH 除外) 项目 标准值 标准来源 pH 6~9 SS 70 CODcr 100 GB8978-1996 BOD5 20 石油类 5 动植物油 10 4 氨氮 15 磷酸盐(以 P 计) 0.5 (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恶臭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 1 中的二级 标准,其它无组织排放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中表 2 中的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3-7 和表 1.3-8。 表 1.3-7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单位:mg/m3) 控制项目 浓度限制 标准来源 氨 1.5 硫化氢 0.06 GB14554-93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表 1.3-8 无组织排放废气执行标准 排放标准 无组织排放控制值 标准 污染物 排放速率(kg/h) (mg/m3) (mg/m3) GB16297-1996 颗粒物 / / 1.0 (3) 噪声 ① 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3-9。 表 1.3-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昼间 夜间 标准来源 70 55 GB12523-2011 ② 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 2 类区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3-10。 表 1.3-10 厂界噪声标准 2 类区标准值(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2类 60 50 (4) 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1.4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1.4.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性及建设期、运营期的污染源及影响源,结合项目区的 5 环境现状,采用一览表法,绘制工程影响环境因子程度识别表,对建设项目影响 的环境因子进行识别,详见表 1.4-1。 表 1.4-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 建设期 运营期 施 农 垃圾 重 工程因素 造林 工 料 工 施 工 永 临 截收集 化 村 环境要素 地清 程 场 程 工 人 久 时 征 造 污 湿 污 要 站及 粪 理与 开 取 弃 运 员 占 占 地 林 水 地 管 性 收集 池 整地 挖 土 土 输 活 地 地 处 网 点 动 理 地形地貌 -2 -2 -2 -3 -1 -1 -2 -3 Ⅲ 土壤环境 +2 Ⅲ 自 水文情势 Ⅲ 然 地表水环境 -3 +3 +3 +3 +3 Ⅰ 环 大气环境 -3 +3 +2 Ⅱ 境 声环境 -3 -3 Ⅱ 固体废物 -2 -2 -2 -2 -3 +3 Ⅱ 生 陆生生态环境 -2 -2 -2 -2 -2 -2 -3 +3 +3 Ⅰ 态 水生生态环境 +3 Ⅰ 环 外来物种入侵 Ⅲ 境 水土流失 -1 -1 -1 -1 +3 +3 Ⅰ 社会经济 +1 -2 +1 Ⅱ 社 征地影响 -1 Ⅱ 会 人群健康 Ⅲ 环 居住环境 +3 +2 +3 +3 Ⅰ 境 交通 -3 Ⅲ 注:(1) +、-分别表示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2) 1、2、3 表示影响的程度为大、中、小;(3)Ⅰ、Ⅱ、Ⅲ分 别表示该因子的地位为重要、较重要、相对次要。 6 1.4.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根据工程影响环境要素的识别,结合当地环境现状和工程特性,选择各环境 要素的评价因子详见表 1.4-2。 表 1.4-2 环境评价因子筛选表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预测评价因子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陆生植物、水生生物 水土流失、陆生植物、水生生物 社会环境 人口、工农业发展、土地利用 工农业发展、拆迁安置、土地利用 地表水水质 CODcr、BOD5、SS、NH3-N、石油类 CODcr、NH3-N 声环境 等效 A 声级(Leq) 等效 A 声级(Leq) 环境空气 SO2、NO2、TSP TSP 1.5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 1.5.1 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环境评价 (OP4.01)中关于环境筛选和分类的要 求,通过对本项目的类型、位置、敏感度、规模以及潜在环境影响的特性和大小 进行分析,确定本项目为 B 类项目。 1.5.2 环境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该项目 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详见表 1.5-1。 表 1.5-1 环境评价范围 序号 项目 评价范围 项目永久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区、施工道路区;绵江瑞金市境内河段、 1 生态环境 绿草湖以及各湿地、滩涂。 2 地表水环境 绵江瑞金市境内河段。 3 社会环境 项目建设征占地区。 4 大气环境 以各子项目区为中心,周边半径 200m 范围。 5 声环境 以各子项目区为中心,周边半径 200m 范围。 7 1.5.3 评价时段 根据项目分析,将评价时段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 1.6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对项目的分析及环境现状调查,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6-1。 表 1.6-1 环境保护目标 序 环境 方 距离 保护目标 规模 保护标准 号 要素 位 (km) 项目征占地区陆生生物、 / / / 保护生态系统不被干扰及破坏 生态 水生生物、水土保持 1 环境 约 100 株 香樟 E 20m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野生) 地表 项目范 年均流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绵江河 / 水 围内 43.43m3/s (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高轩村 26 户,95 人 社会 征地影 按有关法规给予合理补偿,使 3 新院村 32 户,120 人 环境 响人群 项目对其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瑞律村 24 户,87 人 环境 竹岗村 E 0.15 7 户,25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4 空气 瑞律村 W 0.1 10 户,34 人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声环 下街村 W 0.2 6 户,21 人 《声环境质量标准》 5 境 新院村 E 0.2 8 户,31 人 (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 1.7 环评编制、思路及方法 1.7.1 环评的编制 根据世界银行环境专家、省项目办和项目环评组的现场调查踏勘,“世界银 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影响区内无生态敏感与 脆弱区、需特殊保护地区和社会关注区等环境敏感区,各项目污染源发生量规模 及影响范围不大,并针对可能的污染影响在项目全过程采取严格的避免、预防和 缓解措施,同时,相关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及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可作为进一步处置 的依托,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因此, 的可能不利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省世行办和世行安全保障鉴别团环境专家建 议该项目的环境筛选归为世行贷款 B 类项目,该环境筛选分类已获得世行确认。 8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共包括 22 个 子项,根据子项“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的特点,该项目需编 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单独成册。本报告为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环境管理计划(EMP)及环保实施规程(ECOP)组成,具体环 境管理工具的识别见章节 3.3。 1.7.2 环评思路及方法 (1) 在对工程地区环境现状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分析,对项目产生 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2) 在环评中根据世行环境安全保障政策,对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 利用项目是否适用世行的安全保障政策进行认真的筛选,并对适用的安全保障政 策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预防、减缓等管理对策; (3) 加强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客观、科学开展项目区环境现状调查 与评价工作; (4) 根据工程和环境特点,筛选识别重要及一般环境问题,突出对重要环境 问题和敏感保护目标的分析; (5) 采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客观评价工程对环境正面和负面、直接和间接的影 响;对工程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提出针对可行的减缓措施,重视环境管理计划 (EMP)的可操作性; (6) 从零方案分析和不同技术方案比选两方面进行替代方案分析,在业主的 协调下,通过环评单位与项目设计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在项目设计阶段,尽可能 弘扬项目的正面环境影响、预防不利环境影响; (7) 开展两次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第一次在环境问题筛选后及环评工作大 纲最终确定之前,第二次在报告书初稿完成阶段; (8) 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做出结论,为项目设计和环 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9) 在环评中充分考虑世行对环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环评报告中对世行 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分析和回应。 9 1.8 环境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评价工作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监测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熟悉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 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 提出评价工作方法,制定评价工作计划与安排,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调查监测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 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制定减免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环境 监测与管理计划,并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开展公众咨询调查;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 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文的编制和英文翻译。环评 工作程序详见图 1.8-1。 10 项目委托 政策研究 环境概况调查 工程规划设计资料等 工程分析 准 备 阶 段 确认环境功能 确认评价等级 确定环保目标 确定技术要求 拟订工作计划 确定评价重点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第一轮公众咨询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调 查 监 测 生态环境因子 社会环境因子 水、气、声 污染源及敏 阶 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 现状监测 感点调查 段 环境现状评价 公众咨询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报 告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及 环境经济 书 对策措施 计划 环境监理 损益分析 编 制 阶 综合评价 段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轮公众咨询 总 结 图 1.8-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图 11 2 环境政策、法律法规框架和编制依据 2.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2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7.1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 年 6 月 10 日起施行);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 11 月 18 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 会议通过,1998 年 11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 253 号发布施行);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令第 2 号,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9 号,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 年 8 月 28 日);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 号,1988 年 6 月); (14)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第 31 号,1996 年 8 月 3 日); (15)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2010 年); (1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关于《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7) 《关于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局(环然[1994]184 号, 1997 年 3 月); 12 (1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第 9 号令,2011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2.2 地方有关法规 (1) 《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 年 7 月 1 日); (2) 《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 年 1 月 1 日); (3) 《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2006 年 8 月); (4)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1 年 11 月 22 日); (5)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7 年 10 月 17 日); (6) 《江西省征用土地管理办法》(2001 年 12 月 22 日); (7) 《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2001 年 12 月 22 修订);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2010 年 2 月 5 日)。 2.3 技术导则和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2.4 采用的相关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13 (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0)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5 其他相关依据 (1)《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瑞 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 院,2012.6); 2.6 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 (OP/BP4.01) (1)世行业务政策/程序《环境评价》 ; (2)世行业务政策/程序《非自愿移民》(OP/BP4.12); (3)世行业务政策/程序《自然栖息地》(OP/BP4.0); (4)世行业务政策/程序《物质文化资源》(OP4.11); (5)世行程序《信息公开》(BP 7.15); (6)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健康与安全通用指南》; (7)国际金融公司《水与卫生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 (8)国际金融公司《废弃物管理设施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 2.7 拟建项目与区域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本项目属于生态示范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工程,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护赣江流域 水环境质量和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该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14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 和迁徙提供环境,是“鸟类的乐园”。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 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 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 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在江西,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 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项目建设对江西省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有重要意义, 确保绵江河在不同河段达到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要求,进而为保护赣江流域生态 环境、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 3、该项目建设是瑞金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在《瑞金市生态保护规划》和《瑞金市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计划》中安 排了一系列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这些污染控制的措施是从污染源头和污染输送 过程中减少和切断污染源,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本项目的建设将在瑞金市 绵江沿岸选择取几个重要的污染节点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将防与治有效结合。 绵江河一带的生态工程建设与沿河两岸的截污-污水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 系,将成为瑞金市绵江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 4、该项目建设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突出绵江流域的环境效益,充分发挥人工(自然)湿地对污染物 的削减、净化作用。建成的绵江流域将成为地表水污染物进入绵江的最后一道屏 障,最大程度截流污染物,并形成一个具有抵御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能力的、能 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生态系统,同时使之与周围的系统与景观融为一体。绵江流域 河滩湿地为我国目前较少见的、保持较为完整的城市河流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湿 地类型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各种湿地景观成斑块状分布,且滩涂湿地在其中占 优势地位,季节性积水湿地,如芦苇沼泽、疏林沼泽、森林沼泽、湿草甸和水稻 田等非常具有南方水乡特色,难得一见。项目的建设对于源头区水源水质保障和 河流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打造瑞金亮丽的生态名片、保护邻近乡镇饮用水源,同 时更可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游乐场所,生态、人文、经济价值极高。 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 举措,同时项目的建设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游项目建设起着示范作用。 15 3 项目描述 3.1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 目——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 (2) 建设性质:新建; (3) 项目建设地点:江西省瑞金市绵江河上中下游及瑞金市中心北郊,项目 位置具体见附图一; (4) 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绵江湿地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将绵江湿地建设成为: ①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与自然状态,为动植物生存、栖息提供理想场所; 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游示范项目; ③ 保护、改善水源地水质; ④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妥善处 理好湿地与社会群众的关系,以及湿地与当地经济建设、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 ⑤ 开展湿地资源的监测与评价,为湿地的管理提供科学性的指导,保障湿 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⑥ 瑞金市湿地生态教育基地; ⑦ 江西省湿地文化宣教展示示范基地。 (5) 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 14380.12 万元,其中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7190.06 万元,占 50%; 国内配套资金 7190.06 万元,占 50%。 3.2 项目建设内容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包括三大建设内容,分别为绵江上游 湿地保护和净化区子项、绵江中游和下游湿地生态恢复与利用区子项以及绿草湖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子项。具体建设内容见表 3.2-1。 16 表 3.2-1 项目建设内容 子项 建设项目规模及地点 序 目名 子项目节点 建设项目内容 备注 号 规模 建设地点 称 一级水源保护区的陆域边界 1900m 物理隔离,围网高 2.2m。 线外 1-5m 处 ①隔离防护工程 3200m 二级水源保护区的陆域 生物隔离,建防护林。 ②垃圾桶 1086 个 容量 6-8L/个。 (1)日东水库湿 地保护保育区 ③垃圾收集站 2座 湖陂村、炉坑村 单座处理能力 1 吨/d。 绵江 ④化粪池 543 座 2m3/座,型号为 Z1-2SQF。 上游 湿地 a、水源保护强制性规定;b、宣传教育项目;c、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项目;d、水源地预警监控 1 ⑤非工程性措施 保护 体系建设项目;e、废弃物集中清理项目。 和净 化区 高轩村、中潭村、洗心村、下 ①化粪池 1900 座 2m3/座,型号为 Z1-2SQF。 街村等 DN300、DN400 各 2km,材料分别为 PVC-U、 ②污水管网 4km 下街村 (2)壬田湿地净 HDPE 化与保护利用 ③检查井 200 座 下街村 砖砌,Φ1000mm 区 ④垃圾收集点 300 座 壬田镇 100kg/收集点 ⑤垃圾收集站 2座 下街村、高轩村 下街村 4t/d,高轩村 2t/d 17 每台占地约长×宽×高=17m×10m×3m。工程占 ⑥一体化 A2/O 设备 1台 下街村 地约 300m2 设计进水水力负荷 q=0.1m3/(m2·d),通过配置 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 ⑦生态湿地 9.5ha 高轩村 等,使该生态湿地滩涂修复工程植被覆盖率不 低于 70%。 ⑧宣传教育培训点 1处 下街村 定期组织教育培训 山岐村、松坪村、云集村、新 ①化粪池 2100 座 2m3/座,型号为 Z1-2SQF。 院村等 DN300、DN400 长度各 3km,材料分别为 ②污水管网 6km 新院村、桔林村、岗背村 PVC-U、HDPE ③检查井 300 座 砖砌,Φ1000mm 绵江 ④垃圾收集点 470 座 叶坪乡 中游 ⑤垃圾收集站 2座 桔林村、岗背村 桔林村 6t/d,岗背村 4t/d 和下 格栅池2.6m×1.8m×2.1m钢筋砼1座,沉砂 游湿 叶坪湿地净化 池5.1m×1.2m×2.84m钢筋砼1座, 2 地生 与保护利用区 泵井2.6m×1.8m×2.1m钢筋砼1座,高负荷 态恢 ⑥人工湿地处理站 1座 新院村 生物滤池4.0m×4.0m×3.8m钢筋砼6座,多 复与 级人工湿地系统5m×15m×1.15m×3, 利用 4m×15m×1.15m×3,砖砌,2 座。总占地面 区 积 6200m2 设计进水水力负荷 q=0.1m3/(m2·d),通过配置 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 ⑦生态湿地 19ha 新院村 等,使该生态湿地滩涂修复工程植被覆盖率不 低于 70%。 18 ⑧宣传教育培训点 1处 新院村 定期组织教育培训 在象湖镇绵江河东南岸新建截污管道,收集西 ①污水管网 2.8km 瑞金市区东南片区 面瑞金市区东南片区污水,截污量为 7000t/d。 象湖摇前坝湿 ②检查井 78 Φ1000mm 砖砌,Φ1200mm 砼,Φ1400mm 砼 地修复与保护 湿地内分别设置沉淀区、深水区、水生植物带 利用区 ③南湖自然生态湿地 20ha 摇前坝 和浅水区。在湿地内形成环形水流状态,并在 其中设置碎石导流系统和植物岛。 河滩植被缓冲带建设起点位于瑞金大桥,一直 ⑤河滩植被缓冲带 3.5ha 绵江河象湖镇西岸 向西南至象湖公园节点,全长约 3.5km,平均 修复宽度为 7-10m,修复面积约 35000m2。 两岸布置,总长约 2km,平均修复宽度约 10m, 中山南路跨江桥西南侧河堤, ⑥河流廊道湿地 2ha 河道廊道湿地修复面积约 20000m2。可选乡土 沿绵江往西至摇前坝 物种芦苇、菖蒲、香蒲等。 ①樟树林区 6.0ha 在林中空地补植一些树种,提高覆盖率 ②竹林区 7.5ha 有林沼泽湿地 沙洲坝清水 局部河段种植水生植被,可选乡土树种有芦苇、 ③滩涂区 4.5ha 保护利用区 菖蒲、香蒲和荷花等。 ④宣传牌 一块 250cm×150cm ⑤非工程性措施 a、对樟树林进行封育保护;b、林中空地补植树种;c、合理布设巡护线,加强日常巡护。 绿 草 以中山杉、垂柳+茭草、芦苇、香蒲作为整个 湖 湿 ①生态湿地处理区 11.5ha 湿地的建群模式,以湖滨自然湿地构造方式为 绿草湖湿地环 3 地 生 绿草湖 恢复物种布局主线 境教育基地 态 环 主要设置观景亭、堤岸、游览栈道、浮桥、亲 ②中心湖景区 29.6ha 境 保 水驳岸等部分休憩实施 19 护区 ③入口活动区 2.8ha 建设基地管理中心、集散广场以及公共厕所等 ④湿地科普区 10.1ha 设置一个茅草亭,若干宣传板 以草地群落为主,设计沼泽、竹林、草地等具 ⑤绿地休闲区 8ha 有不同生态和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 ⑥附属工程 分别建设宽 1.5m、2m、2.5m 和 3.0m 景观路 200m、2200m、260m 和 1820m 以及宽 6.0m 消防通道 5200m。 20 表 3.2-1 中,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和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区中的非工 程性措施、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区中的截污工程以及垃圾收集站建设 阐述如下: 3.2.2.1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非工程性措施 (1)水源保护强制性规定 日东水库区内远期规划取水口范围 300m 半径范围内的水域及取水口侧正常 水位线以上 200m 范围内的陆域设定为一级水源保护区;将本区其他水域设定为 二级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为与水域相邻的迎水面山脊线以内的陆域范围。对其 设置饮用水水源地永久性保护标志牌和宣传标语等,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可 能对水体产生污染的活动。 (2)宣传教育项目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设置宣传、指示牌,牌面上应有提示、解说、限制性文字, 以起到宣传、教育及警示的作用。指示牌应醒目,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严禁从事旅 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等活动。在村内设立相应的垃圾分类宣 传展板,发放相应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等。 (3)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项目 保育区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强环境事故风险防范能力,避 免或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生活的用水安全。 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应急系统,保障系统有效运行;提高水环境保护 应急能力;制定应急预案。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在应急条件下为保障供水而实施的,包括应急水源工 程的启动、运水工具和储水设施、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等。 非工程措施:应急组织机构、污染信息发布制度、决策的部门、部门间会商 制度、紧急用水管理制度、紧急救援技术及人员、宣传和奖励办法等。 (4)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项目 预警监控体系工程建设是为了保证保护管理机构能够监测、控制水源地的水 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适应水库饮用水源保护保育区的管理需 求。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陈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保育区对水质进行监测,每 月采样一次进行水质监测,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源加强污染源监控。 21 (5)废弃物集中清理项目 对库区、河道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一次全面、集中的废弃物清理,以清理长期 遗留的固体废弃物。 2、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区非工程性措施 该处有林沼泽湿地应在瑞金市林业局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严格的保护。对该 区域樟树林进行封育保护,严禁砍伐、烧炭,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保护好现在 生态环境。林中空地需因地制宜补植一些本地适宜生长且无病虫害的树种如枫杨、 樟树等以及原生植物和灌木等,促进群落演替,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尽快恢复生 物种群。发挥保护区及检查站人员的保护管理作用,合理布设巡护线,加强日常 巡护。严格依法打击破坏生态自然环境的违法行为,重点打击乱砍乱伐、捕猎等 行为。 3、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区截污工程 项目拟在象湖镇绵江河东南岸新建 DN600-DN1000 截污管道,收集西面瑞 金市区东南片区污水,下游接入现状污水中途提升泵房 DN1000 截污管,最终排 入下游瑞金市污水处理厂,总长约 2.8km,纳污量为 7000m3/d。 瑞金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位于瑞金市象湖镇金星村,设计处理能力 2 万 m3/d,目前处理污水量约 1.9 万 m3/d。污水厂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 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后排入绵 江。其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3.2-1 所示。根据 2011 年 1~12 月瑞金市环境监测站对 瑞金市污水处理厂进行的例行监测结果显示,瑞金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能达标排 放。 根据《瑞金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瑞金市污水处理厂在十二五期间将 完成二期工程建设,2015 年将实现设计处理能力 4 万 m3/d。象湖摇前坝湿地修 复与保护利用区截污工程截污量为 7000m3/d,且均为居民生活污水,计划于 2016 年投入运营,因此,项目建成后,项目截污污水可纳入瑞金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并 达标排放。 22 污水 格栅 提升泵房 细格栅沉砂池 选择池 氧化沟 二沉池 消毒池 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 出水 上清液 贮泥池 压滤液 压滤机房 干泥外运 图 3.2-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4、垃圾收集站 本项目建设垃圾收集站共 6 个,建设地点分别位于湖陂村、炉坑村、下街村、 高轩村、桔林村和岗背村,选址均位于村庄沿道路两侧。垃圾日产日清,采取“户 集中、村收集、乡(村)转运、市(乡)定点处理”的基本操作方法,首先保洁员负 责把垃圾收集点中的垃圾清运至垃圾收集站,然后由垃圾上车人员负责将垃圾收 集站内的垃圾装车,再由密闭垃圾清运车将垃圾直接运送到附近的垃圾中转站, 最后由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送至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垃圾收集站所在乡镇需聘请保洁员及 1 名驾驶员、2 名垃圾上车人员,人员 所需工资费用由市财政按照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扶持,工资标准原则上按保洁员 200 元/月,驾驶员、垃圾上车人员平均 800 元/月发放,不足部分由乡、村、农 户共同筹措,村里可以从村、组集体收入中解决一部分,同时,可以由居委会向 农户收取 1-3 元的保洁费。 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位于清水村牛栏窝(国道 206 旁),总容量 110.3 万 m3,现余库容约 100 万 m3,日处理能力 200 吨,实际日处理量为 125 吨。垃圾处理填埋场土建部分于 2011 年元月竣工,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于 2010 年 7 月开工建设,设备现已安装调试完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的是卫生填埋 工艺,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采用的是预处理+MBR(膜生物反应器)+NF(纳滤) +RO(反渗透)的处理工艺,出水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本垃圾卫生填埋厂铺设 HDPE 防渗膜,通过盲 沟和管道收集进入调节池,经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本项目垃圾 23 收集站收集垃圾 21.5 吨/天,运送至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处理是可行 的。各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及运输情况见表 3.2-2。 表 3.2.2 各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及运输汇总表 序 垃圾收集站 垃圾中转站 垃圾填埋场 运输路线 号 所在村 名称 杨梅坑垃圾 垃圾→村道→206 国道→中转站(约 2 公里) 1 湖陂村 中转站 →206 国道→填埋场(约 30 公里) 杨梅坑垃圾 垃圾→村道→206 国道→中转站(约 7 公里) 2 炉坑村 中转站 →206 国道→填埋场(约 30 公里) 下街村垃圾 垃圾→村道→206 国道→中转站(约 1 公里) 3 下街村 瑞金市清水 中转站 →206 国道→填埋场(约 22 公里) 村牛栏窝垃 下街村垃圾 垃圾→村道→206 国道→中转站(约 3 公里) 4 高轩村 圾填埋场 中转站 →206 国道→填埋场(约 22 公里) 桔林村垃圾 垃圾→村道→319 国道→中转站(约 2 公里) 5 桔林村 中转站 →319 国道→206 国道→填埋场(约 15 公里) 桔林村垃圾 垃圾→村道→319 国道→中转站 (约 1.5 公里) 6 岗背村 中转站 →319 国道→206 国道→填埋场(约 15 公里) 5、一体化 A2/O 设备 (1)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 3.2-2。 鼓风机 污水 粗细格栅 一体化 A2/O 设备 流砂过滤消毒池 集泥井 达标排放 污泥池 吸粪车外运或脱水成泥饼外运 图 3.2-2 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一体化 A2/O 设备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 3.2-3。 表 3.2-3 设计进水、出水水质(单位:mg/L) 项目 CODcr BOD5 SS NH3-N TP 原水水质 200 100 100 25 2.5 厌氧池出水 160 70 60 20 2.15 24 去除率(%) 20 30 40 20 14 出水 56 17.5 18 7 0.45 去除率(%) 60 82.5 70 65 82 排放标准 ≤100 ≤20 ≤70 ≤15 ≤0.5 (3)一体化 A2/O 设备日常管理 一体化 A2/O 设备日常管理规程见附件二。 3.3 环境工具识别 根据项目工程内容特点,本报告对项目的工程内容进行了分类,并根据工程 类型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工具,具体分类见表 3.3-1。 表 3.3-1 瑞金湿地项目各子项采用的环境工具分类表 ECOP 类型 EMP 农村生 子项目名称 子项目节点 垃圾收 湿地保 截污 类型 造林 化粪池 活污水 集站工 护与修 管网 工程 工程 处理工 程 复工程 工程 程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 1、绵江上游 ECOP ECOP ECOP 保育区 湿地保护和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 净化区 ECOP ECOP ECOP ECOP 护利用区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 ECOP ECOP ECOP ECOP 2、绵江中游 护利用区 和下游湿地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 EMP ECOP 生态恢复与 复与保护利用区 利用区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 EMP 利用区 3、绿草湖湿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 地生态环境 EMP 育基地 保护区 如上表所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区、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区及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制定成一个环境管理计 划(EMP),并制定以下 7 类环保实施规程(ECOP): (1)小型土建 ECOP:项目中小型土建类。 (2)造林工程 ECOP:包括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中隔离防护工程。 (3)垃圾收集站工程 ECOP:包括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壬田湿地净化与 保护利用区及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区中垃圾收集站工程。 25 (4)化粪池工程 ECOP:包括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 利用区及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区中化粪池工程。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ECOP:包括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区及叶坪湿 地净化与保护利用区中农村生活污水经截污管网进入一体化 A2/O 设备处理。 (6)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ECOP:包括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区及叶坪湿地 净化与保护利用区中微地形改造与湿地生境恢复工程。 (7)截污管网工程 ECOP:包括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区中截污管网 工程。 以上 7 类 ECOP 见附件一。 26 4 环境状况基线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地区东部,武夷山脉西麓,地处东经 115°42′-116°22′,北纬 25°30′-26°20′。是赣闽粤三省交汇处,它东与福建省长汀 县交界(距离 47km),南连会昌(距离 48km),西邻于都(距离 85km),北接宁都(距 离 85km)、石城(距离 76km),南北长约 85km,东西宽约 64km,总面积 2448km2。 4.1.2 地形地貌 瑞金市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高峻,群山重叠,逐渐向中心和西南方向 降低,以象湖镇为中心大小不一的十个盆地,组成了一个窄长的绵江河畔山间盆 地带。境内以低山为主,山地海拔高程一般在 400-800 m(黄海高程,下同)之间。 境内按地形特征可分为侵蚀构造低山丘陵地形、侵蚀构造地形,河谷侵蚀堆积地 形和侵蚀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地形为主,面积 1967.85km2,占总土地面积 的 80.35% ,山地面积 243.89km2 ,占总土地面积的 9.96% , 岗地平原面积 237.26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9.69%。