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68 绪 论 对于中等收入国家和发展 中 国 家 以 及 一 些 工 业 国 家 而 言 , 在 建 设 和 维 持 成 功的研究型大学过程中面临的 主 要 挑 战 是 能 否 确 立 一 种 机 制 , 使 研 究 型 大 学 能 够有效地参与全球知识网 络 , 与 世 界 顶 尖 学 术 机 构 展 开 平 等 竞 争 。 研 究 型 大 学 为参与 21 世纪复杂的全球化经济的学术人员 、 政策制定者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 的专业人士提供高端教育 。 除 了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贡 献 , 研 究 型 大 学 也 作 为 文 化 机 构 、 社会评论和批评中心 、 学术中心等发挥了关键的社会作用 。 不仅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 国 家 意 识 到 高 等 教 育 对 国 家 发 展 的 作 用 , 低 收 入 国家也同样意识到这一点 。 高等教育培养有技能 、 高效和适应性强的劳动力 , 最 终提高国家的全球竞争力 。 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高级知识的储备和应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 发展目标以及加强学校的能力以减少贫困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例 如 , 没有高素质专业人员 , 农业 、 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就不能取得进步 。 同样 , 如果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合格教师 ,“ 全民教育 (Edua cti o o nfrAl l)” 的目标也 不可能实现 。 最近一项关于加快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在支 持实现这一目标中做出 了 重 大 贡 献 ( Wol rdBank2008)。 该 研 究 发 现 在 全 球 化 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如何有效地吸收现有知识并发展其相对优势以 实现较快发展 , 以及如何利 用 技 术 来 解 决 迫 在 眉 睫 的 环 境 挑 战 。 撒 哈 拉 以 南 地 区的非洲高水平大学具备开展 优 质 教 育 和 进 行 相 关 应 用 研 究 的 条 件 , 在 培 养 人 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这些人才能够掌握先进技术 , 也能做出有效决策 , 从而 帮助企业开发多种产品 。 优质的高等教育也是培育新作物品种 、 新材料创新 , 或 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所在 , 这将有助于在减少贫困 、 保证食品安全和改善健 康等方面取得进步 。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 , 研究型大学在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员 、 高层次专 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家 、 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也促进了知识创新从而支持国家 创新体系建设 ( Wol rdBank2002)。 例如 , 最近一项对全球性专利产生的研究结 果表明 , 大 学 和 科 研 院 所 推 动 了 生 物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进 步 , 并 非 公 司 企 业 (Cookson2007)。 在此背景下 , 许多 政 府 的 首 要 任 务 是 确 保 他 们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处于智力和科学发展的前沿 。 人们认为研究型大学是 21 世 纪 知 识 型 经 济 的 核 心 机 构。 之 前 出 版 的 两 本 书对这一问题进 行 了 讨 论 : 一 本 是 《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 亚 洲 和 拉 美 国 家 的 实 践 》 (At lbach&Bl a췍n2007); 另一本是 《 世界一流大学 : 挑战与途径 》(Sl ami2009)。 本书将继续前两本书的议 题 并 进 一 步 深 入 分 析 ———通 过 探 讨 9 个 国 家 的 11所 大学在艰难时期建设研究型大 学 所 遇 到 的 问 题 和 面 临 的 挑 战 , 从 中 学 习 他 们 的 经验和吸取他们的教训 。 有的学者试图界定精英的研究型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基本特征: 如高 素 质 的 师 资 队 伍 、卓 越 的 研 究 成 果 、 教 学 质 量 、 政 府 部 门 和 非 政 府 部 门 高 额 资 助 、天 资 聪 颖 的 国 际 学 生 、学 术 自 由 、自 主 的 治 理 结 构 、教 学 、科 研 、管 理 以 及 学 生 生 活 等 方 面 齐 全 的 设 施 (At lbc ah2004; Khoone tal.2005; Ni land2000, 2007)。 认识到研究型大学在快速发展的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重要作用 ,《 世界一流大 学 : 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 》 研究了 7 个国家大学的发展情况 , 重点关注如何在 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建设研 究 型 大 学 。 该 书 讨 论 了 取 得 卓 越 研 究 的 路 径 , 说 明 了 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背景下大学发展涉及诸多问题及发展的可能性 。 为了给顶尖研究型大学提出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概念并理解研究型大学建 设的基础和背景 ,2009 年出版的 《 世界 一 流 大 学 : 挑 战 与 途 径 》 一 书 分 析 了 这 些 大学的优势因素 : 毕业生很受欢迎 、 尖端领域研究 、 充满活力的知识和技术转化 等 。 这些优势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在顶尖研究型大学发挥作用的三个相辅相成的 因素 : ① 人才汇聚 ( 优秀教师和学生高度集中 ); ② 教学资源丰富 , 科研经费充 足 ; ③ 治理规范 , 不仅能够激发 出 战 略 愿 景 、 创 新 和 活 力 , 而 且 能 够 在 进 行 决 策 和管理资源上不受官僚作风的影响 。 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是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显 著特征 , 如图 1 所示 。 《 世界一流大学 : 挑战与途径 》 一书还确立了政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可以 遵循的三种途径 : 一是择优建 设 少 数 现 有 的 具 有 一 流 潜 力 的 大 学 ( 择 优 式 ); 二 是鼓励现有的大学合并 , 通过协同合作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 合并式 ); 三是从 零开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 新建式 )。 绪 论 3 图 1 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图 资料来源 : 贾米尔 · 萨尔米 (JamlS i l ami) 编制 。 本书的主要章节包括九个案例 , 旨在说明如何才能建立和发展研究型大学 , 并验证上述分析模型 , 包括追求卓越研究水平的三种路径 。 编者根据以下标准选择个 案 进 行 研 究 。 首 先 , 我 们 试 图 达 到 区 域 平 衡 而 选 取了三大洲的四个地区的个案进行分析 : 即拉丁美洲 ( 智利和墨西哥 )、 南亚 ( 印 度 )、 东亚及东南亚 ( 中 国 、 香 港 、 马 来 西 亚 、 新 加 坡 与 韩 国 )、 东 欧 ( 俄 罗 斯 )。 其 次 , 我们同时选取了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 再次 , 我们希望这些案例研究能代表 不同的战略 , 包括对现有的高校进行择优式建设和在过去的 20 年中建立全新的 大学 。 第四 , 我们选取了侧重 于 不 同 学 术 领 域 的 大 学 , 有 的 为 理 工 类 高 校 , 有 的 为综合性大学 , 另有一所则侧重于社会科学 。 最后 , 我们选择了三个案例进行重 点研究 : 在智利的 案 例 中 , 对 该 国 的 两 所 顶 尖 大 学 进 行 了 比 较 , 一 所 为 公 立 大 学 , 另一所为私立大学 ; 马来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案例提供了一个历史比 较 , 这两所大学最初为同一所大学的两个分校 , 从那时起它们就显示出不同的发 展进程 ; 尼日利亚的案例中 , 伊巴丹大学体现了其作为一所旗舰大学经历衰退后 又重新崛起并走向卓越的历程 。 正如表 1 中所示 , 本书所选 的 案 例 研 究 结 果 也 代 表 了 这 些 大 学 在 全 球 大 学 排名中的不同位次 。 尽管排名 在 方 法 上 存 在 不 足 , 但 是 它 们 基 本 反 映 了 本 书 所 研究的大学的成就 ,11 所大学中只有 7 所学校已经名列全球顶尖大学之列 。 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表 1 案例研究相关大学在三种国际大学排名中的表现 大学名称 ARWU* HEEACT* THE* 伊巴丹大学 — — —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0名 183名 — 浦项科技大学 301~400名 331名 28名 智利大学 401~500名 439名 — 智利天主教大学 401~500名 428名 — 印度理工学院 ** 401~500名 — — 香港科技大学 201~300名 323名 41名 马来亚大学 — — — 新加坡国立大学 101~150名 — 34名 蒙特雷科技大学 — —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 — — 资料来源 : ARWUh t tp : //ww w.arwu.org /ARWU 2010.s jp; HEEACTh t t p r : // ankn ig.hea ect . edu.tw/en- u s/ 2 010/TO 1 P/ 00; t THEhtp: //www. timesi hghr eeduc ato in.o c . uk/wol rdu - n ivr est iyr -ankn ig 2 s/ 010 2011/ to- p20 h 0.tml. 注释 : 附 1 描述了这三个主要大学排名的排名方法 。 *A RWU= 上海交通大学 “ 世界大学学 术 排 名 ”, 简 称 上 海 排 名 ; HEEACT= 台 湾 财 团 法 人 高 等 教 育评鉴基金会 “ 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 ” 排名 , 简称台湾排名 ;THE= 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 。 ** 印度理工学院唯一榜上有名的是克勒格布尔的印度理工学院 , 名列 A RWU 的第 4 01~5 00位。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 , 我 们 可 吸 取 各 种 经 验 教 训 。 重 要 的 因 素 包 括 : 学 校 领 导 、 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 , 学校明确制定目标政策并持之以恒的能力 , 发展强有 力的学术文化氛围以及学术人员的资质等 。 案例表明尽管有的大学所处的地理 位置不佳或者面临巨大挑 战 , 但 是 仍 有 可 能 成 功 地 建 设 研 究 型 大 学 。 同 时 也 有 案例表明 , 在周围环境不利或面临其他政治 、 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情况下 , 高校所 做出的努力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 。 本书是研究团队共同努力 的 结 果 。 各 位 作 者 的 努 力 非 常 重 要 , 他 们 对 案 例 进行了全面和精辟的研究 , 扩大了我们对这一重要课题的 认 识 。 2009年11 月, 我们的研究小组在中国上海交 通 大 学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院 举 行 会 议 , 对 课 题 进 行 了 专门的研讨 。 非常感谢刘念才 院 长 和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院 的 同 事 们 。 h 这项研 究 得 到 了 美 国 波 士 顿 学 院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t eCent e o rfr 绪 论 5 n Itr ent aiona lHighrE e dua cto i tB na ot sonCol lege)、 美 国 福 特 基 金 会 (theFod r Foundt aion) 和世界 银 行 人 类 发 展 部 (HumanDevl eopmentNetwork) 的 联 合 资 i 助 。 感谢美 国 波 士 顿 学 院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教 师 莉 斯 · 瑞 丝 伯 格 (Lz Ri esbr eg) 以及中心出版编辑埃迪斯 · 霍西诺 (Edi thHosh ino) 为本书出版所 做 的前期编 辑 与 校 对 工 作 。 感 谢 世 界 银 行 的 罗 伯 塔 · 巴 塞 特 (Robr etaMae le Bas set t ) 为本书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 菲利普 · 阿特巴赫 ( P h ilp G. i Al tbach) 马萨诸塞州 栗树山 贾米尔 · 萨尔米 ( JamlS i a lmi) 华盛顿特区 2010年12月 附 1: 三种国际大学排名方法简介 “世 界 大 学 学 术 排 名”(Academi cRankn i fW go ol rdUnv ies rit ies,简称 ARWU)分析了 3000 所大学 的 学 术 表 现 并 对 前 500 强 进 行 了 排 名。 每 所 大 学 得出一个总分 ,并依此进行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使用了以下指标 : ● 教育质量 :诺贝尔奖得主和菲尔兹奖得主的校友数量 ( 10% )。 ● 教师质量 :获得诺 贝 尔 奖 和 菲 尔 兹 奖 的 教 师 数 量 ( 20% ), 21个学科领 域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学者人数 ( 20% )。 ● 科研成果 :在学术刊物 《自然 》或《科学 》上发表的论文数量 ( 20% ),被国 际通用的科学引 文 索 引 ( S 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收录的论文 数量 ( 20% )。 ● 师均表现 :全职教师的人均学术表现 ( 10% )(由其他五个指标的得分除 以全职教师的数量来权衡的分数 )。 h ttp:// a www.rwu.o rg/ARWU2010. jsp 台湾财团法 人 高 等 教 育 评 鉴 中 心 ( T heHighrE e duc ati onEvl aut aionand Acr ced itt aionCouni clofTaiwan,简 称 HEEACT)对世界前500名大学进行了 排名 。“各大学的总分由 8 项指标计算得来 ;对于每个指标而言 ,得分最高的大 学为满分 ;再对其他大学的分数按一定比例进行细分 ,得出各自的分数 。” 该排名使用了以下指标 : 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 科研成果 :过去 11 年( 1998~2008 年)发表的文章数量 ( 10% )。 ● 本年度发表论文的数量 ( 10% )。 ● 科研影响力 :过去 11 年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 10% )。 ● 过去 2 年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 10% )。 ● 过去 11 年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数 ( 10% )。 ● 研究的卓越性 :过去 2 年论文引用的 H 指数 ( 20% )。 ● 高引用论文的数量 ( 15% )。 ● 本年度在高引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 ( 15% )。 t htp://a r nki n g.hee acte .du.tw/en -us/2010/TOP/100 《泰晤士高等教育 》(TimesHighrE e duc ati on,简 称 THE)对世界前200所 大学进行了排名 。 每所大学总体得分是根据五个类别 13 项指标计算而来的 。 ● 企业 创 收 ,即 创 新 :大 学 从 企 业 获 得 的 研 究 收 入 与 学 术 人 员 的 比 例 ( 2.5% )。 ● 教学环境 :这个类别包含五个独立的指标 :教 学 声 誉 调 查 结 果 ( 15% ), 教师与学 生 的 比 例 ( 4.5% ),大学授予博士学位与学士学位的比例 ( 2.25% ), 6% ) 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及其与学术人员的比例 ( ,大学 的收入及其与教学人员的比例 ( 2.25% )。 ● 论文引用次数 ,即研究的 影 响 :大 学 研 究 的 影 响 力 ,发表论文被学术界 引用的次数 ( 3 5% ) 2. 。 ● 研究的数量 、收入和声誉 :声 誉 调 查 结 果 ( 1 5% ) 9. ,大学的研究收入和 教师人数的比例 ,以及研究收入和购买力之间的标准 ( 5.25% ),汤森 路 透索引的教师在学术期刊上 发 表 论 文 的 人 均 数 量 ( 4.5% ),以及大学公 共研究收入和研究总收入之比 ( 0.75% )。 ● 国际综合指 标 ,即 国 际 教 师 和 国 际 学 生 :国 际 教 师 与 国 内 教 师 的 比 例 3% ) ( , 2% ) 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之比 ( 。 h ttp://www. timesi hghr eeduc ato in.co.uk/wol rd-unv ies rit y-a rnkn i gs/ 2010 2011/anl ayi ss-meh t odl oogy.t h ml 参考文献 At lba ch, Phl iipG.2004.Thec ossa t ndbene fiso t fwol rdc -ls asun ivr est iis e .Academe9 (1, a Jnur ay Febu r r a t y) .htp: //www. aaup.r og /AAUP/ p ubr e a s/ a cdeme/ 2 00 J 4/ F F/ a et/ l atb.t h m. 绪 论 7 At lbc ah, Phi lipG.,an o dJrgeBl a췍n.2007. W r oldc lasw s ol rdwide:Transformin e grse a c rh unv ier sii tesinAi saandLat inAmei rca.Ba ltimor e :J o hnsHopkn isUnv i .Pe rss. Cookson, C.2007.Unv ies rii te r sdiv i eboe tchadvane c met n . Financ ialTimesEur o pe,May7. Khoon, K.A., R.Shukor, O.Has san, Z.Sl aeh, A.Hamzah,and R.Ismai l.2005. Hal lmako r fa wol rdc -la ssui nvr esi ty.Col legeSt u den tJournal (Dee c mbe r) .h ttp: // i fndr ati cls e c .om/ p/ar til ces/mi_m0FC i R/s_4_3 a 9/ i_n16123684(ac ces sedApi rl10, 2007). Nl iand,J.2000.Thecha llengeo fbi uli dngwol r l dcasu s i nvr esi tisi e h nt eAsa i e nrgi on.On i lneoi pno in(Febu r r a t y3) .htp: //w o ww. n lineoi pni on.c o a m.u/ v i e a w.sp?a rti cle=997 (ac ces sedApr il10, 2006). ———.2007.Thecha llengeo fbi uld ingwor ld- cls asun ive rst iis e .InThewor l l dcasu s ni ves rit y andrank ing:Aimin e gbyonds tau ts, ed.J.Sal dakan i d N.C.Lu,61 71.Buchr aes t : UNESCO CEPES. Sl ami a ,J mi l.2009.Thecha llengeo fet sab lisi hngwor ldc -la ssui nvr est iis e .Wasi hngo t n,DC: Wol rdBank. Wol rdBank.2002. Con struc tingknowledgesc oit eis e :Newchal lengsf e ortr eti aryedua cto in. Wasi hngt o n,DC: Wol rdBank. ———.2008. Acc ele rai tngc atchup—Ter tiaryeduc ato inforgrowthi nsub -SaharanAfi rca. Wasi hngt o n,DC: Wol rdBank.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 现在和未来 菲利普 · 阿特巴赫 ( Phi lipG.Al tbach) 研究型大学处于 21 世纪全球知识经济的中心 , 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旗 舰 。 《 走向世界一流大学 》 分析 了 10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型大学不断发展与走向 成熟的历程 。 这些精英大学兼 具 多 重 学 术 与 社 会 角 色 , 是 连 接 这 些 国 家 科 学 知 识体系与全球知识体系的 重 要 纽 带 。 它 们 为 技 术 进 步 提 供 新 的 知 识 , 同 时 通 过 其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加深人们对自身状况的理解 。 研究型大学很快就成为贡 献于文化 、 科技与社会发展的 国 家 机 构 和 联 结 全 球 科 学 知 识 发 展 趋 势 的 国 际 机 构 。 它们是真正的全球知识社会的核心 (Sl ami2009)。 本 章 为 理 解 本 书 中 各 个 研究案例提供了历史与国际背景 。 作为国家机构 , 研究型大学 只 招 收 全 国 最 优 秀 的 本 科 生 和 招 聘 最 优 秀 的 学 者 。 它们是开展博士生教育和产生丰富研究成果的主要大学 。 较小的国家可能 只有一所研究型大学 , 而较大的国家则可能有很多 , 但还是只占该国高等教育机 构的少数 。 例如 , 美国 4800所左右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或许只有 150所研究型 大学 , 印度 18000 所高等院校中研究型大学仅 有 10 所 左 右 , 而 中 国 约 5000所 中学后教育机构中约有研究型大学 100所。 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 , 研究型大学产生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 包括基础 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 , 并 且 获 得 大 多 数 研 究 经 费 。 研 究 型 大 学 以 研 究 能 力 资质为标准聘用教授 , 并对其研究实力与成果进行奖励 。 这些大学的组织结构 、 奖励机制和学术文化均以 研 究 为 重 点 。 在 学 术 价 值 的 取 向 上 , 研 究 处 于 优 先 地 位 , 尽管教学和咨询服务依然非常重要 。 学术群体的大多数成员 , 包括本科生在 内 , 经常有机会参与研究并受到研究文化的熏陶 。 研究型大学 , 由于其独特的学术使命 , 需要稳定持续的支持和优化的发展环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9 境 。 它们的财政预算比其他大学更大 , 生均教育经费也更多 。 在大多数国家 , 研 究型大学的财政支持主要来源于公共资源 , 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学校成功的保障 。 学校必须享有相当程度的自治 , 即对学位 、 专业和其他学术问题的决策权 , 同时 享有学术自由 。 为了解当代研究型大学 , 有必要对 21 世纪的全球环境和研究型大学的历史 基础 、 新近发展和未来挑战进行探讨 。 21 世纪的全球化背景 研究 型 大 学 是 全 球 高 等 教 育 与 社 会 环 境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At lbach, Ri esbe rg& Rumbl ey2010;OECD2009)。 21 世纪全球高等教育面临 的 现 实 状 况包括招生的大众化 、 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公共高等教育走向私有化 、 关于高等教 育是公共产品还是私有产品的辩论 、 亚洲国家作为学术中心的崛起 , 以及近来全 球经济危机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 , 每 年 适 龄 学 生 入 学 率 至 少 增 长 30% ,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已经成为重要现实 。 2000 年以来 , 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从 1 亿 增 加 5 亿多人 (O 到 1. ECD2008), 而且 这 种 扩 张 仍 在 许 多 地 方 继 续 。 未 来 20 年,这 种扩张将主要发生在两个国家 : 中国和印度 。 因为这两个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 学校入学率分别为 22% 和 10% , 所以其扩 招 的 空 间 还 很 大 (At lbach2009)。 全 球范围的高等教育扩张则是因为人们认为接受高等教育能够增加其终身收入并 获得更好的机会 , 因而追求高等教育学位的人数持续增长 , 此外也是出于全球知 识经济的需要 。 高等教育扩招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 主要的问题有财政资助 、 基础设施 、 关于质量的问题等 , 以及由于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而引 起的教育回报减少问题 。 另一个值得注 意 的 现 象 为 私 立 高 等 教 育 。 私 立 高 等 教 育 本 身 并 非 新 鲜 事 物 , 但其形式和影响发展相当迅速 。 在东亚的很多地区 , 非营利的私立高等教育 占据主导地位 , 如多年来日本 、 中国台湾 、 菲律宾和韩国等在私立大学接受教育 的学生占到适龄人口的 60%~80% 。 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许多 国 家 , 非 营 利 的 私立高等教育一直强劲 。 从全 球 来 看 , 罗 马 天 主 教 大 学 和 其 他 宗 教 学 校 早 已 是 这部分高等教育的主要参与者 , 往往是本国作为优质教育机构的旗舰 。 例如 , 美 国的 217 所四年 制 天 主 教 院 校 的 学 生 规 模 占 四 年 制 私 立 大 学 或 学 院 的 20% 。 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大学或学院接近 1900所。 1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另外 , 为了满足特别专业领 域 的 学 习 需 求 并 填 补 公 立 大 学 在 这 些 相 关 领 域 的空白 , 以教学为 主 的 营 利 性 私 立 高 校 相 继 出 现 (At lbach1999)。 除 美 国 和 日 本外 , 研究型大学几乎都是公立大学 , 因此私立高校的兴起对规章制度和质量保 障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 尽管 很 少 有 私 立 高 校 致 力 于 发 展 成 为 研 究 型 大 学 。 如 何 确保私立高等教育广泛地为公 众 利 益 服 务 是 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政策问题 (Tex iei ra2009) ①。 2008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对高等教育的总体影响 , 特别是对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影 响尚不明朗 , 但 已 经 有 几 个 国 家 对 高 等 教 育 经 费 进 行 大 幅 度 削 减 。 如 英 国 在 2010 年和 2011 年削减了 20% 的预算 , 美国大多数州也实行强行削减 。 相反 , 除 日本外 , 多数亚洲国家没有削减高等教育预算 , 如中国和印度增加了对高等教育 的资金投入 , 尤其是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 。 尽管经济紧张 , 西欧大陆也未对高 等教育的预算进行大幅削减 。 面对经济危机 , 以上有关经 费 决 策 的 影 响 还 难 以 预 测 。 研 究 型 大 学 内 部 的 各部门可能将被削弱 , 至少目 前 在 公 立 研 究 型 大 学 较 为 普 遍 的 盎 格 鲁 撒 克 逊 主 要国家情况如此 ; 而亚洲以及 西 欧 大 陆 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持 续 加 强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实力 。 事实上 , 北美和欧洲的学术优势逐步向东亚转移 , 而当前的经济趋势以及 在经济衰退期间对教育 、 科研和开发的不同投入方式可能将加快这种转移 。 全球知识经济时代严峻的压力和跨国学术流动的现实也影响着高等教育以 及研究型大学的 发 展 方 向 ( Mar ginson&vande rWende2009a)。 人 们 对 于 高 等教育的日益渴望以及研究 对 于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性 提 升 了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地 位 。 教师和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及其 国 际 流 动 已 经 成 为 当 前 教 育 的 一 个 基 本 事 实 , 也 对研究型大学造成重要影响 。 历 史 背 景 研 究 并 非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学 术 机 构 的 重 要 功 能 (Be- n Dai vd&Z loz cower 1962)。 实际上 , 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仅仅始于 19 世纪初 , 尤其是洪堡改革柏 林大学之时 (Fl alon1980)。 在此之前 , 大学主要致力于教学以及为法律 、 神学和 医学等领域的专业人 员 提 供 职 业 准 备 。 洪 堡 的 理 念 鲜 明 地 强 调 大 学 的 研 究 功 能 , 同时也强调研究应该是 服 务 于 国 家 发 展 的 应 用 研 究 和 基 础 研 究 。 通 过 这 种 ① 在公立大学迅速扩张的国家 , 如何确保新建高校达到质量标准和要求也是一个挑战 。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11 研究模式 , 学科结构得以形成 , 物理 、 化学等自然科学和经济学 、 社会学等社会科 学开始发展起来 。 洪堡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 , 由 普 鲁 士 政 府 出 资 。 其 学 术 人 员 为 国 家 公 务 员 身份 , 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和 终 身 教 职 的 保 障 。 学 术 职 业 的 结 构 为 基 于 等 级 划 分的讲座制 。 洪堡的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的理念大大地加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 自由 。 普鲁士政府对这种新的大学模式非常支持 , 因为该模式有望促进国家发展 , 并且有助于普鲁士乃至德国获得国际权力和影响 。 对洪堡理念最为推崇的两个 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 尤其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 , 两国都致力于国家发展 , 并 把 高 等教育作为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 。 德国研究型大学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紧密相关 (Gei ger2004a)。 在 19世 纪后期 , 紧接着赠地法案 , 美国大学开始强调科研 , 重视利用科学为农业和新兴 工业的发展服务 。 美 国 研 究 型 大 学 与 德 国 模 式 的 不 同 ,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是强调高等教育重要的社会服务价值 ; 二是对学术职业的组织更加民主 , 即采 用以学科为基础的学系而非等 级 分 明 的 讲 座 制 度 ; 三 是 其 管 理 方 式 上 的 参 与 性 ( 教师参与 ) 和经营性 ( 院长和校长由董事会任命而不是由教师选举产生 ) 更强 。 至20 世纪中叶 , 美国研究型大学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研究型大学的主导模式 (Gei ger1993 &2004a)。 由于政府巨额研究经费的投入 ( 有的由国防部提供 , 并 与冷战时期的军事技术有关)、有效的学术管理 、有层次的学术系统的创立 ( 即在大 多数州研究型大学都处于学术系统的顶端),以及一些充满活力的非营利性学术部 门的发展 ,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成为国际性的“黄金标准”。 研究型大学的 “ 精神 ” 研究 型 大 学 不 仅 是 一 种 机 构 , 而 且 是 一 种 理 念 (Be- n Dai vd1977; Shl is 1997a)。 基于一定的理念而建立和维持一所机构并非易事 。 研究型大学的核心 是其学术人员 , 他们必须忠于客观研究的理念 , 即知识本身 , 同时也要致力于研 究的实用性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功用 。 在教师招聘 、 入学政策 、 对师 生 的 学 位 要 求 等 方 面 , 研 究 型 大 学 是 精 英 和 贵 族 , 尽管在几十年来对高等教育入学急切呼吁的民主年代 ,“ 精英 ” 和 “ 贵族 ” 等词 汇也未必受欢迎 。 然而 , 研究型大学要想取得成功 , 就必须拥有这些特性 。 研究 型大学无法优先考虑民主性问题 , 而是必须认识到优先发展卓越 , 其决策也需要 1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基于追求卓越而制定 。 同时 , 研究型大学之所以是精英大学还因为它们在教学 、 科研和对全球知识网络的参与 上 止 于 至 善 的 不 懈 追 求 , 这 往 往 可 以 在 它 们 的 排 名表现中得以反映 。 学生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因素 。 因为他们是以优中选优的精英模式从社会 上 , 甚至是世界范围内最聪明的年轻人中筛选出来的 , 他们更加需要遵循学校的 目标及其学术氛围 。 因此 , 人们都期望他们有最好的表现 。 尽管研究型大学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机构 , 它也必须容许反思和批判 , 并 且尊重文化 、 宗教 、 社会和价值 。 研究型大学的精神是一种挑战既定正统观念的 思想和意愿 。 而且 , 研究型大学与社会密 切 相 关 , 它 们 并 非 是 人 们 经 常 批 评 的 “ 象 牙 塔 ”。 洪堡有意将大学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分校是一所美国优秀的研究型大学 , 其早期的一位校长称 “ 大学的边界就是国家 的边界 ”(Veys ey1965,108 109)。 这 是 对 大 学 服 务 社 会 以 及 创 造 知 识 与 传 播 知识理想使命的写照 。 除上述教职员工和学生等 要 素 外 , 研 究 型 大 学 精 神 的 另 一 项 核 心 要 素 为 学 术自由原则 (Shl is1997b;Al tbach2007)。 如 果 没 有 学 术 自 由 , 研 究 型 大 学 就 不 能履行其使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 。 传统洪堡理念的学术自由是指教学人员 及学生追求教学 、 科研 、 出版 和 言 论 的 自 由 。 在 世 界 的 大 多 数 地 方 , 学 术 自 由 的 理念已经扩大到对任何主题 甚 至 超 出 特 定 科 学 或 学 术 知 识 的 局 限 的 主 题 研 究 。 学术自由的关键因素是将自由探索作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念 。 研究型大学 , 尤其是那些渴望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 , 是基于独特的理念 和原则的特殊机构 。 如果没有 对 其 自 身 精 神 明 确 而 又 持 久 的 遵 循 , 研 究 型 大 学 将难以取得成功 。 科学与学术语言 因为大学是开放性的国际机构 , 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流动 , 知识创造和传播 没有国界 , 因此科学和学术 的 语 言 至 关 重 要 。 最 早 的 欧 洲 大 学 所 用 的 通 用 教 学 和出版语言为拉丁文 。 即使在那个时候 , 大学也自视为国际性机构 , 招收来自欧 洲各地的学生 , 雇用来自不 同 国 家 的 教 授 。 拉 丁 文 为 知 识 流 通 的 媒 介 。 当 时 大 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将 阿 拉 伯 文 和 希 腊 文 的 书 籍 翻 译 成 拉 丁 文 介 绍 到 欧 洲 。 后 来 , 新教改革 (Prt oes tantReo frmat ion)导 致 各 个 国 家 将 自 己 的 国 家 语 言 定 制 为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13 本国大学的教学语言 , 大学因而变成国家性机构 , 而非国际机构 。 在启蒙运动期间和拿破仑时代 , 法语是重要的学术语言 。 而 19 世纪研究型 大学崛起时 , 德语成为主要的科学语言 , 许多新的科学期刊以德文出版 。 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 , 随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以及大学在英语国家的扩招 , 如英国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 新 西 兰 , 以 及 曾 经 的 英 国 殖 民 地 , 包 括 南 亚 的 印 度 和 巴 基 斯 坦 , 非洲的尼日利亚 、 加纳 、 津巴布韦 、 肯尼亚和南非等 , 英语逐渐成为主要 的 科 学语言 。 在亚洲 ,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使用英语的学术强者 。 到2 i 1 世纪 初 , 英 语 几 乎 成 为 科 学 交 流 的 普 遍 媒 介 工 具 (Lll is& Cur ry 2010)。 此外 , 非英语国家的大学也不同程度地使用英语作为某些学科的教学语 言 。 例如 , 在许多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国家 , 通常在科学领域和工商管理等一些 专业领域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 在韩国和中国也同样如此 。 在曾经强调以马 来文作为教学语言的马来 西 亚 , 也 已 将 英 语 恢 复 为 主 要 教 学 语 言 。 欧 洲 大 陆 也 在商学和工学等最具全球联系性和流动性的领域采用英语教学 。 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科学网站都使用英文 , 许多国家的大学都鼓励 , 甚至 要求其教授在英文期刊发 表 文 章 , 并 以 此 作 为 衡 量 其 学 术 质 量 的 依 据 。 类 似 鼓 励或要求用英语交流和以 英 语 衡 量 其 学 术 地 位 的 做 法 颇 具 争 议 。 然 而 , 事 实 是 现在英语已经是全球性的科学 与 学 术 语 言 , 在 可 预 见 的 将 来 可 能 仍 将 占 据 主 导 i 地位 。 有分析家 (Lli ls& Cur ry2010) 指出 , 全世界学者被迫采用英文期刊的方 法和范式 , 而这些期刊却反映了美国 、 英国等宗主国的编辑和编委的价值取向 。 对于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而言 , 其 投 稿 要 被 有 一 定 影 响 力 的 出 版 物 接 受 显 得 非 常困难 。 而当世界各地 的 大 学 都 要 求 其 学 者 和 科 学 家 在 这 些 期 刊 上 发 表 文 章 时 , 顶级期刊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 只有 5%~10% 的投稿能被接受 。 英语目前是全球性的科学 和 学 术 语 言 , 并 且 在 可 预 见 的 将 来 可 能 仍 将 占 据 主导地位 。 21 世纪英语对科研 、 教学和学术的影响是世界各地研究型 大 学 体 现 的重要现实之一 , 本书中的几个案例对此都有论述 。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 英语也 是学术新殖民主义的语言 , 因 为 世 界 各 地 的 学 者 都 须 遵 循 英 语 国 家 学 术 体 系 的 标准与价值 。 一类特殊的教师 如上所述 , 学术群体 (ac ademcc i ommunt iy) 又称学术共同体 , 是任何一个研 究型大学的主要管理者 。 因此 , 学者需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 从而出色地履行其 1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教学和研究职责 , 同时致力 于 文 化 研 究 也 需 要 坚 强 的 决 心 。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学 术 人员通常拥有博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 并有在本国或国外顶尖大学学习的经历 , 尽 管在许多国家这并非是从事学术职业的标准 。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 , 正如大 学 本 身 , 兼 具 竞 争 性 与 合 作 性 , 渴 望 贡 献 于 科 学 和学术领域 , 既为了推进学科领域发展 , 也为了提升个人职业发展和声誉 。 特别 是在科学领域 , 这些学者往往在团队中工作 , 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迄今为止 , 这些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学术专著数量最大 , 其比例远 远高于学界的平 均 水 平 (Has1 a 996)。 事 实 上 , 顶 级 学 术 期 刊 上 90% 的 论 文 可 能都出自研究型大学教授之手 。 当今世界 , 许多学者都是没有职业保障的兼职人员 , 而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则 为全职聘用 , 他们中大多数人享有非常稳定的终身教职 , 其薪水即使称不上非常 丰厚 , 也可以说是十 分 充 足 , 能 够 满 足 他 们 自 己 及 其 家 人 的 生 活 需 要 。 也 就 是 说 ,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与其他同行相比 , 是享有特权的学者 。 研究型大学要想取 得成功 , 学者们必须享有理想的工作条件 。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通常有 少 量 的 教 学 任 务 , 他 们 有 时 间 进 行 研 究 和 发 表 成 果 。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 型 大 学 中 , 教 授 每 学 期 的 教 学 任 务 很 少 超 过 两 门 课程 , 在有些学校和学科甚至更少 。 当教学任务更重时 ,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研 究型大学 , 教授的研究精力和成果往往要更低 。 这些学者的思想 , 往往连同他们的工作 , 都具国际性特色 。 他们越来越多地 与不同国家的同事开展合作 , 有时也会在国际间流动 , 选择工作条件 、 工资待遇 和设施最为理想的工作 。 这导 致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人 才 外 流 , 尽 管 近 年 来 具 有 国 际 视野的学者不限于在一个国家 发 挥 作 用 , 有 时 他 们 也 会 接 受 不 同 国 家 的 学 术 任 命 。 与此同时 ,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工作是在其国家环境下进行的 , 尽管他们受聘 于一个公立学院 , 但是他们不仅要承担地方责任也要担负起国家责任 , 就像罗马 神话中的杰纳斯两面神 , 研究型大学的学者必须同时兼顾不同方面的职责 。 这些学者的兴趣 和 活 动 是 国 际 性 的 而 非 地 方 性 的 (Goud l nr1 e 957)。 他 们 可能与世界各地同行的联系比与其同一学校的同事更为紧密 。 他们通过参加学 术会议 、 与国外同仁合作以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直接参与全球知识网络 。 通常情况下 , 他们未必忠于自己的大学 , 也许更愿意尝试工作流动 , 有时甚至迁 移至国外 , 特别是当对方学校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工作条件 、 优厚的薪资或者是更 高的声誉时 。 而且由于其学 术 知 名 度 , 他 们 流 动 的 机 会 往 往 更 大 。 社 会 学 家 伯 顿 · 克 拉 克 (But ronCl ark) 曾 指 出 , 学 者 生 活 在 “ 细 小 而 不 同 的 世 界 ” (Ca lrk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15 1987)。 研究型大学的学者在整个学界属于很小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尽管他们为 数甚微 , 但他们却创造了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 在许多国家 , 他们培养了相关学术 领域的大多数学生 。 他们的 学 术 方 向 和 观 点 对 整 个 学 术 领 域 影 响 很 大 。 因 此 , 他们堪称 “ 珍稀物种 ”。 治理与领导 治理 , 与管理相区分 , 关注如何做出学术决定 。 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都有管理 和领导 。 此外 , 他们最好有学术群体参与 ( 他们最好是学者共同体 )。 当然 , 随着 大学管理需求变得日益复杂 , 其行政体系官僚机构也日渐庞大 (Sht ato c k2010)。 然而 , 他们与其他大型组织在几个方面显著不同 : 首先 , 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让教 学和研究人员 ( 学术人员 ) 参 与 决 策 ( 大 学 的 治 理 )(Roo s vsky1990)。 研 究 型 大 学尤其需要学术人员充分参与学校重要决策 。 研究型大学相比其他高校享有更 为强大的专业权力和学术自治 。 此外 , 虽然学生不一定直接参与管理 , 但是也必 须作为学术群体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予以考虑 。 在这个日益复杂的时代 , 学 术 领 导 在 高 度 透 明 的 学 术 组 织 中 的 作 用 越 发 重 要 。 大学的校长和副校长同时担任管理人员和学术人员的角色 。 有人认为校长 应该是顶尖的学者 , 而有人则更倾向于成功的经营者 , 有的大学领导者还来自学 界以外 (Goodl al2009)。 研究型大学的校 长 必 须 享 有 学 术 声 誉 并 且 对 大 学 的 学 术使命有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尊重 。 同时 , 他们必须能够在社会中代表大学 , 增 进大学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 。 现代学术领导日益复杂 , 需要承担多方面的任务 , 富有才干的领导十分难得 。 实质性的学术特权 , 包括对 学 生 入 学 、 教 师 聘 任 与 辞 退 、 课 程 设 置 以 及 学 位 授予等的管理 , 是教授职责的核心 。 理想的现代大学应该共同治理 , 学术群体掌 握基本的学术决定权 , 而行政和管理人员则负责资源 、 设施和其他行政事务 。 研 究型大学的学术管理模式 各 不 相 同 。 典 型 的 代 表 机 构 由 学 术 群 体 组 成 , 有 时 包 括学生 。 传统的欧洲模式由资 深 教 授 管 理 , 他 们 有 权 从 教 授 当 中 选 举 短 期 的 校 长 。 鉴于当前有效的大学领导者 需 要 多 种 技 能 ( 如 前 所 述 ), 该 模 式 显 得 不 合 时 宜 。 无论如何 , 为了确保学识 、 教 学 和 科 研 的 主 导 地 位 , 学 术 群 体 在 塑 造 和 监 督 研究型大学的关键学术要素时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 1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涵盖许 多 学 科 和 领 域 。 研 究 型 大 学 , 以 及 部 分 国 家 的 私 营企业 ( 如制药公司 ) 和科学院 , 是基础研究的主要来源 , 它们对科学进步负有重 要责任 。 基础研究是典型的公 共 产 品 的 体 现 , 人 们 无 法 从 基 础 科 学 获 取 直 接 利 润 。 此外 , 基础研究 , 尤其在硬 科 学 和 生 物 医 学 等 领 域 , 往 往 十 分 昂 贵 。 因 此 许 多国家都存在基础研究的经费问题 。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虽然成本相对较 低 , 但是其研究实用性受到质疑 。 与此同时 ,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以及收益性研究产品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 大 学传统的学术目标与通过研究从企业获取收入的愿望往往产生矛盾 , 继而引发利 益冲突,甚至引起关系失调(Sa lugh ter& Rho ads2 e 0 04)。 如何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之间达成平衡,使基础研究不至于在寻求资金稳定中水平下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加州高等教育的 “ 总体规划 ”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模式被 广 泛 认 为 是 “ 黄 金 标 准 ”, 并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受 到 效 仿 。 最典型的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为加州大学系统 。 1960 年加州高 等 教 育 《 总 体规划 》(TheCal iforn iaMas terPlan) 有 效 地 构 建 了 层 次 分 明 的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 既提升了研究水平 , 也满足了学生规模扩张的需要 。 1952~1967 年 期 间,克 拉克 · 克尔 (Ca lrkKer r ) 先后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 校 校 长 和 加 州 大 学 总 校 校 长 , 无论是他总体规划的出台 , 还是对加州大学系统及其旗舰分校伯克利的发展 都非常重要 (Ker2 r 001;Pe lfe ry2004)。 加州的 “ 总体规划 ” 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 , 三个层次的 系统之间以功能区分 , 又通 过 系 统 相 连 。 该 系 统 已 成 功 运 行 了 半 个 多 世 纪 。 处 t 于系统顶层的是加州大学 ( heUnv ies riyo t fCal ifr ona i )10 所分校 。 这些大学在 8 的 优 秀 高 中 学 生,承 担 着 科 研 的 使 命。 伯克利分校的引领下 , 招收了加州前 1 / 其次为 2 t 3 所州立大学组成的加州州立大学系统 ( heCal ifr oni aSa tteUni ves rit y syt sem), 招收学生 4 3 万左右 。 这些机构提供学士和硕士学位 , 但没有博士学 3. 位 。 其学术人员从事学术研究 的 强 度 恐 怕 难 与 加 州 大 学 系 统 的 学 者 等 量 齐 观 。 社区学院系统则有 112 所高校 , 约 300 万学生 , 其规模为美国同类系统之冠 。 社 区学院以教学和服务为主 , 研 究 能 力 或 期 望 甚 微 。 加 州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的 三 个 层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17 次之间的筹资模式 、 使命和管理各不相同 , 由加州的法规维护其公立大学的不同 使命 。 半个多世纪以来总体规 划 利 用 加 州 公 立 高 等 教 育 的 差 异 , 维 持 着 有 效 的 创新机制 。 总体规划的核心通 过 资 源 的 有 效 配 置 , 使 得 加 州 大 学 伯 克 利 分 校 等 顶尖研究型大学追求卓越的使命制度化 。 克拉克 · 克尔作为总体规 划 的 设 计 师 , 构 想 并 形 成 了 加 州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研 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 , 这些因素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至关重要 。 首先 , 大学的 内部治理权主要由教授掌 握 。 即 使 是 由 管 理 者 制 定 的 学 术 政 策 和 学 术 方 向 , 也 需要有学术人员参与 。 这种共同治理的理念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 伯克利对教师 的聘任与晋升和学生入学 等 都 采 用 严 格 的 精 英 化 标 准 。 教 学 和 研 究 相 互 影 响 , 但研究始终处于较高的地位 。 学术自由是学界的核心价值 。 学校一直参与社会 服务 , 尤其是在加州地区 。 学校极其重视大学的社会服务使命 。 一直到最近 , 加州大学获得了加州政府相对较多的资助 , 各分校根据不同的 使命和规模独立接受资助 。 最 近 预 算 削 减 后 , 尽 管 政 府 支 付 了 几 乎 所 有 教 师 的 4。 学 校 收 入 薪酬 , 加州政府对伯克利分校 的 拨 款 仍 仅 占 其 所 需 运 作 经 费 的 1 / 的其余部分则来自学费 、 研究经费 、 知识产权的转让以及其他收入 。 类似水平的 政府资助在顶尖的公立大学较 为 普 遍 , 州 政 府 对 公 立 高 等 教 育 的 资 助 呈 下 降 趋 势 。 当然 , 不 仅 加 州 面 临 并 且 可 能 长 期 面 临 财 政 与 其 他 问 题 (Lyl al& Sl el 2006), 金融危机使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处境维艰 。 正如大多数研究型大学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兼具国际性 、 国家性和地 方性 。 该校具有广泛的国际 影 响 力 , 吸 引 来 自 世 界 各 地 的 教 师 和 学 生 。 学 校 的 学系和研究中心关注各个学科的国际性问题 。 国家性的影响包括学校参与国家 机构和联邦政府所资助主持的实验室研究项目 。 更鲜为人知的是学校还通过非 学位课程 、 社区服务等努力为加州和当地社区提供服务 。 克拉克 · 克尔认识到其大 学 模 式 所 面 临 的 挑 战 。 他 在 其 经 典 著 作 《 大 学 的 功用 》(TheUsso e h fteUni ves riy)( t 2001) 的后记中指出 , 大学所面临的 挑 战 包 括 : 学生在校规模和学校研究扩张而州政府的经费拮据 , 信息技术的影响 、 营利 性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兴起 、 人口变化 , 以及学位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多样化等 , 不一而足 (Ker2 r 001)。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现状 套用狄更斯 (Chal resDi ckens) 的话 , 这是研究型大学最好的时代 , 也是最坏 1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的时代 。 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性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 国际学 术联系和科学研究在全球知识型经济中的作用被认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稳定 的核心 。 然而 , 仍有许多国家对 建 设 和 发 展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复 杂 性 和 其 所 需 资 源 认识不足 (Sl a mi2009)。 21 世纪初 , 对于之前 没 有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国 家 , 研 究 型 大 学 开 始 兴 起 ; 同 时 , 已有的研究型大学也得到了巩固发展 。 这也是研究型大学走向国际化的时期 。 根据在全球排名中处于顶 级 位 次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特 点 , 我 们 大 致 可 以 总 结 出成功研究型大学的部分特征 : ● 几乎所有成功的研究型大学均处于学术系统的顶层 , 并且能够获得足够 的资源以支持其使命的实现 。 ● 除美国和日本外 , 研究型大学绝大多数为公立性质 。 私营部门很少能够 支持研究型大学 , 但已有一些私立大学出现在拉丁美洲和土耳其的天主 教大学中 。 ● 那些与非大学的研究机构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的研究型大学 , 或与研究 机构联系那些与非大学的研究机构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的研究型大学 , 或与研究机构联系非常 紧 密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最 为 成 功 。 这 可 能 与 人 们 的 直觉相反 , 因为竞争可以激发创新 , 但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竞 争也削弱了人才库 , 使那些顶尖人才远离课堂和校园 , 束缚了其跨学科 研究的能力 。 俄罗斯和中 国 的 科 学 院 、 法 国 的 国 家 科 研 中 心 , 以 及 其 他 独立的研究机构普遍与大学缺乏联系 。 有的国家已为此做出努力 , 整合 大学与科研机构 , 有时甚至将它们合并 , 以加强大学的实力 。 ● 研究型大学是十分奢侈的机构 。 比起其他大学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 , 以 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 在整个高 等教育系统中其生均成本必然高于平均水平 。 教师的优厚薪资 、 设施完 善的图书馆和实验室 、 为较为困难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等都是研究型 大学的必要支出 。 ● 研究型大学必须有足够的 、 持 续 的 财 政 预 算 , 如 果 资 金 不 足 或 者 其 波 动 过大 , 它们将难以取得成功 。 ● 与此同时 , 研究型大学具有很强的创收能力 。 学生一般都愿意付给这些 大学昂贵的学费 , 因为这些研究型大学能够提供享有盛誉的学位 、 高质 量的课程和与最优秀的教授接触的机会 。 当前 , 在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州 对于研究型大学是否应该收取学费的争论越来越多 , 这既反映了学校增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19 加收入的需要 , 也反映了对不同层次的学校体现学费差异的做法可能取 得成功 。 研究型大学能够获得知识产权 , 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研究与创 新 。 此外 , 在有的国家 , 研究型大学因其声望可以获得慈善捐赠 。 ● 研究型大学需要与其使命 相 称 的 硬 件 设 施 , 如 教 学 场 所 、 图 书 馆 和 实 验 室等 。 先进的信息技术 也 是 必 需 的 。 所 有 这 些 都 价 格 不 菲 。 研 究 型 大 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复杂又昂贵 。 不仅需要将它们建立起来 , 而且必须 定期进行维护与升级 。 综上所述 , 研究型大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 包括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 , 同时 也包括与学术工作有关的原则和标准 , 还包括教学 、 研究与服务等 。 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研究型大学面临着许多与 高 等 教 育 相 同 的 挑 战 , 尽 管 其 特 点 各 不 相 同 。 这 里讨论的问题虽然以不同 方 式 影 响 国 家 和 学 校 , 却 是 普 遍 存 在 的 。 要 解 决 这 些 问题 ,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 资金 充足和稳定的资金 是 研 究 型 大 学 成 功 的 关 键 因 素 。 如 何 从 捐 赠 、 知 识产权转让 、 咨询服务和增加学生学费等方面筹集资金 , 这些挑战日益加剧 。 研 究型大学能够收取比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更高的学费 。 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已经 开始这样做 。 由于历史原因或 法 律 限 制 , 世 界 各 地 大 多 数 公 立 研 究 型 大 学 不 允 许收取较高的费用 , 即使它们需要承担更高的教育成本 , 并且学生也愿意支付更 多的学费以从研究型大学 获 得 更 有 价 值 和 声 誉 的 学 位 。 如 前 所 述 , 类 似 问 题 和 讨论已在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州出现 。 很显然 , 研究型大学运行的成本高 , 在不完 全依靠政府资金的情况下 , 它们自身需要有资金筹措能力 。 21 世纪初的全球经济危机对研究型大学造成了重大影响 。 前 已 述 及 , 它 对 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同 , 但 总 体 上 有 助 于 东 亚 地 区 大 学 的 提 升 。 因 为 在 这 次 金融风暴中相对西方国家 , 东亚国家更加平安渡过难关 , 它们正寻求全球顶尖研 究精英的地位 。 例如 , 印度自 2010 年以来对高等教育增加 了 31% 的 投 入 , 中 国 继续推进其重点大学建设计划 , 支持顶尖大学的发展 。 自治 在问责制日益加强 的 时 代 , 研 究 型 大 学 将 在 维 持 管 理 自 治 和 享 有 重 大学术决策方面面临挑战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研究型大学可能处于不安的状态 , 因为公立大学将受制于官僚规制和复杂的官僚学术体系 。 研究型大学需要自主 设定其发展路径和管理学校资 源 , 然 而 实 行 问 责 制 就 要 求 学 校 向 利 益 相 关 者 证 2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明其附加价值和相关性 , 其压力将有损于研究型大学自治传统的准则形成 。 优秀人才 置身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学术市场 , 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 , 公 立研究型大学不论是吸引 教 授 还 是 学 生 , 都 将 面 临 更 大 的 挑 战 。 大 学 不 仅 面 临 其他高校的竞争 , 也越来越多地面临与其他报酬丰厚的知识部门的竞争 , 相比之 下大学教师的薪酬往往相形见绌 。 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学界精英往往 被吸引到国外 。 近年来 , 优秀的学生也为国外一流大学的奖学金 、 良好的学术条 件和声誉所吸引 。 虽然要留住 优 秀 的 教 师 很 难 , 但 是 学 校 还 是 可 以 通 过 提 供 稍 具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 各国都在为此努力 。 私有化 如前所述 , 几乎所 有 国 家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都 是 公 共 机 构 。 作 为 公 共 资金减少的结果 , 公立大学私有化的压力几乎无处不在 , 而这种趋势对研究型大 学的发展极具破坏力 , 因为研 究 型 大 学 的 主 要 使 命 是 从 事 基 础 研 究 和 对 不 同 学 科的学生进行教学等公共服务 。 如果研究型大学被迫通过寻找市场资源来支付 教师的薪酬和覆盖其他相应的 支 出 , 将 很 有 可 能 损 害 其 教 育 质 量 和 偏 离 大 学 的 核心使命 (Gei ger2004b)。 多元筹资与学术自治之间的矛盾需要谨慎应对 。 全球化 全 球 化 对 研 究 型 大 学 是 福 音, 也 是 祸 害 (Mar ginson&vandr e Wende2009b;Kni g h t 2008)。 研究型大学处于全球知识传播和网络的中心 。 它 们为高等教育系统和国家输入 新 的 知 识 或 理 念 , 为 学 术 人 员 在 世 界 范 围 分 享 知 识提供机会 。 在网络时代 , 任何地区的人都可以获得全球性知识 , 但是研究型大 学的资源和学术群体能使其更容易 、 更有效地参与国际活动 。 在许多国家 , 研究 型大学可能是充分连接全 球 网 络 的 唯 一 机 构 。 因 此 , 研 究 型 大 学 为 科 学 参 与 提 供了双向渠道 。 同时 , 对许多大学而言 , 全球化是一种挑战 。 教授和学生所处的全球学术市 场意味着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会为外面更大的诱惑所吸引 。 教师晋升和科研标 准中过分强调国际核心期刊的成果将使位于边缘的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处于不利 地位 。 全球化趋向于支持处于 中 心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 这 对 科 学 知 识 的 民 主 化 未 必 有利 。 研究型大学的未来 由于研究型大学是任何知 识 密 集 型 和 技 术 密 集 型 社 会 的 主 要 机 构 , 它 们 被 看作是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系统的关键 , 因此它们的未来十分光明 。 事实上 ,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研究型大学的作用 。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21 有些人认为当今大学将会因为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 、 大众化招生 、 高校职业 化和私有化的加剧以及当前的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根本改变 。 这样的观 点不无道理 。 21世 纪 初 期 是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和 高 等 教 育 转 型 同 时 发 生 的 时 期。 高等教育的某些部门完全有可能发生根本改变 。 然而 , 有一个高等教育部门不太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 那就是研究型大学 。 这 些机构背后有着强大的传统力量支持着它们的发展 , 事实上 , 这些学校善于承担 自己的使命 。 毫无疑问 , 研究型大学也会在某些方面发生改变 , 但是到 2050年, 它们不太可能变得与现在的形式迥然不同 。 在没有研究型大学的国家建立研究型大学或者对现有的高校进行择优建设 研究型大学 , 是一个全球性普遍现象 ( Mohrman,Ma& Bakr2 e 008)。 人们对此 不足为奇 。 为了充分参与全球 知 识 经 济 的 竞 争 并 且 受 益 于 科 学 知 识 , 各 个 国 家 及其学术体系认为他们必须 拥 有 至 少 一 所 世 界 一 流 水 平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Deem, Mok& Luc as2007)。 因此 , 研究型 大 学 群 体 正 在 从 作 为 传 统 学 术 中 心 的 北 美 i 和欧洲迅速扩展到世界范围的新兴经济体 (Lu,Wang& Cheng2011)。 各个国 家在这场竞相建设一流大学的 角 逐 中 , 通 常 对 是 否 根 据 其 经 济 增 长 所 处 的 不 同 发展阶段选择了最为有效的建设方式缺乏考虑 。 例如 , 在相对弱小的国家 , 其经 济规模可能更适合建立优 秀 的 区 域 性 大 学 。 无 论 如 何 , 人 们 对 研 究 型 大 学 重 要 性的认识几乎是普遍一致的 。 建设或发展研究型大学并 无 秘 诀 可 言 。 毫 不 奇 怪 , 许 多 国 家 在 建 设 研 究 型 大学时往往将目光投向处 于 学 术 中 心 的 、 成 功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 结 果 出 现 了 一 个 非正式的全球研究模式 , 即主要效仿美国的研究型大学 。 当然 , 全球模式也必然 适当地带有本国特色 , 反映其特定的学术和社会的现实情况 。 因此 , 新近取得成 功的研究型大学既反映出非正 式 的 全 球 模 式 , 也 反 映 其 本 国 和 本 地 区 的 特 点 和 变化 。 今后一段时间不管高等 教 育 面 临 何 种 问 题 和 挑 战 , 研 究 型 大 学 都 将 继 续 成为各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大多数经济体的必要条件 。 参考文献 At lbc ah, Phl iip G., ed.1999. Pri v t aePromeh tes u :Prv iaeh t ighre e dua cto in and dee vlopmet n nt i e2 h 1s t e cnu try.NewYok r :Pr aege r . ———.2007.Academi cfr eedo n m: Itr ena tiona lra elt iie sandchl alengs e nT .I radt iionand r tans iti on:Th n eitr enai tonalimpert aiei v nh ighre e duc ato in, 49 66. Rot ter d am, Neh t r elands:Sene s . 2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2009.Th i egansa t wake:Th r epes entan u dftr ueo fhi ghe redua cti onsys temsinChn ia an n dI d ia nH .I ighe reduc ato i o2 nt 030, vl o .2, Go lba lizai ton, ed.Orgai nzt aio o nfr EconomcC i oope rat ionandDevl eopmen t ,179 204.Pai rs:OECD. At lbc ah, Phl iip G.,andJ orgeBl a췍n,eds.2007.Wol rdc -la sswol rdwide:Transforming r ese a r chunv ier sit iesinAs iaandLat inAmei rca.Bl atimor e o :J hnsHopki nsUnv i .Pe rss. At lbc ah, Phl iip G. i ,LzRe isbr eg,andLaur aE.Rumbe ly.2010. T e rndsingo lba lhighr e educ ato in:Trc aki n gana cademcr i e v o lui ton.Rot ter dam, Neh tel rands:Sene s . Be- n Dai vd o ,Jseph.1977. Cen ter so e flarn ing:Brt ian, F i rane, G c ermany, Unt iedSt ats. e NewYok: M r cGraw-Hl il. Be- n Dav id o ,Jseph,and Awraha l mZoz cower.1962.Unv ies rit iesan c daademcs i ys tem n si modr e o nsci ety.Eur o peanJournalofSoi col ogy3(1): 45 84. Ca lrkBut ronR.1987. T e h a cademi c i lfe:Smalw l ol rds, d i f f e retw n or lds.Pr inc eton,NJ: Can r ei geFoundt aio o nfrtheAdvane c meto n fTec ahn ig. ———, ed.1993.Th e erse a c rhfoundat ion sofgraduaee t duc ato in:Germany, Brt ian, i Frane, U c ni tedSa tts, J e apan.Ber k e ley:Unv i .ofCa lio frn iaPr ess. ———.1995. P a lcso e n fiqur iy:Ree sac rhandadvane cdeduc ato i nm ni odr enunv ies rii tes. Bek r l eey:Unv i .ofCl aif ori naPe rss. Deem, Ros e mar y , KaHoMok, an i dLsaLua cs.2007.Tranf sormn i i ghghe redua cto i n ni whoe s image?Expo lrn i h gt ec o nc ep ft to he “wor ldc -la ss”ui nve rsi t nE yi ur o peandAsi a . Highe rEdua cto inPoi lcy21 (Mac rh): 83 98. Fl alon,Dai nel.1980. T eG h ermanunv ier siy:A h t eri ocideli a o ncnfi lctwt i h htemodr en wor ld.Bou lde r :Col oradoAss oci atedUni v .Pr ess. Gei gerRoge rL.1993. Ree sac rhan e drle v antknowledge:Amei rca e nrsa e c rhunv ies rii tessn ice Wol rdWarⅡ .NewYor k: Oxo frdUni v .Pe rss. —— 2 —.004a.Toadvanek c nowledge:Thegrowthof Amer ica e nrse a r chunv ier sii tes, 1900 1940.NewBrunswc ik,NJ:Trans aci ton. ——— .2004b.Knowledgeand money: Res ear chunv ies rit iesan h dteparadoxo h fte mare ktpa lce.St anf ord,CA: S taf nodU r nv i .Pr ess. Goodl al, AmandaH.2009. Sor cae tsi h nt o ebardro o m:Wh e yrsa e c rhuni ves rii tess h oul e db e ldb o ytps chl oas. r Pi rnc eton,NJ:Pr inc etonUni v .Pr ess. Gol udnr e ,Al vin.1957.Cosmopo lia tnsandlc oas l :Towada r nanl ayi s f so l atet n s oci alrl oe- sI. Admin isr tat iveSi cec neQuat rer ly 2: 281 303. Has a ,J.Eugene.1996.TheAmei rcanAcademi cPrf oes sion.InTheit nernai tonala cademc i profe ssi on:Por tra itsoffour tee ncounr tis, e e d.Phl iipG.At lbc ah, 343 390.Pr ine cton, NJ:Can r ei geFoundt aio o nfrtheAdvane c meto n fTec ahn ig.