岗地平原地区是瑞金村镇集中地区,城区 地处绵江河与古城河交汇处,属河谷侵蚀堆积地形,三面环山(向东北方向敞开) 的盆地。 城区是瑞金境内十个盆地中最大的一个,绵江河呈“S”形由东北向西南方向 通过,另有古城河、罗溪河、七堡河与其相通。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标高在 206.4-191.2m 之间;古城河南鹅岭脑一带为岗地,标高在 206.4-215.2m 之间,与 古城河以北一带相对高差在 15-18m;南部山区丘陵地带标高 337-442m(新茶亭一 带);西部为丘陵山区,标高在 400-473.3m;东北部为丘陵地带,绵江河以北(洋 溪村附近)标高在 237.4-197.5m 之间。 瑞金市绵江两岸内地貌为丘陵山地和河谷盆地为主。区内地势平缓,海拔高 度在 180-250m 左右,盆地中央海拔为 180-190m 左右,高差在 10m 左右。绵江 河流域内有变质沙岩和石英沙岩,千枚岩相嵌的低山武夷山余脉,海拔高约 27 200-280m 左右,森林茂密,风景宜人有“笔架云霄”之美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由第四系红色粘附覆盖的台地和岗地,形成大面的红 壤土阶地前缘较陡,多被河水冲刷,是河岸崩塌易发区。 Ⅱ级阶地为堆积阶地:由裸露的紫色页岩、紫色沙砾岩、红砂岩层及其发育 而成的紫色土系列,形成馒头形的丘陵。分布零星,不连续,阶面标高 140-150m, 宽 30-100m,一般高出河水面 5-10m。 4.1.3 地质水文 瑞金以低山、丘陵为主,出露地层主要有变质岩、碎屑岩、花岗岩、碳酸盐 岩、第四系等。地下水蕴藏丰富,据江西水文地质大队调查结果表明,日产量可 达 44.72 万立方米,年产量达 16324 万立方米。划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区、红 岩承压水区、碳酸盐类岩溶水区、基岩裂隙水区等 4 个大区,7 个亚区。 表 4.1-1 瑞金境内地下水区域分布 代 面积 日产水量 分区名称 分布区域 号 (平方千米) (吨/日) 谢坊、武阳、石水圩、合溪、历任、九 第四系松散岩 I 堡、象湖镇、黄枝塘、谢屋、鲍坊、 208.5 20852.91 类孔隙水区 马山、七堡、云石山、黄安 红岩承压水区 II 谢坊、合龙圩、九堡 451.0 993.57 碳酸盐类溶岩 III 云石山、沙洲坝、野里 73.0 9939.96 水区 构造 船底窝、老屋家、高屋、象湖镇、油寮 裂隙 N1 背、马山寺、渡头、大柏地、龙井、陶 1367.0 264503.92 基岩 水区 珠、箬别、石井、万田 裂隙 水区 风化 下坝、白溪、平塘、河背、 裂隙 N2 450.0 150913.15 云石山、拔英 水区 测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潜水。 裂隙潜水赋存于白垩系红层中,含透水性能弱,水量较贫乏,由大气降水及 上部孔隙潜水补给,排泄于河流。 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主要含、透水层为砂、砂砾(卵)石层 中,厚度 2~3m。受大气降水汛期河水侧向补给,排泄于河流。地下水位埋深 3~ 28 5m,水量相对丰富。由于上部有相对隔水的粘性土层,洪水期河水位高时,地 下水则具有承压水性质。测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良好,据有关水质分析资料, 对砼无侵蚀性。 4.1.4 气象气候 瑞金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 明,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 18.9℃,年正积温 7000℃左右,最热月 7 月份平 均温度 28℃,最冷月 1 月份平均气温 7.5℃,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8.4℃,极端最 低气温-5.8℃。 降雨蒸发:多年平均降雨量 1710mm,平均降雨天数 163.7 天,大多集中于 4-6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 60%左右。瑞金暴雨较多,最大一日暴雨量达 216.2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400mm 左右,相对湿度 79%。 光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00 小时,日照率 43%,太阳总幅射量 111.87 千卡/cm2,光能利用率为 2%,平均无霜期 269 天。 风向: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夏季主导向为西南偏南。由于城区属 闭塞的盆地地形,风速小,静风频率大,大气层相对稳定,冬季前后出现逆温天 气的机率为全年最高,在逆温天气下,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 4.1.5 流域水系 瑞金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境内河流都属山区性河流,丰枯年径流量 比悬殊大,开发利用困难较大。境内主干河流有绵江河、九堡河、万田河、梅江 河、古城河等,流域总面积 2449km2,另有 36 条支流。境内有水库 17 座,储水 量 1.98 亿 m3,境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1.156 亿 m3,每平方公里产水量 86.39 万 m3,最大年径流量 37.49 亿 m3,最小年径流量 9.52m3。 研究范围内水系属赣江水系贡江支流绵江河流域。绵江自北东向南西流经日 东、壬田、合龙、叶坪、象湖、泽覃、武阳、谢坊入会昌县境,与湘水汇成贡江。 全长 130km,瑞金境内 119km,河宽 30-160m,流域面积 159960hm2。流经城区 的绵江河,年均流量 43.43m3/s,最枯流量 0.317m3/s,最大流量 2300m3/s,常水 位 188.07m。解放后最高洪水位 193.37m(1962 年洪水),对应洪水频率为 50 年一 遇。项目所在地区域水系如图 4.1-1 所示。 29 鄱阳湖 项目水系-绵江河 图 4.1-1 项目所在地区域水系 4.1.6 土壤 受自然条件控制和人类活动长期影响,瑞金市土壤类型多样,地带性土壤为 红壤和黄壤,具体土类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等。 4.2 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除声环境质量现状实地监测外,其他监测数据引用《瑞金市绿草湖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 2011 年瑞金市地表水、大气例行监测数 据。 30 4.2.1 环境空气 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等级、当地气象特征、地形条件和周围敏感点分布,本报告选取 4 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各监测点的位置及功能见表 4.2-1。 表 4.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及其功能一览表 监测点序号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方位 监测点功能 A1 胡岭下村 绿草湖教育基地北面 0.5km 对照点 A2 观音前村 绿草湖教育基地南 0.2km 关心点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 A3 瑞金环保局小兰家 关心点 护利用区东北面 2.3km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 A4 叶坪 关心点 利用区 2.0km 2、监测项目:SO2、NO2、TSP。 3、监测周期和频率:本次环境空气监测时间为 2011 年 9 月 19 日至 9 月 25 日。进行一期监测,连续测七天,监测时段为 8 时、14 时、20 时、2 时。监测 和分析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和《环境空气质量 手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执行,获取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其中, 瑞金环保局小兰家和叶坪 2 个采样点为瑞金市城市例行监测采样点,采样时间为 2012 年 12 月 12 日至 12 月 16 日。 4、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 Ci Pi  Coi 式中: Pi ——i 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 Ci ——i 类污染物实测浓度; C o —— i i 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 功能规划的要求,为工程实施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提供依据。 5、执行标准 SO2、NO2 和 TSP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6、监测统计与评价结果 31 项目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 4.2-2。 表 4.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一览表(单位:mg/m3) 监测 采样时间 监测点位 7 月 19 日~7 月 25 日 评价单因子指数 项目 频次 小时值范围 0.016~0.084 0.032~0.168 SO2 日均值 0.02325~0.056 0.155~0.373 A1 胡岭下 小时值范围 0.009~0.019 0.0375~0.0792 村 NO2 日均值 0.01~0.016 0.0417~0.133 TSP 日均值 0.077~0.101 0.257~0.337 小时值范围 0.02~0.052 0.04~0.104 SO2 日均值 0.02925~0.03725 0.195~0.248 A2 观音前 小时值范围 0.012~0.024 0.05~0.1 NO2 日均值 0.01525~0.02175 0.127~0.181 TSP 日均值 0.079~0.094 0.263~0.313 监测 采样时间 监测点位 12 月 12 日~12 月 16 日 评价单因子指数 项目 频次 A3 瑞金环 SO2 小时值范围 0.021~0.037 0.042~0.074 保局小兰 NO2 小时值范围 0.014~0.039 0.058~0.163 家 TSP 日均值 0.096~0.098 0.107~0.109 SO2 小时值范围 0.008~0.017 0.016~0.034 A4 叶坪 NO2 小时值范围 0.006~0.015 0.025~0.063 TSP 日均值 0.031~0.044 0.034~0.049 通过表 4.2-2 可知,4 个监测点处的各现状因子的单因子指数均小于 1,表明 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4.2.2 地表水环境 1、监测点位 为说明本项目纳污水体的水质状况,本报告引用瑞金市环保局对绵江河水质 的监测结果。瑞金市环保局在绵江河上设置 3 个常规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的位 置见表 4.2-3。 表 4.2-3 监测断面一览表 断面序号 断面位置 备注 SW1 瑞金机场断面 位于本项目的叶坪节点(项目上游段) 32 SW2 塔下寺断面 位于本项目的象湖节点(项目中游段) SW3 清水断面 位于本项目的沙洲坝森林湿地节点(项目下游段) 2、监测项目:pH、DO、CODMn、BOD5、氨氮。 3、监测周期和频率:本次地表水监测时间为 2011 年,监测数据为 2011 年 度平均值,分析按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 4 规定的分析方法执行。 4、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 其中 pH 的标准指数为: pH j  7.0 7.0  pH j S pH . j  ( pH j  7.0) S pH . j  ( pH j  7.0) pH su  7.0 或 7.0  pH sd 式中: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下限;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上限。 其它项目表达式为: Ci Pi  Coi 式中: Pi ——i 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 Ci ——i 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 Coi——i 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 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 足功能规划的要求,为工程实施后对水环境的影响预测提供依据。 5、评价标准 绵江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6、监测统计与评价结果 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 4.2-4。 表 4.2-4 地表水水质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L,pH 为无量纲) SW1 SW2 SW3 断面 单因子 单因子 单因子 项目 年均值 年均值 年均值 指数 指数 指数 pH 6.95 0.1 6.97 0.06 6.84 0.035 CODMn 2.31 0.3 2.36 0.307 2.52 0.293 33 NH3-N 0.181 0.056 0.163 0.071 0.183 0.112 由表 4.2-4 可见,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上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 合所执行的标准,没有超标状况,表明评价区域内水域的现状质量良好,满足所 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质要求。 4.2.3 声环境 1、监测布点 新建县环境监测站于 2012 年 6 月 18 日进行了声环境监测,在项目拟建地分 别设 6 个监测点,监测布点见附图二,监测报告见附件三。本噪声监测因子为等 效连续 A 声级 Leq,监测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2、评价标准及方法 噪声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评价方 法为监测数据统计的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相比较,评价项 目周围声环境质量。 3、监测结果与评价 监测统计结果见表 4.2-5。 表 4.2-5 项目所在地噪声监测统计结果(单位:dB(A)) 监测时段 监测点位 6 月 18 日 执行标准值 是否超标 N1 湖陂村 48.6 60 否 N2 炉坑村 49.2 60 否 N3 下街村 48.1 60 否 昼间 N4 新院村 49.7 60 否 N5 竹岗村 47.3 60 否 N6 兴村 47.9 60 否 N1 湖陂村 32.5 50 否 N2 炉坑村 32.9 50 否 N3 下街村 32.1 50 否 夜间 N4 新院村 33.2 50 否 N5 竹岗村 31.4 50 否 N6 兴村 31.6 50 否 由表 4.2-5 可见,项目所在地 6 个监测点均低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表明拟 建厂址四周均符合所执行的 GB12348-2008 中 2 类区标准的要求,声环境状况良 34 好。 4.3 生态环境概况 4.3.1 陆生生态 4.3.1.1 陆生植物 1、陆生植物资源 评价区处在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地带性植被原本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为主,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为活动改变植被演替方向,从而形成现在的次生植 被和人工植被类型。植被现状现状以马尾松林、人工湿地松林、灌丛为主。 评价区内有种子植物 20 科、32 属、57 种,分别占江西植物总科数的 9.2%, 总属数的 2.5%,总种数的 1.3%。20 科种子植物中,优势科按所含种数顺序排列 为:禾本科(Gramineae)9 种(含竹科),蔷薇科(Rosaceae)7 种,菊科(Compositae)6 种,蝶形花科(Fabaceae)4 种,蓼科(Polygonaceae)4 种。评价区种子植物种数只占 江西省种子植物种数的 1.3%,种类多是灌木或草本的广布种。区域内已没有天 然常绿阔叶林分布,但有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及其幼树。植被现状表明 评价区的天然植被已被严重破坏,处在生态恢复的初级阶段。 评价区森林植被特点是:隶属于华东植物区,种子植物以热带分布属为主; 山体植被以人工杉林、天然马尾松林、人工湿地松林及灌丛为主;农业植被以水 稻为主。植物种类以江南丘陵岗地常见植物和农作物种类为主。调查评价范围内 没有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 2、植被概况 按照《中国植被》中自然植被的分类系统,划分出不同的植被类型,评价区 的林地植被共划分为 3 级,3 种植被型、7 群系。 评价区已没有原生植被存在,丘陵岗地上自然更新的马尾松林、次生灌丛, 是评价区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天然次生林。 马尾松林是评价区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之一,多属天然飞籽成林。以幼龄林 为主。群落中乔木树种以马尾松为优势种,常伴生少量的木荷(Scnima superba)、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樟等萌生幼树, 林分郁闭度多在 0.35-0.65 间。因林下灌丛茂密,水土流失轻。 35 林 下 灌 草 主 要 种 类 有 檵 木 (Loropetalum chinensis) 、 栀 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 赤 楠 (Syzygium buxifolium) 、 乌饭 (Vaccinium bracteatum) 、 杜 鹃 (Rhododendron simsii)、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等; 䓍本有芒萁(Dcranopteris dichotomai)、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 )等。灌木或灌草丛盖度在 25%~60%之 间。有少量的层间植物,主要是金樱子。 枫香-木荷灌木丛(Form. Liquidambar formosana / Schima superba):在人为干扰下, 灌丛高度一般 1.5~2m ,主要建群种是枫香与木荷,伴生灌木有苦槠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檵木、栀子、赤楠、乌饭、山矾(Symplocos sumuntia)、黄瑞木、水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等。地被物以芒萁为主。植被总覆盖度 45%~85%,因枯枝 落叶和芒萁等地被物层,水土流失轻微。 水竹灌丛(Form. Phyllostachys heteroclda):水竹竿高 1-1.8 米,直径 5-15 毫 米,小枝常单生,有叶 3-5 片;叶鞘上部常具微毛,鞘口两侧各具一微小叶耳, 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宽 8-16 毫米。竹材甚韧,宜劈蔑编制用具。4-5 月出笋,可 食用。山麓、荒坡、水沟旁、田头地角多见水竹灌丛。 评价范围内主要有杉林、湿地松林等人工林。 杉林(Form.Cunnighamia Lnceolata):杉是浅根性树种,主根不明显,水平根系 发达,有明显的趋肥性,分布于亚热带山地丘陵,是本区的传统优良用材树种。 评价区杉林主要分布于由砂岩等成土母质形成的红壤山坡。由人工造林抚育,林 间偶有马尾松 、枫香、木荷、台湾泡桐(Paulownia kawakamii)等。 中龄杉林郁闭度多在 0.45~0.75 之间,林下灌草层盖度约 15%~55%。灌木 以檵木、矩叶鼠刺(Itea oblonga )、乌饭、山莓等为主;藤本有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土茯苓( Smilax glabra )等;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为主。 杉木幼林郁闭度多在 0.25~0.45 之间,林间灌木各类多于中龄杉林,常见的 有山鸡椒、苦槠、白栎、乌饭、檵木等,草本以蕨、芒萁、五节芒为主。 湿地松林(Form. Pinus elliottii)评价区湿地松林以幼年林为主。群落中乔木树 种除湿地外,林间有少量萌生的木荷、枫香、樟等萌生幼树。林分郁闭度多在 0.2-0.6 之间。林相整齐,但水土流失严重。 林下灌木主要种类,有檵木、杜鹃、赤楠、乌饭、菝葜(Smilax china )、金 樱子等;草本主要有以芒萁为主。灌草盖度为 30%-65%。 36 农业植被:在评价范围内,农业植被占有一定比例。沿线丘陵岗地间的谷地、 江河岸边多为稻田或旱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冬春多见油菜,旱地以种花生、 荷花、红薯及疏菜为主。 3、评价区植被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评价范围内植被相关内容,项目评价范围内植被有以下特点: Ⅰ、区域内植被现状以杉林、马尾松林、人工湿地松林、灌丛,和农田旱地 为主。林地植被共划分为 3 级,3 种植被型,7 群系。 Ⅱ、评价区因沿线村落密集,交通便利,加上历史与人为的因素,林地植被 以杉林、马尾松林、人工湿地松林及灌丛为主。评价区的天然马尾松林正处于自 然植被生态恢复的初级阶段。 Ⅲ、区域内农田以水稻种植为主,轮作油菜,旱地多种植蔬菜、花生、大豆、 红薯等。沿线没有当地特有,或具有特殊生态、经济价值的农业植被。 4.3.1.2 陆生动物 1、动物的组成 评价区域沿村镇落人口密集,以农业植被和杉林、马尾松、湿地松林以及灌 丛为主,动物种类多是江西境内常见种。 (1)兽类 评价区内兽类主要有中华竹鼠、褐家鼠、黄胸鼠、北社鼠、华南兔等。其中, 华南兔及鼠类较常见。啮齿类动物是该区域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兽类,又是村落伴 生动物,其中部分种类有家野两栖的习性。如褐家鼠在冬天野外食物短缺时,从 室外进入室内生活,而到来年春天野外气温回升、食物渐丰时又从室内转到野外。 部分种类危害当地农、林业,会盗食稻谷、花生、红薯等农作物,部分种类还是 某些疫病的携带者。 (2)鸟类 评价区内常见鸟类中,留鸟有树麻雀、乌鸫、白鶺鴒、白头鹎、棕背伯劳、 白腰文鸟等;夏候鸟有金腰燕、家燕、白鹭、池鹭、夜鹭等。冬候鸟有北红尾鸲、 斑鸫、燕雀、灰头鹀等。其中,白鹭、池鹭为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没有 鸟类固定的栖息地和集中分布区域。 (3)两栖动物 37 评价区内以两栖动物常见种类如中华蟾蜍、黑斑蛙、泽蛙、沼蛙等常见蛙类 为主。其中,黑斑蛙为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其中主要种类生态习性及其分布状况: 中华蟾蛤,俗称“癞蛤蟆”,栖于近水源或潮湿的灌草丛、河谷、村舍附近。 评价范围内广布,也是种群数量最大的种类。 黑斑蛙,又名“田鸡”或“青蛙”,常栖息于水田、河沟或近水草丛间。江西境 内广泛分布。 泽蛙,饰纹姬娃,常栖息于农田及附近的田野中,评价区常见。 (4)爬行动物 评价范围内分布的爬行动物以中国石龙子、北草蜥等广布种为主。其次还有 灰鼠蛇、滑鼠蛇、王锦蛇、中国水蛇等。由于项目建设地点均位于城郊区域,评 价区内未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3.2 水生生态 4.3.2.1 水生植物 评价区浮游藻类计 10 种,分别属于 4 个门。其中绿藻门 5 种,硅藻门 3 种, 蓝藻门 1 种,裸藻门 1 种。 评价区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特点是以绿藻为主,其次是硅藻,优势种是绿藻门 的四刺藻、纤维藻,硅藻门的舟形藻。 4.3.2.2 水生动物 1、浮游动物 评价区内浮游动物 13 种,其中原生动物 5 种,轮虫 3 种,桡足类 3 种,枝 角类 2 种。浮游动物数量季节变化大,以春季最多,冬季次之,秋季最少;同时 浮游动物种类与水温和水体 PH 值相关。常见的原生动物有沙壳虫、表壳虫、筒 壳虫等;常见的轮虫有晶囊轮虫、多肢轮虫等;常见的枝角类有盘肠溞和象鼻溞; 桡足类主要有镖水蚤。 2、底栖无脊椎动物 底栖动物有 9 种。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湖沼股 蛤 (Limnoperna lacustris) 、 三 角 帆 蚌 (Hyriopsis cumingii) 、 圆 顶 珠 蚌 (Unio douglasiae),和摇蚊幼虫、水蚯蚓等,主要分布栖息在有机质含量较多的河道、稻 38 田、池塘。 3、鱼类 评价区内湿地生境没有特异性,河道内的鱼类以常见鱼类为主,有鲤、鲫、 草鱼、马口鱼、棒花鱼、中华鳑鲏、黄鳝、泥鳅、黄颡鱼等。涉及的相关河段没 有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分布。 4.4 社会经济概况 4.4.1 行政区域划分及人口 瑞金市下辖象湖镇、壬田镇、谢坊镇、瑞林镇、沙洲坝镇、九堡镇、武阳镇、 叶坪乡、泽覃乡、黄柏乡、大柏地乡、丁陂乡、云石山乡、冈面乡、万田乡、拔 英乡、日东乡,还下设 13 个居民委员会和 231 个村民委员会,人口 66.3 万。人 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极小部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30 人。 4.4.2 区域经济概况 2010 年,瑞金市上下为促进瑞金经济进位赶超,加速崛起,紧紧围绕建设“一 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赣州市实现追赶跨越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三年推进计划,全市经济总体呈现较快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迈上 了一个新台阶。2010 年实现生产总值 65 亿元,年均增长 15.4%;财政总收入 5.8 亿元,年均增长 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7 亿元,年均增长 16.3%。生产 总值等 7 项指标实现五年翻番,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等 5 项指标实现三年翻番。2010 年,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 投资增幅均居赣州县(市)第 1 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04186 万元,增长 6.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224099 万元,增长 1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322279 万元,增长 1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6:34.5:49.5。 4.4.3 物质文化资源 瑞金市行政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文化遗址主要有汉代古墓葬、古窑址 及明清古建筑。苏区时期,瑞金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居、旧址,如:红井、一苏 大礼堂、二苏大礼堂、红色造币厂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5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9 4 处。 根据瑞金市文物古迹分布资料及现场调查核实,重要文物古迹均距工程建设 区较远,工程征、占地范围内未发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 4.4.4 市政设施 1、公路 319 、 323 、 206 三条国道在市区交汇。厦蓉高速 (G76 ,厦门 -成都 ) 在江 西和福建两省境内目前已全部建成。在瑞金境内设立两个出入口 ( 瑞金西、 瑞金东 ) ,直通赣州和厦门。济广高速 (G35 ,济南 - 广州 ) 在江西境内已全部 建成通车。在瑞金境内设立两个出入口 ( 瑞金北、瑞金南 ),直通鹰潭和寻乌。 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把瑞金融入贯穿东西南北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十字 交叉的高速公路在瑞金市郊共设四个出入口,这样的高规格设计是一般 地 级市都难以实现的。 2、铁路 现已通车的赣 (州 ) -瑞 ( 金 )-龙 (岩 ) 铁路将连接鹰厦、京九、京广三条铁 路大动脉,其中瑞金站是赣龙铁路沿线按地级市设站的重点站。赣龙铁路 扩能工程现已开工建设,工程按 I 级双线电气化、时速 200 公里标准设计建 设,预计 2013 年 9 月竣工。瑞金火车站也升级改造。 3、航空 有赣州、连城两座机场可供使用,赣州黄金机场有航班至北京、深圳、 上海、南昌、厦门等城市,售票处可同时代售全国各地联程机票,代办国 际机票。连城机场在拟建中的高速公路沿线,距瑞金仅 90 公里。 “瑞金 4C 级机场 ”:据瑞金市政府 “ 十二 · 五 ” 规划,将在未来五年改造现 有的瑞金 4C 级机场,瑞金 4C 级机场建设地点建议选择紧靠福建汀州城市, 位于赣南瑞金与闽西长汀之间。将汀州市与瑞金市连为一体,组合为汀瑞 大城市 -“ 中国红都市 ” ,使 “ 中国红都市 ” 城区人口超 50 万人以上。 4、电力 瑞金已加入华中电网,境内建有 11 万千伏安和 22 万千伏安两座大型输 变电系统,电力充足,供电质量良好。据瑞金市政府 “ 十二五 ” 规划,华能国 际和大唐国际将建设火电厂和核电厂,大约 50 万千伏。 40 5、供水 瑞金拥有全国一流的自来水质量,供水量 5 万吨 / 日,能全面满足人民 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需要。 6、通讯 电话全部程控化,长途电话传输数字化,移动通信已开通。 2001 年 3 月已兴建宽带互联网。 4.4.5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瑞金市土地面积为 2448km2。其中耕地为 35.69 万亩,山地面积 280 万亩,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9.7%,人均耕地为 0.6 亩,林地为 128.33 万亩,森林覆盖率 34.9%。 4.4.6 矿产资源 瑞金境内初步探明有 13 类 26 种矿藏,主要有白云岩、石灰石、萤石、金矿、 钽铌、稀土、钨、银、铁、锰、粘土、无烟煤、磷、铀。特别是优质石灰石储量 达 9 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超过 60%,且大部分裸露于地面易于开采,白云岩储 量达 1 亿吨以上,C+D 级为 1900 万吨,其金属镁含量为 20.9%;萤石储量达 134 万吨,品位 65%以上。矿藏分布以沙洲坝、云石山、九堡、黄柏为一片,以谢坊、 拔英为另一片。 4.4.7 旅游资源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蓝,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 单位 15 处,中央和国家 22 个部委在瑞金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瑞金山青水 秀,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汉岩;瑞金又是全国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文化、风情、 建筑和饮食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瑞金地形复杂多姿,地表地下文物极其丰富, 尤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文物为世人瞩目,以文物古 迹为依托,居山傍水,选经历代开发形成的名胜,有“绵江八景”、双狮岩、罗汉 岩等多处。境内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 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3 处。 41 4.5 区域污染源治理现状 4.5.1 垃圾收集和处置现状 区域内居民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识薄弱,随处可见废弃的各种包装物、农用 薄膜、厨余垃圾等,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会随雨水径流进入河 道,乱堆垃圾还可能产生垃圾渗滤液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绵江流域 的水质。 4.5.2 排水和污水处理现状 绵江流域涉及 11 个乡镇,沿河大多乡镇的生活污水未处理直接外排,污染 了绵江水质。各乡镇的污水处理措施、污水管道收集系统建设落后,研究范围内 仅瑞金市的象湖镇有现状规模为 2 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以及相应的污水收集管 道,其他乡镇严重滞后。农村尚无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排放到地表水体,同时两岸农业回归水也直接排入绵江河流域,影响了绵江河流 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4.5.3 政府的相关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规划 (1) 瑞金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根据《瑞金生态市建设规划( 2010-2025)》,瑞金市将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工 程和生态建设工程,其中,环境保护工程包括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污水处理厂二 期工程、村镇污水处理示范、村镇垃圾无害处理示范、农村沼气工程、矿山环境整 治、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生态建设工程包括生态公益林保护工 程、国家水土保持建设工程、赣江源绵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这些工程的 建设对于源头区水质保障和绵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42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1.1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1.1.1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陆生植物资源的影响 施工期,整地、施工占地、道路修筑等施工将会使对工程区内的所有植物个 体及植被毫无保留的被推毁,且是毁灭性的、不可恢复的。工程区的植被主要是 灌木草丛和人工林的残余,工程施工对本区植被的破坏,会使得这些植被的面积 稍变小、种群也稍减小,但对这些植物种群的生存、繁衍及这类植被景观的改变 的影响是微小的。工程弃渣主要用于地面的整平而不单独对评价区内的植物与植 被资源产生影响。 2、对陆生动物资源的影响 (1)对两栖、爬行及兽类动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评价区内的两栖类、爬行类及兽类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方面,工程占地、开挖和施工人员活动增加干扰因素将缩小了动物的栖息 空间,植被的破坏使动物适栖地减少,从而影响部分动物的活动区域、迁移途径、 觅食范围等,进而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在施工人员及施 工机械的噪声、施工区夜间灯光照射,引起动物被迫迁移,使得工程范围内动物 种类、数量减少,动物分布发生变化。施工期间,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 有一定的影响,兽类受到施工噪声的惊吓,也将有部分种类被迫离开原来的栖息 地。但由于评价区内的动物栖息生境并非单一,同时食物来源多样化,且动物具 有迁移能力,故工程的施工不会危及其种群的生存。 (2)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可能对鸟类在短时间内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噪声干扰。施工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等产生的噪声,是施工期噪声污染的 主要来源,可能对鸟类的觅食、栖息产生影响。 43 ②灯光干扰。夜间施工时如采用强光照射、运输车辆灯光,对鸟类栖息、觅 食、飞行定位等产生负面影响。 ③人为干扰。施工期间人员活动量较大,如对施工人员管理不当,将会对鸟 类产生较大的干扰,减少鸟类栖息、觅食的空间。 以上影响可能将使鸟类迁徙他处,远离施工区范围;一部分鸟类的种群数量 会因为栖息地的减少而减少。但是当项目完工后,栖息的的重新构建,鸟类的重 量和数量会逐渐恢复。 5.1.1.2 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调查表明,评价区水域内藻类多以普生性物种为主,没有经济意义较大和国 家重点保护藻类植物。项目施工期间因开挖等会对部分涉水区藻类植物尤其是着 生藻类植物产生一定影响。但藻类植物个体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工程完工 后,藻类群落就会很快恢复与重建。因此,项目建设对水生植物影响不大。 2、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涉水区开挖、填筑等可能对水质造成一定污染,从而对 水生动物产生一定影响。施工结束后,受影响区的水生动物物种和数量将逐渐恢 复到原有水平。因此,项目建设对水生动物影响不大。 5.1.1.3 对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 评价范围内,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鹭、池鹭以及黑斑蛙等。因此, 着重进行了项目工程对其的影响分析。 1、对白鹭、池鹭的影响 白鹭,隶属于鹭科白鹭属,主要以鱼、甲壳动物和昆虫为主食;池鹭,隶属 于鹭科池鹭属,主要食物有蜻蜓、毛虫、蝽象、蚂蟥等,也有小鱼和虾蟹。春季 通常在 4 月初到 4 月中旬迁至北方繁殖地。秋季多于 9 月末 10 月初开始往南迁 徙;通常呈分散的小群或家族群往南迁飞。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城郊,人群较密 集,无白鹭、池鹭的栖息地,偶尔才有白鹭、池鹭飞过做短暂停留,因此项目的 建设对其造成的影响很小。 2、对黑斑蛙的影响 黑斑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斑蛙在 44 水田、池塘及附近的草丛中。夜间活动和觅食,是消灭害虫的能手,对于保护稻 田免遭害虫袭击有很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黑斑蛙的主要影响 是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噪音,会减少其栖息地范围;另外,由于黑斑蛙 体大肉鲜,施工人员可能会对其进行捕杀。 5.1.2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1.2.1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1、对两栖、爬行及兽类的影响 项目区工程建成后,将恢复部分原有生态环境,两栖、爬行及兽类动物会逐 渐回迁。但是由于原有栖息地的部分破坏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人为影响因素的 增多,包括生活垃圾、噪声等污染会对两栖、爬行及兽类动物的种群数量有一定 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2、对鸟类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会对项目区内的植被进行恢复,从而逐渐恢复了鸟类的生活环 境,栖息地为灌木和树冠的鸟类会逐渐恢复至原有生态类型。同时,湿地水源充 足、食物丰富、人为干扰小,可以为鸟类的迁徙提供得天独厚的环境,可以预计, 项目建成后,鸟类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多。 5.1.2.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项目建成运营后,由于部分水域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对于水生植物来讲是有 利的,其可生存的空间扩大,更有利于生存。 2、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项目建成运营后,由于没有对绵江河河道增加任何构建筑物,且部分水域面 积将大幅度增加,会有更多适合水生动物觅食、栖息地场所形成。因此,从长远 来看,项目的建设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是有利的。本项目在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 保护利用区子项目中,利用原有泵房,将部分河水(最大水量 2 万吨/天)引入 南湖生态湿地净化处理,处理之后再将水排入原河道,运营中,在丰水期时按照 设计最大水量(2 万吨/天)进行抽水,在枯水期时减少或停止抽水,确保河道内 水生动物不受影响(详见附图三南湖生态湿地净化处理平面图)。因此,项目的 建设不会影响鱼类的洄游通道以及绵江水的水文情势。 45 3、对景观的影响 项目实施后,对周边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同样利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 源管理系统 VRM(Visual Resources Management)中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对项目实 施后的景观质量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见表 5.1-1。 表5.1-1 景观质量评分标准表及项目建设前后 景观 项目实 项目实 评分标准 分值 因素 施前 施后 高耸入云陡峭险峻的山峰,其中附有奇峰怪石 5 地形 峡谷地带、细部景物尚能为人瞩目 3 1 1 低矮的丘陵或谷地、缺乏吸引人的细部和景物 1 在造型、质感、类型方面具有吸引人的多种多样的植被、 5 品种 植被 3 5 有一些植被变化,但仅为一、二品种 3 植被没有或者缺乏变化 1 在风景中起着主导作用,清澈透明 5 水体 流畅但在风景中不起主导作用 3 3 5 缺乏或无清洁的水 0 多样而生动丰富的色彩配合,或令人愉悦的土壤、岩石、 5 植物、水体的色彩对比 色彩 3 5 有一些色彩的变化,但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景色要素 3 色彩变化微小、单调 1 提高了本地区景观质量 5 毗邻 对本地区景观质量有少量提高 3 3 5 风景 对本地区景观质量无影响 0 独树一帜,在本地区极为稀少的景色 6 特异 尽管多少有点与其它景色相同,但尚有自身特色 2 2 2 性 在本地区极为常见 1 因人文变更丰富了景观 2 人文 景观质量被不协调的人工因素损害,但尚未对本地区构 0 0 2 变更 成危害或者人为变更,对本地区景观变化影响不大 变更大范围地损害了景观质量 -4 总分 15 25 从景观质量评价计算得知,景观质量得分为25分,为A2级,属于较好的景 观质量,项目实施后,景观质量得分提高了10分,等级从B级提升到A2级。说明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景观质量的提升。 5.1.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的实施必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应 46 该采取积极的避免、消减、补偿措施。按照生态恢复的原则其优先次序应遵循“避 免→消减→补偿”的顺序,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对不能避免的情况则采取措施消 减,消减不能生效的,就应有必要的补偿方案。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潜在的 不利生态影响。 为保护建设地生态环境,减少对局部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如下生 态环境保护措施: 5.1.3.1 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1、设计阶段 造林工程中,在设计造林模型时,慎重选择物种,保护本地树种的安全,避 免外来树种的干扰影响;选地时,不能选择郁闭度大于 0.2 的现有林,尽量避免 选择能够发挥当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避难所作用的灌木丛和次生疏林地群落。 2、建设期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 (1)施工人员尽量安排住在项目建设地附近居民的家中,减少施工营地的 建设。若需建设施工营地,则需加强对其管理,在指定位置搭建办公及生活福利 设施,尽量减少对土地和植被的侵占面积,尽量少破坏天然植被,减少自然生产 力的损失。 (2)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就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对裸露的坡地,一 方面要运用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一方面对裸露地表及时进行土地复绿,结 合景观建设和园区绿化对所占用土地进行植被重建。 (3)拟在工程施工区设置警示牌标明施工活动区,将施工活动限制在预先 划定的区域内。严禁施工人员到非施工区域活动,禁止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 (4)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降低工程施工对陆生动植物的 破坏。 (5)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施工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 以公告、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禁止捕食蛙类、蛇类、 鸟类、兽类,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物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鼠类的危 害。 (6)在绿化过程中,要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引入。 47 3、运营期 (1)在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区的植被进行恢复,尽量为陆生动物营造一 个较为稳定的栖息环境。 (2)施工迹地的绿化恢复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当地树种、草种,最好是利用 原自然植被的建群种进行恢复。具体可采取人工栽植幼苗的方式,遵循夹杂混合 种植、密度适宜、杜绝纯林的原则。 (3)对古树名木——樟树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在周围醒目位置设立标牌保 护,同时进行文字说明;加强对樟树林的日常管护,在四周种植植被,不应使地 面裸露;在秋末冬初季节,要及时清理修剪枯死枝,减少病虫害滋生;清除周围 堆放的柴禾、稻草等杂物,减少火灾发生的隐患。对衰弱樟树的管护,还应支撑 加固和修补,凡树体不稳或树体倾斜的应采取加固措施或支撑。 (4)加强对白鹭、池鹭等候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周边群众了解和 掌握各类候鸟的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制定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候 鸟的各项法令,严禁乱捕乱打侯鸟,尤其在夏季,不许毁鸟窝、掏鸟卵。提倡人 人爱护候鸟,保护候鸟;要减少水区的污染,严禁毁林开荒,多育林、多造林, 为候鸟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5)加强对黑斑蛙保护的宣传力度,严禁捕捞蝌蚪、捕杀黑斑蛙。 5.1.3.2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建设期 (1)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认真考虑和正确对待资源环 境因素,坚持工程建设与资源保护措施“三同时”原则。 (2)施工期间应禁止在河道中挖沙、取石、倾倒建设垃圾、改变水流流向 和加重泥沙含量等行为,这些行为将直接对鱼类生长繁殖、活动场所造成很大影 响。 (3)对破坏的植被尽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和减少泥沙和有害物质 进入河流水域,影响水域环境和渔业生产。 (4)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并加强监管,严格按环保要求施 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禁止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它敏感性水体,对允许排 污的水体,严格落实达标排放,防止影响水生生物生境污染的事故发生。 48 2、运营期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应认真考虑和正确对待资源环境因素, 坚持工程建设与资源保护措施“三同时”原则。 5.2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2.1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 其中,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与车辆、地面冲洗废水;施工生 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 1、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 本项目建设地点较多,建构筑物布置较分散,其中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区 子项目建设基本不使用混凝土,此外,除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混凝土采用外 购商品混凝土外,其余子项目建设采用混凝土拌和系统,且均分散布置。整个项 目共设有 12 座混凝土拌和系统,在混凝土量较集中的建筑物附近配置 0.8m3 拌 和机。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来源于拌和机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类比同类建设项 目施工期资料,单座 0.8m3 拌和机每班次末冲洗废水约为 1.0m3/次;混凝土拌和 系统冲洗废水成分单一,主要为 SS,废水悬浮物浓度在 5000mg/L 左右,pH 值 在 12 左右,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较小、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若不对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进行沉淀处理而直接排放,将对排放口附近造成局部水环境 污染。 针对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的排放特点,采用间歇式絮凝沉淀法的方式处理混 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每个搅拌机配备 2 个容积大于 1m3 的储水容器,轮流使用, 并注意定期清淤。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处理后出水回用于拌和系统的冲洗。 2、车辆、地面冲洗废水 本项目仅绿草湖环境教育基地施工场地较集中,车辆进出较多。其余子项目 施工区域较分散。因此,在绿草湖环境教育基地施工场地车辆冲洗处设置一个容 积大于 3 m3 的沉淀池,沉淀池出水回用于施工道路浇洒,并注意定期清淤。 3、施工生活污水 49 施工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进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排水,生 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餐饮污水、粪便污水以及洗浴废水等,类比同类项目施 工期间污染源调查统计数据,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用水量为 0.15m3/人·d,排 放系数为 0.8;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SS、NH3-N 和 TP,浓度 分别为 250mg/L、100mg/L、150mg/L、25mg/L 和 4mg/L。 本项目建设期间施工人员将大量租住工程沿线居民房屋,仅在绿草湖湿地环 境教育基地布置少量小规模营地,对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为隔油池+化 粪池,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 对工程区水环境影响较小。而对于租住村镇房屋的施工队伍,其生活污水将统一 纳入所在村镇进行处理,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甚微。 5.2.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2.2.1 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废(污)水主要包括化粪池污水、垃圾收集站(点)废水、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以及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污水。 1、化粪池污水 化粪池污水为居民的生活污水,包括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中的湖陂村、 炉坑村化粪池污水;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区中的高轩村、中潭村、洗心村、 下街村化粪池污水;以及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区中的山岐村、松坪村、云集 村、新院村化粪池污水。 湖陂村、炉坑村共 543 户,2511 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按照 60L/(人·d)计算, 则生活用水量为 150.7m3/d,54990.9m3/a,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80% 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120.5m3/d,43992.7m3/a。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BOD5、SS、NH3-N 和 TP,浓度分别为 250mg/L、100mg/L、150mg/L、25mg/L 和 4mg/L,产生量分别为 11.00t/a、4.40t/a、6.60t/a、1.10t/a 和 0.18t/a。 高轩村、中潭村、洗心村、下街村 1900 户,8232 人。计算可得生活用水量 为 493.9m3/d,180280.8m3/a,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395.1m3/d,144224.6m3/a。CODcr、 BOD5、SS、NH3-N 和 TP 产生量分别为 36.06t/a、14.42t/a、21.63t/a、3.61t/a 和 0.58t/a。 山岐村、松坪村、云集村、新院村共 2100 户,10700 人。计算可得生活用 50 水量为 642m3/d,234330m3/a,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513.6m3/d,187464m3/a。CODcr、 BOD5、SS、NH3-N 和 TP 产生量分别为 46.87t/a、18.75t/a、28.12t/a、4.69t/a 和 0.75t/a。 2、垃圾收集点废水 垃圾收集点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冲洗垃圾桶的废水。废水中主要含有 CODcr、 BOD5 、 SS 等污染物。参考同类项目中的数据,各种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CODcr300mg/L,BOD5150mg/L、SS300mg/L。垃圾桶冲洗用水量按 10L/桶计, 每使用一次清洗一次,则拟建的 770 个垃圾收集点冲洗垃圾桶用水量为 7.7m3/d。 排水量按用水量的 90% 计,计算得垃圾收集点冲洗废水产生量为 6.9m3/d , 2529.5m3/a,CODcr、BOD5 和 SS 的排放量为 0.76t/a、0.38t/a、0.76t/a。 3、垃圾收集站废水 因垃圾收集站中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且不存在压缩设备,故垃圾收集 站不存在垃圾渗滤液。因此垃圾收集站的废水主要为地面、车辆冲洗废水。地面 冲洗用水按 0.5m3/d 计算,则单座垃圾收集站设备冲洗用水量为 182.5m3/a,排水 量按用水量的 80%计,则排水量为 146m3/a,所有垃圾收集站地面冲洗废水为 876m3/a;车辆冲洗水按每次冲洗用水 400L/车次,每周冲洗一次,则单座垃圾收 集站 1 辆车冲洗用水 0.4m3/周,用水量 20.8m3/a,排水量 16.6m3/a,所有垃圾收 集站车辆冲洗废水约为 99.8m3/a。故所有垃圾收集站废水产生量为 975.8m3/a。 地面、车辆冲洗废水浓度类似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SS、 NH3-N 和 TP,浓度分别为 250mg/L、100mg/L、150mg/L、25mg/L 和 4mg/L;产 生量分别为 0.244 t/a、0.098t/a、0.146t/a、0.024t/a 和 0.004t/a。 4、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 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来源于下街村、新院村、桔林村等村庄部分被截污的 化粪池尾水。其中,下街村化粪池尾水处理量为 500m3/d,新院村、桔林村化粪 池尾水处理量为 1200m3/d。 5、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污水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废水主要来源于基地工作人员办公废水和游客产 生的废水。基地劳动定员 6 人,按照每人每天用水 50L 计算,废水产生量按用 水量的 80%,则基地工作人员办公废水产生量为 0.24m3/d,72m3/a。基地参观游 51 客规模约为 300 人/d,用水量按 20L/人·d 计算,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80%,则 游客产生的废水量为 4.8m3/d,1440m3/a。 因此,基地废水产生量为 1512m3/a,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SS、 NH3-N 和 TP,浓度分别为 250mg/L、100mg/L、150mg/L、25mg/L 和 4mg/L,产 生量分别为 0.38t/a、0.15t/a、0.23t/a、0.038t/a 和 0.006t/a。 5.2.2.2 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5.2.2.2.1 化粪池污水 下街村、新院村、桔林村等村庄被截污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一体 化 A2/O 设备进行后续处理,其余村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 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用于农田灌溉。因此,化粪池污水经处理 后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5.2.2.2.2 垃圾收集点废水 因垃圾收集点均位于村庄道路两侧,距离截污管网检查井较近,垃圾收集点 废水经环卫人员收集后倒入检查井中与化粪池尾水进入一体化 A2/O 设备处理, 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5.2.2.2.3 垃圾收集站废水 下街村、高轩村、桔林村垃圾收集站附近布置有污水截污管网,管网去向为 一体 A2/O 处理设备,因此其废水经管网截污后进入一体 A2/O 处理设备进行处 理;湖陂村、炉坑村、岗背村垃圾收集站各建 1 个容积为 5m3 的废水收集池,每 周由吸粪车运至附近的一体化 A2/O 设备处理。因此,垃圾收集站废水经处理后 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5.2.2.2.4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于下街村、新院村、桔林村等村庄部分被截污的化粪池尾 水和垃圾收集站(点)废(污)水。其中,下街村化粪池尾水和垃圾收集站(点)废(污) 水处理量为 500m3/d,新院村、桔林村化粪池尾水和垃圾收集点与垃圾收集站废 (污)水处理量为 1200m3/d。化粪池尾水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入绵江。 项目产生的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5.2-1。 表 5.2-1 项目产生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序 污染源 污染物 产生情况 治理措施 排放情况 52 号 名称 浓度 产生量 排放浓度 排放量 (mg/L) (t/a) (mg/L) (t/a) CODcr 250 11.00 195 8.58 BOD5 100 4.40 90 3.96 1 湖陂村等 SS 150 6.60 ······ · 90 3.96 NH3-N 25 1.10 24 1.06 TP 4 · 3.8 0.17 CODcr 250 36.06 80 11.54 BOD5 100 14.42 30 4.33 2 高轩村等 SS 150 21.63 40 5.77 NH3-N 25 3.61 12 1.73 TP 4 0.58 农村生活 0.4 0.06 污水处理 CODcr 250 46.87 80 15.00 设施 BOD5 100 18.75 30 5.63 3 山岐村等 SS 150 28.12 40 7.49 NH3-N 25 4.69 12 2.25 TP 4 0.75 0.4 0.08 CODcr 300 0.76 80 0.20 农村生活 垃圾收集 4 BOD5 150 0.38 污水处理 30 0.08 点 设施 SS 300 0.76 40 0.10 CODcr 250 0.244 80 0.078 BOD5 100 0.098 农村生活 30 0.029 垃圾收集 5 SS 150 0.146 污水处理 40 0.039 站垃圾 NH3-N 25 0.024 设施 12 0.012 TP 4 0.004 0.4 0.0004 CODcr 250 0.38 50 0.08 绿草湖湿 BOD5 100 0.15 18 0.03 地环境教 6 SS 150 0.23 生态湿地 18 0.03 育基地废 水 NH3-N 25 0.038 7 0.011 TP 4 0.006 0.8 0.001 1、农村生活污水环境影响预测 正常情况下,化粪池尾水经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入绵江,当污水处理设备出现问题时,事故出水 将直接外排到绵江。 根据主要纳污水体的水文要素,预测项目建成后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排放 废水中的 CODcr、氨氮对地表水环境的浓度贡献值与背景值的叠加值。根据预测 53 结果,评价分析项目建成后废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1) 预测因子 根据项目的废水排放特征,本次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选取主要污染因子 CODcr、氨氮作为预测因子。 (2) 预测时段 预测时段为枯水期。 (3) 水文状况 流量 Q=5.78m3/s,河宽 50m,平均水深 1m,平均流速 0.21 m/s,平均坡降 2.13%。 (4) 评价模式 ①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本次评价混合过程段采用平直河流混 合过程段的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充分混合段采用 S-P 模式,对 COD 和氨氮 类浓度净增值进行预测。 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如下: x   C pQ p uy 2 u (2 B  y ) 2  C( x, y)  exp(K1 ) [exp( )  exp( )] 86400u  H M y xu 4M y x 4M y x    式中: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净增值,mg/L; x,y——预测点坐标位置,m; Cp——污染物排放浓度值,mg/L; Ch——污染物水域现状值,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u——河流速度,m/s; H——河流水深,m; B——河流宽度,m; My—— 横向混合系数,采用导则推荐的泰勒法计算; K1——河流耗氧系数; g——重力加速度,m/s2; I——河底坡降; 54 S-P 模式: x c  c0 exp(K1 ) 86400u 混合过程段长度: (0.4B  0.6a) Bu L (0.058H  0.0065B) gHI ②其他参数确定 根据《中国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对策研究》课题组将我国河流的资料进行回归 分析后得到有机污染物自然降解速率的计算公式为:K1=0.5586Q-0.15,式中 Q 为河水流量(m3/s),该式相关系数 r=0.78,公式适用的流量范围为.114~1200m3/s。 本次预测枯水期平均流量为 5.78m3/s 进行预测,适用于本公式的范围,经计算得 K1=0.43/d。 横向扩散系数 My 的确定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采用泰 勒法。 My=(0.058H+0.0065B)(gHI)1/2。 式中:g——重力加速度,m/s2; I——水力坡降,0.0213m/m。 经计算得 My 为 0.175m2/s; ③污染源排放参数 项目运营后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5.2-2。 表 5.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正常排放浓度 事故排放浓度 排放的废水量 项目 备注 (mg/L) (mg/L) CODcr 80 195 下街村一体化 0.0058m3/s 氨氮 12 24 A2/O 设备 CODcr 80 195 新院村、桔林村 3 0.0139 m /s 人工湿地处理设 氨氮 12 24 施 (5)预测结果 ①废水达标排放情况下污染影响预测 55 经计算,混合过程段长度为 1200 米,项目预测范围前 1200 米处于混合过程 段,后 1800 米属于充分混合段。因此,排放口下游混合过程段断面污染物预测 值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计算,充分混合段采用 S-P 模式计算。对 CODcr、氨 氮类浓度净增值预测结果分别见表 5.2-3~表 5.2-6。 表 5.2-3 下街村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正常排放时 CODcr 对水质预测结果净增值(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10 0.017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084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10 0.052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9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 5.2-4 新院村、桔林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正常排放时 CODcr 对水质预测结果净增值 (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10 0.047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2324 0.0206 0.0000 0.0000 0.0000 110 0.1901 0.0577 0.0000 0.0000 0.0000 210 0.1054 0.0376 0.0000 0.0000 0.0000 310 0.0358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9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 5.2-5 下街村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正常排放时氨氮对水质预测结果净增值(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56 10 0.003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0158 0.0026 0.0000 0.0000 0.0000 110 0.0147 0.0064 0.0015 0.0000 0.0000 210 0.0119 0.0077 0.0036 0.0012 0.0005 310 0.0101 0.0075 0.0045 0.0024 0.0016 410 0.0088 0.007 0.0049 0.0033 0.0027 510 0.0079 0.0066 0.0051 0.0039 0.0034 1010 0.0054 0.0052 0.005 0.0047 0.0047 1510 0.0040 0.0042 0.0042 0.0042 0.0042 2010 0.0030 0.0032 0.0033 0.0034 0.0034 2510 0.0020 0.0022 0.0024 0.0025 0.0025 3000 0.0013 0.0015 0.0016 0.0017 0.0017 表 5.2-6 新院村、桔林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正常排放时氨氮对水质预测结果净增值 (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10 0.0077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038 0.0062 0.0002 0.0000 0.0000 110 0.0354 0.0155 0.0039 0.0005 0.0000 210 0.0289 0.0188 0.0091 0.0033 0.0016 310 0.0247 0.0184 0.0114 0.0063 0.0045 410 0.0218 0.0176 0.0126 0.0086 0.0072 510 0.0198 0.0168 0.0132 0.0103 0.0092 1010 0.0147 0.0143 0.0137 0.0132 0.013 1510 0.0124 0.0127 0.0128 0.0129 0.0129 2010 0.0108 0.0112 0.0115 0.0117 0.0118 2510 0.0094 0.0099 0.0102 0.0104 0.0105 3000 0.0084 0.0088 0.0091 0.0093 0.0094 ②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即直接排放)污染影响预测 水事故情况排放,排放口下游混合过程段断面污染物预测值用二维稳态混合 衰减模式计算,充分混合段采用 S-P 模式计算。对 CODcr、氨氮类浓度净增值预 测结果分别见表 5.2-7~表 5.2-8。 表 5.2-7 下街村一体化 A2/O 设备废水事故排放时 CODcr 对水质预测结果净增值(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10 0.048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2367 0.0213 0.0000 0.0000 0.0000 57 110 0.1941 0.0595 0.0000 0.0000 0.0000 210 0.1088 0.0397 0.0000 0.0000 0.0000 310 0.0387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9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 5.2-8 新院村、桔林村一体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事故排放时 CODcr 对水质预测结果 净增值(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10 0.121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5971 0.0809 0.0000 0.0000 0.0000 110 0.5307 0.2080 0.0183 0.0000 0.0000 210 0.3855 0.2200 0.0626 0.0000 0.0000 310 0.2767 01746 0.0604 0.0000 0.0000 410 0.1896 0.1207 0.0387 0.0000 0.0000 510 0.1158 0.0677 0.0088 0.0000 0.0000 1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0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5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9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 表 5.2-9 下街村一体化 A /O 设备废水事故排放时氨氮对水质预测结果净增值(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10 0.006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0317 0.0052 0.0002 0.0000 0.0000 110 0.0295 0.0129 0.0032 0.0004 0.0000 210 0.0241 0.0156 0.0075 0.0027 0.0013 310 0.0206 0.0153 0.0095 0.0052 0.0037 410 0.0181 0.0146 0.0104 0.0071 0.0059 510 0.0164 0.0139 0.0109 0.0085 0.0076 1010 0.012 0.0117 0.0112 0.0108 0.0107 1510 0.01 0.0103 0.0104 0.0104 0.0104 2010 0.0086 0.009 0.0092 0.0093 0.0094 2510 0.0073 0.0077 0.008 0.0081 0.0082 3000 0.0064 0.0067 0.007 0.0072 0.0072 58 表 5.2-10 新院村、桔林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事故排放时氨氮对水质预测结果净增值 (mg/L) Y(m) 10 20 30 40 50 X(m) 10 0.015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 0.0760 0.0125 0.0006 0.0000 0.0000 110 0.0709 0.0312 0.0079 0.0010 0.0000 210 0.0582 0.0378 0.0184 0.0070 0.0035 310 0.0499 0.0373 0.0232 0.0131 0.0094 410 0.0442 0.0357 0.0256 0.0178 0.0149 510 0.0402 0.0343 0.0270 0.0213 0.0191 1010 0.0307 0.0300 0.0288 0.0278 0.0274 1510 0.0268 0.0274 0.0276 0.0277 0.0277 2010 0.0242 0.0251 0.0257 0.0260 0.0262 2510 0.0220 0.0230 0.0236 0.0240 0.0242 3000 0.0205 0.0214 0.0220 0.0224 0.0225 2、预测评价及事故排放应急措施 (1)预测评价 通过表 5.2-3~5.2-10 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相对于锦 江而言较小,废水在正常排放状况下对绵江纳污水域的影响均较小,本次评价预 测值和本底值叠加后 CODcr 和氨氮浓度均分别小于 20mg/L 和 1.0mg/L,满足《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Ⅲ类标准要求。在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 CODcr 和氨氮浓度与本底值叠加后亦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Ⅲ类标准要求。 为保护绵江地表水环境,避免局部水环境受到污染,要坚决贯彻国家的要求, 对拟建工程一定要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严禁废水未经处理排放 或超标排放。 (2)事故排放应急措施 ①事故排放类型 突发性事故:由于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质量问题或养护不当,将造成设备、 设施故障,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甚至未处理直接排放;或者由于出现一些不 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如停电、突发性自然灾害等,造成污水处理设施停止运行,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这将是污水处理站非正常排放的极限情况。电力 故障而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时,污水只能由直接排入地表水,将对绵 59 江河造成严重污染。 设备故障:污水或污泥处理系统的设备发生故障,使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出 水水质指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或污泥不能及时浓缩、脱水,引起污泥发酵,贮 泥池爆满,散发恶臭。 ②事故缓解措施 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处理设施系统中使用的机泵、阀门、电器及仪表等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 将会导致废水处理效率降低或严重时将导致污水处理站停止运行事故,这种事故 发生概率较高。对此类事故的应急措施主要是:  工艺在设计上,对处理系统应考虑中留有一定的回流处理缓冲能力和设 施(如附加相应的事故处理缓冲池),并配有相当的处理设备(如回流 泵,回流管道、阀门及仪表等),以防万一发生设备故障影响处理系统 正常运行时,应启动系统缓冲和回流设备,将不合格出水重新处理,直 至满足排放标准。  对易损设备采取多套备用设备,并有保证有足够进行维修更新的备品备 件。处理系统中机电设备至少应采用一用一备方式。  选用优质设备。对于处理设施内的各种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必须 选择品质优良、故障率低、满足设计要求、适于长期运行及便于维修保 养的产品。  在运行期间,在岗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处理设施的规章制度作业,对设 备经常巡回检查,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  电气设备按接地保护规程要求进行;并装有自动跳闸电路,主要设备安 装事故报警装置,能及时报警,以便组织人员及时抢修。所有电气设备 的安装防护,均须满足电器设备有关安全规定。  采取电源双回路供电,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 Ⅱ、非正常污水排放的防护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水量不稳状态时的应急措施,以缓解不 利状态。  建立污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和操作责任制度; 60  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技术考核档案,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 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污水处理站的技术管理工作;  加强输水管线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关键设备应有备机,保证电源双回路供 电;  为减少污水站散发臭气影响,应将集水井封闭,污水及时泵入一体化设 备进行处理;栅渣和污泥脱水后及时清运;  污水处理站周围进行绿化,选择对恶臭物质净化效率高的植物(如美人 娇等); Ⅲ、突发性废水排放风险事故应急措施 污水处理站一旦遭遇发生突发性废水排放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 力争保证格栅和沉砂池正常运行,使进水中的 SS 和 COD 得到一定的 削减;  建立事故应急池,应急池规模应为 48 小时设计污水处理量,如一旦出 现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如双回路停电,突发性自然灾害等情况将导致 污水未处理外排时,应将污水排放至事故应急池,以确保水体功能安全;  在事故发生及处理期间,应在排放口附近水域悬挂标志示警,提醒各有 关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Ⅳ、污泥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污水处理站污泥经脱水处理后,总量为 25 吨/年(含水率 80%),运至牛栏 窝垃圾填埋场,同时采用专用密闭运输车辆,避免散发臭气,撒落,污染环境, 具体的处理处置措施参照 5.4.2 章节的内容。另外,污污水处理站一旦发生污泥 非正常排放的事故,应及时进行设备维修,争取在贮泥池存放污泥的限度内修好, 并及时投加药剂,如石灰等,防止发生污泥发酵,减少恶臭气体排放。 5.3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评价及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本)》(赣 州兴绿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中心,2012 年 7 月),新增水土流失影响预测成果简述 如下。 61 5.3.1 新增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5.3.1.1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1、预测范围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建设区、进场道路区、临时堆土场等区域,水土流失 预测面积 199.35hm2,其中: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44.7hm2、壬田湿地 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1.0hm2、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9hm2、象湖 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20.32hm2、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18.0hm2、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 86.33hm2。 2、预测时段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进行预测。 (1)施工准备期:从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 月,预测时段 3 个月。该时 段主要对表土剥离、施工场地平整、施工临时工程建设、进场道路的修建、绿草 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供水供电系统的建设等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 分析预测。 (2)建设期:从 2013 年 1 月至 2016 年 10 月,由于瑞金地处江西南部,雨 季集中 4-9 月,该项目建设期横跨了 4 个雨季,因此,预测时段为 4 年,主要预 测工程土石方开挖、回填,土石方调运,砂、石材料的运输与堆放,建筑垃圾的 排弃,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施工作业等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 失进行预测。 (3)自然恢复期:主要预测各防治区林草措施恢复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 截污工程、自然生态湿地、河滩修复工程和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等自然 恢复期为建成完工后一年时间进行测算,根据项目建设区施工进度安排,结合产 生水土流失的季节确定各区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当施工时段超过雨季长度时按 全年计算,未超过雨季长度按比例计算。本项目各区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详见表 5.3-1。 表 5.3-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表 序 预测时段(年) 预测分区 号 施工准备期 基本建设期 自然恢复期 1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0.25 4 1 2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0.25 4 1 3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0.25 4 1 62 4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0.25 4 1 5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0.25 4 1 6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 0.25 4 1 5.3.1.2 预测内容和方法 预测内容和方法见表 5.3-2。 表 5.3-2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方法一览表 序号 预测内容 预测方法 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情况 查阅工程建设的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纸及征 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地红线,并结合实地调查和勘察进行预测。 查阅工程建设的技术资料与设计单位配合 3 弃土、弃石、弃土量 进行实地勘测进行预测。 根据类比工程和试验结果,结合各时段情 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 况分区进行预测。 依据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布局情况和施工特 5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点及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因素进行预测。 5.3.1.3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其分析 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来自建设期。经统计,在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 预测总量 143830t,其中原地表水土流失量 9022t,新增水土流失量 134808t。新 增水土流失量中,施工准备期 8458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 6.27%;基本建设 期 124298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 92.20%;自然恢复期新增流失量为 2053t, 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 1.52%。水土流失预测成果详见表 5.3-3。 由于项目工程扰动破坏范围和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使工程区水土流失量显著增加,水土流失强度均达到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造成原 地表植被破坏,给工程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63 表 5.3-3 水土流失预测成果表 预测水土 预测 土壤侵蚀背 预测侵蚀 水土流 新增水 预测期 预测分区 流失面积 时段 景值 模数 失总量 土流失 时期 (hm2) (年) (t/km2·a) (t/km2·a) (t) 量(t) 施工准 54.08 0.25 700 11000 1487 1393 备期 日东水库 基本建 湿地保护 54.08 4 700 9000 9469 17955 设期 保育防治 自然恢 区 54.08 1 700 2300 1244 865 复期 小计 22200 20212 施工准 壬田湿地 14.3 0.25 700 13000 465 440 备期 净化与保 基本建 护利用防 14.3 4 700 11000 6292 5892 设期 治区 小计 6757 6331 施工准 叶坪湿地 24.7 0.25 700 13000 803 760 备期 净化与保 基本建 护利用防 24.7 4 700 11000 10868 10176 设期 治区 小计 11671 10936 施工准 26.42 0.25 800 18000 1189 1136 象湖摇前 备期 坝湿地修 基本建 26.42 4 800 16000 16909 16063 复与保护 设期 利用防治 自然恢 6.42 1 800 2300 148 96 区 复期 小计 18245 17296 施工准 18 0.25 700 11000 495 464 备期 有林沼泽 基本建 湿地保护 18 4 700 9000 6480 5976 设期 利用防治 自然恢 区 6 1 700 2300 138 96 复期 小计 7113 6536 施工准 112.23 0.25 800 16000 4489 4265 备期 绿草湖湿 基本建 地生态环 112.23 4 800 16000 71827 68236 设期 境保护防 自然恢 治区 66.41 1 800 2300 1527 996 复期 小计 77844 73497 总计 143830 134808 64 5.3.2 弃土、弃石、弃土量预测 项目建设区基础开挖的土石方经近远调配利用后不足的土石方从进场道路 调入。