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23 Ker r ,Cl ark.2001. T h e s ueso h fteunv ies rit y.Cambr idge, MA: Hav rar dUnv i .Pe rss. Kni ght,J ane.2008.Highr e edua cti o nt ni r u mi ol:Th h ecangn i gwor ldo n fite rna tin o l aizt ain. o Rot ter d am, Neh t e rlands:Sene s . i Lli ls,Thr eea s ,andMar yJaneCur ry.2010.Academcw i rt iin na g gi o lblc a on text:The poi ltc isandprat cie csofpul bih sin nE gi ngl ish.NewYok r :Roul tedge. i Lu,Ni anCi a , QiWang,andYn igCheng,eds.2011. P t ahstoa wol rdc -ls asunv ies riy: t Le sson sfromprac tie csandexpr ein ece s.Rot ted r am, Neh t r elands:Sene s . Lyl al,Kah t e rineC.,andKah tle enR.Se ll.2006. T e h r tuegei nusofAmei rc t aa i rsk:Arewe o lsi n gourpul bicunv ies rit iestodefac topi rvai tzat ion?Wes tpot r ,CT: Pa regr e . Mar ginson i , S mon, and Mai rjkvande r Wende.2009a.Euo r pe anz iat ion, i nte rnt aionl a a rnkn igs,an a dfcu ltymob ilt iy:Thr e a ecse sinh ighre e duc ato ing lobl aia zto in.InHighr e edua cti o o2 nt 030, vo l . 2, Gl oba lizat ion, ed.Organ izt aionf orEconomi cCoopr eai tonand Devl eopmet n ,109 141.Par is:OECD. ———.2009b.Thene l wgobl a a lndc sapeo fnt aionsan n dist itt uions.InHighre e dua cti o o nt 2030, vo l . 2, Go lba lizai ton, ed.Organ izt aionf orEconomcC i oope rai tonandDeve lopmet n , 17 62.Par is:OECD. Mohrman, Kah tryn, Wanhua Ma, andDai vdBakr e .2008.Th e ersa erchui nvr esi t n yi r tani sti on:Theemer gin l ggoba lmodl e . H ighrE e dua cto inPol icy21 (Mac rh): 5 28. Nea rd,Mar esi,andMimiHegge lund,eds.2008. T owardago lblP a hD?Foc resandforms nd i ot corl a edua cto inwor ldwide.Sea ttl e :Unv i .ofWash ingo t nPe rss. OECD. SeeOrgan izt aio o nfrEconomcC i oope rai tonandDeve lopmet n . Orgai nzt aionf orEconomcC i oope rat ionandDevl eopmen t .2008.Highre e dua cto i o2 nt 030, vl o 1, D . emography.Pai rs:OECD. ———.2009. H ighe r educ ati ont o2030, vo l . 2, Gl oba lizai ton.Pai rs:OECD. Pl efe ry,Pat rii ca.2004. Abr ie i fhst oryoft heUni ves riyo t fCai lforn ia.Bek r e ley:Unv i .of Cl aio frn iaPe rss. Roo s s v ky,Henr y .1990. T e h unv ier sit y:Anowne r’smanual.NewYok: N r ot ron. Sl ami,J almi.2009. T h e chal lengeofe stab lis hingwor ldc -la ssuni ves rit ies.Wash ingo tn,DC: Wol rdBank. Sht atc o k, Michal e .2010.Managi n u gsce cssfulunv ies rit ies. Mai denhead, UK: McGraw- Hl il. Shl is,Edwad r 1 .997a.Th c eaademi ceh t su o nde r t sri an.InTheordro e fl eari nng:Es sayson h tecot nemporaryuni ves riy, 9 t 9 136.NewBrunswi ck,NJ:Trana sci ton. ———.1997b.Academcf i e redom.InTh r eo de ro e flari nng:Es sayso h nt o ecne t mporary unv ies riy, 2 t 17 247.NewBrunswi ck,NJ:Trans act ion. 2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l Saughe tr,Shi ela,andGayR r hoads e .2004.Academcc i api tai lsman h dt e en we conomy: Mark ets,s tae, a t n i dhghe reduc ato in.Bl atimor e o :J hnsHopi knsUnv i .Pe rss. Tex ier ia,Pedo r .2009.Mash s i ghre e duc ati onan r dpiva teint siu tto ins.InHighr e edua cto in o2 t 030, vo l .2, Gl obl aizat ion, ed.Organ iza tionf or Economc C i oopr eai ton and Devl eopmet n ,231 258.Par is:OECD. Veye sy,Laue rneR. c 1965. T h eemergen ceo h fteAmer icanunv ier siy.C t hc iago: Unv i .of Chc iagoPr ess. Wak ler, Ger oge E., Chi rs M.God le, LauaJ r ons e , Ande raConki lnBus eche l ,andPat Huc thn igs.2008.Th o efrmai tono fschl oas r : Ret hinkn igdoc tor aledua cti o o nf h rt e21t s e cnu try.SanFa rni csc o o :Jse sy-Bas s .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王庆辉 王 琪 刘念才 具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平的大学 , 通常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 被视为学术体系 的核心组成部分 , 也是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增强国力的需要 。 中国政府 ( 在本章中 所说的中国都指中国内地 ) 也 毫 不 例 外 地 树 立 了 建 立 具 有 国 际 水 平 的 高 等 教 育 系统和建设研究型大学与卓越研究中心的目标 。 为响应国家政策及上海市的战 略规划 ,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大学 , 致力于实现超越国界的质量标准和建 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 本章将 探 讨 : 在 全 球 化 的 影 响 下 以 及 国 家 政 策 的 指 引 下 , 上海交通大学在过去 10 年如何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 国家重点大学建设计划及其历史背景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 。 中国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19 世纪末 ,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并增强国力 , 中国在 19 世纪末就建立了国内最 早的几所大学 。 过去 10 年中国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 具 体 目 标 。 1998年 中国政府将该政策纳入国家优 先 发 展 计 划 , 政 策 的 实 施 在 几 个 地 区 都 取 得 了 成 功 。 首先 , 过去 20年 高 等 教 育 的 扩 张,培 养 了 大 量 高 技 能 的 人 才。 但 是, 根 据 1 《 麦肯锡季刊 》 调 查 , 只 有 1 / 0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跨国公司的工作 (Laude r ,Brown& Asho t n2008)。 因此 , 中国是无法在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展竞 争的 。 从这个意义上 讲 , 研 究 型 大 学 可 在 全 球 知 识 经 济 中 创 造 知 识 、 培 养 人 才 (Wang2008)。 其次 , 知识是 全 球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发 展 国 家 竞 争 力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Schwab2009)。 根据 2009~2010 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 总体而言 , 中国的经 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 然而 , 报告表明 , 在高等教育训练 、 技术培训 、 金 融 市 2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场的成熟和创新等方面的 需 求 仍 然 很 大 。 以 上 情 况 的 改 变 , 尤 其 是 作 为 竞 争 力 关键的创新 , 将取决于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造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 第三 , 从高等 教育的发展看 , 中国目前的 博 士 生 招 生 规 模 最 大 。 尽 管 根 据 国 际 标 准 而 言 规 模 巨大 , 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 质 量 仍 然 存 在 问 题 。 发 展 一 小 批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可以进一步 提 高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整 体 质 量 。 针 对 这 个 目 标 , 中 国 政 府 出 台 了 “211 工程 ” 和 “985 工程 ” 等国家计划 。 1995 年 , 教育部和财政部 启 动 了 “211 工 程 ”。 其 目 标 是 在 21 世 纪 初 期,建 成100 所重点大学 。 这些大学 在 作 用 于 国 家 的 经 济 建 设 、 社 会 发 展 和 国 际 竞 争 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该战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 学科专业 ( 国际标准 、 交叉 学科和领域 )、 数字校园 、 教师发展和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 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 和大学 本 身 共 投 入 人 民 币 36 3 亿 元 (约 为 5 8. 4 亿 美 元 ), 其 中 第 一 阶 段 4. (1996~2000年) 投 入 人 民 币 196. 1 亿 元 (约 为 29 亿 美 元 ), 第 二 阶 段 (2002~ 2007 年 ) 投入人民币 172. 2 亿元 ( 约为 2 4 亿美元 )。 中央投入人 民 币 7 5. 4亿 8. 元(约 为 1 6 亿 美 元 )。 近 1 1. 0 年 来,用 于 支 持 学 科 建 设 的 资 金 占 45% , 基 础 设 施占 29% , 数字化校园建设占 19% ,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占 7% (211Pro jetP c l annn i g Of fie2 c 007)。 目前 ,“211 工程 ” 已进入第三阶段 。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公共资金投入 , 国家又实施了 “985 工 程 ”, 再 次体现了政府发展国际水平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目标和努力 。 1998 年 5 月 4 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 北 大 建 校 100 周 年 大 会 上 向 全 社 会 宣 告 :“ 为 了 实 现 现 代 化 ,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 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 , 教 育 部 决 定 再 实 施 “ 面 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 ”, 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和科技创新平台 。 “985工 程”迄 今 已 资 助 39 所 大 学,由 中 央 财 政 和 地 方 财 政 共 同 投 资,并 已 分两阶段实施 。 第一阶 段 为 1999~2001 年,第 二 阶 段 为 2004~2007 年。 正 如 其附属政策文件所述 ,“985 工程 ” 的 39 所高校中的 9 所 ① ——— 被喻为中国的 “ 常 春藤联盟 ”, 是首批入选的大学 , 其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 其余 30 所则期望 建成世 界 知 名 大 学 ( 即 水 平 略 低 但 具 有 国 际 声 誉 ) ( Mii nsr tyo fEdua cto in 2008)。 中央政府在 “985 工 程” 的 一 期 和 二 期 分 别 投 入 人 民 币 140 亿 元 (约 为 2 7 亿美元 ) 和 1 0. 89 亿元 ( 约 为 2 7 亿 美 元 )。 其 中 一 半 以 上 的 资 金 投 入 到 首 0. ① 首批进入 “985 工程 ” 的 9 所顶尖大学为北京大 学 、 清 华 大 学 、 浙 江 大 学 、 复 旦 大 学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 南 京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27 批入选的 9 所大学 。 “985 工程 ” 赋予参与的院校办学自主权 , 提升了其国内和国际 竞 争 力 , 在 学 术成果 、 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 等 方 面 缩 小 了 这 些 大 学 与 世 界 顶 尖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i 差距 (Lu i ,Lu,Cheng& Wan2003)。 大学治理方面的改革包括行政 、 管理和教 师能力等方面 。 教学和科研得 到 了 改 善 。 例 如 ,“985 工 程”院 校 专 注 于 其 学 科 领域建设和发展世界一流 水 平 的 能 力 。 为 了 进 一 步 加 强 科 学 研 究 能 力 , 建 立 了 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国家研究基地和国家重大科学和工程实验室 。 首批进入 “985 工程 ” 的 9 所大学在国 际 期 刊 上 发 表 的 文 章 数 急 剧 增 长 , 质 量 也 有 大 幅 提 升 ① 。 因此 , 他们在世界排名中的表现也有很大进步 ② 。 “985 工程 ” 前两期所取得的成 绩和积累的经验对于第三期的实施和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 以下将对上海交通 大学的案例进行探讨 。 总体而言 ,“211 工程 ” 和 “985 工程 ” 的实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素质 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 重点 大 学 建 设 工 程 已 经 形 成 一 种 卓 越 文 化 , 唤 起 中 国 大学参与国际竞争和比较的意识 。 入选两项工程的大学无论对高等教育的整体 复兴还是对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发展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这些大学的 发展引起了对如何在中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探索研究型大学建设途径的广泛 讨论 。 上海交通大学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 1896 年,是 中 国 建 校 时 间 最 早 的 大 学 之 一,由 教 育 部 和上海市共同组建 。 根据近来 国 内 主 要 的 国 家 排 名 , 该 校 为 全 国 最 好 的 五 所 大 学之一 , 也是上海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 , 是入选 “985 工程 ” 首批资助的 9 所 重 点 大学之一 。 从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中期 , 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重点的院校 , 设 有交通 、 邮电 、 印刷技术 、 国家安全和国防等专业 。 20 世纪 30 年 代,学 校 因 为 培 养了顶尖的工程 技 术 人 才 而 被 誉 为 “ 东 方 的 MIT”。 学 校 在 1956 年 进 行 重 组, ① 在汤姆森科学数据库索引中 , 这 9 所大学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国 际 论 文 ( 出 版 物 ) 平 均 数 量 在 2 008年达到 240 0篇 , 是 1999 年的 10 倍多 。 从高引用 率 的 论 文 和 它 们 在 《 自 然 》 和 《 科 学 》 期 刊 上 的 文 章 数 量 来 看 , 其表现已明显提升 。 ② 例如 , 根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S JTU2008), 排在前 300 名的 中 国 大 学 从 2 000年的空缺增加到2 008 年的 6 所 ; 进入前 5 00 名的中国大学的数量从 4 所增加至 1 8所。 2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中央政府决定将大批的院系调整到位于西北的陕西西安建设一所新的顶尖工科 院校 。 重组后 ,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被正式命名为 “ 上海交通大学 ”。 20世纪六七 十年代 , 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六机部领导 , 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 科研 。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 度 发 展 停 滞 , 学 校 从 1982 年 开 始 直 属 教 育 部 领 导。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在 学 校 管 理 、 教 学 、 研 究 以 及 基 础 设 施 等 方 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 发 展 , 其 学 科 领 域 进 行 了 扩 充 和 重 建 。 学 校 目 前 拥 有 21 个直属院系 ,65 个专业领域 , 涵盖经济学 、 法学 、 文学 、 理学 、 工 学 、 农 学 、 医 学 和管理学等 8 个学科门类 。 学校设有 60 个本科专业 、152 个硕士点 、93个博士 点 。 目前 , 有全日制本科生 18500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11326 人 , 博 士 研 究 生 4576 人 , 专业学位学生 10000 多 名 。 学 校 有 专 任 教 师 ( 全 职 教 学 和 科 研 人 员 )3130 名 , 其中 65% 拥有博士学位 。 1996年 百 年 校 庆 之 际,学 校 提 出 了“三 步 走”的 发 展 战 略 以 及 在 21世纪中 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发 展 目 标 。 此 后 , 学 校 连 续 制 定 和 修 改 了 一 系 列 的 战 略 规划 。 各院系也要求做出具体的发展计划 。 2004 年被确定为学校的 “ 规 划 年 ”, 制定了 2010 年中长期发展计划 , 即成为一所综合性 、 研究型 、 国际化的高等教育 机构 : 到 2010 年 , 为学校建 设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目 标 奠 定 坚 实 基 础 ; 到 2020 年, 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 开始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 到 2050 年 , 进入世界 大学排名前 100 位 , 全面实 现 建 成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目 标 。 自 1998 年 以 来,上 海 交通大学在学科建设 、 教学研究 、 科技创新 、 师资质量和财政资源等方面都保持 着持续发展的势头 。 以下将对上海交通大学朝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实践 进行分析和评价 。 战略规划和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要求在学校层面有强有力的领导 、 学校使命和发 a 展目标 ,以及将愿景变成现实的具体计划和措施(Slmi2009)。 这些步骤在上海交 通大学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 学校在 1996 年首次提出其使命和 目标 ,此后制订和实施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 并于 1999 年成立规划发展处 , 负责指 导学校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咨询 。 这是全国重点大学中最早成立的规划处 。 十年战略规划的轨迹 为了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 力 , 早 在 1998 年 初,上 海 市 政 府 就 在 一 份 报 告 中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29 明确表示要在上海建设和发展一两所国际水平的大学 。 虽然上海交通大学被认 为是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 , 但是大学的领导者担心其学术表现较差 , 可能威胁到 学校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地位 。 于是来自各个院系的 30 多名顶尖学者齐聚一 堂共商对策 。 经过三轮讨论之 后 , 提 出 要 把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建 设 成 为 世 界 一 流 大 学的目标愿景 。 1998 年 5 月 , 中央政府开始实施 “985 工程 ”,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 改革的决心 。 1999年1月 成 立 的 政 策 研 究 室 被 指 定 为 专 门 负 责 学 校 发 展 规 划 的部门 。 1999 年 9 月 , 在学校管理部门改革后 , 政策研究室更名 为 规 划 发 展 处 。 此后 , 该处承担学校的认证 、 评估和院校研究以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 , 并在学校 建设一流大学和改善学校的专业和服务的过程中为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必 要的支持 。 规划在两个层面实施 。 在学 校 层 面 , 规 划 处 以 北 京 大 学 、 清 华 大 学 、 复 旦 大 学和南开大学等国内同行为基准 , 确立了学科领域 、 师资结构 、 学生能力 、 研究资 金投入 、 研究成果的质量和 数 量 、 引 文 索 引 等 一 系 列 的 绩 效 指 标 。 此 外 , 各 院 系 层面 , 也被要求根据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分析其发展现状 , 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和 绩效指标 。 这样一来 , 各院系的责任得以厘清 。 在2004 年 , 学校集中精力制定和修改其战略措施 。 此次规划的目的是确定 学校在国内和国际大学 中 的 地 位 , 确 定 未 来 五 年 的 发 展 目 标 (2005~2010 年 ), 并寻求实现目标的途 径 和 措 施 。 2010年的战略规划经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审议 i 通过 (L i ,Lu,Chen& Huang2005)。 五 大 战 略 重 点 将 学 校 的 目 标 和 使 命 转 化 为具体的建设措施 。 第一 , 人才强校战略 , 旨在迅速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 数量和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素质 , 聚集一批顶尖学者 。 第二 , 加强基础科学的理科 跨越战略 。 学校聘请同一领域的顶尖学者 , 采取绩效评价体系 , 并加强了自然科 学基础 。 第三 , 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 、 跨学科研究的交叉集成战略 。 为响应国家 发展尖端科学本身的需要 , 学校有意整合各种资源 , 调整研究机构 , 并创建一个 跨学科的学术氛围 。 第四 , 国 际 化 战 略 。 具 体 内 容 包 括 : 引 进 国 外 先 进 的 理 念 和具有国际背景高层次的人才 , 吸引国际专家和取得世界一流大学博士学位者 ,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参与国际合作 , 进一步发展留学生教育 , 以及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 以 拓 宽 学 生 的 视 野 等 。 第 五 , 服 务 社 会 战 略 。 学 校 与 政府 、 国内其他大学 、 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积极合作 , 寻求和整合多元化的公共资 源 , 以期服务于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战略实施 10 年后 , 学校在 各 个 方 面 都 取 得 了 进 展 。 例 如 , 与 1998 年 相 比, 学校涵盖更为广泛的教学和研 究 领 域 , 使 学 校 从 以 工 程 为 重 点 的 院 校 向 综 合 性 3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大学过渡 。 高水平出版物数 量 大 增 , 科 学 引 文 索 引 (SCI)文章从1997年的113 篇增至 2008 年的 2331 篇 。 在 此 期 间 , 工 程 索 引 (EI)文章从364 篇 增 至 2748 篇 ,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的从2 篇增长到59 篇 。 就其整体形象和学术表现 而言 , 学校恢复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领先地位 。 2008 年初 , 学校清醒地认识到 , 未来 5 年 , 即 2008~2013 年,将 是 非 常 关 键 的过渡时期 。 在对 2005~2010 年战略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后 , 学校展开了新一 轮的规划 。 最终 , 规划处制订了 2013 年战略计划并获学校党委讨论通过 。 为了落实规划和加强学校 整 体 实 力 的 提 升 使 其 学 术 水 平 达 到 国 际 标 准 , 规 划处邀请国际同行参与大学的评估 。 绩效指标包括 7 个方面 : 学校整体和院系 的规模 ( 如教学和研究人员 、 本科 生 及 研 究 生 的 数 量 )、 人 才 培 养 能 力 ( 如 国 际 学 生 、访问学者和双语教学课程的 比 例 等 )、 著 名 学 者 ( 如 高 被 引 作 者 、 公 认 的 国 际 期刊的编委 ① , 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的数量 )、 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国际化程度 ( 如 获 海外博士学位与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教师比例 、 外籍工作人员 , 以及在学校举办 的国际会议的 次 数 )、 科 研 经 费 ( 如 由 政 府 资 助 的 研 究 项 目 以 及 国 际 合 作 研 究 等 )、 研究成果 ( 在 《 自然 》 和 《 科 学 》 期 刊 发 表 的 论 文 数 、 高 被 引 指 标 , 以 及 专 利 的 申请数量等 )、 学科发展 ( 如重点学科 、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内和国际获得认可 的研究中心数量 )。 同样 , 要求各院系必须制订相应的战略规划和接受国际同行 的评估 。 这部分内容将在大学治理改革部分进行分析与详述 。 战略规划的要素与挑战 乔治 · 凯勒 (Kel ler2006) 界定了良好战略规划的要素 。 大学需要强调有效 管理的政策 、 明确的发展目标 , 关注成本和谋求财政收入 , 采取灵活的策略 , 扩大 其网络聚类 , 超越战略行动 同 时 避 免 过 大 的 结 构 变 革 。 这 些 要 素 也 在 上 海 交 通 大学的愿景和政策的发展中得以体现 。 该校一直注重有力的领导 管 理 。 大 学 领 导 在 规 划 过 程 中 起 主 导 作 用 , 同 时 组织了一个专家组 , 形成了 强 有 力 的 管 理 团 队 。 学 校 组 织 高 层 决 策 者 和 教 师 参 加大型研讨会 、 各种会议和小组讨论 , 征求多方意见和反复讨论商榷 。 整个规划 过程结合了强有力的领导管理 、 教职工的投入和参与 , 同时也整合各种意见和建 议 , 包括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专家教授研讨 。 ① 这些期刊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 版 (SCIExpanded)以及人文艺术引文索引 (A&HCI) 来源期刊 。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31 上海交通大学的 “ 三步走 ” 的目标非常明确 , 既循序渐进 , 又灵活应变 。 在精 心设计的大学目标和使命的指 导 下 , 明 确 了 学 校 和 学 院 两 级 的 发 展 目 标 和 绩 效 指标 。 在追求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过 程 中 , 时 间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维 度 或 要 素 (Sl a mi 2009)。 上海交通大学认识到 , 形 成 卓 越 文 化 不 会 一 蹴 而 就 。 因 此 , 学 校 的 使 命 和规划力求达到各项目标 之 间 的 平 衡 。 由 建 设 世 界 一 流 的 学 科 领 域 、 系 和 研 究 机构开始 , 层层深入 , 进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规划为 “985 工程 ” 二期 的 实 施 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措施 ; 同时 ,“985 工程 ” 二期的建设目标为学校 的 发 展 提供了方向 。 另一个要素为集群 (Kel ler2006), 也 就 是 利 用 并 结 合 不 同 的 支 持 要 素 和 资 源从而达到学校的发展目 标 。 如 学 校 邀 请 来 自 校 内 和 校 外 的 专 家 , 设 计 规 划 相 关程序 , 并制定政策 。 校内专家由校领导 、 机关部处长和具有一线管理经验的院 长或系主任组成 。 校外专家由来自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成员组成 。 外部专 家以独立和批判的眼光来分析大学的情况 , 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 最后 , 上海交通大学战略执 行 方 案 充 分 体 现 了 成 本 意 识 。 资 金 经 过 精 心 策 划 , 分配到不同的部门 、 研究机构以及相关的项目 。 尽管学校的发展取得了一 定 进 步 , 但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也 跟 国 内 的 其 他 大 学 一 样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与 挑 战 。 由 于 高 等 教 育 乃 至 社 会 本 身 的 迅 猛 发 展 , 很 难将当前的规划与不可预见的变化联系起来 。 潜在的挑战是这些变革涉及对未 来的思考 , 但却不是对 未 来 及 其 变 化 的 预 测 (Dobbi ns2010)。 为 了 达 到 预 期 效 果 , 计划方案应与大学的长远目标一致 , 以此确保留有足够的余地来应对未来的 发展和变化 , 并为必要的方案变更留有余地 。 从管理的角度看 , 中国高等教育机 构的管理组织或部门很少对具体策略进行组织和协调 。 有关管理部门只是建议 学校实施战略 , 但对于如何 实 施 却 缺 乏 具 体 的 指 导 与 要 求 。 对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和 中国其他高校而言 , 可能会影响或者限制学校基本活动的因素 , 还包括关于战略 规划的价值 、 方法 、 程序及其 实 施 的 相 关 文 献 较 少 。 另 外 , 对 海 外 同 行 的 经 验 借 鉴也还不够 。 治理结构和管理改革 有力的领导管理推动了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发 展 。 此 外 , 战 略 规 划 的 实 现 还 有 赖 于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管理体制 。 中国大学的治理结构 , 通常 由 行 政 单 位 及 学 术 单 位 组 成 。 其 管 理 体 制 为 党 3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Xi2005;L i 2007)。 学 校 的 组 织 结 构 由 校 长 、 党 委 书 记 ( 除党务工作外 , 其职能相当于西方国家大学的董事会主席 )、 学院院长 ( 系主任 、 研究所所长和中心主任 ) 以及各行政机关负责人等组成 。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法定代表与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 。 校长通常由政府指派 或通过选举产生然后由政府任命 。 这种任命制度可能会妨碍大学选择最佳人选 来担负引领大学发展的使命 (Zhao& Zhou2006)。 为 此 , 在 执 行 大 学 委 员 会 制 定的有关教学 、 科研 、 管理以及其他事务等决策时 , 副校长与校长实行权力共享 、 责任分担 。 学术委员会 中国大学的权力结构与界 限 并 不 像 西 方 大 学 那 样 清 晰 。 在 西 方 大 学 , 学 术 委员会 ( 如教师评议会 ) 通常 作 为 学 术 权 威 , 在 大 学 管 理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大 学 校长 , 作为委员会主 席 , 负 责 协 调 行 政 权 力 与 学 术 权 力 , 并 执 行 委 员 会 的 决 定 。 在国内大学 , 行政权力往往有驾驭学术权力的趋向 。 从大学的角度来看 , 这种安 排可能促进有效决策和政策的执行 。 为了加强学术决策 , 上海 交 通 大 学 于 2008年12 月 成 立 了 学 术 委 员 会。 该 委员会的目的是充分 发 挥 教 学 和 科 研 人 员 的 作 用 , 加 强 学 术 管 理 , 改 善 学 术 规 范 , 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 , 并促进 该 校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建 设 (Dong2008)。 学 术 委 员会分设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 理学部 、 工程科学学部 、 生命医学学部等四个学部 。 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审议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规划 、 制定各类学术标准 、 指导 各专门委员会工作 、 咨询各类重要学术问题等 (Dong2008)。 院 系 评 估 为了保持和加强学校的迅速发展 , 上海交通大学认识到 , 应该将学校的办学 表现纳入全球范围进行评估 。 也就是说 , 学校的教师素质 、 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 等各方面的表现 , 应以国际 标 准 对 其 进 行 评 估 和 比 较 。 这 种 标 杆 管 理 的 方 式 将 学校的总体目标变成具体的绩效指标 , 并最终使学校确定其当前的位置 , 明确未 来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 并且制订相应的措施 。 上海交通大学自 2007 年以来首先 i 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开展了院系中长期的评估 (Lu,Yang, Wu & Cheng2008)。 评估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是各院系自评阶段 。 院系根据评估指 标和学术发展状况 , 包括学术环境 、 学科领域的国际声誉 、 最近五年的代表性博 士论文 , 以及其他方面准备 自 评 报 告 和 材 料 。 报 告 要 求 反 映 院 系 的 研 究 水 平 和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33 教学能力及其在国内外学术机 构 中 所 处 地 位 , 并 根 据 发 展 趋 势 对 其 未 来 一 段 时 间内的发展潜力做出判断 。 第二阶段是专家评估阶段 , 即由专家阅读评估报告 。 第三个阶段是评估反馈阶 段 。 专 家 组 向 学 校 领 导 和 被 评 估 院 系 通 报 评 价 结 果 , 进行交流 , 并达成共识 。 专家现场评估结束后 , 被评估院系要根据专家组的意见 和建议提出整改方案 , 报学 校 批 准 后 实 施 。 标 杆 管 理 和 院 系 评 估 的 实 施 使 院 系 认清其在国际和国内同行中的位置 , 同时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 评估过程对学校和院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评估推动了大学的变革和发 展 。 首先 , 学校对今后的评估 采 用 了 国 际 性 标 准 。 虽 然 发 展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概 念是几年前提出的 , 但很少 有 院 系 明 确 地 知 道 其 确 切 含 义 。 通 过 中 长 期 评 估 加 深了各院系对世界一流大 学 概 念 及 其 思 维 方 式 的 理 解 。 其 次 , 质 量 的 概 念 和 意 识得到了加强 。 在对评估文件进行分析时 , 学校十分重视质量指标 , 如世界著名 教授 、 高水平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 ( 出 版 物 ) 的 影 响 程 度 ( 影 响 因 子 ) 等 。 同 时 , 开 始逐渐减少对论文 ( 出版物 ) 和 研 究 经 费 的 数 量 的 关 注 。 此 外 , 要 求 各 院 系 在 自 评报告只列出五个科研项 目 或 成 果 。 换 句 话 说 , 专 家 只 对 其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研 究 成果进行评估 。 这样一来 , 教师 就 把 今 后 研 究 工 作 的 重 点 放 在 研 究 成 果 的 质 量 和原创性上 。 第三 , 特别是对理科院系而言 , 评估有助于学校上下更为清醒地认 识理科的学科性质 、 定位和贡献 。 通过评估 , 教师们认识到理科对学校的贡献在 于对本科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学校声誉 。 它奠定了该大学未来的决策和管理改革 的坚实基础 。 校 园 发 展 校园发展是上海交通大学改革的又一个方面 。 目前 , 上海交通大学有闵行 、 徐汇 、 七宝 、 重庆南路和法华镇路等 5 个校区 。 最早建成的主校区坐落于被认为 是上海商业中心之一的 徐 汇 区 。 20世纪80 年 代,由 于 徐 汇 校 区 的 空 间 紧 缺 和 管理成本高 , 促使大学开始投入巨额资金开发距徐汇约 20 公里的闵行校区 。 经 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后 , 闵行校区在 21 世纪初成为学校的主 校 区 。 现已配备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 。 校园建设为实现战略发展 目 标、提 高 教 学 和 科 研 质 量 以 及 扩 大 招 生 规 模 等 奠 定 了 基 础 (Zhou2001)。 校 园 发 展 也 促 进 了 教 育 资 源 的 整 合 。 例 如 , 电 子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原本 分 散 在 徐 汇 校 区 多 处 办 公,影 响 了 其 管 理 的 综 合 性 和 有 效 性 。 新 建 的 闵 行 校 区 容 纳 其 所 有 部 门 ,促 进 了 内 部 管 理 和 沟 通 ,有 助 于 资 源 共 享 、发 展 跨 学 科 研 究 以 及 协 调 外 部 关 系 等 发 展 战 略 。 此 外 ,闵 行 校 区 的 3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地理位置有利于校企合 作。 例 如,学 校 扩 大 了 与 紫 竹 科 技 园 的 合 作。 紫 竹 科 技园 位 于 闵 行 校 区 南 面 , 吸 引 了 英 特 尔 研 发 中 心 、ST 微 电 子、微 软 和 其 他 高 科 技公司入驻。 提高师资质量 自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在 提 高 师 资 质 量 方 面 实 施 了 不 同的措施 。 1998 年 以 前 , 上 海 交 大 有 教 学 科 研 人 员 1753 人,其 中 只 有 25% 为 教授 ,15% 拥有博士学位 。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方案以招聘学术优秀的学者 , 包括 冠名讲习教授 、 特聘教授 、 特 聘 研 究 员 和 晨 星 青 年 学 者 等 计 划 。 具 体 而 言 , 师 资 队伍建设主要包括 4 个方面 : 招聘政策 、 提升计划 、 专家招聘和全球招聘 。 学校自 20 世纪 90年 代 起 便 逐 步 提 高 了 选 拔 教 师 的 要 求 和 标 准。 2000年 起要求新进专职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 此外 , 从 2010 年起学校鼓励各院系引 进获得海外研究型大学博 士 学 位 或 有 海 外 工 作 经 历 的 人 才 。 然 而 , 对 海 外 学 位 的青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获得国内学位的优秀毕业生的申请机会 。 该政策也削 弱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位的价值 。 2003 年起 , 学校实行了 新 的 教 师 晋 升 制 度 , 倡 导 “ 校 内 校 外 公 平 竞 争 , 海 内 海外同台竞技 ”。 在晋升教授 和 副 教 授 职 位 时 , 与 此 前 的 政 策 相 比 有 两 大 区 别 : 一是校内教师晋升须与校外申 请 者 公 平 竞 争 , 而 非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仅 凭 学 历 和 资 历 ; 二是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 国内与国外的申请者同台竞技 , 评聘合一 。 此外 , 教 授晋升制度还规定 , 对同一职位 ( 教授或副教授 ) 的申请 , 实行 “ 隔年申报 、 有限次 晋升 ( 申报同一职位不得超过三次 )”。 学校积极引进学术人才和专家 , 如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和特聘研究人员 。 实 施星晨计划 , 以鼓励和吸引 青 年 学 者 。 此 外 , 为 了 方 便 上 述 人 才 的 引 进 , 学 校 开 通 “ 绿色通道 ”。 该机制有助于快速及时地解决相关问题 , 如工资 、 福利等传统的 程序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 这项政策实施后 , 仅 2008 年就通过引才 “ 绿色通道 ” 招募到 70 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学 在 其 战 略 规 划 中 明 确 表 明 进 一 步 展 开 全 球 招 聘 的 目 标 。 在 2003 年年底 , 学校首先在网上发布 400 余个空缺职位 , 包括 教 授 170 名、副 教 授 229 名以及20 个技术职位 。 总共有961 人申请 , 最终 , 在2004 年年底有87 名教 授和 210 名副教授获得学校 聘 任 , 陆 续 上 岗 。 其 中 超 过 一 半 有 在 海 外 学 习 或 任 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 值得一提的是 ,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 学校宁愿让部分职位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35 空缺也未降低要求急于将其填满 (Xo ing2004)。 通过以上招聘措施 , 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 首先 , 教师的总体规模满足 了学校近期发展的需要 。 学 校 现 有 专 职 教 师 2900 多 名,其 中 包 括 教 授 700余 名和副教授 1200 名 , 学生与教师的比例约为 15∶1(Zhang2008)。 教师们的质量已有 所 改 善 。 在 学 历 方 面 , 具 有 硕 士 学 位 的 教 师 占 8 4% , 5. 具有博士学位的占 6 4% 。 关于特殊头衔方面 , 学校有中国科学院 和 中 国 工 程 4. 院两院院士 33 名 ,长 江 学 者 教 授 和 讲 习 教 授 72 名,国 家 杰 出 青 年 基 金 获 得 者 57 名 。 这些高层次人才为学校研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 学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 拥有国外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 已从 2004 年的 5% 提高到 2008 年的 12% 。 大多数教师都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的 经历 。 尽管学校在吸引高水平师 资 方 面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绩 , 但 也 同 样 面 临 着 困 难 和挑战 。 为了满足学 校 快 速 发 展 的 需 求 , 学 校 实 施 了 不 同 的 招 聘 措 施 和 方 案 。 然而 , 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还相对较新 , 没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 。 教师的工 作合同 、 生活环境以及住房等 ( 包括上海的户籍制度 ①) 问题 , 这些都要求学 校 政 策做出相应调整 。 经济报酬可能吸引到优秀的教师 , 然而 , 同时可能存在或激起 不同群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 。 例如 , 在海外归国教师和本土教师之间 , 以及新 i 近回国与回国多年的教师之间都可能引发矛盾和冲突 (Lu2010)。 学校如何帮 助海外回国的学者在 中 国 学 术 界 有 效 地 建 立 其 研 究 网 络 也 是 值 得 关 心 的 问 题 (SJTU2010)。 而应对这些 挑 战 的 研 究 、 经 验 与 教 训 都 极 为 少 见 。 大 学 及 人 力 资源管理部门都认识 到 有 必 要 对 此 作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 探 讨 , 并 与 教 师 进 行 沟 通 (SJTU2010)。 学校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建成 世 界 一 流 的 师 资 , 拥 有 一 批 学 术 大 师 , 一 批 在 国家战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 智库型 ) 人才以及大批活跃在国际科技最前沿 的青年人才 。 具体而言 , 学 校 将 继 续 调 整 和 改 善 师 资 队 伍 结 构 。 到 2020 年,专 职教师总规模 340 3 0 人 , 其中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终身教职水平的教师要占到 1 / 以上 。 学校将继续把重点放在 吸 引 高 端 人 才 上 , 其 发 展 目 标 为 拥 有 中 国 科 学 院 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200 名 , 特聘教授 400 名 , 特聘研究员 800名。 ① 户籍制度是居民身份的许可制度 。 所有 人 都 必 须 登 记 为 某 个 城 市 、 城 镇 或 乡 村 居 民 ; 只 有 通 过 该 登 记系统 , 才能获得相关的医疗保健和教育服务 。 3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鼓励学科发展和研究卓越 上海交通大学旨在成为一 所 综 合 性 、 研 究 型 大 学 , 涵 盖 经 济 学 、 法 学 、 文 学 、 理学 、 工学 、 农学 、 医学和管理 学 等 12 个 学 科 门 类。 为 了 进 一 步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提升综合实力 , 学校不断发展其学科结构和重点 , 鼓励卓越研究 。 促进学科发展 纵观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 , 学 校 大 都 集 中 在 理 科 和 工 科 。 为 了 加 强 其 学 术 实力 , 学校采取不同的措施发展其他的学科领域 。 上海交通大学确立了发展为研究型大学以及丰富其学科的明确目标 。 在政 府的支持下 , 学校分别于 1999年和2005年合并了上海农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 , 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 学 科 布 局 。 大 学 的 合 并 使 参 与 的 高 校 能 够 共 享 教 学 和研究资源 , 巩固学术能力 , 提升国际声誉 。 合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各自的利益 需求以及学术文化的冲突 (Sl ami2009)。 然而 , 对上 海 交 通 大 学 而 言 , 合 并 意 味 着更多的成功机会 , 因为参与 合 并 的 高 校 的 共 同 目 标 是 建 立 世 界 一 流 的 学 术 文 化和愿景 , 从而形成了内部的一致性 。 此外 , 上海交通大学力求保持另外两所机 构在管理上的相对独立性 。 2007 年起 , 学校提出了其学科发展的新的目标和战略 。 方 法 是 维 持 旗 舰 院 系及其学科发展的主导地位 , 加强基础学科院系及其学科建设 , 为特色学科创造 特殊条件 , 支持薄弱院系及其学科发展 , 鼓励跨学科研究 ① 。 学校特别 把 战 略 重 点放在支持如社会科学等相对薄弱的院系及其学科发展上 。 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相对薄 弱 , 已 经 成 为 妨 碍 理 工 科 背 景 的 院 校 向 综 合 性 大 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 此外 , 高层管理人员大多为理工科背景 ,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 理工科的发展带来政策上 的 倾 斜 , 例 如 在 教 学 和 科 研 资 源 的 分 配 方 面 。 这 也 限 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 发 展 ( Ma& Chen2005)。 在 此 情 况 下 , 学 校 于 2002年成 立了文科建设办公室 ( 现为文科 建 设 处 ), 负 责 学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的 学 科 建 设 与 规划 , 组织和管理文科科研项目申请 , 开展学术文化活动 , 指导和协调相关的文 ①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文件及资料 , 其重点 学 科 包 括 工 程 、 生 命 科 学 、 经 济 学 和 管 理 学 ; 其 基 础 学 科 为 自然科学 ; 特色学科 ( 特色院系 ) 则包括法学 、 农学 、 社会科学 和 人 文 科 学 。 社 会 科 学 及 人 文 科 学 相 对 薄弱 , 然而 , 这些院系有一批专门学科 , 因而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37 科学术期刊 。 该办公室为人文 社 会 科 学 的 发 展 提 出 以 下 原 则 , 即 加 强 人 文 社 会 科学在学校学科发展中的特定 基 础 作 用 , 引 进 国 内 外 相 关 领 域 的 顶 尖 教 授 以 提 升科研能力 , 促进多元化的研究以服务于社会需要 , 开展世界各地的国际合作并 学习对方经验 。 由于上述政策和战略的实施 , 学校的学科结构得到扩展和丰富 , 学科水平也 得到了提高 。 在全国学科排名中 , 上海交通大学已有 6 门学科跻身全国前 3 位 , 11 门学科跻身前 10位。 鼓励研究卓越 上海交通大学鼓励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 坚持一流研究成果与中国骨干企 业共同发展 , 与中国未来产业紧密结合 , 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积极开展高 水平国际问题研究 , 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持 。 通过科研成果向外转移 、 辐 射 , 积极研究解决企业 发 展 中 的 科 技 问 题 , 带 动 并 提 升 学 校 科 研 和 人 才 培 养 水 平 。 具体而言 , 学校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 : 即奖励国际论文 、 支持国 际水平的研究 、 鼓励研究成果转化和利用研究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奖励国际论文 在中国 , 于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 ( 或为书撰写章节 ) 对于研 究成果的评价而言具有重要意 义 。 为 了 提 高 论 文 ( 出 版 物 ) 的 质 量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出台了论文的奖励管理办法 。 首 先 , 在 1999年学校出台了奖励 SCI、SSCI论 文的政策 , 每篇 SCI、SSCI论文奖励人民币 1 万元 ( 约为 1480 美 元 ), 其 中 10% 为现金 ,90% 为科研经费 。 其次 , 学校研究生院出台了理工科博士生必须发表一 篇SCI论文或 EI论文才能申请学 位 的 政 策 。 此 外 , 该 政 策 明 确 指 出 , 博 士 生 只 2篇计入统 有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才以 1 篇计入 统 计 数 , 第 二 作 者 只 能 以 1 / 计数 , 第三作者及以后者则不计数 。 第三 , 学校重视的是论文的质量 , 而非数量 。 例如 ,2007年 SCI的论文的数量已增至 2331 篇 , 就其数量而言已经达到位列前 100 名的某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 论文的影响因子有所提高 , 但仍落后于世界一流大学 (Zheng2008)。 因此 , 学校开始强调高水平和创新性的研究 , 鼓励特定领域的研究 , 同时注重学校整体 研究水平的提升 。 为了鼓励论文质量的提升 , 提高国际影响力 , 上海交通大学在 2007 年推出一项新的 论 文 奖 励 制 度 。 新 的 管 理 办 法 降 低 了 对 普 通 SCI、SSCI、 EI论文的奖励力度 。 对 SCI、SSCI论文 , 每篇奖励 人 民 币 1000 元(约 为 148美 元 ); 对被 EI光盘收录的国际期刊论文每篇奖励人民币 800 元 ( 约为 120 美元 )。 对高影响因子优秀论文的奖励力度则不变 (SJTU2006)。 3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鼓励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学 校 注 重 科 研 成 果 的 转 化,为 政 府 决 策 和 地 方 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 学校加大专利转化及其实施力度 , 通过成立技术转移中心 、 建立专利信息平台 、 允许教师以专利进行技术入股 、 提高教师转化专利成果收入 比例等手段 , 鼓励教师将专 利 直 接 推 向 市 场 。 一 批 专 利 技 术 的 转 化 创 造 出 巨 大 的经济效益 , 推动了企 业 技 术 发 展 。 在 “985 工 程” 持 续 支 持 下,通 过 十 年 攻 关, “ 高清电视功能样机系统研究开发工程 ” 项目团队为形成我国自主的高清电视关 键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 此外 , 上海交通大学重视发 展 社 会 科 学 的 研 究 。 学 校 积 极 为 政 府 和 地 方 组 织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 问 题 提 供 决 策 咨 询 。 例 如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高 等 教 育 研 究院在集中力量对世界一流大 学 和 高 校 科 技 政 策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形 成 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政府咨 询 报 告 。 该 院 自 2003年以来每年公开发布的世界大 学学术排名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SJTU2009)。 利用优质资源保障人才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一直致力于通过与企业和其他 研究机构合作以提高 研 究 经 费 , 丰 富 科 研 资 源 , 为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提 供 了 重 要 保 障 。 其办学特色得到教育部专家的充分肯定 。 学校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构建了本科生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和专业教育 实验平台 。 此外 , 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 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应用研 发能力 。 具 有 综 合 性 和 创 新 性 实 验 的 课 程 达 400 多 门, 占 实 验 课 程 总 数 的 85% 。 学校加大了对特有实验 和 科 研 转 化 教 学 实 验 项 目 的 投 入 , 开 展 本 科 生 研 究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创新 实 验 项 目 。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不 断 提 高 , 在 科 技 竞 赛 中 大显身手 。 我校学生团队在 “ 美国计算机协会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 中荣获 (第 29 届 ) 全球总冠军 。 上海交通大学利用校企合作研究的优势发展研究生教育 。 产学研联合培养 研究生是高校完善自身功能 、 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依托 , 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 的重要趋势 ( Ma2005)。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 践 相 结 合 提 高 研 究 生 教育质量 。 校企合作研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技能 , 并获得实践经验 (Shen i ,L , Sh i i& Lu2009)。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已 建 立 了 数 个 产 学 研 联 合 培 养 研 究 生 基 地 。 在紫竹科技园和其他企业的支持下 , 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得到进一步发展 , 学 生可以获得在这些企业的 重 大 项 目 实 习 的 机 会 。 同 时 , 企 业 的 资 深 工 程 师 被 邀 请到学校教学并兼任研究生导师 。 例如 , 学校自 2004 年起与宝钢股份建立合作关系 。 公司的专家被邀请指导 研究生 , 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 。 五年来 , 该平台已招收培养硕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39 士生 79 名 , 博士生 13名。 导 师 人 数 已 经 增 加 到 近 50 名。 根 据 学 校 2009年的 自评报告 , 选报基地导师的研究生考生数量正逐年增加 (SJTU2009)。 上海交大 宝钢股份联合培 养 研 究 生 的 新 模 式 得 到 了 教 育 部 和 上 海 市 教 委 的充分肯定 。 被列入教育部 “2003~2005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 并 在 上 海 高 校 和企业中全面推广 。 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 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方式之一为充分运用 国 际 化 战 略 (Sl ami2009)。 上 海 交 通大学广泛开展多种项目培养 具 有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创 新 人 才 , 并 以 先 进 的 教 育 理 念建立国际标准的 教 育 体 系 。 具 体 而 言 , 学 校 的 国 际 化 战 略 主 要 涉 及 学 生 、 教 师 、 科研和教学 ( 专业项目 ) 等方面 。 与教师和科研相关的内容前已述及 , 以下主 要介绍与学生和教学项目有关的内容 。 双 语 教 学 上海交通大学自 1998 年以 来 提 倡 在 学 校 实 行 双 语 教 学 。 其 目 的 是 提 高 学 生的英语语言技 能 及 其 汉 语 语 言 技 能 。 从 1998~2005 年, 约 有 132名教师对 11000 名学生开设 135 门双语教学 课 程 。 当 时 , 双 语 课 程 约 占 所 有 学 科 课 程 的 10% ; 到 2010 年, 双 语 课 程 约 占 课 程 总 数 的 15% (TheSJTU Tea o mfrGEE 2006)。 学校还对每门双语教学课程提供 5000~8000 元(约 740~1800 美元 ) 的经费支持 。 此外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的 学 生 必 须 修 满 最 低 16个学分的英语课程 (SJTU2007)。 但是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对 学 校 双 语 教 学 的 效 果 还 缺 乏 相 应 的 研 究 。 如果能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校政策导向与实际落实 之间的差距进行调查 , 这对今后继续开展双语教学将十分有益 。 海外实习 、 暑期项目与交换生项目 为了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 学校实施了许多项目 , 以鼓励和支持各个不同层 次的学生到国外访学或就读 。 学校为本科生提供各种游 学 机 会 , 并 为 优 秀 学 生 提 供 出 国 学 习 学 位 项 目 的 机会 。 另外 , 还提供了一学期的访学交流项目 、 为期 3 个月的海外实习以及国外 大学暑期培训课程等 。 上海交 通 大 学 希 望 为 学 生 提 供 各 种 机 会 开 阔 眼 界 , 体 验 不同的文化 。 国际化的培养模 式 将 丰 富 学 生 的 学 习 和 工 作 经 历 , 使 他 们 更 具 国 4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际竞争力 。 2008 年 , 有海外游学经历的本科生达到了 1 4% 。 根据学校的战略 9. 规划 ,2010 年 , 参加海外游学 计 划 的 本 科 生 达 到 本 科 生 总 数 的 25% , 到 2020年 达到 50% (SJTU2007)。 此外 , 对于家庭非常困难的学生 , 学校自 2008 年起 提 供了奖学 金 。 这 也 是 我 国 高 校 建 立 的 第 一 个 本 科 生 海 外 游 学 基 金 (SJTU Edua cti onlA a f far isOf fic e2009)。 h 上海交 通 大 学 是 第 一 家 获 得 爱 因 斯 特 海 外 实 习 奖 学 金 (t eIAESTE Schoa lrsi h o pfrOve rsa esIt nernsi hp) 的中国大学 。 这一国际协会为参与的学生 提供海外实习资助 , 资助对象包括化工 、 化学 、 材料以及工商管理 、 财务和金融专 业的大学三四年级以及研究生 (SJTU Educ ato inlA a f far isOf fie2 c 007)。 在博 士 层 次 , 学 校 鼓 励 学 生 到 国 外 的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进 行 访 学 , 从 事 前 沿 研 究 , 提高研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SJTU Gradut aeSchoo l 2007)。 参 与 该 项 目 的 学生由国外导师和国内导 师 联 合 指 导 。 学 校 资 助 其 学 费 、 国 际 旅 费 和 生 活 费 补 贴等 。 目前 , 有 15% 博士生有国外访学的经历 。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进 行 的 调 查 表 明 , 参 与 这 些 海 外 项 目 的 学 生 对 此 都 感到满 意 并 且 表 示 国 际 经 历 对 他 们 的 学 习 生 活 有 积 极 影 响 (Yang i ,Jang, Zhan i g& Lu2008)。 2008 年的 调 查 表 明 ,4 3% 的 学 生 认 为 访 学 经 历 有 助 于 6. 4% 的学生表示没有影响 ; 其获得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 , 只有 7. 4 9% 的 学 生 认 7. 3% 的学生对此表 示 不 同 意 ; 为国际经历对其语言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 只有 5. 4 5% 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项 目 增 强 了 信 心 , 1. 4% 的 学 生 没 有 这 种 感 觉 。 另 外 , 7. 3 9% 的学生认为访学经历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 9. 双学位课程和联合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 , 开展双学位项目和组建联合学院 。 开发 、 利用优质教育资源 , 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 管理经验 、 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 培养具有国际实力的高层次人才 。 t 双学位课程包括上海交大与美国密西根大学 ( heUnv ier siyo t fMici hgan), 法国中央理工大学 ( 里 尔 , 里 昂 , 马 赛 , 南 特 , 巴 黎 )(췍cl oeCenr tae l )和南特高等 矿业学院 (췍cl oedsM e insd e eNant es), 德 国 柏 林 工 业 大 学 (Bel rinTechnc ial Unv ier sit y ) 等国 际 合 作 伙 伴 的 工 程 专 业 双 学 位 项 目 以 及 与 乔 治 亚 理 工 学 院 (Geori gaInt sit ut fT eo echnl oogy) 合作的 电 气 和 计 算 机 工 程 双 学 位 项 目 。 2007 年 , 学校还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M asa schue sts t n I s tiu tteofT c ehnology) 合作推 出中国制造业领袖项目 (Tong2008)。 这 是 中 国 首 个 专 门 培 养 中 国 下 一 代 生 产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41 及运营领袖的双学位教育项目 (SJTU Tea o mfrGEE2006)。 学校鼓励各院系去寻找自 己 的 国 际 合 作 伙 伴 , 努 力 实 现 与 著 名 大 学 院 系 的 合作 。 根据该 政 策 , 一 些 联 合 学 院 或 合 作 研 究 中 心 已 经 建 立 起 来 。 2000年8 月 , 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双方签署了以机械工程学科为试点 , 共建上 海交通大学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的 协 议 。 根 据 双 方 协 议 ,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采 用 本 硕 博 “4+2+3( 本科阶段四年 , 硕士阶段两年 , 博士阶段三年 )” 模式进行办学 。 2006 年 , 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 , 双 方 成 立 了 交 大 密 西 根 联 合 学 院 。 双 方 的 合 作 被 认 为是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 (SJTU2009)。 此外 , 其 他 合 作 机 构 也 建 立 了 起 来 。 例 如 , 与 美 国 佩 斯 大 学 (Pae c Unv ier sit y ) 法学院合作成立 “ 中美环境法教学与研究中心 ”。 学校鼓励与外国本 学科的佼佼者建立长期的 、 实质性的学术联系 。 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Cou l mba i Unv ier sit y ) 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 与 公 共 事 务 学 院 的 合 作 , 双 方 力 图 建 立 长 期 的 战略伙伴关系 , 合作开 设 公 共 管 理 硕 士 课 程 , 培 养 适 合 全 球 化 发 展 要 求 的 人 才 (Du2008)。 值得一提的是 , 上海交通大 学 的 国 际 化 战 略 也 向 海 外 扩 展 。 学 校 的 工 商 管 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在新加坡开展了 14 年 , 毕业生 超 过 400 名。 2002 年,教 育部批准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外分校 。 这是中国大学首次在海外 设立分校 。 同时 , 上海交通大学 成 为 新 加 坡 政 府 希 望 建 立 全 球 合 作 关 系 的 第 九 所大学 。 国际化的意义 总之 , 国际化战略已被纳入 到 学 校 发 展 的 各 个 方 面 , 包 括 人 才 培 养 、 学 科 发 展 、 课程设计 、 教学与科研资源开发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 。 过去学校国际化战略 的重点仅仅落在以输入为 主 的 各 种 活 动 。 然 而 , 上 海 交 大 现 在 的 目 标 是 向 国 际 化的深入模式发展 , 在活动和项目上兼顾输入与输出 。 对大学的发展而言 , 国际 化战略意味着借鉴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 , 转变学校的管理理念 , 引进国际质 量标准 ,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全球竞争与文化多元意识 。 多元化筹资 如同国内的其他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的资金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 包括 政府拨款 、 科研经费 、 学 费 收 入 、 校 办 企 业 创 收 , 以 及 来 自 个 人 和 社 会 团 体 的 捐 4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赠等 。 i 中央和地 方 政 府 根 据 学 生 规 模 的 大 小 为 公 立 学 校 提 供 经 常 性 拨 款 (Lu 2009)。 上海交通大学的基本教育经费主要由中央财政划拨 。 作为全国重点大学 , 上海 交 通 大 学 获 得 了 “211 工 程 ” 和 “985 工 程”的 资 助。 来自 “211 工程 ” 的经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 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 、 数字化校园及 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 。 “985 工程 ” 资金支持的大学活动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几个方面 : 科 研 能 力 建 设 、 基 础 设 施 和 校 园 建 设 、 人 才 招 聘 和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以及国际合作等 。 对于中 央 政 府 的 拨 款 ,25% 用 于 教 师 发 展 ,60% 用 于 提 高 科研水平 ,5% 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 ,5% 用于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5% 用于国 际合作与交流 。 研究经费是上海交通大学 的 另 一 个 资 金 来 源 , 主 要 由 政 府 和 企 业 为 大 学 研 究提供资助 。 由于高等教育部门的费用分摊改革 , 高校开始收取学费 , 现在学费 收入已占大学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 捐赠等其他私立资金的支持也已经成为大 学收入的重要资源 。 上海交大 的 很 多 新 的 楼 房 均 由 校 友 或 社 会 知 名 人 士 捐 款 。 值得一提的是 , 紫竹公司 , 一家民营企业 , 给上海交大捐赠约 10 亿元人民币以支 持其闵行校区的建设 。 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对大学最大的单笔捐赠 。 过去 10 年 , 上海交通大学的总预算已增加了两倍之多 。 其资金来源的典型 结构为 : 政府拨款占 20% 、“985 工程 ” 和 “211 工程 ” 等政府专项资金 20% 、 研究 经费 30% 、 学费收入 20% , 以及捐赠和校办企业收入等其他资源占 10% 。 结 论 建设研究型大学对任何国 家 和 任 何 大 学 而 言 都 是 十 分 耗 费 脑 力 、 时 间 和 资 源的 (Shi2009)。 没有普遍 适 应 的 万 能 公 式 (Sa l mi2009)。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充 分 利用其特殊条件并将其转化为 建 立 国 际 标 准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机 遇 , 并 已 在 许 多 方 面取得重大进展 。 学校的管理方式从传统管 理 转 向 战 略 管 理 。 学 校 构 想 了 其 理 想 未 来 , 清 晰 地勾勒出有关其目标和使 命 的 愿 景 , 并 据 此 制 定 了 实 现 蓝 图 的 一 系 列 措 施 。 学 校充分考虑到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 自身的组织能力以及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 结 合不同的管 理 活 动 , 如 院 系 中 长 期 评 估 、 多 样 化 筹 资 和 创 新 性 的 教 师 招 聘 计 划等 。 学校的发展目标从国内标 准 转 向 国 际 标 准 , 从 国 内 竞 争 转 向 国 际 竞 争 。 自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43 认识到上海交通大学与世界一 流 大 学 的 差 距 后 , 学 校 鼓 励 各 院 系 与 国 际 同 行 进 行对比 , 以国际标准和指标评估其表现 , 鼓励其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 吸引获得国 际认可的教师 , 以加强人力 资 源 建 设 。 这 些 策 略 使 上 海 交 大 找 出 并 缩 小 了 与 其 他研究型大学的差距 。 学校的发展重点从追求数 量 转 向 追 求 质 量 , 从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转 向 提 高 教 学 和科研质量 。 例如 , 上海交大现 在 重 点 鼓 励 和 奖 励 在 相 关 领 域 的 顶 尖 国 际 期 刊 上发表的论文 , 而以前只是注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 。 尽管学校的发展取得了长 足 的 进 步 , 然 而 要 实 现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目 标却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着 眼 于 长 期 的 建 立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目 标 , 这需要靠短期的 、 具体的目标来支撑 。 另一个挑战是需要将上海交通大学的 组织文化转变为质量文化 , 而 非 依 靠 以 指 标 或 排 名 为 导 向 的 方 法 。 在 学 校 的 发 展愿景中 , 其在关注排名位次提升的同时 , 需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 、 研 究和服务的质量上 。 参考文献 Dobi bns, C.S trt aei gcp lann ing: Exe trna leni vronmen tals cani nng.h ttp: //www. age con. pud r ue.ed e u/ t xeni so s n/ bpc r p/ s eouc res/ e xc san.pdf(ac ces sedMar ch5, 2010). Dong, S.X.2008.Thenewdc eis io- n mai kngDepa rtmetf n rA o cademi cIs sus e : Th i efrt s Academi cCommt ite e f o undedi ( nChn iee s ).SJTUNewsWebs ite.ht tp: //w s ww.t ju.edu. c n n/ ews/ s hownews.phpi ? d=18873(ac ces sedSet pembr1, 2 e 009). Du, X.2008.Tri ann igTal en fE to xe cle lnew c t ihSJTU Chr aat cei rsi tcs(inChn ies e ).SJTU E-Journa t l, 3.htp s : //ju t .cuepa.c s n/ how_ mor e .php?doc_i d= 12099 c 1 (acs esed Set pembr1, 2 e 009). Kel ler, G.2006.Highre e duc ato inmanagemet n :Chl alengsa e n t dsrt aei ges.InIt nernai tonal handbo oko i fhghr e educ ato in, ed.J.F.Foe rstandP.G.Al tba ch,229 242.Dod rrc eht, Neh t e rlands:Spi rngr e . Laudr e , H., P.Brown,andD.Asho t n.2008.Edua cto in l ,goba liz ato inandtheft uueo r fthe knowe ldgee conomy.Eur o peanEduc ato inalRes eac rhJournal7(2): 131 156. i L ,J.,S.X.L iu, P.Chen,and H.Y.Huang.200 t 5.Srt aei gcdeve lopmeto n fh ighr e edua cto ini ( nChi nes e ).Educ ato inDev elopmeta n ndRee sar ch3: 94 96. i L , W.2007. ADs ics usi ononpowe r ro ganz iai to nC ni hn ieeh s ighre e duc ato i i n( nChn iee s ). Mat se’ rsths eis,ShaniN x ormalUnv i . i Lu, N.C.2009. B i uldn i gupwor ld- cls asuni ves rii tes o :Ac mpar ison.Hir osi h m a a, Jpan: 4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Ree sar c n hIsi ttu tefrH o ighrE e dua cto in,Hr iosi h maUnv i .,Febu r r ay. i Lu, N.C., L.Lu i , Y.Cheng,andT.T.Wan.2003.“985Progr a mme”nr arowsdownthe gapbt e weenChn ies etopun ivr est iisa e n t dohrw e ol rdc -la ssui nve rst iis(i e nChn iee) . s Chi neeH s ighe rEduc ato in17: 22 24. i Lu, N.C.,J.Yang, Y.Wu,and Y.Cheng.2008.Mei dum-an o dln- gte r mpr efr o mane c v e l aut aion:Th a ecseo fShanghiJ a a ioTongUnv ies rit y(inChi nee s ).InCaes s t u i deson Chn ieeh s ighre e dua cto in, ed.X.J.L iu,vl o 1.W . uhan,Chi na: HuangzhongUnv i .of Si cenc eandTechnl oogyPr ess. i Lu, R.J.2010.Th t esudyabou i tlvn igenv ironmeta n nds taeo t fovr ese asr etr une e n si Chn ies eui nvr esi tis[ e inChi nee s ] .Mas te’ rsths eis,Shangha i i JaoTongUnv i . Ma, D.X.2005.Promoi tngtl aet n t ran iingthr o ughui nve rst iyi -ndus tr e yrsa erchc oll aboa rti on i ( nChi nee s ).WenhuiNewspaper, Dee c mbr2 e 0, 2005.ht tp: // g f b s .ju t e .du.cn/ y c jg_ e rad. jspi ? d=47&page=1 (ac ces sedSet pembr1, 2 e 009). Ma, R.S.,andZ.F.Chen.2005.Thein flueneo c fhai btul a t hinkn i nt gi hewa f yo l ibr eal r atsedua cti oni h nt c esienea c ndeni gne ern i n gisi ttt uion i s( nChn iee s ).JournalofHenan Voa cto in-Technc ialTec a e hrsCol lege2: 17 18. Mii nsr t fE yo dua cto in,Chn ia.1998.Th c eato inp la o nfreduc ato i e nrvt ial izt aio o nfr21t s Cet nur y(inChn iee s ).ht tp: //www.moe.gov.c e n/ doa s/webi ste 1 8/ levl e3. jsp?tal bename =208&if noi d =3337(ac ces sedJu ly1, 2009). ———.2008.985Progr a i m( nChn ies e ).ht tp: //ww m w. oe.gov.c e n/ dos/ a webs ite 1 l 8/evl e3. s jp?tal bename=1476&if noi d =1223534999341199(ac ces sedJl uy1, 2009). Sl ami,J.2009.Thechal lengeo s fetab lis hingwol rdc -la ssuni ver sit ies.Wash ingo t n, DC: Wol rdBank. Schwab, K.2009. T eg h l obl a o c mpt eit ivn eesr s epot r 2009 2010.Wor ldEconomi cFor u m. Shanghi a i JaoTongUnv ier sit y .2006.Guidl eie nsforSi cen tifcA i ci hee v met nsRewardn i g andIt nel let cualPropet ryManagemet. n ht tp: //me.s jtu.edu.c b n/ z sn_kyl g a .sp?lanmu= bz sn&name=% E7% A7%91% E7% A0%94% E7% AE% A1% E7%90%86 (a ccs esed Set pembr1, 2 e 009). ——— .2007.Regua lto insonAdopi tngBi lingualEdua cti onApproachi nTea c h ingand Learn ing.ht tp c : // c.s jtu.edu.cn /Abl e . A c c2.Web/ P age_Tec ahFl ieDowno lad.a spx?ID= 38(ac ces sedSet pembr1, 2 e 009). ———.2008. AcademcR i ani kngsofWor ldUni ver sit ie i s( nChi nee s ).ht tp: //ww a w.rwu.o rg r / ani kng(ch). htm(ac ces sedSet pembe r1, 2009). ———.2009.Tenya erson: Devl eopmeto n fShangha iJa ioTongUnv ier sit y .Unpubi lshed manus cri pt. 第二章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 45 ———.2010.Impo r i vn i ghghe r-e lve l f acl ut i y[ nChi nes e ].In ten r l a r epor t .Shanghi a i JaoTong Unv i . ———.Educ ato ina lAf fai rsOf fic e .2007. IAESTESchl oar shipforOve rse asIt ners nhip.ht tp: // j wc.s jtu.edu.c a n/ r til ce.s api ? d=609(ac ces sedSet pembe r1, 2009). ——— .Edua cti ona lAf fai rsOf fie c .2009. StudyTourforUnde r graduaeS t t u det ns.ht tp: // www. jwc.s jtu.edu.c t n/ ol pit sb.a spi ? d=221(ac ces sedSet pembe r1, 2009). ———.Gradut aeSchol o 2007. Finani calSuppor tforDot cora lSt u det ns’St u dyTour.ht tp: // www. gs.s jtu.edu.c h n/ ome.ahtml(ac ces sedSet pembr1, 2 e 009). ——— .Tea o mfrGEE.2006.Go lba lEngn ier eingExe cll enc eSt u dy SJTURepot (i r n Chn iee s ).Shanghi a i JaoTongUnv ier sit y . Shen, C., P.P.L i , W.D.Shi,an i d R.G.Lu.2009.Theappi lca tio fc no oni tngency h t o er nt yi h o ecla lbor ati veeduc ato ino fgr adut a t esuden tsamonggovr enmen t ,bui sne ss, ui nve rst iyandint siu tt i e( nChi nee s ).Jour n l a f o J iangSuUnv ier sit y(sc oia l s cienc eei dti on) 11(2): 83 86. Shi,J.H.2009.Combn iin i gvsi on,ms iso inan c dato in:Ti snghu’ asexpr eiene c nb i u ild inga wol rdc -la ssui nvr est iy.InThewol rdc -la ssunv ies riya t spato r f an e i whghre e dua cto in paradigm:Fromi nsi ttt uionalquai lti e os st s ytemce i xc ele lne, e c d.J.Sad lakand N.C. i Lu,307 324.Buchr aet s ,Romai na: UNESCO CEPES. SJ S TU.eeShanghi a i JaoTongUnv ies rit y . Tong, X.200 t 8.Srt aei gcManagemen tinChn ies eHighrE e dua cto i h n—t eCas eSt u d f yo Shanghi a i JaoTongUni ver sit y(inChi nes e ).JournalofTechnl oogyCol legeEdua cto in27 (5): 40 42. 211Pro jetP c a lni nngOf fie c .2007. Repot r ont he211Pro jec tDee vlopmet.B n i ei jng: Highr e Edua cti onPe rss. Wang, Y.J.2008. Expand in h gt eh ighe reduc ati onsyt sem andbi uli dng wor ld- cls as ui nvr esi tis e : Chn ia’ srs eponet s l ogobl aia zto inan h dt eknowl edg c eeonomy.Eur o pean Educ ato inalRes ear chJournal7(2): 147 153. Xi, Y.M.2005.Unv ies rit ygovr enanef c a cingchl alengsa e ndi tspos sil beimpo r vemet n (in Chn ies e ).Xi ’anJi aoTongUni ves riyJ t ournal (Soc ialSc iec ne), 3. Xo ing, B.Q.2004.SJ l TU goba lre cru itmetf n rp o o rfs esr osi hp(inChn iee s ).SJTUNews Web sie. t ht tp: //ww s w.t ju.edu.cn/ n ew s s/ hownews.phpi ? d=491(ac ces sedSet pembe r 1, 2009). Yang, J. i , Y. Y.Jang, J. P. Zhang, and W. L iu.2008. Thedevl eopmen tof n ite rnt aionl aiz ato ininShanghi a J iaoTongUnv ies rit y .It ner n lR a epor t ,Gradut aeSchoo lof Educ ato in,Shangha i i JaoTongUnv ier sit y . 4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Zhang, Y.B.2008.Empl oymen tandt alett n r aii nngr efr o nC m (i hi nee) .R s es eac rhon HumanRe souc reinChi nes eHighrE e dua cti on3: 35 37. Zhao, W.H.and Q.L.Zhou.2006.Themeai nngsandvl auso e fv isi onandms isi o n ni i hghre e dua cto i t nsrt aei gcmanagemen t i ( nChi nes e ).Edua cti onDee vlopmeta n ndRee sac rh 3: 61 64. Zheng, M.2008.STJUr ank h st h etidi r nChi n nS ai CIpubi lca tions(inChn iee s ).SJTU NewsWes bie.h t ttp: //www. sju t . edu.cn/ n ews/ s hownews.php?id=1904 c 9 (acs esed Set pembr1, 2 e 009). Zhou, L.2001.Sr tae tgi cdeve lopmeto n fmul tia c mpusui nvr est iie s : Ac o mpa rat ives tud i y( n Chn ies e ).JournalofHighe rEduc ato in22(2): 61 64.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白杰瑞 ( G r ear dA.Pos til gione) “ 伟业建成非一日之功 ” 19 世 纪 末 , 哈 佛 大 学 校 长 艾 略 特 (Chr alsE e l iot o ) 对 洛 克 菲 勒 (J hn D. Rockf eel ler) 说 , 创建一所研究型大学需要 5000 万美元 ( 约为现在的 50 亿美元 ) 和两百年的时间 (At lbach2003)。 进入 20 世纪 , 芝加哥 大 学 从 洛 克 菲 勒 处 获 得 了 5000 多万美元 , 仅 花 了 20 年 的 时 间 就 取 得 了 世 界 顶 尖 的 地 位。 在 亚 洲 地 区 , 就在 20 世纪末 , 新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学只用了 10 年的时间 , 只花了不 到 艾 1 略特所说数目的 1 / 0 的钱就成为了亚洲 10 所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 ① 。 全球化加快了研究型大学 的 建 立 , 并 且 现 在 的 新 兴 经 济 体 国 家 都 愿 意 花 时 间等待这样的成就 。 出于这个 原 因 , 目 前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现 有 模 式 已 部 分发生改变 , 以前有些大学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熟 , 而在纷繁 复杂 、 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新时代 , 现代大学只需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取得这些成 就 。 即使是在美国之后崛起的 其 他 国 家 , 尤 其 是 拥 有 古 代 文 明 和 悠 久 历 史 的 印 度和中国 , 对他们来说花一个 世 纪 的 时 间 等 待 一 所 新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走 向 成 熟 似 乎太久 (Zakr aia2009)。 因此 , 国家已经考虑到了要在建立全新的研究型大学的 同时不断加强民族传统旗 舰 大 学 的 研 究 能 力 。 正 如 本 章 所 示 , 对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的国家来说 , 这种双管齐下的 策 略 比 仅 仅 把 资 源 集 中 在 历 史 悠 久 的 旗 舰 大 学 发 展的传统方法更为明智 (At lbach&Ba l췍n2007;Di n g2004;Sl ami2009)。 本章将探讨香港的高等教育情况 , 以香港科技大学 (HongKongUni ves rit y ① 5000 万美元在 1900 年大致相当于 2000 年的数十亿美元 。 4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fS o i cenea c ndTechno logy) 的建立和发展及其空前的成就为例 。 香港科技大学 成立于 1991 年 , 成立 10 年后就 取 得 了 国 际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声 誉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崛起是许多因素共同作 用 的 结 果 。 虽 然 这 种 情 况 不 可 能 在 其 他 地 方 重 演 , 但 是这一系列因素值得深思 。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说明成功地建设一所研究型大 学必须包含的因素有 : 在迅速 变 化 的 经 济 和 政 治 环 境 中 能 准 确 把 握 机 会 ; 积 极 主动地争取资金支持和解决社会中潜在的障碍 ; 有效地规划一线教师的招聘 , 彰 显学校的独特性 ( 特色 ), 以 及 融 入 现 有 的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 本 案 例 中 选 定 的 模 式 将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情 况 产 生 共 鸣 。 然 而 , 错 综 复 杂 的 环 境 可 能 使 我 们 为 建 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创造种种条件的努力付诸东流 。 在分析香港科技大学的 建立和发展的主要相关因素后 , 本 章 将 就 建 立 研 究 型 大 学 这 一 更 为 广 泛 的 话 题 做进一步的探讨 。 香港科技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香港科技大学抓住了殖民 者 执 政 的 最 后 几 年 时 间 , 把 美 国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文 化和英国殖民地的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整合 。 在香港的其他大学保持他们的大 学精神和传统时 , 香港科技大学已经意识到其作为科技大学在即将成立的 ( 中国 南部的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将大有作为 ( 发挥潜力 )。 随后推出的一系列措施 , 包 括平等对待研究与教学 , 依靠企业来发展大学 , 任命院长而不是通过选举方式产 生 , 要求学生参加科学和技术专业课以外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等 , 最终也 被其他学校争相效仿 ① 。 事实上 , 这些政策是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的一部分 。 香港 科 技 大 学 的 成 立 正 好 与 香 港 研 究 资 助 委 员 会 ( HongKongRee sac rh GransC t ouni cl) 的成立不谋而合 , 该 委 员 会 为 香 港 的 学 院 和 大 学 提 供 资 金 以 期 加强大学的科研能 力 (UGC2000,11)。 研 究 资 助 委 员 会 是 研 究 资 金 的 主 要 来 源 , 这就促使香港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大学更加重视大学的科研发展 。 然而 , 香港 科技大学抢先了一步 。 该 校 获 得 的 拨 款 数 额 逐 步 上 升 并 足 以 与 其 他 大 学 相 媲 美 , 他成功申请的比例也领先于其他大学 。 如香港科技大学在 2009 年申请的成 功率是 47% , 领先于其他两所成功率为 36% 的顶级研究型大学 。 每个教师获得 ① 香港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 受他那个时代的影响 , 是加州大学圣 地 亚 哥 分 校 物 理 学 博 士 后 研 究 人 员 , 而 11 年后担任了该校的教务长 , 那时其瑞维里 学 院 (Revl eleCol lege)需要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人 文及社会科学课程占总课程的 4 0%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49 的资助金额几乎是其他任 何 一 所 大 学 的 两 倍 。 因 此 , 随 着 研 究 资 助 委 员 会 的 成 立 , 香港科技大学也迎来了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最好时机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亚 洲 四 小 龙 ”( 中 国 香 港 、 韩 国 、 新 加 坡 和 中 国 台 湾 ) 将他们的制造业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亚洲其他地区 。 随着受教育人数的 增加 ,“ 亚洲四小龙 ” 将其国内 或 地 区 内 产 业 重 心 提 升 至 以 增 值 生 产 为 导 向 的 产 业 。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 ,“ 亚洲四 小 龙 ” 中 的 三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新 加 坡 、 韩 国 和 中 国台湾 ) 确定以发展高科技密集产业为基本路线 。 尽管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国内地沿海地区 ( 中国内地的边界 ) 转 移 , 香港政府依然回避了对高科技公开资助的政策 , 而是选择了依靠市场来驱动 经济的发展 。 这一举措限制了 政 府 对 基 础 设 施 的 投 资 , 包 括 建 设 发 展 科 学 技 术 大学 。 然而这一政策却 很 快 使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成 为 了 香 港 提 升 高 科 技 的 核 心 象 征 。 香港科技大学对科学技术在亚洲发展崛起中的重视也契合了现代中国知识 转化的愿景 。 中国在香港这样 的 商 业 城 市 成 立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验 证 了 这 一 看 法 。 不幸的是 , 香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依赖没能使香港成为高科技的中心 , 从而限制 了这所新的大学在香港发 展 该 产 业 本 能 起 到 的 、 潜 在 的 催 化 剂 作 用 。 强 大 的 房 地产等行业以及香港回归中国后领导香港的二线公务员都未对香港发展成为一 个高科技中心作出支持 , 这些因素使得机会向北转移 ,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争取机 会的上海便成为了这一转移的受益者 ① 。 香港科技大学的迅速崛起也是因为生逢其时 。 1989年11月香港政府决定 把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扩大一倍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 香港每年向外的移 民 开 始增加 , 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 , 最高一年可达 65000 人左右 , 所以政府开始 实施高校扩招一倍的政策 。 如果没有香港科技大学在 1991 年的建成 , 政府扩大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政策可能会面临更多困难 。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招聘了杰出学者和科学家 。 所有的教师 都拥有博士学位 , 其中 80% 获 得 了 24所世界顶级大学的博士学位或受聘于这 些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从中国海外侨民的高级学者中招聘了这些高水平的学术 人员 。 中国从 1978年12 月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 10 年中 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吸引着那些在外的中国侨胞 。 在美国大学的中国海外学者越 ① 政府后来支持成立数码港 , 这个计划以 美 国 硅 谷 为 蓝 本 , 孕 育 于 1999 年,最 后 由 于 科 技 股 泡 沫 开 始 缩减而以失败告终 。 大家认为数码港的成立是高端的房地产开发 , 而不是让科技公司 推 动 香 港 在 2 1 世纪飞跃的一个背景 。 5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来越多 , 可以说已经达到一 个 临 界 点 了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从 这 个 人 才 库 中 招 募 了 大量有才华的学者 , 他们出生于中国台湾或中国内地 , 并主要是在美国大学接受 训练 。 当时香港的其他大学都不太愿意这么做 。 吴家玮 , 香港科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 就是中国一代独特学者中的一员 。 吴 家玮是物理学家 , 他曾在美国的一所重点研究型大学担任过校长 。 事实上 , 他是 第一个在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 担 任 领 导 的 华 裔 学 者 , 也 是 华 人 科 学 家 在 美 国 的 人际关系网络的一部分 。 一位 老 一 辈 的 科 学 家 , 在 自 己 的 领 域 已 获 得 了 国 际 声 誉并且在自己的职业中稳坐江山 , 放弃了已有的地位回到中国香港 , 这对香港科 技大学来说真是意义非凡 。 这表明吴校长坚定不移的信念 : 他不但监督审视了 香港科技大学的建立和早期的发展 , 也为大学配备了一支优秀的 、 具有国际知名 度的学术队伍 。 作为首任校长 , 吴 家 玮 为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未 来 两 任 校 长 的 工 作 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为了继续朝着成为亚洲首 屈 一 指 的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的 轨 迹 发 展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选定朱经武 (PalC u hu)担 任 其 第 二 任 校 长。 朱 经 武 是 高 温 超 导 领 域 的 先 驱。 在担任休斯敦大学科学系主任 和 得 克 萨 斯 州 超 导 中 心 创 始 主 任 时 期 , 还 在 贝 尔 实验室 (Bl elLabs)、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LosAa l mosNai tonlL a ab)、 马歇 h 尔太 空 飞 行 中 心 (t eMas rha llSpaeF c l ightCent er)、 美 国 阿 贡 国 家 实 验 室 (ArgonneNat ionlL a ab) 及杜邦公司 (DuPont) 做过咨询研究或访学 。 朱经武于 1988 年获得了国家科 学 奖 章 , 这 是 美 国 授 予 科 学 家 的 最 高 荣 誉 。 他 在 1990年 被美国 《 新闻与世界报道 》 杂志 评 为 美 国 最 佳 研 究 员 , 并 成 为 由 白 宫 任 命 的 对 国 家科学奖章提名奖进行评估的 12 位科学家之一 。 他对香港科技大学的重大贡 献之一是成立了高级研 究 学 院 。 朱 经 武 在 2009 年 年 底 退 休。 接 替 他 职 位 的 是 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theUSNat ionlF a oundt aion)助 理 署 长、负 责 数 学 和物理科学项目的陈繁昌 , 他主要指导管理学校在天文学 、 物理学 、 化学 、 数学科 学 、 材料科学和跨学科活动 近 100 亿 港 元 的 科 研 经 费。 虽 然 他 刚 刚 开 始 担 任 香 港科技大学的校长 , 人们期待他能够把知名学者 、 知名科学家和世界一流的管理 技巧结合起来 。 香港科技大学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能招聘到有潜力教师的一个关键因素 是随着中国内地在港的投资 ,香港的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持续繁荣 。 这 有助于香港科技大学从政府获得大量的财政资源 , 尽管资金的数目与美国顶尖研 究型大学相比仍黯然失色 。 正如香港其他的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可以定期获得由 大学资助委员会提供的为期三年的资助以及来自新成立的研究资助委员会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51 经费 。 然而 ,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香港科技大学没有来自校友的私人捐助 。 学术人员的薪金水平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同行相媲美 。 虽然工资不是顶级 招聘中最为主要的因素 , 但 却 有 助 于 教 师 做 出 来 港 的 决 策 。 对 于 许 多 杰 出 的 学 者而言 , 学术迁移意味着从宽敞的美式风格住所搬到香港小公寓式的住房 , 再加 上要与在原地区学习或工作的儿女分离 。 香港主权回归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因为这加深了他 0 多年并且引领该地区高 们对中国的情感依恋 。 这些学者中 , 有些在台湾奋斗了 3 科技生产。 这些科学英才首次将目光转向香港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 对于美籍华人学者,这标志着一个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重大贡献的机遇的到来。 总之 , 对中国有强烈情感依 恋 的 学 者 对 于 国 家 的 开 放 政 策 和 经 济 发 展 都 感 到非常高兴 。 对他们来说这是参与中国现代化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会 。 从这个 意义上讲 , 时机是招聘教师 的 关 键 。 如 果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在 10 年 前 成 立,当 时 还 不清楚香港的殖民地地位将要结束 ; 那么 , 大学里很多中国学者就不会接受要在 香港工作的机会 。 对于这些学者们而言同样重要的是香港科技大学保证了学术 的自由 , 然而这在当时的中国内地还相对或缺 。 因此 , 香港科技大学建立了 一 个 重 要 的 利 基 , 它 在 其 学 校 愿 景 中 得 以 反 映 , 并通过招聘两代海外的中国学者得以支持 。 学校为他们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 环境和迅速扩张的大学系统中工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机遇 。 学校在毗邻全 球崛起的 、 改革中的中国行政特区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学术氛围 , 并且从他的成 立之日起就与香港地区大学公共研究基金的系统升级相契合 。 创建一所新的研究型大学 的 速 度 可 以 通 过 以 下 关 键 因 素 而 加 快 , 有 些 因 素 是不容易被复制到其他地 方 的 。 这 些 因 素 包 括 一 个 充 满 活 力 的 经 济 环 境 、 学 术 自由以及由中国内地贡献并促成整个香港高等教育系统共同发展 。 每个高等教 育系统都具有特殊的条件 , 其 中 一 些 可 以 转 化 为 建 立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机 遇 。 在 真 空环境下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是不可能的 。 香港科技大学在香港的高等教 育系统中找准了自身的定位 , 但其愿景却超越了香港的学术领域 。 虽然香港的大 学 是 由 政 府 资 助 的 , 但 是 他 们 的 自 主 权 是 受 法 律 保 护 的 ① 。 香港 3 所顶级的研究型大学(香港大学 、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 ) 的财政支 ① 这八所大学包括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城市大学 、 岭 南 大 学 、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 香 港 理 工 大 学 、 香 港 科 技 大学和香港大学 。 唯一的例外是最近被赋予大学地位的香港 首 个 私 立 大 学 , 即 树 仁 学 院 。 香 港 开 放 大 学(theOpenUnv ier sit yofHongKong) 不包括在内 , 因为它最初是由政府出资 , 然后走向自负盈亏 的模式发展 。 5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持和学术地位都来自同一个政府 , 它们之间的竞争也为香港的高等教育增添了新 的活力 。 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种做法助长了香港整个大学系统的全球性增长 。 香 港科技大学成立后 ,政府的总资助金额也增长了 。 然而 ,这些资金仍然是在竞争的 基础上发放的 。 香港不是使用常规战略把资源集中在已建立的一所或几所旗舰大 学 ,而是采用双管齐下的发展战略 ,使得资源不会集中在一所大学而其他大学却一 无所有 。 香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战略 , 至少从理论上讲 , 是相互补充的 , 这也加强 了整个系统的研究能力 。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宣称在全系统内推广这种方法 。 “发展一个可把整个高等 教 育 界 看 作 一 股 力 量 的 连 锁 系 统 …… 重 视角色驱动及高等教育系统密切合作 …… 和其他大学建立广泛的合作 关系 ……”(UGC2009b) 实践中如何实现并发展这种系统 , 这是值得商榷的 。 不过 , 一些批评人士持 正面意见 , 至少部分人持正面意见 , 因为香港的 8 所大学中就有 4 所名列亚洲前 10 位 (TimesHighrE e duc ato in2008)。 本章的其余部分更加详细地讨论了香港 科技大学的情况 。 本章最关注 的 是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在 建 立 和 发 展 中 的 独 特 因 素 。 本章结论部分再次分析了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建立一个研究型大学所需的条件 。 香港科技大学建设的背景 新成立的大学不可能在真 空 中 发 展 。 不 论 是 公 立 大 学 还 是 私 立 大 学 , 他 们 都是社会和其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 。 香港科技大学是在一个流动性强的社会 中建立起来的 , 这个社 会 尚 未 实 现 从 精 英 到 大 众 化 教 育 的 转 型 。 香 港 占 地 422 平方英里 , 是地球上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 , 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 一 。 英国殖民者在 1842~1997 年统治香港的历史塑造了其高等教育的精神 , 这 之后香港回归中国 , 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 (So& Chan2002)。 虽 然 大 多 数 研 究 都是用英语来开展的 , 但是香港有两种官方语言 : 汉语 ( 粤语方言为主 ) 和英语 。 香港大学成立于 1911 年,香 港 中 文 大 学 成 立 于 1963 年 ①。 适 龄 青 年 能 够 进 入 ① 由于美国教会传统 , 香港中文大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美国特征 : 实行四年课程制 , 大部分学术 人 员 在美国大学取得学位 。 不同的是 , 香港中 文 大 学 成 立 于 殖 民 政 府 处 于 主 导 地 位 的 时 候 , 而 香 港 科 技 大学成立于殖民政府的末期 , 此时殖民政府的合理性受到更多公众的关注和探讨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53 这两所大学学习的 比 例 在 1981 年 是 2% ,1989 年 这 个 比 例 达 8% , 当 时 政 府 决 定 入学率到1994 年要翻一番 , 达到16% (UGC1996)。 这一时期 , 香港有4 所学 院及理 工 学 院 升 格 为 大 学 , 截 至 1997 年 底 , 香 港 共 有 7 所 大 学 (UGC1999)。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使 高 校 进 一 步 扩 张 的 想 法 落 空 了 。 最 后 通 过 社 区 学 院 私人资 助 的 两 年 制 副 学 位 课 程 , 扩 张 计 划 才 得 以 实 现 (Pot sil gione2008; Pot sil gione2009)。 从那以后 , 香港各大学提升了其研究能力 , 维护了学术自由 , 以及把三年的本科学位制度转 换 成 了 四 年 制 , 从 而 把 香 港 的 教 育 水 平 提 升 到 了 其两个主要贸易伙伴 ( 中国内地和美国 ) 的水平 (UCG2002a,2004a,2004b)。 对 于香港科技大学而言 , 四年制学制深化了他们 1991 年制定的最初提案 , 即 为 学 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 , 这些课程超过了香港的其他综合性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的基本特征 全 球 排 名 这部分重点关注世界一流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建 设 , 值 得 我 们 注 意 的 是 香 港 科 技 大学在几个国际排名都取 得 了 令 人 印 象 深 刻 的 成 绩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排 名 情 况 : ①2009 年位于世界 200 强大学的第 35 位 ;② 2008 年其工程和信息技术及科技 位于世界 100 强大学的 第 26 位 (TimesHighrE e duc ati on2008); ③ 2010年位 于亚洲大学 200 强 的 第 2 位; ④ 2010 年 其 工 程 /技 术 和 计 算 机 科 学 位 于 世 界 100 强的第 39 位 ( 位于大中华 地 区 的 第 一 位 ); ⑤ 2010年其社会科学位于世界 100 强的第 52~75 位 ( 位于大中华地区的第一位 ) ① 。 香港科技大学的角色和目标 “香港科技大学 ① 为学生取得第一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提供了一系 列的课程 ;② 设有理学院 、工 学 院 和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等 专 业 学 院 :③ 提 供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 程 拓 展 学 生 智 力 ,了解社会背景和掌握与其 他科学或技术课程的 沟 通 技 巧 ,并 体 验 一 定 的 研 究 生 学 习 经 历;④ 为 ① 数据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对社会科学领 域 排 名 的 方 法 来 自 “ 世 界 大 学 学 术 排 名 ”, 其中采 用 不 同 的 指 标 数 据 以 避 免 任 何 扭 曲 效 应 , 也 采 用 了 标 准 统 计 方 法 来 调 整 指 标 。 见 t htp : //www. arwu.o rg /和 h ttp: //www.arwu.o rg/Fie d lSO C2010. jsp。 5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各科目的学生提供研 究 项 目 ;⑤ 为 学 术 人 员 在 行 业 领 域 担 当 顾 问、与 行业进行项目合作提供空间 。”(UGC2008) 当香港仍把当地的大学视 为 精 英 大 学 时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强 调 了 保 持 其 独 特 性的重要性 。 香港科技 大 学 宣 称 要 在 香 港 和 内 地 的 科 技 研 究 和 教 育 方 面 成 为 “ 高等教育的领先力量 ”、“ 全球性的 学 术 带 头 人 ”、“ 改 革 先 锋 ” 以 及 “ 取 得 重 大 进 步的催化剂 ”(HKUST2010)。 这些支持了萨尔米的观点 , 即世界一流研究型大 学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 独 特 的 创 新 意 识 (2009,57)。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发 展 目 标和世界各地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相同的 : ● 为所有的学生 , 包括本科 生 和 研 究 生 , 提 供 丰 富 的 大 学 体 验 , 其 中 包 括 : 为他们提供所选择的研究领域的高级训练 ; 良好的全面教育 ; 促进他们 的创造能力 、 批判性思维 、 国际视野及文化意识的发展 ; 为他们将来担当 社区领袖及终身学习做准备 。 ● 为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支持的工作环境 , 使他们在自身 能力和专业方面不断得到发展 。 ● 为学生 、 教师 、 职员和访问学者提供一个有利于知识 、 意见和创新理念交 换的开放环境和氛围 。 ● 成为研究和研究生学习的 顶 尖 大 学 , 追 求 基 础 和 应 用 领 域 的 知 识 , 并 与 企业界紧密合作并促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 ● 促进和协助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丰富香港的文化 (HKUST, 任 务 与 愿景 )。 学生和教师 1991 年香港科技大学 成 立 之 际 对 第 一 批 学 生 的 招 收 是 其 最 重 要 的 活 动 之 一 , 因为吸引公众的关注可以提高其声誉 。 在这方面 , 该大学采取了积极主动的 方式 , 重视与外界各部门进行直接联系 。 得益于其壮观的校园和良好的设施 , 学 校向社会开放 , 接受外来参观 , 尤其是有潜在学生的家庭 。 新设计的校园有令人 印象深刻的建筑 , 周围的群山一览无余 , 靠近海岸是该校的一大亮点 。 学校邀请 了约 250 所中学 , 每个学校派两名学生代表参加了这所新大学的奠基活动 。 除了校园向公众开放 , 大学 通 过 在 整 个 香 港 举 办 展 会 把 大 学 推 向 社 区 。 所 以 , 教授能随时 、 面对面地为有意向的学生提供相关学校信息 , 虽然这些展览不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55 包括招生活动 。 学生们都是通 过 一 个 全 香 港 知 名 的 招 生 系 统 , 即 大 学 联 合 招 生 程序正式选拔的 。 这有助于帮助那些取得香港高级会考成绩的中学生申 请 在 7 所公立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学习 , 入读学士学位课程 。 在香港科技大学开放以前 , 三大学院所招收学生的分配计划是 : 理学院学生 占25% 、工学院学生占 40% 、 工商管理学院占 35% 。 此外 , 所有学生中研究生占 20%(Kung2002,5)。 这些比例在2009 年仍保持稳定(见表3.1)。 然而 ,学校的学 生总数仍不到 1 万人 。 人们对该数字的初步印象可能会支持这一概念 , 即该数字 与经济规模和学校特征相符 。 然而 ,教师的人数可能会混淆这种印象 ( 见表 3.2)。 199 t 1 年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 heUnv ies rit yGa rnsC t ommt ite e ) 资助香港科技大 学招收 7000 名学生 ,然而其他两所研究型大学发展到 12000 名学生 。 在香港科 技大学第二任校长的管理下 ,因政府承诺支持其生师比为 12∶1,学生人数增长到 了 1 万人 ① 。 政府的承 诺 不 能 兑 现 , 但 学 生 的 人 数 却 持 续 上 升 。 尚 未 履 行 的 政 府承诺使得改善生师比的 计 划 落 空 , 从 而 增 加 了 教 师 的 负 担 。 学 生 人 数 的 上 升 减少了教师的研究时间 , 这 极 大 地 打 击 了 他 们 的 士 气 ② 。 目 前 19∶1 的 生 师 比 1 和 表 3. 对研究产出造成了极为不利 的 影 响 ( 见 表 3. 2)。 到 目 前 为 止 , 香 港 科 技大学的生师比相对较高 , 而教授的人数相对较少 。 1 2 表 3. 010 年度香港科技大学各学科学生的数量 生 本科生 研究生 总 计 理学 1431 476 1907 工学 2310 1489 3799 商业管理 2132 1189 3321 人文社会科学 n.a. 280 280 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n.a. 2 2 跨学科专业计划 137 69 206 总计 (2010年 1月) 6010 3505 9515 资料来源 : 经许可转自于香港科技大学 。 注释 : n.a= 信息 。 ① 朱经武教授从 2001 年初至 2009 年 8 月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 ② 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成比例上升 , 但其第三 阶 段 的 扩 招 计 划 并 没 有 实 施 , 导 致 教 师 的 人 数 低 于 计 划 扩 招的人数 。 5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2 香港科技大学教师数量统计 表 3. 聘用教师 访问教师 总 计 理学 100 19 119 工学 149 15 164 商业管理 126 12 138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54 6 60 环境部 * 7 1 8 总计 (2009年 1月) 436 53 489 资料来源 : 经许可转载自香港科技大学 ,2010年8月2 t 3 日由以 下 网 站 下 载 : htp: //ww u w.st.hk/ eng /abou f t/ h_fc ats.t h m。 * 隶属于跨学科专业办公室 。 3 所香港顶尖 研 究 型 大 学 从 同 一 个 公 共 资 源 获 得 他 们 大 部 分 的 赠 款 。 因 此 , 不太可能出现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学校的情况 。 同样 ,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将在几所研究型大学达到均衡 。 香港高校在接收区域资助分 配时可保持一定程度的灵 活 性 。 此 外 , 基 金 资 助 在 每 所 大 学 的 分 配 模 式 可 能 会 有所不同 , 学生入学人数和教 师 聘 用 人 数 通 常 与 大 学 教 育 资 助 委 员 会 计 划 相 一 致 。 简言之 , 维持整个机构学生 和 教 师 比 例 稳 步 上 升 是 研 究 型 大 学 公 共 系 统 的 利益所在 。 在建设公立研究型大学时 这 种 稳 定 性 可 看 作 是 一 个 战 略 因 素 。 然 而 , 私 立 研究性大学在招聘工作人员和招收学生时一般都有自己的目标 。 私立研究型大 学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的学费 、 校友资助 、 其他捐款 , 以及来自政府和企业的 研究经费 , 而不是来自政府 的 整 体 资 助 金 。 美 国 顶 尖 公 共 研 究 机 构 大 部 分 的 公 共资金主要是来自政府的 预 算 。 所 以 , 这 种 分 配 通 常 在 维 护 该 国 研 究 型 大 学 制 度的环境下实施 。 这种安排也 可 反 向 进 行 , 如 一 个 国 家 的 立 法 机 关 决 定 终 止 其 系统下的一个地方本科院校 , 不过该系统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通常能够幸存 。 香港也存在类似的不利因 素 , 那 里 看 似 平 等 的 系 统 环 境 会 与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使命相悖 。 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中 , 其筹备委员会主席曾回顾道 : “令人遗憾的是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已偏离了大学优先需要和价 值的原则 ,而是在所有大学中平等分配资金 。 因此 ,在过去的数年香港 科技大学不能如其使命所 陈 述 的 那 样 为 研 究 生 层 次 提 供 更 多 的 资 助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57 我认为这是令人遗憾的 、倒退的政策 ,它造成香港顶级大学在先进的科 学技术发展中缺乏竞争力 ”( C hung2001, 54)。 香港科技大学的落成和启用 在香港科 技 大 学 的 建 设 规 划 开 始 时 , 就 已 经 被 定 位 为 研 究 型 大 学 ( Woo 2006)。 1984 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① , 中国大陆建立了相邻的 深圳经济特区 。 由于与大陆的 边 界 开 始 模 糊 , 香 港 的 制 造 业 和 投 资 涌 入 深 圳 特 i 区 。 当时的总督尤德爵士 (SrEdwardYoude) 看到中国经济和技术转变带来的 新经济共生现象 , 他愿意继 续 把 香 港 的 制 造 业 搬 迁 至 中 国 的 南 部 。 总 督 表 达 了 香港即将技术升级的新愿景 。 1985 年 9 月 , 他要求香港的大学及理 工 教 育 资 助 t 委员会 ( heUnv ies rit iesandPol yte chnc isGrant sCommt ite e )探讨建立第三所 大学的可行性 , 这所大学将改善现有两所入学率偏低的大学 、 两所理工学院及其 他两所学院的状况 。 在 1986 年 3 月总督执行理事会的会议上 , 大学及理工教育 资助委员会积极响应并确定新的大学将侧重于科技 、 管理及研究生教育 (Chung 2001,148 58)。 规划委员会成立于 1986 年 ,钟 士 元 担 任 总 督 执 行 委 员 会 的 主 席 , 其 职 权 范 t 围包括建立由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 ( heRoylH a ongKon o gJckeyCu l b) 资助的 校园 ② 。 第一次招生计划从 1994 年开始 。 但是 , 新校区 于 1991年10月2日落 成 , 招收 了 600 名 学 生。 9 年 后 即 2000 年 , 据 《 亚 洲 周 刊 》(As iaWek) 报 道 , 香 e 港科技大学名列亚洲第七位 。 2001 年 ,《 金融时报 》(Financ ialTimes) 的商学院 排名中 , 香港科技大学的商学院位居亚洲第一 , 世界第 48位。 2010 年 ,《 金 融 时 报 》 将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 理 硕 士 ( MBA) 项 目 排 在 世 界 第 九 位 , 与 芝 加 哥 大 学 布斯商学院并列 。 正如在本章 后 面 将 要 讨 论 的 一 样 , 这 有 助 于 说 明 香 港 科 技 大 学已与工商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 1987 年 , 皇家香港赛马会 , 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 在考虑 了 通 货 膨 胀 的 前 ① 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② 香港赛马会是香港最大的个体纳税人 , 2008~2009 年间其纳税金额达 1 29.7 6 亿港元 , 相 当 于 政 府 税 务局总税收的 6.8% 。 ( 到 1997 年 , 人们不再用 “ 皇 室 ” 来 形 容 该 俱 乐 部 了 。) 该 俱 乐 部 的 特 色 是 它 不 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 , 即盈余都作 慈 善 用 途 。 在 过 去 的 十 年 中 , 俱 乐 部 每 年 平 均 向 慈 善 机 构 和 社区项目捐赠 10 亿港元 , 如香港科技 大 学 。 该 俱 乐 部 与 洛 克 菲 勒 基 金 会 组 织 等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慈 善捐助者之一 。 该俱乐部也是香港最大的雇主之一 , 共有 53 00 名全职人员及 2 10 00 名兼职人员 。 5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l 提下 (Fahai vn1991), 承诺为一个预算成本为 1 3 亿港元 ( 约 2. 9. 47 亿美 元 ) 的 项目提供 1 9 5 亿港币 ( 约 1.2 亿美元 ) 的资助 。 这个数字是根据香港城市理工学 t 院( heHongKongC ityPol yte chni c ) 的城市校园建设的单位成本来计算的 。 虽 然这一估算是有帮助的 , 但事 实 仍 然 是 城 市 理 工 学 院 受 益 于 其 得 天 独 厚 的 城 市 环境 , 不像香港科技大学建立在农村 , 缺乏污水处理和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 , 更 不用说进行各领域科研的具体需求 , 如微电子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等 。 然而 ,1988 年 5 月 4 日香港科技大学先于立法局的批准而建 成 时 面 临 成 本 超支问题 。 由于建校资金来自香港赛马会 , 由政府进行补贴 , 所以建校计划批准 之前需要立法机构审 议 。 政 府 对 基 本 建 设 的 初 始 成 本 进 行 了 保 守 估 计 并 予 以 公布 。 为满足较早启用校园的要求 , 校园建设快速推进着 , 建筑工程师认识到建设 的复杂性并咨询政府和香港赛马会的意见 , 并最终达成共识 , 由于通货膨胀和建 设速度的加快导致了最初公布的成本估算和项目成本上升之间的差距 。 在这种 情况下 , 新任校长和他的团队发现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土地建设实验室及其设施 。 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扩大了校园建设面积 , 并且至 1990 年 6 月预算增加 至3 5 4. 5 8 亿港 币 ( 约 4.5 亿 美 元 ), 该 数 据 由 立 法 会 一 致 通 过 (Chung2001, 157)。 1993 年第一期和第二期 建 设 如 期 完 成 , 实 际 用 了 3 2 2. 1 4 亿 港 元 ( 约 4.3 6% ( W 亿美元 ), 没有超支 , 比估计的预算少 8. ak ler1994)。 建设研究型大学需要巨额 资 金 的 投 入 。 一 般 而 言 ,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建 设 和 发 展新的研究型大学经常受到成本超支的困扰 , 这并不奇怪 。 如果处理不当 , 这些 问题会影响公众对一个新大学的看法 。 香港科技大学为了促进香港高等教育发 展并让更多的人受益而努力加 快 建 校 的 速 度 , 这 一 努 力 曾 经 受 到 建 设 成 本 的 困 扰 。 这样的成本问题往往非常繁琐 , 难以向公众呈现 。 因此 , 一个国家的管理体 制 , 尤其是其法律制度和财政核算的透明度 , 对建立一所新的研究型大学来说是 极其重要的 。 像香港这样发达的社会 , 法律体制完善 , 财政核算体制受到了国际 社会的高度评价 , 对政府如 此 庞 大 的 工 程 进 行 监 督 习 以 为 常 。 香 港 有 着 亚 洲 最 自由的新闻媒体 , 文化水平普 遍 较 高 的 市 民 通 过 媒 体 可 随 时 了 解 大 型 公 共 项 目 每一步成本的花费情况 。 然而 , 媒体对公开的 、 大型企业的财务问题往往有多种 解释 , 特定时代的政策会把这样的问题复杂化 。 不过 , 尽管冒着面对各种评论的 风险 , 高度透明的体制对一 所 新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仍 是 必 要 的 。 虽 然 香 港 市 民 继 续 对过去的或正在筹划的重大支出提出质疑 , 包括数码港 、 迪士尼乐园以及高速铁 路 , 但是这些质疑却没有指向香港科技大学的建设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59 校 长 选 拔 学校的名称于 1986 年提出 ,并于 1987 年 9 月规划委员会的第一次报告中正 式使用 。 香港科技大学是 1988 年 4 月正式注册成立 ,并很快召开了第一次大学理 事会会议 。 在全球选拔后 ,香港科技大学在同年 11 月任命了第一位校长 。 总共收 到了 44 份申请书 ,还有其他 47 个候选名单 。 其中一半以上来自英国 (25 份申请 书及 35 个候选名单);有 9 份申请及另外 7 个候选名单来自美国和加拿大 ;有 2 份 申请及 1 个候选名单来自澳大利亚 ;有 5 份申请及 7 个候选名单来自香港 ;还有来 自其他国家的 3 份申请及 3 个候选名单 。 在这些申请中 ,共有 14 位申请者参加了 面试 ,其中 5 位 ( 分 别 来 自 英 国 、 美 国 、 澳 大 利 亚 和 香 港 ) 进 入 最 后 的 角 逐 (Kung 2002,5)。 虽然推选委员会委员钟士元等建议新校长由汉族人来担任 ,但是总督坚 持认为最后校长候选人必须是西方顶级大学的校长 。 最后的人选是吴家玮 , 一位 50 杰出的物理理论学家,是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校长 ( 该校有学生 2 0 名 )。 该校于 0 9 18 1日向总督报告了这一决定, 7年 9 月 2 1 0月1 0 日获得批准,并于 1 98 1月5 7年1 日公之于众。 吴家玮在香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通晓普通话以及香港人常用的广东 话,他是第一个担任美国重点大学校长的华裔,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这可以转化 为推动香港科技大学教学人员招聘的巨大动力,是其迅速赢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政府对香港科技大学及其新校长提出了最初的愿景 : 通过教学与研究促进 学问和追求知识 。 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 ● 科学 、 技术 、 工程 、 管理和商业课程 ; ● 研究生的培养 ; ● 协助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 (HKUST, 任务与愿景 )。 吴校长很欣赏这一愿景 , 因 为 它 指 出 了 学 校 发 展 的 方 向 并 且 措 辞 上 十 分 宽 松 , 使教师能有更多理解的余地 。 当他就任校长时 , 他要求学校招收的研究生应 达到较大的比例 。 虽然他的这一要求未被批准 , 但他还是成功了 , 因为针对愿景 中的 “ 社会发展 ”, 学校将通识教育中心发展成为一个授予人文与社会科学硕士 / 博士学位的中心 。 教 学 语 言 香港科技大学决定用英语 进 行 教 学 。 虽 然 学 生 的 校 园 生 活 是 双 语 环 境 , 但 6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是香港大学一直坚持 这 个 原 则 , 即 用 英 语 教 授 所 有 的 课 程 ① 。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的 教师可以使用中文 ( 粤语或普通话 ) 或英语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教学 。 尽管香港已 经回到祖国的怀抱 , 新的大学 以 科 学 和 技 术 为 导 向 促 成 了 他 们 坚 持 以 英 语 教 学 这一毫无争议的决定 。 英语是 香 港 的 通 用 语 言 , 资 深 的 教 授 们 已 经 习 惯 了 用 英 语教学 , 他们大多数不会讲粤语 。 全球大学排名表明教学语 言 不 会 自 动 确 立 一 个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地 位 。 例 如 , 东京和京都大学是亚 洲 的 顶 级 世 界 大 学 , 他 们 投 入 了 大 量 资 金 翻 译 英 文 期 刊 。 还有其他的一流大学也是如此 , 正如之前讨论 , 教学语言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 关系问题具有复杂 性 。 例 如 , 萨 尔 米 (Sl ami2009,61) 提 到 11个非英语的高等 教育系统在一些研究生课程也是使用英文授课 。 虽然香港大多数的研究生课程 都是英文授课 , 但是香港并没有被列在这 11 个高等教育系统中 。 这也是香港高 等教育系统在中国受 到 特 别 关 注 的 重 要 原 因 , 它 有 两 种 官 方 语 言 , 即 中 文 和 英 文 。 虽然中国内地部分大学有 部 分 课 程 和 项 目 使 用 英 语 教 学 , 但 这 仅 有 的 几 个 大学都是不久前才创办的联 合 大 学 : 如 宁 波 诺 丁 汉 大 学 、 苏 州 的 西 交 利 物 浦 大 学和香港附近 、 珠海经济特区的北京师范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教学语言体现了香港科技 大 学 招 收 国 际 学 生 的 目 标 , 招 生 范 围 已 经 远 远 超 出香港 , 包括海外学生和中国内地的学生 。 事实上 , 香港科技大学非本地学生的 比例在其兄弟学校中是 最 高 的 (UGC2010)。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来 自 海 外 以 及 亚 洲 其他地区的学生数量和其他大 学 相 当 , 但 是 来 自 中 国 内 地 的 学 生 远 远 超 过 其 他 大学 , 这种局面可能会增强 未 来 长 期 的 合 作 伙 伴 关 系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大 多 数 研 究生来自内地 , 但是来自内地的本科生数量和其他大学接近 , 这种状况会持续下 去 , 因为香港科技大学将在 2012 年实行和中国内地相似的四年制学制 。 管 理 创 新 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重要创新达到了极致的效果 , 即选择管理者遵循的 “ 独 一无二 ” 的方式 。 当时香港其他高校的院长都是从同一学院或学系选拔 , 而香港 科技大学的情况却不同 。 虽然 任 命 院 长 是 美 国 顶 尖 大 学 的 运 作 模 式 , 但 是 对 香 港来说 , 这却是一种 创 新 的 模 式 。 当 时 , 香 港 高 等 教 育 制 度 严 格 遵 循 英 国 的 模 ① 唯一的例外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 校园使用的语言由双 语 ( 英 语 和 粤 语 ) 转 向 三 语 , 因 为 越 来 越多的中国内地学生来这里学习 , 再者 , 普通话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61 式 。 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领 导 通 过 任 命 而 非 选 举 产 生 , 与 美 国 的 方 式 一 致 。 香 港科技大学教师管理学校的部分学术事务就反映了美国高校发展公司治理体制 的理念 。 以某种特定高等教育模式 创 建 一 所 新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 这 种 系 统 让 大 学 拥 有 足够的自主权 , 按照其独特的 愿 景 进 行 管 理 或 者 学 术 结 构 创 新 来 发 展 自 身 特 殊 的优势 。 新型的研究大学具有 这 种 潜 在 的 价 值 优 势 , 其 他 历 史 悠 久 的 大 学 未 必 能够做到这一点 。 该项目不失 为 加 快 其 他 顶 尖 大 学 改 革 的 系 统 化 方 法 , 但 是 这 些根本性的变化会被大学精神 和 其 悠 久 历 史 所 阻 碍 , 因 为 他 们 可 能 会 损 害 学 校 的自我认同及品牌形象 。 这种创新对于建设研究型大学来说具备潜在优势 。 香港科技大学是在英国 政府统治的末期成立的 , 那 时 美 国 和 中 国 内 地 是 香 港 的 主 要 贸 易 伙 伴 。 不 仅 世 界上最好的大学都集中在美国 , 而 且 中 国 内 地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和 美 国 的 模 式 很 接 近 , 并且中国大多数的学者 在 美 国 接 受 教 育 。 这 些 都 为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发 展 创 造了巨大的优势 。 香港科技大学选择立足于美国大学制度的创新使其发展独具 特色 。 同时 , 香港其他高校还是英式教育的风格 , 这些学校建设得很好并取得成 就 , 但是比起刚兴建的大学 , 这 些 大 学 更 不 愿 意 进 行 改 变 。 因 此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成立的时机是 其 迅 速 崛 起 的 重 要 因 素 , 类 似 这 样 的 因 素 在 其 他 地 方 可 能 难 以 复制 。 另一个促进香港科 技 大 学 发 展 的 创 新 特 征 是 香 港 相 对 自 主 的 高 等 教 育 体 制 。 虽然香港科技大学从一开 始 就 一 直 是 公 立 大 学 , 但 她 在 很 多 方 面 都 拥 有 高 度的自治权 , 可以自由开展 科 研 创 新 和 教 学 创 新 。 虽 然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不 用 等 待 政府或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 批 准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和 其 他 两 所 政 府 研 究 型 大 学 还是遵循了几个基本惯例 , 尤 其 是 在 研 究 型 大 学 招 生 方 面 。 香 港 所 有 的 大 学 都 将实行本科四年制的标准 , 并于 2012 年开始招收中学六年级的学生 。 教学人员 ——— 学术王国的关键因素 全球的大学正面临招收兼 职 教 师 的 趋 势 , 但 是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只 招 收 全 职 教 师 , 不像香港的大学系统招收部分兼职教师 。 学校招收教学人员有明确的初 步 计 划 : 工 学 院 将 招 收 214 名 教 师,包 括 21 名教授 、54副教授和139 名 助 理 教 授;理 学 院 将 招 收 171 名 教 师,包 括 17名教 授、43名 副 教 授 和 111 名 助 理 教 授;工 商 管 理 学 院 将 招 收 160 名 教 师,包 括 16 6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名教授 、40 名副教授 和 104 名 助 理 教 授 ①。 这 种 结 构 不 同 于 香 港 其 他 大 学 ( 学 系 ) 所实行的单一教授讲座制 (Chung2001,5 6)。 香港科技大学招收的基本都是非香港本地的教师 , 他们大部分出生在中国 。 如果香港科技大学招收都是来 自 传 统 的 移 居 国 外 和 本 地 学 术 圈 的 教 师 , 这 种 做 法将会削弱香港科技大学 的 独 特 性 。 这 也 是 一 个 值 得 发 展 中 国 家 考 虑 的 问 题 , 这些国家有很多学 生 在 国 外 攻 读 博 士 学 位 尚 未 回 国 。 萨 尔 米 (Sl a mi2009,61) 也提到了这一点 , 虽然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很多都是来自其他地区 , 但是这里的 归国侨民的教师所占的比 重 最 大 。 亚 洲 其 他 一 些 地 方 , 如 韩 国 已 经 能 够 吸 引 大 量的海外学者归国 , 虽然他们大部分都在二线大学从教 。 然而 , 蒙古还未能吸引 海外学者回国 。 一所新 建 的 并 有 丰 富 资 源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可 以 吸 引 海 外 学 者 归 国 。 例如 , 如果蒙古新发现的珍 贵 矿 藏 在 未 来 几 年 里 能 像 预 期 的 那 样 促 进 经 济 的发展 , 或许可以考虑建立 一 所 新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 这 些 都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潜 在 的 案例 。 香港科技大学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其所聘用的学术人员的学历以及他们 毕业的学校 。 所有的教师都从 世 界 各 地 的 大 学 取 得 了 博 士 学 位 , 而 且 他 们 中 至 少有 80% 的老师从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毕业或曾经在这些名校工作 , 如 加 州 理 工学院 、 伦敦帝国学院 、 斯坦福大学 、 多伦多大学 、 剑桥大学 、 伦敦大学 、 卡耐基梅 隆大学 、 密歇根大学 、 芝加哥大学 、 麻省理工学院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加 州 大 学洛杉矶分校 、 哥伦比亚大学 、 西北大学 、 康奈尔大学 、 牛津大学 、 威斯康星 大 学 麦迪逊分校 、 哈佛大学 、 普林斯顿大学 、 伊利诺伊大学 、 普渡大学 、 耶鲁大学 和 英 属哥伦比亚大学等 。 这表明了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教 师 都 很 优 秀 , 而 他 们 同 时 也 是 与这些大学的学者之间建立跨国合作研究的宝贵资源 。 工作环境 : 东西方最好的环境 关于香港是东方和西方之 间 的 交 汇 点 的 说 法 绝 非 陈 词 滥 调 , 因 为 学 术 人 员 出生在中国 , 却在西方接受 训 练 成 为 学 者 和 科 学 家 。 香 港 的 工 作 环 境 拥 有 一 些 独特的优势 , 在其他地方是享受不到的 。 也就是说 , 这些教师生活在一个华人社 会 , 同时在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大学工作 ; 教中国的学生学英语 ; 用在西方学到 ① 需要注意的是 , 原有的教师计划是 5 25 位教学人员 , 其中不包 括 人 文 和 社 会 科 学 的 教 师 ; 而 目 前 所 有 教学人员仅为 4 8 2。 9 位 , 见表 3.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63 的方法开展研究并应用于促进 中 国 的 发 展 ; 在 西 方 学 术 期 刊 发 表 文 章 并 取 得 国 际认可 ; 把他们的成果翻译 成 中 文 让 更 多 的 大 众 受 益 。 同 时 这 也 避 免 了 其 他 一 些问题 , 如中国学者在海外工作时可能经历的无形障碍 , 或者是内地学术自由问 题 。 香港是一个学术和社会文 化 相 对 容 易 调 整 的 环 境 , 并 为 有 创 新 的 学 术 人 员 提供一个独特的 、 有利的工作环境 。 此外 , 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和香港其他大学 的教师中有很多的外国公民 , 其中一些人有中国的血统 , 然而他们可能在海外出 生或在海 外 长 大 。 来 自 英 国 的 外 籍 学 术 人 员 占 有 很 大 的 比 例 (27% ) (Sl a mi 2009,61)。 然而 , 最近的一项国 际 调 查 显 示 香 港 拥 有 外 籍 教 师 的 数 量 名 列 世 界 第二 ( 仅次于澳大利亚 )。 自上而下的多层招聘 如上所述 , 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长在学校人才招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学校称 :“ 对人才的选拔必须从上层开始 , 唯有一流人才能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 。 在 快 速 发 展 的 科 学 、 工 程 和 管 理 等 领 域 , 不 是 一 流 就 意 味 着 不 入 流 (Cous re 2001,8)。”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学 术 “ 支 柱 ”( 骨 干 ) 来 自 那 些 50来岁或者更年轻的 教师 。 他 们 在 中 国 内 地 出 生 , 在 20世纪40年代随家庭移居中 国 台 湾,而 后 去 了 美 国 留 学 ,并 在 那 里 组 建 了 家 庭 。 虽 然 他 们 当 中 许 多 人 已 取 得 了 美 国 国 籍 并 在 美 国 工 作 了 几 十 年 ,他 们 强 烈 的 愿 望 之 一 是 为 他 们 的 祖 国 做 贡 献 。 正 如 吴校 长 所 说 : 他 们 有 天 赋 , 他 们 有 能 力 , 但 是 把 他 们 带 到 这 里 的 是 他 们 的 心 (Cous re2001,9)。 