该工程总土石方开挖量为 139 万 m3,回填利用方量 74.9 万 m3,表土返场 种植植物措施利用 29.6 万 m3。项目区不设弃渣堆场,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 护利用防治区因离城区较近,其土方外运至附近建设工地用于市政工程建设。土 石方平衡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5.3-4。 表 5.3-4 项目土石方平衡表 3 3 3 项目名称 挖方(m ) 填方(m ) 表土利用(m ) 备注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0.15 0.15 -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0.76 0.76 -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16 1.16 -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 外运利用 64.83 0.73 - 治区 64.1 万 m3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0.64 0.64 -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 71.46 71.46 29.6 合计 139 74.9 29.6 5.3.3 水土保持措施 5.3.3.1 防治目标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总目标是:防治责任范围内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 本治理,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量有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明显 改善。具体目标为: ① 全面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土流失面 积治理度达到 90%。 ② 工程建设产生的弃土(石)得到有效拦挡,拦渣率达到 95%以上。 ③ 工程建设扰动土地得到全面整治,土地生产力得到有效恢复和重建,扰 动土地治理率达到 95%以上。 ④ 项目区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和重建,植被恢复系数达到 95%以上,林 草覆盖率达 25%以上。 ⑤ 项目区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控制目标值为 600t/km2·a,工程运行后土壤流失 控制比为 1.4。 各区域水土保持防治目标如表 5.3-5 所示。 表 5.3-5 各区域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65 扰动土地治 治理度 水土流失 拦渣率 植被恢复系 林草植被覆 区域 理率(%) (%) 控制比 (%) 数(%) 盖率(%)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 95 90 1.2 95 95 40 育防治区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 95 90 1.2 95 95 80 利用防治区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 95 90 1.2 95 95 85 利用防治区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 95 90 1.2 95 95 25 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 95 90 1.2 95 95 80 用防治区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 95 90 1.2 95 95 30 保护防治区 综合目标 95 90 1.2 95 95 25 5.3.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防治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建设工程的设计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建设工程相协调的原则, 统筹布局各种水保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如图 5.3-1 所示。 66 工程措施 排水工程 截排水沟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 临时截排水沟 保育防治区 临时措施 临时工程 临时沉砂池 临时挡水梗 工程措施 排水工程 截排水沟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 植物措施 植物工程 水保林草 利用防治区 临时截排水沟 临时措施 临时工程 临时沉砂池 临时挡水梗 工程措施 排水工程 截排水沟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 植物措施 植物工程 水保林草 利用防治区 临时截排水沟 临时措施 临时工程 临时沉砂池 临时挡水梗 排水工程 截排水沟 工程措施 挡拦工程 沉砂池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 植物措施 植物工程 水保林草 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排水、 沉砂 临时措施 临时工程 挡水梗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 植物措施 植物工程 水保林草 利用防治区 植物措施 植物工程 水保林草 绿草湖湿地生态 环境保护防治区 排水、 沉砂 临时措施 临时工程 挡水梗 图 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67 5.3.3.3 防治措施设计 5.3.3.3.1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1、工程措施布设 截、排水沟:垃圾收集站建设过程中,浆砌石截水沟布设开挖边坡原坡面 5m 内,以拦截原坡面降落的雨水不流入场内,截、排水沟布设总长度为北边 120m。 均采用浆砌石砌筑。 2、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截污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在工程建设的周边布设 临时排水沟,排除场内的雨水,保护建设区不受雨水冲蚀,造成流水土流失。临 时排水沟布设总长 220m,沿临时排水沟每隔 100 米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以沉 降临时排水沟径流泥沙,截水沟开挖土方堆放在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5.3.3.3.2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工程措施布设 ① 截水沟 截水沟布置在一体化 A2/O 设备周围,以防止场外地表径流携泥沙进入一体 化 A2/O 设备,布设总长度 448m,截水沟采用浆砌石砌筑。 ② 沉砂池 沉砂池布设在截水沟两边出口处,经截水沟拦截的地表径流进入沉砂池沉沙 后,将清水排入绵江河内,布设沉砂池 2 个,采用红砖砌筑。 2、植物措施 壬田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安排铺设了截污管道及污水检查井,需要开挖 管沟 5000m,管沟铺设好之后,回填土方,平整场地,播植混合草籽 1.0hm2。 3、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壬田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的临时水保措施的布设:一是在管沟开挖过程 还未铺设管道之前先在管沟两边开挖临时性截水沟,以防管沟开挖时遇降雨产生 坡面径流,进入管沟,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临时截排水沟布设总长度 10000m。 二是与临时排水沟相配套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共设 100 个。三是截 水沟开挖土方堆放在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68 5.3.3.3.3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工程措施布设 ① 截水沟 截水沟布置在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周围,以防止场外地表径流携泥沙进入人工 湿地处理设施,布设总长度 448m,截水沟采用浆砌石砌筑。 ② 沉砂池 沉砂池布设在截水沟两边出口处,经截水沟拦截的地表径流进入沉砂池沉沙 后,将清水排入绵江河内,布设沉砂池 2 个,采用红砖砌筑。 (2)植物措施 叶坪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安排铺设了截污管道及污水检查井,需要开挖 管沟 8000m,管沟铺设好之后,回填土方,平整场地,播植混合草籽 1.6hm2。 (3)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叶坪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的临时水保措施的布设:一是在管沟开挖过程 还未铺设管道之前先在管沟两边开挖临时性截水沟,以防管沟开挖时遇降雨产生 坡面径流,进入管沟,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临时截排水沟布设总长度 16000m。 二是与临时排水沟相配套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共设 160 个。三是截 水沟开挖土方堆放在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5.3.3.3.4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工程措施布设 ① 截排水沟 排水沟布置在绵江河象湖段修复河滩和修复自然合流廊道以上防洪堤边上, 布设总长 1932m,采用浆砌片石砌筑。 2、植物措施 在象湖湿地利用保护项目防护堤以下滩涂部分行全面修整,然后撒播水保混 合草籽 5800m2。 3、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象湖湿地利用保护区防洪堤施工期间,一是沿截污管道铺设基础开挖段布设 临时性排水沟 5600m,二是与临时排水沟相配套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 挖临时沉沙池 56 个。三是截水沟开挖土方堆放在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69 5.3.3.3.5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在有林沼泽湿地利用保护项目森林、滩涂部分进行樟树、竹林等修复时,施 工整地阶段撒播水保混合草籽 4.5hm2。 5.3.3.3.6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 1、植物措施 ① 园林绿化 在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中心湖区大量土方开挖,开挖土方用于 绿地休闲区造势土坡,形成地形起伏的休闲绿化景观。为防止水土流失,采用园 林绿化措施,撒播草籽,进行边堆边治。既能在前期发挥水土保持的功能,又能 在后期景观绿化中得到充分利用。 2、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一是在入口活动区基础开挖和项目建设施 工期布设临时排水沟 1130m,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布设临时挡水埂 960m;二是沿中心湖开挖区域周边布设临时性截水沟 3260m,每隔 100m 布设临 时沉砂池 1 个;三是供水供电管沟开挖过程中,布设临时排水沟 4200m,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四是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布设临时排水沟 9680m, 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 5.3.4 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 根据各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和措施设计,其工程量汇总见表 5.3-6 所示。 表 5.3-6 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新增 一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1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1.1 截、排水沟 1.1.1 挖基础土方 m3 140.4 3 1.1.2 M7.5 浆砌片石 m 90 2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2.1 截水沟 2.1.1 挖基础土方 m3 561.6 3 2.1.2 M7.5 浆砌片石 m 360 2.2 沉砂池 2.2.1 挖基础土方 m3 12.98 3 2.2.2 红砖砌筑 m 3.98 70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新增 3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3.1 截水沟 3.1.1 挖基础土方 m3 762.9 3 3.1.2 M7.5 浆砌片石 m 489 3.2 沉砂池 3.2.1 挖基础土方 m3 12.98 3 3.2.2 红砖砌筑 m 3.98 4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治 4.1 截水沟 4.1.1 挖基础土方 m3 2260.5 3 4.1.2 M7.5 浆砌片石 m 1449 4.2 沉砂池 4.2.1 挖基础土方 m3 12.98 3 4.2.2 红砖砌筑 m 3.98 二 植物措施 1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1 场地种草 1.1.1 混合草籽 1.1.1.1 播植 hm2 1.0 1.1.1.2 草籽 kg 45 2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2.1 场地种草 2.1.1 混合草籽 2.1.1.1 播植 hm2 1.6 2.1.1.2 草籽 kg 72 3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3.1 场地种草 3.1.1 混合草籽 3.1.1.1 播植 hm2 0.58 3.1.1.2 草籽 kg 26.1 4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4.1 场地种草 4.1.1 混合草籽 4.1.1.1 播植 hm2 4.5 4.1.1.2 草籽 kg 202.5 5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 5.1 园林绿化植树 5.1.1 水杉 个 1100 5.1.1.1 整地 80×80×80 株 1100 5.1.1.2 种植 株 1111 5.1.1.3 种苗 5.1.2 香樟 71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新增 5.1.2.1 整地 80×80×80 个 1100 5.1.2.2 种植 株 1100 5.1.2.3 种苗 株 1111 5.1.3 雪松 5.1.3.1 整地 80×80×80 个 1100 5.1.3.2 种植 株 1100 5.1.3.3 种苗 株 1111 5.1.4 湿地松 5.1.4.1 整地 60×60×60 个 3300 5.1.4.2 种植 株 3300 5.1.4.3 种苗 株 3333 5.1.5 夹竹桃 5.1.5.1 整地 60×60×60 个 3500 5.1.5.2 种植 株 3500 5.1.5.3 种苗 株 3535 5.1.6 女贞 5.1.6.1 整地 60×60×60 个 6700 5.1.6.2 种植 株 6700 种苗 株 6767 种草 直播 hm2 18.1 2 草皮 m 90.5 三 临时工程 1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1.1 临时排水沟 1.1.1 土方开挖 m3 44 1.2 临时挡水埂 1.2.1 土方填筑 m3 44 1.3 临时沉砂池 1.3.1 土方开挖 m3 9 2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2.1 临时排水沟 2.1.1 土方开挖 m3 2000 2.2 临时挡水埂 2.2.1 土方填筑 m3 2000 2.3 临时沉砂池 2.3.1 土方开挖 m3 450 3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3.1 临时排水沟 3.1.1 土方开挖 m3 3200 3.2 临时挡水埂 3.2.1 土方填筑 m3 3200 72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新增 3.3 临时沉砂池 3.3.1 土方开挖 m3 720 4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4.1 临时排水沟 4.1.1 土方开挖 m3 1120 4.2 临时挡水埂 4.2.1 土方填筑 m3 1120 4.3 临时沉砂池 4.3.1 土方开挖 m3 252 5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 5.1 临时排水沟 5.1.1 土方开挖 m3 3624 5.2 临时挡水埂 5.2.1 土方填筑 m3 192 5.3 临时沉砂池 5.3.1 土方开挖 m3 819 5.4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及保护措施 5.4.1 建设期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及保护措施 5.4.1.1 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弃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弃渣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增水土流失和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本报告在 5.3 节对弃渣的水土流失影响及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专门分析论述。本部分仅 对生活垃圾提出处理处置措施。 5.4.1.2 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区布置分散,因此只能按照分区域、分类别进行生活垃圾处理。 各施工工区统一配备垃圾桶进行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其中无机垃圾回填,残余饭 菜、厨余等有机垃圾免费供给附近农村居民喂猪,其余有机垃圾由垃圾车定期清 运至就近垃圾收集站或垃圾转运站处理。其它有机垃圾送给农民沤肥处理。 此外,对于有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废弃建材等,尽量予以回收或出售。 各施工区垃圾收集和分类应有施工单位统一管理,并对各垃圾桶存放处经常 喷洒灭害灵等药水,以防止蚊蝇等孳生,减免施工生活垃圾对施工区环境卫生产 生不利影响。 73 因此,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理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4.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预测评价及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粪渣、污泥和生活垃圾等。产生情况汇 总见表 5.4-1。 表 5.4-1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汇总表 序号 名称 产生量(t/a) 所属单元 1 粪渣 557.5 化粪池 2 生活垃圾 7826.7 垃圾收集点 3 生活垃圾 19.8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 4 污泥 7.35 一体化 A2/O 设备 1、粪渣 粪渣主要来源于化粪池,粪渣产生量按照 26kg/(人·a)计,化粪池覆盖人群数 量约为 21443 人,则粪渣产生量为 557.5t/a。因项目所在地位于农村,粪渣作为 肥料施用于农田。 2、污泥 污泥主要来源于一体化 A2/O 设备,污泥产生量按去除 1kgCOD 产生 0.1kg 干污泥,污泥含水率 80%计算,则产生量为 7.35t/a。污泥由瑞金市环卫部门送至 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干化后进行填埋。采用密闭罐车运输,每周运送 一次,运输路线为村中道路→206、319 国道→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 3、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垃圾收集点和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其中,垃圾收 集点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村庄居民的日常生活;而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生活 垃圾除大部分来源于游客游玩外,还有小部分来源于职工日常办公。 垃圾收集点覆盖人群数量约为 21443 人,按每人每天产生垃圾 1.0kg 计,则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7826.7t/a;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基地劳动定员 6 人,基 地参观游客规模约为 300 人/d,职工和游客分别按每人每天产生 1kg 和 0.2kg 计 算,则共产生固体废物 0.066t/d,19.8t/a。 生活垃圾经环卫工人收集后送至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处理。 因此,项目在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理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74 5.5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5.1 设计阶段 (1) 设计化粪池时,设计合理的施工工序和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材料 及料场的位置,防止土壤侵蚀;合理选择化粪池位置,应做到尽量远离厨房。应 平衡出水水质要求和维护的需求。 (2) 在设计垃圾收集站时,结合农村现状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站建设方式; 考虑尽量减少经过村庄的数量且又经济合理的垃圾运输路线。 (3) 在设计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时,通过方案比选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选址宜位于城镇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向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同时还要考虑 扩建的可能以及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 5.5.2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5.2.1 污染源分析 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和、弃渣倾倒及车辆 运输等环节产生的扬尘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 TSP。混 凝土拌和、弃渣倾倒为间隙性污染源,交通运输及施工机械为流动性污染源,均 属无组织排放。污染源排放主要集中在施工场地和施工区域沿线,影响对象主要 为工程沿线居民点和工程施工人员。 5.5.2.2 环境影响分析 1、混凝土拌和影响分析 混凝土拌和系统在混凝土搅拌、装卸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空 气质量将造成一定影响。对混凝土拌和系统进行合理布置,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 它们对环境空气及周围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交通扬尘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的场内公路多为泥结碎石路面,在干燥天气情况下,车辆行驶容 易产生扬尘。施工期间,车流量的增大将使道路两侧颗粒物含量增加,将对道路 沿线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影响对象主要为工程施工人员和沿线居民。只 要工程施工期间加强道路维护,洒水降尘,对敏感点居民的影响将在可以接受程 度。 75 3、燃油废气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其他燃油机械(车辆 )排放的尾气会对沿线 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燃油废气排放分散,易于扩散,但为保护工程区沿线居民环 境,仍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5.2.3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混凝土系统粉尘消减与控制 ① 施工工艺及设备 混凝土拌和系统尽量采用具有除尘设备的装置。水泥运输采用封闭运输,保 证运输容器密闭良好,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 ② 降尘措施 竹岗村和瑞律村有零散的居民分布在施工现场周边,因此,需对各加工系统 附近采取洒水降尘的方法,并结合水保措施在各加工系统外围种植植物,以降低 粉尘污染影响的程度。 2、交通粉尘消减与控制 ① 永久施工道路须尽早硬化,成立公路养护、维修、清扫专业队伍,对公 路进行定期养护、维护、清扫;尤其对泥结碎石路面的临时施工公路应加强养护 工作,防止路面破碎起尘,保持道路运行正常; ② 严禁超载,提倡遮盖运输,减少因弃渣、砂、土的外泄造成的扬尘污染; ③ 施工区及施工生活区附近应设置限速标志,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污染 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④ 结合水保措施,在公路两旁进行绿化,栽种树木,降低粉尘。 3、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 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以减少燃油废气 产生量。同时,由于施工期间往来车辆多为燃柴油的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与污 染物含量均较燃汽油车辆高,需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于发动机耗油 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及时更新。并注意机械及运输车 辆的定时保养,调整到最佳状态运行。 76 5.5.3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5.3.1 污染源分析 项目在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恶臭,污染物主要为 H2S 和 NH3,主要 来源于化粪池、垃圾收集站(点)、一体化 A2/O 设备以及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 地公厕等。废气排放均为无组织排放。 5.5.3.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1、化粪池恶臭 通过对化粪池加盖,并定期对粪渣进行清掏处理;在化粪池周边种植美人蕉 等除臭绿色植物,可以将恶臭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至最低。 2、垃圾收集点恶臭 由于垃圾收集点内垃圾普遍采用袋装化,同时垃圾储存于密闭垃圾桶内,可 以有效防止 H2S 和 NH3 等恶臭污染物散发;将垃圾桶放置在密闭收集点内,能 够进一步减少臭气的散发。在必要时,在收集点内使用除臭剂,彻底消除臭味。 3、垃圾收集站恶臭 通过每天冲洗地面,垃圾收集车一周冲洗一次;在垃圾收集站周边种植美人 蕉等除臭绿色植物。可以将恶臭影响降至最低。 4、一体化 A2/O 设备恶臭 一体化 A2/O 设备恶臭主要来源于沉砂池、厌氧水解池和人工湿地等。通过 对一体化 A2/O 设备加强管理,同时在区域内加强绿化,在周边区域种植美人蕉 等除臭绿色植物,可以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5、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公厕恶臭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公共厕所通过及时冲洗厕所,喷洒消毒药剂,放置 除臭剂,最大限度的减小恶臭污染物的产生。 因此,经上述环境保护措施后,恶臭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5.6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6.1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6.1.1 污染源分析 项目建设过程中,噪声主要产生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噪声类型 77 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噪声。各类大 型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声级强度见表 5.6-1。 表 5.6-1 拟建项目主要高噪声设备声级强度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声级强度(dB(A)) 1 挖掘机 79~83 2 推土机 85 3 装载机 85 4 载重汽车(10t 以上) 79~83 5 吊车 76 6 震捣棒 95 7 混凝土泵 85 依据施工阶段、施工类型的不同,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类型不同,产生的噪 声强度亦不同。同时,由于各种施工设备的运作一般都是间歇性的,因此施工过 程产生的噪声具有间歇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5.6.1.2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由工程污染源分析可知,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且各 施工阶段均有大量的机械设备于现场运行,单体设备声源声级均在 76dB(A)~95dB(A)之间。这些施工设备均无法防护,在露天施工,噪声随着距离 的衰减按下式计算: r2 L2  L1  20 lg r1 式中:L2、L1——距离声源 r1、r2 处的噪声声级; r1、r2——距离声源的距离。 在进行计算时,r1 的值取 5m。 经计算,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噪声随距离的衰减情况具体见表 5.6-2。 表 5.6-2 拟建工程施工设备噪声随距离衰减一览表 序 噪声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声源名称 号 强度 20m 40m 60m 80m 100m 200m 300m 400m 500m 1 挖掘机 83 71 65 62 59 57 51 47 45 43 78 序 噪声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声源名称 号 强度 20m 40m 60m 80m 100m 200m 300m 400m 500m 2 推土机 85 73 67 64 61 59 53 49 47 45 3 装载机 85 73 67 64 61 59 53 49 47 45 4 载重汽车 83 71 65 62 59 57 51 47 45 43 5 吊车 76 64 58 55 52 50 44 40 38 36 6 震捣棒 95 83 77 74 71 69 63 59 57 55 7 混凝土泵 85 73 67 64 61 59 53 49 47 45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将成为主要噪声源,在不计房屋、树木、空气 等的影响下,距施工场地边界 500m 处,其最大影响声级可达 55dB(A),基本符 合建筑施工场界昼间噪声值。若考虑房屋、树木等的减噪作用,按减噪 15dB(A) 考虑,则施工场地两侧 500m 处可达到建筑施工厂界昼间噪声限值。 由于项目周围存在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对周围民将产 生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 5.6.1.3 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目标 噪声主要产生在建设期,施工区施工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523-2011),昼、夜噪声限值分别为 70dB(A)、55dB(A)或夜间禁止 施工;环境噪声以保证敏感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环境功能要求为控制目标,昼、 夜噪声控制标准分别为 60dB(A)、50dB(A)。 2、交通控制措施 ① 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施工运输作业; ② 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严禁车辆超载行驶,降低噪声源; ③ 使用的施工运输车辆必须符合《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170-1996)和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79),并尽量选用低噪声车辆; ④ 采取施工集中区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施工区设立标志牌,限制车速, 并在路牌上标明禁鸣。 3、施工企业噪声控制 ①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 79 和工艺,降低源强; ② 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减少运行震动噪声; ③ 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 座,降低噪声。 4、施工人员防护措施 主要受工程施工噪声影响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罩、防声头 盔等个人防护措施进行保护。 5、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的噪声敏感点主要分布在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区工程 区的竹岗村和绿草湖湿地环境保护区工程区的瑞律村,居民点基本为散状分布。 为维护工程区附近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采取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施工场界设置彩 钢围栏,高度不低于 3 米;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材料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沿线 的村庄时,速度不应超过 40km/h,运载卡车车辆速度低于 40km/h 时,其噪声源 强可降低 8~9dB(A);运输车辆行驶时,不得鸣笛;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禁止运 输车辆随意空载运行;同时加强与敏感点村庄村委会和个人的沟通,在施工前首 先在工程影响范围内以广播或其他方式对施工情况发布公告,在相关村庄村委会 员会内张贴公示,争取获得村民谅解。 经上分析可知,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 把噪声污染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程度。 因此,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价认为,只要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监理,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因项 目建设带来的噪声影响完全可以降到公众可接受的程度,同时将其环境影响降到 最低。 5.6.2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6.2.1 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垃圾收集站中的垃圾运输车,一体化 A2/O 设备,以及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中的游客。噪声源强声级汇总见表 5.6-3 所示。 表 5.6-3 拟建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强汇总一览表 80 序号 噪声源名称 声级强度(dB(A)) 数量(台) 所属单元 1 垃圾运输车 70-80 1辆 各垃圾收集站 2 水泵 70-80 2 一体化 A2/O 设备 3 鼓风机 80-90 2 4 游客 60-70 300 人/天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 5.6.2.2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5.6.2.2.1 预测模式选择 从噪声源到受声点的噪声总衰减量,是由噪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墙体隔声 量、空气吸收及建筑屏障的衰减综合而成,本预测只考虑距离的衰减和建筑墙体 的隔声量,空气吸收因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离预测点较近而忽略不计,考虑到各噪 声源的距离,将噪声源简化为三个点声源处理。 1、单声源声压级的预测 (1)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Leqg)计算公式:  1 Leqg  10lg( t 100.1LAi ) T i 1 式中: 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Ai—i 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 A 声级,dB(A); T—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 ti —i 声源在 T 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 (2)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计算公式: Leq  10lg(10 10 0.1Leqg 0.1Leqb )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 2、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Lp r) =Lp (r ( 0 )  20lg(r / r0) 3、多声源声压级的预测 81 在噪声源众多的情况下,某预测点的声压级为各噪声对该受声点的噪声级分 贝值叠加之和。 n LpT  10 lg(10 0.1Lp 计算式: i ) i1 式中 LPT —某预测点迭加后的总声压级,dB(A); LPi —i 声源对某预测点的贡献声压级,dB(A)。 5.6.2.2.2 垃圾收集站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垃圾运输车为室外噪声源,只在垃圾运输时才进出垃圾收集站。因垃圾收集 站规模较小,桔林村、岗背村和下街村垃圾收集站垃圾运输车每天运输 2 次,其 它垃圾收集站垃圾运输车每天运输 1 次,运输次数均较少。 通过采取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结构优良的垃圾运输车辆;优化垃圾运 输路线;加强垃圾运输管理,在进出村庄和垃圾收集站时禁止鸣笛等措施后,垃 圾收集站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5.6.2.2.3 一体化 A2/O 设备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一体化 A2/O 设备噪声源主要来自水泵和鼓风机,源强声级为 70-90dB(A)。 因水泵与风机位于同一泵房内,对其按多声源声压级的预测公式进行叠加计算后 看做一点源:计算得到叠加值为 93.4dB(A),建筑墙体的隔声量按 15dB(A)计算。 因此,下街村一体化 A/O 处理设备与环境本底噪声叠加值情况具体见表 5.6-5。 表 5.6-5 一体化 A2/O 设备噪声叠加值随距离衰减一览表 地 时 序 噪声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声源名称 点 段 号 强度 20m 40m 60m 80m 100m 150m 2 一体化 A /O 1 78.4 66.4 60.3 56.8 54.3 52.4 48.9 昼 设备 间 2 环境本底值 48.1 下 3 叠加值 78.4 66.5 60.6 57.4 55.2 53.8 51.5 街 一体化 A2/O 村 4 78.4 66.4 60.3 56.8 54.3 52.4 48.9 夜 设备 间 5 环境本底值 32.1 6 叠加值 78.4 66.4 60.3 56.8 54.3 52.4 49.0 82 地 时 序 噪声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声源名称 点 段 号 强度 20m 40m 60m 80m 100m 150m 表 5.6-5 中,下街村在 150m 处昼间、夜间的叠加值为 51.5、49.0dB(A),表 明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 项目在 150m 范围内虽然存在少量居民等噪声敏感点,但可以通过选用低噪 声、低振动设备;同时在一体化 A2/O 设备周边设置绿化隔离带等措施来降低噪 声对其影响。 5.6.2.2.4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该区域每日游客数量在 300 人左右,将产生社会生活噪声。其 中参观者集散广场的人声喧哗最大声级为 70dB(A),若管理不善将扰乱附近居民 的正常生活。通过加强基地管理;对基地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绿化,设置绿化隔离 带等措施,可使游客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5.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5.7.1 建设期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经济影响 项目主要原材料如水泥、砖块、钢筋、水管等材料均在当地采购,将有助于 促进当地建筑、运输等相关企业的发展。本工程建设期间施工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将依托当地的机械修配及加工企业,可以增加这些企业的收入。此外,项目建设 需要劳动力投入,可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就业难的压力。随着工程的开发,将促 进当地肉类、蔬菜等副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将促进当地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第 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搞活当地经济,而且会增加 群众经济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交通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期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管网施工破路阻碍交 83 通;②道路的开挖阻碍交通;③运输车辆的增加使道路上的车流量增大。因此, 需针对这些影响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3、健康与安全 因本项目工程规模较大,施工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强。施工生活区设施一般 较为简陋,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垃圾粪便易污染空气,孳生蚊蝇,生活质 量及环境条件不能保证,易传染肝炎、痢疾等流行疾病。