那一代学者 , 包括陈介中 (Ja- yChungChen), 航 空 专 家 , 原 来 在 美 国 加 州 理 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工 作 。 钱 致 榕 (Chh i-YungChe in) 是 约 翰 霍 普 金 斯 大 学 的首席实验物理学家 , 他曾在 欧 洲 核 能 研 究 组 织 开 展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高 能 量 的 加 速器的研究工作 。 孔 宪 铎 (Shi an-DowKung), 生 物 技 术 专 家 , 原 来 是 马 里 兰 大 学生物技术学院的代理院 长 , 在 1991 年 荣 升 为 科 学 学 院 的 院 长。 在 前 10年招 聘的其他教师还包括张立纲 (Leo r yChang), 来自IBM(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 的世 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 , 以及中国和美国 5 个学术机构的院士 。 另外 , 香港科技大 i 学国际知名的学者还包括高秉 强 (PngKo), 他 来 自 美 国 加 州 大 学 伯 克 利 分 校 , 曾是精密加工实验室的主任 ; 林垂宙 (Ot toC.C.Ln i ), 曾 是 清 华 大 学 工 程 学 院 的院长 , 也是世界著名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主任 , 后来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副 校长 , 负责香港 科 技 大 学 的 研 究 和 发 展 。 其 他 值 得 提 及 的 科 学 家 包 括 王 佑 曾 6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EugeneWong), 他曾是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的副主任 , 到香港科技 大学之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 电 气 工 程 和 计 算 机 科 学 学 院 任 系 主 任 , 在 那 里 他提出的理论奠定了处理图像和其他多维数据的基础 。 年轻一代的教师包括那些40 岁左右的教师 , 如陈玉树 (Yuk-SheeChan), 他 在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任院长之前曾经是南加州大学金融学院的 贾斯汀达 特 教 授 , 其 任 务 是 在 20世纪末把商学院建成亚洲领先的商学院 (Cous re2001;Kung2002)。 这些顶尖的教师深 信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能 够 从 头 开 始 成 为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 这些学者和科学家的才干 反 过 来 又 吸 引 其 他 资 深 的 学 者 , 包 括 很 多 非 华 裔 来自北美 、 亚洲和欧洲的学者 。 彼德 · 道博森 (Pt eerDobson), 第一任规 划 和 协 调部门的主 任 , 后 来 协 助 副 校 长 管 理 学 术 事 务 , 他 来 自 夏 威 夷 大 学 。 施 德 信 (ThomasS tes lon) 原是佐治亚技术 研 究 所 的 执 行 副 所 长 , 后 来 为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分管研发的副校长 。 格雷戈 里 · 詹 姆 斯 (GregoyJ r ames)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 学 , 后为香港科技大学语言中心的主任 。 招聘教师是快速建立国际知名大学最具战略意义的方面 。 虽然这需要在相 关的领域招聘已经取得地位的 领 头 人 , 但 是 这 些 学 者 很 大 一 部 分 可 能 已 接 近 退 休 , 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能够 领 导 新 大 学 的 部 门 。 这 意 味 着 他 们 的 价 值 可 能 更 多 地体现在吸引年轻的学者 , 而 不 是 为 新 大 学 的 长 期 发 展 做 贡 献 。 当 然 如 果 他 们 居住在当地并在退休后与学校 保 持 密 切 联 系 , 他 们 也 可 能 成 为 有 影 响 力 的 名 誉 教授 。 如果他们最初是从海外招聘来的 , 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 此外 , 在任何新的 招聘过程中对顶级学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削减 ,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 因为这也 是所有招聘计划的特点 。 最后 , 虽然薪水不是唯一的激励因素 , 考虑到在新的大学中工资是某些学者 身份的表征 , 也是证明他们离开原来的大学并非走下坡路的标志 。 总之 , 新的大 学必须做好为杰出学者提供有 吸 引 力 的 薪 酬 的 准 备 , 同 时 也 要 认 识 到 他 们 加 盟 该大学不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动机 。 时 机 尽管工资不是吸引香港科 技 大 学 首 批 顶 尖 学 者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 但 香 港 经 济 增长速度使这批学者的工资接 近 海 外 学 者 的 工 资 水 平 , 从 而 使 他 们 的 迁 移 变 得 更容易 。 然而 , 对于美国大学的学者来说 , 搬至香港往往意味着从宽敞的大房子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65 搬到一般的公寓 。 虽然香港的 学 术 薪 酬 水 平 一 般 都 低 于 美 国 大 学 的 同 行 , 但 是 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 。 从 1988~1993 年 这 5 年 间,香 港 的 工 资 增 长 了 一 倍。 1998 年 , 香港的工资比 1 7倍。 0 年前的工资增长了 2. 在20 世纪 90 年代 , 学术界的薪资与公务员的薪资一起稳步上升 , 虽然自此 以后学术界的薪资增长就与公务员的薪资增长互不相干了 ① 。 尽管一些 政 府 官 员曾反对学术薪资的增长 , 香 港 回 归 之 日 的 临 近 也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引 起 人 们 对 人 才流失问题的关注 。 香港科技大学每年招收 120 名教师 , 每月大约招收 10 位教 师 , 其中 80 位获得了北美的博士学位 。 时机的选择也帮助香港科技大学在其他方面取得了成功 。 香港从殖民地回 归到中国 , 这成为了增加人们社会信心的推动器 。 正如本章前面所讨论过的 ,10 年前许多中国学者可能不会接 受 在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工 作 , 因 为 那 时 香 港 的 殖 民 地 地位是否结束尚无定论 。 其 他 适 时 的 因 素 包 括 香 港 在 1989~1995年间增加了 适龄群体的学位授予比例 , 从原来的 8% 上升至 16% ; 加之从新成立的香港研究 资助委员会获得的研究经费也有所增加 。 治 理 机 构 香港科技大学把自己建设成一所国际大学而不会违背英国在香港的管理传 o 统 。 管 理 结 构 包 括 顾 问 委 员 会 (c ut)、 校 董 会 (c r ouni cl)和教务委员会 (sent ae) ② 。 顾问委员会于 1994年 5 月 成 立,每 学 年 举 行 一 次 为 期 几 个 小 时 的 会议 。 顾问委员会是一般政策的咨询机构 , 并对校长和校董会的报告进行评价 。 但是 , 顾问委员会不参与大学的实际管理工作 ③ 。 校董会是大学的最高管 理 及 执 行 机 构 。 它 负 责 学 校 的 投 资 、 合 同 、 财 产 、 校 长和副校长的任命 、 预算 、 财务 、 制定法规 , 以及授予荣誉学位和学术奖励等 。 校 董会由香港行政长 官 任 命 的 3 位 公 职 官 员 ,18位非公职外部成员或非大学雇 员 , 加上 12 位大学内部成员包括校长 、 副校长 、 学院院长以及经教务委员会提名 ① 自那时起 , 受市场作用和经济衰退的影响 , 学术人员的薪金曾多次下调 。 ② 本节大部分内容转述自大学校历的详细规章制度 , 还有一部分引自其网站 。 ③ 顾问委员会由 1 位现任主席和 2 位名誉主席 、 8 位前任官员 、4 4 位 招 聘 成 员,以 及 1 00位名誉成员组 成 。 目前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由 委 员 会 或 由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的 行 政 长 官 任 命 的 40位商界及社区领 导 , 以及 4 位由委员会委任的大学教务 会 代 表 。 委 员 会 成 员 的 任 期 自 任 命 之 日 起 为 期 三 年 , 并 有 资 格再获委任 。 6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的学术人员组成 。 校董会由一名 外 部 主 席 主 持 ( 即 该 主 席 不 是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雇员 )。 校董会成员每年召 见 数 次 。 然 而 , 执 行 委 员 会 , 即 大 家 熟 知 的 校 董 会 常 设委员会 , 定期召见 。 该机构 促 进 大 学 在 当 地 、 区 域 和 国 际 领 域 中 的 利 益 , 它 的 一些成员自愿为大学筹集资金 。 教务委员会制定学术政 策 。 成 员 包 括 学 校 雇 员 或 学 生 , 包 括 校 长 、 副 校 长 、 学院院长 、 学术部门 、 单位和中心的领导 、 由同行选出的学术人员以及学生代表 等 。 教务 委 员 会 最 多 有 54 个 成 员,其 中 32 位 是 学 术 机 构 或 部 门 的 负 责 人,而 19 位选举或补选的学术 人 员 以 及 学 生 代 表 3 人 。 它 的 工 作 包 括 学 术 规 划 和 发 展 、 教学研究 ( 图书馆 、 实验室等 ) 设 施 的 管 理 、 安 排 学 生 宿 舍 以 及 为 学 生 提 供 福 利 。 最后 ,4 个学院 ( 科学 、 工程 、 工商管理 、 人文与社会科学 ) 和新命名 的 香 港 科 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的委员负责为各学院的教学和其他工作 。 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其高层管理有一定的共性 。 他们和香港精英领导层是 一致的 , 正如顾问委员会和 校 董 会 成 员 所 反 映 的 一 样 。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政 府 与 大 学的关系总是很融洽 。 例如 , 尽 管 大 学 教 育 资 助 委 员 会 是 政 府 与 大 学 之 间 的 缓 冲 , 香港科技大学规划阶段 并 非 没 有 争 议 。 规 划 委 员 会 的 主 席 认 为 大 学 及 理 工 教育资助委员会 ( 现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 实施平均分配而不是按需求和价值 来分配的政策窒息了学校的发展 (Chung2001,155)。 但是 , 一般情况下 , 香港的 政府没有直接干预 大 学 的 事 务 。 这 使 人 们 想 起 了 萨 尔 米 (Sl a mi2009,59) 引 用 的西蒙斯 (RuhS t immons) 的话 :“ 最 好 的 大 学 不 仅 要 在 当 前 的 时 代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 也要为未来的发展发挥作用 , 但是成就一个伟大的大学就是需要国家尽可能 少地干预学校的事务 。” 然而 , 政 府 干 预 的 程 度 可 以 有 不 同 解 释 。 虽 然 政 府 不 会 直接干预学校的事务 , 但是政府会通过其他方式操纵学校的发展 , 使其干预变得 更加微妙 。 钟士元解释了他对 政 府 限 制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扩 招 研 究 生 的 看 法 , 以 及 最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报告支持了这位教育秘书合并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 中文大学的倾向 。 事实上 , 大学 教 育 资 助 委 员 会 在 一 般 大 学 特 别 是 香 港 科 技 大 学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 视 。 例 如 , 委 员 会 认 为 它 的 重 要 职 责 是 积 极 促 进 大 学 的发展 , 使香港成为亚洲的国 际 都 市 以 及 亚 洲 地 区 特 别 是 中 国 大 陆 地 区 的 教 育 中心 。 然而 ,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 会 并 没 有 积 极 主 动 帮 助 该 大 学 摆 脱 政 府 对 其 发 展的干涉 。 显然委员会的作用受到了大家的争论 。 委员会所应当承担的作用包 括在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方面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 。 这要与激励 机制和其他机制一起发挥作用以协助学校达到国际竞争水平 (UGCPoi lcy)。 这 h 些机制包 括 教 学 质 量 程 序 审 核 (t eTec a h ingandLer ann i gQul ait yPrc oes s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67 Rei vews)、 科 研 评 估 (t h eRee sac rhAse sssmentExr ecs i h e) 和 管 理 评 审 (t e ManagementRei vews), 香港 科 技 大 学 和 其 他 大 学 都 必 须 参 加 这 些 评 审 工 作 。 香港科技大学于 2002 年 7 月提交了自评报告 , 并于 2003 年成功地完 成 了 教 学 质量程序审核 。 这是香港科技大学第二次通过这样的 审 核 。 在 1998年和2002 年还成功地完成了管理评 审 。 香 港 于 2006年还在使用从英国借鉴过来的机制 即科研评估 。 然而 , 这些由香港 科 技 大 学 及 其 他 大 学 管 理 层 实 施 的 评 审 以 及 其 他一些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相关的评审都被认为效果不明显 。 科研经费和捐赠 香港科技大学仍是一个年 轻 的 大 学 , 其 治 理 结 构 还 在 不 断 地 发 展 。 本 文 撰 写时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第 二 任 校 长 朱 经 武 (PalC u hu) 完 成 了 他 的 任 期 , 陈 繁 昌 (TonyChan) 开始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的第三任校长 。 朱校长是世界知名的科 学 家 , 带领香港科技大学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 , 当时香港正在遭受亚洲经济危机和 “ 非典 ”(SARS) 危机 的 影 响 , 他 仍 然 努 力 以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为 蓝 本 在 香 港 科 技 大 t 学建立了高等研究院 ( heInt sit ut fA eo dvane c t dSudy)。 高等研究院为来 自 世 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参观 、 思考和举办研讨会的中心 。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 主 持 了 跨 学 科 和 跨 校 的 合 作 项 目 。 它 与 学 术 界 、 商界和政府领导人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推动香港及大中华地区转变为一个全球创 意和智力的源泉 。 来该学院 访 问 的 成 员 包 括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齐揩华 (Aao r i nCechanove r ),2007 年诺贝 尔 经 济 学 奖 得 主 马 斯 金 (Er icMasi kn), 还 有 一个由 12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的知名国际咨询委员会访问过该院 。 高等研 究院还聘请了 10 位 “ 明星教职员 ” 为研究院的终身教师 , 并授予他们额外的教授 奖金 ( 每人 3000 港 元 的 资 助 ), 这 为 教 师 提 供 了 工 资 保 障 和 额 外 的 研 究 经 费 。 该院还为 60 位年轻有为的学者提供了博士后研究机会和基金 ( 每人 1000万港 元 ), 使他们能够与学院的终身教师一起工作 。 7% , 这 一 香港政府提供的研究与发展 (R&D) 预 算 只 占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0. 指标排在全球第 50 位 。 因此 , 香港科技大学与其聘请的第一批顶尖科学家原来 的大学相比之前 , 大家都认 为 他 们 所 得 的 研 究 经 费 总 额 还 是 相 当 可 观 的 。 虽 然 和世界顶尖大学相比 , 该校的研究经费还是相对薄弱 , 但是可以看出除了亚洲遭 遇经济危机的阶段以外香港科技大学所得的研究经费都是稳步增长的 。 来自产 业界的研究捐赠 , 如来自香港 电 讯 约 1000 万 港 元(约 130 万 美 元)的 研 究 捐 赠 6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3 亿 港 元 ( 约 17 和来自香港赛马会的 资 助 其 生 物 技 术 研 究 的 1. 00 万 美 元)捐 款 , 这些都促进了香港科技大学科学研究的发展 。 以2008 年 6 月的研究经费数额 3. 509 亿港元 ( 约合 4500 万 美 元)来 看,其 中研究基金包括香港私人 资 助 的 9880 万 港 币 (2 2% )、 非 香 港 来 源 的 6 8. 50万 港币资助 ( 9% )、 香港研究 资 助 委 员 会 的 1. 1. 253 亿 港 元 资 助 (3 7% )、 香 港 大 5. 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 8470 万港币资助 (2 1% ), 以及其他香港政府基金 ( 主 要 4. 是创新科技委员会 ) 的 3550 万 港 币 资 助 (1 1% )。 研 究 经 费 总 额 也 包 括 由 研 0. 究发展公司管理 的 研 发 项 目 (OCGA2009)。 在 以 下 研 究 领 域 已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响 , 如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 、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 电子 、 无线和信息 技术领域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 管理教育和研究等领域 。 除了他们的科学意 义 , 这些研究领 域 也 被 视 为 为 香 港 及 周 边 的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增值 。 捐款已开始对香港高等教育的财政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香港 科技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没有校友部的大学 , 其努力设法补偿这种情况 , 并及时 得益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崛起 。 香港政府通过向大学提供对应的拨款来促进香港 捐赠文化的发展 。 这些捐赠包括 : 信和集团 2000 万港币 、 嘉里集团 2000 万港 币 、 信兴集团 1000 万港币 、 香港瑞安集团 2500 万港币 , 及恒隆集团 2000 万港 币 。 与捐助者协商后决定 , 以下捐助者的捐款数额不予透露 : 恒生银行 、 希慎信 托基金以及李永达家族 。 也有来自IBM 和日本电子光学实验室 (JEOL) 捐赠的 t 设备 。 裘槎基金会 ( heCrouchrF e oundt aion) 不断为该 大 学 的 许 多 项 目 提 供 捐 助 。 上述的这些捐款全部是香港科技大学早期发展阶段时获得的捐款 。 在该校 十周年校庆时 , 香港科技大学收到来自 18 个基金会和 19 个企业 , 以及 7 个个人 或家庭的捐赠 。 由 于 社 会 各 界 对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捐 赠 源 源 不 断 , 在 此 不 一 一 列出 。 合 作 伙 伴 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伙伴为其成功做出了贡献 (Ji2009)。 该大学已采取具 体措施来实现它的主要目标之一 , 如本章前面所述 , 即与工商业界建立紧密的合 作关系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 这个目标的宣布让香港科技大学与当时其 他两所研究型大学自然而然地区分开了 。 香港科技大学在这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建 立 了 一 家 完 全 为 大 学 所 有 的 公 司 , 即 研 究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Ree sar chand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69 Devl eopmentCor p o rat ion), 这所公司在大学进行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助了一臂 之力 。 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由该校所有部门共同签署合同并且共同管理 。 为了进一步与香港及区域 内 的 私 营 部 门 和 公 共 部 门 加 强 合 作 关 系 , 研 究 开 发有限公司已建立了大量的子 公 司 和 合 资 企 业 , 并 将 其 合 作 范 围 扩 大 到 了 珠 江 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 这样就增 加 了 其 在 大 陆 的 知 名 度 , 同 时 它 提 供 的 服 务 能 满 足特定的市场需求 。 例如 , 研究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与 广 东 省 珠 江 三 角 洲 和 中 国 其 他 地区 ( 包括北京 ) 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 。 公司与北京大学和深圳市 政府建立了三方合作机构 , 并在生产 、 学习和研究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 。 该机构 也促进高科技研究成 果 的 商 业 化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也 与 北 京 的 金 融 区 有 合 作 关 系 ,根据三方协议与北京金融 街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和 北 京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一 起 在 北 京 i 建立了一个国际金融教育和培训中心 (Lu&Zwei g2010)。 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与大学 技 术 转 让 办 公 室 密 切 合 作 , 把 该 大 学 的 知 识 产 权 市场化 。 通过这种方式 , 研究开 发 有 限 公 司 成 为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与 公 共 和 私 营 部 门的技术转换点 , 并负责处理与生物技术 、 计算机工程 、 信息技术和其他 10 个领 域间商业合作的许可证事宜 。 作为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 一 部 分 , 大 学 还 设 立 了 创 业 中 心 。 该 中 心 成 立 于 2000 年 , 其目的是鼓励学校教师及学生参与新技术的商业化 。 该创 业 中 心 为 参 与者提供的工作场所 、 业务咨询服务及培训设施 。 除了这些 , 它还为学术人员和 学生介绍引荐风险资本家 。 结果 , 该创业中心协助创立了 20 多个分公司和 7 个 创业公司 , 其中之一就是香港联合股票交易所 。 2010年 7 月,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向 大 学 教 育 资 助 委 员 会 提 交 了 知 识 转 化 报 告 (HKUST2010), 其中提出了一 个 为 期 五 年 的 战 略 计 划 : 建 立 一 个 知 识 转 化 平 台 , 以期加强创业精神 、 创造创新资金并营造新的商业机会 。 结 论 区域文明是大学的温床 , 每 一 种 文 明 都 为 建 立 优 秀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提 供 了 有 益的特殊条件 。 香港科技大学在人才创新和有利条件下的资本转化方面借鉴了 中西文化 , 如院校自主管理和充足资本资源 。 然而 , 积极主动的人才招聘战略确 保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腾飞 , 招聘战略为该大学赢得了具有全球知名度 、 拥有共 同目标并勇往直前的师资队伍 , 这些教师一起努力让香港科技大学在 10 年内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发展成为 “ 世界一流 ” 的研究型大学 。 7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建校与规划 一所新的研究型大学的规划委员会需要知道如何利用该大学建设发展的时 代背景优势 , 包括不断增长的经济 、 产业结构调整 、 高等教育更加重视研究的转 变 、 当地已经存在的杰 出 研 究 型 大 学 系 统 以 及 全 球 知 识 经 济 话 语 权 的 加 剧 等 。 规划委员会还必须熟知怎样建 立 一 所 新 的 国 际 性 大 学 又 不 违 背 执 政 传 统 , 如 当 时香港的英国学术模式 。 总之 ,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强 调 了 建 校 阶 段 有 效 执 政 的 重 要 性 。 在 筹 备 阶 段设计和实施规划的精英们对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初 步 发 展 阶 段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 他 们 决定大学是否能够腾飞 。 规划委员会做出的重要决策之一是对大学的领导层的 选择 , 因为这个领导层可以推动招聘顶尖的学术人才 。 显然 , 初始阶段的师资招 聘是建设一所国际公认的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任务 。 教 师 招 聘 很显然 , 招聘来自世界各地 的 顶 尖 人 才 不 是 一 个 完 全 可 以 控 制 的 过 程 。 然 而 , 能够在个人层面与知名科学家建立社交网络 , 并说服那些在顶尖大学已占据 稳定职位 、 充满智慧的学术领 导 人 到 一 个 拥 有 其 民 族 遗 产 的 国 家 开 创 一 个 新 事 业 , 这是一个创立大学的校长必不可少的特征 。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告诉我们 , 想要聘请到教师就需要扩大面试的地点 , 如 7 天内在 9 个城市进行校长的面试 。 此外 , 香港科技大学的情况也表明 , 有竞争力的薪酬虽然对招聘好的师资有所帮 助 , 但对招聘工作的帮助是有限的 。 这一点毋庸置疑 , 特别是招聘那些能够大力 推动大学发展和延续 、 维持大 学 高 水 平 研 究 以 及 促 进 大 学 参 与 大 学 所 处 地 方 和 国家发展的教师 。 在香港科技 大 学 , 工 资 不 是 劝 说 享 有 盛 誉 的 顶 尖 人 才 加 盟 的 主要因素 。 许多教师在美国大 学 的 薪 水 已 经 很 高 , 如 果 搬 迁 到 香 港 就 意 味 着 他 们的生活空间要变小 , 常常 影 响 到 他 们 的 家 庭 生 活 和 孩 子 的 教 育 问 题 。 如 果 不 是因为对中国的民族情感 , 而只是因为有竞争力的薪水 , 美国顶尖大学杰出的科 学家也可能不会迁移到一个新的没有知名度的大学 。 可持续发展 对于任何新成立的并想要 在 国 际 研 究 型 大 学 网 络 中 快 速 成 功 的 大 学 , 其 长 期目标必将是让最初阶段的成果持续发展 。 就像香港科技大学负责科研的副校 长曾经说过 :“ 十 八 年 不 是 一 段 很 长 的 时 间 。” (Chn2 i 009) 因 此 , 重 点 是 继 续 关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71 注 、 重点发展其师资和研究 项 目 方 面 的 优 势 。 由 创 始 人 确 定 的 这 些 领 域 仍 将 是 学校继续关注的焦点 。 然而 , 全 球 化 的 某 些 方 面 使 得 大 学 , 包 括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 不得不对其课程和研究专业领域做出调整 。 如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它们的内涵 发展 , 但如同前 面 所 指 出 的 那 样 , 必 须 有 一 个 向 跨 学 科 发 展 的 战 略 计 划 (Chn i 2009)。 虽然仍旧能够维持研究深度 , 但是学校内部跨学科的互动有所增加 。 尽 管深度的合作有待加强 , 但 校 园 内 部 跨 学 科 的 互 动 有 所 增 加 。 人 们 普 遍 认 为 解 决该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 战 不 能 局 限 于 特 定 学 科 领 域 。 无 论 是 基 因 测 序 , 还 是 社区卫生政策 、 土木工程和气候变化 , 还是生命科学与全球交流 , 学生更需要面 向未来 , 为解决涉及多领域的问题做准备 。 模 式 研究型大学对发展模式也很敏感 。 香港科技大学仍然想效仿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模式 。 因 原 有 模 式 的 局 限 性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已 经 不 得 不 做 出修改 。 虽然香港科技大学成立的时机很好 , 运气也很好 , 但是其发展重点仍然 不变 : 重视研究和招聘最 优 秀 的 科 学 家 。 然 而 , 这 已 经 慢 慢 开 始 改 变 。 尽 管 人 们最初可以从外面聘请顶尖科学家 , 但是这种连续性不能持久 , 除非下一阶段某 种本土化的思想盛行 。 下 一 代 青 年 学 者 更 可 能 把 香 港 作 为 他 们 的 学 术 生 涯 中 心 。 总之 , 学校继续向前发展 , 准备在未来的 10 年准备培养一批当地的科学家 , 他们将服务于中国南部地区并成为该区域的领导 。 背景 : 大学及其所在的系统 本章的若干小节强调了新的研究型大学如何置身于一个已有研究型大学的 教育系统中 。 它可以从其他研 究 型 大 学 汲 取 力 量 , 并 成 为 这 些 大 学 改 革 的 催 化 剂 。 虽然这需要新的大学认识 到 它 与 其 他 研 究 型 大 学 同 属 一 个 教 育 系 统 , 但 是 新建大学应有足够的远见和活力 , 彰显其独特性 。 在创校阶段 , 教育系统内部的 招聘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 。 因 此 , 重 要 的 是 高 校 领 导 应 该 在 这 些 事 宜 上 达 成 非 正式的共识 。 香港各大学的领导有渠道进行沟通并定期举行会晤 。 政府部门不 会召集他们 , 但是这些领导 有 着 共 同 的 兴 趣 走 到 一 起 。 大 学 的 注 册 主 任 和 其 他 不同层次的大学官员也会 进 行 非 正 式 的 沟 通 。 例 如 , 虽 然 每 所 大 学 目 前 正 在 开 发第一年级通识教育课程 , 每一所大学都可以自由地设计并形成自己的方式 ; 与 此同时各个大学都通过非正式 的 机 会 定 期 交 流 经 验 和 成 果 , 如 论 坛 或 其 他 学 术 活动 。 7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的其他研究型大学在制度层面都具有所有研究型大学 的基本特征 。 然而 , 香港的研究型大学还面临一个挑战 , 就是要在一个繁华的亚 洲商业中心中证明自己的 存 在 。 这 个 中 心 的 企 业 、 贸 易 、 商 业 都 面 临 全 球 竞 争 , 学术机构系统也是从殖民 地 移 植 过 来 的 。 正 是 在 这 一 制 度 下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不 得不走出自己的路 , 以区别 于 其 他 同 一 殖 民 时 期 的 大 学 。 它 是 通 过 建 立 一 个 富 有创业精神的研究文化而不违背当地政府的传统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 这也是后 殖民主义时期人们一直所期望的 。 因此 ,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科 技 大 学 应 该 学 习 作 为 一 所 新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如 何 在较大的研究型大学的系 统 中 发 展 。 从 规 划 、 建 设 , 到 日 常 运 作 的 每 一 个 阶 段 , 新大学应该在她所处的系统中寻求平衡而非破坏平衡 。 香港科技大学要取得成 功 , 这里必须要有一个由知名大学所组成的系统 , 这个系统不能把大量投资于新 学校的资源看成是损失 , 而 是 把 投 资 看 作 是 整 个 系 统 取 得 了 双 赢 。 这 不 会 削 弱 该系统内部机构的竞争性 , 相反 , 只会让竞争变得更激烈 。 新的研究型大学汲取 力量自成一家 , 成为变革的催化剂 。 这种系统的变化将是不可避免的 , 即便没有 催化剂 , 历史悠久的大学传统也不会阻挡改革的脚步 。 应该指出香港的高等教育系统能为新的研究型大学的成功建立和发展创造 条件 , 而这些条件并非由新 建 大 学 所 催 生 。 良 好 的 学 术 道 德 环 境 在 香 港 科 技 大 学加入这个大系统之前就已存在 , 并且延续至今 。 在不到 10 所大学的小型系统中 , 容易形成一个跨越边界的共识 。 通过共享 核心理念 , 如思想自由 、 知识交流 、 种族平等以及其他因素 , 可以促进达成这种共 识 , 这有助于大学与其所处系统的结合 。 对此 ,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职责即为 在系统中协调各大学的特点差 异 以 及 其 在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中 的 作 用 , 并 在 对 大 学 进行资助时强化这一协调职责 。 研 究 资 助 如果香港不是在竞争性融资方面创新 , 这个大系统就会失去活力 , 也不能为 新的大学提供平台向公众 展 示 其 存 在 。 在 这 一 框 架 内 也 存 在 内 在 的 合 作 元 素 。 竞争性研究赠款由香港研 究 资 助 委 员 会 管 理 。 这 些 研 究 资 助 , 虽 然 其 规 模 不 能 与美国主要的大学相提并论 , 但总的来说仍然推动并提高了大学的研究生产力 。 例如 , 在 2002年 看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10 年 的 发 展, 只 有 一 部 分 研 究 资 助 ( 小 于 15% ) 直接分配给香港科技大 学 等 高 校 用 来 支 持 小 规 模 的 研 究 项 目 。 香 港 科 技 大学通过内部竞争来 管 理 这 些 赠 款 。 大 部 分 研 究 赠 款 ( 超 过 80% ) 分 配 给 了 个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73 人或由所有大学教职员组 成 得 团 体 来 竞 标 ; 其 余 约 5% 用 于 强 调 跨 机 构 和 跨 学 科之间的合作 : 这些资金会资 助 来 自 两 个 以 上 大 学 的 合 作 竞 标 , 以 支 持 其 合 作 研究中设备需求或丰富其图书馆馆藏 , 或是支持大学跨学科和 /或研究机构间的 合作研究 (UGC2002b)。 香港科 技 大 学 已 在 香 港 和 其 他 大 学 建 立 了 合 作 项 目 。 这些项目涵盖中医等多个领 域 : 中 药 研 究 与 开 发 ( 与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 药 物 筛 选 分子技术研究所 ( 与 香 港 大 学 )、 海 洋 环 境 研 究 及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 与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 发育基因组学和骨骼研究 ( 与 香 港 大 学 ) 以 及 国 内 和 国 际 流 感 控 制 研 究 ( 与 香港大学 )。 然而 , 某些领域的 合 作 可 能 不 深 , 因 为 这 个 计 划 是 由 大 学 教 育 资 助 委员会自上而下执行的 。 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的竞争性招标是在香港及海外专家评审的基础上产生 的 。 海外评估 , 虽然整体来说 成 本 非 常 昂 贵 , 但 却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因 为 香 港 在 某 些特定领域内的评审员数量还相当有限 。 香港科技大学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方面 便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 很多 的 科 学 家 在 其 以 前 工 作 的 美 国 大 学 已 经 拥 有 类 似 的 、 申请研究经费的经验 。 总之 , 从这个案例研究中吸 取 的 关 键 因 素 是 必 须 包 括 一 个 共 同 的 目 标 。 香 港科技大学的创始校长总结了这些关键因素 ——— 愿景 : 共同愿景 、 明确任务 、 充 满热情 ; 目标 : 区域优先 、 国家定位 、( 特定领 域 的 ) 全 球 影 响 ; 重 点 : 领 域 和 专 业 的选择 、 集中 资 源 ; 治 理 : 组 织 和 制 度 ; 适 应 : 国 际 化 、 平 衡 双 重 传 统 ; 心 脏 : 大 脑 、肌体 、 精神 、 心理 、 力量 ; 灵魂 : 教师是大学的灵魂 、 共同的目标和勇往直前的 动力 。 在此模式中 , 目标是成为地区内的首选大学 , 在一些学术研究领域具有国 家地位和全球影响 力 。 重 点 是 领 域 和 专 业 的 选 择 , 这 样 才 能 有 效 地 配 置 资 源 。 管理需要支持创新和独特的组织系统 , 促进教学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 保护学术研 究氛围 , 并且发展国际化但同时平衡本地和国家的传统 。 最后 , 研究型大学的重 心永远是教师 , 这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人才 , 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 积极进取 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动力 。 香港科技大学促进与中国内地地区的联系 , 建立了强大的学术团体 , 中国正 在全球中崛起并实施改革开放 。 在这个意义上说 , 通过建立新的国际大学 , 并且 大学的愿景不仅仅限于香港而 是 放 眼 于 中 国 内 地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在 香 港 系 统 内 确立了利基 ; 这特别表现在南方科技大学在相邻的深圳经济特区的规划建立 。 香港科技大学已确立了自己的利基 , 不仅在科学和技术领域 , 而且秉承了以 研究为重点的大学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和大学积极进取的愿景融合到一起 。 香港 科技大学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是从海外大学招聘了两代中国学者 。 通过为教师 7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提供一个独特的历史机遇和资 源 充 足 的 学 术 工 作 环 境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一 直 拥 有 一个强大的学术团队 。 香港双管齐下的发展战略 足 以 为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提 供 自 主 权 , 甚 至 在 经 济 衰 退时都可维持其独特性 。 由于 遭 遇 了 亚 洲 经 济 危 机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当 时 考 虑 与 其他两个一流大学中的一所合并 , 这一举措几乎遭到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 、 员 工 、 学生 、 校友的一致反对 , 并 最 终 夭 折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能 够 在 香 港 成 功 地 使 其 有别于其他大学 , 这是因为政府财政的大力资助保证了大学创新的高度自治 。 参考文献 At lbc ah, Phi lip G.2003.Th o ecssa t ndbenf eiso t fwor ldc -ls asun ivr est iie s .It nernai tonal Highe rEdua cti on, no.33, 6. At lbc ah, Phi lipG.,an o dJrgeBl a췍n.2007. W r oldc lasw s ol rdwide:Transformin e grse a c rh unv ier sii tesinAi saandLat inAmei rca.Bl atimoe r o :J hnsHopki nsUni v .Pe rss. Chn i ,Roa lnd.2009.In tev rie tHKU wa ST.Oco t br2 e 8. Chung,Se z-yuen.2001. H ongKongsj ’ ourneyt oreunifi cat ion.HongKong:Chn ies eUnv i . fH o ongKongPe rss. Cous re,Sa lly.2001.HKUS o Tsar s :Thefr istdc eade. HongKong: Of fieo c fUnv i . Devl eopmen tandPubi lcAf fai rsandt hePubi lsi hngTechnl oogyCet ner, HongKong Unv ies rit yofSi cenea c ndTechnl oogy. Dn ig,Xul eiang.2004. Onuni ver sit yreformanddee vlopmet. n Bi ei jng:Pek ingUnv i .Pr ess. l Fahai vn, Pal uet te.1991. Bul idn i gaunv ier siy: t Thest oryo h fteHongKongUnv ies riyo t f Si cec neandTechnl oogy.HongKong: Of fieo c fPubi lcAf fai rs, HongKongUnv i f .o Si cenea c ndTechno logy. HKUST. SeeHongKongUnv ier sit yofSc ienc eandTechnl oogy. HongKongUnv ies rit yofSi cenc eandTechno logy.2010.Knowl edget ranf serr epott r ot h e Unv ies rit yGrant sCommt ite e ,Jl uy.ht tp: //ww u w.gc.edu.hk/ e n d g/ c/ o ugc/ a c tii vt k y/ t/ HKUST. pdf(ac ces sedNovembr1 e 0, 2010). ———.Mis sionan i dvsi on t .htp: //ww u w.st.hk/ e n a g/ bout /mi ssi on- vii son.t h m (a ccs esed Augut s 23, 2010). ———.Rankn igsandawar ds.ht tp: //w u ww.st.hk/ e n a g/ bou r t/ ankn ig.h t m(ac ces sedAugus t 23, 2010). i J ,Shuomn ig.2009.Tai kn i ga tH ma ongKon’ gss cienc eandt echno logy:Fus e Chn iawi th n itr ent aiona lpower.It nen r a tionlC a hn ieeW s eel ky,May24, 24 31. Kung,Shi an-Dow.2002.M e ytnyeasa r tt heHong KongUnv ier siyo t fSi cec neand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 75 Techno logy. i Lu, Amy,andDai vdZwei g .2010.Tri ann iganewgene rai tono fman ilands tudet ns:Therl oe fH o ongKong.Paprp e e rpr ae o dfrsubmi sso i oA nt s ianSure v sr y, a e fee rnc e nt di he cur ricl uu i mvtaWe i bsteo fDai vdZwei g .ht tp: //www. ccr t u .st.hk/ a bout/ p f/ d Dai vd_CV _2010. pdf. OCGA.SeeOf fic eofCont rat c andGrantAdmn iit sra tion. Of fieo c fConr tata c ndGrantAdmi nit srt aion(200 t 9) .htp c : // l et.us t h . k/ s emn ia P r/ DW _ 200901/ S s eso in%202_Grant.pdf. Pot sil gione,Ger ardA.2008.Trans formai ton nt si a rnsnt aionlh a i ghre e dua cti on,Journalof HighrE e duc ato in, 29 (Oco t be r ): 21 31. ———.2009.Commui nt o ycle lge sinChi nast ’ wosys tems.In,Communt iyCol legeModl es: Go lba lizat ionandHighrE e duc ato inReform, ed.Ros aln idLat inrR e abyandEdwadJ r . Vae lau,157 171.Amst erdam: Spi rnge r . Sl ami,J a ml i.2009. T h e chal lengeofe stab lis hingwor ldc -la ssuni ves rit ies.Wash ingo tn,DC: Wol rdBank. So,Av lin,andMingK.Chan.2002. Crs iisandt ransformai toninChi n a ’sHongKong.New Yok r : M.E.Shr ape. Times Highe r Edua cto in Suppl e met n .200 t 8. htp: //www.t o pun ivr est iis e o .c m / wol rdun ivr est iyr anki ng r s/ s eul t 2 s/ 00 o 8/ ve ral l_ranki ng f s/ u llr ankn igs/. UG S C.eeUni ves rit yGransC t ommt ite e . Unv ies riyG t ransC t ommt ite e .Poi lcy t .htp: //www.ugc.edu.hk / e n u g / gc/ p l oicy / pl oicy.h t m. ———.1996.Highre e duc ato ininHongKong. e Ar por t byt heUnv ies rit yGransC t ommt ite. e Oco t br e .ht tp: //w u ww.gc.edu.hk /HER C VW / ONTENT. htm. ———.1999.Highe rEdua cti o n H ni ong Kong — ARepor tb h yteUnv ier sit yGrans t Commi tte, S e uppe l men t (May) .h ttp: //www.ugc.hk/ e n u g/ gc/ p ubi lca tion/ r epot/ r e rpot r . htm. ———.2000. Fat csandFigur es.HongKong:Uni ves rit yGran tsCommt ite e . —— 2 —.002a.HighrE e dua cti o nH ni ongKong (Sut h r elandRepot r ), Mar ch.ht tp: //www. ugc.edu.h e k/ n u g/ gc/ p ubl ica tion/ r epot/ r hr/ e he r h .tm. ——— .20002b i .Fgue rs t .htp: //www.ugc.edu.hk/ e nl gis d h/ o c umet ns/ figue rs/ e ng/ ovr evi e w h 2.tml(ac ces sedNovembr1 e 0, 2010). —— 2 —.004a.HongKongHighe rEdua cti on:Tomakea Differ ene, T c oMovewi t h hte Time a s, Jnua ry.h ttp: //www. u gc.edu.h e k/ n d g/ c/ o ugc/ p ubl ica tion/ r epot/ r pl oicy_ documen t _e.pdf. 7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2004b.It negrt aionMat tes, M r ar ch.www. u gc.edu.hk/ e n d g/ c/ o ugc/ p ul bia cti on/ e rpot/ r repor t i _ n tega rti on_mat tes r _e.pdf. ———.2008.Roes l a ttemet nso f UGCf u nde n dist itu tions, Annex Ⅳ, Mar c t h9.htp: // w u ww.gc.edu.h e k/ nl gish/ d o c umet n f s/igur es/ p f /A d 4_ Eng.pd c g(ace ssedAugus t23, 2010). —— 2 —.009a.RoeS l t atemen t fUG so Cf u nde n dist itt uions.Annex1 t X.htp: //www. u gc. edu.h e k/ n u g/ gc/ p ubl ict aion/ r epor t/f igur e200 a 7/ nne 0 x/ 9. pdf. ———.2009b.UGCPoi lcy.ht tp: //ww u w.gc.edu.hk/ e n u g/ gc/ p l oicy/ p o licy.t h m. ———.2010.UGC.Fi gur esh ttp c : // df c . ugc.edu.h c k/ df/ c se archSt ati sti cRepor t d .o(ac ces sed Novembe r10, 2010). Wak ler,Ant h ony.1994. Bul idn i gt hefuu tre:Th o ecnr tove rsa i o lcns trut cionoft h a ec mpus o h fteHongKongUnv ies riyo t fSc iec neandTechno logy.HongKong:Longman. Wong,YukShan.2010.It ner vie tHKU. wa Dee c mbr2 e 1. Woo, Chi a-Wei.2006.Ji ont l r ycet ain h gte Hong Kong Unv ier siyo t f Si cec neand Techno logy. Zakr aia,Fae red.2009. T h epo st-Amei rcanwol rdandt her iseo h ft e erst.London:Pengi un.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李秉植 ( ByungShkR i hee) 要想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 大学需要具备诸如传统 、 资源以及有利环境 等竞争优势 。 这也许可以解释 为 什 么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都 集 中 在 发 达 国 家 , 这 些 国 家拥有相对较长的现代大学的 历 史 、 资 源 丰 富 的 教 育 环 境 与 受 到 保 护 的 学 术 自 由 。 也许这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 即美国之外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公立大学 , 只有 少数几所例外 。 韩国是少数几个在建设世界知名大学中取得成功的发展中国家 之一 , 如 首 尔 国 立 大 学 (SeoulNai tona lUnv ier sit y)、 韩 国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院 (KoreaAdvane cdI nt sit ut fS eo ci enceandTechnol og y)、 浦项科技大学 (P ohang Univr esi tyofScienea c ndTechnoo lgy, 简称 POSTE CH) 等 。 这 其 中 , 浦 项 科 技 大学 , 毫无疑问 ,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 浦项科技大学的独特之处 在 于 该 校 在 过 去 短 短 的 20年间从一所私立大学 发展成为一所世界一流大 学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该 校 克 服 了 不 利 的 地 域 劣 势 。 常 言道 “ 条条道路通首尔 ”, 人 们 更 愿 意 在 首 都 生 活 。 这 通 常 限 制 了 韩 国 除 首 尔 之 外其他城市的大学吸引最优秀的学者和学生 。 本章将探讨浦项科技大学如何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目前的地位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 。 三个主要问题是 : 首 先 ,是什么促使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 (PohangI ronandS telC e o.Ltd) 这样一 家私人公司为浦项科技大学提供资助 ? 第二 ,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 , 浦项科技大 学有何特点 ? 最后 , 要维持大学目前的地位 , 学校必须面对哪些挑战 ? 本章最后 简单地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从这个案例中所得到的启示 。 浦项科技大学成立于 1987 年 , 由 一 家 私 人 企 业 创 办 ①, 即 目 前 世 界 第 二 大 ① 浦项制铁最初为公营企业 , 在 2000 年进行了私有转制 。 7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钢铁企业的浦项制铁公司 。 浦项科技大学占地 267 英亩 (1080 平方千米 )。 校 园坐落在浦项 , 这座拥有 50 多 万 居 民 的 中 等 规 模 的 海 滨 城 市。 从 地 理 上 看,浦 项位于韩国半岛的东南部 , 离首都首尔大约 360 公里 。 有趣的是 , 这座又小又偏 远的城市成了浦项科技大学的家 。 在韩国 , 社会 、 教育和文化基础设施一直都集 中在首都 , 靠近首尔的这一地 理 优 势 一 直 被 人 们 视 为 吸 引 优 秀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重 要因素 。 有一个古老的韩国 谚 语 说 到 ,“ 把 你 的 孩 子 送 去 首 尔 , 把 你 的 马 儿 送 去 济州岛 ” ① 。 任何想成为著名研究机构的大学都是在首尔 。 不过 , 浦项 科 技 大 学 成功落户于地方城市 , 这归因于创始人有远见的领导 、 公司提供空前规模的财政 支持 , 以及吸引着优秀科学家和学生的 、 富有创新性的管理策略 。 正如其名 , 浦项科技大学的 研 究 集 中 在 科 学 和 技 术 领 域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有 4 个理科学系 ( 化学系 、 生命科学系 、 数 学 系 和 物 理 系 )、6 个 工 科 学 系 ( 化 学 工 程 系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电子和电气工程系 、 工业与管理工程系 、 材料科学与工 程系和机械工程系 ), 以及教授通识教育的人文及社会科学部 。 研究生院的项目 和本科类似 , 但他们也提供 相 关 学 科 领 域 的 跨 学 科 课 程 。 从 2010 年 起,所 有 课 程都用英语教学 , 通识教育仍然是用韩语授课 。 浦项科技大学自成立以来 , 其学生规模一直很小 。 2009年的学生人数大约 为 3100 人 , 其中包括 1400 名本科 生 和 1700 名研究生(其中 50% 是 博 士 生 )。 迄今为止 , 浦项科技大学大约有 5000 名 学 生 已 经 获 得 学 士 学 位 ,6000名学生 获得硕士学位 , 约 1600 名 学 生 获 得 博 士 学 位。 由 于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每 年 只 招 收 大约 300 名合格的学生 , 因此 该 校 的 本 科 专 业 在 当 地 具 有 高 度 竞 争 力 。 与 此 同 时 , 浦项科技大学稳步提升教学人员的数量 , 目前拥有 244 名全职教师 , 生 师 比 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6∶1), 可以与那些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相媲美 。 浦项科技大学拥有丰富的财政资源 。 学校的捐赠主要是来自浦项制铁公司 的股票 ; 虽然股票随着市 场 波 动 , 但 目 前 已 达 到 约 20 亿 美 元 ②。 2009年的经营 2 亿美元 , 同年该 校 主 要 的 私 立 学 校 竞 争 者 用 了 两 倍 的 预 算 却 多 招 预算约为 2. 收了 10 倍的学生 。 因为浦项科技大学的财务状况很好 , 学生无需支付学费并且 可以生活在 校 园 里 , 学 校 为 高 楼 大 厦 所 环 绕 , 校 园 里 有 设 施 先 进 的 教 室 和 实 验室 。 通过战略重视科学和技术 领 域 的 发 展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在 短 短 二 十 多 年 就 在 ① 济州岛是韩国南部海滨具有异国情调的 、 适于休闲度假的岛屿 。 ② 目前韩元与美元的汇率为 1000∶1, 为方便起见 , 本文以美元为单位 。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79 国内乃至国际树立了声誉 。 学 校 一 直 保 持 小 规 模 发 展 , 并 吸 引 了 国 际 知 名 的 科 学家 。 学校自 1997 年以 来 一 直 名 列 国 内 大 学 排 名 前 三 名 。 此 外 ,1998年它被 《 亚洲周刊 》 评选为 亚 洲 最 佳 科 技 大 学 (Ai saWek1 e 999),2010年名列泰晤士高 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 28 位 。 浦项科技大学正在不断努力 , 争取在未来 10年 内跻身世界大学前 20强。 韩国的高等教育系统 现代高等教育在韩国的教育史上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 。 韩国最古老的私 立大学延世大学 (Yons eiUnv ies rit y ), 是 由 一 群 美 国 传 教 士 和 医 生 创 办 。 2009 年延世大学庆 祝 其 成 立 125 周 年。 国 立 大 学 就 更 年 轻 了。 韩 国 第 一 所 公 立 大 学 ,首 尔 国 立 大 学 , 也 只 有 60 年 的 历 史 。 与 日 本 的 京 城 帝 国 大 学 (Gyungsung Impe rilC a ol lege) 和其他两所分散在首都的两年制专业学校合并后 , 首尔大学变 成了一所综合性的 大 学 。 直 到 19 世 纪 末,韩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一 直 受 到 中 国 的 影 响 , 后来在 1910~1945 年殖民时 期 又 受 日 本 的 影 响 , 但 是 韩 国 目 前 的 高 等 教 育 系统主要效仿美国高等教育系统 。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因为美国军政府在二战 结束时期 ( 在日本统治的结束 时 期 , 并 非 巧 合 ) 奠 定 了 韩 国 教 育 的 基 础 : 美 国 不 但从财政方面支持 , 并且以派 遣 美 国 学 者 访 问 韩 国 的 形 式 为 学 校 在 发 展 课 程 设 置和制定整体制度体系等方面提供咨询 。 美国和韩国建立密切关系的结果是有 4 的韩国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大学学位 , 这个比例在一些精英大学中尤为明显 。 1/ 尽管这种比例正趋于减少 , 韩 国 大 学 毕 业 生 中 仍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将 美 国 的 研 究 生 院作为其学习深造的首选 。 尽管历史很短暂 , 韩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大规模扩张 。 目 前 ,350万大学生 分布在大约 400 所高 校 学 习 。 他 们 当 中 约 有 80% 的 人 在 私 立 高 校 学 习 。 高 比 5 的本科生在私立高校 例的私立学校是韩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 。 尽管超过 4/ 学习 , 政府却只给予他们最低限度的资助 。 因为缺乏公共资金的资助 , 私立大学 的收入主要是依赖学 杂 费 ( 平 均 约 70% )。 私 立 大 学 学 生 的 学 费 一 般 要 比 公 立 大学的学生高出一倍多 , 公立大学收入 ( 约 60% ) 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资助 。 近几十年来 , 高等教育机构 的 种 类 也 越 来 越 多 样 化 。 虽 然 很 难 用 一 些 已 有 的高等教育机构类别 , 如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标准 , 来划分韩国的学校 , 但是韩国的大 学 依 据 他 们 的 主 要 任 务 和 学 科 范 围 可 以 分 为 几 类 ( 如 科 研 和 教 学 )。 国立大学 , 包括首尔国立大学和其他地区的国立大学 , 属于研究型大学 , 涵 8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盖了一系 列 的 综 合 学 科 领 域 。 其 中 最 负 盛 名 的 首 尔 国 立 大 学 , 目 前 大 约 有 17000名本科生和 1500 名全职教师 , 全校有 86 个学系 , 每年开支大约是 3 亿美 元 。 私立研究型大学 , 如 延 世 大 学 和 高 丽 大 学 (Koe raUni ves rit y ), 在 学 校 结 构 等方面可以与首尔国立大 学 相 媲 美 。 此 外 , 一 些 规 模 较 小 但 知 名 度 很 高 的 研 究 型大学只重视科学和技术等相 对 较 窄 的 学 科 领 域 , 其 中 包 括 韩 国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t 院( heKoe raAdvanc e n dI s tiu tt fS eo i cenea c ndTechnl oogy) 和浦项科技大学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招收 4000 名本科生 , 聘用了约 400 名全职教师负责 23个 学位项目 , 每年开支达 1 亿 美 元 (KAIST2009)。 其 余 大 学 的 首 要 任 务 是 教 学 , 并满足区域发展和职业发 展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需 要 。 这 一 组 包 括 各 种 各 样 的 高 校 , 如工业类大学 、 教育大学 、 技术大学 、 网络大学和初级学院等 。 韩国高等教育的另 一 个 显 著 特 点 是 政 府 一 直 以 来 采 取 了 强 有 力 的 控 制 措 施 。 虽然政府的影响已逐渐减 弱 , 但 是 与 高 等 教 育 甚 至 是 私 立 高 校 也 还 是 关 系 密切 。 因此 , 政府继续减少它对学校管理条例的直接干预 , 而它往往依靠间接的 竞争性拨款和融资等多项 措 施 来 施 加 其 影 响 。 有 了 这 项 新 措 施 , 那 些 高 水 平 大 学通过最近实施的各种项目获得了额外的资助 , 如 1999~2012 年实 行 的 “21世 纪智慧韩国计划 ”(Bri anKoe ra21)和 2009~2012 年间实行的 “ 世界一流大学计 划 ”( Wol rdCl assUnv ies riyP t ro jet c ) ① 。 私立研 究 型 大 学 , 包 括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 也从政府发起的这些资助项目中受益良多 。 建设一所新大学的背景 浦项科技大学成立时 , 韩国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的 教 育 和 研 究 环 境 事 实 上 很 不 理 想 , 他们甚至对研究型大学的概念都很陌生 。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 大学校园 里的学术气氛还难以建立 , 这 主 要 是 由 于 学 生 争 取 民 主 的 政 治 示 威 以 及 机 构 缺 乏必要的资源支持优质的教育和科研 (Han1983)。 举 例 来 说 , 即 使 是 首 尔 国 立 大学的工程学院 , 其生师比也很高 , 他们甚至不能为科学和工程教育提供必要的 ① “21 世纪智慧韩国计划 ” 于 1 999 年启动 , 将持续到 2 012 年 。 此计划旨在为研究生的 研 究 项 目 提 供 资 金支持 。 在第一阶段 , 即 1 999年至2 007 年,政 府 为 全 国 564个研究团队划拨了1 3亿美元。 第二阶 段 ,从 2008 年开始 , 已为 74所大学的5 6 8个研究团队拨款2 0 亿 美 元。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计 划” 是 于 2008 年启动的韩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项目 , 目 的 是 在 新 兴 领 域 建 立 专 业 项 目 , 通 过 聘 请 世 界 各 地的优秀学者 , 以此加强国际化的教学与研究合作 。 2 008~2 012 年 , 政府将对该计划 投 资 8. 25亿美 元 ( MEST2008)。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81 计算机 。 此外 , 其生均教育支出在 1985 年仅为 1500 美元 , 分别只有美国 (8000 美元 ) 和日本 (17000 美元 ) 的 10% 至 20% 。 政府从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大力 支持包括科学和技术领域在内的学术研究 , 在 1977 年建立了韩国科学与工程基 金会以及在 1981 年成立了韩国研 究 基 金 会 (Umakosi h 1997)。 与 此 同 时 , 国 内 民营企业开始收购 现 有 的 大 学 或 创 建 新 的 大 学 。 例 如 , 现 代 集 团 ( Hyundi a )于 1970 年成立蔚山现代汽车 工 程 学 院 ; 大 宇 公 司 (DaewooCor p o rat ion) 的 总 裁 金 宇中 ( Wo o oJ ongKim) 在 1977 年 收 购 了 亚 洲 工 程 学 院 (Ao juEni gner eing Col lege),1980 年又将其发展 为 大 学 ; 还 有 LG 集团在1981年成立了莲庵工业 大学 (YonamI n t sit ut fD eo i gia tlTechnl oogy)。 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 期是民营企业参与高等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时代 。 成立于 1973 年的浦项制铁公司部分借助于日本对韩国的赔偿 , 并在日本的 技术援助下取得了意想不 到 的 成 功 。 此 时 , 日 本 开 始 感 到 不 安 并 不 再 把 技 术 转 移到韩国 。 最后浦项制铁公司觉得自己的技术发展是必不可少 的 , 所 以 在 1987 年建 立 了 产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Ree sac rhI n t siu tteo fIndut sri alSi cene & c Techno logy)。 浦项科技大学成立于 同 一 年 , 学 校 的 目 标 是 管 理 研 究 所 , 为 新 进 工程师提供先进的技术教 育 , 并 奠 定 未 来 技 术 发 展 的 基 础 。 在 1986 年,浦 项 制 铁公司首席行政 长 官 朴 泰 俊 (Ta- eJoonPark) 在 他 的 就 职 典 礼 中 谈 到 了 他 对 浦 项科技大学的未来的看法 : “我想重申的是今天我们成立了浦项科技大学 ,浦项科技大学不仅 要像任何传统的大学一样 ,培养拥有清醒的民族观与创造性智慧 、为人 类未来社会做出伟大贡献 的 领 导 人 ;而且也要成为为我国科技进步开 辟道路的顶尖大学 。 由于 工 业 的 进 步 和 全 球 的 竞 争 ,保证我们在技术 上的先进性是目前的首 要 任 务 。 为 了 进 一 步 发 展 先 进 技 术 并 在 20世 纪90 年代成为该领域的龙头企业 ,浦项制铁公司迫切需要世界一流的 人才和一流的科研能力 。 为 此 ,浦项制铁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研究和开 发的投资 。 当然 ,我们建立这所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即浦项科技大 学),因为我们相信行业与工业研究机构和大学间的密切联系将使我们 的梦想得以实现 。”( P OSTECH2007) 创办新的研究型大学的计划当时遭到许多人反对 。 政府和浦项制铁公司的 股东怀疑浦项制铁公司在浦项科技大学经济独立前能否提供足够的支持 。 事实 8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证明了浦项制铁公司为浦项科 技 大 学 提 供 了 足 够 稳 定 的 财 政 支 持 , 这 要 归 功 于 其成功的商业运作 。 不过 , 从金融稳定性方面来说 , 这似乎有点冒险 。 当创办浦 项科技大学计划成形时 , 也受到了当地社区群众的抵制 , 因为他们认为要想建议 一所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大学 , 就一定要有高入学率 。 当时 , 浦 项有 20 万人口 , 是全国唯一 没 有 四 年 制 大 学 的 城 市 。 但 是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宣 称 其愿景是发展成为一所小 规 模 、 专 注 于 科 学 和 技 术 领 域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 尽 管 面 对各种障碍 , 在 朴 泰 俊 强 有 力 的 领 导 下 , 创 办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的 计 划 最 终 得 以 实现 。 浦项科技大学的早期发展 浦项科技大学从开始酝酿和建设之时 , 正如其创始人朴泰俊所愿 , 就立志以 加州理工学院为范本 , 成为在 科 学 和 技 术 领 域 培 养 具 有 真 才 实 学 的 人 才 的 研 究 型大学 。 1985 年春天 , 当 时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建 设 计 划 还 在 制 定 中 , 朴 泰 俊 在 洛 杉 矶出差时曾访问了加州理工学 院 , 并 会 见 了 该 校 的 行 政 管 理 人 员 并 征 求 了 他 们 的意见 。 无论如何 , 朴泰俊到美 国 加 州 理 工 学 院 访 问 显 然 有 助 于 他 把 建 设 浦 项 科技大学的想法清晰化和具体化 。 他认为大学所追求的不是成为综合性大学的 目标 , 而是专注于先进科学 技 术 领 域 的 小 机 构 。 他 对 大 学 创 始 团 队 提 出 的 具 体 要求很好地反映了一个典型 的 现 代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特 点 : 生 师 比 低 、 研 究 生 比 例 高于本科生比例 、 教育成本低 、 学校能为学生提供住宿和高品质的校园环境 。 计 划的特点意味着学校已经偏离了 20 世纪 80 年代韩国大学的理念 。 朴先生在这个阶段领导确 实 重 要 , 但 对 建 设 一 所 研 究 型 大 学 来 说 是 远 远 不 够的 。 以下几 个 管 理 者 在 不 同 阶 段 所 采 用 的 创 新 方 法 或 可 解 释 该 校 早 期 的 成功 。 首先 , 浦项科技大学所 有 的 全 职 教 师 都 拥 有 博 士 学 位 , 其 中 60% ~70% 为 海外归国的韩国著名科学家 , 而 那 时 在 韩 国 拥 有 科 学 和 工 程 领 域 博 士 学 位 的 人 相当罕见 。 他们自愿回到韩国 , 因为他们想致力于国家发展的事业 。 话虽如此 , 但是大学开出的条件也相当 诱 人 : 一 个 优 秀 的 研 究 环 境 、 每 年 只 有 两 到 三 门 课 程的教学任务 、 每 6 年就有一年 带 薪 休 假 、 一 份 有 竞 争 力 的 薪 酬 ( 的 确 也 是 韩 国 最高的工资水平 ) 以及毗邻 校 园 的 公 寓 。 我 们 注 意 到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早 年 招 聘 教 师独特的两个步骤是也是很有趣的 : 首先 , 如前所述 , 大学聘请了少数居住在海 外拥有丰富经验并具有国际声誉的韩国科学家 ; 第二 , 大学要求他们在他们的学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83 科领域中寻找有前途的青 年 学 者 。 此 后 , 这 些 骨 干 教 师 每 年 都 成 功 地 吸 引 相 当 数量的优秀青年学者 。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 浦项科 技 大 学 开 局 之 年 所 招 收 的 本 科 新 生 在 其 高 中 阶 段都是名列前 2% 的优秀学生 。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入学条件 ① , 并向所有进入该 校的学生承诺免收学费和 提 供 住 宿 的 条 件 。 借 用 媒 体 的 宣 传 , 学 校 也 向 全 国 各 地顶尖的高中学生分发宣传小册子 , 在校园里举办科学营活动 , 以及在各大城市 举办招生会议 。 尤其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 , 当高等教育还是卖方市场时 , 其他大 学 , 至少所有的精英大学都 没 有 采 取 这 种 宣 传 活 动 。 在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第 一 年 出 乎意料地成功招收优秀的学生 后 , 那 些 名 校 的 毕 业 生 也 想 选 择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继 续深造 。 这些研究生被这所学 校 吸 引 不 仅 是 因 为 不 用 缴 纳 学 费 , 可 以 享 受 设 施 齐全并且完全免费的学校公寓 , 也是因为这里有任何其他大学当时都没有的 、 装 备精良的实验室和高端的计算机系统 。 在其成立之初 , 浦项科技大学没有采用其他大学的行政管理体制 , 而是有选 择地引进浦项制铁公司自己的管理技术和体系 。 从浦项科技大学的历史可以看 出他们的管理技术和系统非常先进和高效 。 与其他国立或私立大学那些习惯于 官僚作风和拖延决策的教师不同 , 浦项科技大学的教师十分支持整个管理体系 。 对失败案例及其模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浦项科技大学取得初步的成效 。 首尔 国立大学和亚洲大学 (Ao juUnv ies rit y )的 官 员 提 供 了 关 于 建 校 的 有 益 建 议,事 实上 , 他们的经验都是来自 自 身 的 教 训 。 他 们 强 调 必 须 在 制 定 设 施 计 划 前 制 定 学术计划 。 另外 , 浦项科技大学的学院人员招聘策略也借鉴了蔚山大学的教训 。 蔚山大学坐落于一座工业城市蔚山 , 位于浦项南部 65 公里处 。 其工程学院由现 代集团于 1970 年创立 。 他们无法吸引拥有理学和工学博士学位的教师 , 结果不 得不招收只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 他们的另一个失败之处是没有吸引到足够的优 秀学生 , 结果不得不从当地 社 区 招 收 一 些 不 够 合 格 的 学 生 。 蔚 山 大 学 最 后 不 可 避免地发展成了一个四年制的 综 合 性 大 学 , 与 专 注 于 科 学 与 技 术 研 究 的 初 衷 相 距甚远 。 浦项科技大学保证了 所 有 的 教 师 都 必 须 具 有 博 士 学 位 , 提 出 高 于 延 世 大学和韩国大学的入学标准 , 而 这 两 所 大 学 的 入 学 标 准 在 韩 国 私 立 大 学 中 一 直 是最为严格的 。 ① 浦项科技大学认识到吸引优秀的教师和 学 生 是 研 究 型 大 学 成 功 的 关 键 , 但 是 学 校 也 有 人 担 心 , 认 为 本科生入学标准定得过高 。 金校长 (H oi glKim) 表达了他的决 心 , 风 趣 地 回 答 道 “ 即 使 只 有 一 个 学 生 申请也没关系 , 因为这样的话 , 教师就可以集中精力做研究了 ”。 8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大学治理和领导 浦项制铁 公 司 成 立 的 董 事 会 ( Unv ier siyC t or p o rat ion) ① 拥 有 最 终 的 行 政 权 , 负责主要学术 、 财政和政 策 事 项 的 决 策 。 具 体 来 说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董 事 会 内 部与典型的美国私立大学 相 似 , 事 实 上 都 有 校 外 人 员 为 大 学 建 设 出 谋 划 策 。 然 而 , 浦项科技大学董事会的规模要小很多 , 例如 , 虽然该校的规模与加州理工学 5 大小 。 由于这个原因 , 董 院相当 , 但是其董事会只有加州理工学院董事会的 1 / 事会主席比大学的一般管 理 成 员 拥 有 相 对 较 强 的 影 响 力 。 然 而 , 大 学 的 自 主 管 理从一开始就得以保障 。 董事 会 主 席 将 管 理 权 委 托 给 校 长 , 如 校 长 有 权 任 命 老 师等 。 这在韩国私立大学中并不常见 : 一般私立大学的主席或者其家庭成员通 常是大学的拥有者 , 他们都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 在许多情况下 , 家庭成员以董事 会理事或主要行政人员的身份 干 预 大 学 重 要 事 务 的 决 策 , 如 教 师 聘 用 和 大 学 财 务管理 。 他们有时是出于自己 或 家 庭 的 目 的 或 利 益 干 涉 学 校 事 务 , 因 而 经 常 导 致在教师聘用上产生分歧 , 或者更糟糕的财政腐败 , 如挪用高校资金等 。 而浦项 科技大学 , 主席的影响力虽然很强 , 以上情况却从未发生过 。 学 校 管 理 自成立以来 , 浦项科技大学不断制定发展规划 , 最近又发布了一个新的愿景 和一系列的发展战略 , 称之为 2020 年世界一流大学愿景 。 浦项科技大学的目标 是在 2020年名列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前20 位 。 为 了 实 现 这 一 目 标 ,5 个 领 域的 11 个绩效指标已经选定 , 进展情况将得到监督 , 其结果每年也将在网上公 布 。 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清楚 地 表 明 了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的 愿 景 , 也 体 现 出 在 该 校 的实际水平仍与美国顶尖大学存在差距 。 浦项科技大学通过三个主要战略努力 追赶美国的大学 , 这 三 个 战 略 是 : 选 择 性 的 重 点 发 展 计 划 、 研 究 合 作 、 国 际 化 。 由于浦项科技大学规模很小 , 很难争取到各个学术领域的教授 , 所以其战略方针 是选择影响力大的研究领域并鼓励教师通过潜在的合作团队进行合作 。 为了加 强研究合作 , 浦项科技大学实施了教师兼任制度 , 即一个教师受聘于两个或两个 ① 根据韩国法律 , 大学应该由政府或大 学 法 人 (ui nve rst i o ycrpor ati on) 创 办 。 因 此 , 公 民 个 人 或 私 人 实 体必须事先建立大学董事会 , 然后可通过公司资助私立大学 。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85 以上的部门 , 并积极鼓励跨学科研究 。 学校还认识到 , 如果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意味着学校需要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 还要能够吸引国外著名研究者 , 那么实行国 际化则为必由之路 。 浦项科技大学管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校长对系主任的授权 。 大多数韩国 大学的系主任均由各自的学系任命 , 而且系主任只有象征性的权力 , 轮流管理系 科的日常事务 。 然而 , 浦项科技大学系主任没有固定任期 , 他们负责新教师的招 聘以及教师的绩效评估 。 这种 管 理 体 制 的 发 展 十 分 有 意 思 , 因 为 它 与 韩 国 集 权 制背道而驰 。 通过授权给中层 管 理 人 员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已 在 招 聘 和 保 留 优 秀 的 科学家方面取得成功 。 科研与校企合作 浦项科技大学自成立以来就招聘了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并给他们提供了可能 的最好的研究环境 。 毫无疑问 , 尽管学校拥有的老师很少 , 但是已经创造出了优 秀的科研成果 。 2008 年 , 浦项科技大学的教师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 1464 篇 ,平 均每位教师大约发表 6 篇 。 在韩国的大学中 , 这已是最高的水平 , 也可以和美国 主要大学的平均水平相媲美 。 除 了 可 观 的 论 文 数 量 ( 考 虑 到 其 规 模 很 小 ), 其 论 文的质量也很高 , 浦项科技大学教师论文平均索引次数名列世界前 20位。 在浦项科技大学的优秀研 究 学 系 中 , 化 学 与 生 命 科 学 系 和 材 料 与 器 件 系 表 现尤为突出 。 在化学和生命领域 , 除了那些在 “21 世纪智慧韩国计划 ” 中 的 优 秀 教师外 , 还聚集了许多获得了最佳科学家奖和科学奖的教师 。 最近 , 生命科学系 通过选拔获得了一项政府资助 计 划 的 财 政 支 持 , 这 项 计 划 主 要 是 支 持 大 学 追 求 世界一流 。 至于材料与器件 系 , 在 任 何 一 所 大 学 里 该 系 都 需 要 一 流 的 设 施 。 浦 项科技大学大力投入建立粒子 加 速 器 及 成 立 国 家 纳 米 材 料 技 术 中 心 , 旨 在 维 护 其一流的研究环境 。 为了不断产生高影响的研究成果 , 如前所述 , 浦项科技大学已加强战略资源 分配 、 合作研究以及与国际 研 究 机 构 建 立 合 作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有 选 择 地 发 展 重 点研究领域 , 这样教师们可以从合作研究中获利 , 并邀请国际学者参与 。 预计未 来将有更多的国际合作研 究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从 2009 年 开 始 及 此 后 5 年 内,浦 项科技大学已经并将继续与 23位“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计 划”的 国 际 优 秀 学 者 合 作 进 行高端研究 。 此 外 , 学 校 还 计 划 进 一 步 与 德 国 马 克 斯 普 朗 克 研 究 所 ( Ma- x l Panc- kIns tiu tte) 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RIKEN) 开展高水平的合作 。 8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如前所述 , 浦项科技大学的创始公司浦项制铁公司 , 认为校企合作是一所大 学的主要职能 , 并在校园的主楼旁边建立了理工学研究所 (Ree sac rhI n t siu tt f eo Si cenea c ndTechnl oogy i )。 “ 行业附属 ”( ndut sr f yafi lia tion) 的 情 况 带 来 了 一 些 风险 , 最明显的就是教师和 赞 助 公 司 之 间 的 利 益 冲 突 影 响 了 研 究 的 完 整 性 。 或 者 ,实际要求教师所做的研究 和 教 师 愿 意 承 担 的 研 究 之 间 的 差 距 也 会 削 弱 研 究 实力 。 事实上 , 在理工学研究所 担 任 兼 职 研 究 人 员 的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教 师 对 这 一 特殊的冲突感到很沮丧 , 主 要 表 现 为 应 用 研 究 和 基 础 研 究 之 间 的 冲 突 。 出 现 这 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 这是因为在 20 世纪 80 年代浦项制铁公司需要应用研究 来支撑公司的具体发展并解决 公 司 的 具 体 问 题 , 而 大 部 分 教 师 则 是 在 美 国 的 研 究型大学和研究中心学习并接受的是基础研究的训练 。 这种紧张的局势在大学的头 10 年尤为突出 , 因为所有新聘请的教师必须同 时受聘于理工学研究所 。 然而 , 有 两 个 原 因 使 这 种 冲 突 趋 于 缓 和 : 一 是 浦 项 制 铁公司摒弃双重聘任政策 , 并开始向教师个人直接提供研究资金 ; 二是由于公司 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和前沿知 识 维 持 其 竞 争 优 势 , 并 借 此 超 过 全 球 其 他 的 竞 争 对手 , 公司开始意识到其利益 增 长 来 自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教 师 的 基 础 研 究 而 非 应 用 研究 。 不过 , 这种紧张局势可 能 以 一 种 新 的 形 式 存 在 。 虽 然 公 共 研 究 经 费 的 增 长为浦项科技大学的教师提 供 了 更 多 自 由 来 选 择 与 自 己 兴 趣 相 符 的 研 究 课 题 , 但是提供赞助的政府机构更关注国家的战略领域以及可商业化的研究成果 。 统 计数据表明大学的应用研究资金约 占 所 有 政 府 对 大 学 研 发 资 助 的 75% ( MEST 2009), 这几乎是浦项科技大学所获公共资金占其总共研究经费的比例 。 学校最 近获 得 了 大 约 9 800万美元公共资金及3300万美元私人资金的资助 (POSTECH2009)。 因此 , 应用研究仍是研究的主要形式 。 国际学术界通行的是公正 和 团 结 。 而 最 近 的 一 项 研 究 显 示 , 大 多 数 韩 国 大 学的科学家似乎对商业化研究有所偏爱 (Bak2006)。 一个民族主义者认为这种 商业化的合法化可促进国 家 利 益 , 这 或 许 可 以 作 为 对 科 学 家 此 举 的 解 释 。 韩 国 政府不断支持和鼓励科研应用的商业化 , 并且帮助韩国的高校积极参与该进程 。 浦项科技大学在浦项制铁公司 和 政 府 机 构 的 支 持 下 , 一 直 寻 求 提 高 其 研 究 的 商 业价值 , 并建立了一个行政支持系统 、 企业孵化中心以及风险投资机制 。 浦项 科 技 大 学 在 2006 年 发 展 了 先 进 的 “ 技 术 转 化 系 统 ” (Technl oogy Ui ti lzt aionSyt sem) 以管理科研 、 专 利 和 知 识 转 让 。 目 前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的 合 资 企业孵化中心拥有 11 家企 业 , 大 学 也 对 其 合 资 公 司 投 入 了 630 万 美 元。 此 外, 在过去的 20 年里有 26位教职员工建立了新公司从而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商业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87 化。 2009 年知识转让的总价值 约 200 万 美 元 , 相 当 于 平 均 每 位 教 师 转 化 了 3% 左右的成果 , 属韩国高校的最高水平 。 课程 、 教学与学习生活 韩国极具才华的高 中 学 生 占 高 中 生 总 人 数 的 1% , 他 们 大 都 选 择 浦 项 科 技 大学 。 浦项科技大学的学生当 然 喜 欢 学 术 生 活 带 来 的 挑 战 , 每 个 学 期 他 们 都 把 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学习 中 。 同 样 的 , 他 们 也 要 求 大 学 支 持 他 们 成 为 千 分 之 一 的顶尖毕业生 。 浦项科技大学确实尽全力培养学生在科技方面的能力 。 在日常 课程方面 , 浦项科技大学的本科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小班教学的推行 、 英语跨学科 教学的延伸以及其对数学课程的强化 。 该校 60% 以上的本科课程 都 是 以 20名 学生甚至更少的小班授课的形 式 , 较 低 的 生 师 比 为 学 生 提 供 了 更 多 与 教 授 交 流 的机会 , 因而加强了学生对高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 浦项科技大学计划加强英 语 教 学 并 用 英 语 教 授 所 有 课 程 , 以 将 学 生 培 养 成 全球性的领导者为目标 。 为了 实 现 该 目 标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要 求 学 生 在 前 两 年 参 加高强度的 、 由以英语为母语的老师教授的英语课程 。 另外 , 新生进入大学后必 须参加一个英语测试 , 并根据测试结果 , 他们会被要求参加一个最高为九级的英 语培训课程 ( 大多数 学 生 参 加 六 至 七 级 的 课 程 )。 学 生 需 要 用 英 文 撰 写 一 篇 论 文 , 才能进入最高级别的课 程 培 训 。 那 些 成 功 修 完 所 有 级 别 课 程 的 学 生 可 以 获 得浦项科技大学的英语证 书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学 校 最 近 宣 布 从 2010 年 开 始,除 了通识教育的课程 , 其他所有课程只用英语授课 。 同时 , 学校十分 重 视 数 学 教 育 。 现 在 , 所 有 新 生 都 被 要 求 学 习 高 等 数 学 课 程 。 加强数学教育和浦项科技 大 学 的 教 育 哲 学 理 念 密 切 相 关 , 而 不 是 因 为 高 中 毕业生准备不足 。 事实上 , 据负责教务的管理人员说 , 对数学教育施加的压力是 为了加强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 基 础 教 育 , 并 有 助 于 全 面 开 展 更 深 层 次 的 研 究 生 教育 。 不论如何 , 强化数学教育确切地反映了各精英大学之间的激烈竞争 , 这也 是由于浦项科技大学努力维持 他 们 来 之 不 易 的 优 秀 教 育 声 誉 , 并 在 这 些 方 面 走 在其他学校的前面 。 但是 , 像大多数研究型大学一样 , 浦项科技大学不得不面对 教师对本科教育的兴趣日益降低的事实 。 尽管对这个特定问题没有轻易的解决 办法 (Lews2 i 006;Bok2006), 但是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正 在 尝 试 采 用 典 型 的 “ 胡 萝 卜 加大棒 ” 的办法 。 例如 , 用财政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主动为学生制定一个提高学习 主动性和发挥创造力的计 划 。 学 校 还 引 进 了 学 生 对 课 程 的 评 价 制 度 , 并 向 学 生 8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公布结果 。 浦项科技大学教师 普 遍 对 教 学 不 感 兴 趣 , 但 这 并 不 一 定 意 味 着 他 们 的教育质量差 。 恰恰相反 , 尽管教授缺乏教学热情 , 最近的一项调查却显示本科 生和研究生都对学校总体 教 学 质 量 非 常 满 意 。 不 过 , 他 们 大 多 抱 怨 课 外 缺 少 与 教师交流的机会 , 这的确令人遗憾 , 众所周知 ,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学生在大学 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ac sar ela& T l er eni zni2005)。 学 术 职 业 虽然浦项科技大学的全职 教 师 中 一 直 没 有 诺 贝 尔 奖 得 主 , 但 是 该 校 所 拥 有 的16 个国家科学家奖得主 、115 名国际学术奖或奖章获得者以及数百 名 国 内 奖 项的获得者向世人证明了其卓越程度 。 如此成功的教师招聘应归功于各系科在 招聘教师中发挥的关 键 作 用 。 这 种 招 聘 方 法 现 已 在 韩 国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普 遍 实 施 , 但当时浦项科技大学首 次 采 用 时 却 鲜 为 人 知 。 虽 然 各 系 科 制 定 招 聘 计 划 并 启动进程 , 大学设置了相应的 程 序 防 止 有 人 对 聘 用 决 策 施 加 不 适 当 甚 至 是 非 法 的影响 。 典型的招聘程序包括以下 步 骤 : 学 系 成 立 由 三 到 五 名 终 身 教 授 ① 和 一 名外部评审人员组成的遴选委 员 会 ; 审 查 申 请 人 的 材 料 和 推 荐 一 定 数 量 的 候 选 人 ; 选择 5 名或 5 名以上的有竞争实力的候选人参加面试 ; 学系人事委员会向学 校人事委员会推荐合格人选 ; 由 8 名跨系科的终身教授 , 再加上教务主任以及大 学人事委员会的成员 ( 全部由校长任命 ) 对应聘者进行最后审查 。 助理教授或副教授一旦录用 , 成功的候选人还必须满足最低的晋升要求 , 具 体要求因系科而异 。 一般情况 下 , 晋 升 为 副 教 授 的 最 低 要 求 包 括 : 担 任 三 门 或 三门以上的课程教学并取得学 生 满 意 的 课 程 评 价 ; 至 少 在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力 的 国 际期刊上发表 4 篇学术文章 ( 如晋升为正教授 , 则需要 8 篇 ); 以及在校内外参加 一定量的专业活动 。 尽管这些 标 准 要 求 很 高 , 大 部 分 的 候 选 人 都 能 够 达 到 要 求 并成功晋升 。 1997~2007 年 , 共 5 名助理教授和 1 名副教授因为 无 法 满 足 要 求 而离开了学校 。 此外 , 因为晋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 教授们为了留在浦项科技大 学还要在具有高影响因子 的 期 刊 上 发 表 额 外 的 论 文 , 以 得 到 国 际 认 可 。 最 近 大 学把晋升要求规定得更加严格 , 所 有 助 理 教 授 必 须 在 其 受 聘 后 的 7 年 内 申 请 并 通过任期审查 。 没有通过任期审查的教师将只有一年的宽限期 。 这些严格的标 准能否吸引年轻的 、 极 具 潜 力 的 学 者 , 还 是 使 他 们 对 选 择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望 而 却 ① 浦项科技大学于 1998 年引入终身教职制度 。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89 步 , 这还有待观察 。 浦项科技大学是一所快速发展的大学 , 在过去 20 年里一直试图进行自我变 革 , 即自我强加转型 。 有关学术职业的显著变化之一是 2000 年推出的以绩效为 基础的薪酬体制 。 在新的体制下 , 教师的工资不取决于他们的资历 , 而是根据其 三年来在教学 、 科研和公共服务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 此外 , 之后的几年中大学 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 , 校长可以根据六个等级水平考虑教师当年在学校 、 企业及 3 符合 资 格 的 教 授 给 予 表 彰 和 奖 励 。 浦 项 科 技 大 国家经济中所做的贡献 , 对 2 / 学是首个实施以教师绩效为基 础 的 薪 酬 体 系 的 大 学 , 现 在 这 个 体 系 已 被 韩 国 私 立大学广泛采用 , 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竞争 。 国 际 化 自浦项科技大学成立以来 , 国 际 化 一 直 是 其 成 为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愿 望的支撑力量 。 浦项科技大学 构 想 为 韩 国 的 学 生 提 供 卓 越 的 教 育 和 科 研 训 练 , 以使他们不出国门也能享 受 到 国 际 水 准 的 教 育 。 为 了 实 现 这 一 目 标 , 浦 项 科 技 大学开始与一流大学合作 建 设 学 术 研 究 的 网 络 。 在 早 期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利 用 该 校的教师和其他世界名校的人脉关系来实现这个目标 。 这些世界名校包括美国 t 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heUnv ies rit yofCl aio fri na-Berke ley) 和卡耐基梅隆大 学 (Carnei geMel lonUni ver sit h y), 英 国 的 伯 明 翰 大 学 (t eUnv ies riyo t f i Brmingham) 和 伦 敦 帝 国 学 院 (Impr eilC a ol legeLondon), 德 国 的 亚 琛 大 学 (AachenUnv ies riy), 法 国 的 贡 比 涅 技 术 大 学 ( U t nv ies ri췍d t eTechnl ooi gede Compè igne) 等 。 浦项科技大 学 自 那 时 起 继 续 加 强 与 法 国 、 美 国 、 日 本 和 德 国 等 合作伙伴之间的合 作 研 究 。 1996 年,浦 项 科 技 大 学 与 几 个 领 先 的 大 学,如 日 本 东京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及其他 14 所东亚国家的大学 , 建立了东亚研究型大学 t 协会 ( heAssoi cai to fE no atA s sa inRee sac rhUnv ier sii tes)。 近期 , 基础科学领 域的 国 际 研 究 中 心 亚 太 理 论 物 理 中 心 ( AsaP i ac ifcC i ent e o rfrTheo rei tcl a Phys ics)在 2001 年迁至浦项科技大 学 , 而 且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还 促 进 了 马 普 所 (the Ma l xPanckI n t siu tte) 在韩国建立分部 。 此外 , 前面述及 , 浦项科技大学与发 明 了Spi rng 8( 同步辐射装置 ) 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进 一步巩固了学校从事高影响研究的基础 。 浦项科技大学还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学生的项目 。 目前 , 浦项 科 技 大 学 与 19 个国家的 71 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 成为兄弟学校 , 约 387 名学生已经在 国 外 9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进行短期学习 ( 一学期或两学 期 ), 另 外 295名外国学生也赴浦项科技大学进行 短期研究 。 自 2004 年以来 , 浦项 科 技 大 学 平 均 每 年 派 90名学生到国外去参加 暑期班课程 , 让学生能在国外一流大学参加暑期学校课程 。 此外 , 通过各个东亚 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夏令营和海 峡 两 岸 研 讨 会 , 他 们 为 博 士 生 设 立 了 一 个 学 术 交 流项目 ( 包括浦项科技大学 、 釜 山 国 立 大 学 和 日 本 九 州 大 学 )。 该 项 目 提 供 了 良 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等 , 从 1999~2008 年有十批学生共计 1500人参与了 该项目 。 尽管浦项科技大学积 极 与 国 外 研 究 机 构 建 立 合 作 关 系 , 但 是 本 校 的 全 日制国际学生和学者的数 量 却 仍 然 很 少 。 目 前 , 以 2009 年 为 例,大 学 外 籍 教 授 占教师总数的 10% 左右 , 国际研究生占学生总数的 4% 左右 , 本科层次还没有国 际学生 。 该校国际学者与学生 的 低 比 例 很 令 人 惊 讶 , 这 可 能 是 因 为 大 学 地 处 一 个郊区城市因而缺乏国际交流的事实所致 。 然而 ,最近一系列的公开资料清楚地表明浦项科技大学很重视国际化 。 2010 年 2 月浦项科技大学向媒体透露 ,2010 年他们将邀请 10 位诺贝尔奖或菲尔茨奖 章获奖者担任全职教授 。 每一位应邀的学者每年将获得 100 万美元的薪金 , 另外 还给他们提供额外的 400 万美元用于为期三年的研究经费和生活费用 。 浦项科技 大学支付的总金额是参与政府资助的“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的国际学者所获得资助 的 5 倍多 。 为此 ,浦项科技大学与浦项市合作在校园附近新建了 K 12 国际学校 (幼儿园至 12 年级)。 另外 ,浦项科技大学将会宣布学校成为双语校园 , 即韩语和 英语为正式语言 。 为了详尽地实施这一计划 , 所有本科生 ( 除通识教育外 ) 和研究 生的课程只用英语授课 。 所有的学术研讨会和会议 ,如有国际人员出席的话 ,英语 就是主要语言 。 此外 ,每一份在大学内发布的正式文件将用韩国和英语发布 。 财 政 预 算 浦项科技大学的预算从 1987 年建立之初的 1500 万美 元 上 升 至 2009年的 7 亿美元 。 浦项科技大学在第一个五年发展中平均 8 1. 0% 的财政支持来源于董 事会 , 最近这个比例已逐步减少到了 30% 左右 。 董事会对大学收入 贡 献 的 减 少 主要是科研收入增加的贡献同期上升到 40% 。 尽管收入构成发生 了 变 化 , 大 学 仍然保持学杂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超过 10% 。 然而 , 韩国是一个缺 少 慈 善 文 化 的社会 , 浦项科技大学校友的捐款相对较少 , 不到总收入的 5% 。 除了浦项制铁公司 , 浦项科技大学不断努力扩大与其他公司的科研合作 , 并 同时积极参与政府资助的 项 目 。 尽 管 如 此 , 来 自 浦 项 制 铁 公 司 的 研 究 基 金 仍 占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91 大部 分 , 达 50% 左 右 。 矛 盾 的 是 , 学 校 与 浦 项 制 铁 公 司 的 紧 密 联 系 限 制 了 学 校 与其他公司的合作 , 因 此 , 制 约 了 他 从 其 他 来 源 获 得 捐 赠 的 能 力 。 由 于 这 个 原 因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筹 款 运 动 迄 今 尚 未 取 得 成 效 。 学 校 从 1995年以来只募集了 430 万美元的资助 。 然而 , 从学 校 所 拥 有 的 基 金 数 看 , 浦项科技大学可能是韩国 2 最富有的私立大学 , 009 年其股票价值达 2 万亿美元 。 学校的生均教育支出在国 内无人能及 ,约为 7 万美元 ,是韩国大学平均水平的 5 倍(Met& K s ei d 2009,16)。 尽管政府实施严格的控制 , 韩国的私立大学只能得到小部分资助 , 浦项科技 大学也不例外 ——— 直到 20 世纪 90 年 代 中 期,学 校 获 得 的 公 共 资 金 也 只 占 总 收 入的 3% 。 然而 , 近 10 年来 (2000~2010 年 ), 浦项科技大学的公共研究资金 、 学 生奖学金 , 甚至经营预算 的 数 额 都 显 著 扩 大 。 2008 年,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约 30% 的 研究经费来自公共资源 , 主 要 为 教 育 科 学 技 术 部 的 资 助 。 政 府 也 为 所 有 招 收 的 3 以上 ( 总分 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直至他们毕业 , 只要他们的平均成绩保持在 3. 4 为 4. )。 这突如其来的 慷 慨 捐 助 主 要 缘 于 政 府 资 金 政 策 的 转 变 。 竞 争 性 的 资 助计划 , 如 “21 世纪智慧韩国 计 划 ” 和 “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计 划 ”, 为 具 有 卓 越 科 研 能 力的私立大学扩大公 共 资 金 支 持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 2008年推出的基于绩效的 拨款 , 现在仍然有效 。 这个拨款 项 目 即 是 以 政 府 选 定 的 少 数 几 个 绩 效 指 标 为 选 拔基础 , 给选拔出的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分配公共资金 。 浦项科技大学 2010 年获得了 200 万美元的公共资金 。 尽管公共资金的增加加快了浦项科技大学追赶 国际竞争对手的步伐 ,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对此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欢迎 ,他们担心 这种资助有可能导致学校受到重要公共部门的侵扰(请参阅下一节)。 政府支持与控制 虽然浦项制铁公司在浦项 科 技 大 学 发 展 中 扮 演 着 无 可 替 代 的 角 色 , 但 韩 国 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两 者 既 是 该 校 的 支 持 者 也 是 该 校 的 管 理 者 。 应 该 说 这种情况不只是出现在浦 项 科 技 大 学 。 政 府 的 资 助 总 是 附 加 一 定 的 限 制 , 目 的 是推动高等教育政策进程 。 此 外 , 政 府 通 过 政 策 、 法 规 , 以 及 各 种 行 政 手 段 控 制 私立大学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 ① 。 在过去 20 年 , 浦项科技大学对政府 财 政 支 持 ① 尽管对韩国高等教育政策是否反映了新自由主义有持续不断 的 争 论 , 但 是 可 以 说 韩 国 正 从 规 制 型 国 家(regl uai tngna tion) 过渡到消费者倡导或监管型国家 ( consum ra e dvoc ac rs yo t eer ingna tion ), 市 场 可以影响大学的行为 (R e evs e-Brc ac t oe a l .1999;Rhee2008)。 9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的依赖程度加深 , 因此浦项科技大学的教学课程 、 科研环境和学校管理发生了诸 多不尽如人意的改变 。 首先 , 浦项科技大学的 “21 世纪智慧韩国计划 ” 和 “ 世界一流大学计划 ” 改 变 了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课程 。 政府的重点资助计划要求高校建立较大的跨学科部 门 , 即学部 (Hakbu), 以加强研 究 生 课 程 。 为 了 顺 从 政 府 的 意 愿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把研究生院的 6 个部门重组为 3 个部门 , 即分子与生命科学部 、 电气和计算机工 程部 、 机械和工业工程部 , 以 及 一 个 学 院 , 即 系 统 生 物 科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 前 不久 , 为了加入 “ 世界一流大学 计 划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新 建 了 跨 学 科 研 究 生 项 目 , 包括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综合项目 、 先进材料科学部和IT 整合工程部 。 如果项 目按计划实施 , 到 2012 年 , 政府将给予学校共 8300 万美元资助 。 浦项科技大学与政府的合作也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科 研 环 境 。 例 如 , 在 1994 年建成的浦项光源三期 , 靠近浦项科技大学校园 , 是一个规模为 1500万美元的 研究设施 。 浦项光源三期约 6000 万 美 元 建 设 费 用 来 自 政 府 的 资 助,作 为 国 家 的研究设施 (205 万美元的 经 营 预 算 由 政 府 支 付 ), 已 由 浦 项 加 速 器 实 验 室 和 浦 项科技大学的附属研究中心管理 。 最近 , 浦项科技大学向教育 、 科学和技术部提 出开展建立浦项光源四期的调研调查 , 以示其可行性 。 该校向教育 、 科学和技术 部提出为建立浦项光源四期展开可行性分析研究的要求 。 政府拨款大约 4 亿美 元 , 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计划将开始实施 。 浦项科技大学从 2004 年开始在校园内 建设国家纳米技术中心 , 这 是 由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自 己 投 资 建 立 的 研 究 设 施 。 国 家 知识经济部也将 在 5 年 内 为 学 校 提 供 9000 万 美 元 的 财 政 支 持。 此 外, 建 于 2000 年的浦项智能机器人研究所 、 国家核心研究中心 、 信息技术研 究 中 心 、 国 家 研究实验室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研究中心等都得到了政府的资助 。 虽然传统上学校不受外部 干 扰 , 但 近 来 政 府 对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的 学 校 管 理 施 加了更大的影响 。 近 10 年来 , 为 了 实 现 其 教 育 政 策 目 标 , 国 家 一 直 在 增 加 大 学 经营预算资助和私立高校 的 科 研 经 费 。 例 如 , 公 立 和 私 立 大 学 的 资 金 受 到 学 校 有关绩效指标的支配 , 这些指标包括毕业生就业 、 教育质量 、 财政援助及生均教 育支出 。 通过资助计划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在 2008年获得约35 万 美 元 的 资 助。 政 府提出了新招生制度 , 并资 助 那 些 实 施 新 招 生 考 试 制 度 的 大 学 。 该 制 度 是 指 录 取时不仅要看高考成绩 , 也要看高中成绩 ; 而且更重要的是 , 还要考察他们的社 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及学术潜力 。 在这种情况下 , 浦项科技大学获得了 30 万美元 的相关财政支持 , 学 校 在 2010年入学的学生全部是通过这一制度来进行选拔 的 。 资金支持仍在继续 , 浦项 科 技 大 学 预 计 将 继 续 实 施 这 项 招 生 制 度 。 如 上 所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93 述 , 浦项科技大学不得不遵循这些新的筹资方案 、 接受政府对学校施加的任务目 标以及招生制度等 , 但是这些政府的筹资方案可能并不适合私立大学的发展 。 在某 些 方 面 , 政 府 的 财 政 支 持 可 促 进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发 展 成 为 研 究 型 大 学 。 但是 , 我们也不能无视政府 的 贡 献 所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 政 府 通 过 诱 导 大 学 参 与 其战略研究领域或干预高校的管理约束了高校的自主权 。 作为政府干预的必然 结果 , 这些持久的变化将是有利于浦项科技大学的发展还是阻碍其发展 , 目前还 不清楚 。 如果政府的监管过度 , 则很可能阻碍大学发展的潜力 。 变革环境及新的挑战 如上所述 , 浦项科技大学目前的优势主要来自优秀的教师 、 聪明勤奋的学生 和独特的科研环境 。 为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 像其他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样 , 浦项 科技大学仍然需要吸引更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 , 不论其国籍 , 为研究和教学提供 有力支持 。 然而 , 由于大学之 间 竞 争 加 剧 、 学 校 所 处 的 位 置 不 利 于 国 际 交 流 、 合 作文化较为薄弱 、 财政支持不够稳定和内部管理缺乏远见 , 浦项科技大学还将面 临种种困难与挑战 。 浦项科技大学正在经历不断加剧的竞争 , 这不仅是全球化的力量所致 , 也受 新建的研究型大学之 间 的 激 烈 竞 争 以 及 韩 国 学 生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Pee tro s n& Di ll1997)。 最近 , 新的公立科技大学在附近城市建立 , 同时国内其 他大学也在迅速发展 , 其招聘政策咄咄逼人 , 这就加剧了教师跳槽至首尔或其他 主要城市的趋势 。 政府竞争性研究资助的增加是导致研究型大学之间人才争夺 的部分原因 , 如 “21 世纪智 慧 韩 国 计 划 ” 和 “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计 划 ”。 此 外 , 如 果 美 国大学几个极具实力的工程项 目 如 期 进 入 首 尔 附 近 的 仁 川 市 , 这 种 竞 争 仍 将 升 级 。 虽然韩国政府对高等教育 的 财 政 支 持 并 没 有 下 降 , 但 是 优 秀 科 技 大 学 的 增 加必将导致财政支持的分 散 。 对 于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来 说 , 这 可 能 成 为 一 种 新 的 威 胁 , 因为学校坐落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城市 , 其社会和文化基础设施及教育条件都 相对滞后 。 如果浦项科技大学 试 图 吸 引 和 招 聘 更 多 的 国 际 教 师 、 学 生 和 研 究 人 员来巩固和提高其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 那该校无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 为了提升全球竞争力 , 关键是取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 如前所述 , 寻找具有 竞争优势的新研究领域以及进行合作研究的方法较为可行 。 浦项科技大学的研 究进展可能因为政府设置研究进程及教授之间缺乏合作文化而受阻碍 。 尽管政 府试图帮助浦项科技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 但是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 , 而且这 9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些资助都倾向于政府支持的 、 科学技术战略领域的短期应用研究 。 倘若如此 , 这 种支持可能干预甚至是阻 碍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基 础 科 学 研 究 领 域 的 发 展 。 另 外 , 由 于种种原因 , 研究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没有如期实现 。 对此 , 浦项科技大学希 望能建立一个独立的研究空间 , 类似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 , 用以开 展合作研究 。 近几年来 , 浦项科技大学只有少数全日制的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 , 但是英语 在学校赢得了足够的人气并成为了教学的正式语言 。 虽然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在 当代韩国大学中并不罕见 , 但是这一趋势在科学工程教育中正显著增长 。 例如 , 在延世大学———一 所 私 立 研 究 型 大 学 , 平 均 每 2 门 本 科 课 程 就 有 1 门 是 用 英 语 教 授 ,而 每 10门 工 科 课 程 中 有 超 过 7 门 是 用 英 语 教 授。 为 了 引 领 这 一 趋 势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计 划 从 2010 年 起 ,除 了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其 他 课 程 完 全 用 英 语 讲授。 增加英语授课课程的 数 量,其 基 本 意 图 是 想 借 助 该 措 施 吸 引 更 多 的 国 际 学 生 和 学 者 。 然 而 ,该 举 措 仍 然 值 得 怀 疑 。 因 为 学 生 的 学 习 既 在 课 堂 ,也 在 课 外 ;不 但 要 向 老 师 学 习 ,也 应 向 同 龄 人 学 习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重 视 用 某 种 语言来教学还不足以让国 际 学 生 选 择 浦 项 科 技 大 学,同 时 还 可 能 对 韩 国 学 生 的 学 习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因 为 他 们 当 中 很 多 人 都 没 有 足 够 的 语 言 技 能 使 其 接 受 英语授课的课程。 确保充足和可靠的资金来源是在浦项科技大学追求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另 一个关键因素 。 浦项科技大学目 前 收 入 的 两 个 主 要 来 源 是 其 创 始 公 司 ( 浦 项 制 铁公司 ) 和政府 。 从长远来看 , 这两种财政来源都是不稳定的 。 该捐赠基金由浦 项制铁公司的股票组成 , 然 而 股 票 随 着 经 济 环 境 而 波 动 。 在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成 立 后的前 10 年 , 浦项制铁公司的大力财政支持促进了浦项科技大学的发展 , 但是 近年来其支持率已经大幅下降 。 虽然韩国政府对浦项科技大学的财政支持在过 去10 年也有大幅度增长 , 但是从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 这种政府资助长期 来说不一定稳定 。 例如 , 美国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支 持 主 要 是 受 经 济 情 况 的 影 响 并逐渐减少 (Ga ldi eux,Kn i g& Cor rigan2005)。 最近韩国促进公立大学的合并 可以看作是政府为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支持而做出的努力 (Rhee2007)。 另外 , 浦 项科技大学只有一个资助者 ( 即浦项制铁公司 ) 的现状使其更难以获得其他潜在 的赞助商的捐赠或其他捐助 。 此外 , 学校短短 20 年的历史及 300 名本科生不利 于大学通过校友捐赠获得大量的资金 。 浦项科技大学目前学生的学费占其收入的比例 (10% 或以下 ) 及其过低的学 费 ( 是私立学校竞争者的 50% 左右 ) 可能使学校有足够的理由增加 学 费 。 然 而 ,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95 出于多种原因 , 提高 学 费 并 非 上 策 。 首 先 , 政 府 的 政 策 不 鼓 励 学 校 增 加 学 费 ① 。 此外 , 董事会负责学校的财政事务 , 其采取的内部政策是长期保持学费低于总收 入的 10% 。 而且 , 公立学 校 的 竞 争 对 手 , 即 首 尔 国 立 大 学 和 韩 国 科 学 和 技 术 研 究所 , 其 学 费 也 保 持 在 私 立 大 学 水 平 的 50% 左 右 。 再 者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自 成 立 以来为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就 已 广 为 人 知 , 这 也 是 为 什 么 有 这 么 多 来 自 低 收 入 和中等收入家庭的优秀高中学生将浦项科技大学作为首选的原因 。 学费提高到 私立竞争对手的水平将每年带来 600 万美元的额外收入 , 仅占年 总 收 入 的 3% 。 其代价将远远超过这种增长方式得来的收益 。 不过 , 从长远来看 , 有两个问题可 能会使学校不得不考虑增 加 学 费 。 首 先 , 国 立 大 学 将 很 快 被 合 并 。 如 果 出 现 这 种情况 , 参考国际经验 , 学费很可能会显著上升 ; 第二 , 由于浦项科技大学的学生 群体中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数量大增 , 可以采取类似于美国常春藤大学的政策 , 即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 供 足 够 的 财 政 援 助 , 同 时 要 求 其 他 学 生 支 付 更 多 的学费 。 浦项科技大学前 8 年是由具有远 见 卓 识 的 领 导 人 金 镐 吉 ( Hoi glKim) 博 士 掌舵 , 他是世界著名的核物 理 学 家 。 公 司 创 始 人 朴 泰 俊 先 生 全 心 全 意 支 持 金 博 士 , 让他全面负责大学的管 理 工 作 。 金 镐 吉 校 长 奠 定 了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作 为 一 个 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坚 实 基 础 ② 。 他 在 一 次 校 园 体 育 比 赛 中 不 幸 逝 世 , 这 是 浦 项 科技大学的一大损失 。 从那 时 起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经 历 了 很 多 领 导 难 题 。 现 在 内 部选拔的新领导人任职时间都 没 有 超 过 第 一 任 校 长 。 现 在 校 长 的 任 期 很 短 ( 四 年或以下 ), 而副校长 和 行 政 工 作 执 行 董 事 的 任 期 甚 至 更 短 ( 一 般 是 两 年 )。 当 然 , 一些老师缺乏行政经验和领导能力 , 由他们担任这样任期较短的行政管理工 作所带来的问题将会是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巨大障碍 。 结 论 浦项科技大学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取得顶尖地位的非美国私立大学之一 。 学 校继续以世界排名为目标 而 不 懈 努 力 。 事 实 上 , 大 学 希 望 学 校 自 己 聘 请 的 教 师 将会成为韩国第一个诺贝尔科 学 奖 得 主 , 然 后 在 校 园 的 中 心 划 定 一 块 地 方 以 示 ① 根据 2010 年初修订的 《 高等教育法 》, 大 学 学 费 的 增 加 不 应 超 过 最 近 三 年 消 费 物 价 平 均 通 货 膨 胀 率 5 倍 。 如有违反 , 教育与科技部将施以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 。 的 1. ② 他使我们能够在学校附录设计建造浦项光源 (P ohangL i ghtS ouc re)。 9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纪念 。 本案例研究试图分析一个相对较新 、 规模较小 、 非英语国家的私立大学在 其发展过程中如何面对各 种 挑 战 , 并 取 得 世 界 一 流 地 位 。 希 望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高 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能从本研究 的 结 果 中 有 所 启 发 , 帮 助 他 们 在 自 己 的 国 家 创 建 世界一流大学 。 以上研究结果 表 明 取 得 世 界 顶 尖 的 地 位 需 要 有 远 见 的 领 导 , 领 导能对下属授权 、 提供支持发展的优化环境 , 并且能取得政府的支持合作 。 但是 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浦项科技大学还要继续迎接各种未知的挑战 。 为了向新的高度跨越 , 浦项科技大学雄心勃勃地采取了大胆的 、 颇具争议的 行动 : 使用英语作 为 科 学 和 工 程 专 业 学 生 教 学 的 主 要 语 言 工 具 。 可 以 肯 定 的 是 , 不管这种大胆的尝试取得成功还是遭受失败 , 都将为人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 本文作者感谢洪承杓 (SeungpyoHong) 提供有关浦项科技大学的宝贵信息 并协助安排与学校管理 者 会 面 ; 感 谢 金 秀 姬 (Soo jiKim) 翻 译 本 章 的 初 稿 ; 感 谢 郑玉姬 (Yui j e Jong) 收集有关学校的资料 。 特别要感谢菲里普 · 阿特巴赫 、 贾米 尔 · 萨尔米以及本项目的研究团队对本文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 。 参考文献 Ai saWek.1 e 999. Bes tsi cene & t c echno logys choo ls t .htp: //www- cgi.cnn.com / ASIAN a OW / s iaweek/ u i nvr esi tis/ e sc itc e 2. h/ h t ml(ac ces sedAugut s 3, 2009). Bak,He- eJe.2006.Commec ril aiz ato i fs no i cenea c ndchani gngnormat ives trut cur eo h ft e c sien tii fcc o mmui nty.Koe ranJournalofSoc ioo lgy40(4): 19 47. Bok,Dee rk.2006. O urundr each iei vn o gcll egs e a :Ac ndi o dloka thowmuc t hsuden t e slarn andwh h yteys h ouldb e e larn ingmoe. r Pi rne cton,NJ:Pi rne ctonUni v .Pe rss. Ga lde iux,LawreneE. c ,J acqul eineE.Kn ig,andMea lni eE.Cor rigan.2005.Thef edr eal govr enmeta n ndh ighre e duc ati on n Am .I ei rca i nhghre e dua cto i nt ni et h wet ny-fr ist c ent ury:Soi cal, pl oii tcl a ,an c deonomcc i hal lengs, e e d.Phl iip G.Al tbc ah,Robr etO. Bed r al h ,andPar tii caJ.Gumpot r ,163 197.Bl atimoe r :J o hnsHopki nsUnv i .Pe rss. Han,Zun -Sang.1983. T e h s aci rfc ieofKoe ra i nhghre e dua cto in.Seou l :Moonumsa. KAIST. SeeKoe ranAdvanc e n dIsi ttu teo fSi cenea c ndTechno logy. Koe ranAdvane c n dIsi ttt u fS eo i cenc eandTechno logy.2009.Uni ves rit ysa tti stc is.ht tp: // w k ww.as it. ac.kr(ac ces sedAugus t 5, 2009). Lews i ,Har ryR.2006. E xc ell enc ewi thot u o asul:Howage ratuni ves rit yforgo t edua cto in. NewYok: P r ubl icAf far is. MEST. SeeMii nsr t fE yo duc ato inandSc ienc eandTechnl oogy. MESTandKEDI.Se M e in ist r fE yo duc ati onandSi cenc eandTechnl oogyandKor ean 第四章 处于边缘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案例 97 Edua cti onlD a evl eopmet n n Isi ttt ue. Mii nsr t fE yo duc ato inandSi cenc eandTechnl oogy.2008.Nat ionlp a o rje ctst o war dbi uld ing wol r l dcas sui nvr est iis e S .eol u ,Koe ra: MEST. ———.2009.Si cen ceandt echno logyannualrepot. r Seol u ,Kor ea: MEST. Mii nsr tyo fEdua cti onandSi cenc eandTechno logyandKoe ranEdua cto inlD a evl eopmet n n Isi ttt ue.2009. 2008Uni ves rit ypul bicinformai tonanal yssr i epotS r M2009 01.Seou l , Koe ra:KEDI. Pac sae rla l ,Erns etT.,Par tick T.Tee rni zni,2005.Howc ole lgeaf fet css tudet ns:At hird dc eadeofr esa e c rh.Vol. 2.SanFr anc isc o o :Jse sy-Bas s . Pt ees ron,Mav rin W.,andDai vdD.Dl il.1997.Unde rsa tni dn h gt o ec mpe tit iveeni vronmet n f o h t epot sse condr ayknowe ldg n eidut sry.InPlannn i gandmanagemetf n orachangi n g n e i vronmet, e n d.M.W.Pt ees ron, D.D.Dl il, L.A.Mes t ,andAss oci ats e ,3 29.San Fa rnc iso c :J ose sy-Bas s . PohangUnv ies rit yofSi cenc eandTechno logy.1997.A h iso tr fP yo ohangUni ves riyo t f Si cenc e& Techno logy:1986 1996.Pohang,Koe ra:Don- ginFor u m. ———.2007.Ah iso tr fP yo ohangUnv ies rit yofSi cenc e& Techno logy:1986 2006.Pohang, Koe ra:Don- ginFou r m. ———.2009.Annul a i fnani calrepot r .ht tp t : // home.pot sech. ac.kr/ u s er/ p o ste c e h/ 2 s/ 010/ i af- 1.pdf. POSTECH. SeePohangUnv ier sit yofSc ienc eandTechnl oogy. Rev e s e-Br aco c ,Kah t y,Rc ihr adC.Ri chr ado s n r ,J .,Pt ari ck M.Cl alan,andJ o iE. n Fn iney. 1999.Poi lcyeni vronmet nsandsyt semde sign:Undr esa tni dn t gsat egove rnanes c t rut cur es. Rei vewofHighe rEduc ato in23(1): 23 44. Rhee,ByungS.2007.Incr opor ato i fn no a tiona lun ive rsi tisi e nKor ea:Dynami cfo rcs e ,key e fau tre s ,andchl alenge s .Ai saPai cfcJ i ournalofEdua cto in27(3): 341 357. ———.2008.Nel oibr eal ismandchl alengso e fKoe ra i nhghre e dua cto inpl oicy.Journalof Poi lti csofEduc ato in15(2): 7 25. Seou lNai tonlU a ni ves rit y .Unv ies rit ysa tts itc is.ht tp: //ww a w.cademyi nfo.go.kr /?p roe css c =shol oDi sco ls0 e 0&schol oCd=51012000&or gcode=1&sr y _yy=2008& (ac ces sedAugus t 5, 2009). TimesHighe rEdua cto in.2010. Thewol rdun ivr esi tyr ani kngs2010.h ttp: //www. i tmesi hghre e dua cto in.c o . uk/wol rd-ui nvr est iy- rani kng 2 s/ 010 201 t 1/ o- p200. html. Umakosi h ,Tou r .1997. Est abi lshmet n anddev elopmen t ofmodr enunv ies rii tesinKoe ra.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 新加坡国立 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赫纳 · 慕克吉 黄宝金 (HenaMukhr eje& P e ohKamWong) 在 学 者 们 对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诸 多 特 征 进 行 研 究 的 同 时, 萨 尔 米 (Sl a mi2009)、 阿特巴赫和巴兰 (At lbach&Bl a췍n2007) 等更加关注研究型大学 的国际地位以及大学 以 科 学 技 术 为 核 心 创 造 新 知 识 的 社 会 责 任 。 从 全 球 范 围 看 ,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高等 教 育 的 价 值 在 于 它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联 系 。 高 等 教 育 是 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者 (Haa tkenaka2004), 也被认为是知识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 与知识的快速扩张相关的大学教学与科研等活动受到密切关注 ——— 它们引 发了世界各地大学之间对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的竞争 。 学校的政策制定者和管 理者参照广为认可 的 全 球 性 基 准 (benchmarks), 以 期 加 强 大 学 的 竞 争 力 , 并 增 强其对学生 、 教学人员 、 研究 人 员 、 其 他 职 员 和 基 金 会 与 企 业 界 的 吸 引 力 。 发 达 国家的大学 ( 如哈佛 、 斯坦福和剑桥大学等 ) 具有很大优势 , 这也反映在大学的研 究产出和结果 , 并也 反 映 在 了 世 界 大 学 排 名 中 。 然 而 , 亚 洲 国 家 的 一 些 新 兴 大 学 ,如 香 港 大 学 (theUnv ier siyo t fHongKong) 和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Nat ionl a Unv ier siyo t fS ingapor e , 简称 NUS) 等也不甘示弱 。 新兴经济体政府也 期 待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能 为 其 国 家 的 知 识 经 济 发 展 奠 定 基 础 、 做出贡献 , 尤其是提升科 研 与 创 新 的 竞 争 力 。 为 了 学 习 这 些 经 验 , 本 章 将 回 顾两所同源大学 , 即新加坡 国 立 大 学 和 马 来 西 亚 马 来 亚 大 学 (theUnv ies riyo t f Maa lya, 简称 UM) 的发展路径 。 1905 年建于新加坡的爱德华七世医学院 (Kn i g EdwardⅦ Col leg fM eo ei dcn ie) 和莱佛士学院 (Raf flsC e ol lege)于1949 年合并 为马来亚大学 , 位于新加坡 。 一方面由于大学的扩张 ,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脱离英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99 国的统治 ,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 马来西亚于 1957 年独 立 , 新加坡于 1959 年独立 ), 马 来 亚 大 学 在 1959年分别于新加坡和吉隆坡设立 了两所分校 。 1962 年 ,新 加 坡 和 马 来 西 亚 政 府 决 定 , 分 别 将 两 所 分 校 发 展 成 为 自治的国立大学 , 即新加坡大学和马来西亚大学 。 新加坡大学在 1980 年与南洋 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 1962 年, 在 拆 分 和 重 建 后 两 所 大 学 都 努 力 加 强 其 学 术 基 础 并 巩 固 教 学 课 程 。 它们在东南亚地区获得 了 很 好 的 声 誉 。 这 两 个 国 家 的 人 口 都 以 多 民 族 、 多 1)。 种 族 的 多 元 化 在 马 来 西 亚 种族为特点 , 但人口组成比 例 稍 有 不 同 ( 见 表 5. 尤为明显 , 因为其教育政策的特点是给作为学校核心的 、 来自不同民族和种族的 学生以及学术人员提供各种的机会 。 1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 表 5. %) 新加坡 ( 480万) 马来西亚 ( 2870 万) 马来西亚土著人 * /万 14 65 华人 /万 77 26 印度人 /万 8 8 其他民族 /万 1 1 * 沙巴和沙捞越的马来人和本土人统称为马来西亚土著人 。 本研究拟对以下问题进行 分 析 : 在 两 个 国 家 的 政 府 政 策 和 学 校 政 策 中 , 什 么因素促进了这两所学校 的 发 展 ? 在 吸 引 和 留 住 学 生 与 学 术 人 员 方 面 , 学 校 有 何重大举措 ? 如何保证学校 的 科 研 活 动 持 久 、 稳 定 并 有 足 够 的 财 政 支 持 ? 学 生 和学术人员的国际化战略 效 果 如 何 ? 在 寻 求 答 案 的 过 程 中 , 引 出 了 最 后 一 个 问 题 :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 大 学 中 有 哪 些 经 验 可 供 全 球 学 术 界 分 享 , 特 别 是 对于那些渴望跻身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行列的新兴经济体的同行而言 ? 拆分后的政策环境 在早 期 阶 段 , 新 加 坡 政 府 就 意 识 到 了 大 学 在 维 持 经 济 增 长 中 的 作 用 , 早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 ,“ 当新加坡的劳动密集型战略逐渐为高价值的技术密 集 型 战 略所取代 …… 一个 新 的 高 等 教 育 理 念 正 悄 然 形 成 ” (Seah1983,14)。 因 此 , 从 1962 年开始新加坡国立 大 学 就 一 直 优 先 发 展 前 沿 领 域 的 教 学 和 研 究 。 卓 越 研 10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已 日 益 成 为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重 要 使 命 。 与 此 相 反 , 1970 年以后 , 马来亚大学 的 目 标 则 反 映 了 国 家 的 经 济 政 策 , 对 马 来 亚 民 族 和 土 著群体采取了严格的行 动 计 划 ,1969 年 发 生 种 族 骚 乱 后,双 方 在 这 次 种 族 分 裂 中牺牲了数百人 。 马来亚人对自己在教育和经济部门取得的进展感到不满是导 致内乱的原因之一 。 内乱使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 导致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 , 人们认为教育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原因 。 马来西亚的国家经济政策 采 用 双 管 齐 下 的 策 略 来 实 现 国 家 的 统 一 和 团 结 。 一是通过提高全体马来西亚人 的 收 入 水 平 和 就 业 机 会 以 消 除 贫 困 ; 二 是 进 行 社 会重建 , 调整经济失衡 , 以通过经济手段减少并最终消灭种族观念 。 执行这些经 济政策 20 年不变 , 只是政策被冠以不同的名称 , 如国家发展政策和最近出台的 新经济模式等 。 国家经济政策带来的主要结果是根据马来西亚的人口分布情况 对马来西亚的土著学生和非土著学生的入学实行 55∶45 的配额 。 该配额制度 一直延续到 2002 年实施精英教育机制位置 , 但其土著学生与非土著学生的比例 却变化甚微 。 除了对土著学生的实行配 额 制 度 外 , 国 家 经 济 政 策 还 在 奖 学 金 制 度 上 对 他 们倾斜 ; 提供特殊的 入 学 考 试 或 录 取 政 策 以 帮 助 他 们 进 入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1983 年 , 马来语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代替了英语 ; 为农村的土著学生开设了大学预科学 院 ; 为土著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科学的机会 。 政策的影响日见成效 , 随着时间的推 移 , 在马来亚大学和政府部门 , 马来西亚土著工作人员几乎占据了所有高级行政 管理职位和学术职位 。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需求保持一致 , 力求具有国际竞争力 , 英语始终是其教学和科研 的 工 作 语 言 。 马 来 亚 大 学 更 关 注 学 校 内 部 的 发 展 , 英 语让位于国语马来语 , 国家 经 济 政 策 的 社 会 目 标 占 据 了 优 先 发 展 的 地 位 。 昔 日 的领军大学在战略创 新 和 生 产 方 面 无 法 与 区 域 内 其 他 大 学 进 行 竞 争 。 来 自 中 国 、 韩国 、 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表明 , 除非马来西亚能够为产业发 展带来高附加值的技术 , 否 则 将 难 以 与 这 些 竞 争 对 手 抗 衡 。 依 靠 劳 动 力 低 成 本 优势的时代已经结束 , 尤其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已经进入市场 。 新加坡政府领导一贯明确强调 , 人力资本是新加坡发展的首要目标 , 因为人 力资本是稀缺资源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就 是 在 这 样 的 政 治 经 济 环 境 下 发 展 起 来 的 。 国家教育发展政策从一开始就是基于对精英的重视及对有助于新加坡建成 国际金融服务和贸易枢纽的毕业生需求的重视 (Low,Toh&Soon1991)。 随着 新加坡经济多年来从劳动资本 密 集 型 制 造 业 逐 步 转 向 知 识 密 集 型 的 生 产 , 新 加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01 坡国立大学的作用已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对研究的重点关注逐步扩大到 21世 纪初的技术商业化 。 此外 , 新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使 命 也 从 一 个 本 地 高 等 教 育 的 人 力开发者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大 学 的 引 领 者 , 争 夺 来 自 世 界 各 地 的 最 优 秀 的 教 师 和学生 , 寻求通过知识的创 造 与 传 播 对 世 界 做 出 有 意 义 的 影 响 。 为 了 给 新 加 坡 国立大学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变提供必要的灵活性 , 教育部在 20 世纪 中期就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 。 在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 马来西亚为高等教育的下属部门颁布了四个法规 , 为蓬勃发展的私营部门提供了 管 理 框 架 , 同 时 对 公 立 大 学 的 管 理 设 定 了 严 格 的 界限 。 第 一 项 是 1996 年 颁 布 的 《全 国 高 等 教 育 理 事 会 法 案》 ( t heNai tonal Couni clonHighe rEduct aionAct), 目的是为 制 定 马 来 西 亚 高 等 教 育 部 门 政 策 而成 立 一 个 理 事 会 。 第 二 项 是 1971 年 颁 布 的 《大 学 和 学 院 法 案》 (the Uni ver sii tesandCol lege sAct),1996 年对其 进 行 了 修 订 , 修 订 的 目 的 是 允 许 公 立大学之间的合作并推动 公 立 大 学 管 理 实 行 现 代 化 。 第 三 项 是 1997年颁布的 《 国家高 等 教 育 基 金 委 员 会 法 案 》 ( t heNai tonalHighrE e duct aionFundn i g BoardAct), 目的是建立一个高等教育的学生贷款与拨款机 构 。 第 四 项 为 1996 年颁布的 《 国家认 证 委 员 会 法 案 》( t heNai tonalAcr cedi tai tonBoardAct)。 该 法案导致了 2007 年 《马 来 西 亚 资 历 认 证 法 案》( t heMal a yi sanQuai lfi cai tons AgencyAct) 的颁布 , 发展了马来 西 亚 的 资 历 认 证 框 架 , 统 一 协 调 马 来 西 亚 所 有 资格论证 。 尽管为改革高等教 育 体 制 做 了 种 种 努 力 , 保 护 马 来 西 亚 土 著 人 民 的 平权政策仍然有效 。 2004~2009 年 , 新加坡国立 大 学 在 《 泰 晤 士 报 高 等 教 育 》———QS“ 世 界 大 学 排名 ” 名列前 20 位(2004年、2005年、2006 年 ) 以及 前 30 位 (2008 年、2009 年 ); 而马来亚 大 学 的 排 名 呈 下 降 趋 势 , 从 2004年的89位降至2008年的230位 (2009 年为 180 位 )。 媒体 对 排 名 的 广 泛 报 道 和 马 来 亚 大 学 排 名 的 下 降 导 致 了 公众的质疑 , 他们要求马来 亚 大 学 采 取 行 动 提 升 质 量 。 马 来 亚 大 学 采 取 的 举 措 之一是改进大学的目标和 调 整 发 展 进 程 。 结 合 国 家 经 济 政 策 的 长 期 发 展 目 标 , 马来亚大学在 2000 年制定了 新 的 学 校 发 展 目 标 。 他 们 认 识 到 人 才 库 需 要 超 越 现有的学生配额水平和内向型人事政策 。 根据 2002 年公开考试的结果 , 招收精 英学生政策改变是为了扩大人才网络问题所作的回应 。 马来西亚大学的使命包 括以 “ 成为一个在科学研究 、 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学 府 ” 为目标 (UM2008)。 这些新的发展目标对大学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 目 前 人 们 已 普 遍 认 识 到 《 马 来 西 亚 平 权 法 案 》 (Affi r mai tveAct ion 10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Pol ici es) 的实施有损高等教育系统 , 削弱了本国的经济竞争力 , 使一些人才精英 ( 主要是中国和印度 ) 流向其他国家 , 如新加坡等地 。 与此同时 , 政府已宣布新的 t 经济模式 ( heNewEconomcM i odl e ) 取代国家经济政策 (NEAC2010)。 新经济 模式实施强硬的经济改革政策 , 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为目的 , 并在 2020年成为 高收入的经济实体 , 人均收 入 有 望 从 7000元增加至15000~20000 美 元。 新 经济模式的制定者认为创新和创造力不足 , 以及相关技能的人力资源的缺乏 , 都 是造成当前经济增长疲软和无法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 (NEAC2010,22)。 语 言 政 策 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任总 理 李 光 耀 , 提 出 英 语 为 新 加 坡 学 校 系 统 的 教 学 语 言 , 这一特殊政策奠定了英语作为共同语言的基础 , 这样不但把所有种族背景的 公民联接在一起 , 也把新加坡和世界经济连接在一起 。 除了母语 , 中学阶段的学 生可以选择学习法语 、 德语或日语 ; 同时如果学校没有提供的某些语言课程 , 教 育部语言中心也会提供免费课程 。 从学校层面看 , 英语贯穿整个教学系统 , 这使 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毕业生能很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 。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英语 水平是无可挑剔的 , 并为实现一些国际性目标起了很好的作用 。 1971 年 , 马来西亚的政 府 主 流 学 校 的 教 学 语 言 由 英 语 变 成 了 马 来 语 , 小 学 教育使用中文 ( 普通话 ) 和 泰 米 尔 语 。 在 中 学 阶 段 , 政 府 只 提 供 马 来 语 教 学 。 中 文学校的学生选择进入主流学 校 或 运 作 良 好 的 私 人 中 文 学 校 ( 约 60 个 )。 马 来 西亚没有专门教授泰米尔语的中学 。 在所有学校 , 英语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 , 但不是所有教师都得到了充分的培训 。 政府紧急要求将英语 转 为 马 来 语 的 实 施 水 平 时 间 , 从 1983年提前至1970 年中期 (Chi a 1977)。 教学人员和学生所掌握的马来语程度不等 , 也 没 有 基 础 设 施支持 , 因为教科书和参考 材 料 都 是 用 英 语 编 写 的 。 大 规 模 的 语 言 培 训 方 案 如 火如荼地进行 , 英语教材被匆忙地翻译成马来文 , 同时编写新的教材 。 马来人 , 特别是来自农村地区的马来人 , 得益于语言媒介的快速变化 。 这一 政策的短期结果除了提高马来 学 生 的 成 绩 外 , 导 致 了 许 多 人 无 法 或 不 愿 意 学 习 英语 。 马来西亚因为语言问 题 失 去 了 很 多 机 会 , 因 为 英 语 是 目 前 研 究 、 出 版 、 科 研论文 、 电子通讯和增加流动性的全球性语言 。 学生反复地阅读讲义 , 不愿参考 英文教材 、 期刊和参考文献 。 对马来文的重视激励了大家对马来语言 、 文化和历 史的兴趣 。 另外 , 由于 学 术 专 业 知 识 和 资 金 支 持 的 原 因 , 该 趋 势 的 发 展 也 属 自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03 然 。 推动教学与研究国际化的 努 力 也 加 深 了 推 广 英 语 与 支 持 马 来 语 , 即 官 方 语 言与马来民族语言之间的 矛 盾 。 除 非 政 府 采 取 措 施 支 持 使 用 英 语 , 否 则 年 轻 的 马来西亚人参与全球知识创新的进程将继续受到限制 。 与此同时 , 报考 60 多所独立 中 文 中 学 的 考 生 数 量 急 剧 上 升 , 其 入 学 考 试 竞 争越发激烈 。 越来越多的马来亚家长和印度家长把孩子送去中文学校学习 。 他 们认为中文学校教学质量优越 、 纪律严明 , 并深信学习中文可能会让他们的孩子 在发展迅猛的中国商业社 会 中 谋 得 一 份 好 的 职 业 。 同 时 , 大 多 数 马 来 西 亚 私 立 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从 1998 年开始 ), 及大约 100 个的海外机构接受中 学 离 校考试 , 即联合教 育 考 试 (Unt iedEdua cti onCet rif ict ae) 的 成 绩 作 为 入 学 成 绩。 为了回应对中文教育的群体呼 吁 , 马 来 西 亚 政 府 已 同 意 审 查 其 学 生 的 毕 业 资 格 作为进入各级公立大学的条件 , 但同时仍 以 掌 握 马 来 文 的 程 度 为 主 要 标 准 (Sun 2010,3)。 大 学 财 政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特 点 是 稳 定 的 和 高 水 平 的 财 政 支 持 , 与 侧 重 教 学 的 综合性大学相比 , 世界一流 研 究 型 大 学 更 注 重 于 研 究 。 著 名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财 政状况往往是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上大学自身的成功筹款 。 新加坡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从 1962 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比例 , 即国内生 产 总 值 (GDP) 的 3% , 从 1962~2007 年,政 府 对 公 共 教 育 支 出 的 比 例 从1 8% 上升到了 1 0. 8% 。 从 绝 对 数 字 来 看 , 这 相 当 于 2 9. 007年政府对教育的 支出高达约 1 1 亿美元 , 这表明这三所新加坡大学都有雄厚的政府财力支持 。 3. 2008~2009年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年度预算为1 5 亿 美 元,政 府 财 政 拨 款 占 5. 总预 算 的 58% , 而 政 府 199 8 0 年 的 拨 款 仅 为 2.77 2 亿 美 元 ( NUS1990& 2009)。 200 8 亿美元 , 其中 6 8 年 , 马来亚大学的总收入为 2. 8% 来自联邦政府的 拨款 , 另有杂费收入 占 11% 、 投 资 收 益 占 10% 、 分 期 拨 给 的 研 究 经 费 占 5% , 以 及其他收入占 6% (UM2009,298)。 虽然马来西亚的教育公共支出一度达到其预算的 25% , 但其 绝 对 数 额 显 然 不能与新加坡的公共教育支出相比较 。 高比例的教育资助表明政府对教育的有 力承诺 , 但是正如在本节结尾部分所指出的一样 , 大学预算运作效率低下会导致 资金使用未能达到最佳水 平 。 此 外 , 马 来 西 亚 的 经 济 也 没 有 与 该 地 区 其 他 国 家 2 显示了 1 的经济扩张同步 。 表 5. 970 年和 2005 年马来西亚 、 韩国 、 中国香港和 10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新加坡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 其中 ,1970 年时韩国的人均收入 还 落 后 于 马 来西亚 , 但在 2005 年韩 国 的 人 均 收 入 已 经 是 马 来 西 亚 的 3 倍 多 。 1970年新加 坡的人均国内生产 总 值 是 马 来 西 亚 的 两 倍 多 ,2005年已经远远领先于马来西 亚 , 是其 5 倍多 。 这些数字显示了来自各个部门 、 各个层面的财政支持 。 表 5. 2 1970年、 2005 年度马来西亚 、韩国 、中国香港和 新加坡人均生产总值一览表 国家和地区 197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200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马来西亚 39 1 4. 514 6 1. 韩国 27 8 8. 1630 9 8. 新加坡 91 8 3. 2689 9 2. 中国香港 95 2 9. 2559 8 2. 资料来源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 ten r t aionlM a one tar yFund),2009年。 计划制定者关注的 是 公 共 开 支 在 马 来 西 亚 教 育 的 各 个 部 门 分 配 不 均 的 问 题。 