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施工安全隐患,可能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采 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5.7.2 运营期社会影响分析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保、公益事业。 通过工程的实施,可使瑞金市、江西省及至全国对湿地环境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 的认识,加深人们对湿地与水、湿地与野生动物、湿地与居民生态关系的了解和 认知。以此作为契机,达成保护湿地环境就是保护人们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基 本共识,进而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自觉行动。 项目的建设将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推进 城镇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将道路、绿化、排污、排水等紧密结合在一 起,将大大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项目建设大力修复湿地滩涂以及防护林等,大大增加了城镇绿化面积,使人 们生存在鸟语花香的亮丽自然景观中。 同时项目运营过程中,对解决下岗再就业起着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为当地 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对当地的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同时对解决下岗职 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滩涂湿地是控制污染物质进入绵江河流域的最后屏障,高效稳定的湿地生态 带的建设将直接关系到绵江水环境质量的大幅改善、渔业资源的恢复等,更将为 区内经济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的 建设将为区域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并具有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 增强绵江河内外的景观效应。 84 5.7.3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5.7.3.1 交通影响减免措施 因本项目对交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建设期,因此,下述仅对建设期提出交通 影响减免措施。 1、各施工道路修建过程中尽量作好与外界道路的衔接工作,对主要影响路 段进行疏导,避免不利影响。 2、设立交通标志,加强工程区交通运输的管理,及时疏导拥挤路段。 3、在涉及邻近集中居民点较多的工程沿线主要路段配备交通管理人员,对 施工期间的车辆进行疏导,保证施工道路的畅通。 4、针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情况,制定应急措施,保证交通畅通与安全。 5、临时便道要先于道路施工做好布置,并充分考虑周围居民出行的安全、 方便性。施工区与外界间设置临时隔离墙/栏,并设置安全警示牌,以降低施工 对周边公共安全事故风险。 6、各类材料、设备堆放位置与施工总平面图相符,不得擅自占用车行道、 人行道。半封锁交通施工的路段,要设置可供车辆通行的适当宽度的车行道和人 行道;封锁交通施工的路段,要保证特种车辆和沿线单位车辆通行的通道和人行 道。凡在施工道路的交叉路口,均按规定设置交通标志牌,夜间设置警示灯及照 明灯,便于车辆通行。 7、施工车辆进出频繁的地方,应有警示牌;合理选择运料路线,避免从居 民密集的区域穿过。协调好车辆通行的时间,避免交通堵塞,以减少沿线居民的 生活为前提。 8、确保施工行为不破坏沿线公共服务设施,在每一个施工现场入口设置一 个广告牌,写明工程承包者、施工监督单位以及当地环保局的热线电话以便群众 监督。 5.7.3.2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5.7.3.2.1 建设期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为保护施工人员及当地居民人群健康,防止外来疾病的输入以及因环境卫生 条件等因素引发传染病流行,在工程施工区必须进行人群健康保护。 1、环境卫生清理 85 在各施工、生活营地每年定期灭杀老鼠、蚊虫、苍蝇、蟑螂等有害动物,以 减少传染病的传染媒介。采用鼠夹法和毒饵法灭鼠,采用喷洒灭害灵等方法灭蚊、 蝇、蟑螂等。 2、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 加强对各施工区域公共餐饮场所、垃圾桶、公共厕所等地的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除日常清理外,每月至少集中清理 2 次。 加强工区内食堂的卫生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取得卫生许可证的 人员方可从事餐饮工作。成立专门的清洁队伍,负责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 清扫工作,设置垃圾桶。施工区公共卫生设施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3、卫生宣传工作 加强施工区对施工人员及居民的卫生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 防治知识,提高当地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保护意识。 5.7.3.2.2 建设期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1、保证施工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完好性;临时建筑物在结构上应当安全可 靠,能适当抵御所在地区恶劣天气的打击,并且有适当的光线,能隔绝部分扬尘 和噪声; 2、施工单位应确保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急救。在施工场所应当配备适当的 急救用具; 3、应当对所有新来施工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向他们介绍施工场 所的基本工作规则、人身保护规则以及如何防止导致其他员工受伤; 4、危险区域(如配电室)、装置、材料、安全措施、紧急出口等都应当悬挂 正确的标志牌; 5、施工单位确定并提供给施工人员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做到能够充分保 护工人本人、其他工人、偶尔的来访者,而且不应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不便; 5.7.3.2.3 运营期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1、化粪池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化粪池定期清运、清渣,并经常检查和及时维修,确保粪污管道、粪管 连接井、化粪池的畅通和完好; ② 化粪池不得出现过厚板结、满溢等现象,化粪池内板结厚度不得超过40 厘米; 86 ③ 不得将垃圾、污物、杂物倒入化粪池内,不得在化粪池上堆放杂物、搭 建房屋,不得擅自改建排污管道; ④ 化粪池盖板平时应盖严,防止意外发生; ⑤ 化粪池旁应禁止明火作业。 ⑥ 化粪池清理:  清掏化粪池前,应事先设立警示标志,排除池面障碍物,保证交通畅通; 揭开池盖前应疏散非操作人员;  沼气池盖严禁使用钢钎、铁钻等硬撬盖板,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 爆炸;  使用电机抽排污水,应检查电机、电源、线路、闸刀等是否漏电,以免 发生触电事故;  作业人员下池清淤前,应提前利用自然通风,排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并利用仪器等进行检测,确定无害、安全后,方可下 池作业;  下池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衣物,严禁带钥匙等硬金属物下池;  池上操作人员应手持安全带,随时与下池人员保持联系;  清掏完毕后,及时将池盖、沟盖复原后修缮;如当日不能完工的应设立 警示标志或设置保护围栏。 清掏运出的粪水、粪渣须运到市环卫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处理厂处理,经过 处理排放的水质须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粪渣堆放须有专人管理并做好记录,避 免造成交叉污染; 2、垃圾收集站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定期消毒; ② 提供并要求环卫工人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衣物如鞋子、手套、口罩等; ③ 提供清洗用水和更衣区; ④ 为环卫人员提供免疫,并进行健康监测。 87 6 替代方案分析 6.1 零方案分析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属于环境保护社会公益项目,旨在保 护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确保绵江河在不同河段达到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从而为保护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 本项目以绵江流域为骨架,以中亚热带独具特色的集河流、沼泽、蓄水区、 水稻田、水塘、森林等于一体的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为基础,以湿地文化、 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多元文化为支撑,以实施流域综合管理为手段,以保障邻 近乡镇水源地战略安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 性以及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目标,建设集水源地保护、改善水质、湿地 保育、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为一体、兼备灌溉和防洪调蓄 功能的生态湿地系统。 该项目建成后,将对实施区域及其附近水域产生巨大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效 益,同时也将绵江流域治理与保护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但本项目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期废水、废气 排放、固体废物的产生,建设期间的工程占地、弃渣堆放、移民安置,以及各单 项工程建设期的环境影响等。本项目的实施方案与零方案的对比情况详见表 6.1-1。 表 6.1-1 项目方案与零方案比选 类别 项目实施方案 零方案 1. 项目建设符合瑞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瑞金市环 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 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动植物, 1. 维持环境现状,不产生项目建 保持湿地自然状态,为珍稀动植物生存、栖息提 设导致的环境影响; 供理想场所; 2. 不改变土地利用价值(不占用 优点 3. 保护水源水质不受污染,保证邻近乡镇居民的 土地); 饮用水安全; 3.不产生移民安置问题; 4.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 4.维持现有的流域环境状况 局部与整体利益,妥善处理好湿地与社会群众的 关系,以及湿地与当地经济建设、群众生产、生 活的关系。 88 5. 能为湿地的管理提供科学性的指导,保障湿地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 改善流域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 7. 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 8.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 护和经济 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示范。 1. 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低,离国家 1. 占压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环保要求甚远, 恶化的趋势可能 2. 建设期破坏植被,产生扬尘; 加剧; 3. 对水质略有影响; 2. 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受破坏, 缺点 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及区域生态 4. 对水生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5. 项目建设和移民安置活动对环境产生短期不利 环境可能恶化; 影响; 3. 村落垃圾杂乱堆放,影响环 境,破坏景观,影响人群健康。 综合 从社会和环境角度看,项目建设方案优于零方案 分析 6.2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6.2.1 工艺选择的原则 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污水处理工艺方 案的选择与优化对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效果和成本费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必需从 整体优化的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以及出水要求、结合当地的 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实可行且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方案,达到经济、高效、 节能和简便易行的要求。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艺高效稳定运行,在对处理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 用性进行全面考虑后,依据下列原则进行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1、经济适用,管理方便优先选用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 耗、操作管理简单、维护方便,且出水水质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 2、充分利用村庄的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沟渠及废弃洼地,提倡采用生物、 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以降低污水处理 能耗,节约建设、运行成本。 3、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的源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4、工艺运行灵活,针对进水中的 C、N、P 等指标,以及以后提高排放标准, 89 可以灵活调整运行方式。 5、重视环境,臭气防护,噪声控制,环境美观。 6.2.2 备选工艺方案的论证 本项目处理的污水为农村生活污水,其主要有如下特征:污水水量少且波动 很大,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与市政污水相比,农村污水污染物的浓度偏低 (COD≤300mg/L,BOD5≤150mg/L),属于中低浓度生活污水,且以有机污染物为 主,几乎不含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好,容易处理。 本工程范围内处理的进水为分散居民农户的生活污水,根据水质特点和排放 所要求的处理程度,要求建设投资省、运行维护简单且相对独立的工艺。因此, 本方案选择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作为备选方案,分别进行 论述,经过方案比较后选定其中一个作为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工艺。 1、方案一: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特点 人工湿地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 是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于沼泽的地面,其设计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 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利用这 3 种作用的协调关系来实现 污水的净化作用。其构造可简述为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将土壤和 一定级别的填料(如石子),按一定比坡度填充组成填料床,污水在填料或床体表 面流动,并在填料的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处理性能良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 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水葫芦、香蒲等),从而 形成一个去污能力强,适合于湿地动植物生存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按照污水流 动方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 人工湿地。其具有如下优点: ① 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人工湿地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在 农村地区,由于人工密度相对较小,人工湿地同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一般投 资可节省 1/3~1/2。在处理过程中,人工湿地基本上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处理 过程中基本无能耗,运行费用低。 ② 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90 ③ 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 ④ 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 ⑤ 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 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 (2)工艺流程 根据瑞金绵江流域乡镇的实际情况,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 合的观点出发,拟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艺为“厌氧水解+跌水充氧接触氧 化+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该组合工艺由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和人工湿地三个处理单元串联组 成,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其中,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利用微型污水 提升泵将厌氧水解池出水提升至接触氧化池进出格,分级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 自然充氧,无需曝气装置,在降低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能大幅 降低污水生物处理能耗。 进水 粗格栅 沉砂池 厌氧水解池 出水 多级人工湿地系统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 图 6.2-1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 (3)主要建构筑物 主要建构筑物见表 6.2-1。 表 6.2-1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构筑物 尺寸大小 备注 1 格栅池 1.1m×1.0m×1.5m 地下砖砌结构,合建 2 沉砂池 1.1m×1.0m×1.5m 3 厌氧水解池 15.0m×8.0m×2.5m 地埋式钢砼结构 4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 9.0m×5.0m×2.0m 地上式砖砌结构 78.0m×30.0m×1.15m 5 多级人工湿地系统 两级串联运行 78.0m×30.0m×1.15m 2、方案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 91 一体化污水设备和装置较多,形式也多样,主要是针对污水排放量少的工业 企业、未截污又缺乏土地的城市或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村、以及小型的厂矿、医院、 宾馆等地方的污水处理方式。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① 占地面积小,可埋入地下。 ② 全自动控制,不需人员管理。 ③ 操作简单,维护较方便。 ④ 噪声低,无异味。 ⑤ 使用寿命长。 (2)工艺流程 根据瑞金乡镇的实际情况,本着运行稳定、效果可靠、技术成熟的指导思想, 考虑一体化 A2/O+砂滤处理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体工艺流程见图 5.2-1。 (3)主要建构筑物 主要建构筑物见表 6.2-2。 表 6.2-2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构筑物 设计参数 备注 1 格栅 栅条间距 2-5mm 2 厌氧池 SRT=1.5h 3 缺氧池 SRT=2h 一体化 分二级,生化时间 6h,第一级采用 NZP-Ⅰ型填料,第 A2/O 设 4 生物接触氧化池 二级采用 NZP-Ⅱ型填料,处理负荷 14kgBOD/m3·d 备 5 二沉池 0.9-1.2m3/m2·d 6 流砂过滤消毒池 SRT=30-35min 7 污泥池 内设污泥硝化系统,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3、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比选 两种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见表 6.2-3 和 6.2-4。 表 6.2-3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污水处理量 500m 3 /d) 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工艺 一体化 A2/O+砂滤处理工艺 对比项目 工程占地面积 占地 1447-2000m2 占地 450m2,其中生物池占地 220m2 一次性总投资成本 约 60 万元 约 90 万元 总运行成本 0.08 元/吨 0.85 元/吨 92 操作管理与日常维护 简单 较复杂 抗负荷冲击能力 弱 较好 污泥处理费 0.01 元/吨 0.15 元/吨 设备折旧费 0.14 元/吨 0.19 元/吨 COD<50 COD<40 出水水质情况 NH3-N<8 NH3-N<5 (PPM) SS<10 SS<5 比选结果 比选方案 推荐方案 表 6.2-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污水处理量 1200m 3 /d) 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工艺 一体化 A2/O+砂滤处理工艺 对比项目 工程占地面积 占地 4500-5500m2 占地 900m2,其中生物池占地 440m2 总投资成本 约 80 万元 约 170 万元 总运行成本 0.07 元/吨 0.80 元/吨 操作管理与日常维护 简单 较复杂 抗负荷冲击能力 弱 较好 污泥处理费 0.01 元/吨 0.14 元/吨 设备折旧费 0.10 元/吨 0.17 元/吨 COD<50 COD<40 出水水质情况 NH3-N<8 NH3-N<5 (PPM) SS<10 SS<5 比选结果 推荐方案 比选方案 从以上比选结果可以看出,人工湿地与一体化处理工艺各有优缺点。这两种 方法在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都比较广泛,技术成熟、工艺运行稳定,出 水水质均能稳定达标。人工湿地在工程投资、运行成本以及操作管理与日常维护 上均优于一体化设备工艺,缺点是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当用地为首要限制条件时, 一体化设备以其占地小、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占优势,由于壬田农村污水处理子项 由于受土地供应制约,所以该项目采用一体化 A2/O+砂滤处理工艺作为本项目推 荐方案;叶坪农村污水处理子项由于有土地优势,有较多可利用的自然湿地、滩 涂等,稍加改造便可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场所,因而从工程投资省、运 行管理方便等角度考虑,人工湿地更适用于瑞金绵江流域叶坪乡农村生活污水的 处理,所以叶坪乡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人工湿地工艺。 93 7 环境风险分析及减缓措施 7.1 环境风险识别 7.1.1 建设期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周围环境以及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施工期环境 风险主要体现在:施工区和部分道路沿河布置,由于进出车辆较多,可能发生车 辆碰撞、侧翻等交通事故造成危险品倾泻入河的风险,进而污染河流水质;项目 建设时也可能存在不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处理要求,而将各种施工废水未经处理直 接排入河道内,从而产生河流水质污染的风险;造林工程建设时可能存在外来物 种入侵的风险。 7.1.2 运营期 根据对项目运营特点、周围环境以及项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运营期环 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一体化 A2/O 设备运行事故对环境造成的风险;化粪池、检 查井对工作人员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 7.2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7.2.1 建设期 (1) 水质污染风险 项目在建设期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水质污染风险。建设期间运输车辆过往 频繁,增加了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特 别是在通过沿河公路时)因交通事故倾泄入绵江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环境风险的 概率。 同时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可能不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处理要求,而将各种施工 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内,从而造成河流水质受污染。 (2)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项目实施对生物入侵种的影响有两种情况:第一,项目实施是否可能为生物 94 入侵创造条件,造成新的生物入侵;第二,项目实施是否会造成已有的外来入侵 种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结合工程特点,从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影响外来物 种入侵的因素、项目区已有入侵种的生物学特性、传播机制等方面对以上两个问 题进行分析。 ① 项目实施是否会造成新的生物入侵 定义入侵种的标准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 区域;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然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 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我国外来物种主要通过二种途径成功入侵: 一是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引种,尔后演变为入 侵物种(有意引进);二是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无意引进)。 本项目实施主要是在日东水库沿岸重点地段营建水源涵养林,不是跨流域、跨国 际的项目;项目不涉及国际贸易,不会因为国际贸易而无意引进;本工程规模较 小,不会造成生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较大改变;不存在人类有意引入。基于以上 几点分析,本项目实施不会造成新的生物入侵物种。 ② 项目实施是否会造成已有外来物种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11 号: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物 种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并结合实地调查,确定在日东水库沿岸无外来物种。 因此,不存在项目实施是否会造成已有外来物种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的可能。 7.2.2 运营期 项目在运营期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一体化 A2/O 设备运行事故对环境造成 的风险;化粪池、检查井对工作人员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 7.2.2.1 一体化 A2/O 设备运行事故风险分析 1、事故类型 事故主要可能发生在污水处理系统设备故障。 设计中主要设备采用国产优质设备。监测仪表和控制系统自动监控水平较高。 因此,本污水处理系统发生设备故障事故的可能性小。 污水处理工程因设备故障或检修导致部分或全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最 大排放量为全部进水量。在此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为污水处理工程的进水 95 浓度。 2、事故排放影响预测 事故排放时各类污染物对环境的贡献值的计算详见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及 环境保护措施 5.2.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事故排放情况下,CODcr 和氨氮浓度与本底值叠加后亦满足《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 7.2.2.2 化粪池、检查井事故风险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化粪池、检查井不会造成风险事故影响,但由于污水中的部 分有机物质厌氧分解而产生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氨气和硫化氢等气体,其中 甲烷属于易燃易爆气体,硫化氢属于有毒气体并产生恶臭。在发生风险意外(中 毒、爆炸)的情况下,这些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危害工作人员的安全 和健康。 7.3 环境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 针对识别出来的建设、运营期潜在环境风险,项目提出的防范与减缓措施如 表 7.3-1 所示。 表 7.3-1 环境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 阶 风险类型 防范与减缓措施 段 (1) 切实落实建设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处理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不定期进行施工现场检查,严禁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水质污染风险 (2) 加强危险路段、车辆集中线路的交通管制,增设交通标志牌,并 建 注意路面维护,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设 (1) 工程结束后,在对施工区进行植被生态恢复时,应采用本土物种, 期 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定期对项目区的生物物种数量和组成进行调查和 外来物种入侵 监测, 一旦发现某物种数量发生明显增多时,应及时鉴定该物种是否 风险 为外来物种, 若该物种具有潜在的入侵性或已经入侵时, 应该尽快采 取清除、抑制或控制等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 (1) 加强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处理的高效率, 关键设备应留足备件。 备用设备或替换下来的设备要及时检修,并定 运 期检查,使其在需要时能及时使用; 一 体 化 A2/O 营 (2) 设备的检修时间要精心安排,最好在水量较小、水质较好的季节 设备运行事故 期 或时段进行; (3) 加强职工操作技能培训,建立和严格执行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责 任制度,杜绝操作事故隐患。 96 阶 风险类型 防范与减缓措施 段 (1) 化粪池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化粪池定期清运、清渣,并经常检查和及时维修,确保粪污管道、 粪管连接井、化粪池的畅通和完好; ② 化粪池不得出现过厚板结、满溢等现象,化粪池内板结厚度不得 超过40厘米; ③ 不得将垃圾、污物、杂物倒入化粪池内,不得在化粪池上堆放杂 物、搭建房屋,不得擅自改建排污管道; ④ 化粪池盖板平时应盖严,防止意外发生; ⑤ 化粪池旁应禁止明火作业。 ⑥ 化粪池清理:清掏化粪池前,应事先设立警示标志,排除池面障 碍物,保证交通畅通;揭开池盖前应疏散非操作人员;化粪池盖严禁 使用钢钎、铁钻等硬撬盖板,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使用 电机抽排污水,应检查电机、电源、线路、闸刀等是否漏电,以免发 生触电事故;作业人员下池清淤前,应提前利用自然通风,排除一氧 化碳、 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 并利用仪器等进行检测, 确定无害、 安全后,方可下池作业; 下池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衣物, 严禁带钥匙等硬金属物下池; 池上操作人员应手持安全带, 随时与下 池人员保持联系;清掏完毕后,及时将池盖、沟盖复原后修缮;如当 日不能完工的应设立警示标志或设置保护围栏; 清掏运出的粪水、粪 化粪池、检查 渣须运到市环卫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处理厂处理, 经过处理排放的水 井事故 质须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粪渣堆放须有专人管理并做好记录, 避免 造成交叉污染; (2) 检查井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下检查井前,应事先设立警示标志,排除路面障碍物,保证交通 畅通;揭开井盖前应疏散非操作人员; ② 井盖严禁使用钢钎、铁钻等硬撬盖板,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 爆炸; ③ 用电机抽排污水,应检查电机、电源、线路、闸刀等是否漏电, 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④ 作业人员下池清淤前,应提前利用自然通风,排除一氧化碳、二 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并利用仪器等进行检测,确定无 害、安全后,方可下池作业; ⑤ 下井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衣物,严禁带钥匙等硬金属物下池; ⑥ 井上操作人员应手持安全带,随时与下井人员保持联系; ⑦ 检查完毕后,及时将井盖复原后修缮;如当日不能完工的应设立 警示标志或设置保护围栏; ⑧ 清掏运出的淤泥须运到市环卫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处理厂处理。 97 8 移民安置计划 8.1 移民概况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瑞金市 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工程范围涉及瑞金市境内的日东乡、壬田镇、叶 坪乡、象湖镇等。土地征收涉及到壬田镇高轩村、叶坪乡新院村以及黄柏乡瑞律 村等 3 个村的 82 户 302 人。项目工程建设涉及征地和移民安置,不可避免地会 影响到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保障那些由于受到公共建设项目征地 影响的人口获得合法补偿,以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至少不低于没有项目时的情况, 并且期望有所提高,世行贷款江西省瑞金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 范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江西省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世界 银行安全保障政策——OP4.12/BP4.12《非自愿移民》编制了本项目的移民安置 计划报告。 为编制本计划,编制单位在南京河海大学移民专家的指导下,在瑞金市人民 政府、世行办以及各相关单位的的配合下,于 2012 年 3 月完成了对项目区域内 受影响的各类实物指标进行了调查。同时,调查组对所有因项目征地影响的村民 家庭(14 户)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征地影响、家庭经济状况 及安置意愿等。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还听取了村委会、村民小组以及村民对征地 拆迁和移民安置的意见,并进行了广泛的协商,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在上述工作 基础上于 2012 年 6 月完成了本项目移民安置计划(RAP)的编制。本章内容摘自 RAP。 8.2 法律与政策框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2004 年 8 月 28 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3)《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 年 11 月 1 日起执行); 98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 2004 年 10 月 21 日); (5)《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4]238 号,2004 年 11 月 3 日起执行)。 (6)《关于公布全省新征土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赣府 字[2010]126 号) (7)《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瑞金市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瑞府 发[2011]1 号) (8) 世界银行业务政策 OP4.12《非自愿移民》及其附件(2002 年 1 月 1 日起 执行)。 8.3 项目征地情况 项目共需要永久征收集体土地 78 亩,全部为滩涂地和水域,涉及瑞金市下 辖 3 个乡镇的 3 个村,影响户数 82 户 302 人。具体项目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见表 8.3-1。 表 8.3-1 工程影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情况统计表 永久征用集 项目名称 乡镇 村组 影响户数 影响人口 土地性质 体土地(亩) 壬田镇 高轩村 21 26 95 滩涂地 绵江湿地 叶坪乡 新院村 31 32 120 水面 项目 黄柏乡 瑞律村 26 24 87 水面 小计 78 82 302 8.4 受影响对象情况 8.4.1 受影响的人口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工程共涉及到农村住户家庭 82 户 302 人,本次对于其中 16 户 78 人进行抽样调查,共占全部 100 户农村住户家庭的 16%。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 99%,其中妇女人口占总人口的 50%,60 岁以上 占总人口的 13%,而学龄人口则占总人口的 23%。 99 8.4.2 受影响人口的经济状况 1、生产资源情况 调查区域内,人均土地占有量约为 0.86 亩,耕地以水田为主,大多种植水 稻。水稻年产量约 1000 斤。 2、农户收入和支出情况 根据抽样调查统计,项目影响区内农村家庭年平均收入为 12140 元,家庭年 平均支出为 8400 元,家庭年平均纯收入为 10500 元,年人均纯收入为 2884.62 元。 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所以农业收入较低,在居民总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j 较小,只有 18.12%,外出打工收入最多,占总收入的 65.90%,有部分人在当地 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收入占总收入的 8.24%。 在居民的各项开支中,最大的一项开支为购买生活副食品以及人情支出,占 总支出的 35.71%,,子女上学费用也是家庭开支出重要的一个部分,占了总支出 的 8.33%,而家庭医疗费用也占了总支出费用的 4.76%。 8.5 移民安置 8.5.1 申诉解决机制 1、申诉渠道 移民安置方案是从整个项目影响区的角度出发,对移民安置方案进行总体 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操作的偏差,都有可能引起移民 的抱怨。根据众多在建和已建工程移民的经验,移民的抱怨主要包括指标问题、 补偿标准问题以及资金问题。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移民可以通过下面的 4 类渠道和途径进行反映和申诉。 ——移民所在的县、市 (区)直至省,均设有受理包括移民在内的公民信访 办公室,可以接待调查处理移民上访的一般申诉问题; ——依法建立的地方各级移民管理机构,从省、市到县逐级有监督下级依 法进行移民安置的职权,可受理移民安置方面的申诉事宜; 100 ——独立的移民监测评价机构,是按国家有关规定监督移民实施工作的, 有责任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可受理和向有关方面反映移民权益受侵害的申诉 问题; ——国家、省、市、县各级均设有行政监察、审计、纪检、司法、检察等 法律部门,可受理移民申诉的有关违法、违纪案件。 项目整个移民申诉系统见图 8.5-1: 省、市、县法律部 江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省、市、县纪检部 市项目移民安置 门 实施管理办公室 省、市、县信访办 县(区)项目移民安置 移民评估监测机构 实施管理办公室 乡(镇、办事处)项目移民安置 实施管理办公室 所属村委会(管理处、 居委会)或村民小组 受影响户 图 8.5-1 移民申诉系统结构图 101 2、申诉程序 在本项目移民安置计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将始终重视移民和被拆迁单位 的参与,建立申诉机制。移民申诉程序如下: 阶段 1:如果移民对移民安置计划感到不满,他们可以到项目拆迁安置办 公室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诉;如果是口头申诉,则要由项目拆迁安置办公室 作出处理并书面记录。项目拆迁安置办公室应在 2 周内解决。 阶段 2:移民若对阶段1的处理决定仍不满意,可以在收到决定后向所在 市项目指挥部提出申诉;项目指挥部应在 2 周内作出处理决定。 阶段 3:移民若对项目指挥部的决定仍不满意,可以在收到决定后向所在 市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诉,市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2周内作出处理 决定。 阶段 4:移民若对市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决定仍不满意,在收到市项 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后,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向民事法庭起诉。 