在1970~2006 年间教育公共 支 出 占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比 例 的 情 况 是 : 1970年 9 为 3.8% ,2002 年达到顶峰 , 为 7. 66% ,200 6 6 年 又 下 降 到 4.7% 。 其 影 响 为 高 校学生人均公共开支从 2002年的9 8 7.3% ( 以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百 分 比 ) 下 降到 2006 年的 5 7 9.2% (IMF2009)。 同 年 , 即 使 考 虑 到 新 加 坡 和 马 来 西 亚 的 生活成本不同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学 生 的 年 度 支 出 (6300美元)也高于马来西亚 的 学 生 (4053 美 元 )。 200 3倍 6 年 新 加 坡 的 生 活 成 本 仅 为 马 来 西 亚 的 1. (IMD Wol rdCompe tii tvens esCet nre)。 公 共 支 出 分 配 的 减 少 导 致 了 政 府 对 学 校发 展 的 财 政 支 持 停 留 在 低 水 平 状 态 。 这 种 趋 势 也 体 现 为 不 稳 定 的 研 究 资 金 分配。 马来亚大学的学生需缴很少的学费 ,2008 年只有 940 万美元 , 即 3% 的学校 预算来自学生的学费 。 200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校预算的1 6% 来 自 学 生 的 6. 学费 。 通过对本地和国际本科 及 研 究 生 培 养 计 划 的 年 平 均 费 用 的 比 较 显 示 , 马 来亚大学为当地学生提供很高 的 学 费 补 贴 , 而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学 费 似 乎 更 倾 向于收回成本原则 。 马来西亚政府为当地修读经济学学士的学生每年提供的学 费补贴是 4783 美元 , 而医学专业的学生每年的学费仅为 780 美元 , 政 府 给 予 的 学费资助是 每 人 每 年 9856 美 元 (Fernande z-Chung2010)。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2009 年人文本科课程的当 地 学 生 和 国 际 学 生 每 年 的 学 费 分 别 是 4560美元和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05 6840 美元 ( 以上这些数据引 自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注 册 办 公 室 )。 在 这 个 变 幻 莫 测 的全球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成 本 不 断 增 加 的 环 境 下 , 目 前 高 补 贴 的 政 策 可 能 不 会长期持续下去 , 需要考虑更合理的费用分摊策略 。 马来西亚大学的集资能力无法弥补政府拨款和教学支出及国际学术研究所 需资金水平之间的差距 。 增 加 和 扩 大 收 入 来 源 的 策 略 包 括 : 设 立 了 捐 赠 基 金 , 虽然数额不大 ,200 2 8 年几乎达到了 1.4 亿元 ( 据马来西亚大学财务处 提 供 的 信 息 ); 增加研究咨询合同的收入 (2008 年占年收入的 89% ); 并增加以市场为导向 的项目 。 政府融资方式的僵化 加 剧 了 马 来 亚 大 学 资 源 短 缺 的 情 况 , 这 主 要 是 在 公立大学资金分配中的一个历史的 、 协商式的成本增量计算方法 , 与资金投入有 关 。 工资水平和费用等各项条 款 使 马 来 西 亚 大 学 的 运 作 缺 乏 灵 活 性 , 大 学 每 个 月向财政部提交资产负债 表 及 公 布 开 支 情 况 。 与 此 同 时 , 一 个 结 果 导 向 型 的 预 t 算分配计划 “ 改进预算制度 ”( heMoi dfi edBudgt eingSys tem) 从 1997 年开始实 行 。 这个方法因为时间滞后的问题导致了面对有损效率和灵活性的不利因素时 学校不能做出迅速回应 。 大学行政与管理面临的挑战 1962 年以来的几十年里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和 马 来 西 亚 大 学 在 学 校 管 理 、 行 政和组织架构上所面临的复杂性问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高校领导不得不 适应这个现在已被普遍接 受 的 理 念 , 即 经 济 增 长 与 教 育 的 紧 密 联 系 。 学 校 的 管 理者及行政人员大多都有官僚 公 务 员 背 景 , 他 们 不 得 不 学 习 如 何 像 企 业 家 一 样 创业 , 与工业界合作 , 并在日益先进的高科技电子工具的背景下参与产品的制造 及其商业化 。 管理人员必须负责监督 、 完善和微调课程设置 、 教学方法以及评估 技术 , 以迎合发展变化 。 经济增长是刺激当地知识创造和创新的需要 , 从而推动 了大学从追求基础的教学角色转向了教学和研究的双重角色 。 新加坡国立大学 比马来亚大学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以强调科研并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效果 。 大学功能目标的性质变化同时也伴随着学校物资和后勤的变化及其带来的 挑战 , 这主要是由学校建立了新学系 、 学院以及研究中心 , 以及学生教师规模扩 张等引起的 。 此外 , 两所大学都必须制定学术科研人员以及学生的国际化政策 , 并始终关注这些政策对专业项目 、 财务及人力资源产生的影响 。 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同样处于变化之中 。 因为两所学校都想始终处于主 导地位 , 随着其他大专院校的成立 ,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都不得不制定 10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竞争性策略 。 新加坡目前有 3 所公立大学 , 马来西亚有 20 所公立大学 。 这两个国 家 都 主 办 了 一 系 列 合 作 项 目 并 与 其 他 国 外 的 大 学 建 立了合作关系 。 新加坡国立大 学 将 自 己 定 位 为 本 地 区 中 心 , 努 力 吸 引 国 外 的 顶 I 尖大学到新加坡 , 如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 NSEAD) 和芝加哥大学 (theUni ves rit y fC o hi cago) 等 。 在马来西亚 , 充满活力的当地私立高等教育部门也与国外的五 所大学建立了分支机构 , 如澳 大 利 亚 的 科 廷 科 技 大 学 (Cut rinUni ves rit y )、 莫 纳 什大学 ( MonashUnv ies rit y ) 和斯威本大学 (Swn i burneUnv ier sit y )、 英国的诺丁 h 汉大 学 (t eUnv ier siyo t fNot tingha h m) 和 纽 卡 斯 尔 大 学 (t eUnv ier siyo t f Newca ste l )。 大学的管理和领导应该以 什 么 样 的 体 制 来 发 展 、 应 对 如 此 广 泛 而 深 刻 的 时 代变化 , 以及这些体制会给 学 校 的 发 展 带 来 什 么 样 的 影 响 ? 两 所 大 学 应 具 备 或 训练何等灵敏度才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 大学管理与治理 自马来西亚分离独立后 , 马 来 亚 大 学 在 新 加 坡 的 分 校 更 名 为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 并成为公立大学隶属新加坡教育部 。 像马来亚大学一样 , 新加坡大学采用法 定委员会的结构 , 校长由内阁任命 , 大学战略发展方向由政府委任的 、 来自公立 和私立部门的人员组成的 大 学 理 事 会 进 行 监 督 。 在 新 加 坡 大 学 和 马 来 亚 大 学 , 教师和行政人员被视 为 政 府 的 雇 员 , 他 们 的 工 资 结 构 和 公 务 员 体 制 是 一 样 的 。 当新加坡大学 改 名 为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NUS) 时 , 他 们 还 继 续 保 留 这 种 治 理 结 构 , 几年来政府也逐步给予大学行政更多的自主权 , 大学的公司化到 20 世纪中 叶预计将达到顶峰 ( 见下文 )。 同 时 , 大 学 的 行 政 工 作 由 英 国 模 式 逐 步 向 美 国 模 式转变 。 例如 , 教师的职称级别由英国体制的讲师 、 高级讲师及其他职位向美国 i 体制的教授级 别 转 变 , 校 长 头 衔 的 称 谓 也 与 美 国 一 致 ( 由 vc- echane clo lr变 为 r pei sdent)。 1962~1970 年代中期 , 和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一 样 , 马 来 亚 大 学 理 事 会 的 职 能 是制定政策和决策 。 大学理事 会 的 代 表 既 有 来 自 私 立 部 门 , 也 有 来 自 政 府 部 门 的 , 如教育部 , 后来改名为 高 等 教 育 部 ( 成 立 于 2004 年 )。 高 等 教 育 的 部 长 任 命 校长 , 由校长任命院长 。 集权式 系 统 的 迟 钝 性 使 马 来 亚 大 学 的 管 理 在 实 现 自 身 最佳利益时受到限制 , 从而 影 响 到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发 展 所 需 的 自 治 性 。 高 等 教 育 部负责学生的选拔及其在不同专业 ( 学院 ) 的分配 。 新的专业项目设立和课程内 容改变超过 30% 时需要得到政府批准 。 聘用 、 解聘教师以及教师的 工 资 水 平 的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07 决策没有完全独立于高等教育 部 , 使 得 大 学 高 层 管 理 者 难 以 请 退 效 率 低 下 的 教 师和奖励多产的教师 。 近 10 年来情况有所好转 。 除了政治性的活动外 , 校园活 动重新充满生机 。 在 2009 年 , 新的领导发起的改革举措中包括对院长的这一职 位进行了公开招聘 ( 目前仅限于 4 个学院 )。 国家经济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失衡 。 但是 , 这些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运行成本 , 因为 “ 寻租 、 庇护 ……( 产生了 ) 无 孔不入的腐败 , 这些问题要加以切实解 决 ”(NEAC2010,7)。 为 了 重 拾 自 信 、 增 强透明度 、 改善整体治理工作 , 学校的行政程序如教师晋升标准等以及学校内外 部的学术评价等公布在大学的电子网络上 (2009 年起 ), 使缺少信息或者 信 息 量 少的讨论变为更加开放的论坛 。 通过把基于个人关系的决策变为基于学校一致 的目标和个人成就来做出决策 , 这种做法有望改变大学的管理和学术文化 。 领 导 1962 年 至 今,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领 导 层 变 化 向 我 们 展 示 了 职 位 连 任 的 价 值 , 在此期间该大学共有 5 位校长 , 都是享有国际声誉 、 德高望重的学者 。 与 此 不同的是同一时期马来亚大学共有 10 位校长 , 但他们当中不全是一流学者 , 还 有两位是非学术性的高级公务员 , 他们大多数都担任了 3 年 , 即一个任期 , 至少 有两位没有完成他们的第一任期 。 他们当中很少人有在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下指 导一个大型复杂的教育机 构 发 展 的 经 验 。 因 此 , 马 来 亚 大 学 的 大 多 校 长 依 赖 政 府的硬性指导 , 缺乏管理 、 学术与财政自主权 。 由于马来西亚顶尖大学在全球排名中表现平平 ,2008 年政府 当 局 努 力 改 善 马来亚大学的领导 , 任命了一 位 曾 在 另 一 所 政 府 支 持 的 大 学 取 得 成 功 经 验 的 人 士担任该校校长 。 他的大学改革方案反映了试图引进国际上优秀研究型大学的 政策和实践 , 以发展学术文 化 为 重 点 。 为 了 争 取 学 校 行 政 人 员 和 教 学 人 员 对 他 的改革理念的支持和认同 , 他也调整了他的工作量 。 战 略 规 划 在20 世纪 80 年代初 , 新加坡国立大学已经设置了传统课程的学额上限 , 以 便为工程 、 建筑和房地产管 理 等 专 业 课 程 提 供 发 展 前 景 。 政 府 现 行 的 高 层 次 人 才需求政策 , 以及为减少毕业生失业的风险而实施的连续监管市场 , 这些都影响 着大学在科学技术为基础领域的招生情况 。 在最近几年 , 应经济转变的需要 , 新 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新的学院 , 如 李 光 耀 公 共 政 策 学 院 以 及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等 新 10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的跨学科学院 。 马来亚大学的 战 略 规 划 侧 重 于 选 拔 学 生 的 层 面 , 在 国 家 经 济 政 策的基础上招收 55% 的土著学生和 45% 的非土著学生 , 其目标是增加国家优先 发展学科 ( 如理学 、 工学和专业 项 目 ) 中 土 著 学 生 的 入 学 人 数 。 高 等 教 育 部 的 指 导思想为理工项目和人文项目的入学人数比例为 60∶40。 大学自治及对变革的反应 在新加坡 2006 年关于公司法的议会法案通过后 , 更多的自主权使新加坡国 立大学加快其大学转型改革 。 此改革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 , 目的是 为 了 使大学更好地应对全球竞争带来的挑战 。 例如 ,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 2006 年以前 就已经开始以更具竞争力的薪 酬 待 遇 从 海 外 招 聘 教 师 , 而 且 公 司 法 让 大 学 作 为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大灵活性 : 如提供大量的研究启动资 金和减轻高层研究员在最初几年的教学负担 。 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新加坡国立大 学领导和管理在处理学校事务上的灵活性 , 如调整高市场需求领域 ( 如医学和金 融 ) 教师的津贴和通过国际遴选委员会招聘院长和系主任 。 政府授予新加坡国立大学不断扩大的自主权 , 这使得学校能够更积极 、 更灵 活地应对新的机会 。 为了应对 公 众 的 需 求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能 够 以 相 对 较 快 的 速度发展大量新的跨学科教育项目研究 , 例如 , 发展纳米技术和交互式数字媒体 等 。 为了支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 新加坡国立大学以美国研究生 /研究型医学院 为模型与美国的杜克大学合作 建 立 了 新 的 医 学 院 , 同 时 继 续 扩 大 现 有 的 英 国 模 式的本科教学医学院 。 作为校 园 扩 建 计 划 的 一 部 分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也 正 在 酝 酿一个新的住宿学院制 , 汲取剑桥和牛津学院制元素 。 马来西亚高等教 育 的 《 公 司 法 》( t heCorpora tizai tonofHighe rEduct aion Act) 于 1997 年通过 。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情况一样 , 该法案将允许大学以企业 的方式进行管理 , 减少在决 策 过 程 中 的 官 僚 作 风 和 拖 延 现 象 。 这 一 形 式 的 显 著 功能包括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自主权 , 自由任命大学领导 、 系主任和研究所 负责人 , 自由选择学生等 。 不 过 , 打 开 大 学 自 治 大 门 的 立 法 框 架 从 未 全 面 实 施 。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 1997 年 金 融 危 机 后 出 现 的 资 金 短 缺 状 况 下,没 有 政 府 的 资 助 , 大学将无法运作 。 马来亚大学失去了自我管理的机会 , 仍是政府政策与决策 的执行者 , 评论如是说 : “马来西亚的大学自治 已 完 全 被 腐 蚀 。 马 来 亚 大 学 早 期 享 有 一 定 的自主权 ,现在加入了那些 年 轻 大 学 的 行 列 并 直 接 受 政 府 的 控 制 或 强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09 烈受 到 政 府 的 影 响 。 大 学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基 本 自 由 受 到 了 有 效 遏 制 。…… 这些都不足为 奇 ,本 地 大 学 的 质 量 和 标 准 一 直 在 恶 化。”(Ai l 2009, 266) 20 世纪的 80 年代和 90 年 代 迎 来 了 一 个 全 球 性 的 技 术 爆 炸 时 代。 由 于 对 技术的认识不足 、 缺乏远见 、 资源和专业知识 , 马来亚大学和政府没有迅速在体 制和制度层面采取措施实 施 新 技 术 并 利 用 其 优 势 。 举 例 来 说 , 学 校 系 统 化 的 教 育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不足 。 在制度层面 ,2002 年后马来亚大学才建 立 了 学 生 和 教师 的 数 据 库 ; 也 是 在 2002 年 后,教 育 部 的 数 据 库 才 得 以 建 立 并 向 全 国 开 放。 2004 年高 等 教 育 部 成 立 后 继 续 加 强 了 这 方 面 的 工 作 ( Mii nst r fH yo ighr e Edua cto in2005,2006,2007)。 现在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研究活动扩大和日益 成熟 , 高水平的 计 算 能 力 和 有 效 的 数 据 库 是 建 立 科 研 环 境 基 础 的 不 可 或 缺 的 部分 。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准备 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 政府 资 助 的 学 校 采 用 的 是 以 统 一 考 试 为 准 备 的 国 家 统一课程 。 在国际上 , 新加坡的中学教育体制的成功体现在该国在 “ 国际数学与 科学 教 育 成 就 趋 势 调 查 ” (Trend nI si n ternt aiona lMah t emai tcsandSi cene c t Sudy) 中屡次成功的表现 。 如新加坡 13 岁的孩子在 1995 年和 2003 年的 “ 国际 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 ” 中数学和科学成绩名列前茅 , 分别是第三名和第 一名 , 尤其是最近几轮比赛中表现尤为突出 (Sl a mi2009)。 马来西 亚 在 1999 年 (共 28 个 国 家 参 加 )、2003 年 (共 44 个 国 家 参 加) 和 2007 年(共 49 个国家参加 ) 参加了 “ 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 ” 中 的 八 年级 评 估 。 虽 然 马 来 西 亚 的 成 绩 排 名 从 1999~2003 年 上 升 了 (Wol rdBank 2007,48), 但是数学和科学的 平 均 成 绩 在 2007 年 仍 明 显 落 后 于 新 加 坡(分 别 为 474∶593,471∶567) 及其他东亚新兴经济体 。 新加坡学校的课程会进行定期审查和修订 , 如 2007 年启用了 A- levl课程 , e 从而拓 宽 学 生 考 试 的 选 择 范 围 。 新 设 立 的 学 科 “ 知 识 探 索 ” ( Knowl edge& n I qi ury), 设计这门课的目 的 是 让 学 生 了 解 知 识 的 特 性 并 建 立 跨 学 科 学 习 的 需 要 。 要进入大学学习 , 学生必 须 通 过 关 于 知 识 探 索 或 普 通 常 识 测 验 的 考 试 。 大 约25% 的 Al -evl学生能进入新加坡三所大学中的一所学习 。 e 11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一项对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转型的纵向研究调查分析了马来西亚学生毕 业后 7 年间的经历 。 这项调查的结论是公共教育系统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只对成 绩平平的学生提供基于记忆的课程学习 (Nagr aaje l ta .2009), 而非一个激发和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卓越系统 。 该 研 究 的 结 果 还 表 明 该 系 统 增 加 了 人 们 对 “ 错 误 答案 ” 的担忧 。 该系统强调学 习 结 果 的 千 篇 一 律 而 非 促 进 鲜 活 而 富 有 创 造 力 的 思维 , 因为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 看 来 是 考 试 成 功 的 关 键 因 素 ( Wong2004,159 60)。 机械学习 、 死记硬背和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反感而非创造性的思维 发展 (Economi st2000)。 这些发现对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工作者期望实现优 秀 毕业生作为研究人员候补的计划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 。 本科生 、 研究生与留学生 学生和教师也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实力的国际研究 型大学以严格选拔机制 、 招收国内外最好最聪明的学生 、 研究生的数量超过本科 生 , 以及聘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 新加坡国立大学招收完成 12 年学校教育且通过 Al -evl考试的学生 。 而各 e 院系根据课程受欢迎程度对录 取 标 准 的 取 舍 有 所 不 同 , 总 的 趋 势 是 一 年 比 一 年 严格 , 特别是需求量很大的 课 程 , 如 医 学 、 法 律 、 商 务 等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 以 培 育创造力为重点 , 在 2003 年采取了更全面的方法 , 其特点是以学生在学术 能 力 测试 (Schl oat sicApi ttudeTet s ) 中 取 得 的 成 绩 为 依 据,全 面 考 虑 学 生 的 推 理 能 力 、 批判性思维和领导潜力 。 教 师 也 被 允 许 为 在 其 他 领 域 出 类 拔 萃 的 考 生 保 留 一定比例的职位 。 随着新加 坡 国 立 大 学 招 收 的 本 科 生 和 研 究 生 的 稳 步 增 长 , 从 1962年的 2149名增至 2000 年的 29761 名 , 实力雄厚 的 中 学 教 学 系 统 培 养 的 学 生 能 很 好 地满足大学的录取要求 (NUS1962,2000)。 尽 管 录 取 标 准 越 来 越 严 格 , 优 秀 的 外国学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 特别是来自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 、 中国和印度 的学生 。 自 2000 年以来 , 学生总人数一直比较稳定 ,2008 年达到 30350 名,预 计将来也将保持在这个规模 。 早年学校以本科生为主 (1962~1970年期间的本 科生占总人数的 95% ), 而近来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 加 ,2008年达到23% , 长 期 目标是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 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从 1980 年的 11∶1 增 长 到 2000 年的 18∶1, 然后在 2008 年又回落到 14∶1。 学生与教学和 科 研 人 员 的 比 例从 1990 年的 10∶1 下降到 2008 年的 8∶1, 这与大学引导学生有 效 地 参 与 学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11 习和研究的目标是一致的 。 近年来各院系的学生分布 也 发 生 了 变 化 , 这 反 映 了 新 加 坡 经 济 对 人 力 需 求 的不断变化 。 1970~2008 年 间, 工 学 的 本 科 生 和 研 究 生 的 比 例 大 幅 增 长, 从 14% 增长至 27% 左右 。 医学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 , 本科生的比例从 27% 下降 6% , 研究生的比 例 从 4 至 5. 7% 下 降 至 8% 。 艺 术 和 社 会 科 学 的 本 科 生 比 例 稳 定在 20% 左右 , 但其研究 生 招 生 比 例 已 经 下 降 , 从 1970年的25% 下 降 到 2008 年的 10% 。 近年来引进了一些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 、 科研 , 以及国际社会活动的创新方 案。 1999 年 ,以 哈 佛 大 学 的 核 心 课 程 方 案 为 蓝 本 , 推 出 了 核 心 课 程 计 划 (the CoeC r ur ricu lumProga r mme), 旨在为 强 调 写 作 和 批 判 性 思 维 及 了 解 跨 学 科 的 联系提供基础教育 。 2001年 7 月 启 动 了 一 个 新 的、以 两 个 方 案 融 合 一 体 的 “大 学学者 /学生计划 ”(theUnv ies riyS t cho lasP r rogr a m), 为 那 些 希 望 参 与 更 多 跨 学科研究项目的学生提供 了 更 具 灵 活 性 的 课 程 。 除 了 创 新 的 教 育 方 案 , 新 加 坡 国立大学大力投资建设基 础 设 施 和 教 学 设 施 。 先 进 的 学 习 管 理 系 统 , 称 为 互 动 t 虚拟学习环境 ( heIt nea rci tveVr itulL a er ann i gEni vronment), 支持无处不在的 网上学习 。 该系统已被所有院系广泛采用 , 随后通过校办企业进行了商业推广 。 经过精心策划的国际交流计划可看作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化和体验式学 习目标的结合 , 长远看来能 够 提 高 研 究 的 产 出 。 独 特 专 业 项 目 赋 予 新 加 坡 国 立 大学独特的优势 。 例 如 ,1998 年 与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合 作 所 建 立 的 项 目,使 顶 尖 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 生 能 够 学 习 两 个 学 校 有 关 工 程 和 生 命 科 学 前 沿 领 域 的 课 程 , 并在从事研究时能得到两所大学导师的共同指导 。 除了使用电视会议技术 , 新加坡国立大学该项 目 的 学 生 可 在 美 国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学 习 一 个 学 期 或 一 个 学 年 。 该方案非常成功 , 以致它由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单 独 授 予 学 位 发 展 成 为 两 校 授 予联合学位 。 2000 年 , 新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启 动 了 “ 海 外 学 院 ” 新 方 案 , 使 那 些 有 创 业兴趣的本科学生在斯坦福大学接受一年的创业课程时考虑在美国加州硅谷的 高科技创业企业实习 。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海外学院方案已经和其他 5 个高科技 中 心 建 立 了 合 作 关 系。 这 5 所 学 校 分 别 为 美 国 费 城 的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the Unv ier siyo t fPennsl yvai na)、 瑞 典 斯 德 哥 尔 摩 的 瑞 典 皇 家 理 工 学 院 (Royl a n I t sit ut fT eo echno logy)、 中国上海的复旦大学 (FudanUnv ies rit y )、 印度班加罗 I 尔的印度研究所 ( ni danI n s tiu tt fS eo i cenc e ) 以及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 。 在马来西亚获得公立大学 教 育 的 资 格 主 要 有 两 种 模 式 : 一 是 接 受 13年小 学 、 中学和高中教育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取得马来西亚高中毕业证书的考生 ; 11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二是接受一年或两年的预科课程 的 考 生 ( 针 对 基 础 较 差 的 学 生 ), 这 些 课 程 是 由 不同 的 机 构 为 接 受 了 11 年 教 育 的 学 生 提 供 的。 2002 年,实 施 了 基 于 优 秀 程 度 的招生政策 , 即以马来西亚高中毕业证书的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 , 这引发了人们 对大学招生双重模式的重要思考 。 所有招收的学生都必须取得最低的累积平均 5 和 3 之间 ( 总分是 4 分 )。 但 这 些 提 供 不 同 教 育 标 准 和 教 育 评 估 方 分 , 介于 2. 式的学校在何种程度上是 可 比 的 , 这 确 是 一 个 尚 未 公 开 讨 论 的 问 题 。 虽 然 以 不 同的途径增加了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机会 , 但是其入学质量难以保证 。 如同新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情 况 , 随 着 高 校 从 1971 年 的 8545名学生扩招到 2009 年的 27396 名 , 问题也接踵而来 , 如学生的入学成绩越来越差 、 缺乏足够富 有经验的教师 , 以及语言政策导致的课程和教材的相关性 。 马来亚大学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招生 主 要 集 中 在 社 会 科 学 和 人 文 科 学 , 部 分 原 因 是 因 为 建 立与发展这些学科的成本较低 , 后殖民时代官僚机构的扩大导致就业机会增多 , 以及伊斯兰和马来 研 究 科 目 中 土 著 学 生 数 量 的 增 加 。 然 而 ,2008 年 理 学、工 学 和医学学生占 40% 比例 , 人文 和 社 会 科 学 的 学 生 比 例 为 60% , 这 个 比 例 越 来 越 接近 于 《 马 来 西 亚 教 育 2001~2010 年 发 展 规 划》 ( t heMaa l yi sanEduct aion Devl eopmetP n lanfor2001 2010) 所提出的理工科学生占 60% 和人文与社会 科学学生占 40% 的目标 ( Mii nsr t fE yo dua cto in2001)。 马来亚大学努力改革和国 际 化 其 课 程 设 置 , 并 按 照 国 际 标 准 评 估 。 采 用 国 际的标准使课程充满活力并走向国际化 。 外部评审员 、 工业联络小组 、 雇主等的 意见都将纳入课程设计和 评 审 制 度 , 以 改 善 学 生 的 学 习 习 惯 。 为 了 引 导 学 生 参 加研究活动 , 已经在本科阶段实施各种研究项目的选修制度 ( 如学生必选项目 )。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 马来亚 大 学 也 努 力 改 善 学 生 与 教 师 的 比 率 。 马 来 西 亚 学 术 资格鉴定机构设定的生师比目标是 : 艺术学科为 25∶1、 理学类为 15∶1 及临床 研究为 4∶1。 2010 年公布的数字表明了学生与教师的总体比例为 12∶1, 其 中 人文与社会科学6∶1、 理学7∶1、 工学8∶1 以及医学2∶1。 学术人员的数量包 括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 研究生规模 2002 年在两个领域实施了政策改革 : 一是研究生比例增加至 50% ; 二是积 极招收国际学生 。 2008~2009 年度研究生招生的总数为学生人数的 35% , 国际 学生人数上升 1 3% 。 马来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 2 2. 008年占学生总数 26963的33% , 比 1971 年的 461 名 , 即不到现在人数的 15% , 数量有明显提高 。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13 1971年 人 文 社 科 类 博 士 研 究 生 占 博 士 研 究 生 总 量 的 34% , 工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占 4% , 理学博士研究生占 25% 。 2008 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总数为 2246 名 , 其中 文学 博 士 研 究 生 还 不 到 10% , 工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在 9% 以 上 , 理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占 14% 左右 。 虽然理学和工学博士研究生与博士生总人数的比例的绝对数字在增 长 , 但是马来亚大学在战略 研 究 领 域 中 仍 有 很 长 的 路 要 走 。 由 于 本 科 生 招 生 政 策不注重选拔全国最好的学生 , 因 此 即 使 在 选 拔 更 好 的 学 生 方 面 也 做 了 一 些 努 力 , 但是他们还不足以代表 所 有 的 研 究 生 。 他 们 大 多 是 来 自 马 来 亚 大 学 一 流 的 毕业生 。 采用学生国际化的政 策 是 扩 大 人 才 库 的 方 法 之 一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和 马来亚大学都采取了这种政策 。 学生的国际化 为了配合国家促进高科技人才移民到新加坡以缓解当地人力资源紧缺的战 略 ,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把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才作为学校 发展的主要目标 , 同时为当地的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 。 再者 , 随着西方国家 i 诸如美国的进步 (Fske1997), 新 加 坡 政 府 认 识 到 教 育 本 身 也 可 成 为 一 个 主 要 的出口产业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 , 新加坡建立了一个战略项目即把新加 坡 岛 国的经济转变成亚洲领先的教 育 中 心 , 自 视 为 “ 东 方 的 波 士 顿 ”。 当 地 学 校 和 大 学经常定期刊登入学信息 , 并 提 供 慷 慨 的 财 政 援 助 。 马 来 西 亚 的 华 人 学 生 和 印 度族学生视此机会为离开该国 教 育 系 统 的 出 路 , 因 为 他 们 在 该 国 无 论 是 大 学 入 学还是求职都被视为弱势群体 。 中国和印度学生将这看成为马来西亚体制外的 途径 , 他们在入学和就业机 会 两 个 方 面 都 处 于 不 利 地 位 。 新 加 坡 政 府 也 设 立 了 创建 10 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Od ls2007)。 新加坡依靠学术研究的国际声誉 、 良好的教学和研究设施 、 以英语作为授课 的语言 、 优越的社会生活条件 以 及 强 有 力 的 财 政 支 持 等 条 件 吸 引 了 越 来 越 多 的 国际学生 。 2008 年 , 新加坡国立 大 学 的 国 际 学 生 人 数 占 学 生 总 数 的 3 6% , 其 4. 中本科生占总人数的 2 3% , 研究生占 5 2. 8% 。 新加坡国立大学四大国际学生 7. 的来源通常为中国 、 印度 、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 但是现在来自其他地方如越 南等国家的学生数量也在迅速上升 。 马来亚大学 2008 年的国际 学 生 占 学 生 总 数 的 1 3% , 其 中 本 科 生 占 5% , 2. 研究生占 26% 。 高等教 育 部 每 年 增 加 5% 国 际 本 科 学 生 和 25% 国 际 研 究 生 的 计划 , 同时坚定了马来西亚努力成为区域教育枢纽的信心 。 2008年招收国际学 生人数名列前 10 位的国家是 ( 从 高 到 低 ): 伊 朗 、 印 度 尼 西 亚 、 中 国 、 伊 拉 克 、 也 11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门 、 苏丹 、 沙特阿拉伯 、 索马里和泰国 。 然而 , 国际学生在研究和创新成果中的附 加值还有待评估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国 际 交 换 学 生 的 人 数 也 在 不 断 增 加 ,2005~2008年间 平 均 人 数 达 1000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目标是为其一半以上的本科生提供 海外教育经 验。 2009年马来亚大学接受了991 名 国 际 交 流 学 生,并 派 遣 了 1008位学生到 国 外 学 习。 他 们 计 划 每 批 本 科 生 中 派 遣 25% 的 人 参 与 国 际 项目。 专业教师的发展 为了与把新加坡国立大学 建 成 具 有 全 球 竞 争 力 的 大 学 的 战 略 目 标 相 一 致 ,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层管 理 者 在 招 聘 和 保 留 学 术 人 员 方 面 不 断 提 高 门 槛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这一 进 程 大 大 加 快 。 关 键 的 政 策 措 施 包 括 : 一 是 逐 步 提 高工资待遇 , 使其更加灵活和以教师的绩效为基础 , 顶尖人才更具国际竞争力 ; 二是增加了研究资金的支持和提高研究设施 /基础设施的水平 ; 三是不断地提高 职位晋升和终身教授的门槛 ; 四是增加教师时间分配的灵活性 , 如减轻有优秀科 研业绩的教师的教学工作 量 , 让 他 们 有 足 够 的 时 间 来 从 事 研 究 。 为 了 把 新 聘 用 的终身教授的任期从 55 岁延伸至 65 岁 , 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已逐步提高终身教 授的门槛以促进教师取得 卓 越 成 就 。 此 外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一 次 性 延 长 了 大 学 拟保留的教师任期 , 从而有利于将教师提升到卓越的水平 。 资格的提升 我们可以使用代用指标来 (po r xyini dca tor s ) 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师质量的 稳步提升进行测量 。 首 先 , 拥 有 博 士 学 位 的 教 师 的 比 例 每 年 显 著 增 加 , 到 2005 年99% 的工程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 而在 1970年这个比例只有50% 。 2003年 理学 、 人文艺术与社会 科 学 以 及 商 学 教 师 中 博 士 所 占 的 比 例 为 分 别 为 8 7% 、 8. 8 2% 和 7 0. 8% 。 在医学 、 建筑设计及法律等专业学院拥有博士 学 位 的 教 师 其 9. 数量也稳步增长 , 这 是 由 其 专 业 特 性 所 决 定 的 。 其 次 , 更 引 人 关 注 的 是 在 过 去 20 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师研究成果的平均数量与质量提升很快 。 马来西亚大学对研究和教 学 的 有 力 领 导 也 日 益 紧 密 地 和 研 究 的 产 出 、 创 新 和商业化等方面联系在一 起 。 马 来 西 亚 大 学 越 来 越 多 的 教 师 取 得 了 博 士 学 位 , 特别是在理学与 工 学 领 域 。 1999年只有37% 的 工 作 人 员 拥 有 博 士 学 位 ,2009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15 年有 61% 的教师拥有博士学 位 , 如 果 加 上 其 他 同 等 学 历 , 该 比 例 将 上 升 至 75% ( 这是马来西亚大学对拥有博 士 比 例 教 师 的 预 期 目 标 )。 此 外 , 马 来 西 亚 大 学 要 求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须具有博士学位 , 尤其是理 、 工类专业中 , 有天赋的 、 当地 或国际研究生成为教师任用的潜在资源 。 吸引和留住人才 不论教师的国籍和族裔 , 吸 引 和 留 住 有 实 力 的 教 师 是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共 同 特征 。 虽然前几年的数据无法获得 , 但通过比较新加坡国立大学 1997~2005年 间教师的组成情况可以看出 , 不管是教学型教师还是研究型教师 , 他们当中国际 教师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 在 1997 年 , 新加坡国立大学 1414名优秀教 师中 61% 是 来 自 新 加 坡 , 而 2005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8% ( Wong,Ho,& i Sngh 即将出版 )。 其他教师分别来自 ( 按数量多少为序 ) 马来西亚 、 印 度 、 中 国 、 亚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 。 马来西亚教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占有很高 的比例 (1997 年占 1 8% , 2. 2005 年下降至 1 8% ), 这反映了他们在政治上分开 0. 后很多马来西亚的人才流 失 到 新 加 坡 的 现 象 。 事 实 上 , 许 多 马 来 西 亚 人 随 后 加 入了新加坡国籍 , 新加坡国立 大 学 的 马 来 西 亚 籍 教 师 所 做 的 贡 献 很 可 能 高 于 上 述统计数字所显示的比例 。 这种现象在马来 西 亚 并 没 有 受 到 忽 视。 2008 年,大 约 有 50万马来西亚 人 在 海 外 工 作 ,他 们 当 中 有 一 半 接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 我 们 把 教 育 制 度 落 后 的 原 因 部 分 归 于 技 术 工 人 的 大 量 流 失 , 得 到 的 令 人 痛 苦 的 结 论 是 :“ 我 们 没 有 培 养 人 才 ,因 为 我 们 培 养 的 人 才 已 经 离 开 我 们 。 马 来 西 亚 的 人 力 资 本 状 况 已 经 到 一个关 键 阶 段。 马 来 西 亚 熟 练 技 术 人 员 外 流 的 比 率 正 急 剧 上 升 …… ” (Nai tonl a EconomcA i dv isr oyCounc il2010,6)。 马 来 西 亚 人 才 外 流 的 主 要 原 因 包 括 国 外 提 供 更 好 的 就 业 机 会 以 及 商 业 前 景 、更 高 的 工 资 、更 好 的 工 作 环 境 和 更多晋升的机会。 因为全球人才竞争愈演愈 烈 , 到 2008 年,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在 招 聘 国 际 教 师 时实行多样化的政策已 经 至 少 10 年 了。 特 别 是 在 1997~2005 年 间,外 籍 教 师 的比例已上升到 50% 以 上 。 尽 管 马 来 西 亚 仍 然 是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教 师 的 最 大 来源国 , 来自其他国家 , 特别是印度 、 中国和北美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已显著增加 。 199 5% 和 3 7 年 , 来自中国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分别是 4. 2. 2% ;2005 年 , 中国教师 占 176 9% , 而中国科研 人 员 占 10 5 名教师的 6. 87名科研人员的4 4% (NU 2. S 1998,2005)。 新加坡国立大学巩 固 优 秀 教 师 和 研 究 人 员 贮 备 基 地 的 政 策 , 无 论 11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是在研究成果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方 面 还 是 国 际 合 作 方 面 , 都 使 其 处 在 非 常 有 利 的 位置 。 直到最近 , 马来西亚公立大学的外籍教师的数量最多不超 过 5% , 目 前 高 等 教育部 的 政 策 鼓 励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增 加 外 籍 教 师 的 比 例 , 到 2015年达到15% 。 随着国家经济扶持政策实施的 影 响 , 马 来 亚 大 学 不 断 招 聘 外 籍 教 师 的 影 响 也 越 来越显著 。 马来亚大学在 2001~2009 年 间 聘 请 的 学 术 人 员 呈 现 新 的 模 式: 一 是学术人员仍以马来亚土著人 为 主 ; 二 是 非 马 来 亚 土 著 人 教 师 占 工 作 人 员 总 数 的三分 之 一 ,2009 年 比 例 有 所 下 降;三 是 一 般 而 言,当 地 不 同 类 别 的 工 作 人 员, 特别是非马来亚土著人比例的 下 降 , 常 由 来 自 外 籍 的 教 授 和 高 级 讲 师 来 填 补 这 个空缺 ; 四是 2001~2009 年间马 来 亚 土 著 人 讲 师 的 比 例 不 断 上 升 , 表 明 随 着 最 早两批非马来亚土著的高级教 师 退 休 、 外 籍 教 师 的 增 加 以 及 现 有 的 高 级 讲 师 和 讲师将通过体制不断得到提升 ( 上 升 至 终 身 公 务 员 任 职 ), 非 马 来 亚 土 著 高 级 讲 师的数量将继续减少 。 马来亚大学持续努力增加国际教师比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在重点 研究和教学项目 , 尤其是在研究生层面 , 缺乏当地专家精英 ; 对研究的推进需要 广泛招募高素质研究人员 。 大多数外籍教师 (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 ) 来自南亚 、 东南亚和中东地区 , 他们主要集中在理学和工学领域 。 马来亚大学发 现由于学校在研究领域的产 出 相 对 较 低 及 无 竞 争 性 的 薪 资 和 出 版 环 境 等 原 因 , 他们难以吸引具有最好资历的 、 并且经验丰富的国际教师 。 教 师 薪 酬 通过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和 马 来 亚 大 学 注 册 处 提 供 的 教 师 工 资 数 据 的 对 比 , 发现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师的薪 资 远 远 高 于 马 来 亚 大 学 教 师 的 工 资 , 即 使 考 虑 相 对生活成本差异 。 新加坡国立 大 学 的 年 度 绩 效 奖 金 因 教 师 绩 效 的 不 同 而 不 同 , 从零到超过两个月的薪酬 ; 业绩不佳的教师绩效奖金就少 。 在马来亚大学 , 外籍 教师除享有 469 美元统一的住房补贴外 , 其工资和津贴水平与本土教师类似 , 无 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 在专业 层 面 , 工 程 、 会 计 、 建 筑 和 测 量 领 域 的 教 师 享 有 特 殊 奖励津贴 。 新加坡国 立 大 学 也 有 类 似 的 奖 励 津 贴 , 每 年 随 着 利 率 不 同 而 调 整 。 新加坡国立大学对于本土和外国教师的高薪资表明他们意识到全球人才的竞争 和留住最好教师的重要性 , 如果不能走在最前沿 , 也要与区域及全球经济增长保 持一致 。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人力资源政策还包括积极的吸引散居在海外的人才 计划 。 正如马来亚大学所反映 的 一 样 , 马 来 西 亚 的 人 力 资 源 政 策 仿 效 新 加 坡 的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17 模式可能奏效 。 这种效仿的实 施 可 能 早 于 人 们 的 预 期 , 因 为 现 任 总 理 最 近 成 立 了一个人才公司并亲自担任主 席 。 该 机 构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 通 过 提 供 具 有 国 际 竞 争力的薪酬 …… 吸 引 和 留 住 国 际 人 才 , 包 括 散 居 在 外 的 马 来 西 亚 侨 民 ” (New t Sri atsTimes2010)。 教师绩效评价 在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薪 酬 的 同 时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也 逐 步 提 高 评 价 教 师绩效的标准 。 近年来特别是 任 期 和 晋 升 的 标 准 有 显 著 提 高 , 已 接 近 世 界 一 流 大学的水平 。 新加坡国立大学 也 越 来 越 重 视 评 估 对 教 师 科 研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 通 过教授的研究被科学引文索引 (SCI) 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的引用情况和 他们发表在顶级刊物上的数量等指标来衡量 。 S 马来西亚大学为 评 价 员 工 绩 效 设 立 了 新 的 目 标 , 相 关 内 容 为 : II知 识 网 (We fS bo c iene c ) 收录的发表成果 、 教 学 时 间 和 担 任 课 程 的 数 量 、 指 导 博 士 和 硕 士的数量 、 指导研究型学生的数量 、 成功获得的研究基金 、 反映教学水平的最低 得分 ( 以学生的评价为基础 )、 顾问公司任务的完成情况 , 以及对行政工作的贡献 度和服务系科所承担的责任 。 对II期刊论文的重视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的 S I 排名标准密切相关 。 尽管科研成果 、 I文章和晋升机会之间的联系激励刺激了 S 教师发表论文 , 但是其风险在于容易造成对分析性的 、 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机构文 化建设的忽视 。 研究的发展和管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逐年增加 其 研 发 经 费 , 近 年 来 尤 其 如 此 。 研 发 直 接 支 出 随 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而增 长 。 例 如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通 过 国 际 学 术 计 算 机 网 络 (BITNET) 建立了国际学术网络 , 成为了亚洲第一个拥有该网络的国家 。 随后 , 新加坡国立大学又成为亚洲最早在全校园开通网络的大学 。 1989 年,新 加 坡 国 立大学与新加坡仅有的两台超 级 计 算 机 中 的 一 台 建 立 了 联 系 , 增 强 了 该 大 学 在 全球计 算 机 技 术 和 操 作 能 力 中 的 竞 争 力 。 1991 年,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实 施 NUSNET——— 一个遍布校园的光 纤 网 络 , 学 校 图 书 馆 于 1995年5月在该地区 率先推出全文电子文档管理和检索系统 。 为了管理大学新兴的知识 产 权 和 与 企 业 的 研 发 合 作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也 是 亚洲最早设立技术许可和产业联络办公室的大学之一 。 该办公室以北美顶尖大 11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学模式为基础逐步建立了 一 个 管 理 发 明 创 造 和 技 术 商 业 化 的 系 统 。 例 如 , 实 施 与外部合作伙伴的研究合作协议标准化 ; 将知识产权转让给大学 ; 将专利权使用 所得的收入在对技术商业化感 兴 趣 的 各 个 学 院 、 学 系 及 管 理 中 心 之 间 进 行 合 理 分配 ; 当一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技术项目同时授权给教师或学生时 , 建立一个平 等的奖金颁发制度和氛围 。 自从21 世 纪 之 初 开 始 ,由 于 研 究 成 果 快 速 增 长 和 简 化 互 联 网 协 议 的 管 理 支 持 系 统 的 推 动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合 作 研 究 协 议 、 发 明 申 请 书 、 授 予 学 校 的 专利迅速增 长,技 术 许 可 证 收 入 也 随 之 增 加。 外 部 合 作 研 究 协 议 的 数 目 从 1995~1997年间的109项增加到了2005~2007年间的394项。 由美国专利 局授予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专 利 数 量 从 1990~1999年期间的40个上升到 2000~2008年期间的204 个 ,而 同 期 的 许 可 协 议 数 量 的 从60个增加到了198 个。 许可使用的总收入也 大 幅 增 加,从 1996~1999年间的3 5万美元增长 3. 至2003~2008年间的330万美元(更多的细节请参考 Wong,H i o& Sngh即 将 出 版 )。 21 世 纪 初 ,当 时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理 念 是 由 新 校 长 提 出 的 “ 成 为 全 球 知 识型 企 业 ”, 大 学 通 过 明 确 建 立 新 的 组 织 , 即 NUS 公 司 (NUSEne trr pie s ), 已 进 一步加强了学校在支持技术 商 业 化 中 的 作 用,以 促 进 技 术 商 业 化 和 创 业 精 神 的 整 体 推 进 。 NUS 公司直接向新加坡国 立 大 学 的 校 长 或 校 长 报 告,公 司 不 仅 承担了把技术许可和行业联办扩大到产业联络处的职 能,而 且 也 开 设 了 一 个 大 学 层 面 的 创 新 中 心 ,这 个 中 心 融 合 了 创 业 教 育 、 创 业 促 进 和 推 广 , 为 独 立 于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公司提供支持等功能(Wong,Ho& S ingh2007)。 NUS公 司培养部门自2002年成立以 来,已 经 支 持 该 校 教 授、学 生 和 近 来 的 校 友 成 立 了70多个独立于大学的企业。 其中10多个类似的公司已经收到外来投资者 e 的 后 续 投 资 ,如tnCube公 司 最 近 被 McAfe e公 司 收 购 ( Wong,H i o& Sngh即 将 出 版 )。 198 0 2 年 , 马来西亚 0.5% 劳动力或约 13% 的科学人 力 资 源 从 事 研 发 工 作 , 5% 相 比 , 该 数 字 不 尽 如 人 意 与新兴工业化 国 家 ( 包 括 新 加 坡 ) 的 平 均 水 平 0. i (Sngh1989)。 这种差异还 在 继 续 , 马 来 西 亚 目 前 每 百 万 人 中 只 有 500人从事 研发工作 , 而新加坡每百万 人 中 就 有 5500 人 从 事 科 研 工 作,名 列 全 球 第 二,仅 次于瑞典的每百万中 6000 人从事科研工作 (NEAC2010)。 近10 年来 , 马来西亚大学已对研究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并升级以支持研发项 目 , 其目标是通过对研发 项 目 的 支 持 促 进 跨 学 科 合 作 和 提 高 生 产 力 。 8 个 跨 学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19 科研究团队 , 如生物技术和 生 物 产 品 和 持 续 发 展 科 学 团 队 已 经 建 立 。 科 研 管 理 与监测研究所将所有研究实体的推广 、 管理 、 协调和监测活动合理化 。 与工业界 合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 公立大 学 期 待 高 等 教 育 部 支 持 大 学 与 企 业 以 及 大 学 与 社 区的合作战略计划尽快出台 , 预计该计划也纳入了中小型企业 。 人员编制问题在很多层面仍然是一个挑战 : 需要资深教师 、 国际教师 、 经验 丰富的科研领导人等引领大学 的 发 展 方 向 和 增 加 研 究 成 果 的 产 出 , 这 需 要 有 优 秀的助理人员和研究生团队的 支 持 , 也 要 有 有 效 管 理 实 验 室 和 设 备 的 训 练 有 素 的技术人员的支持 。 同 样 关 键 的 是 信 息 和 通 信 技 术 等 基 础 设 施 的 雄 厚 技 术 支 持 。 目前 , 马来西亚最快的宽带 和 宽 带 连 接 的 费 用 是 4 兆 比 特 /每 秒 ( Mbps)76 美元 , 与新加坡的 100 兆比 特 /每 秒 8 6 4.8 美 元 相 距 甚 远。 在 该 区 域 内,马 来 西 5, 但 是 价 格 却 贵 3 倍 以 亚最快的宽带速度还达不到 韩 国 最 慢 的 宽 带 速 度 的 1 / 上 (NEAC2010,186)。 研 究 拨 款 由于近年来一直强调研究 ,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支出在过去的 10 年中已 增加了 3 倍多 , 从 1997 年 8950 万美元增长到 200 2 7 年的 3.1 亿 美 元。 相 对 于 大学的总营运支出 , 研发支出已从 2000 年的 12% 上升到 2007 年的 27% 。 自从 实施公司化以来 , 科研经费的分配已更加集中并以业绩为导向 , 这是由于新加坡 国立大学已经在优势领域 脱 颖 而 出 并 有 争 夺 外 部 资 金 的 实 力 。 因 此 , 研 究 支 出 大部分集中在工程和医药领域 , 近 年 来 国 家 的 研 发 战 略 越 来 越 重 视 生 物 医 学 的 发展 , 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 (NUS2000,2002,2008a,2008b)。 马来 亚 大 学 的 研 究 资 金 不 够 稳 定 , 没 有 像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一 样 逐 步 增 长 。 政府的研究拨款从2002 年的2660 万美元下降到2004 年的810 万美元 , 进而下 降到 600 万美元 , 然后在 2008 年跃升至 4120 万美元 (UM 2010)。 最后一个数 字包括了 2008 年政府发展四 所 研 究 型 大 学 额 外 投 入 的 资 源 。 科 研 经 费 的 来 源 多样化 , 除了教育部的年度拨款 , 还有来自其他部门的资助 , 如科技创新部 ( 大多 通过竞争给予资助 )、 日本东丽基金会 ( 竞争性质 )、 各种私营公司 、 当地基金会以 及各种机构和国外大 学 的 资 助 。 2008年未经审计的账目表明研究基金发展趋 势良好 , 从 2006 年 占 年 度 预 算 分 配 资 金 的 7% 上 升 至 2008年的22% ( UM 2008,25)。 因为缺乏研究支出的数据 , 因 此 我 们 无 法 对 研 究 成 果 水 平 进 行 回 顾 。 通 过 指定发展的 4 个研究型大学 , 其中包括马来亚大学 , 高等教育部期望对有潜力的 12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学校集中投入资金 , 比起对 20 所公立大学分配有限资源 , 前者能取得更好的成 效。 自 2008 年 以 来, 每 年 这 4 所 学 校 无 需 通 过 竞 争 即 可 获 得 的 资 金 投 入 为 3120万美元 , 这些资助很受 这 4 所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欢 迎 ; 但 相 比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这一数字就显得微乎其微 。 变化的趋势表明尽管每年高等教育部都直接拨款给 研究型大学 , 但是马来亚大学也从其他部门获得竞争性的 、 外部和内部资助 , 如 科技创新部 。 绩效指标与成功标志 大学 追 求 教 学 和 科 研 卓 越 的 历 程 可 以 以 他 们 走 了 多 远 和 离 目 标 还 有 多 远 等指标来衡量。 这里使用的指标包括外部的大学 排 名 表 现;科 研 成 果 方 面 包 括 成 果 总 体 数 量 、国 际 同 行 评 审 的 论 文 ( 出 版 物 ) 数 量 、 引 文 数 量 、 论 文 的 平 均 引 用 量 ;教 师 的 国 际 知 名 度 指 标 包 括 应 邀 担 任 专 业 组 织 的 领 导 或 成 员 的 教 师 数 量 、受 邀 参 加 国 际 会 议 和 加 入 国 际 专 业 社 团 ( 协 会 ) 以 及 成 果 获 取 国 际 奖 项 等指标。 国际排名表现 考虑到排名方法现在备受 争 议 , 这 里 所 用 的 都 是 最 近 的 数 据 。 在 主 要 学 科 3 领域 ( 见表 5. ), 新加坡 国 立 大 学 的 工 程 名 列 前 茅 , 生 物 医 学 次 之 , 而 马 来 亚 大 学的生物医学排名第一 , 其 次 是 社 会 科 学 。 两 校 之 间 似 乎 在 理 学 与 工 学 领 域 的 差距最大 。 表 5. 3 2004~2009 年度 《泰晤士高等教育 》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 国立大学 ( NUS)和马来亚大学 ( ) UM 名次一览表 NUS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体排名 18 22 19 33 30 30 生物医学 25 15 9 12 17 20 理学 35 34 22 25 31 27 工学 9 9 8 10 11 14 社会科学 10 13 11 20 18 20 人文艺术 17 56 22 21 30 23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21 (续 表) UM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体排名 89 169 192 246 230 180 生物医学 n.a. 82 56 107 127 132 理学 n.a. n.a. 95 124 197 244 工学 n.a. n.a. n.a. 166 179 201 社会科学 n.a. 83 49 119 137 167 人文艺术 n.a. 45 n.a. 233 190 178 资 料 来 源 : 《 泰 晤 士 报 高 等 教 育 》———Q t S“ 世 界 大 学 排 名 ” htp: //ww w.topunv iers iti es.c om/ wol rdunv iersi tyrankings /。 注释 : n.a.= 无信息 。 由于 《 泰 晤 士 报 高 等 教 育 》———Q S“ 世 界 大 学 排 名 ” 所 使 用 的 方 法 不 同 ,2007 年度的排名与前几年的排名没有足够的可比性 。 SCI和 SSCI数据库索引论文与引文数量 世界大学排名最有益的影响之一或许是政府和高等教育官员对论文及其引用 率提高了认识,促进了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成果的相关政策改革。 论文作为研究生产 力的定量指标,是知识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这个因素看,一方面马来亚大学和马 来西亚其他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成果存在显著差距;另一方面,马来亚大学和其他领先 的亚洲国家之间也存在差距。 表 5.4 表明 ,马来亚大学 1999 年 1 月至 2009年2月 在SCI和 SSCI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为 3440 篇 ,仅为排在前一位的香港科技大学的 3 左右 ,香港科技大学同期共发表论文 1 1/ 0400 篇 。 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这段时 间发表的论文数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两倍 。 如果考虑到大学规模 ,差异就更为明显 , 香港大学科技拥有大约 400 名教师 ,而马来亚大学 2008 年有教师 1918 名教师 。 4 1 表 5. 999 年 1 月 ~2009 年 2 月部分马来西亚大学和 亚洲领先大学发表论文及引用情况对比 国家或地区 论文数量 引用数量 篇均引用次数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马来西亚 3250 13257 0 4.8 马来亚大学 马来西亚 3439 14316 1 4.6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 1528 5624 6 3.8 香港科技大学 中国香港 10402 96281 9. 26 12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续 表) 国家或地区 论文数量 引用数量 篇均引用次数 香港大学 中国香港 18700 187339 1 0 0.2 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 33779 271702 8. 04 台湾大学 中国台湾 27255 196631 7. 21 清华大学 中国 23182 121584 5. 24 东京大学 日本 67864 882361 1 0 3.0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28602 236388 8. 26 资料来源 : Wong& Ho S ( 即将出版 ), 来源于汤姆森 II引文索引基本科学指标 。 无论以论文篇均引用次数 还 是 教 师 论 文 的 人 均 引 用 量 来 衡 量 , 马 来 西 亚 的 大学都落后于其他学校 。 在论文引用方面 , 马来西亚的 3 所大学的篇均引用次 4)。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在 S 数为 4 次 , 而其他相关的大学超 过 7 次 ( 见 表 5. CI和 SSCI索引上发表的工程论文从 1981~1983年间年均37篇增加到2001~2003 年间的 941 篇 , 增长了 25 倍 ; 而医学论文增加了近 10 倍(从 62增长到602); 经 5 倍(从 2 济学与商学领域的论文增 长 了 4. 0增长到90)。 从 篇 均 引 用 次 数 看 , 4 这些论文的质量也大大提 升 , 工 程 学 论 文 从 1. 6 5 上 升 到 5. 1 6; 医 学 从 3.6上 升到 1 3 1. 3 3; 经济学与商学从 0. 3 2 上升到 6.6。 表5.5 比较了 1981~2003 年期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在 4 个主要 学术领域发表 论 文 的 情 况 。 可 以 看 出 , 马 来 亚 大 学 不 仅 在 4 个 领 域 中 被 SCI和 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方面落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而且若对论文质量以论文发表 后 5 年内被引用的平均数进行衡量 ,论文质量方面也落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 5 1 表 5. 981~2003 年度马来亚大学 ( UM)和新加坡 国立大学 ( NUS)论文发表及引用情况一览表 工学领域 医学领域 经济领域 管理领域 UM NUS UM NUS UM NUS UM NUS 论 文 数 量 1981~1983年 9 111 132 186 11 51 2 8 1991~1993年 40 586 192 747 5 32 0 45 2001~2003年 146 2823 324 1808 6 123 6 148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23 (续 表) 工学领域 医学领域 经济领域 管理领域 UM NUS UM NUS UM NUS UM NUS 篇均论文引用率 1981~1983年 1. 00 4 1.5 8 2.5 1 3.6 0 0.9 0. 35 5 6.0 1 0.3 1991~1993年 1. 40 5 2.4 4 4.3 6. 24 4 0.0 4 2.7 n.a. * 6 3.9 2001~2003年 3. 83 6 5.6 0 5.8 1 3 1.3 1 3.7 3. 89 1 0.7 4 8.1 资料来源 : 由知识网络数据计算而来 。 注释 : 仅限于 S CI和 SSCI期刊 ; 引文率的计算方式如下 : 对 5 年内出版的论文数量 的 引 用 率 进 行 了 整理 ( 例如 , 对 1981 年发表的论文在 1 981~1986 年间被引用的 数 量 进 行 整 理 等 )。 发 表 论 文 和 被 引 用 的 总数以三个时段 (1981~1983年、1991~1993 年和 2001~2003 年 ) 进行汇总 , 平均引用率由此计算而来 。 *n.a.: 无信息 。 虽然在马来亚大学的教师之间对使用 II文章和引用率作为论文的一 种 定 S 性指标争议不断 , 马来西亚的大学最近都相继提出一些政策鼓励和 /或支持其教 师发表论文 。 马来亚大学管理 的 新 策 略 是 提 高 整 体 学 术 文 化 , 教 师 的 晋 升 必 须 基于其在II上发表的论文和引 用 率 。 在 I S SI刊 物 发 表 论 文 的 要 求 延 伸 到 了 博 士生的招生方面 : 要求博士生至少在 II刊 物 上 发 表 过 2 篇 论 文 。 其 中 大 家 关 S 注的是马来亚大学自己拥有的 50 多个期刊 , 其中一些已出版了三四十年 , 并且 已拥有自 己 的 客 户 群 。 这 些 转 变 将 如 何 影 响 大 家 对 这 些 期 刊 和 现 有 资 源 的 关注 ? 世界大学排名影响的副作用之一是高等教育部为马来西亚公立大学自制排 h 名体 系 , 即 马 来 西 亚 高 等 院 校 评 估 体 系 (t eRai tngSyt se o mfrMaa lyi san HighrE e dua cto i n nI t siu tti ons), 紧 接 着 前 一 年 的 学 术 声 誉 调 查 后 实 施 (Maa lys ianQul aif ict aionsAgency2010)。 2008 年 , 在马来西亚高等院校评估体 系第一次公布的结果中涉 及 更 多 的 老 牌 大 学 , 马 来 亚 大 学 名 列 该 国 之 首 。 2009 年评估体系报告中 , 马来西亚 学 术 资 格 鉴 定 机 构 对 公 共 和 私 立 的 本 科 教 学 机 构 以及外国大学分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审查 , 分为 6 个等级 , 其中第 6 级为优秀 。 没有一所学校达到了第 6 级的标准 , 共有 18 所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排在第 5 级 , 马来亚大学 是 其 中 之 一 ( Maa lys ianQul aii fct aionsAgency2009)。 鉴 于 目 前的领导管理变革及 4 个国家 认 定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相 互 之 间 的 竞 争 , 马 来 亚 大 学 会投入更多资源以保持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 12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专 利 申 请 以专利作为指标尽管存在 不 足 , 但 是 它 可 以 衡 量 具 有 潜 在 经 济 价 值 的 技 术 发明 。 尤其是由美国专利局授 予 专 利 的 数 量 , 往 往 是 作 为 国 际 基 准 指 标 确 保 各 国之间的可比性 , 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Tra jtenbr eg2002)。 新加坡国 立大学在 2000 年后已经大大 增 加 了 其 专 利 的 数 量 ( 从 1990~1999年间平均每 年 4 个由美国颁发的专利到 2000~2008 年间平均每年有 2 7 个专利 ), 而马来 2. 亚大学自 1990 年以来在 专 利 方 面 的 成 就 微 乎 其 微 (1990年以来仅两项美国颁 布的专利 )( Wong,H i o&Sngh 即将出版 )。 程明宇 ( MingYuCheng, 音译 )( 即将出版 ) 指出 , 马来西亚大学专利成果少 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政府的政策明确界定了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的角色所导致的 结果 。 马来西亚在 1986~1990年实施的第五个马来西亚计划规定各 大 学 需 要 更加重视基础研究 (40% ), 而公共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仅占 10% 的比例 (Cheng 即将出版 )。 然而 , 程明宇对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不利于研究商业化的假设是没有 依据的 , 因为世界上领先的大学 , 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 他们高 度重视基础研究同时也发 明 了 很 多 专 利 产 品 。 同 样 , 在 亚 洲 居 于 领 先 地 位 的 大 学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在过去 10 年取得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 , 这 与他们日益重视基础研究是相契合的 。 这不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别或比 对 , 而是研究的质量及其对经济重要性的战略重点 ( 也就是所谓的战略性基础研 究 , 或巴斯德象限 [Pat seurquada r t n ]) 在起关键作用 。 国际声誉 、 奖项与国际合作 对于机构 、 学者和研究人员 而 言 , 同 行 认 可 是 衡 量 其 科 研 质 量 的 重 要 指 标 , 这些指标包括以下基于同行 的 评 价 : 受 邀 加 入 优 秀 的 学 术 和 专 业 组 织 、 高 层 次 的学术会议 、 入选国 际 性 团 体 和 各 种 国 际 奖 项 等 。 例 如 ,2007年李光耀公共政 策学院成为欧洲和 北 美 以 外 第 一 个 加 入 著 名 的 全 球 公 共 政 策 联 盟 (theGo lbl a Publ icPoi lcyNetwork) 的机构 。 同年 , 新加坡国 立 大 学 校 长 施 金 丰 荣 获 教 育 发 t 展与促进委员会 ( heCouni clfo rAdvane c mentandSuppor tofEduc ati on) 颁发 t 的行政长官领导奖 ( heChe ifExecu tiveLeadr esi hp Award)。 2006 年新加坡国 h 立大 学 成 为 国 际 研 究 型 大 学 联 盟 (t n eItr ent aionlA a l lianeo c fRee sac rh Unv ies rii tes)的 10 个创始成员之一 。 在学 系 层 面 来 说 ,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已 与 其 他顶尖大学合作推出了越来越多的联合学位课程 ( 例如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25 校 、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和北京大学 )。 这些都表明新加坡国立大学日益显著 的国际学术地位 。 根据资料显示 , 过去马来亚 大 学 在 国 际 学 术 活 动 中 的 参 与 和 表 现 完 全 依 靠 教师个人的积极程度 , 而不是学校整体共同的参与 。 过去的 5 年内 , 马来西亚的 大学变得更具竞争力了 , 马来 亚 大 学 作 为 一 个 机 构 已 经 活 跃 在 各 种 国 际 研 究 和 创新活动中 , 诸如国际发明展 、 瑞士和日内瓦的技术与产品国际展览会 。 医学院 h 等院 系 的 教 师 共 同 努 力 得 到 国 际 认 可 : 如 胃 肠 内 视 镜 研 究 小 组 (t e Gat sri ont esi tnlE a ndoc sopyUni t )在200 h 8 年 被 国 际 消 化 器 内 视 镜 学 会 (t e Orgai nst aionMond ial ed’Endoc soi peDi get sive) 认 定 为 全 球 16个卓越中心 之一 。 马来亚大学继续为其教学 项 目 取 得 国 际 认 可 而 努 力 , 这 对 其 获 得 全 世 界 的 认可很重要 , 如英国牙医管理委员 (Dena tlCouni cloftheUnt iedKn i gdom) 授予 的牙科手术学位 。 马来亚大学与声誉良好的大学开展联合博士项目是其国际知 名度不断提升的标 志 , 如 与 英 国 伦 敦 帝 国 学 院 (theImpr eilC a ol legeLondon)、 t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 heUnv ies riyo t fSydney t ) 和墨尔本大学 ( heUnv ier sii teso f Meb l ourne) 的合作等 。 经 验 教 训 通过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和 马 来 亚 大 学 进 行 比 较 , 我 们 受 到 很 多 启 发 。 新 加 坡的案例表明了以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考为导向能够推动学术卓越发 展 ,并能够让一所在新兴工业 化 经 济 体 的 大 学 迅 速 提 升 到 全 球 领 先 的 大 学 团 队 中 。 回顾新加坡国立大学所取 得 的 成 就 , 对 于 马 来 亚 大 学 来 说 应 该 重 视 以 下 几 个方面 : 领导的连续性 、 在全球经济环境下制定一个平衡的国家语言政策 、 战略 规划的投资 、 改进教学方法 、 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资金 、 合格的人力资源 、 学术 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以缩小当地和国际环境的差距 。 在过去几十年 , 新加坡国立 大 学 成 功 转 型 加 入 全 球 卓 越 的 行 列 也 反 映 了 新 加坡的经济规模从第三世界成功转型到第一世界 (Lee2000)。 