8.5.2 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按移民安置计划顺利实施,实现妥善安置移民的目标,本项目按世 界银行业务政策 OP4.12《非自愿移民》以及《世界银行中国贷款项目移民监测 评估业务指南》的要求,将对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活动的实施进行定期监测和评 估,监测分移民安置机构内部监测和外部独立监测两部分。 8.5.3 移民安置费用概算 本项目移民费用总计 84.26 万元,其中永久征收集体土地费用 65.52 万元, 占总费用的 77.76%,各种税费合计 16.48 万元,占总费用的 19.56%,其中,外 部监测评估费 5 万元,占总费用的 5.93%,预备费 6.55 万元,占总费用的 7.77%。 102 9 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 9.1 目的 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部分,是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同 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就是让项目涉及地区以及关注本工程建设的公 众发布工程有关信息,让公众了解项目的类型、规模、地点、主要工程内容、污 染物排放状况和拟采取治理措施,帮助评价人员发现问题,确认所有工程引起的 重大环境问题已在环境评价报告书中得到分析评价,确认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以及优化措施方案的落实和实施等;环评单位把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意见和建 议及时反馈回环保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促使本项目的设计、建设更完善更合理, 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和长远效益。 9.2 调查方法与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部颁布的《环境影响评 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及世界银行业务政策要求,本报告在评价过程中进行了 两次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第一次在环境问题筛选后及环评工作大纲最终确定之 前,第二次在环境评价报告的草稿完成后。在评价过程中采用现场走访、现场公 示、网上公示、发放公众调查表、召开座谈会、报告文本公示、报纸公示相结合 的方式开展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本项目共进行 2 次现场走访(走访共计 96 人), 1 次现场公示,2 次网上公示,1 次问卷调查(共调查 50 人),1 次座谈会,2 次 文本公式及 1 次报纸公示。网上公示网站为瑞金市人民政府网 www.ruijin.com.cn。 于 2012 年 8 月 30 日在《江南都市报》对项目进行了报纸公示。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相 关资料见附件四及表 9.2-1。 表 9.2-1 公众咨询调查过程一览表 阶段 方式 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 时间 地点 世行要求 第一次 项目所在 2012 年 5 OP4.01: 收 告知工程概况, 湖陂村、下街村、高 公众咨 区域居民, 月 9 日 公众咨询 现场走访 集公众对工程的 轩村、新院村、桔林 询与信 约 20 户 38 ~2012 年 5 第一次: 意见 村、竹岗村。 息公开 人 月 10 日 环境问题 103 将工程概况、环评 项目所在 2012 年 5 湖陂村、下街村、高 筛选后及 现场公示 大纲内容、 拟采取 区域居民 轩村、新院村、桔林 大纲最终 月9日 的环保措施、业主 村、竹岗村。 确定之前 及环评单位名称 2012 年 5 及联系方式告知 月 23 日 网上公示 广大公众并收集 / / ~2012 年 6 意见 月5日 受项目影 响的居民, 2012 年 5 告知项目概况、环 湖陂村、下街村、高 共发放问 月9日 问卷调查 境影响及相关措 轩村、新院村、桔林 卷 50 份, ~2012 年 6 施并收集意见 村、竹岗村。 回收有效 月5日 问卷 50 份 项目所在 瑞金项目办公室及村 简本公示 将工程概况、环评 区域居民 委会 拟采取 草稿结论、 2012 年 7 的环保措施、业主 月 13 日 及环评单位名称 ~2012 年 7 瑞金市人民政府网 网上公示 及联系方式告知 / 月 25 日 www.ruijin.com.cn 广大公众并收集 意见 告知环评结论及 拟采取的环保措 项目所在 2012 年 7 OP4.01: 湖陂村、下街村、高 施,收集公众对工 区域居民, 月 25~26 日 第二次公 第 二 次 现场走访 轩村、新院村、桔林 程的进一步意见, 约 30 户 58 众协商: 公众咨 日 村、竹岗村。 就公众关心的问 人 在报告草 询与信 题进行交流 案 完 成 息公开 告知环评结论、环 后、定稿 境影响及相关措 项目所在 前 湖陂村、下街村、高 施,听取与会公众 区域居民、 2012 年 7 座谈会 轩村、新院村、桔林 的意见、要求和建 征地涉及 月 25 日 村、竹岗村。 议,并就公众关心 农户代表 的问题进行交流。 将报告草稿全文 报告全本 公示并收集公众 项目所在 2012 年 8 瑞金市项目办、村委 公示 对工程的进一步 区域居民 月3日 会 意见 告知工程概况、环 2012 年 8 报纸公示 境影响及相关措 月 30 日 施并收集意见 104 9.3 公众咨询调查过程和内容 9.3.1 第一次现场走访 在项目环境问题筛选后、大纲最终定稿前,本单位于 2012 年 5 月 9 日~5 月 10 日对项目所在地 20 户居民共 38 人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走访调查,告知其项目 的基本概况,收集公众对项目的初步意见。 (1) 调查结果及建议 走访调查过程中,公众对项目的建设持积极态度,未有反对意见。公众意见 或建议汇总见表 9.3-1。 表 9.3-1 走访调查公众意见处理情况一览表 主要公众意见 意见处理情况 1、建设单位表示感谢公众对项目的支持,并积极采纳公 1 希望尽快建成本项目,早日为项 众意见,合理安排工期。 目区人民服务。 2、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对现场平面布置进行了优化,将 2 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可使施工期 堆料场等扬尘材料远离居住区,经常对路面进行洒水,避 短暂性影响早日消除,如施工扬 免车辆经过带起的尘土污染环境。 尘、景观影响等。 3、为控制施工期对景观的影响,建设单位表示将加强施 工环境管理,严格落实施工期环保措施,文明施工。 9.3.2 第一次现场公示、网上公示 本单位在接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任务后,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和技术标准,于 2012 年 5 月 9 日在湖陂村、下街村、高轩村、新院村、桔林村、 竹 岗 村 进 行 了 现 场 公 示 , 2012 年 5 月 23 日 在 瑞 金 市 人 民 政 府 网 站 (www.ruijin.com.cn)上向公众进行了公示。公示中明确告知了项目的工程特性, 公布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拟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咨 询的主要方式、公众咨询有效时间。在公示期间内,没有收到对项目的反对意见, 也没有收到任何指出重大负面环境影响的反馈信息。 9.3.3 问卷调查 在现场查勘、环境现状调查过程中,与本工程涉及地区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群 众进行了广泛交流,重点走访了工程项目所在地及征地移民,了解公众对本工程 的态度,认真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广泛征集公众对项目的看法,发放了统 105 一的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对项目概况、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相关环保措施做了 详实介绍,本工程公众咨询社会调查期间共发放调查表格 50 份,收回有效调查 表格 50 份。 (1) 调查对象 主要调查对象为当地受影响人群及关注本工程建设的民众,重点是工程建设 区可能受到影响的当地居民。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9.3-2。 表 9.3-2 公众咨询调查对象统计表 调查项目 调查结果(人) 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 ①男 28 56% 性别 ②女 22 44% ①18 岁以下 4 8% ②18 岁~39 岁 36 72% 年龄 ③40 岁~59 岁 7 14% ④60 岁以上 3 6% ①干部 5 10% ②工人 6 12% 职业 ③农民 27 54% ④自由职业者 12 24% ①大专及以上 5 10% ②高中 29 58% 文化程度 ③初中 7 14% ④小学 9 18% ①汉族 50 100% 民族 ②其他 0 0 (2) 调查结果及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项目的建设均持积极态度。接受调查的 50 人中, 除 3 人无所谓外,其余 47 人均支持项目的建设,认为项目建成后能够改善当地 的生态与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 惠。 公众认为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建设施工期,在施工期暂时对当地 环境有一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工程施工期噪声排放将对工程区附近居民和当 地环境产生影响,以及施工期车辆拥堵和临时占地,需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和工 程管理加以控制或减免。公众咨询调查结果统计见表 9.3-3。 106 表 9.3-3 公众咨询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人数 百分比 ①了解 40 80% 1、您是否了解本项目 ②了解一些 6 12% ③不了解 4 8% ①合理的经济补偿 46 82% 2、对于本项目征用土地,您希望 ②另外分配土地或安置 4 8% ③不能征用 0 0 ①施工噪声 11 22% ②施工扬尘 37 74% 3、您认为本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 ③施工临时占地 42 84% 环境问题是(可多选) ④施工期造成的车辆拥堵 35 70% ⑤施工安全 9 18% ①水污染 0 0 ②空气污染 0 0 4、您认为本项目建成营运期主要 ③噪声污染 0 0 环境影响是(可多选) ④生态破坏 2 4% ⑤景观影响 0 0 ⑥无影响 48 96% ①有利于 47 84% 5、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否有利 ②不利 0 0 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③不清楚 3 6% ①有利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46 92% 6、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将会产生 ②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50 100% 哪些方面的作用(可多选) ③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47 94% ①支持 47 94% 7、您对本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 ②反对 0 0 ③无所谓 3 6% (3) 公众反馈意见处理 问卷调查反馈的调查结果(参见表 9.3-3)表明,绝大部分公众对目的建设 持积极态度。当然,公众在对本工程建设积极作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他 们担心的环境问题,综合汇总后主要表现在要求切实妥善解决好工程建设施工期 间噪声排放、施工扬尘、工程临时施工占用以及施工造成的车辆拥堵等问题。上 述主要公众意见的处理情况详见表 9.3-4。 表 9.3-4 公众咨询主要公众意见处理情况一览表 主要公众意 序号 提出意见的主要公众 意见处理情况 见 1 施工期间噪 专业人士、政府官员 详细分析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排放的影响范围及程 107 声排放 及工程区民众 度。对施工期采取有效降噪措施。 施工期间扬 专业人士、政府官员 详细分析工程施工期间扬尘排放的影响范围及程 2 尘排放 及工程区民众 度。对施工期采取有效降尘措施。 工程临时占 专业人士、工程区民 合理优化工程布置,减少工程占地量,施工临时占 3 地 众 地及时修复。 合理设计施工车辆运输路线,避免从居民密集的区 4 车辆拥堵 工程区民众 域穿过。协调好车辆通行的时间,避免交通堵塞, 以减少沿线居民的生活为前提。 9.3.4 第二次网上公示及简本公示 本报告于 2012 年 7 月 13 日在瑞金市项目办公室及村委会放置了报告简本, 进行简本公示,并在瑞金市人民政府网站(www.ruijin.com.cn)上向公众进行了 第二次网络公示。公示中明确告知了项目环评草稿结论,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及拟采取的措施,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咨询的主要方式、公众咨询有 效时间。在公示的期间内,没有收到对项目的反对意见及其他意见。 9.3.5 第二次现场走访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草案完成后、最终定稿前,本单位于 2012 年 7 月 25 日~7 月 26 日对项目所在地 30 户居民共 58 人进行了第二次现场走访调查,告 知其项目环评结论、反馈第一次公共咨询信息并收集公众对项目的进一步意见。 (1) 调查结果及建议 走访调查过程中,公众对项目的建设持积极态度,赞同环评中各项环保措施, 未有反对意见。公众意见或建议汇总见表 9.3-5。 表 9.3-5 走访调查公众意见处理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主要公众意见 意见处理情况 建设单位表示积极采纳公众意见,对 希望尽快完成项目的建设,加强对项目的管理,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加强项目管 1 实现项目的价值。 理,减少对项目区民众的影响,实现 项目的价值。 9.3.6 座谈会 为进一步加强公众对项目的了解,以期为项目建设提出更深入的建议或意见, 本单位于 2012 年 7 月 25 日召开了座谈会。座谈对象主要为项目所在地居民代表, 108 政府官员以及相关人员。与会代表认为项目的建设能够保护、改善水源地水质, 同时能够为动植物生存、栖息提供理想场所,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较好 的示范作用。公众均对项目的建设表示大力支持。 此外公众指出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施工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对此,建 设单位表示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将堆料场等扬尘材料远离居住区,并对施工机械 (搅拌机等)进料口、出料口进行工作隔离,与此同时,经常性的对路面进行洒 水,避免车辆经过带起的尘土污染环境。 9.3.7 文本公示 本单位在 2012 年 8 月 3 日分别在瑞金市项目办及村委会放置本项目环评初 稿全本,供公众查阅。在公示期间内,没有收到对项目的反对意见,也没有收到 任何指出重大负面环境影响的反馈信息。 9.3.8 报纸公示 为让受项目影响的公众了解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 镇发展示范项目整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及时收集相关反馈信息,特于 2012 年 8 月 30 日在《江南都市报》上刊登该项目工程组成、工程影响、应对措施, 内容详见附件四。 109 10 环境管理计划 10.1 环境管理计划的目的 环境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编制环境管理计划的的目的,是力求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消减、缓解或补 偿不良的环境影响及增强有利的环境影响等措施,来改进项目筛选、选址、规划、 设计和实施等活动;总之,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采取措施,缓解和管理那些 不良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评估减缓措施的实际效果,根据 监测结果提出进一步改善减缓措施的建议。 10.2 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 本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 (1) 环境影响与减缓措施: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防止或减 缓工程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2) 环境管理与监督计划:为保证环境保护措施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而采取 的环境监督行动。 (3) 环境监测计划:为消除施工期及运营期环境污染,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和工程区内环境状况的改善而采取的环境监测行动。 (4) 能力建设(即人员培训)计划:为保证环境管理计划的落实,为项目实施 过程中管理人员、环境监理人员、专职或兼职环境管理人员等进行的知识和技 能培训。 10.3 环境管理机构 建设期环境管理由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环境监理和承包商环境管理三大部分 构成,并以建设单位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为重点。运营期环境管理由项目办管理 中心环境管理和管理站点环境管理组成。环境管理机构职责表见 10.3-1,环境管 理机构框架见图 10.3-1。 110 设计咨询单位 江西省世界银行贷款 世行 世界银行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 环境专家 检查团 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 环评咨询单位 范项目管理办公室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环境管理员 子项所在地 县(市)项目办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环保专干 环境监理单位 工程承包商 图 10.3-1 项目环境管理机构框架图 表 10.3-1 环境管理机构职责表 人员 机构名称 机构类型 机构职责 配置 1. 依法对本项目进行全过程环境监测与监督管理, 各级环保部 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准(包括项目的环 监督机构 1人 门 境评价工作) 、工程施工和运行等阶段的环境监测与 监督管理。 1. 世界银行每年派出检查团负责对工程实施进行 专项检查; 世界银行 监督机构 1人 《环境管理计划》 2. 检查本项目贷款协议执行情况、 的实施情况。 1. 监督实施《环境管理计划》; 2. 督促协调落实国内和世行环境管理要求; 3. 每半年向世行提交相关报告; 省项目办 管理机构 1人 4. 检查各市环境管理工作; 5. 与其他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 6. 委托外聘环境专家组对项目进行检查。 1. 监督实施项目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瑞金市项目 2. 将本环境管理计划中的环保措施包含到工程施 管理机构 1人 办 工承同中; 3. 聘请、监督、协调工程监理(资格、职责、 ; 管理) 111 4. 组织实施环境管理培训计划; 5. 组织专题研究或有关调查工作; 6. 做好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投诉内容的记录、 整 理,向公众解答处理结果,解决公众申诉问题; 7. 审查环境监理和环境咨询报告; 8. 每一季度向省项目办提交报告(报表) ; 9. 签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汇报的场地核查表, 核 实环境敏感问题,并进行存档。 。 10. 接受环境工作检查(包括世界银行项目检查) 瑞金市水利 1. 负责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管理机构 1人 2. 负责项目建成后的水土保持验收。 部门 1. 监督实施子项目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2. 监督、协调工程监理(资格、职责、管理); 3. 组织专题研究或有关调查工作; 4. 做好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投诉内容的记录、 整 理,向公众解答处理结果,解决公众申诉问题; 项目业主 管理机构 1人 5. 审查环境监理和环境咨询报告; 6. 每一季度向省项目办、市项目办提交报告(报 表); 7. 签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汇报的场地核查表, 核 实环境敏感问题,并进行存档。 8. 接受环境工作检查(包括世界银行项目检查)。 1. 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其环境进行评价; 环评单位 环评机构 若干 2. 负责对新出现的环境影响进行回应,并提出消减 措施 1. 工程监理师由省项目办或瑞金市项目办另行委 托; 2. 监督检查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生产废水处理、 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废气、粉尘、噪声控制措施、 工程监理师 生产、生活垃圾和卫生防疫等; 咨询服务机 (承担环境 1-2 人 3. 定期填写《环保实施规程》附件中环境管理的各 构 监理工作) 项检查清单; 4. 对施工单位在施工活动中遇到有关环保问题提出 整改解决方案并跟进落实,包括发整改通知书, 整改检查表,检查文件归档; 5. 每周向市项目办提交工程实施情况。 1. 制定各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2. 接受工程监理师、世行和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保 护方面的监督和检查; 3. 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在收到整改通知书后,3 个 施工单位 实施机构 若干 工作日内完成整改(需要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的在 ;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4. 与工程监理在施工前一起完成施工场地核查表, 报给市项目办; 112 5. 施工单位每周向工程监理师汇报工程实施情况。 环境监测机 1. 在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按照《环境监测计划》对 监测机构 1-2 人 构 项目进行环境监测,进行存档并上报各市项目办。 水保监测机 1. 在项目施工期按照《水保监测计划》对项目进行 监测机构 1-2 人 构 水土保持监测,进行存档并上报各市项目办。 10.3.1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 10.3.1.1 管理机构 本工程由世行项目办负责环境管理,在世行项目办内设置环保管理中心,配 专职人员 2-3 人及数名兼职人员,对建设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组织。 10.3.1.2 管理任务 建设单位在建设期将负责从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承担整个工程区的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包括编制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规划、委托初 步设计工作及审查、招标设计、施工组织、环境监测与水土保持监测、环境监理、 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1、环保、水保设计管理 ① 依照审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相关批文,编制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瑞金市绵 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规划》; ② 根据《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规划》,委托具有相关设计资质的设计 单位开展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的设计工作; ③ 环保设施的初步设计成果报环保部门审核后,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开展环 境保护设施的招标设计和技施设计工作。 2、环保、水保招标管理 负责招标文件和承包项目合同环保条款的编审,确保审批的环境保护措施逐 项纳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中;根据环保、水保措施设计成果和进度,及时对各 项目公开招标,确保各项环保、水保措施按规划进度完成。 3、环境监测管理 ① 依照审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相关批文,编制 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② 全面负责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资质的审核、环境监测和水土保 113 持监测合同管理、对监测单位的实验室进行检查和考核。负责审核监测单位的监 测报告,分析监测成果的可靠性、监测成果反映的环境问题; ③ 合理利用监测成果检验环保和水保措施实施效果,对监测成果反映的突 出环境影响问题,督促承包商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 4、建设期例行管理内容 ① 制定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计划; ② 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经费的审核和安排; ③ 监督承包商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④ 同环保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⑤ 处理本工程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及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⑥ 编写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报告及上报月、季、年报表; ⑦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5、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 ①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价单位开展《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 瑞金市绵江 (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工程竣 工验收调查报告》。 ② 负责组织单项工程验收、专项环境保护工程验收、工程建设阶段验收。 ③ 按照“三同时”原则,在主体工程验收时进行专项或综合环境保护验收。 ④ 按环境保护验收程序邀请地方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机构主持验收。 10.3.2 环境监理 10.3.2.1 监理目的 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监理(兼任环境监理)应根据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开 展建设期环境监理,全面监督和检查各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及 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同时建设期监理成果将作为开发项目实 施验收工作的基础和验收报告必备的专项报告。 10.3.2.2 监理内容 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监督承包商 落实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环保条款。主要职责为: 1、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 114 2、负责审核施工招投标文件中环保条款内容; 3、对承包商进行监理,防止和减轻施工作业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对野生动植 物的破坏行为,同时防止火灾发生; 4、结合调查监测资料,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 和实际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 5、全面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渣场、施工迹地的处理、恢复情况,主要包括 边坡稳定、迹地恢复和绿化以及绿化率等; 6、负责落实环境监测的实施,审核有关环境报表,根据水质、环境空气、 噪声等监测结果,对施工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尽量减少工程施工给环境带来的不 利影响; 7、在日常工作中作好监理记录及监理报告,参与竣工验收。 10.3.2.3 管理机构与工作方式 环境监理既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应成立 独立的环境监理机构。由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依照合同条款及国家环境保 护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及巡查结果,监督、审查和评估施 工单位各项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纠正违反合同环保条款及国家环保要 求的施工行为。工作机构设置及工作程序见图 10.3-1。 项目 环境管理办公室 115 承包商 工程环境监理部 措施实施 环境监理总工程师 不通过 环境监理工程师 检查、验收、评定 现场巡视、辅助监测、监测数据分析 通过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下达指令 合同及相关政策 图 10.3-1 工程环境监理机构及工作程序图 10.3.3 承包商环境管理 10.3.3.1 管理机构 承包商应成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作为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责 任机构和执行机构,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和招投标文件中规定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 持内容,具体实施施工单位承担的环境保护任务。 10.3.3.2 管理任务 承包商环境保护管理任务负责本企业和所从事的建设生产活动中环境保护 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承包商需配备至少 1 个全职环境工作人员。环境工作人员要接受培训计 划的培训,从而胜任他们的工作。 2、制定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 3、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及运行、检测情况,处理实施过程中的 问题。 4、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要与项目所在区域的群众进行沟通和协商,在每 个施工单元树立公告牌,通知公众具体的施工活动和施工时间。同时提供联系人 和联系电话,以便公众对建设活动进行投诉和提供建议。 5、核算年度环保经费的使用情况。 116 6、报告承包合同中环保条款执行情况。要求承包商对其环境活动进行监测, 并每天或者每周提供 1 次环境绩效记录报告。项目办和施工监督小组对这些记录 进行监督和审查。 7、承包商在项目合同经费中,按照每年预算预留完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押 金,其金额比例应占到预算经费的 3%左右。 10.4 环境保护措施摘要 根据第 5 章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总结归纳各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减缓措施 见表 10.4-1。 117 表 10.4-1 项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一览表 实施 环境 实施 监督 监测机 减缓措施 监测项目 EMP 费用 时期 要素 机构 机构 构 (1) 造林工程中,在设计造林模型时,慎重选择物种,保护本地树种的安全,避免外 来树种的干扰影响;选地时,不能选择郁闭度大于 0.2 的现有林,尽量避免选择能够 发挥当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避难所作用的灌木丛和次生疏林地群落。 (2) 设计化粪池时,设计合理的施工工序和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材料及料场的 位置,防止土壤侵蚀;合理选择化粪池位置,应做到尽量远离厨房。应平衡出水水 设计 设计 业主 质要求和维护的需求。 阶段 单位 单位 (3) 在设计垃圾收集站时,结合农村现状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站建设方式;考虑尽量 减少经过村庄的数量且又经济合理的垃圾运输路线。 (4) 在设计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时,通过方案比选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选址宜位 于城镇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向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同时还要考虑扩建的可能 以及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 (1) 施工人员尽量安排住在项目建设地附近居民的家中,减少施工营地的建设。若需 建设施工营地,则需加强对其管理,在指定位置搭建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尽量减 少对土地和植被的侵占面积,尽量少破坏天然植被,减少自然生产力的损失。 (2) 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就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对裸露的坡地,一方面要运用 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一方面对裸露地表及时进行土地复绿,结合景观建设和 园区绿化对所占用土地进行植被重建。 建设 生态 陆生 (3) 拟在工程施工区设置警示牌标明施工活动区,将施工活动限制在预先划定的区域 承包 业主 期 环境 生态 内。严禁施工人员到非施工区域活动,禁止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 商 单位 (4) 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尽量降低工程施工对陆生动植物的破坏。 (5) 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施工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发 放宣传册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禁止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 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物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鼠类的危害。 (6) 在绿化过程中,要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引入。 (7) 工程结束后,在对施工区进行植被生态恢复时,应采用本土物种,禁止引入外来 118 物种;定期对项目区的生物物种数量和组成进行调查和监测,一旦发现某物种数量 发生明显增多时,应及时鉴定该物种是否为外来物种,若该物种具有潜在的入侵性 或已经入侵时,应该尽快采取清除、抑制或控制等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 (1)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认真考虑和正确对待资源环境因素,坚 持工程建设与资源保护措施“三同时”原则。 (2) 施工期间应禁止在河道中挖沙、取石、倾倒建设垃圾、改变水流流向和加重泥沙 含量等行为,这些行为将直接对鱼类生长繁殖、活动场所造成很大影响。 水生 承包 业主 (3) 对破坏的植被尽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和减少泥沙和有害物质进入河流水 生态 商 单位 域,影响水域环境和渔业生产。 (4)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并加强监管,严格按环保要求施工,生活污 水和生产废水禁止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它敏感性水体,对允许排污的水体,严 格落实达标排放,防止影响水生生物生境污染的事故发生。 混凝 (1)采用间歇式絮凝沉淀法的方式处理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每个搅拌机配备 2 个容 土拌 积大于 1m3 的储水容器,轮流使用,并注意定期清淤。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处理 pH、SS 3 万/年 和废 后出水回用于拌和系统的冲洗。 水 (2)严禁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业主以 车 合同形 辆、 (1)在每个施工场地车辆冲洗处设置一个容积大于 3 m3 的沉淀池,沉淀池出水回用于 水环 承包 业主 式委托 地面 施工道路浇洒,并注意定期清淤; SS、石油类 4 万/年 境 商 单位 有资质 冲洗 (2)严禁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的机构 废水 承担 (1)施工人员将大量租住工程沿线居民房屋,仅在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布置少量 pH、SS、 生活 小规模营地,对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为隔油池+化粪池,出水达到《农田灌 CODcr、 2 万/年 污水 溉水质标准》旱作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 BOD5、动植 (2)严禁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物油 水土 ,进行了水土保持措 承包 业主 业主以 选点进行水 根据《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310.06 万 119 保持 施分区防治设计。 商 单位 合同形 土流失监测 (1) 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式委托 1) 工程措施布设 有资质 ① 截、排水沟 的机构 垃圾收集站建设过程中,浆砌石截水沟布设开挖边坡原坡面 5m 内,以拦截原坡面降 落的雨水不流入场内,截、排水沟布设总长度为北边 120m。均采用浆砌石砌筑。 承担 2) 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① 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 截污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在工程建设的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排除场内的雨水,保 护建设区不受雨水冲蚀,造成流水土流失。临时排水沟布设总长 220m,沿临时排水 沟每隔 100 米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以沉降临时排水沟径流泥沙,截水沟开挖土方 堆放在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2) 壬田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 工程措施布设 ① 截水沟 截水沟布置在一体化 A2/O 设备周围,以防止场外地表径流携泥沙进入一体化 A2/O 设备,布设总长度 448m,截水沟采用浆砌石砌筑。 ② 沉砂池 沉砂池布设在截水沟两边出口处,经截水沟拦截的地表径流进入沉砂池沉沙后,将 清水排入绵江河内,布设沉砂池 2 个,采用红砖砌筑。 2) 植物措施 壬田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安排铺设了截污管道及污水检查井,需要开挖管沟 5000m,管沟铺设好之后,回填土方,平整场地,播植混合草籽 1.0hm2。 3) 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壬田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的临时水保措施的布设:一是在管沟开挖过程还未铺 设管道之前先在管沟两边开挖临时性截水沟,以防管沟开挖时遇降雨产生坡面径流, 进入管沟,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临时截排水沟布设总长度 10000m。二是与临时排水 沟相配套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共设 100 个。三是截水沟开挖土方堆放在 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3) 叶坪湿地净化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20 1) 工程措施布设 ① 截水沟 截水沟布置在一体化 A2/O 设备周围,以防止场外地表径流携泥沙进入一体化 A2/O 设备,布设总长度 448m,截水沟采用浆砌石砌筑。 ② 沉砂池 沉砂池布设在截水沟两边出口处,经截水沟拦截的地表径流进入沉砂池沉沙后,将 清水排入绵江河内,布设沉砂池 2 个,采用红砖砌筑。 2) 植物措施 壬田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安排铺设了截污管道及污水检查井,需要开挖管沟 8000m,管沟铺设好之后,回填土方,平整场地,播植混合草籽 1.6hm2。 3) 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壬田湿地净化利用保护防治区的临时水保措施的布设:一是在管沟开挖过程还未铺 设管道之前先在管沟两边开挖临时性截水沟,以防管沟开挖时遇降雨产生坡面径流, 进入管沟,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临时截排水沟布设总长度 16000m。二是与临时排水 沟相配套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共设 160 个。三是截水沟开挖土方堆放在 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4) 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防治区 1) 工程措施布设 ① 截排水沟 排水沟布置在绵江河象湖段修复河滩和修复自然合流廊道以上防洪堤边上,布设总 长 1932m,采用浆砌片石砌筑。 2) 植物措施 在象湖湿地利用保护项目防护堤以下滩涂部分行全面修整,然后撒播水保混合草籽 5800m2。 3) 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象湖湿地利用保护区防洪堤施工期间,一是沿截污管道铺设基础开挖段布设临时性 排水沟 5600m,二是与临时排水沟相配套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挖临时沉 沙池 56 个。三是截水沟开挖土方堆放在坡向下侧,夯筑挡水埂。 (5) 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1) 植物措施 121 ① 边坡种草 在有林沼泽湿地利用保护项目森林、滩涂部分进行樟树、竹林等修复时,施工整地 阶段撒播水保混合草籽 4.5hm2。 (6)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 1) 植物措施 ① 园林绿化 在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中心湖区大量土方开挖,开挖土方用于绿地休 闲区造势土坡,形成地形起伏的休闲绿化景观。为防止水土流失,采用园林绿化措 施,撒播草籽,进行边堆边治。既能在前期发挥水土保持的功能,又能在后期景观 绿化中得到充分利用。 2) 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区,一是在入口活动区基础开挖和项目建设施工期布 设临时排水沟 1130m,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布设临时挡水埂 960m;二 是沿中心湖开挖区域周边布设临时性截水沟 3260m, 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 三是供水供电管沟开挖过程中,布设临时排水沟 4200m,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砂池 1 个;四是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布设临时排水沟 9680m, 每隔 100m 布设临时沉 砂池 1 个。 (1) 施工工艺及设备 业主以 混凝 混凝土拌和系统尽量采用具有除尘设备的装置。水泥运输采用封闭运输,保证运输 合同形 容器密闭良好,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 大气 土系 承包 业主 式委托 (2) 降尘措施 TSP 1 万/年 环境 统粉 商 单位 有资质 竹岗村和瑞律村有零散的居民分布在施工现场周边,故需对各加工系统附近采取洒 尘 水降尘的方法,并结合水保措施在各加工系统外围种植植物,以降低粉尘污染影响 的机构 的程度。 承担 122 (1) 永久施工道路须尽早硬化,成立公路养护、维修、清扫专业队伍,对公路进行定 期养护、维护、清扫;尤其对泥结碎石路面的临时施工公路应加强养护工作,防止 路面破碎起尘,保持道路运行正常; 交通 (2) 严禁超载,提倡遮盖运输,减少因弃渣、砂、土的外泄造成的扬尘污染; 粉尘 (3) 施工区及施工生活区附近应设置限速标志,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污染环境,危 害人体健康; (4) 结合水保措施,在公路两旁进行绿化,栽种树木,降低粉尘。 (1) 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以减少燃油废气产生量。同时, 燃柴油的运输车辆需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达标排放。 燃油 (2) 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对于发动机耗油多、 废气 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及时更新。并注意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定 时保养,调整到最佳状态运行。 (1) 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施工运输作业; (2) 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严禁车辆超载行驶; (3) 使用的施工运输车辆必须符合《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170-1996)和《机动车 辆允许噪声》(GB1495-79),并尽量选用低噪声车辆; (4) 施工集中区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施工区设立标志牌,限制车速,并在路牌上标 明禁鸣; 业主以 (5) 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 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和工艺, 降低源强; 合同形 声环 (6) 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减少运行震动噪声; 承包 业主 式委托 等效 A 声级 1 万/年 境 (7) 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 商 单位 有资质 噪声。 的机构 (8)主要受工程施工噪声影响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使用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承担 个人防护措施进行保护。 (9) 为维护工程区附近敏感点(竹岗村和瑞律村)声环境质量,采取措施有: 1)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施工场界设置彩钢围栏,高度不低于 3 米; 2)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 3)材料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沿线的村庄时,速度不应超过 40km/h,运载卡车车辆速 123 度低于 40km/h 时,其噪声源强可降低 8~9dB(A); 4)运输车辆行驶时,不得鸣笛; 5)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禁止运输车辆随意空载运行; 6)加强与敏感点村庄村委会和个人的沟通, 在施工前首先在工程影响范围内以广播或 其他方式对施工情况发布公告,在相关村庄村委会内张贴公示,争取获得村民谅解。 业主 (1) 各施工工区统一配备垃圾桶进行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其中无机垃圾回填,残余饭 菜、厨余等有机垃圾免费供给附近农村居民喂猪,其余有机垃圾由垃圾车定期清运 单 至就近垃圾收集站或垃圾转运站处理。其它有机垃圾送给农民沤肥处理。 位、 固体 承包 此外,对于有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废弃建材等,尽量予以回收或出售。 当地 1 万/年 废物 商 (2) 各施工区垃圾收集和分类应有施工单位统一管理,并对各垃圾桶存放处经常喷洒 卫生 灭害灵等药水,以防止蚊蝇等孳生 管理 (3) 施工开挖、填方、弃渣等活动会导致水土流失。纳入水土保持措施中。 部门 (1) 对交通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各施工道路修建过程中尽量作好与外界道路的衔接工作,对主要影响路段进行疏 导,避免不利影响; ② 设立交通标志,加强工程区交通运输的管理,及时疏导拥挤路段; ③ 在涉及邻近集中居民点较多的工程沿线主要路段配备交通管理人员,对施工期间 的车辆进行疏导,保证施工道路的畅通; ④ 针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情况,制定应急措施,保证交通畅通与安全; 社会 交通 ⑤ 临时便道要先于道路施工做好布置,并充分考虑周围居民出行的安全、方便性。 承包 业主 1 万/年 环境 安全 施工区与外界间设置临时隔离墙/栏,并设置安全警示牌,以降低施工对周边公共安 商 单位 全事故风险; ⑥ 各类材料、设备的堆放位置与施工总平面图相符,不得擅自占用车行道、人行道。 半封锁交通施工的路段,要设置可供车辆通行的适当宽度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封锁 交通施工的路段,要保证特种车辆和沿线单位车辆通行的通道和人行道。凡在施工 道路的交叉路口,均按规定设置交通标志牌,夜间设置警示灯及照明灯,便于车辆 通行; ⑦ 施工车辆进出频繁的地方,应有警示牌;合理选择运料路线,避免从居民密集的 124 区域穿过。协调好车辆通行的时间,避免交通堵塞,以减少沿线居民的生活为前提; ⑧ 确保施工行为不破坏沿线公共服务设施, 在每一个施工现场入口设置一个广告牌, 写明工程承包者、施工监督单位以及当地环保局的热线电话以便群众监督。 (2) 对施工安全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保证施工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完好性;临时建筑物在结构上应当安全可靠,能适 当抵御所在地区恶劣天气的打击,并且有适当的光线,能隔绝部分扬尘和噪声; ② 施工单位应确保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急救。 在施工场所应当配备适当的急救用具; ③ 应当对所有新来施工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向他们介绍施工场所的基本 工作规则、人身保护规则以及如何防止导致其他员工受伤; ④ 危险区域(如配电室)、装置、材料、安全措施、紧急出口等都应当悬挂正确的标志 牌; ⑤ 施工单位确定并提供给施工人员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做到能够充分保护工人本 人、其他工人、偶尔的来访者,而且不应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不便; (1) 在各施工、生活营地每年定期灭杀老鼠、蚊虫、苍蝇、蟑螂等有害动物,以减少 传染病的传染媒介。采用鼠夹法和毒饵法灭鼠,采用喷洒灭害灵等方法灭蚊、蝇、 蟑螂等; (2) 加强对各施工区域公共餐饮场所、垃圾桶、公共厕所等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 人群 进行卫生检查。除日常清理外,每月至少集中清理 2 次。加强工区内食堂的卫生管 承包 业主 当地疾 健康 理,每季度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人员方可从事餐饮工作。成立专 商 单位 控制心 门的清洁队伍,负责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清扫工作,设置垃圾桶。施工区公 共卫生设施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3) 加强施工区对施工人员及居民的卫生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 知识,提高当地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保护意识。 (1) 尽可能采取措施使对移民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移民 业主 当地 (2) 补偿和安置方案能改善移民的生活水平或至少能使他们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84.26 万 安置 单位 政府 (3) 与移民进行认真的协商,使他们有机会全面参与移民安置方案的规划和实施;土 125 地补偿费全部支付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一次性补齐,村组 在本承包期内不再调地; (4) 根据瑞府字[2011]1 号的相关规定,新征地补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两部分构成,不包含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社会保障费用。各地在制定 具体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社会保障费用要单独 列支,不得纳入新征地补偿标准内而挤占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变相降低征地 补偿标准。对少数地方原实际补偿高于新标准的,仍执行原实际补偿标准,不得以 执行新标准为由降低补偿标准; (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瑞府字[2011]1 号的相关规定,瑞金市象湖 镇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征地补偿标准为统一年产值标准为 1500 元/亩, 瑞金市 其他乡镇的征地补偿标准为统一年产值标准为 1400 元/亩,水田、旱地、鱼塘以及其 他用地等根据《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瑞金市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有 关规定执行。 (1) 垃圾收集点废水经环卫人员收集后倒入检查井中与化粪池尾水进入一体化 A2/O 设备处理; (2) 垃圾收集站废水经管网截污后进入一体化 A2/O 设备进行处理; (3) 绿草湖环境教育基地公厕污水经生态湿地处理后达标排放。 地表 (4) 对一体化 A2/O 设备运行事故减缓措施: 当地 业主 水环 ① 加强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处理的高效率,关键设备应留足 环保 3 万/年 运营 单位 境 备件。备用设备或替换下来的设备要及时检修,并定期检查,使其在需要时能及时 局 期 使用; ② 设备的检修时间要精心安排,最好在水量较小、水质较好的季节或时段进行; ③ 加强职工操作技能培训,建立和严格执行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责任制度,杜绝操 作事故隐患。 大气 (1) 化粪池采取的减缓措施: 业主 当地 2 万/年 环境 ① 通过对化粪池加盖,并定期对粪渣进行清掏处理; 单位 环保 126 ② 在化粪池周边种植美人蕉等除臭绿色植物。 局 (2) 垃圾收集站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每天冲洗地面,垃圾收集车一周冲洗一次; ② 在垃圾收集站周边种植美人蕉等除臭绿色植物。 (3) 垃圾收集点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采用塑料袋密封收集; ② 必要时,在收集点内使用除臭剂。 (4) 一体化 A2/O 设备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加强管理; ② 在周边区域种植美人蕉等除臭绿色植物。 (1) 垃圾收集站采取的噪声减缓措施: ① 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结构优良的垃圾运输车辆; ② 优化垃圾运输路线; ③ 加强垃圾运输管理,在进出村庄和垃圾收集站时禁止鸣笛。 (2) 一体化 A2/O 设备采取的噪声减缓措施: 当地 当地环 声环 业主 ① 选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 环保 境监测 等效 A 声级 1 万/年 境 单位 ② 在一体化 A2/O 设备周边区域设置绿化隔离带。 局 站 (3)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采取的噪声减缓措施: ① 加强基地管理; ② 对基地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绿化,设置绿化隔离带。 (1) 粪渣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 当地 固体 业主 (2) 污水处理污泥送至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环保 0.5 万 废物 单位 (3) 生活垃圾送至瑞金市清水村牛栏窝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局 127 (1) 化粪池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化粪池定期清运、清渣,并经常检查和及时维修,确保粪污管道、粪管连接井、 化粪池的畅通和完好; ② 化粪池不得出现过厚板结、满溢等现象,化粪池内板结厚度不得超过40厘米; ③ 不得将垃圾、污物、杂物倒入化粪池内,不得在化粪池上堆放杂物、搭建房屋, 不得擅自改建排污管道; ④ 化粪池盖板平时应盖严,防止意外发生; ⑤ 化粪池旁应禁止明火作业。 ⑥ 化粪池清理: a. 清掏化粪池前,应事先设立警示标志,排除池面障碍物,保证交通畅通;揭开池 盖前应疏散非操作人员; 当地 业主 b. 沼气池盖严禁使用钢钎、铁钻等硬撬盖板,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环卫 0.5 万/年 单位 社会 c. 使用电机抽排污水,应检查电机、电源、线路、闸刀等是否漏电,以免发生触电 局 事故; 环境 d. 作业人员下池清淤前,应提前利用自然通风,排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 甲烷等有害气体,并利用仪器等进行检测,确定无害、安全后,方可下池作业; e. 下池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衣物,严禁带钥匙等硬金属物下池; f. 池上操作人员应手持安全带,随时与下池人员保持联系; g. 清掏完毕后,及时将池盖、沟盖复原后修缮;如当日不能完工的应设立警示标志 或设置保护围栏; h. 清掏运出的粪水、粪渣须运到市环卫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处理厂处理,经过处理 排放的水质须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粪渣堆放须有专人管理并做好记录,避免造 成交叉污染。 (1) 垃圾收集站采取的减缓措施: 当地 业主 当地疾 ① 定期消毒; 环卫 0.1 万/年 单位 控中心 ② 提供并要求环卫工人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衣物如鞋子、手套、口罩等。 局 128 (1) 检查井采取的减缓措施: ① 下检查井前,应事先设立警示标志,排除路面障碍物,保证交通畅通;揭开井盖 前应疏散非操作人员; ② 井盖严禁使用钢钎、铁钻等硬撬盖板,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③ 用电机抽排污水,应检查电机、电源、线路、闸刀等是否漏电,以免发生触电事 故; 当地 业主 ④ 作业人员下池清淤前,应提前利用自然通风,排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 市政 0.5 万/年 单位 甲烷等有害气体,并利用仪器等进行检测,确定无害、安全后,方可下池作业; 局 ⑤ 下井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衣物,严禁带钥匙等硬金属物下池; ⑥ 井上操作人员应手持安全带,随时与下井人员保持联系; ⑦ 检查完毕后,及时将井盖复原后修缮;如当日不能完工的应设立警示标志或设置 保护围栏; ⑧ 清掏运出的淤泥须运到市环卫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处理厂处理。 (1) 在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区的植被进行恢复,尽量为陆生动物营造一个较为稳定 的栖息环境; (2) 施工迹地的绿化恢复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当地树种、草种,最好是利用原自然植被 的建群种进行恢复。具体可采取人工栽植幼苗的方式,遵循夹杂混合种植、密度适 宜、杜绝纯林的原则。 (3) 对古树名木——樟树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在周围醒目位置设立标牌保护,同时进 业主以 行文字说明;加强对樟树林的日常管护,在四周种植植被,不应使地面裸露;在秋 合同形 当地 生态 陆生 末冬初季节,要及时清理修剪枯死枝,减少病虫害滋生;清除周围堆放的柴禾、稻 业主 式委托 调查生物的 环保 58 万 环境 生态 草等杂物,减少火灾发生的隐患。对衰弱樟树的管护,还应支撑加固和修补,凡树 单位 有资质 种类及数量 局 体不稳或树体倾斜的应采取加固措施或支撑;对项目周边村庄村民加强宣传教育, 的机构 提高全民保护的意识。 承担 (4) 加强对白鹭、池鹭等候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周边群众了解和掌握各类候 鸟的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制定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候鸟的各项法令, 严禁乱捕乱打侯鸟,尤其在夏季,不许毁鸟窝、掏鸟卵。提倡人人爱护候鸟,保护 候鸟;要减少水区的污染,严禁毁林开荒,多育林、多造林,为候鸟创造良好的生 129 存环境。 (5) 加强对黑斑蛙保护的宣传力度,严禁捕捞蝌蚪、捕杀黑斑蛙。 水生 (1)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应认真考虑和正确对待资源环境因素,坚 生态 持工程建设与资源保护措施“三同时”原则。 130 10.5 环境监测及水保监测计划 10.5.1 监测目的 为做好工程地区环境保护工作,验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预防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计划, 有必要开展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环境监测,也可为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管理以及区域的环 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0.5.2 监测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的环保、水保监测计划分别见表 10.5-1 和表 10.5-2。 表 10.5-1 项目环保监测计划一览表 时 序 监测费用 负责 子项目名称 监测对象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监测机构 监督机构 执行标准及规范 段 号 单价(元) 合计(元) 机构 混凝土拌和系 SS 1350 5400 日东水库湿 混凝土拌 水环 统废水处理系 《城市污水再生利 1 地保护保育 和系统废 施工期各年每季监测 1 次 境 统进水口和排 pH 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区 水 850 3400 业主以合同形 放口 业主 瑞金市环 (GB/T18920-2002), 建 式委托有资质 混凝土拌和系 单位 保局 《地表水和污水监 设 壬田湿地净 水环 混凝土拌 SS 1350 5400 的机构承担 统废水处理系 测技术规范》 期 2 化与保护利 和系统废 施工期各年每季监测 1 次 (HJ/T91-2002) 境 统进水口和排 用区 水 pH 850 3400 放口 叶坪湿地净 水环 混凝土拌 混凝土拌和系 业主以合同形 业主 瑞金市环 《城市污水再生利 3 SS 施工期各年每季监测 1 次 1350 5400 化与保护利 和系统废 统废水处理系 式委托有资质 单位 保局 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131 用区 境 水 统进水口和排 的机构承担 (GB/T18920-2002), 放口 pH 《地表水和污水监 850 3400 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pH 850 2550 《地表水环境质量 DO 1455 4365 标准》 依托瑞金市环 地表水水 绵江瑞金机场 SS 施工期每年丰、平、枯水期 1350 4050 业主 瑞金市环 (GB3838-2002)Ⅲ类 保局例行监测 质 断面 CODcr 各监测 1 次 1680 5040 单位 保局 标准, 《地表水和污 数据 BOD5 1950 5850 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NH3-N 1950 5850 pH 850 2550 《地表水环境质量 DO 1455 4365 标准》 依托瑞金市环 绵江塔下寺断 SS 施工期每年丰、平、枯水期 1350 4050 业主 瑞金市环 (GB3838-2002)Ⅲ类 地表水环境 保局例行监测 面 CODcr 各监测 1 次, 1680 5040 单位 保局 标准, 《地表水和污 数据 BOD5 1950 5850 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NH3-N 1950 5850 每年施工高峰期监测一次, 象湖摇前坝 《环境空气质量标 每次连续监测 2 天,每天按 业主以合同形 4 湿地修复与 业主 瑞金市环 准》(GB3095-1996) 环境空气 竹岗村 TSP 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560 1560 式委托有资质 保护利用区 单位 保局 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 (GB3095-1996)具体要求,监 的机构承担 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测日均值 《环境监测技术规 每年施工高峰期监测一次, 范》(国家环境保护 业主以合同形 每次监测 2 天,每天监测时 业主 瑞金市环 局,1986 年), 《建筑 噪声 竹岗村 等效连续 A 声级 910 910 式委托有资质 段 6:00~22:00、23:00~6: 单位 保局 施工场界环境噪声 的机构承担 00 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pH 850 2550 《地表水环境质量 有林沼泽湿 依托瑞金市环 DO 施工期每年丰、平、枯水期 1455 4365 业主 瑞金市环 标准》 5 地保护利用 地表水环境 绵江清水断面 保局例行监测 SS 各监测 1 次, 1350 4050 单位 保局 (GB3838-2002)Ⅲ类 区 数据 CODcr 1680 5040 标准, 《地表水和污 132 BOD5 1950 5850 水监测技术规范》 NH3-N 1950 5850 (HJ/T91-2002) SS 1350 4050 《城市污水再生利 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车辆、 业主以合同形 沉淀池进、出水 业主 瑞金市环 (GB/T18920-2002), 地面冲 施工期各年每季监测 1 次, 式委托有资质 口 单位 保局 《地表水和污水监 洗废水 石油类 1950 7800 的机构承担 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水环境 pH 850 3400 SS 《农田灌溉水质标 1350 5400 业主以合同形 准》(GB5084-2005) 生活污 隔油池进水口、 CODcr 业主 瑞金市环 施工期各年每季监测 1 次, 1680 6720 式委托有资质 旱作标准, 《地表水 水 化粪池出水口 单位 保局 BOD5 1950 7800 的机构承担 和污水监测技术规 绿草湖湿地 范》(HJ/T91-2002) 6 环境教育基 动植物油 1950 7800 地 每年施工高峰期监测一次, 《环境空气质量标 每次连续监测 2 天,每天按 业主以合同形 瑞金市环 准》(GB3095-1996) 环境空气 瑞律村 TSP 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560 1560 式委托有资质 保局 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 (GB3095-1996)具体要求,监 的机构承担 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测日均值 《建筑施工场界环 每年施工高峰期监测一次, 境噪声排放标准》 业主以合同形 等效连续 A 声级 每次监测 2 天,每天监测时 业主 瑞金市环 (GB12523-2011), 噪声 瑞律村 910 910 式委托有资质 段 6:00~22:00、23:00~6: 单位 保局 《环境监测技术规 的机构承担 00 范》(国家环境保护 局,1986 年) pH 850 10200 《地表水环境质量 DO 1455 17460 标准》 日东水库湿 每月监测一次,一年共监测 依托瑞金市环 业主 瑞金市环 (GB3838-2002)Ⅱ类 1 地保护保育 地表水环境 陈石水库 CODMn 1680 20160 保局例行监测 12 次 单位 保局 标准, 《地表水和污 区 BOD5 1950 23400 数据 运 水监测技术规范》 营 NH3-N 1950 23400 (HJ/T91-2002) 期 2 壬田湿地净 水环境 下街村一体化 pH 每个季度监测一次,一年共 850 3400 业主以合同形 业主 瑞金市环 《地表水环境质量 133 化与保护利 A2/O 设备进水 SS 监测 4 次 1350 5400 式委托有资质 单位 保局 标准》 用区 口和出水口 CODcr 1680 6720 的机构承担 (GB3838-2002)Ⅲ类 BOD5 1950 7800 标准, 《地表水和污 水监测技术规范》 NH3-N 1950 7800 (HJ/T91-2002) TP 1500 6000 废水流量 100 400 《声环境质量标准》 每年监测 4 次,每次监测 2 业主以合同形 (GB3096-2008)2 类 业主 瑞金市环 噪声 下街村 等效连续 A 声级 天,每天监测时段 6: 00~22: 910 3640 式委托有资质 区标准, 《环境监测 单位 保局 00、23:00~6:00 的机构承担 技术规范》(国家环 境保护局,1986 年) pH 850 3400 SS 1350 5400 《地表水环境质量 新院村人工湿 CODcr 1680 6720 标准》 业主以合同形 地生活污水处 每个季度监测一次,一年共 业主 瑞金市环 (GB3838-2002)Ⅲ类 水环境 BOD5 1950 7800 式委托有资质 理站进水口和 监测 4 次 单位 保局 标准, 《地表水和污 NH3-N 1950 7800 的机构承担 叶坪湿地净 出水口 水监测技术规范》 3 化与保护利 TP 1500 6000 (HJ/T91-2002) 用区 废水流量 100 400 《声环境质量标准》 每年监测 4 次,每次监测 2 业主以合同形 (GB3096-2008)2 类 业主 瑞金市环 噪声 新院村 等效连续 A 声级 天,每天监测时段 6: 00~22: 910 3640 式委托有资质 区标准, 《环境监测 单位 保局 00、23:00~6:00 的机构承担 技术规范》(国家环 境保护局,1986 年) 《地表水环境质量 CODcr 1680 6720 标准》 业主以合同形 生态湿地进水 每个季节监测一次,一年共 业主 瑞金市环 (GB3838-2002)Ⅲ类 象湖摇前坝 水环境 式委托有资质 口和出水口 监测 4 次 单位 保局 标准, 《地表水和污 4 湿地修复与 的机构承担 NH3-N 1950 7800 水监测技术规范》 保护利用区 (HJ/T91-2002) 生态 陆生 调查陆生植物、 项目建成当年和运营后第 业主以合同形 业主 瑞金市环 项目建设区 18000 108000 生物调查有关规范 环境 生态 陆生动物的种 3 年和 5 年分别调查一次, 式委托有资质 单位 保局 134 调查 类及数量 每次调查时段为每年的 的机构承担 4~6 月及 8~10 月。 水生 调查水生植物、 生态 项目建设区 水生动物的种 30000 180000 调查 类及数量 陆生 调查陆生植物、 生态 项目建设区 陆生动物的种 项目建成当年和运营后第 18000 108000 有林沼泽 调查 类及数量 业主以合同形 生态 3 年和 5 年分别调查一次, 业主 瑞金市环 5 湿地保护 式委托有资质 生物调查有关规范 环境 水生 调查水生植物、 每次调查时段为每年的 单位 保局 利用区 的机构承担 生态 项目建设区 水生动物的种 4~6 月及 8~10 月。 30000 180000 调查 类及数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 CODcr 1680 6720 标准》 绿草湖湿地 业主以合同形 生态湿地进水 每个季节监测一次,一年共 业主 瑞金市环 (GB3838-2002)Ⅲ类 6 环境教育基 水环境 式委托有资质 口和出水口 监测 4 次 单位 保局 标准, 《地表水和污 地 的机构承担 NH3-N 1950 7800 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pH 850 3400 SS 1350 5400 《地表水环境质量 CODcr 1680 6720 标准》 瑞金市污水处 依托瑞金市环 瑞金市污水 每个季度监测一次,一年共 业主 瑞金市环 (GB3838-2002)Ⅲ类 7 水环境 理厂进水和出 BOD5 1950 7800 保局例行监测 处理厂 监测 4 次 单位 保局 标准, 《地表水和污 水 数据 水监测技术规范》 NH3-N 1950 7800 (HJ/T91-2002 TP 1500 6000 废水流量 100 400 8 牛栏窝垃圾 地下水 本底井、排水 氨氮 每个季度监测一次,一年共 1950 7800 依托瑞金市环 《地下水环境监测 135 卫生填埋场 井、污染扩散井 PH 监测 4 次 850 3400 保局例行监测 技术规范》 和污染监督井 数据 HJ/T164-2004 CODmn 1680 6720 CODcr 1680 6720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BOD5 1950 7800 渗滤液处理设 (GB3838-2002)Ⅲ类 渗滤液 施进水和出水 标准, 《地表水和污 SS 1350 5400 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 NH3-N 1950 7800 9 合计 / 1022565 / 136 表 10.5-2 项目水保监测计划一览表 监测时段及频次 序 监测费用 执行标准及规 子项目名称 监测内容 监测区域/监测点 监测方法 监测机构 负责机构 监督机构 号 施工准 自然恢 (万元) 范 建设期 备期 复期 水土流失现状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水土流失因子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② ③ ③ 垃圾收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开发建设项 水土 ① 集站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目水土流失防 流失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赣州市水土 治标准》 监测 水土流失量 化粪池 ① 业主以合同形 日东水库湿地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保持局、瑞 (GB50434-200 1 0.5 式委托有资质 业主单位 保护保育区 金市水土保 8),《水土保持 施工场地 沉沙池法 ① 的机构承担 持局 监测技术规 程》 水土流失危害 建设区、影响区 实地调查、巡查 ② ② (SL277-2002) 破坏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设施 监测 新建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③ ③ 水土流失现状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流失防 赣州市水土 治标准》 水土 水土流失因子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② ③ ③ 业主以合同形 壬田湿地净化 保持局、瑞 (GB50434-200 2 流失 垃圾收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2.0 式委托有资质 业主单位 与保护利用区 ① 金市水土保 8),《水土保持 监测 集站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的机构承担 持局 监测技术规 水土流失量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程》 化粪池 ① (SL277-2002)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137 一体化 A/O 污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① 水处理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设备 施工场地 沉沙池法 ① 水土流失危害 建设区、影响区 实地调查、巡查 ② ② 破坏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设施 监测 新建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③ 水土流失现状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水土流失因子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② ③ ③ 垃圾收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① 集站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开发建设项 水土 化粪池 ①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目水土流失防 流失 监测 水土流失量 人工湿 赣州市水土 治标准》 业主以合同形 叶坪湿地净化 地生活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保持局、瑞 (GB50434-200 3 ① 2.0 式委托有资质 业主单位 与保护利用区 污水处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金市水土保 8),《水土保持 的机构承担 理站 持局 监测技术规 程》 施工场地 沉沙池法 ① (SL277-2002) 水土流失危害 建设区、影响区 实地调查、巡查 ② ② 设施 破坏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监测 新建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③ 138 水土流失现状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水土流失因子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② ③ ③ 截污工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开发建设项 水土 ① 程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目水土流失防 流失 施工道 钢钎法、侵蚀沟样 赣州市水土 治标准》 象湖摇前坝湿 监测 水土流失量 坡面 ① 业主以合同形 路 方、沉沙池法 保持局、瑞 (GB50434-200 4 地修复与保护 3.0 式委托有资质 业主单位 金市水土保 8),《水土保持 利用区 施工场地 沉沙池法 ① 的机构承担 持局 监测技术规 程》 水土流失危害 建设区、影响区 实地调查、巡查 ② ② (SL277-2002) 破坏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设施 监测 新建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③ ③ 水土流失现状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水土流失因子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② ③ ③ 水土 《开发建设项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目水土流失防 流失 补种树 ①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赣州市水土 治标准》 监测 水土流失量 业主以合同形 有林沼泽湿地 保持局、瑞 (GB50434-200 5 施工场地 沉沙池法 0.5 式委托有资质 业主单位 保护利用区 金市水土保 8),《水土保持 的机构承担 持局 监测技术规 水土流失危害 建设区、影响区 实地调查、巡查 ② ② 程》 (SL277-2002) 破坏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设施 监测 新建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③ 绿草湖湿地生 水土 水土流失现状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业主以合同形 赣州市水土 《开发建设项 6 4.0 式委托有资质 业主单位 保持局、瑞 目水土流失防 态环境保护区 流失 水土流失因子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② ③ ③ 的机构承担 金市水土保 治标准》 139 监测 主体工 开挖、填 小区观测法、钢钎 持局 (GB50434-200 ① 8),《水土保持 程 方区域 法、侵蚀沟样方 监测技术规 水土流失量 施工道 钢钎法、侵蚀沟样 坡面 ① 程》 路 方、沉沙池法 (SL277-2002) 施工场地 沉沙池法 ① 水土流失危害 建设区、影响区 实地调查、巡查 ② ② 破坏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一次 设施 监测 新建水保设施 建设区 实地调查 ③ ③ 水保总监测费用为:12 万 注:监测时段及频次中①10 天监测记录 1 次,并结合工程监理连续观测;②每月监测 1 次;③3 个月监测一次。遇到暴雨、大风等情况及时加测。 140 10.6 环境管理培训 10.6.1 培训目的 环境管理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使相关人 员熟悉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程序,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环境管理能力,确保各项环 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环境能力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环境管理者和环境监理,他 们的培训是项目的技术支持组成部分之一。培训课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培训 建设方和工人。在项目施工开始前,所有的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和建筑监理员要 求参加强制的环境、健康、安全培训。 10.6.2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环境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环境监理全体人员、环境监测机构 代表、主要承包商代表等人员。 10.6.3 培训内容 1、世行环境政策和国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的掌握和运用; 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管理规程 ECOP); 3、本项目环境管理规定(重点为施工期环境管理规定); 4、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监理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承包商的职责及相互关 系; 5、环境管理工作报告、环境监理工作报告、环境监测报告、承包商月报的 编写。 10.6.4 培训计划 1、环境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环境监理全体人员、项目管理办公室代表 培训内容由环境技术专家执行,培训时间 3 天,培训内容如下: ① 学习世界银行安保政策、为建设方制定的环保细则; ② 学习项目的环境影响和要求监测的环境项目; ③ 培训项目现场操作过程,包括组织、交流、角色和责任,决策过程,报 告和标准的观察程序; 141 ④ 学习世行环境信息存档、公开、交流、报告机制; ⑤ 学习世行健康与安全检查和申报过程。 2、主要承包商代表 主要承包商代表具体培训内容由环境技术、卫生健康专家执行。培训时间 1 天,培训内容如下: ①介绍与环境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保护措施; ②介绍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监理的角色和责任及环境问题的报告要点; ③健康和安全常识; ④违范规定、法律法规的罚款。 10.7 环保水保费用估算及经济损益分析 10.7.1 环保水保投资估算 10.7.1.1 费用构成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由环境监测措施费、环境保护 临时措施费以及环境保护独立费等构成。 10.7.1.2 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工程所在地为六类 工资地区,人工工资按标准工资 190 元/月,施工津贴 3.5 元/工日,计算人工预 算单价,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 2.66 元/工时,植物措施人工预算单价 2.23 元/ 工时。 2、材料预算单价 主要材料与主体工程材料预算价格一致,其它次要材料、苗木等参考市场价 确定。 10.7.1.3 建筑工程和植物工程措施单价及费率 建筑工程和植物工程措施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1、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 (1)直接费 142 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 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日)×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日) 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 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 (2)其他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直接费×其他直接费费率 (3)现场经费 现场经费=直接费×现场经费费率。 2、间接费 间接费=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费率 3、利润 利润=(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率 4、税金 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率 建筑工程及植物工程费率见表 10.7-1。 表 10.7-1 建筑工程及植物工程措施费率表 序号 费率名称 计费基础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1 其他直接费 直接费 2.3 1.3 2 现场经费 直接费 4 4 3 间接费 直接费 4 3 4 利润 直接费+间接费 7 5 5 税金 直接费+间接费+利润 3.22 3.22 10.7.1.4 独立费用 主要包括环境建设管理费、环境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咨询费等。 1、建设管理费 包括环境管理人员经常费、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费、环境保护宣传及技术 培训费。其中: 环境管理人员经常费:按环保措施实际费用的 3%计列;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费:按实际工作量计列; 环境保护宣传及技术培训费:按环保措施实际费用的 2%计列。 2、环境监理费 143 参照主体工程监理人员费用标准,按环境监理人数和时间计算。 