正如新加坡通过 竞争跻身于 21 世纪的知识型经济大国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不再简单地满足当地居 民的教育需求 , 而是立志成为 “ 全 球 知 识 企 业 ”。 全 球 知 识 企 业 不 仅 在 研 究 和 教 学的传统任务中领先 全 球 , 而 且 把 建 设 成 “ 创 业 型 大 学 ” 作 为 自 己 的 第 三 使 命 。 一所 “ 创业 型 大 学 ” 可 以 成 功 创 造 高 科 技 产 品 并 通 过 知 识 转 化 带 来 经 济 效 益 12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Ez tkowi t t ze l a .2000; Wong,H i o&Sngh 即将出版 )。 更重要的是 , 新加坡国 立大学的案例为马来 亚 大 学 及 其 他 新 兴 经 济 发 展 体 国 家 的 大 学 提 供 了 一 个 典 范 , 即 “( 大学的 ) 发展 …… 和世界经济发展是一个一体化的进程 , 而不是一个各 自独立的发展过程 ”(Ll al& Ura ta2003)。 马来亚大学所面临的挑战是任何要改变其原有使命和优先事务的机构或组 织都要面对的挑战 , 这个挑战会对已经根深蒂固的工作原则 、 规章制度和财务管 理系统产生影响 (Sl ami2009,39 43)。 马来亚大学的历史表明国家政策会严重 制约一所公立大学的发展 。 这 种 情 况 会 对 大 学 的 发 展 产 生 不 可 忽 视 的 、 长 期 的 不良影响 , 因为它限制了大学追求学术卓越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 而且学校需 要很长的时间来构建这种 能 力 。 同 样 , 无 论 是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还 是 马 来 亚 大 学 的案例都表明学校领导可以利用其见解 、 经验和知识 , 在战略制定中给学校带来 积极的改变 。 实施平权政策在马来亚大 学 的 作 用 可 以 总 结 为 扩 大 入 学 率 , 并 使 弱 势 群 体 的种族学生有机会在学术领域向社会上层流动 。 马来西亚对社会公正目标的关 注固然重要 , 但同时也告诫我 们 如 何 在 多 元 社 会 平 衡 社 会 目 标 与 学 校 竞 争 力 和 质量的问题 。 如果马来亚大学 对 学 生 录 取 与 教 师 的 选 拔 、 培 训 和 晋 升 只 注 重 能 力而不论种族或民族 , 那么就有望奋起直追 。 然而 , 马来亚大学现有的资 金 水 平 明 显 偏 低 加 上 低 效 率 的 金 融 措 施 严 重 阻 碍了其追求世界级大学的愿望 。 新加坡国立大学源源不断及高水平的财政资源 使其能够提供最好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 、 通信和生活设施 , 从而吸引优秀的研 究生和当地及国际学者和研究人员 。 面临政府资金的下降以及需要快速应对变 化的难题 , 马来亚大学必须大力加快其创收和筹资的能力 , 同时通过协调管理人 员 、 行政人员 、 教师学者以及技术职称教师之间的服务和功能 , 以确保管理成本 的有效性 。 无论是高校管理者 还 是 政 府 都 希 望 维 持 近 期 的 利 益 , 利 用 世 界 排 名 和全国性排名及内部激励机制作为刺激后进者的动力来源 。 一所大学通过转型以适应 新 愿 景 和 新 目 标 不 失 为 勇 敢 的 尝 试 , 也 是 一 个 需 要获得政治意愿支持的长期过程 。 这个过程融合了 “ 国家的政策 、 学校的实力以 及知识的整合 ”( Mammo& Baskr aan2009,141)。 参考文献 Ai l,SyedHui sn.2009.Dea thkne l ov lt r asi tyauo t nomy.InMut lit ehni cMal a s yia:Pat, s pre sen t andfut ure, ed.LimTeckGhee,Albr etoGomes,andAzl yRahman,265 270.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27 Puchong,Maa lys ia:Vi nli n . At lbc ah, Phi lip G.,an o dJrgeBl a췍n,eds.2007.Wol r l dcas swol rdwide:Transforming r ese a r chunv ier sit iesinAs iaandLat inAmei rca.Bl atimor e o :J hnsHopki nsUnv i .Pe rss. Chi a , Hon -Chan.1977. Edua cto inandnt aion -bi uli dngi npu lrls a o cit eis e : The Wet s Maa lys ianexpe riene c .Devl eopmet S n tud ies Cet nre, Monogr aph, no.6.Canbr era: Aut sra lianNai tonlU a nv i .,Nai tona lCet nrefo rDevl eopmetS n u t i des. Cheng, MingYu.Fot rhcomn ig.Unv ier sit ytc ehno log r ytans feran o dc mmer cia liz ati on:t h e a cs f M eo ul timei da Uni ves rit y , Maa lyi sa.Chat per1 n U 1. I nv ier siy t t echnl oogy o c mmer cia lizat ionanda cademce i n trepre neus rhipi nAi sa, ed.P.K.Wong, Y.P.Ho, andA.Sn igh,chape tr12.Che ltenham, UK: Edwar dEl gar. Economs it.2000. TheCybrT e i ger s : Asah i asgon n eIte rne t-madan t di t ssa- rsr tuck govr enmet nsta l f ko e rinvet nin h gt i ere conome is.Dot h eyhaveachane c ?Febu r r ay5 11. Ez tkowi tz, H., A.Webt ser, C.Gebhr adt,andB.R.C.Ter ra.2000.Th u eftu r ft eo he ui nve rst iyan h dt eui nve rst i ft yo hef utu re: Evl oui tono fivor ytowert oen trepe rneur ial pr aai dgm.Res eac rhPoi lcy29(2): 313 330. Fen r ande z-Chung, R.M.2010.Ace cssande q i ut nh yi i ghre e dua cto in( Mal ayi sa) .Papr e r pee sne tda t h t eHighrE e dua cti onandDynamcA i si aWok r shop,Asi anDevl eopmen tBank, Mai nla,Phl iipi pns e ,June. i Fske, E.B.199 sU 7.I e Slsshosi ptal be? Boo nf mi o rei g t nsudet nss eem ob st eove r . In ternai tonalHera ldTri bune, Febr u r ay11. Haa tkenaka, S.2004.In ten r t aionl ais nh mi i ghe redua cto in e : Arve i w.ht tp: //www. hei p . c a u .k. IMD(It nen r a tionlI a nt siu tt o efrManagemetD n evl eopmet n ) Wol rdCompt eii tvens esCet nre. t htps: //www-wol rdcompt eivene ss- co i l m.bpr o xy n 1.us.edu.sg/OnLn ie/Ap I p/ ndex.t h m. n Itr ent aiona lMont ear yFund.2009.Wor lde conomi cot ulo okdat abs ae. Wash ingo t n, DC: n Itr ent aiona lMont ear yFund. Ll al,S.,and S.Urt aa.2003. C ompt eii tvn ees s ,FDIan e dtchnl oogc ialAct ivi t nE yi at s As ia.Che ltenham, UK: EdwadE r l gar. Lee,KuanYew.2000.Fromt hirdwol r of dt i rst:TheSn i gapoes r o try, 1965 2000. London:Har p rC e ol lins. Lo i w, Lnda, M.H.Toh,andT.W.Soon.1991. Economc isofedua cti onandmanpower dee vlopmen t :Is sue sandpoi lce isinSn i gapoe. r Si ngapor e :McGrawHl il. Maa lyi sanQul aif ict aionsAgency.2009.SETARA: Rai tngsys temf orMaa lys ianh ighe r educ ato inint sit uto ins.ht tp: //www. m qa.gov.my /. ———.2010.SETARA: Rai tngsys te o mfrMal ayi sanh ighre e duc ati oni nst itu tions.t htp: // 12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w m ww. qa.gov.my /. Mammo, Much ie, and Anga thevrB a askr aan.2009. TheNai tonlT a echnl oogySys tem r famewok r :San jayaLl al’ sconr tibui tont oappr eca ito i h nt o ery.It nernai tonalJournalof Int siu tto insandEconomc is1(1): 134 155. Mii nsr t fE yo dua cto in.2001.Mal a s yiaEdua cti onDee vlopmen tPlan2001 2010.Kul aa Lumpur:Nat ionlP a i rni tngPr ess. Mii nsr t fH yo ighe rEduc ati on.2005. A nnualrepot, 2 r 004.Kul aaLumpur:Nat iona lPr int ing Pe rss. ———.2005. A nnualrepot, 2 r 004.Kua laLumpur:Nat iona lPr ini tngPe rss. ———.2006. A nnualrepot, 2 r 005.Kua laLumpur:Nat iona lPr ini tngPe rss. ———.2007. A nnualrepot, 2 r 006.Kua laLumpur:Nat iona lPr ini tngPe rss. Naga raj,Shyamaa l , Che i wSngBuan, LeeKi ong Hock, andRai h mahAhmad.2009. Edua cti onandwor k :Thewor ldofwok.K r ua laLumpur:Uni v .ofMaa lyaPe rss. Nai tona lEconomi cAdi vsr oyCouni cl.2010.Ne c weonomi cmode lforMaa l s yia, pr at1. Kul aaLumpur:Maa lys ianNai tonlP a e rss. NEAC. SeeNai tonlE a conomcA i di vso ryCouni cl. Nai tonlU a nv ies rit yofS ingapor e .1962.Annualrepor t 1961/ 6 2.Sn igapor e : NUS. ———.1990. A nnualrepot r 1989/ 9 0.Si ngapor e : NUS. ———.1998. A nnualrepor t 1997/ 9 8.Si ngapoe r : NUS. ———.2000. A nnualrepor t 2000. ———.2002. Ree sac rhrepor t 2001/ 0 2.Si ngapoe r : NUS. ———.2005. A nnualrepor t 2005.Sn igapoe r : NUS. ———. 2008a.Annualrepot r 2008.Sn igapoe r : NUS. ———.2008b.Re sear chrepot r 2007/ 0 8.Si ngapoe r : NUS. ———.2009. A nnualrepot r 2008/ 0 9.Si ngapor e : NUS. NewSr tat isTimes (Kul aaLumpur).2010.Compt ein o gfrtl aen t .Dee c mbr8. e NUS.SeN e at ionlU a nv ier sit yo i fSngapoe r . Od ls,Ki rs.200 G 7.lobl a a ssemba lge i :Sngapoe r o ,fri egnui nve rst iie s ,an h dt econt srut ciono f l agobl a edua cto inhub.Wol rdDev elopmet3 n 5(6): 959 975. Sl ami,J a ml i.2009. T eC h hal lengeofEs tal bis hingWol rd-Cla ssUni ves rit ies.Wash ingo t n, DC: Wor ldBank. Sa e h, CheeMeow.1983.Ace csstoui nvr esi tyedua cto in.InPes rpc etv ieonsu t det n adms iso in oh t ighe reduc ato in.Sn igapoe r :Rei gona l I nst itu t fH eo ighe rEdua cti on. i Sngh, J asi brSr aji t .1989.Sc iet nif icpr esonnl e e ,rsa erchenv ironmen t ,an i dhghe reduc ati on n M i al ayi sa.I nSi cen tifi cdee vlopmeta n ndh ighe redua cti on:Thec aseo e fn wly 第五章 同源不同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案例 129 n i dus tra ilz iingnai tos, P n hi lip G.Al tba ch,Cha rls H.D e ai vs,Thoma i sO.Esemon,S. Goi pnt ahan, H.St eveHsi eh,SunghoLee,PangEngFong,an a dJsi brSr aji tSi ngh, 83 186.NewYok r :Pa regr e . Sun, The (Kua laLumpur).2010.Gov t e rad or yt e cogn izeUEC.Api rl6. THE QS.Se eTimesHighrE e duc ati on QS. TimesHighe rEdua cto in QS. 2008. Wor ld un ive rsi ty r anki ngs t . htp: //www. o t pui nvr est iie s . com/wol rdun ivr esi tya rnkn igs/. ———. 2009. Wor ld un ive rsi ty r ankn igs. h ttp: //ww o w.t pun ivr esi tie s .c o m / wol rdui nvr est iya rnki ngs/. Tra jtenbr eg, M.2002. A penn o yfryourquoe ts: Pae tn i tctt aionsandt h eva lu f eo n inovt aions.InPat ent s ,c ita tion san n di novai tos, e n d.A.B.Ja ffeand M.Tra jtenbe rg, 25 50.Cambi rdge, MA: MITPe rss. UM. SeeUnv ies rit yofMaa lya. Unv ies rit yofMaa lya.2007.TowardsAch iei vnga Uni ves riyo t fWol rdCls asSa tts u :A Prl eiminarySu t dy.Kua laLumpur: UM Pe rss. ———.2008. A nnualrepot2 r 007.Kul aaLumpur: UM Pe rss. ———.2009. A nnualrepot2 r 008.Kul aaLumpur: UM Pe rss. ———.2010.Informat iononae rasofe v a luai ton, pr at B, vo l .1, mai nrepor t .Qul ait y ManagemetE n nhane c men tCet ner. Wong,J.K.K.2004.Aret h el ean rin t gsyl e fA so sa i n nite rna tiona lsu t den tscl utr ual l r yo o c t net xua llybs aed?It nernat ionalEduc ati onalJournal4(4): 154 166. Wong,PohKam, Yue i nPngHo,andAnnt et i eSngh.2007.Towad rsanEnr tepe rneur ial Unv ies rit yModlt e osuppotK r nowe ldge -ba sedEconomi cDeve lopmen t : Th a ecs ft eo he Nai tonlU a nv ies rit yo i fSngapor e . W r oldDee vlopmet3 n 5(6): 941 958. ——— .Fot rhcomn ig- a .Asa i’ssh if o tt war d n sinova tionan t disimpi lct aionsf orPenang.I n Rs etruc tui rngan e drshapn i gPenang, ed.B.L.GohandK.B.Ooi.Sn igapor e :I nst itt ue fS o out h a estAsa i t nSud ies. ———. Fot rhcomn ig-b.Towad rs a Go lbl K a nowe ldgeEnt err pie s : The Ent repr eneui ral Unv ies riy M t odlo e f Nai tonl U a nv ies rit y o fSn igapoe r n U .I nv ier siy T t echnl oogy Commec ril aizai tonandAcademcE i nr teprn eeur shi nA pi i sa, Chapt er7, ed.Wong K. , P. , P.H Y. oandA.Sn igh.Chl etenham, UK: EdwadE r l gar. Wol rdBank.2007. M l aays iaan h dteknowledgeeo cnomy:Bul idi n gawor ldc -ls asunv ies rit y s yst e m.Wash ingo t n,DC: Wol rdBank.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 印度理工学院 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纳拉亚纳 · 贾亚拉姆 ( N a rayan a aJyr aam) 印度理工学院 (th n eI i da n nI t siu ttso e fTechnl oogy,简 称I IT) 是 印 度 高 等 i 教育领域的 “ 卓越之岛 ”( s land fe so xe cle lne c )。 印度理工 学 院 最 初 始 于 在 传 统 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的科技教育创新 , 其分校数量已由 1950 年 ~1963 年期间的 5 所增至 2010年的16 所。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所 颁 发 的 学 位 得 到 世 界 各 地 的 广 泛 认 可 。 印度理工学院的校友在各行各业以及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 印度理工学院的知名度 。 因此 , 印度理工学院一直领先于印度其他工科院校 ( 总数超过 1200 所 ), 也 就 不 足 为 奇 了。 2009 年 6 月 , 一 项 名 为 “ 捷 孚 凯 调 查 ” (Oul took-GfK-Mode Suv r ey) 探访了六大城市 300位 利 益 相 关 者,结 果 表 明 位 居 前 10名中的工学院 中 , 所有前 5 名和第 8 名均为印度理 工 学 院 成 员 。 在 《 泰 晤 士 报 高 等 教 育 》 QS 公司发布的 2008 年 “ 世界大学排名 ” 中 , 唯有印度理工学院出现在工程与信息技 术大学排名中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 排在第 36 位 ) 和德里印度理工学院 ( 排 在第 42 位 )。 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500 强的 3 所 印 度 大 学中 , 其中之一即为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 。 因此 , 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 印度大学中 , 除班加罗尔印度科学院外 , 就非印度理工学院的前五所即所谓的最 初五所莫属了 。 然而 , 正如在新德里印度理工学院就职 40 余年的最近退休的教授沙什 · 古 哈蒂 (Shash iK.Guh lat i 2007, b lurb) 所言 , 印度理工学院要取得成功也面临着 巨大压力 : 其自治遭到严重削 弱 、 基 础 设 施 日 渐 薄 弱 、 实 验 设 施 陈 旧 过 时 、 师 资 力量不足 , 还有激烈的入学 考 试 竞 争 使 考 生 压 力 颇 重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正 面 临 这 样一个严峻的环境 : 每况愈下走下坡路或重整旗鼓勇攀高峰 。 如何理解印度理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31 工学院所取得的成功 , 要续 写 其 既 有 的 卓 越 篇 章 又 面 临 何 种 挑 战 ? 本 章 将 分 三 部分对这个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进行探讨 : 第一部分对印度理工学院系 I 统( ITSyt sem) 作总体介绍 ; 第二部分对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作案例分析 ; 第 三部分对该校持续发展将面临的前景和问题进行反思 。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 起源与发展 印度正式独立的前一年 , 在两位印度人达拉尔爵士 (Ards ehi rDaa ll)和辛格 爵士 (JogendaS r n i gh) 的 倡 议 下 , 印 度 总 督 执 行 会 委 员 会 (Vi ceo r ’ ysExect uive Couni cl) 确立了为战后印度工业发展服务的科 技 教 育 方 向 。 1946 年 3 月,由 22 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在纳里尼 · 萨卡 (Nai lniRan janSarkr a ) 的领导下提交了中 期报告 , 报告提议建立 4 所有别于一般性工科院校的工程学院 , 应根据知识创新 和社会变革的需要而 赋 予 这 些 机 构 必 要 的 活 力 和 一 定 的 灵 活 性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当时的印度仍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 , 然而萨卡委员会提出不是帝国理工学院 I 式的英国模式而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 ( ni dre san& Ni gam1993, 339)。 尽管萨卡委员会的提议属 临 时 性 提 议 , 却 与 富 有 远 见 的 印 度 独 立 后 的 首 任 总理尼赫 鲁 (Pand i a tJ wahr ala lNehru) 的 想 法 不 谋 而 合 。 第 一 所 理 工 学 院 在 1950 年 5 月始建于加尔各 答 附 近 的 克 勒 格 布 尔 , 随 后 相 继 又 建 立 了 3 所 分 校 , 即1958 年建立的孟买 分 校 ,1959 年 于 马 德 拉 斯 和 坎 普 尔 建 立 的 分 校。 议 会 法 案 通过了 《1961 年理工学院法案 》( t he1961Ins tiu tte s ofTechno logyAct), 将理 工学院定为国家的重点大学 。 1961 年成立于新德里的工程学 院 也 于 1963年更 名为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 ( 通过 《1961 年理工学院法案 》 的修正案 )。 5 所开创 性的理工学 院 , 即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克 勒 格 布 尔 分 校 (IITKhr aagpur)、 孟 买 分 校 I ( ITB ombay)、 马德拉斯分校 ( I ITM adr as I )、 坎普尔分校 ( ITKanpur) 和德里分 校( IITD l ehi), 通过 《 理工学院法案 》 被称为印度理工学院系统 。 除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校区外 , 最早 5 所理工大学中的其他 4 所 都 与 国际组织或别国政府 ( 或同时跟 国 际 组 织 与 别 国 政 府 ) 建 立 了 合 作 关 系 , 并 得 到 其积极的协助与 支 持 : 孟 买 分 校 得 到 了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和 前 苏 联 政 府 的 援 助 ; 马德拉斯分校得到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援助 ; 坎普尔分校得到了美国 9 所大学联盟之印美项 目 的 资 助 ; 德 里 分 校 得 到 了 英 国 的 支 持 。 国 际 援 助 止 于 13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1973 年 , 此后 , 理工学院在印度政府财政支持下自主运作 。 5 所理工学院建立后的 30 年间没有新增任何分校 。 但是作为对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东北部阿萨姆邦学生运动的回应 , 时任 总 理 甘 地 (Rae jevGandhi)允诺 在该邦建立一所 分 校 , 即 1994年印度理工学院高哈蒂分校(IITGuwaht ai)诞 生。 200 h 1 年 , 位 于 东 北 部 的 北 安 查 尔 邦 的 鲁 尔 基 大 学 (t eUni ves riyo t f Roorkee), 即始建于 1854 年的原汤姆森土木工程学院 (theThomsonCol leg f eo i CvlE i ni gner eing), 更名为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 (IITRoorkee)并被纳入理 工学院系统 。 因此 , 至 2001 年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共有 7 所分校 。 2003 年10 月 , 时任总理瓦杰帕伊 (Atl a i BhaiV r ap jaye e ) 宣布将通过提升现 有的 、 有 潜 在 实 力 的 学 术 机 构 而 创 建 更 多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 Upadhyaya2005)。 2003年11 月 成 立 的 S.K.乔 希 委 员 会 建 议 选 拔 5 所 大 学 将 其 升 格 为 理 工 学 院。 2008 年 3 月 , 印度政府终于确定在安得拉邦 ( 海得拉巴 )、 比哈尔 ( 巴 特 那 )、 古吉拉特 ( 甘地讷格尔 )、 喜马偕尔邦 ( 曼迪 )、 中央邦 ( 印多尔 )、 奥里萨 ( 布巴内斯 瓦尔 )、 旁遮普 ( 鲁布讷格尔 ) 和 拉 贾 斯 坦 邦 等 8 个 邦 建 立 新 的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 并 建议把一所现有的 理 工 学 院 贝 拿 勒 斯 印 度 大 学 (Banr aasHinduUnv ier sit y) 转 变为印度理工学院 。 因此 , 截至 2010 年 3 月 , 印度理工学院共有 16 所分校 。 t 人力资源发展部 ( heMii nsr t fH yo umanReo s uc reDevl eopment) 对印度理 工学院系统发起过两次主要 评 审 。 1986 年 , 由 纳 酉 达 玛 教 授 (Y.Nayudamma) 任主席的委员会对理工大 学 系 统 进 行 了 第 一 次 评 审 , 并 提 交 了 报 告 。 此 报 告 成 为了第二次评审的指导性文件 。 第二次评审由以饶教授 (P.RamaRao) 为主席 的委员会于 2004 年主持进 行 , 同 时 于 2004 年 提 交 了 评 审 报 告 (Govr enmen f to n I i da2004)。 正如其他类似的政 府 委 派 的 委 员 会 一 样 , 委 员 会 报 告 提 出 的 建 议 原则上被接受 , 但也仅限于 那 些 方 便 政 府 执 行 的 建 议 。 除 了 这 两 个 系 统 的 评 审 外 , 最早建立的 5 所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各 自 开 展 了 校 内 评 审 , 评 审 内 容 包 括 组 织 设 置 、 课程以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等问题 。 组 织 结 构 印度总统是所有印度理工学院的 “ 视学 ”(Vs iio tr, 在印度理工学院系统拥有 最高正式权力 , 正 如 邦 立 大 学 校 长 成 为 各 邦 邦 长 的 当 然 人 选 ), 具 有 剩 余 权 力 (re sidul a powes r )。 大学理事会直属 “ 视学 ”。 理事会成 员 包 括 印 度 政 府 主 管 科 技教育的常务部长 、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的主席和校长 、 大学拨款委员会主席 、 科 学和工业研究理事会的总 干 事 、 印 度 科 学 研 究 所 主 席 、3 名 议 员 、 人 力 资 源 部 联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33 合秘书 、 政府推荐的 3 名人选 、 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成员和 “ 视学 ” 本人 。 印度理工学院理事会的下一级管理机构为管理委员会 。 管理委员会是各分 校的管理主体 , 其主席由 “ 视学 ” 任 命 。 管 理 委 员 会 之 下 为 作 为 各 分 校 最 高 学 术 和行政长官的校长 。 与其他大学不同 , 理工学院的校长不是管理委员会的主席 。 因此 , 不会钳制校长的自由 , 反而可以减轻校长管理工作的压力 , 以便为校长进 行重大决 策 留 有 余 地 (Ini dre san& Ni gam1993,349 350)。 校 长 下 面 有 副 校 长 、 院长和系主任 。 注册长是各 分 校 管 理 和 监 督 的 学 校 日 常 运 作 的 主 要 行 政 人 员 。 系主任下面是教师 ( 包括教授 、 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 )。 尽管理工大学理事会提供 广 泛 的 政 策 指 引 , 各 分 校 的 内 部 管 理 则 取 决 于 各 自的管理委员会 , 其日常的 学 术 政 策 由 评 议 会 决 定 。 评 议 会 成 员 包 括 校 内 的 教 授和学生代表 , 校长为评议 会 的 当 然 主 席 。 评 议 会 确 立 招 生 计 划 、 核 准 课 程 、 制 定考试和评价办法并对结 果 进 行 认 定 , 指 派 委 员 会 考 察 特 定 的 学 术 事 务 。 为 了 维护既定的学术标准 , 评议会定期检查学校的教学 、 科研和培训活动 。 与其他大 学体系不同 , 印度理工学院可对现实状况及时反应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 , 印度理 工 学 院 高 度 自 治 。 总 体 上 不 受 中 央 和 所 在 诸 邦 政府及其政策的干预 。 尽管管 理 委 员 会 的 组 成 包 括 当 地 邦 政 府 的 代 表 , 但 他 们 并不控制如教师招聘和课 程 设 置 等 学 校 层 面 的 决 策 。 尤 为 可 贵 的 是 , 所 有 的 印 度理工学院都有系统内相关领域的杰出人士出任管理委员会主席 。 各分校的高层抱怨政府管 理 上 的 官 僚 , 教 师 抱 怨 学 校 内 部 类 似 的 问 题 。 由 于印度理工学的运作依赖于政 府 的 巨 额 拨 款 , 政 府 以 相 对 官 僚 的 方 式 决 定 拨 款 份额和调节拨款的发放是 可 以 理 解 的 。 学 校 往 往 面 对 这 方 面 的 困 难 。 同 样 , 既 然学校接受来自公共财政 的 资 助 , 他 们 理 应 遵 守 严 格 的 会 计 和 审 计 规 定 。 教 师 则为此感到不快 。 然而 , 与需要 对 各 邦 政 府 及 其 政 策 干 预 逆 来 顺 受 的 其 他 大 学 相比 , 理工大学面临的这些官僚障碍显得微乎其微 。 更重要的是 , 学生运动由理 工 学 院 内 部 控 制 。 学 生 委 员 会 可 以 不 受 政 党 的 影响 , 因此学生不满的声音鲜有听闻 。 学生像教师和管理者一样遵循校历行事 , 因此 , 教学体系得以高效运作 。 所有这一切都与其他大学形成鲜明对比 , 因为其 他大学的校历总是由于学生运 动 而 一 再 中 断 , 甚 至 连 知 名 大 学 的 学 生 也 无 法 免 受学生运动之忧 , 而且政党往往积极参与这些运动之中 。 招 生 情 况 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竞争 十 分 激 烈 。 报 考 四 年 制 工 程 本 科 、 五 年 制 综 合 本 13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科和工程硕士的考生需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统考 , 即印度理工学院联考 , 该考 试以要求严格和规范透明 而 著 称 。 研 究 生 的 入 学 考 试 有 : 报 考 工 程 硕 士 、 博 士 和其他理学士需要参加研究生 工 程 能 力 测 试 ; 报 考 其 他 理 学 士 的 考 生 需 参 加 联 合考试 ; 管理专业需参加管理学入学考试联考 ; 报考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考生 除参加笔试外 , 其入学资格主要取决于面试成绩 。 印度理工学院联考是由各分校轮流主考的最重要的考试 。 该考试的性质为 重在检测考生数学 、 物理和化学知识的理科考试 。 只有完成了高中学业 ( 即受过 12 年基础教育 ) 且在已获 认 可 的 教 育 委 员 会 组 织 的 资 格 考 试 中 至 少 获 得 60分 以上的考生方可报考 。 近年来考生人数稳步增长 , 2010 年 4 月份的联考有近 4 5 万考生参加 , 而招生计划仅有 7400 名 。 随着竞争程度的日益剧烈 , 联 考 已 经 成 为一个极其有效的 “ 过 滤 器 ”(Gove rnmento f n I i da2004,3) ① 。 在 联 考 中 , 获 得 较高排名的考生显然会对学校和专业拥有更多的选择 。 有人认为 , 尽管理工 学 院 联 考 难 度 很 大 , 却 不 能 自 然 区 分 “ 智 慧 的 蝗 虫 ” 和 “ 苦干的蚂蚁 ”(DEB2004,48)。 由 于 这 种 差 别 对 于 理 工 学 院 来 说 很 重 要 , 因 此 该考试已变得一年比一年难 , 这 已 经 成 为 联 考 命 题 者 以 及 联 考 本 身 面 临 的 挑 战 (DEB2004)。 为了提高在这场极其苛刻的考试中获取成功的机会 ( 不管录取的 可能性有多小 ), 大多 数 志 在 理 工 的 考 生 都 会 参 加 针 对 联 考 的 辅 导 班 。 众 所 周 I 知 , 为了圆此 “ 中产阶级梦想 ”( 即IT 之梦 ), 这些学生愿意花费四五年的时间复 习备考 ———“ 使得联考不仅成为对学生智力和理科天分的检测 , 更成为对考生耐 性和毅力的考验 ”(DEB2004,53)。 尽管如此 , 除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外 , 印度七大理工学院本科生人数和研究生 人数分别保持在 16000 人和 12000 人。 2002~2 003 学 年 度,印 度 七 大 理 工 学 院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 本科生 22 74 名 , 硕 士 研 究 生 ( 含 双 学 位 )3675名和博 士研究生 444 名 。 七大理工学院师生比在 1∶6 到 1∶8 之间 , 对于印度的大学 而言 , 这一标准十分奢侈 。 防止入学歧视 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标准向来是按入学考试成绩而论的精英统治模式 。 然 ① 新生考试通过者概况历年来变化不大 , 20 05 年的情况如下 : 7 2% 的 生 源 来 自 城 市 , 年 满 18周岁者占 40% , 第二次应考时通过考试者占 4 0% ,10 级考试中成绩在 9 0 分以上者占 3 2% ,53% 的 生 源 来 自 全 印度中等学校考试 (C enr talBoardofSec ondr ayExam i nat ion) 的 附 属 学 校 , 父 亲 为 公 务 员 的 考 生 占 45% ,60% 的考生父母双方均为大学毕业生 。 有趣的是 , 生源地 为 德 里 、 海 得 拉 巴 、 斋 浦 尔 、 哥 打 和 坎 普尔五个城市的考生占 4 5% (Guh lai t 2007,34 35)。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35 而自 1973 年以来 , 印 度 七 大 工 学 院 一 直 遵 循 保 护 平 等 的 政 策 ( 类 似 于 平 权 法 案 ): 招生计划中 15% 的席位保留给传统意义上被排斥的贫穷阶层的考生 ( 称之 5% 的 席 位 保 留 给 被 排 斥 在 外 的 非 主 流 部 落 ( 称 之 特 定 部 落 )。 特定阶层 );7. 2008 年以来又增加了 27% 的预留席位预留给其他后进群体 。 因此 , 预留席位的 总体比例达到 4 5% 。 9. 此外 , 为了使特定阶层和特 定 部 落 的 考 生 更 为 有 力 地 参 与 对 普 通 类 考 生 的 竞争 , 他们被赋予更多的有利条件 : 在资格考试中 , 这些学生可获得 5 分的加分 ( 即这些学生只需 55 分即可 ), 而主流学生需要达到 60 分 。 相应地 , 特定考生在 3。 相 对 于 普 通 考 联考中最低合格录取分数明 显 要 低 , 为 普 通 考 生 录 取 线 的 2 / 生的年龄限制在 25 岁 , 特定考生的年龄条件放宽至 30岁。 理工学院系统的平等保护政策与其他公立大学迥然不同 。 在已经放宽的录 取条件下 , 若特定考生仍然没有 达 标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将 为 其 提 供 预 备 课 程 ( 包 括 英语 、 物理 、 化学和数学 )。 只要 他 们 在 一 年 的 学 习 之 后 的 期 末 考 试 中 成 绩 超 过 最低录取分数线 , 即可继续学习大学常规课程 。 然而 , 在大学期间的考试科目和 满足毕业条件的课程学习等标准不再放宽 。 保留席 位 已 经 成 为 理 工 学 院 系 统 一 个 颇 具 争 议 的 问 题 。 根 据 因 迪 雷 森 (P.V.Ind irs ean) 和尼格姆 (N.C.Ni gam) 两 位 理 工 学 院 前 校 长 的 研 究 , 尽 管 学校采取了矫 正 措 施 , 学 业 成 绩 滞 后 面 临 重 重 困 难 的 学 生 仍 大 有 人 在 (1993, 357358)。 此 外 , 由 于 特 定 考 生 达 不 到 考 试 最 低 录 取 要 求 , 很 大 比 例 ( 约 为 50% ) 的保留席位仍然 空 缺 。 在 获 准 入 学 者 当 中 , 又 有 约 25% 的 学 生 因 为 无 力 I 应对学业而辍学 ( ni drs ean& Ni gam1993,358)。 无 怪 乎 当 保 留 席 位 扩 展 到 其 他后进群体时会引起强烈抗议 ( 否 则 , 在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是 没 有 抗 议 活 动 的 )。 因 迪雷森和尼格姆指出 , 保留席 位 和 随 之 而 来 的 问 题 干 扰 了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的 正 常 运作 (1993,358; 又见 Gul hai t 2007,34 35)。 师 资 力 量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的质量 关 键 取 决 于 师 资 的 声 望 和 能 力 。 几 十 年 来 , 该 系 统吸引了才智过人的学者和甘 于 奉 献 的 教 师 , 这 对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品 牌 的 建 立 和 维护至关重要 。 然而 , 长期以来 , 师资力量总体并无明显改善 。 截至 2003 年 ,七 大理工学院共 有 教 师 2375 名, 比 政 府 批 准 的 数 字 还 低 27% (Gove rnmen f to n I i da2004,49)。 与其他大学的工程学院一样 , 印度理工学院对教师的遴选无疑 非常严格 。 教师们大多拥有博士学位 , 这是教师应聘的前提条件 。 然而 , 许多优 13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秀的学者会毫无困难地在印度或国外的其他大学找到报酬更为丰厚和更具声望 的职位 。 此外 , 理工学院系统的早期任命的教师纷纷退休 。 第二次评审委员会指出 , 自2000年 至 2001 学 年 以 来, 已 有 80 多 位 教 授 退 休 , 使 教 授 比 例 下 降 了 7% (Govr enmen f to I n i da2004年,49)。 新进 教 师 尚 处 于 学 术 职 业 的 初 级 阶 段 ( 为 助理教授 ), 他们可以填补 教 师 职 位 空 缺 , 但 仍 缺 乏 经 验 。 教 师 的 倒 金 字 塔 结 构 ( 教授较多 , 而助理教授较少 ) 已成为值 得 关 注 的 问 题 : 教 授 人 数 (1041) 和 副 教 授人数 (562) 约为助理教授 人 数 (636) 的 2. 9 倍 (2 5 至 2. 004 年 印 度 政 府 )。 这 并非好兆头 , 可能意味着一个更大的问题 , 即高级教师的退休将造成师资队伍中 很难填补的空白 。 印度七大理工学院的 师 资 队 伍 年 龄 结 构 较 为 相 似 : 教 授 ,51~56 岁;副 教 授,40~49 岁 ; 助理教授 ,33~34 岁。 但 35 岁以下的教师占整体师资 的 比 例 很 低 (Govr enmen f to I n i da2004,51)。 令人担忧的 是 , 在 德 里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 金 奈 分校 、 克勒格布尔分校和鲁尔基分校的大多数教授于 2010 年退休 。 第二次评审 的评审委员会建议将退休年龄由 62 岁调至 65 岁 , 该调整已经开始实施 。 事 实 上 , 如果对退休教师有需要 , 他 们 的 退 休 年 龄 可 以 推 迟 到 70 岁。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使得理工学院系统师资年龄结构方面的压力得以缓解 。 然而 , 师资质量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 合格教师数比例从孟买分校的 10% 到高哈蒂分校的 60% 不 等 。 如 果 德 里 分 校 和 孟 买 分 校 等 老 牌 学 院 都 难 以 招聘到合格教师 , 可以想见新近成立的其他 8 个学院命运如何 。 从高哈蒂分校 建校 15 年的经验可知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即 使 配 备 50% 的 师 资 也 需 要 几 十 年 的 时 间 。 这是理工学院的不祥之兆 。 为了扩大教师职位人选 , 人 力 资 源 发 展 部 已 决 定 允 许 任 命 不 具 备 博 士 学 位 者为 讲 师 , 即 为 第 四 级 学 术 人 员 , 并 为 此 设 置 10% 的 职 位 。 虽 然 没 有 超 出 印 度 理工学院系统规章的范围 , 但是此举招致广泛批评 , 人们认为这是一种人才发展 的倒退行为 , 会削弱其精英 标 准 。 教 师 职 位 的 申 请 者 中 并 非 缺 乏 博 士 学 位 拥 有 者 , 与早期持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寥寥无几的情况相比 , 现在平均每个职位的申请 者中即有 40至50 人已获博士 学 位 。 正 如 孟 买 分 校 的 一 位 院 长 所 言 , 我 们 对 教 师的选择极为挑剔 ( Mukul& Chhal pa2009, 19)。 直到不久以前 , 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公立大学根据政府的要求 , 还仍然只能任 命印度国民为教师 。 如果杰出 的 校 友 移 居 海 外 并 已 改 变 国 籍 的 话 , 这 一 政 策 就 将其也排除在外 。 然而 , 该规范和要求已经做出变更 , 现在可以任命外籍人员并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37 且可以签订 长 达 5 年 的 合 同 。 同 时 建 议 聘 请 少 量 的 国 际 教 师 承 担 短 期 教 学 任务 。 出 人 意 料 的 是 ,教 师 在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系 统 各 分 校 之 间 的 流 动 似 乎 十 分 困 难。 有此意愿的教师需要向系统外部的申请者一样经历整个招聘过程。 应该 允 许 教 师 做 短 期 或 长 期 流 动 ,因 为 这 样 可 以 为 系 统 带 来 新 鲜 血 液 ,丰 富 学 校 的 学术环境。 这种流动还可以解决某些系科教师的 严 重 短 缺,加 强 特 定 的 工 程 学科。 天资聪颖的年轻人不愿从 教 是 印 度 高 等 教 育 的 普 遍 问 题 。 相 比 之 下 , 印 度 理工学院教师的工资待遇长期以来只是略微高于大学系统中的其他同行 。 然而 教师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刚刚进入私营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Pushkarna2009, 16)。 政府 已 经 决 定 接 纳 高 瓦 丹 梅 塔 薪 酬 审 查 委 员 会 (Govr adanMehaP t ay Rei vewCommt ite e ) 的建议 。 孟买印度 理 工 学 院 的 教 师 因 为 对 薪 酬 的 不 满 而 于 2009年8月 24 日罢工一天 (Chhal pa2009b)。 此后 , 尽管教师对其薪酬心存疑 虑 , 但政府已经开始对此加以重视 。 第二次评审委员会强调了对理工学院教师报酬进行审查的需要 。 建议以专 业津贴的方式增加教师收入 。 师资是稀缺资源 , 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 工资收 入问题影响着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去留 。 对全球范围内最优秀教师的需求尤 为如此 。 也许 , 现在最紧要的是 在 最 低 工 资 标 准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与 绩 效 挂 钩 的 薪 酬制度 。 印度理工学院的教师享有 充 分 的 学 术 自 治 , 可 以 更 新 课 程 以 便 紧 跟 最 新 的 研究成果 , 开展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项目 。 过去几十年来 , 至少按印度的标准而言 , 最初 5 所印度理工学院建成了令人 称羡的基础设施 , 如图书馆 、 实验室 ,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为教员提供最 好的研究设施 。 然而 , 教师 的 教 研 成 果 似 乎 并 不 相 称 。 在 2002~2003 年 度,每 7 位教师平均培养 2.0 名学生 ( 9 0.6 名本科生 、1. 55 名研究生 、 1 0.9 名 博 士 生 ), 4 篇次 , 每年通 过 咨 询 和 研 究 资 助 创 造 8 出版物 1. 30000 卢 比,并 且 管 理 1 5 0. 名注册学生 (Govr enmentofIni da2004,27)。 第二次评审委员会认为 , 总体上工 程系科 比 理 科 学 系 、 研 究 中 心 和 人 文 及 管 理 等 系 科 的 教 学 科 研 成 果 要 多 (Govr enmentofIni da2004,67)。 与其他系统一样 , 教师之间的学术生产力也不 平衡 , 平均数字也无法反映其真实状况 。 因此 , 在考虑实行绩效挂钩的薪酬计划 时 , 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学 、 科研和对外服务等活动 。 13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学 术 课 程 印度理 工 学 院 所 颁 发 的 学 位 中 最 常 见 的 第 一 学 位 为 四 年 制 工 程 学 士 (bachl eo f ro e tchnl oogydegr ee)。 有 的 分 校 也 颁 发 双 学 位 , 即 五 年 制 工 程 学 士 与硕士连读和五年制的 综 合 理 学 硕 士 学 位 (mat se fs ro i cened c egr ee)。 学 校 校 历为学期制 。 在前两个学期中 , 所有工程学士和双学位学生所修的课程相同 ( 涵 盖了物理 、 化学 、 电子和力学 的 基 础 性 课 程 )。 有 的 分 校 也 开 设 以 系 科 主 题 为 基 础的课程 ( i asnged l epa rtment -theme-bae sdcour se)。 优等生可在第一学年末申 请转系 , 但转系的情况并不常见 。 第二学年 , 即第三学期起 , 学生开始分散到各自的系科中进行专业学习 。 学 生也须从其他学系选择一 定 的 高 级 必 修 课 程 以 拓 宽 其 知 识 基 础 。 第 三 学 年 末 , 学生在企业或学术机构开 展 暑 期 项 目 。 最 后 一 年 , 学 校 相 关 部 门 根 据 学 生 本 人 意愿安排他们到企业或其他单位实习 。 印度理工学院的两年制 研 究 生 项 目 中 , 以 工 程 硕 士 (mat se f ro e tchnl oogy) 最为普遍 , 其次为理学硕士 。 有的分校也提供工商管理硕士项目 , 但其仅限于工 程师和理学专业研究生申请 。 有的分校提供应用型的专业学位项目 : 设计专业 硕士学位课程 、 医药科学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课程 、 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课程 、 信息技术研究生文凭课程 、 知 识 产 权 法 研 究 生 文 凭 课 程 以 及 海 运 与 管 理 研 究 生 文凭课程等 。 理工学院均提 供 哲 学 硕 士 和 博 士 学 位 项 目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在 印 度颁发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中 , 超过 60% 的学位出自印度理工学院系统 。 印度理工学院采用学分制 评 价 学 生 的 学 习 成 绩 , 根 据 课 程 的 重 要 程 度 赋 予 课程不同的学分权重 。 此外 , 还建立了对学生学习进行持续跟进的评价系统 , 并 强调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 予以适时强调和指导 。 学习活动主要在图书馆 、 实验 室和计算机房进行 。 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评教活动也已规范化 。 印度理工学院的教学语言 为 英 语 。 即 使 对 通 过 了 联 考 而 入 学 的 学 生 , 仍 然 需要继续学习英语以便取 得 更 好 的 学 业 成 绩 。 如 前 所 述 , 对 于 那 些 特 定 阶 层 和 宗族的学生 , 他们按特殊标准录 取 ( 并 学 习 了 预 科 课 程 ), 也 需 要 通 过 英 语 考 试 。 当然 , 有的政治官员 对 理 工 学 院 的 英 语 标 准 颇 有 微 词 , 认 为 这 是 殖 民 残 余 。 然 而 , 他们无法像改变印度邦立大学的情况那样迫使理工大学放弃采用英语教学 。 财 政 资 源 印度理工学院的这些分校 尽 管 自 治 性 较 强 , 却 仍 属 公 立 性 质 。 与 其 他 大 学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39 相比 , 理工学院所接受的拨款要高得多 : 其 他 工 科 院 校 每 年 接 受 的 拨 款 在 1~2 亿卢比 ① , 理 工 学 院 各 所 分 校 的 拨 款 却 在 9~13 亿卢比(Wii kped ia2008)。 然 而 , 印度理工学院的总预算与其心 向 往 之 的 典 范 ( 如 美 国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 却 相 去 甚远 。 由于有了校友和业界捐赠 , 有的分校也得以建立其基金委员会 , 所获利息 可以支持诸多发展活动 。 此外 , 与其他公立大学不同 , 印度理工学院能生成额外 资源 。 相对政府所拨的每一个 卢 比 , 理 工 学 院 可 以 通 过 其 所 资 助 的 研 究 和 咨 询 2 产生 0. 1 4 卢 比 , 为 基 金 净 增0. 0 6卢 比 , 而 通 过 学 费 收 取 的 仅 为0.6卢 比 (Govr enmen f to I n i da2004,29)。 依托政府的巨额资助 , 印度理工学院能够补贴学生学 费 的 80% 。 并 为 工 程 硕士和博士学生提供奖学金以鼓励其追求高深学问 。 每位本科生每年在食宿上 2 万卢比 。 的花费约为 5 万卢比 , 而学校对学生的直接开支在 7. 人 才 流 失 鉴于政府对印度理工学院 系 统 的 巨 额 投 资 、 学 院 每 年 的 庞 大 开 支 和 学 院 对 学生的慷慨资助 , 理工学院校友 移 民 国 外 的 现 象 , 即 学 界 和 媒 体 所 谓 的 “ 人 才 外 流 (ba rind ran)”, 招 致 了 广 泛 的 批 评 与 关 注 。 第 二 次 评 审 委 员 会 估 计 , 截 至 i 2003 年 3 月 , 约有 30% 的印度理工学院校友 ( 约 133245 人 ) 是在国外工作 。 另 据估计 , 自 1953 年以来 , 有近 25000 名印度理工学院校友在美国定居 (Fr iedman 2006, 127 128)。 有人认为 , 这种人才外流不可避免 , 因为印度理工学院系统的定位与国家调 控经济下的工业化状况不相匹配 。 正如弗里德曼 (ThomasL.Fr iedman)所 言, 20 世纪 90年 代 中 期 之 前, 印 度 都 无 法 为 诸 多 的 优 秀 工 程 师 提 供 良 好 的 职 位 (Fi redman2006,127)。 此外 , 移居国外的印度理工学院校友的汇款是印度外汇 的主要来源 , 尤其是在严重的贸易赤字期间 。 然而 ,20 世纪 90 年代 以 来 , 由 于 全 球 化 的 影 响 以 及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的 变 化 , 人才外流的情况有所好转 : 现 在 政 府 鼓 励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的 毕 业 生 创 业 , 有 了 较 为稳定的外国投资 , 制造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 , 来自北美和西欧国家的外包技术 工作机会很多 。 所有这 些 都 为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的 毕 业 生 留 在 印 度 工 作 创 造 了 机 会 。 不仅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出国的比例大幅下降 ( 从 70% 下降到 30% ), 而且 还吸引了早期移民的校友回国工作 ( Wii kpei da2008)。 ① 按照 2010 年 3 月的汇率 : 1 美元 =4 2 6.4 卢比 。 14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作为 “ 国家重点大学 ”, 印度 理 工 学 院 有 如 作 为 其 主 体 的 教 师 和 学 生 一 样 体 现着浓重的印度特色 。 在 5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 最初建立的 5 所理工学院都已 独具特色 , 享有盛誉 。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 , 新近成立的几 所学院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 有 鉴 于 此 , 本 章 将 转 而 介 绍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的成功案例 。 案例研究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学 校 概 况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在理工学院系统中为历史第二悠久的学院 。 在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协助和苏联政府的 支 持 下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于1958 年建立 。 到 1973 年 , 印度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获 得 了 包 括 教 学 设 施 和 技 术人员等大量实质性的援助 , 在其形成时期得到了来自苏联著名机构的 59 名专 家和 14 名技术人员的鼎力相助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为其在前苏联 提 供 了 27 个研究员职位帮助学院培训印度教员 。 根据 1965 年的双边协定 , 苏联政府提供 额外援助 , 印度政府则承担包括项目启动资金和经常性开支等所有其他费用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于 1958年7月25 日利用其租用的教学大楼迎来了 第一批学生 。 这 100 名学生是从 3400 多名申请工程学士学位项目的 考 生 中 脱 颖而出的 。 随着北郊波维 (Powai) 校园约 550 英亩的大楼相继竣工 , 学院移至独 享田园风光的现址 。 2008 年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五十周年校庆 时 , 学 校 所 有 基础设施到位 , 并已成为孟买的地标 , 学校现有 6000 多人 ( 含学生 、 教授 和 辅 助 人员 ), 形成了大学城的氛围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 校 的 校 徽 上 刻 有 梵 文 “GyanamPar a mamDhyeyam”, 这是学院的校训 , 意为 “ 知识 是 最 终 目 标 ”。 学 校 的 愿 景 是 成 为 新 思 想 的 源 泉 和 科技创新者的摇篮 。 其使命为 营 造 良 好 氛 围 促 进 思 想 繁 荣 、 研 究 活 跃 和 知 识 涌 现 , 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和创 新 人 才 (IITBombay2009e,2)。 学 校 的 课 程 设 置 反 映了要把学生培养成未来 领 袖 的 理 念 。 除 专 业 课 程 外 , 学 校 强 调 学 生 应 掌 握 扎 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如 物 理 、 化 学 和 数 学 等 , 以 及 应 该 学 习 哲 学 和 社 会 科 学 等 课 程 。 对基础科学的强调 , 至少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为 了 使 学 生 免 于 对 技 术 迅 速 过 时 的恐惧 。 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强调 , 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 除了在工程和技术领域开展教育 、 培训和科研外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同时致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41 力于服务国家的科技创新 、 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 如今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 校 已 是 印 度 为 数 不 多 的 公 认 的 学 术 卓 越 中 心 之 一 ,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UNESCO) 宣 布 学 校 为 第 一 个 知 识 遗 产 (IITBombay 2007 2008,1)。 其校 友 在 国 内 外 的 不 同 领 域 、 不 同 职 位 上 取 得 成 功 者 大 有 人 在 : 如世界一流的工程师 、 管理人员 、 技术专家 、 咨询人员 、 顾问 、 教师 、 科研人员 和企业家等 。 尽管不同的排名 机 构 采 用 了 不 同 的 方 法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都被列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 科 院 校 之 一 。 在 《 泰 晤 士 报 高 等 教 育 》 QS公司发 布的 2008 年 “ 世界大 学 排 名 ” 中 位 居 工 程 及 信 息 科 技 类 院 校 的 第 36 名。 位 于 200 所世界顶尖高等教育机构的第 174 名 , 仅因两个指标的得分过 低 , 即 国 际 教 员和国际学生 , 而未能跻身百强 ( Mukul2009,13)。 因此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历 年 来 最 受 精 英 学 生 的 青 睐 也 就 不 足 为 奇 。 自2005~2009 年 , 理工学院联考中位居前列的学生 ( 即全国范围内有志于 工 程 专业的佼佼者 ) 选 择 孟 买 分 校 人 数 分 别 为 : 52 人 、46 人 、50 人 、54人和69 人。 总体而言 ,2009 年排在前 500名的考生中有178 人(占 3 6% , 为 最 大 的 组 别 ) 5. 首选该校 (Chhal pa2009a)。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位 于 印 度 的 金 融 之 都 和 娱 乐之都 , 以学术严谨和校园生活质量上乘而著称 , 其校史上的记录也无疑为学校 平添了许多魅力 。 学 术 组 织 t 在印度理工学院理事会 ( heIITCouni cl) 的主持下 , 孟买分校的治理机构为 其管理委员会 (Bor a fG do ovr enos r ), 主席由 “ 视学 ” 提名 , 成员包括校长 , 由委员 会提名的来自教育 、 科学和工程领域的 4 位专家 , 由评议会提名的 2 位教授以及 由果阿 、 古吉拉特 、 卡纳塔克和马哈拉施特拉等诸邦政府分别提名的 4 位著名技 术专家或实业家 。 注册长 (rei gst rar) 任 管 理 委 员 会 秘 书。 2000 年 以 来,由 咨 询 委员会协助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 。 咨询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和杰出校 友组成 。 第二次评审委员会发 现 该 机 制 对 学 校 的 管 理 大 有 裨 益 , 因 而 已 向 印 度 理工学院的其他分校推广 (Govr enmen f to I n i da2004,42)。 e 在所有的学术问题上 , 评 议 会 (snt ae) 权 力 最 大,被 赋 予 维 护 教 育、教 学 和 各种专业项目的考试标准和管理其他一般学术事务的权力和责任 。 所有教授都 是评议会委员 , 主席由校长 担 任 。 校 长 由 一 名 副 校 长 协 助 。 学 校 对 于 学 术 事 务 和相关职能分工明确 , 有 7 位职能院长 , 各自责权分明 。 注册长负责学校的全面 管理工作 。 教务长由五名行政人 员 ( 辅 助 人 员 ) 协 助 , 他 们 各 自 分 管 某 一 具 体 领 14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域 。 各教育项目负责 人 下 设 教 学 管 理 办 公 室 。 这 些 办 公 室 协 助 和 协 调 学 术 事 务 , 尤其是学校教学和学生评价 ; 负责管理所有学生成绩和学籍 , 为评议会提供 行政支持 。 该 办 公 室 与 管 理 学 生 非 学 术 事 务 和 课 外 活 动 的 学 生 工 作 处 联 系 紧密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开设多种多样的专业项目和课程 , 涵盖工程 ( 为其所 长 )、 设计 、 纯 科 学 、 管 理 学 、 人 文 学 科 和 社 会 科 学 等 , 分 属 14 个 学 系 、10个跨学 c 科中心和 3 个卓越学院 (shoo l fe so xc ele lne c )。 由 于 学 校 享 有 充 分 自 治 , 以 上 专业项目和课程较为灵活 , 能 够 应 对 变 革 所 带 来 的 挑 战 。 学 校 强 调 基 础 知 识 教 学 , 使教学方法和评价与此相适应 。 每年有 1000 多名学生毕业 , 获得 不 同 层 次 的学位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的特色之一是其继续教育项目 。 分短期课程和长期 课程 , 包括公司和企业感兴趣的企业研究问题 、 为公司和组织量身定制的内部课 程 ( 可在学校或对方单位授课 )、 有 关 特 定 问 题 的 长 期 学 历 课 程 以 及 针 对 专 业 人 员的研究生层次夜校课程 。 有的课程通过视频教学辅以课程手册为来自全国各 地的学生服务 。 网络和卫星传 送 为 虚 拟 教 室 的 使 用 提 供 了 技 术 创 新 , 使 得 先 进 科技知识更为广泛 。 所幸学校领导得力,能为特 立 独 行 的 知 名 教 授 做 出 让 步。 与 邦 立 大 学 不 同 ,邦 立 大 学 的 校 长 由 政 府 基 于 对 学 术 之 外 问 题 的 考 虑 进 行 任 命 ,而 印 度 理工学院的校长由功成名就的 教 授 担 任。 总 的 来 说,后 者 不 受 政 府 和 政 治 官 员 干 预 。 当 然 , 学 校 必 须 考 虑 控 制 工 会 的 印 度 教 右 翼 本 土 政 党 (Shv i Sena)的影响。 招 生 情 况 如前所述 , 近年来印度理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的 本 科 专 业 吸 引 了 理 工 学 院 联 考 中最优秀的考生 。 同样 , 研究生项目也通过工程能力测试 、 联合招生考试等程序 的层层筛选吸引了最优秀的学 生 。 然 而 , 由 于 工 程 硕 士 ( 和 博 士 ) 不 是 工 程 专 业 本科毕业生的首选 , 其学生素质相对逊色 , 相应的其教育标准也相对逊色 。 孟买 分校每年招收的学生稳步增加 : 从 1998~1999 年 度 的 1135人到2008~2009 年度的 1754 人 , 增长了 5 5 4.4% 。 其中本科专业 ( 包括双学位课程和预科课程 ) 的增幅最为明显 : 从1998~1999 年度的319 人增至2008~2009 年度的652人, 增长了 10 0 7.7% 。 其他 项 目 的 在 学 人 数 如 下 : 工 程 本 科 、 双 学 位 和 预 备 课 程 , 652 人 ; 理学硕士和博士项 目 ,162 人;哲 学 硕 士,12 人 ; 设 计 专 业 硕 士 ,49 人;管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43 理学硕士 ,86 人 ; 工程硕士 ,596 人 ; 博士学位 ,197 人 ①。 2007~2008 年度 , 共有学生 5507 名 , 其中本科生 2313 人(占42% ) 和研究 生 3194 人(占 58% )。 据估计 , 到 2014~2015 年 度 , 学 生 规 模 将 达 到 8250人 ( 即增加 4 8 9.1% ): 本科生 2750 名(33. 33% ) 和研究生 5500 名(6 6 6.7% )。 学 士学位水平层次的学生规模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实施了对后进群体的预留席 位配额政策 ( 总计 27% ), 第 一 阶 段 2008~2009 年 度 的 配 额 为 9% ; 另 外 两 个 阶 段 ,即 2009~2010 年度和 2010~2011 年度的配额均为 9% 。 师 资 力 量 正如前校长 AshokMir sa教授所观察到的 :“ 招聘和挽留高素质教师一直是 印度理工学院面临的挑战 , 在 印 度 政 府 为 各 级 学 生 的 入 学 实 施 预 留 政 策 之 后 情 I 况更加严峻 ”( ITBombay2007 2008,12)。 在 2007~2008 年 度,印 度 理 工 学 院孟买 分 校 共 有 全 职 教 师 433名以及兼职教师31 名。 教 师 结 构 为 上 重 下 轻: 教授约为 50% , 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各占 25% 。 有大 约 10% 的 教 师 短 缺 。 教 授 、 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51岁、42 岁和 36 岁 (Govr enmen f to I n i da 2004,51)。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 分 校 较 其 他 分 校 相 比 , 其 教 师 队 伍 中 年 轻 教 师 的 比重更大 。 教师的学科分布如下: 工科占61% , 理 科 占 26% , 人 文 、 社 会 科 学 和 管 理 学占 13% 。 约 有 44% 教 师 至 少 从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系 统 获 得 一 个 学 位 (Govr enmet n o f n I i da2004,5)。 几 乎 所 有 的 教 师 有 博 士 学 位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有158人(占3 4 6.9% ) 从 国 外 大 学 获 得 博 士 学 位 ,74人(占1 0 7.9% ) 从 本 校 i 获得 博 士 学 位 。 学 术 近 亲 繁 殖 ( nbe rei dng)本 身 可 能 并 无 大 碍,但 如 果 考 虑 孟 买分校的教师中许多人都 至 少 从 本 校 获 得 一 个 学 位,那 么 其 学 术 近 亲 繁 殖 的 比例是很高的。 不像其他大学 , 孟买印度理工大学 ( 以及其他分校 ) 将教师招聘广告在学校 网页上循环滚动 。 应聘者常年 均 可 申 请 ; 当 收 到 大 量 应 聘 老 师 的 材 料 或 者 某 一 系科 、 中心或学院迫切需要 聘 任 老 师 时 , 就 会 启 动 教 师 遴 选 程 序 。 即 便 如 此 , 孟 买分校遴选教师的 程 序 也 比 印 度 科 技 大 学 (Ini danI n s tiu tt fS eo i cenc e )和其他 大学更为严苛 。 ① 该部分统计数字引自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年 度 报 告 》, 特 别 是 《2007~2008年度校长年度工作报 告 》(IITBombay2007 2008)。 14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研 发 项 目 如果说其他大多数工 学 院 或 工 程 大 学 (eni gnee ringco llegs e )的主要活动 是 教学和评估的话 , 孟买分校的 主 要 活 动 则 集 中 在 由 政 府 机 构 和 私 营 企 业 所 资 助 的研究和咨 询 项 目 上 ① 。 他 们 承 担 过 的 政 府 项 目 包 括 科 技 部 (Depa rtmen f to Si cenc eandTechnl oogy)、 电子部 (Depa rtmento fEe lct ron ics)、 航空部和航天发 展 (Depa rtmen fS to pae c , Aeo r naui tclD a evl eopmentAgency)、 原 子 能 部 (Depa rtmento fAtomcE i nr egy)、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协 会 (Ola i ndNau trlG a as Comms iso in) 等资助的项目 。 有的项目由 国 际 机 构 资 助 。 也 有 来 自 企 业 的 合 作 和咨询项目 , 其中包括海外企业 。 平均每年教师参与的项目达 400~500个。 一方面 , 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需要创新的思维 、 团结合作以及先进的研究设 施 , 这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 众所周知 , 这种互动在印度的高等教育 中非常薄弱 。 校企合作 也 是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成 为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原 因 之 一 。 另一方面 , 受资助的研究和咨询活动也是额外的收入来源 , 学校对于如何划 分其知识产权商业化的份额制定了明确的规范 。 工业研 究 和 咨 询 中 心 (th n eI dus tri alRes ear chandConsl utancyCene tr)协 调受资助的研究和咨询项目 , 中 心 提 供 学 校 与 企 业 和 其 他 研 究 资 助 单 位 之 间 的 必要联系 。 在中心的支持下 , 各学系 、 研究中心和学科组在相关学科领域建立了 相关研究的实验设施 , 其中包括涉及空气动力学 、 生物技术 、 低温物理 、 微 电 子 、 微处理器应用 、 遥感 、 机 器 人 和 远 程 信 息 处 理 等 领 域 。 经 过 几 十 年 来 的 不 懈 努 力 ,孟买分校 如 今 可 以 为 其 一 流 的 实 验 室 和 先 进 的 实 验 设 施 而 感 到 自 豪 (IT Bombay2009a,11 12)。 计 算 机 辅 助 设 计 中 心 (theCompue trAd iedDei sgn Cene tr) 专为化学工程和冶金工程领域提供设计服务 。 此外 , 其他的研究中心也 有计算设备可供教师 专 门 研 究 使 用 。 图 书 馆 主 馆 ② 、 中 央 车 间 和 印 刷 社 都 为 高 质量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 为了吸引具有研究潜能的人才 , 学校设有科研奖学金 ( 申请对象为研究生学 ① 第 二评审委员会 (G ove rnmet n o f n I i da2004,7) 指出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在以下几项技术开发上所 起 的重要作用 : ① 印度轻型作战机技术 “ 泰亚斯 ”(T ea js ); ② 气动伺服弹性 (a er os ervoe lat sii cty) 分析 软件 ( 世界上任何地方均无销售 ); ③ 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包 。 ② 孟买印度理工大学中心图书馆拥有藏书 4 088 05 册 , 为 77 53 位 图 书 馆 会 员 服 务 , 购 有 1100多种期 刊, 12000 多种全文电子期刊和 1 2 个数据 库 。 该 馆 为 印 度 第 一 座 大 学 图 书 馆 , 支 持 在 线 提 交 论 文 , 1999~2000 年度以来学校在互联网全文数据库提交的研究成果有 44 67项。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45 位获得者 , 不论 其 是 否 具 备 工 作 经 验 ) 和 暑 期 实 习 活 动 计 划 ( 非 毕 业 生 均 可 申 请 )。 获得奖励或资助者可参与相关研究项目 , 符合博士生入学条件者可以考虑 推荐其继续深造 。 学校为教师 和 学 生 参 加 国 际 会 议 提 供 宽 松 的 财 政 援 助 , 学 校 也为奖励教师在研究和开发项目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设立了几个校级奖项 。 从教育到创业 鼓励和促进创业是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的使命 。 1999 年,学 校 决 定 采 用 商业 孵 化 的 理 念 。 现 已 建 立 创 新 和 创 业 社 团 (theSoi cet yfrI o nnovt aionand Enr tepe rneus rhi p ), 将知识和创新理 念 转 变 为 培 养 成 功 企 业 家 的 良 好 环 境 (IIT Bombay2009b,1)。 为了展示 该 学 校 的 研 究 和 创 新 成 果 , 工 业 研 究 和 咨 询 中 心 在2009 年 4 月 组 织 了 一 场 名 为 “ 技 术 支 持 (TechConnc et)” 的 庆 祝 活 动 (IIT Bombay2009c)。 利用这个机 会 , 许 多 产 品 得 以 走 出 研 究 实 验 室 和 创 新 创 业 学 会展现在公众眼前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现 在 在 不 同 的 工 程 领域拥有 8 I 0 多个专利 ( ITBombay2009c), 并 且 另 有 53项记录在案的专利申 I 请( ITBombay2009e,10 11)。 校 友 t 印度理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的 校 友 是 其 宝 贵 的 资 源 。 其 专 门 网 站 (htp: // i i www.tbombay.r og) 为印度高校 最 早 的 校 友 网 站 之 一 。 有 两 个 相 关 的 官 方 组 织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基金 会 (IITBombayHei rtageFund)和印度理工学 I 院孟买分校校友会 ( ITBombayAlumniAssoi cai ton)。 基金会根据美国国内税 收法第 502(c)(3)条 注 册 为 公 共 慈 善 组 织 , 其 使 命 是 资 助 和 促 进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买分校学生 、 教师和校友的 教 育 和 科 研 。 这 个 基 金 会 已 筹 集 资 金 2000多万 美元 , 帮 助 建 立 了 两 个 学 院 , 即 坎 瓦 尔 · 雷 克 信 息 技 术 学 院 (KanwalRekhi Schol o fI o n formai tonTechnl oogy) 和 谢 雷 希 · 梅 塔 管 理 学 院 (Sha ile shJ. MehaS t chol o fM o anagement) ① 。 