3、科研勘测设计咨询费 主要为环境影响评价费,按有关收费标准计列。 10.7.1.5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收费标准和使用管理 办法》(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财政厅 1995 年 5 月 19 日发布), 本工程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按 0.50 元/m2 计算。 10.7.1.6 估算成果 项目新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 515.73 万元,其中环境保护工 程投资为 218.24 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为 310.06 万元。 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为 202.68 万元,其中环境监测费用 102.2565 万元, 环境保护临时措施费用 20.68 万元,独立费用 103.62 万元,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详 见表 10.7-2。 表 10.7-2 项目环境保护投资总估算表(单位:万元) 序号 各级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合计(万元) 备注 第一部分 环境监测措施 102.2565 一 施工期环境监测 15.7425 1 施工废(污)水监测 1.1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 组 3 8800 2.64 1.2 车辆、地面冲洗废水 组 1 11850 1.185 1.3 生活污水 组 1 31120 3.112 2 地表水质监测 组 3 27700 8.31 3 大气环境监测 组 2 1560 0.312 4 噪声监测 组 2 910 0.182 二 运营期环境监测 86.514 1 地表水质监测 组 5 / 26.394 2 地下水质监测 1.792 3 噪声监测 组 2 3640 0.728 4 生态调查 57.6 4.1 陆生生态调查 组 2 108000 21.6 4.2 水生生态调查 组 2 180000 36 第二部分 环境保护临时措施 20.68 144 一 废污水处理 2.3 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 1 个 12 1000 1.2 土建造价及运行费用 沉淀池 车辆、地面冲洗废水 2 座 1 4000 0.4 土建造价及运行费用 沉淀池 3 施工生活污水处理 0.7 3.1 隔油池 座 1 2000 0.2 土建造价及运行费用 3.2 化粪池 座 1 5000 0.5 土建造价及运行费用 二 噪声防治 3.5 1 个人防护 人 100 200 2 2 施工运输警示标志牌 个 6 1500 0.9 敏感点的临时噪声屏 3 处 2 3000 0.6 障设施 三 固体废物处理 0.03 各施工区垃圾清运及 1 t 2 150 0.03 处理费 四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 1.65 1 洒水降尘 辆.月 2 5000 1 2 个人防护 人 50 10 0.05 3 车辆限速标志 个 6 1000 0.6 五 人群健康保护 13.2 1 施工区环境卫生清理 月 24 2000 4.8 2 传播媒介灭杀 月 24 500 1.2 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 3 月 24 3000 7.2 管理 第一至第二部分合计 122.9365 第三部分 环境保护独立费用 79.748 一 建设管理费 24.148 1 环境管理经常费 3.69 第一至第二部分和的 3%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 2 18 据实际需要估列 收费 环境保护宣传及技术 3 2.458 第一至第二部分和的 2% 培训费 二 环境监理费 人·年 4 84000 33.6 三 科研勘测设计咨询费 22 1 环境影响评价费 22 据实际需要计列 第一至第三部分合计 202.68 145 环境保护静态总投资 202.68 2、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静态总投资 330.06 万元,全部为本方案新增投资, 在工程总投资中,工程措施费 48.39 万元,植物措施费 65.24 万元,施工临时工 程费 21.35 万元,独立费用 67.7 万元,基本预备费 12.16 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 偿费 95.22 万元。具体见表 10.7-3。 表 10.7-3 水保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建安 植物措施费 编 独立 投资 工程或费用名称 工程 栽(种) 苗木草 号 费用 合计 费 植费 种子费 1 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 48.39 48.39 2 日东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1.81 1.81 3 壬田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7.35 7.35 4 叶坪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9.94 9.94 5 象湖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29.29 29.29 6 第二部分 植物措施 65.24 7 壬田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0.05 0.22 0.27 8 叶坪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0.06 0.37 0.43 9 象湖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0.03 0.13 0.16 10 森林沼泽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0.19 1.02 1.21 11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防治区 14.44 48.74 63.18 12 第三部分 施工临时工程 21.35 21.35 13 日东湿地保护保育防治区 0.12 0.12 14 壬田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5.29 5.29 15 叶坪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8.46 8.46 16 象湖湿地保护利用防治区 2.96 2.96 17 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防治区 4.52 4.52 18 第四部分 独立费用 67.7 67.7 19 建设管理费 2.7 2.7 20 工程建设监理费(包括环境监理) 22.8 22.8 21 科研勘测设计费 18 18 22 水土流失监测费 12 12 23 工程质量监督费 0.2 0.2 24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20 20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 25 9 9 技术评估报告编制 水土保持技术文件 26 3 3 技术咨询服务费 27 一至四部分合计 222.68 28 基本预备费 12.16 146 29 静态总投资 234.84 30 工程总投资 234.84 31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95.22 32 总计 330.06 10.7.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工程建设对 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将工程建设对社会 和环境所带来的损益进行货币化度量和比较,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 评判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1、环境效益 (1)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入河点源污染负荷。 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由于失去天然湿地、人口密集、单位面积耕地化肥用量 过大、城市点源截流剩余污染和附近生物科技企业工业水污染及其附近水域的环 境质量状况效益十分显著。湿地、滩涂本来是河流拦截污染物的最后屏障,虽然 目前绵江流域湿地景观较好,但部分区域已出现生态功能缺失、生物多样性锐减 等现象,丧失了净化水质的功能。若不及时修复、治理,绵江流域河滩湿地的秀 丽风光将逐渐不复存在。 壬 田 节 点 日 处 理 污 水 量 为 500m3/d , 污 水 物 削 减 量 为 : COD85kg/d , BOD535kg/d,SS55kg/d,NH3-N6.5kg/d,TP1.8kg/d。 叶坪节点日处理污水量为 1200m3/d,污水物削减量为:COD204kg/d,BOD5 84kg/d,SS132kg/d,NH3-N15.6kg/d,TP 4.32kg/d。 (2)有效地削减了绵江流域沿岸入河面源污染负荷。 本项目的建设,可阻止大部分暴雨径流中污染物进入河水。通过项目的实施 有效拦截和处理了农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同时通过象湖截污管道工程 拦截作用,年消减 CODcr595 吨,氨氮 31 吨,湿地年消减 CODcr79.3 吨,氨氮 10.5 吨,削减了进入河流的污染物量,使河流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 通过固体废弃物收集工程的建设,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收集站等,提 倡垃圾分类,可有效减少因垃圾乱丢乱弃而进入绵江河流的污染物量,降低了因 雨水径流等而使垃圾溶出的污染物进入绵江的风险。 (3)对绵江内源污染物的削减。 147 河滩湿地系统建成后,绵江河水在湿地中进行交换,利用湿地中的水生生物、 沙石、土壤过滤以及各种微生物的活动,使绵江的水质得到净化,有机物污染被 湿地过滤、沉淀以及降解去除。 2、经济效益 本项目属于非营利性项目,在财务分析中不涉及财务内部收益率、盈亏平衡、 投资回报率等各项营利性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本项目建设突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及流域城镇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同时建设相关的教育基地工程可提升本当 地人民保护环境意识,提升当地人民生活质量,估算每年经济效益达 1800 万元。 10.8 环境管理计划的信息管理 10.8.1 信息交流 环境管理要求在组织内项目办、业主、承包商、运营商中的不同部门和岗位 之间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同时还要向外部(相关方、社会公众等)通报有关信息。 内部信息交流可以会议、内部简报等多种方式进行,但每月必须有 1 次正式会 议,所有交流信息均应有记载并存档。外部信息交流每半年或 1 年进行 1 次, 与协作单位的信息交流要形成纪要并存档。 10.8.2 记录机制 为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组织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记录系统,并保留 以下几个方面的记录: (1) 法律和法规要求; (2) 许可; (3) 环境因素与有关的环境影响; (4) 培训; (5) 检查、校核和维护活动; (6) 监测数据; (7) 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性; (8) 相关方的信息; (9) 审核; 148 (10) 评审。 另外,还必须对上述各类记录进行必要的控制,包括:记录的标识、收集、 编目、归档、储存、管理、维护、查询、保存期限、处置等环节。 10.8.3 报告机制 承包商、运营商、监测单位、环境监理工程师及项目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 将项目进展情况、EMP 执行情况、环境监测结果等加以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部门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1) 项目环境监理工程师将 EMP 的执行情况按月作详细记录,及时将周报、 月报提交项目业主和湘潭市项目办,周报和月报中应包括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环 境监测开展情况以及监测数据。 (2) 承包商和运营商对项目进展和 EMP 的执行情况按季度作详细记录,并 及时将季报向湘潭市项目办汇报,并同时将季报抄报湘潭市环保局。 (3) 监测单位在完成监测委托任务后,及时将监测报告提交承包商(运营商) 和环境监理工程师。 (4) 项目办及时将项目进度报告及时提交省项目办,并同时抄报省环保局。 项目办准备的项目进度报告(如月报,季报,年报等)中必须包括 EMP 进度的内 容,如 EMP 的执行进度及执行效果,特别是环境监测结果等。 (5) 若环境保护方面发生特别违规的事情时,环境监理工程师和项目办将通 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将逐级上报。 (6) 项目每年的 EMP 执行报告必须在次年的 3 月 31 号之前完成并提交给世 行。EMP 执行报告可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 b、项目进展状况,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铺设完成长度建设进度等; c、项目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环境监测开展情况和主要监测结果; d、有无公众投诉,若发生投诉,记录投诉的主要内容、解决办法及公众满 意度; e、下一年 EMP 执行计划。 149 11 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瑞金市 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由绵江上游湿地保护和净化区、绵江中游和下游 湿地生态恢复与利用区以及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此三个子项组成。其中, 绵江上游湿地保护和净化区子项项目包括日东水库湿地保护保育区、壬田湿地净 化与保护利用区;绵江中游和下游湿地生态恢复与利用区子项项目包括叶坪湿地 净化与保护利用区、象湖摇前坝湿地修复与保护利用区以及有林沼泽湿地保护利 用区;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子项项目为绿草湖湿地环境教育基地。项目总 投资 14380.12 万元,其中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7190.06 万元,占 50%;国内配套 资金 7190.06 万元,占 50%。 11.1.1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 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各监测点各项污染物指标均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表明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 地表水环境 评价范围内纳污水体绵江各监测断面上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 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 声环境 项目周边环境噪声等效连续 A 声级值昼间为 47.3~49.7dB(A) ,夜间在 31.4~33.2dB(A)之间,表明该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状况较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2 类区标准。 (4) 生态环境 项目位于绵江流域,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较好。 150 11.1.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是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控 制及湿地保护与修复为主的生态环保项目,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1)主要有利影响 项目建成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两岸农业回归水及生活垃 圾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发挥湿地对污染物的消减、净化作用。项目的建设对绵江 河水质保障和河流生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推进鄱阳 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主要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期间的施工活动、工程占地、弃渣堆放、征地等直接影响项目所在 地区生态环境,是本工程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在采取本报告中提出的水土流失 防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后,新增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的减轻和控制。施工废水、 施工垃圾、施工噪音、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微,在采取报告书中提出 的相应防治措施后,这些不利环境影响均可得到有效减免。 11.1.3 综合评价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瑞金市生 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打造瑞 金亮丽的生态名片、保护邻近乡镇饮用水源,同时更可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 游乐场所,生态、人文、经济价值极高。因此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实现片区经 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同时项目的建设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上游项目建设起着示范作用。 本报告认为在项目通过采用目前经济可行、技术可达的治理措施,可削减绵 江的污染负荷,对绵江以及鄱阳湖流域的影响是正面的,对其它环境的影响较小, 项目建设从环境保护方面论证是可行的。 11.2 建议 (1) 本项目由世界银行和政府共同投资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不仅遵照国 151 内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相关导则规定,而且严格执行世行各项安全保障政 策,因此要求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共同落实 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2) 项目涉及到征地拆迁,因此,在落实好相应的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工作 后,项目方可动工破土。 152 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 护利用项目 图例 江西省行政区划 项目所在地 153 附图二 项目监测布点图 154 附图三 南湖生态湿地处理平面图 155 附件一 环保实施规程 1、小型土建 ECOP 2、造林工程 ECOP 3、垃圾收集站工程 ECOP 4、化粪池工程 ECOP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ECOP 6、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ECOP 7、截污管网工程 ECOP 156 附件二 污水处理站日常设备维护、检修管 理规程 1. 设备管理规程 a. 监理设备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的各岗位的工作标准、管理准则、安全生产操 作规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经济责任制。 b. 设备管理人员、维护检修人员必需熟悉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安全生产规程、 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c. 设备管理维护和检修人员应定期巡视检查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 d. 设备巡视人员按时完成、准确做好巡视记录,报表要整洁清楚。 e. 巡视人员发现设备运行不正常时,制定方案,及时处理。 f. 设备要保持清洁,无漏水、漏油、漏气等现象。 g. 根据不同设备使用要求,定时检查,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 h. 设备的电器开关、仪表仪器及计量设备定期检查、校调。 2. 维护工作安全规范 a.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后方可上岗。 b. 设备管理人员和维护检修人员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和生产规程,特别 要严防燃爆、触电、中毒、滑跌、溺水等事故的发生。 c. 设备检修后恢复运行前检查设备的润滑、接电等情况,做好运行准备后方可 投入运行。 d. 设备检修后,检修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e.设备检修时必须断电,并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志牌后,方可进行维修。 f. 污泥处理区域、格栅井、厌氧池等地严禁烟火,并不得擅自明火作业,必须 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开具动火证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g.雨天或冰雪天气,及时清扫积水、积雪或冰,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注 意防滑。 h. 台风或 5 级以上大风期间,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必须有 2 人同时进行, 157 并采取防范措施。 i. 凡在对具有有害气体或可燃气体的构筑物、容器、管渠进行放空清理和维修 时,要做好通风换气、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如需动火,首先要测得易燃气 体浓度(甲烷含量控制在 5%以下),同时氧气含量不低于 18%,如安全超标 时,应强制通风换气,query 容积内气体符合安全标准后方可操作。如进入管、 渠、进或一体化设备容器内作业,必须检测有毒气体,符合《排水管道维护 安全技术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有人监护,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同时佩戴保 险绳并随时与监护人联系。 j. 清理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 头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k. 设备维护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上班 时严禁饮酒、传拖鞋、高跟鞋及裙子。 l. 具有有害气体、易燃气体、异味和环境潮湿的构筑物,必须通风。 m. 有电气设备的构筑物和易燃易爆的场所,按有关规定检查更换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需齐全、有效,必须熟悉消防器材的安防地点和使用方法。 n. 值班室、控制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o. 设备维护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应熟悉触电的急救方法。 p. 各种临时线路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使用完毕后,立即拆除。 3.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规范 a. 设备维护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熟悉机电仪表设备的维修规定。 b. 对构建筑物、一体化设备及各种闸阀、护栏、爬梯、管道、支架和盖板等定 ,技术更 期进行检查,按技术要求及时进行维修及防腐处理(一般 2 年一次) 换损坏的照明设备。 c. 经常检查和紧固各种设备连接件,定期更换联轴器、密封、盘根等易损件。 d. 各种闸阀定期做启闭检查、丝杆加注润滑油脂。 e. 定期检查、清扫电气控制柜,并测试器各种技术性能。 f. 定期检查电动阀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连锁装置。 g. 定期检查填料或油封处的密封情况,进行必要处理,并更加需要填加或更换 158 填料、润滑油、脂。 h. 集水井、格栅井等每年清理一次,如发现超标於堵而影响设备运行时,及时 清理。 i. 检修各类机械设备时,根据设备的要求,必须保证期轴的同心度、静平衡或 动平衡等技术要求。 j. 不得将维修机械设备更换出的润滑油、润滑脂及其他杂物随意丢入污水处理 设施内。 k. 各机房通风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 l. 检修过程中产生的泥、沙、渣等垃圾,技术外运到规定地点堆放后统一处置。 m. 一体化设备、污泥浓缩池、滤池等放空 的污水必须进入集水井或事故应急池。 4. 维护检修工作技术指标 a. 遵守污水处理站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b. 非生产主线设备设施的综合完好率均应到达 95%以上。 c. 工伤事故率控制在 1.5 以下,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d. 改善设备管理,加强经济核算,进行成本及能耗的测算与考核。 159 附件三 噪声监测报告 160 161 162 163 附件四 公众咨询与信息公开相关材料 1、第一次信息公开公告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江西省瑞金市绵江河流域 项目概况:项目分为绵江上游湿地保护和净化区子项、绵江中游和下游湿地生态恢复与利用 区子项以及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子项。工程内容包括化粪池、垃圾收集站及收集点、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截污管网、 项目总投资 14380.12 建设工期为 5 年。 其中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7190.06 万元, 万元, 占 50%;国内配套资金 7190.06 万元,占 50%。 二、建设单位情况 承办单位:世行贷款江西省瑞金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办公 室 联系人:胡佰林 联系电话:0797-2521779 三、环评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北京华清丽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 科学院环境技术中心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791-83810553 电子信箱:zk5240@163.com 邮政编码:330013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江西财经大学(蛟桥校区)北区综合楼 10 楼 四、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内容 ⑴ 准备阶段:研究有关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划、功能区划、技术导则、相关标准、 建设项目等相关的技术资料;初步工程分析,明确建设项目的工程组成、主要污染物;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区的环境现状调查;明确评价重点;对项目进行第一次信息公开和公众咨询。 ⑵ 正式工作阶段:进一步研究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根据源强和环境质量现状材料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评价项目建设可能 164 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⑶ 报告编制阶段:汇总、分析各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项目建设 的可行性,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在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审批前,以信息公示、问卷调查、专 家咨询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对相关意见做出采纳和不采纳的说明,同时根据各方意见 不断完善环境影响报告。最终的环境影响报告由建设单位向有关部门提交并申请行政审批。 五、公众参与意见的范围及主要事项 1.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根据本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公众主要指工程所涉及区域的居民、学校及其他对本项目关心 的人群。 2.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公众对项目概况、建设意义及作用的认识程度; (2)公众对工程建设持何种态度; (3)公众对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意见; (4)公众关于本项目提出的减缓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措施的建议和要求。 六、征求公众意见方式 您可以通过电话、电子信箱以及邮寄信件的方式向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反馈您的宝贵意见和 建议。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为本公示发布后十工作日内。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 见、建议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 2、第二次信息公开公告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瑞金市绵江(绿 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初稿现已完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公示。欢迎和感谢公众提出宝 贵意见!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位置:江西省瑞金市绵江河上中下游及瑞金市中心北郊 承办单位:世行贷款江西省瑞金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领导小 165 组办公室 项目概况:项目分为绵江上游湿地保护和净化区子项、绵江中游和下游湿地生态恢复 与利用区子项以及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子项。工程内容包括化粪池、垃圾收集站及收 集点、截污管网、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 14380.12 万元, 其中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7190.06 万元,占 50%;国内配套资金 7190.06 万元,占 50%。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是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及湿地保 护与修复为主的生态环保项目,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主要有利影响:本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充分发挥湿地对污染物的消减、净化作用。项目的建设对绵江河水质保障和河流生态湿地生 态系统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不利影响:工程建设期间的施工废水、施工垃圾、施工噪音、施工扬尘对环境的 影响程度较轻微,在采取报告书中提出的相应防治措施后,这些不利环境影响均可得到有效 减免。施工活动、工程占地、弃渣堆放、征地等直接影响项目所在地区生态环境,是本工程 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在采取本报告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后,新增水 土流失可得到有效的减轻和控制,恢复工区景观生态环境。 三、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为减少本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禁止强噪声的机械 夜间作业;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废水、废固设置临时化粪池、垃圾坑,及时清运;为预防雨 季路面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用沙袋或草席压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项目征地也会引发一些 社会问题,要求落实好项目征地补偿政策及程序。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施 工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施工期加强管理,施工后落实生态修复及补偿,减轻施工对生态 影响。 四、第一次公示信息反馈 本评价第一次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收到公众意见及建议如下: (1)希望尽快建成本项目,早日为项目区人民服务; (2)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使施工期短暂性影响早日消除,如施工扬尘、景观影响等; (3)受访人员均赞成本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 对于上述公众意见,承办单位表示积极采纳公众意见,合理安排工期,并严格落实环 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文明施工。 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工程施工期存在一定不利环境影响,主要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方面,且主要发生 166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程度均较小,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种不利影响均可得 到一定程度的减免。项目建成后将会在当地居民居住以及本地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正 面效益。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总体评价认为,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 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不存在制约性的环境影响因 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六、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查阅方式与期限 查阅方式:在瑞金市世行项目办及村委会放置本项目环评报告书文本供公众查阅。 在索取期限外,可通过电子邮件向环评单位索取项目相关补充信息。 七、征求公众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次公告主要征求公众对该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对本环评提出的减缓不利环境影响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其他意见和建议。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您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与承办单位和环评单位联系。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承办单位:世行贷款江西省瑞金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领导小 组办公室 地址:瑞金市象湖镇绵水路 26 号 联系电话:0797-2521779 环评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北京华清丽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科学院环境技术中心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江西财经大学(蛟桥校区)北区综合楼 10 楼 联系电话:0791-83810553 3、公众咨询调查表 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示范项目 项目名称 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 建设地点 江西省瑞金市绵江河流域 167 项目简介 工程内容:项目分为绵江上游湿地保护和净化区子项、绵江中游和下游湿地生态恢复与利用区子项以 及绿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子项。工程内容包括化粪池、垃圾收集站及收集点、截污管网、农村污水处 理系统及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该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将产生“三废”及噪声等污染物,施工对生态环境、 水环境、大气和声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会随之消失。为减少本项 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禁止强噪声的机械夜间作业;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 废水、废固设置临时化粪池、垃圾坑,及时清运;为预防雨季路面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用沙袋或草席压 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项目征地也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要求落实好项目征地补偿政策及程序。 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削减绵江流域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量,保障绵江水质及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恢复 沿线湿地滩涂,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并最终为改善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同 时,通过宣传、教育、生态展示等手段,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沿线湿地滩 涂的建设与修复,也为科研、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民族 文化程度 单位或住址 联系电话 1、您是否了解本项目:□了解 □了解一些 □不了解 2、对于本项目征用土地,您希望: □合理的经济补偿 □另外分配土地或安置 □不能征用 3、您认为本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施工噪声 □施工扬尘 □施工临时占地 □施工期造成的车辆拥堵 □施工安全 □施工废水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景观影响 □其他 4、您认为本项目建成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可多选) □水污染 □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景观影响 □其他 5、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否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有利于 □不利 □不清楚 (可多选) 6、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将会产生哪些方面的作用: □有利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降低生活质量 □对当地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其他 (若反对请说明原因) 7、您对本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其它意见和建议 注:1.请你用“√”表示你对每个问题的态度,如“赞同√”等。 2.对于其它意见和建议以及一些具体要求,请书面表达,可附纸说明。 调查人: 调查日期:年 月 日 4、座谈会会议纪要 (1)会议时间:2012 年 7 月 25 日下午 2:30 (2)会议地点:瑞金市项目办会议室 168 (3)会议内容:有关世界银行贷款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流域城镇发展 示范项目——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咨询与信息 公开座谈会 (4)出席人:瑞金市项目办胡佰林、杨晓初、杨瑞斌、日东林业工作站谢 昌升、日东胡洋村刘海飞、壬田镇高轩村许福林、壬田镇赖木生、壬田镇下街村 刘九九、象湖镇朱娟红、岗背村黄必贵及环评编制单位赵凯、黄丹、谢龙军等。 (5)主持人:胡佰林 (6)会议纪要 会议对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公 众协商和信息公开,并且对项目如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了 讨论,形成了共识,达成了一致意见。现将会议有关事项纪要如下: 关于信息公开事宜 环评单位对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概况、环评草稿结论、 项目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措施做介绍,并且简要说明了这次信息公开对于世行项 目的重要性和后续相关事宜。 ②关于项目有利效益事宜 本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发 挥湿地对污染物的消减、净化作用。项目的建设对绵江河水质保障和河流生态湿 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 ③关于公众意见及建设单位做出的解释 公众主要意见: a、公众均表示支持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并希望项目早日建成,为瑞金 市人民服务。 b、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施工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建设单位做出的解释:感谢公众对项目的支持。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将堆料 场等扬尘材料远离居住区,并对施工机械(搅拌机等)进料口、出料口进行工作 隔离,与此同时,经常性的对路面进行洒水,避免车辆经过带起的尘土污染环境。 ④会议小结 169 参会人员在会上都积极发表各自的意见,环评单位也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解答。 同时参会人员一致认为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 的大好事,表示将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 座谈会现场照片 5、公式图片 公示照片 170 公示照片 网上公示 网上公示 6、文本图片 171 7、报纸公示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