校友会 则 是 根 据 1956年颁发的印度公司法 ① 2007~2008 年度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的校 友 捐 款 ( 来 自 印 度 和 国 外 ) 为 55 00 万 卢 比。 学 校 收 到 企业捐款 70 70 万卢比 。 在纽约举行的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5 0 周年校庆活动上 , 美 国 校 友 会 的 捐 赠达 7 00 万美元 (IITBombay2009 d )。 有的捐 赠 用 于 设 立 讲 习 教 授 等 专 门 用 途 。 1 982届毕业生捐 赠1 03 万卢比设立新教师入职奖励 基 金 (N ewF acul tyJ oinn igB onusfund )。 随 着 由 1972届毕业生 拉兹 · 马舒瓦拉 (R a jMashruwaa l ) 提 供 的 资 金 注 入 , 苏 曼 · 马 舒 瓦 拉 高 级 微 型 工 程 实 验 室 (Suman MashurwaaA l dvanc edMir coengineeringLab) 于2007 年4 月落成 ( I ITB om bay2007 2 008,11 12)。 2007年1 1 月成立的印度首家纳米制造实验室则由学校基金会捐建 。 14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第25 条建立 , 其使命为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 , 以不同的方式协助他们 , 以及加强 校友与母校的联系 。 校友会在构建校友网络和支持校友会遍及全球等方面担当 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 学校基金 会 和 校 友 会 一 起 共 同 维 护 校 友 名 册 和 校 友 网 站 , 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便利 。 国 际 交 往 长期以来 , 印度理工学院孟 买 分 校 与 国 外 组 织 和 机 构 保 持 着 合 作 关 系 。 为 h 了开 展 国 际 合 作 项 目 并 加 强 管 理 , 学 校 成 立 了 国 际 关 系 办 公 室 (t e n Itr ena tionlR a ea lto insOf fie c )并 专 门 聘 请 了 负 责 国 际 关 系 的 主 任 。 该 办 公 室 还就学校与海外有关机构和组织签订备忘录事宜等与政府人力资源部和对外事 务部紧密联系 。 印度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 是 LAOTSE 组 织 (L ink oA st si abyOrgai nzi n g Tri anee shpa i ndS tudentExchange) 的成员之一 , 这是一个欧洲和亚洲顶尖大学 之间交换学生和高级学者 的 国 际 网 络 。 学 校 近 期 的 国 际 合 作 计 划 中 , 包 括 与 澳 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 MonashUni ves rit y )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以及与英国剑 桥大学 (Cambi rdgeUnv ies rit y ) 在纳 米 科 学 和 技 术 方 面 的 合 作 研 究 。 由 于 其 复 杂和严格的录取程序 , 理工学院尚未吸引到国际学生 。 资 金 筹 措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是印度国内拥有最多预算的教育机构 : 2007~2008 年度其收支平衡表显示 5 4 7.3 亿 卢 比 的 总 收 益。 其 收 入 为 1 4 5.4 亿 卢 比,其 中 1 7 0.4 亿(6 5 9.6% ) 为政府拨款 。 从绝对数字看 , 过去 20 年其 数 额 急 剧 增 长 , 但 在此期间卢比有所 贬 值 。 48% 的 收 入 或 69% 以 上 的 政 府 拨 款 用 来 支 出 教 职 工 的工资 、 津贴和退休福利 。 学校的发展经费主要来自受资助的研究或咨询项目 。 2007~2008 年度共有 7. 31 亿卢比源自科研项目 ( 每年以 10% 的速度递增 ),180 4 个新增项目吸引资金 4. 6 0 亿卢比 。 同样 , 咨询项目带来了 1.7 亿卢比的 收 入 ( 每年以 20% 的速度递增 )。 关于校友和公司捐赠的材料也已编制完成 。 总体而言 , 相对于其他 大 学 依 赖 于 85% ~90% 的 政 府 资 助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买分校对于政府资助的 依 赖 程 度 还 是 较 低 的 。 要 建 成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 就 必 须 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 然后一定要看 到 , 政 府 ( 政 治 ) 的 干 涉 日 益 严 重 , 这 种 干 涉 在 理工学院系统发展的前几 个 年 代 里 闻 所 未 闻 。 如 此 看 来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孟 买 分 校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仍任重道远 。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47 结论 : 印度理工学院何去何从 50 多年来 , 印度理工 学 院 已 经 形 成 品 牌 , 校 友 是 其 骄 傲 的 品 牌 大 使 。 以 自 治模式建立精英理工学院 , 这 标 志 着 对 已 然 过 时 的 邦 立 大 学 教 育 模 式 的 重 要 突 破 。 理工学院很好地运用其享 有 的 自 治 应 对 变 革 的 挑 战 , 直 抵 世 界 工 程 教 育 的 峰巅 。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极 具 竞 争 力 , 拥 有 非 常 优 秀 的 生 源 。 即 使 在 政 府 持 续 对其施加压力 、 令其实施保护平等的政策 、 并以社会公正的名义令其扩大保护范 围时 , 该系统仍然秉持严格的录取标准和精英主义的传统 。 印度理工学院素以教学质 量 见 长 : 十 分 强 调 基 础 性 的 理 科 课 程 , 同 时 其 课 程也覆盖了工程技术的前沿领域 。 理工学院在招聘教师时条件可谓 苛 刻 。 5 所 建校最早的理工学院的师生比对于印度大学平均标准而言相当奢侈 。 孟买分校 的继续教育项目为提升全国工程教育质量作出了贡献 。 尽管是作为教学工作的 附属功能 , 理工学院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水平很高 , 尤其是在应用技术方面 。 建校 最早的 5 所理工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室 、 图书馆和计算中心 。 孟买分校的 商业孵化理念已经产生良好的效益 。 对不同高校的评价比较 , 无论采用定量指标还是定性指标 , 都较为困难并且 容易招致不满 。 这在很大程度 上 取 决 于 评 价 的 主 体 、 评 价 的 对 象 和 评 价 的 目 的 ( 即谁来比较 、 比较哪些机构 及 出 于 什 么 目 的 )。 与 印 度 范 围 内 的 工 科 学 院 和 大 1),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无 疑 处 于 其 他 大 学 难 以 企 及 的 “ 卓 越 之 岛 ”。 学相比 ( 见表 6. 在整个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 、 平民化和学术标准普遍下降的背景下 , 理工学院超 乎寻常的卓越之路难能可贵 。 有人称卓越即为精英主义代名词 ,必与社会公正原 则有所违背 。 然而 ,若将印度理工学院与处于排行榜上领先地位的世界一流大学 包括对其办学理念影响最深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相比 , 印度理工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 。 需要继续保持稳定的巨额投入 ,甘于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 令人担忧的是 , 理工学院的这一特质有减损之势 ,加倍努力或可使其现有地位得以维持 。 1 印度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对比研究 表 6. 印度理工学院 州立大学 根 据 议 会 法 案 成 立;印 度 总 统 为 所 有 印 度 根据州 立 法 案 成 立 ; 各 州 州 长 为 州 立 大 学 的 理工学院的视学 校长 14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续 表) 印度理工学院 州立大学 印度理工学院理事会 : 负 责 所 有 印 度 理 工 部分州的大学有一个共同的法律框 架 ; 没 有 总 学院 , 即印度理工学院系统政策的制定 体的政策制定机构 学术范围包括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 学术范围包括大学资助委员会 学术和行政 领 导 为 校 长 ( 学 术 任 命 ), 不 是 学术和行政领导 , 即校长 ( 主要为政 治 任 命 ) 是 该管理机构 ( 理事会 ) 的主席 管理机构的主席 , 被称为辛迪加或执行委员会 财政上依赖于中央政府 , 但可通过项目 、 咨 谦卑地依赖政府拨款 , 很难自己筹集任何资金 询 、 校友支持等获得资金 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享有很少的自主权 ; 受州政府的领导 学院决策的制定过程不受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大学的决策过程 不受政治家的干扰 政治家干预大学的政策事宜和日常事务 数量有限 , 扩张按计划和规范进行 ( 至少 在 数量众多 ; 漫无目的地扩张 第一个 50年) 在印度 所 有 范 围 内 招 聘 教 师 和 招 生 : 都 教师聘用和招生主要局限于该州或甚至该州 市性 的某地区 : 地区性 注 重 技 术 及 其 应 用,以 基 础 科 学 为 坚 实 的 分散焦点 , 在工程学院进行工程实践 基础 虽 然 教 学 是 该 校 的 主 要 强 项,研 究 仍 然 受 教学为主 , 科研经常受到排斥 到鼓励 ; 教师从事大量的研究活动 结构和过 程 灵 活 : 及 时 应 对 形 式 的 变 化 , 结构和进 程 僵 化 : 无 法 在 需 要 时 对 变 化 做 出 从不滞后 反应 教师以标准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和评估认可的 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享有自主权 课程 与印度的入学考试相 同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联 基于 以 往 的 学 习 成 绩 申 请 入 学 : 没 有 入 学 合招生考试 考试 择 优 录 取 的 精 英 主 义 盛 行,政 府 甚 至 制 定 平庸主义政策 ( Mei dor cit yrl ues) 保护性的歧视政策 师生比适中 大班授课 , 师生比失调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49 (续 表) 印度理工学院 州立大学 本地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媒介 , 甚至以 英 语 为 教 英语是教学和评价的专门语言 学语言的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用本地语言进 行考试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受 到 控 制,学 生 团 体 没 有 政 学生积极性 不 受 控 制 , 学 生 参 与 政 治 活 动 , 学 治性赞助 , 学习活动按校历进行 术进程经常受到煽动而偏离方向 教 师 进 行 持 续 性 和 过 程 性 的 评 价;以 学 分 进行年度或期终成绩考核 ; 外部评价 为基础进行分级 学生按已有的标准评价教师及其课程 学生几乎不评价教师和课程 世界范围承认的毕业证书 即使在国内 , 毕业证书都不被尊重 杰出的校友是良好的 财 富 : 调 集 资 源 和 担 没有校友组织的观念 当品牌宣传大使 注 : 表中的比较基于一般性的观察 。 印度 理 工 学 院 系 统 同 时 面 临 着 内 外 两 重 挑 战 。 印 度 理 工 的 前 校 长 们 I ( ni drs ean& Ni gam1992,359)在 20 世纪 90 年 代 初 哀 叹 道 :“ 大 学 需 要 有 三 个 基本自由 : 即决定教学内容 、 教学对象和教学实施者 ( 教什么 、 教给谁和谁来教 ) 的自由 。 我们看到这些自由正遭到侵蚀 。” 他们所说的 “ 侵蚀 ” 是指理工学院在招 生时为特定阶层和特定部落预留席位事宜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理工大学系统运作 的政治干预 。 其实 , 预留政策已 经 对 理 工 学 院 和 通 过 预 留 席 位 入 学 的 学 生 造 成 了负面影响 。 因 此 , 当 2008年该政策 扩 展 到 为 其 他 后 进 群 体 预 留 席 位 时,问 题就愈演愈烈。 政 府 欲 增 加 预 留 席 位 数 量 的 要 求 为 理 工 学 院 增 加 了 额 外 的 压力。 由此可见 , 印度理工大学的 自 治 遭 到 严 重 削 弱 。 它 们 对 政 府 资 金 的 持 续 依 赖带来了更多的政府干预 。 最 近 的 政 府 决 策 包 括 在 理 工 学 院 设 立 讲 师 职 位 、 博 士资格的放宽 、 未做充分准备就仓促开办新的分校 、 教师薪酬以及其他问题 ——— 给人的印象是 , 政府不是把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其下属部门来管理 , 而更多的是把 理工学院当成区域性大学看待 。 政治官员对印度理工学院日益明显的干预行为 似与政府对理工学院系统所有的自豪感下降有关 。 印度理工学院也面临着重大的内部挑战 。 主要表现在教师招聘所面临的困 15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难 , 无法确定合适的薪酬及相关待遇 , 没有形成基于业绩的薪酬体系 , 以及由此 引发的其他问题等 。 更重要的是 ,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需要重新审视其发展目标 , 这一问题还未给予充分重视 。 理工学院看似在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和工程人才方 面功不可没 , 但是他们需要不断超越这个使命 , 因为研究和对外服务不能单纯作 为高等教育的附属 。 在国际比较与排名中 , 印度理工学院表现出研究成果 、 出版 物及其被引频次等指标的较为逊色 。 另一灰色地带则是教学和科研项目的目的 向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调 整 , 特 别 是 在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获 得 巨 大 公 共 资 金 的 情况下 , 这一调整非常必要 。 此外 , 尽管印度理工学院系 统 的 建 立 已 经 50 多 年,然 而 系 统 内 部 仍 未 形 成 各分校之间的校际互动 。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其教育和科 研质量 。 截至目前 , 这种互 动 非 常 有 限 。 分 校 之 间 的 教 师 流 动 极 为 罕 见 。 鉴 于 当前系统的急剧扩张 , 校际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教师流动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 有人批评印度理工大学严格的入学标准使得人们把应试教育的希望从高中 转向辅导班 。 而上辅导班价格昂贵 ,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负担对其在金钱 、 精力 和时间上的投入 。 此外 , 辅导班有利于富裕阶层的学生 。 显然 , 理工学院联合招 生考试中的落榜者及其家人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抑郁情绪和其他心理问题 。 然 而 , 高中教育的不足不能归罪于印度理工学院系统 。 虽然唯才是举的精英主义 是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声 誉 的 关 键 所 在 , 但 是 过 度 强 调 只会使其变得更为平庸 。 印度理工学院能否实现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目 标 , 印 度 理 工 学 院 新 成 立 的 分 校 能 否复制最初五所的成 功 ? 理 工 学 院 系 统 所 面 临 的 挑 战 抑 制 了 人 们 的 乐 观 和 自 信 。 人们担心 , 羽翼未丰的印度理工学院将难以起飞 。 即便它们得以振翅而起 , 要想达到最初所建 5 所分校在过去 25 年所取得成绩的高度尚有待时日 。 参考文献 Chhal pa,Hemai l.2009a.IIT B: Thenewf avoui rteamongJE o Et p100, Deh li,Chenni a net x .TimesofInda (M i umbi a ), June25. ———.2009b.I ITp rof saskf orthi erdus e . TimesofInda (M i umba i ), Augut s 25. Deb,Sani dpan.2004. T h e IITians:Theso tryo e far markab leInda i nis ntt iui tonandho t wis l aumniaer r e shapi n h gtewol rd.NewDeh li:Vi kin P g/ engu inBooksIni da. Fi redman,ThomasL.2006. T ew h or l sf di a lt:Thego lbl aie z dwol rdi ntet h wet ny-fi rst e cnt ury.London:Pengi unBooks. 第六章 追求世界一流 :印度理工学院系统及其孟买分校的案例 151 Govr enmeto n n fI d ia.2004.Inda i nIs nti tue tsof Technl oogy: Repoto r h ft e erve i w c o mmt ite, 2 e 004.NewDeh li: Min isr t fH yo umanReo s r uceDeve lopmet n .ht tp: //www. i itk.a c i . i n/nf ocl e C l/ ommrv/ e Commi tte/ e I.pdf(ac ces sedAugus t 16, 2008). Guh lai t,ShasiK. h 2007. T h e IITs:Sl u mpi n go r o sai rng.NewDeh li:Macmi la l n nI d ia. I ITBombay.SeeIni danI nsi ttt ueo fTechnl oogy Bombay. n I i da n nIst itt u fT eo echnl oogy Bombay.2007 2008.Thed irc eto r’sr epot r .InI ITBombay AnnulR a epor t ,2007 2008, 1 22.Mumbi a I :ITBombay. —— 2 —.009a.ht tp: //w i ww. itb.c a . in/an t dhtp: //www. i itbombay.r og/ (ac ces sedJune11, 2009). ———.2009b.ht tp: //www. sine ii tb.o rg /(ac ces sedAugut s 8, 2009). —— 2 —.009c.ht tp: //w i i ww.tb.c a i .n /News_09/TechConnc et0 h 9.tml(Augus t 8, 2009). ———.2009d.ht tp: //www. alumnii .t ib.c a i .n /(Augut s 8, 2009). ———.2009e.ht tp: //ww i w.r cc. it ib.a c i .n/webnew/R&DSpc etr u i m/ndex.h t ml(Augus t8, 2009). n I i drs ean, P.V.,andN.C.Ni gam.1993.TheIni da n nIsi ttt ue fT so echnl oogy:Exe cle lne c np i r eil.InHighe reduc ati onr efor nI mi ndi a :Exper iec neandpes rpc eti ves, ed.Suma Cht ini sandPhl iipG.At lbc ah, 334 363.NewDel hi:SagePubi lct aionsIni da. Mukul,Akshaya.200 D 9. e lhi, Mu I mIT o sz omonTime i slst:Fa ilt r obec a o htp100mak r ol nyontw n oidc iao trs—it ner n t aiona lsa tffands tudet ns.TimesofInda (M i umba i ), Jl uy10. Mukul,Akshaya,andHemaiC l hhal pa.2009.Non -PhD a scnb I eI e Tlcu tre rs.Timesof Inda (M i umbi a ), Augut s 28. Pushka rna, Neha.2009.Fo h rt e I mITn r ogeenps atu re.TimesofInda (M i umba i ). Set pembr2. e Upadhyaya,Yoge shK.2005.Themai kn fn go e I wITs.ht tp: //www. red iff.c o m /money/ 2005/ma 2 r/ 3 iit.t h m(ac ces sedMar ch23, 2005). Wii kped ia.2008.ht tp e : // n.wk iiped ia.o rg/wk ii/ I nd ian_Ins tiu tte s f _o _Technl oogy c (ace ssed Augut s 16, 2008).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 尼日利亚 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彼得 · 马特鲁 派 · 奥班亚 佩特拉 · 莱赫提 ( Pet erMae tru,PiO a banya& Pet raRi ght eti) 同建于 1948 年的一组非洲大学 , 如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 (theUni ves riyo t f b I adan)、 苏 丹 喀 土 穆 大 学 (theUnv ies rit yofKhr atoum)、 位 于 莱 贡 的 加 纳 大 学 t ( heUnv ier sit yofLegon)、 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 (theUni ves rit yofUganda)和 t 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 ( heUni ves rit yofDakr a ), 都是附属于其 殖 民 国 家 的 合 作 伙伴大学 , 如英国 、 法国 、 葡萄牙等 。 因为从属关系 , 这些大学通过他们的伙伴大 学自然而然地成为英 国 、 法 国 或 葡 萄 牙 等 殖 民 国 家 的 质 量 认 证 体 系 的 一 部 分 。 这种封闭式课程管理同盟使得非洲国家所提供的学历文凭可与其合作的发达国 家的学术水平 、 学校文化和特质相比较 。 独立之后 , 非洲国家加强了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控 制 , 使 大 学 的 自 主 权 得 以 改 变 。 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包括增加 入 学 机 会 、 免 除 学 费 以 及 采 取 必 要 的 措 施 控 制 持 不同政见者 , 这些问题和措施一般在大学比较常见 。 从1985~200 6 倍( 从 8 2 年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学生人数增长了 3. 0 万增 长到 300 万 ), 平均每年增长 15% 左右 。 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 一 部 分 缘 于 整 体人口呈增长态势 , 另一部 分 缘 于 基 础 教 育 入 学 人 数 的 增 长 。 撒 哈 拉 以 南 非 洲 的青年人口已超过 1950 年的 4 倍 。 随着基础教育入学机会的增加 , 高等教育入 学方面的压力将会加剧 。 然而 , 带 有 殖 民 传 统 的 教 育 体 制 未 能 适 应 国 家 社 会 和 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 仍然植根于为传统的精英阶层服务 。 私立高等教育大幅扩张 , 以 回 应 入 学 需 求 的 增 长 。 私 立 教 育 机 构 中 增 长 最 快的是专科院校 , 这些项目 主 要 强 调 社 会 科 学 、 经 济 /商 业 和 法 律 等 启 动 成 本 较 低的专业 。 这类学校几乎没有 科 研 , 往 往 是 为 迎 合 学 生 的 兴 趣 而 非 就 业 市 场 的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53 需求 。 招生规模的 扩 大 也 使 得 公 共 资 源 面 临 严 峻 挑 战 。 生 均 经 费 从 1980年的 6800美元下降至 2002 年的 1200 美元 , 最近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 33个低收入 国家其生均经费仅为 981 美 元。 生 均 经 费 的 下 降,影 响 了 教 育 质 量。 高 等 教 育 机构发现教师的招聘和挽留变得日益困难 , 教室人满为患 , 设备陈旧过时 , 研究 生专业寥寥无几 。 这种状况是该地区过去四五十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致 。 其 后果是非洲大多数地区 ( 或许南非除外 ) 的大学在教育管理 、 课程设置 、 教学和研 究等方面都无法跟上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步伐 。 非洲领导人认识到 , 非洲的发展取决于其对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适应能力 。 全球化时代非洲要想在世 界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 就 必 须 成 为 知 识 的 贡 献 者 。 大 学 通 过生产知识 ( 科研 )、 传递知识 ( 教学 ) 和应用知识 ( 社会服务 ) 而处于社会的中心 。 因此 , 对于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重塑具有世界水准的目标与愿景 , 非洲的大学责 无旁贷 。 尼日利亚作为非洲最大 、 人口最多 ( 4 亿 ) 的国家 , 其教育模式和 面 临 的 挑 1. 战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的 概 况 。 尼 日 利 亚 是 一 个 幅 员 辽 阔 的 国 家 , 其 种 族 和 宗 教呈多元化 。 教育的投入需要考虑以上因素 , 教育经费由联邦 、 州以及地方政府 共同承担 。 各级政府各尽其能 , 造福所属辖区 。 因此 , 联邦政府的教育预算主要 集中在关涉国家利益的四个方面 : ① 为全国劳动力市场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高 水平人才 ; ② 建立培训标准和认证标准 , 为所学专业形成劳动力市场 ; ③ 增进民 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 ④ 促进国家认同感 ( Wol rdBank2006)。 教育系统受到复杂的宪法 和 法 律 体 制 的 阻 碍 , 尤 其 是 在 三 级 政 府 职 责 划 分 不很明确时 ( 它们一起 掌 控 了 50% 的 资 源 )。 在 联 邦 制 度 下 教 育 部 及 其 半 官 方 机构之间的职责往往不够明晰 , 导致效率低下 。 在联邦政府这一层面 , 各机构的 角色和任务时有重叠 , 或跟 不 上 新 近 的 发 展 。 潜 藏 在 问 题 背 后 的 是 规 划 和 政 策 分析的不足和可靠统计数据的缺乏 , 如有关招生 、 财务和人口预测等方面的数据 (Wol rdBank2006)。 本章主要介绍非 洲 1948 年 建 立 的 一 组 大 学 之 中 的 尼 日 利 亚 伊 巴 丹 大 学。 对三个部分分别探讨 : ① 过去 60 年尼日利亚的政治 、 经济和社会演变与大学的 命运如何密切相关 ; ② 大学重新觉醒的努力和 尝 试 ; ③ 若 要 重 振 大 学 并 追 求 世 界一流大学地位需要推进何种必要的体制 、 学校干预 。 过去 5 年 (2005~2010 年)世 界 大 学 排 名 的 出 现 点 燃 尼 日 利 亚 教 育 机 构 渴 望参与国际竞争和评估自身实力的热情 。 尽管排名的价值标准和指标参数存在 15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争议 , 但尼日利亚大学榜上无名的事实却为大学敲响了警钟 , 引起大学和更广泛 的社会的关注 。 由于南非大学 居 于 非 洲 大 学 排 行 榜 的 顶 端 , 尼 日 利 亚 公 众 开 始 以南非的大学为基准进行评估 。 在尼 日 利 亚 国 内 , 资 深 大 学 也 试 图 跻 身 非 洲 大 学 百 强 , 他 们 的 努 力 显 而 易 见 。 每年在尼日利亚大学排名中位居前列的大学获得 “ 全国最佳大学 ” 称号 。 伊 巴丹大学 , 尽 管 在 国 内 被 称 作 “ 首 屈 一 指 ”、 “ 出 类 拔 萃 ” 的 “ 超 级 大 学 (pe r me ir unv ier sit y )”, 迄今未能赢得非洲百强之美称 。 国内首屈一指却 难 以 在 全 非 洲 出 类拔萃 , 人们对此颇具争议 。 尼日利亚政治 、 经济和社会变革对 大学发展的影响 引用伊巴丹大学一位历史学家的话 : 在某种意义上说 ,“ 伊巴丹大学的历史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尼日利亚的历史密不可分 ”(Adewoye2000,16)。 从历史的角度看 , 伊巴丹大 学 的 发 展 可 清 晰 地 分 为 3 个 不 同 的 阶 段 : 伦 敦 大学时 代 (1945~1962 年 )、 国 立 大 学 的 初 始 时 期 (1962~1966 年)和 动 荡 岁 月 (1966~1999 年 )。 这些阶段在尼日利亚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上都 有 明 显 标 志 , 并对伊巴丹大学的发展路径有重要影响 。 伦敦大学时代 : 1945~1962年 这一时期尼日利亚 社 会 政 治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经 历 了 从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结 束 (1945 年 ) 到政治独立 (1960 年 ), 再 到 伊 巴 丹 大 学 地 位 的 确 立 (1962 年 )。 这 段 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尼日利亚政党的组建 (1951 年 ) 以及东部 、 西部和北部 三 个 地 区政治结构的制度 化 (1952 年 )。 接 着 是 各 地 区 在 1957年和1958年获得自治 权 , 最终在 1960 年得以独立 。 在此期间联邦政府 和 地 区 政 府 都 扩 大 了 公 共 服 务 的 范 围 , 推 行 “ 尼 日 利 亚 化 ”(Nigr eians iai ton) 政策以增 进 民 族 凝 聚 力 和 鼓 励 国 民 投 身 公 共 服 务 。 这 一 时期的特点是非洲政府自治力量的壮大和去殖民化 。 英国之前把高等教育的发 展作为其殖民统治的重要组成 部 分 , 以 期 使 殖 民 地 拥 有 适 当 的 人 力 资 源 来 管 理 政治和经济事务 , 从而使其自食其力 。 为培养一个领导精英 和 公 务 员 ,1943 年 英 国 殖 民 政 府 成 立 了 两 个 委 员 会, 即阿 斯 奎 斯 委 员 会 (theAsqi uthComms iso in) 和 埃 利 奥 特 委 员 会 (theEl lit o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55 Comms iso in)。 阿斯奎斯委员 会 负 责 审 查 建 立 高 等 教 育 指 导 原 则 , 以 期 提 升 殖 民地的教学科研和推进大学发展 (Adewoye2000,16)。 埃利奥特委 员 会 负 责 报 告英国在西非现有高等教育中 心 的 机 构 及 其 设 施 , 并 对 该 地 区 的 大 学 发 展 提 出 建议 (Coo lna ilOf fie1 c 945)。 委员会的报告致使大英帝 国 各 殖 民 地 高 等 教 育 机 构升级 。 在尼日利亚 , 为了培养中等本土人才而于 1934 年建立的牙巴高等学院 (YabaHighrC e l olege), 于 1948 年迁至伊巴丹市并且升格成为尼日利亚的首个 大学 , 同年 11 月正式宣告成立 。 与同一时期建立的其他大 学 ( 如 乌 干 达 的 马 凯 雷 雷 大 学 和 位 于 莱 贡 的 加 纳 大学 ) 一样 , 伊巴丹大学隶属于 英 国 伦 敦 大 学 , 其 实 质 为 伦 敦 大 学 在 尼 日 利 亚 的 分校或者它的一个翻版 。 这与两个委员会的建议一致 :“ 它们从一开始就应与英 国的大学和大学学院追求同样的学术标准 。”(Hus sey1945,166) 教职员工 ( 包括学术人员 、 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 ) 的招聘和晋升严格遵照英 国标准 。 招录学生竞争也相 当 激 烈 。 课 程 设 置 仅 限 于 英 国 古 典 领 域 : 文 科 ( 设 文学 、 英语 、 历 史 和 地 理 )、 理 科 ( 设 数 学 、 植 物 学 、 化 学 、 物 理 和 动 物 学 )、 农 科 (1949 年引入 )、 医学 ( 最初几年只开设基础课程 )。 不过 , 伊巴丹大学在以下 两 个 方 面 与 典 型 的 伦 敦 标 准 有 较 大 偏 离 : 首 先 是 校园里有全套市政服务和为高 级 职 员 以 及 学 生 提 供 住 宿 设 施 , 这 些 都 在 大 学 之 后的发展中形成严峻挑战 ; 其次是学生入学标准上的优惠政策 , 即不要求学生必 须 拥 有 英 国 大 学 入 学 时 须 有 的 普 通 教 育 证 书 (Genr ealCer tii fct a f eo Edua cto in), 该证书一般在 学 生 学 习 7 年 后 获 得 。 获 得 此 优 惠 政 策 入 学 的 学 生 必须经过一年预科学习方可获准进入学位课程的学习 。 英国伦敦大学的标准 、 伦敦型教师和教授的优势 、 伦敦支配控制的课程和高 度竞争性的选拔精英学生程序 , 这 些 因 素 共 同 作 用 于 提 升 当 时 这 些 英 联 邦 国 家 大学的声望 。 促成伊巴丹早期学术声望 的 其 他 因 素 值 得 一 提 。 首 先 , 当 局 有 意 识 地 吸 引 高素质的学术 、 技术和行政人员 , 这其中包括特别鼓励尼日利亚有前途的年轻专 业人士和学者 。 其次 , 教职员工国际化程度很高 , 有助于丰富大学的学术和社会 文化 。 最初几年 , 尼日利亚员工中的学者只是极少数 , 主要是来自伊巴丹大学的 前身牙巴高级学院 , 其 比 例 不 足 全 体 学 术 人 员 的 10% 。 第 三 , 具 有 高 标 准 的 教 学基 础 设 施 。 第 四 , 学 生 人 数 相 对 较 小 , 因 此 易 于 管 理 , 师 生 比 例 也 较 为 合 理 。 最后 , 伊巴丹大学从一开始 就 建 立 了 重 视 研 究 的 学 术 文 化 。 正 如 梅 尔 兰 比 所 言 (Mel lamby1958,104):“ 对学生进行 教 学 和 开 展 原 创 性 的 研 究 是 我 们 教 师 最 重 15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要的职责 。” 从1951 年 ( 第一批伦敦大 学 时 代 的 伊 巴 丹 学 生 毕 业 ) 到 1960 年 国 家 独 立, 伊巴丹大学培养了大量尼日利 亚 的 能 人 志 士 , 他 们 在 十 分 广 阔 的 领 域 承 担 公 共 服务 : 服务于教育 、 行政管理 、 外交事务 、 医药 、 农业 、 传媒 、 警察部队以及其他行 业 。 也有一部分的伊巴丹毕业生在海外选修研究生课程后回到伊巴丹大学担任 教职 。 因此 , 尼日利亚社会各界在伊巴丹大学创立的前 10 年就已经感受到其重 要影响 。 另外 , 毕业生中涌现了许多用英语写作的非洲文学家 , 使得这所大学获 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 这些文学界的开拓者成为民族骄傲 : 戈德温 · 奥基博 (GodwnO i ki g bo)、 钦 努阿 · 阿契贝 (Chn i uaAchebe)、 沃莱 · 索因卡 ( Wol eSoi ynka,1986 年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 )、J P 克拉克 (J PCa lrk)、 丘 库 梅 卡 · 艾 克 (Chukwemek k aI e) 等。 这一时期还见证了伊巴丹大 学 的 毕 业 生 成 为 各 领 域 颇 有 建 树 的 世 界 知 名 学 者 : 阿德 · 阿贾 伊 (J FAdeAa jyi, 历 史 )、 阿 金 · 马 卜 贡 杰 (AknM i abogune j ,地 理 )、 阿耶 · 班博塞 (AyoBamgboe s , 语言学 ) 和昂乌枚西里 (C.Onwumeci hli,物 理)等 。 这一时期 , 在后来成为伊巴 丹 首 任 校 长 的 肯 尼 斯 · 戴 克 (Kenne thDk ie)的 领导下 , 伊巴丹大学也兴起 了 关 于 非 洲 历 史 的 教 学 和 科 研 发 展 。 这 些 教 学 和 科 研努力的结果 , 即 《 伊巴丹历史系列丛 书 》(TheIbadanHis torySer ies), 被 公 认 为是解读非洲历史最精确 的 材 料 。 通 过 这 样 的 努 力 , 也 使 得 伊 巴 丹 大 学 能 够 和 非洲其他大学和世界各地的非 洲 研 究 与 文 献 研 究 中 心 建 立 联 系 , 也 使 伊 巴 丹 成 为一种力量 , 吸引着不同背景的非洲历史研究者 。 伊巴丹大学有关非洲历史的研究成果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影 响 。 中学课程中 关 于 非 洲 的 内 容 逐 步 取 代 了 其 他 地 区 的 历 史 ( 尤 其 是 英 国 历 史 )。 同样 , 英文版的非洲文学 也 出 现 在 中 学 课 堂 , 这 也 得 益 于 伊 巴 丹 大 学 毕 业 生的贡献 , 当然也包括其他作者的作品 。 然而 , 伊巴丹大学在其历史 初 期 也 遭 到 了 批 评 。 尼 日 利 亚 精 英 阶 层 和 一 些 政党对其所开设的课程过窄表示不满 。 参照欧洲标准体系也被视为有损于尼日 利亚的国家建设所需的特定人力资源的需要 , 有损民族多样性 、 民族认同感和社 会经济的优先发展等 。 面临招 生 的 激 烈 竞 争 , 许 多 合 格 的 中 学 毕 业 生 被 排 除 在 外 , 无法接受高等教育 。 有的学 生 转 而 投 向 塞 拉 利 昂 的 福 拉 湾 学 院 和 位 于 加 纳 的莱贡大学 。 伊巴丹大学对这些批评有积极的反应 , 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 本文将 在后续部分讨论 。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57 国立大学的初始阶段 : 1962~1966年 这一阶段 , 尼日利亚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 , 处于充满希望的时期 。 英国当时 的首相麦克米伦 (Hao rldMacml ilan) 在非洲各国相继独立时提到非洲已经在 国 际舞台上展现雄姿 , 这在尼日利亚引起强烈共鸣 。 尼日利亚对政治独立的热情反映在由 3 个地区联盟 ( 东部 、 西部和北部 ) 所 组成的新治理结构 。 生 产 销 售 管 理 委 员 会 产 生 了 足 够 的 收 益 来 维 持 政 府 的 经 费 。 地区之间的良性竞争使得基础设施 、 教育 、 保健服务和农业推广服务等方面 都有明显改善 。 然而 , 到 1959 年 , 意识形态冲突开始显现 。 联邦政治斗争导致选举危机 , 宗 族主义成为人们热切关注 的 全 国 性 话 题 , 地 区 之 间 的 竞 争 充 满 敌 意 。 对 于 谁 应 该在新兴的官僚机构占何职位以及由谁做决策等问题 , 宗族主义也有重要影响 。 到1964~1965 年,颇 具 争 议 的 联 邦 选 举 和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使 局 势 已 变 得 更 加 复 杂 。 此后政 治 局 势 急 剧 恶 化 ,1966 年 1 月 发 生 了 第 一 次 军 事 政 变,仅 仅 6 个 月 后又发生了第二次政变 。 两 次 政 变 都 很 血 腥 , 带 有 很 强 的 宗 族 主 义 色 彩 。 东 部 地区宣布独立并自称比夫 拉 共 和 国 , 如 此 决 定 显 然 让 联 邦 政 府 无 法 接 受 。 随 后 内战爆发 , 历时 3 年 (1967~1970 年 )。 该问题将在下一小节详细讨论 。 社会改革方面 , 在此期间尼 日 利 亚 联 邦 政 府 为 满 足 社 会 对 教 育 的 巨 大 需 求 做出了努力 。 1955年1 月 西 部 地 区 成 功 地 实 施 了 免 费 小 学 教 育。 东 部 地 区 因 财力所限未能实施免费 , 必 须 依 靠 社 区 支 持 来 改 善 教 育 。 北 部 地 区 虽 然 没 有 正 式宣布免费教育政策 , 但仍然采取了积极措施 , 通过开办更多的政府学校和对非 政府开办的学校提供补助而增加教育入学机会 , 并且加强对学校教育进行监督 。 这一时期在联邦和区域两 级 也 都 制 订 了 有 力 的 奖 学 金 计 划 , 其 目 的 是 培 养 尼日利亚公共服务人员 。 这些计划导致了区域和地方政府初级行政人员进修的 专门机构 ( 如扎里亚的公共管理 学 院 ) 的 建 立 , 同 时 在 农 业 、 教 育 、 公 共 工 程 和 卫 生等领域也制订并实施了 类 似 的 计 划 。 然 而 , 该 奖 学 金 管 理 委 员 会 最 为 重 视 的 领域乃尼日利亚及国外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习和研究 。 195 h 9 年 4 月 , 尼 日 利 亚 联 邦 政 府 成 立 了 阿 什 比 委 员 会 (t eAshby Comms iso in), 以调查并报告尼日利亚未来 20 年,即 1960~1980年的人力资源 需求 (Ashby1959)。 委员会建议扩大并 改 善 中 小 学 教 育 , 将 伊 巴 丹 大 学 学 院 正 式升格为大学 , 以及 分 别 在 恩 苏 卡 (1960 年 )、 伊 费 岛 (1962 年 ) 和 扎 里 亚 (1962 年 ) 建立 3 所大学 。 委员会还建议成立尼日利亚大学委员会 , 使各大学保持统一 15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的学术标 准 。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旨 在 满 足 尼 日 利 亚 独 立 后 对 高 层 次 人 才 的 需 求 (Fabunmi2005)。 恩苏卡大学 (NsukkaUni ves rit y ) 在尼日利亚大学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都具 有开创性 。 它引入了法律 、 教 育 、 管 理 、 大 众 传 播 、 家 政 、 工 程 和 建 筑 等 学 科 的 专 业学位项目 , 而这些项目在以 继 承 传 统 英 国 教 育 体 系 的 伊 巴 丹 大 学 中 大 部 分 属 于非大学课程 。 恩苏卡大学还开设了社会学 、 政治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课程 , 而农学类课程更为广泛 , 包括有植物土壤科学 、 动物生产 、 农业经济等多种课程 。 恩苏卡大学建校次年 (1961 年 ) 所招新生逾千人 , 约为伊巴丹大学的 5 倍 。 伊巴丹对此做出反应并采取多种改革措施 , 制订了有计划的过渡方案 , 使其 从大学学院 ( 即是伦敦大学的独立学院 ) 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大学 。 真正意义上的 伊巴丹课程项目始于 1962~1963 学年 : 成立了两个新的学院 , 即教育学院和社 会科学学院 。 同时 , 将法语引进艺术学院 ; 在农学院增设新的系科 ( 包括林学 、 农 学 、 动物科学 、 土壤学 、 农业生物学和农业经济学等 ); 增加了招生的数量和建成 新的学生宿舍楼 ( 以每个房间两名学生的方案设计 )。 为使伊巴丹大学本土化或 “ 尼日利亚化 ”, 学校也采取了 重 大 举 措 。 1958年 任命了尼日利亚籍的肯尼斯 · 戴克 (Kennt ehDi ke) 为负责人 , 并于 1962 年在伊 巴丹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时担任校长 。 尼日利亚籍教师担任系主任的人数也有所 增加 , 如历史 、 政治学 、 农业 、 医药以及自然科学等系科 。 尼日利亚教授担任中心 主任和院长者也大有人在 。 伊巴丹大学这 一 阶 段 学 术 发 展 非 常 活 跃 。 伊 巴 丹 举 办 了 多 个 大 型 国 际 会 议 , 开展了合作研究 。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下 , 研究生项目得以确立 。 社会各 界能在多方面感受到大学的影响 。 其校外进修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各级教育的 s 学术和专业课程 。 在此期 间 教 育 学 院 通 过 准 学 位 教 育 (asc oia tesi hp)和 研 究 生 学位课程项目提升基础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 。 伊巴丹也是拉各斯 、 伊费 岛 和 扎 里 亚 等 新 建 大 学 之 “ 母 ”。 后 来 得 到 了 国 际 认可的这些大学的首任校长们 , 其 研 究 的 开 展 和 专 业 知 识 的 形 成 都 始 于 伊 巴 丹 大学 。 同时 , 这些大学有相当 数 量 的 教 授 来 自 伊 巴 丹 大 学 。 其 年 轻 教 员 也 是 如 此 , 大多在伊巴丹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 。 伊巴丹在此阶段获得了相 对 较 高 的 国 际 声 誉 , 其 影 响 因 素 有 以 下 几 点 : 首 先 , 该时期为建校的最初几年 , 具有坚实的基础 , 如教职员工的水平和结构上的 国际化程度 、 较好的硬件设施 、 通过竞争性选拔入学的学生等 ; 第二 , 在国外机构 和基金会 ( 主要是福特基金会 、 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纳菲尔德基金会 ) 对研究项目 、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59 设施和教师发展的资助计划下 , 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 ; 第三 , 对教师的发展十 分重视 , 学校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学术人员通过参加会议 、 申请研究和旅费补助 以及学术休假等形式与国际知名的卓越中心建立联系 , 跟踪学科发展前沿 。 伊巴丹大学最终深受国内剧烈的社会政治变革影响 。 变革由选举和全国人 口普查纠纷引起 , 导致连续两次军事政变 , 最后引发内战 。 学校经历了理事会逐 步被政治化 , 由此甚至威胁 到 学 校 的 自 主 权 。 这 种 宗 族 之 争 的 政 治 化 表 现 也 体 现在教员 ( 甚至学生 ) 种族分化的局面 。 动荡岁月 : 1967~1999年 伊巴丹的动荡岁月恰逢尼日利亚国家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的时期 。 这一时期 包括 1967~1970 年的国内战 争 及 随 后 1979~1983 年 的 军 事 统 治 与 民 选 时 期, 即通称的 尼 日 利 亚 “ 第 二 共 和 国 时 期 ”。 国 家 的 政 治 动 荡 对 大 学 造 成 了 深 刻 影响 。 国内战争年代 :1967~1970年 内战年代是尼日利亚政治动荡不安和所有 发展活动停滞不前的时期 。 伊巴丹大学经历了伊博族教职员工的大量外流 。 同 样全国各地数 10 万伊博人纷纷逃回家园 。 由于受到安全威胁 , 大量外籍非尼工 作人员也陆续离职致使情 况 进 一 步 恶 化 。 校 长 辞 职 , 大 学 交 由 图 书 管 理 员 管 理 并为代理校长 。 政府资助因为 战 争 的 投 入 而 所 剩 无 几 , 图 书 和 仪 器 等 设 备 的 进 口几乎变得不太可能 。 尽管 如 此 , 课 程 的 开 设 和 学 位 的 授 予 却 照 常 进 行 。 与 外 部的学术资源的联系并未中断 , 而工作人员的发展也得以延续 。 究其原因 , 学术活动得以延续和大学内部的相对稳定 , 源于大学外部伙伴在 学术和财政上的继续支持 , 他们为伊巴丹大学继续注入资金以支持科研 、 本土工 作人员发展 、 学术人员的引进 ( 来自欧洲 、 美洲 、 中东 ) 以及基础设施 ( 如大学研究 生图书馆 、 教育学院大楼和新的护理和林业学系等 ) 的建设 。 此外 , 代理校长 ( 如 同该机构的大多数资深学者一样 ) 属于原伊巴丹伦敦大学学院 , 这有助于在国内 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仍然保持既定的学术传统及与外国机构之间的联系 。 战后初期 :1970~1979年 尼 日 利 亚 的 这 一 时 期 被 称为“和 解 重 建”的 阶 段。 1970~1975 年 , 由大将军雅库布 · 戈翁 (Genr ealYakubuGowon) 统治 。 在 此期间 , 主要致力于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方向 , 尤其强调教育的发展 。 这也是 大学与军事当局直接对抗 的 第 一 阶 段 。 最 后 , 它 还 标 志 着 伊 巴 丹 大 学 在 教 学 质 量和学校声誉方面开始走向衰退 。 1975 年推出免费小学教育 , 而国家教育政策在 1977 年 颁 布,同 时 颁 布 了 政 16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策的实施计划 , 成立秘书处 (Fedr ealMii nsr t fE yo dua cto in1977)。 1972 年成立 h 了一所 新 大 学 ( 为 全 国 第 六 所 , 即 原 中 西 部 技 术 学 院 , 现 为 贝 宁 大 学 [t e Unv ies rit yofBei nn])。 同年 , 伊巴丹 在 尼 日 利 亚 中 部 地 区 建 立 分 校 , 该 分 校 于 1975 年独立成校 , 同一 年 尼 日 利 亚 大 学 的 数 量 也 成 倍 增 长 。 通 过 军 事 法 令 , 联 邦政府接管了先前的州立 ( 地区性 ) 大学 , 如恩苏卡 、 扎里亚 、 贝宁大学 。 该法令 还将位于卡拉巴尔 、 哈科特港 、 乔斯和迈杜古里的大学学院 ( 现有大学校园 ) 转型 为独立的大学 , 并在伊洛林和索科托创建了两所新大学 。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 重要的是使大学的分布在地域上达到均衡 。 然而 , 这样 做往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 资 源 分 配 战 略 来 运 行 和 管 理 这 些 大 学 。 对 于 伊 巴 丹 , 这一举措带来了 3 个主要威 胁 : 首 先 , 经 验 丰 富 的 教 员 从 伊 巴 丹 大 学 流 往 那 些 工作合同更具吸引力的新大学 ; 第二 , 政府资助急剧减少 , 因为其分配的范围延 伸到更多的大学 , 军权政府制 定 的 可 用 资 源 的 分 配 方 式 显 然 对 拥 有 大 量 教 员 和 设施老化的伊巴丹大学十分不利 ; 第三 , 其他大学的出现导致更大的竞争 , 迫使 伊巴丹大学拓展新的专业项目 、 吸引更广泛的学生 、 分散其资源 。 过去几十年伊巴丹的政策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影响在这一时期明显显现 。 这 所建于 1948 年的寄宿制大学需要承担市政服务 ( 通往学校的道路 、 为员工提供 住宅及水和电 ), 这在当时的伊巴丹市并不具备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与教职 员工人数的增长 , 这些服务变得过于昂贵和难以维持 。 这些年来 , 为了满足市场 需求和随着 ( 学生 ) 兴趣的转变 , 陆续增加了新的专业项目 。 最初 , 这些项目由政 府和外部资助 。 因此 , 伊巴丹 建 立 了 研 究 图 书 馆 , 引 进 了 护 理 和 林 学 专 业 , 为 科 学实验室添置了现代化设备 , 并新建了社会科学学院 、 农学院和教育学院三座大 楼 。 与外部机构的联系也大 大 促 成 了 教 师 的 发 展 。 然 而 , 所 有 这 一 切 都 由 于 国 内战争和军政统治所造成的政治动荡而被迫中断 。 20 世纪 70 年代 , 伊巴丹大学转入军事独裁统治 , 大学自治与 学 术 自 由 便 遭 遇诸多阻力 。 此前 , 校长的 任 命 完 全 由 大 学 理 事 会 负 责 。 然 而 , 根 据 1975年的 第23 号法令 , 当联邦政府接管了 区 域 ( 州 立 ) 大 学 , 校 长 的 任 免 权 被 授 予 州 长 或 联邦军权政府的首长 。 由大学评议会和理事会联合委员会推荐的符合当选资格 i 的 3 名候选人交由 州 长 ( 或 称 “ 视 学 ”, 即 vst ior), 州 长 将 指 定 其 中 的 一 位 候 选 人 。 该任命通常并非基于其学术地位和管理能力 。 1978 年 , 联邦 教 育 部 对 伊 巴 丹大学施 加 压 力 责 令 减 少 不 合 格 学 生 人 数 , 其 评 议 会 的 法 定 权 力 遭 到 削 弱 (Ekundayo& Adedokun2009,63)。 在1 972至1973 年 ,因 为 反 对 学 校 权 利 被 剥 夺 而 罢 课 的 教 师 被 当 场 解 雇 。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61 1978 年政府解雇了尼日 利 亚 高 校 信 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教 师 。 这 些 教 师 致 力 于 提 升学校知识分子话语权和营造社会对军事政权的批评氛围 。 但是政府认为他们 是1977~1978 年震撼全国的 教 师 罢 工 的 煽 动 者 , 并 下 令 将 其 解 雇 。 此 后 , 国 家 层面和伊巴丹大学根本的学术 发 展 开 始 呈 衰 弱 趋 势 , 大 学 开 始 失 去 其 作 为 知 识 共享和辩论中心的地位 。 配额制 度 , 或 称 “ 联 邦 特 色 (fedr ealchar ace tr)”, 是 又 一 种 对 大 学 自 主 权 的 侵蚀 。 1979 年配额制度 被 列 入 宪 法 , 其 目 的 是 对 过 去 的 招 生 失 衡 进 行 调 整 , 这 种失衡往往表现为某一民族或某 个 州 的 人 员 在 联 邦 半 官 方 团 体 ( 包 括 大 学 在 内 的间接服务于政府的团体 ) 中 占 大 多 数 。 该 制 度 旨 在 保 障 招 生 过 程 的 公 平 与 公 正 。 有了配额制度 , 大学招生时必须考虑政府在各个州规定的配额 , 而不能完全 按考生成绩录取 。 (Ekundayo& Adedokun2009)。 因此 , 这些拙劣的战略导致了对政府有限资金的竞争加剧 、 政府对大学自主 管理的侵犯加强 、 资本维护的需求增加 , 伊巴丹应对财政缩减的能力严重衰减 。 当政府下令宣布大学免费 入 学 后 , 所 有 这 些 不 幸 悄 然 降 临 。 尼 日 利 亚 那 时 已 成 为石油生产大国并成为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欧佩克成员 (Ora gns iai to fP no e trl oeum Expot ringCounr tis e ), 因此不再 拥 有 依 靠 外 部 财 政 援 助 的 资 格 。 事 实 上 , 在 此 期间该国财政增长很大 ( 尽管经 济 上 未 必 如 此 ), 但 这 一 阶 段 的 伊 巴 丹 大 学 在 国 内和国际上的声誉却每况愈下 。 第二共和国时期 :1979~1983年 这是尼日利亚平民统治 ( 文官统治 、 民选 时期 ) 的短暂恢复时期 , 即 1979~1983 年 。 其特点是国家充满希望 , 而希望又迅 疾破灭 。 人们目睹军权统治告终 而 倍 感 慰 藉 , 但 也 对 ( 政 府 的 ) 铺 张 浪 费 和 贪 污 腐败司空见惯 。 石油收入已在军权统治末期 (1978~1979 年 ) 呈下 降 趋 势 , 政 府 采取了诸多紧缩措施 , 但很快被文官弃置 。 大量进口大米 , 同时进口许可证遭到 滥用 ,1983 年的民选被指存在大肆舞弊 。 全国人口普查的行为导致 另 一 惨 败 的 发生 , 经济面临衰退与恶化 。 所有这些都为 1983年12月31 日发生的另一次军 事政变埋下了伏笔 。 尽管平民政权 仅 为 昙 花 一 现 , 然 而 , 却 对 教 育 系 统 做 了 拙 劣 的 修 整 。 1981 年 ,对 1977 年颁行的全国教育政策进行了修订 , 主要变化为鼓励私营部门 参 与 办教育 。 这很快就导致民办高校在没有任何严格监管条例的情况下如雨后春笋 般纷纷成立起来 。 文官政府也奉行 “ 大学在地域间的均衡分布 ” 的政策 , 并在此过程中在明娜 、 奥韦里 、 阿库雷以及约拉建立了联邦技术大学 , 这种缺乏周密计划和战略规划的 16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扩张仍在继续 。 像往常一样 , 新 大 学 的 发 展 导 致 了 伊 巴 丹 大 学 师 资 力 量 的 进 一 步削弱 , 因为不少经验丰富 的 学 术 人 员 和 管 理 人 员 转 而 投 奔 新 的 大 学 。 伊 巴 丹 的扩充项目包括三个新建学院 : 科技学院 、 法学院和药学院 。 20 世纪 80 年代 ,3 个新学院教授的课程已在尼日利亚的其他一些大学设立 。 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 的项目 , 要获得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员并非易事 。 尽管资源受到制约 , 在现有学院 创建新的学系仍在继续扩张 , 尤其是艺术 、 教育 、 社会科学 、 农学和林学以及自然 科学等学科 。 目前尚 不 清 楚 各 学 科 发 展 在 此 过 程 中 的 进 展 程 度 。 显 而 易 见 的 是 , 这一进程使大学本已捉襟见肘的资源进一步分散 , 对大学的质量标准构成了 严重的威胁 。 直到 1983 年第二共和国结束 ,伊巴丹大学依然保持着尼日利亚的 “ 最好的大 学”形象 ,集中了最多的研究人员 、学术期刊和研究成果 。 然而 ,伊巴丹在前一阶段 就已经开始的衰落趋势还在加剧 ,尤其是其人力 、财力和技术设施都难以为继 。 第二军政统治时期 :1983~1999年 这一时期从 1983年12月31日持续 到1999年9月30 日 , 是尼日利亚非常艰难的时期 , 历经四朝军统政权 。 这一时 期见证了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 组 织 引 领 下 的 货 币 结 构 调 整 , 伴 随 着 国 家 货 币 奈 拉大幅贬值 。 尼日利亚的进口 依 赖 型 经 济 导 致 物 价 飞 涨 , 而 人 们 的 实 际 收 入 却 急剧下降 。 经济上的管理不善是尼日 利 亚 独 立 以 来 现 状 的 真 实 写 照 , 只 是 在 透 明 度 和 问责制已经荡然无存的军政独裁统治下愈演愈烈 。 至 20 年代 80 年代中 期 , 政 府更是极尽铺张浪费 之 能 事 , 华 而 不 实 的 政 府 计 划 泛 滥 , 各 政 府 部 门 的 下 属 机 构 , 即半官方机构林立 ,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繁杂 , 政府的职能分支臃肿 , 凡此种种 导致的腐败让人触目惊心 。 教育方面 , 其主要发 展 是 大 学 和 其 他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 增 多 。 1962 年,当 时 现有的 5 所大学中仅 有 两 所 属 于 联 邦 政 府 , 而 其 他 3 所 为 区 域 性 的 州 立 大 学 。 到1976 年 , 联邦政府 已 接 管 所 有 5 所 大 学 并 且 还 新 建 了 几 所 , 使 总 数 达 到 13 所 。 此后大学数量持续上升 。 1979 年平民政府允许 各 州 拥 有 自 己 的 大 学 。 大 多 数 州 认 为 这 是 一 个 统 治 权的象征 , 便纷纷建立自己的大学 。 在 1979~1983 年平民政权统治期间如雨后 春笋般建立起来的私立大学在军政统治再次到来时被迫倒闭 。 联邦政府又接管 了一些 旧 的 州 立 大 学 ( 如 阿 夸 依 邦 州 的 乌 约 大 学 [Unv ies rit yofUy nA oi kwa b I o t mSae t ]、 包 奇 州 的 阿 布 巴 卡 · 塔 法 瓦 · 巴 勒 瓦 大 学 [AbubakrT a aa f wa Bl aewaUnv ies rit yinBauch iSa tte]、 阿 南 布 拉 州 的 纳 姆 迪 · 阿 齐 基 韦 大 学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63 [NnamdiAi zkiweUnv ier siyi t nAnambaS r a tte])。 它 还 建 立 了 贝 努 埃 州 马 库 尔迪 大 学 (Makud ri,Benu t eSae)、 奥 贡 州 阿 布 库 塔 大 学 ( A t beokua t ,Ogun t Sae t ) 和阿比亚州乌穆戴克大学 (Umui dke,AbaS i t ate) 等专门的农业大学 , 甚至 将军事院校也转变为大学 。 大学繁殖的政策只会扼杀该国的高等教育 。 政府对高校办学的干预达到了 无以复加的地步 , 而资金投 入 的 随 意 成 为 普 遍 现 象 。 大 学 开 始 竭 尽 所 能 展 开 竞 争以迎合政府 的 口 味 。 学 术 追 求 受 到 严 重 限 制 , 仅 限 于 教 师 单 方 面 传 授 知 识 f ( r o t nalta eci hng)。 思想交锋 成 为 一 个 被 遗 忘 的 现 象 , 因 为 军 事 独 裁 统 治 之 下 言论自由已无从谈起 。 同样 , 伊巴丹大学在此极其 恶 劣 的 政 治 和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中 再 次 遭 受 沉 重 的 冲击 。 结构调整期间 , 当其他大学建立起来时 , 伊巴丹大学却无法从它处于垄断 地位的局面转向发展所需 的 竞 争 性 策 略 。 伊 巴 丹 大 学 的 行 政 管 理 被 政 府 利 益 、 政府指派的无能领导和停滞不 前 的 官 僚 主 义 所 制 约 , 导 致 教 师 流 失 和 设 备 设 施 的年久失修 。 不同学科的学 者 大 批 流 向 欧 洲 、 美 国 和 南 非 。 其 他 非 尼 日 利 亚 教 员也都纷纷离开尼日利亚 。 因此 , 这一时期以 伊 巴 丹 大 学 的 元 气 大 伤 而 告 终 : 资 深 学 者 外 流 , 设 施 耗 尽 , 政策千疮百孔 , 学生队伍庞大和行政机构臃肿 , 政府资助勉强维持教师工资 , 大学与外部的联系中断 , 研究成果一落千丈 。 大学觉醒的努力 上述部分已经陈述了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历史背景下尼日利亚如何推动社 会变革或社会管理机制改 革 。 大 学 作 为 知 识 自 由 和 知 识 创 造 的 领 地 , 成 为 权 力 斗争的场所 , 反映了该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 目前 , 尼日利亚经历了连续 十 年 的 平 民 统 治 , 也 就 是 说 , 该 国 已 经 回 到 了 政 治稳定的正轨上 。 2000 年以来 , 新的形势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即为 重 新 赋 予 伊 巴丹大学学术生活的自由 。 本节将尝试总结近 10 年来伊巴丹大学发展的制度选择和趋势 , 考察它是如 何调整其政策 , 以建成卓越的学术中心 。 自治与责任 作为尼日利亚 公 共 机 构 正 在 进 行 的 复 兴 和 民 主 化 努 力 的 一 部 分 , 政 府 在 16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2000年 出 台 了 大 学 自 治 的 政 策,随 后 在 2002年又制定了新的法律以永久保障 这项改革的法律基础 。 大学教师工会 (Academi cSa tffUni o fU no nv ier sii tes)发 起制 定 了 2003 年 大 学 法 案,赋 予 尼 日 利 亚 大 学 新 的 自 治、管 理 和 重 组 的 权 利。 法案的主要特点包括下列权 利 的 回 归 : 理 事 会 对 行 政 事 务 的 权 利 , 评 议 会 对 学 术事务的权利 , 以及学 生 参 与 大 学 管 理 方 面 的 权 利 等 (Onyeonoru2008)。 新 的 政策框架赋予大学理事会的责任有 : 制定学校政策 、 雇用管理人员 、 向政府提交 大学预算 、 对本校招生的管制 、 对雇员罢工制约 、 制约全国大学委员会的质量保 证和组织协调的权利以及大学 与 公 共 服 务 政 策 的 合 法 脱 离 , 从 而 使 大 学 结 束 他 们对薪酬和福利政策等公共服务 的 依 赖 (Oko jie2007)。 这 是 对 大 学 就 课 程 、 质 量保证 、 教师发展和信息获取等学术事务进行授权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 但是 , 目 前还不清楚这个法律 框 架 的 确 定 是 否 与 理 事 会 及 评 议 会 组 成 上 的 必 要 变 化 有 关 。 现在典型的尼日利亚大 学 理 事 会 的 结 构 通 常 为 : 55% 成 员 来 自 大 学 内 部 、 25% 来自政府部门 、30% 来自包 括 私 营 部 门 在 内 的 其 他 机 构 。 理 事 会 主 席 由 州 长任命 , 其他成员是由高等教育大臣 ( 部长 ) 负责任命 (Si ant& Lao2009)。 结果 , 仅在一年之后又通过了一个有关大学自治的法案 ,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 大学自治 。 法案把确定 教 学 内 容 和 大 学 校 历 等 学 术 权 力 转 至 全 国 大 学 委 员 会 (Nai tona lUnv ier siyC t ommi sso in); 视学 享 有 决 定 理 事 会 的 组 成 和 任 期 等 重 大 专制权力 ; 校长权力也被扩大 , 有权雇用和解聘教师 ; 理事会和评议会则被分别 赋予管理教师和管理学生的权力 (Pee ria2 r 007,173)。 对大学自治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仍然表现在财政决 策 权 。 2002 年,联 邦 政 府主张联邦大学免收学费的政策 , 颁布命令禁止所有 24 所联邦大学收取学费 , 以制止这些大学考虑通过收取学费作为回收成本的战略 。 这种政策妨碍了大学 为了维持教学项目经费和教师 正 常 开 支 等 资 金 分 配 的 灵 活 性 , 也 使 得 伊 巴 丹 大 学与其他允许收取费用的州立和私立教育机构 (2009 年州立大学为 26 所,私 人 大学 34 所 ) 的竞争变得更加困难 。 政府制约大学权力的其他措施包括控制大学内部收入的分配以及对外部收 入来源的比例设置等 方 面 施 加 的 压 力 。 对 此 将 在 稍 后 的 “ 大 学 财 政 ” 部 分 展 开 讨论 。 伊巴丹大学还需要考虑如 何 确 保 教 师 和 学 生 多 元 化 的 环 境 , 至 少 要 体 现 尼 日利亚种族和宗教的多样 性 。 这 与 在 选 拔 学 生 、 教 学 和 考 试 时 所 遵 循 的 学 术 自 由的理念可能有所不符 , 但学校必须采取一定的平权行动 。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65 战 略 规 划 过去 50 年的社会动荡和权力纷争破坏了大学愿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 使得 大学愿景支离破碎 , 时断时 续 。 目 标 较 为 长 远 的 战 略 始 于 1975 年,内 容 有 追 求 社会意义 (1975~1980 年 )、 优先扩张政策 (1980~1985 年 ) 以及最近对预算的修 正与限制 (1985~1990 年 ) 等 。 此后 ,学校制定了一定数量的战略规划 , 但是没有 规划焦点 。 面临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的激烈竞争和大学必须遵循国际愿景和标 准 ,伊巴丹大学于 2008 年 3 月制定了大学 2009~2014 年发展国际化的战略规划 。 2009~2014 年的战略规划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 、 追求学术卓越 , 实现世界一 流大学愿景的路线图(Unv ier siyo t fIb adan2009b,7)。 时任伊巴丹大学校长巴米洛 (O.A.Bamr io)强调了大学的愿望与行动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相关联的重要性 : “技术创新和创业发展 能 力 是 当 代 经 济 取 得 成 功 的 先 决 条 件 。 对 此,大学起着中心 作 用 。 伊 巴 丹 大 学 必 须 通 过 建 立 ‘政府·企业·大 学’合作伙伴关 系 ,为实现尼日利亚以科技为主导的发展发挥引领作 用。”(Unv ies riyo t fIbadan2009b, ix) 在此框架内 , 大学已确定了 12 个战略问题 , 这将推动战略规划的整体实施 。 1, 其中包括建立高效率的治理结构和管理程序 , 发 展 有 相关的重点问题见表 7. 利于教学和科研与创新的环境 , 设立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服务本地区 、 致力于知识 创新 、 面向企业和个人发展的专业项目和课程 。 1 伊巴丹大学 2 表 7. 009~2014 年战略规划要点节选 战略要点 目 标 (1) 改革结构 , 以减少拖延和职能重复 管理和治理 (2) 提升大学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 制定信息传播和及时反馈的有效沟通策略 (1) 创建以学科为主的教学 、 科研和服务的团队合作氛围 (2) 培养课程设计 、 内容开发和教学方法的卓越创新文化 教学 (3) 建立奖 励 机 制 , 承 认 教 学 是 传 播 知 识 关 键 要 素 ; 发 展 和 实 施 电 化 教学 (4 探讨校企合作对学习过程的作用 ) 16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续 表) 战略要点 目 标 (1) 建立和发展有效的管理文化 , 以确保 纯 理 论 研 究 和 应 用 创 新 研 究 的 可持续资金 研发与创新 (2) 促进将影响社会需求的学科内研究 (3) 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 (4) 加强本土知识系统的研究和记录 (1) 制定激励机制 , 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2) 在教师的招聘与服务中强调资质与绩效 , 促进卓越 人力资源开发 (3) 激励学校成员以积极的态度承担其责任 , 包括工作 、 学习和科研 (4)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国内和国际交流的机会 (5) 在教师的招聘和发展过程中加强平等性 、 多样性和公平性 (1) 与大学校友终身保持联系 社区服务和合作 (2) 加强和扩大大学与政府 、 私营部门 、 民 间 社 会 , 以 及 与 当 地 和 国 际 社 区的相互联系 (1) 建立适当的机制以确保大学有足够的资源实现其愿景 、 使命和目标 (2) 提高大学财务管理效率 财政 (3) 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 , 为维护资产和减轻风险制定财务控制体系 (4) 建立预算机制 , 改善大学相关活动 (1) 建立以需求为驱动 的 核 心 学 术 项 目 和 其 他 一 些 具 有 全 球 竞 争 力 的 相关项目 专业项目发展 (2) 对专业项目和课程进行审查 , 以促进学科和技能的发展 (3) 把技能训练和战略领导纳入专业项目和课程中 (4) 把学习与信息通信技术和开放的远程学习平台相结合 (1) 建成教学和科研受现代和全球趋势驱动的大学 国际化 (2) 主流服务和观点融入全球学术发展进程 (3) 与尼日利亚的国际社会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 资料来源 : 伊巴丹大学 (Unv ies rit yofIbadan2009b)。 本科生 、 研究生和国际学生 过去几年伊巴丹大学一直 在 减 少 本 来 就 为 数 不 多 的 新 生 数 量 , 而 着 重 增 加 研究生人数 (2009 年的研究 生 占 学 生 总 数 的 37% )。 该 计 划 逐 步 将 伊 巴 丹 转 变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67 成研究型大学 , 其研究生与本科学生的比例为 60∶40。 近年来毕业生 中 研 究 生 1 的增长似乎证实这一发展方向 ( 图 7. )。 1 伊巴丹大学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 ( 图 7. 1948~2009 年 )( 单位 : 人 ) 资料来源 : 伊巴丹大学 (Unv ies rit yofIbadan2009b)。 注 : 该数据不包括所有专业项目的毕业生 。 大学的科研产出没有详细 记 录 , 可 以 借 用 的 最 为 接 近 的 数 据 是 潜 在 的 研 究 2 所 示,博 士 毕 业 生 的 比 例 相 对 于 研 究 生 总 人员 ( 即博士毕业生 ) 规模 。 如表 7. 数并没有明显变化 。 2 伊巴丹大学 1 表 7. 0 年间培养的后备研究人员 (博士 ) 年份 文凭 硕士 哲学硕士 博士 总计 博士百分比 (%) 1999 126 670 12 70 878 8 2000 180 2539 29 227 2975 6 7. 2001 13 943 18 156 1130 1 8 3. 2002 4061 0 18 0 4079 0 2003 349 3355 36 311 4051 6 7. 2004 204 2203 41 226 2674 5 8. 2005 362 2271 34 209 2876 3 7. 2006 216 2132 47 182 2577 1 7. 2007 185 2220 36 162 2603 2 6. 2008 462 2852 41 204 3559 7 5. 总计 6158 19185 312 1747 27402 4 6. 资料来源 : 《 伊巴丹大学统计文摘 》(Uni ver sit yo b fI adanDige stofSa tts iti cs) 第 4 卷 , 第 1 期 (2008 年 7 月 )。 16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然而 , 大学已经做出努力 , 即通过建立创业与创新中心并与私立机构建立合 作关系 、 推广学生领导发展项目和跨学科的中心研究实验室 , 以期提高教师和学 生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的应 用 性 和 相 关 性 , 并 且 加 强 与 企 业 的 联 系 。 战 略 规 划 中 还包括完善科研成果 、 出版物以及教师的研究发现等信息的记录 , 以鼓励和实施 基于绩效的科研评价政策 。 对于学生来源的地区分布 , 有 12863 名学生 ( 占 68% ) 为伊巴丹大学所在的 尼日利亚西南部本地学生 。 15 年前情况虽然也不是十分理想 , 但该比 例 相 对 合 理 。 根据可获数据 ( 报告 ),1983~1984 年度总数为 12132 人的学生中有 307名 5% )。 1 外国学生 ( 占 2. 984~1985年度的13862人中有316 名 外 国 学 生 (占 . 2 3% ), 其中以喀麦隆 、 加 纳 和 印 度 的 学 生 为 主 。 1983~1984年尼日利亚西南 部 ( 伊巴 丹 大 学 所 在 ) 的 本 地 学 生 占 37% ,1984~1985年度该比例为38% 。 1988~1989 年度以前有关教师的数据难以获知 。 国 际 化 纵观这些年来 , 伊巴丹大学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大学 、 捐助机构和发展组织建 立并保持合作伙伴关系 。 截 至 2009年10 月,伊 巴 丹 已 经 与 世 界 各 地 的 111个 2), 并 通 过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人 员 交 流 、 开 展 合 作 研 究 、 机构之间建立联系 ( 见图 7. 发展国际化的课程 、 加强联合实习和其他形式等与这些机构开展合作 。 2 伊巴丹大学与各地区合作情况 图 7. 资料来源 : 伊巴丹大学 (Unv ies rit yofIbadan2009b)。 t 在麦克阿瑟基金会 ( heMacArt h urFoundt aion) 的资助下 , 伊巴丹大学建立 了数字化学习中心 。 根据大学 的 愿 景 , 该 中 心 已 发 展 到 参 与 解 决 尼 日 利 亚 的 高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69 等教育的入学问题 。 到 目 前 为 止 , 已 有 超 过 15000学生通过远程学习中心就 读 。 连接全球知识和网络的其他措施包括 : 已经在肯尼斯戴克图书馆 (Kennt eh Dyk i eLba rry) 建立和开通 电 子 期 刊 和 数 据 库 。 以 电 子 学 习 设 施 对 医 学 图 书 馆 进行升级 , 将其建成为世界一流的医学图书馆 。 伊巴丹大学国际化的努力 还 包 括 建 立 国 际 交 流 中 心 , 中 心 的 使 命 为 丰 富 教 师和学生的国际意识 、 展现伊巴丹大学的国际姿态 、 提升大学的国际声誉 、 展示 伊巴丹大学作为在非洲顶 尖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 作 用 。 为 了 实 现 使 命 , 该 中 心 积 极 协调和支持国际学术 ( 课程 ) 项目 、 提供有关国际交流机会的信息 、 促进和维持国 际伙伴关 系 、 并 主 张 和 促 成 教 学 设 施 和 项 目 的 国 际 化 ( Unv ies rit yo b fI adan 2010)。 师 资 发 展 最新数字表明 ,2008 年伊巴丹大学共有教学人 员 1197 名。 2007~2008年 度的学生规模为 18843 人 , 因此该年 度 的 生 师 比 为 16∶1。 但 对 于 不 同 专 业 其 3 所示 。 比例也各不相同 , 如表 7. 3 伊巴丹大学的生师比 表 7. 教 师 教学人员 学 生 生师比 艺术 129 2405 18∶1 社会科学 101 2991 27∶1 法学 25 510 20∶1 理学 175 2687 15∶1 工学 78 1427 18∶1 农学 115 1909 17∶1 教育学 116 3011 26∶1 资料来源 : 《 伊巴丹大学统计文摘 》(Uni ver sit yo b fI adanDige stofSa tts iti cs) 第 4 卷 , 第 1 期 (2008 年 7 月 )。 3) 表 明 , 能 够 带 领 研 究 团 队 的 高 级 学 者 该大学教学人员的职称结 构 ( 图 7. r ( 高级职称人员 ) 比例相 对 较 高 , 即 教 授 (poe fsso rs)19% , 副 教 授 (ra e dr es)5% , e 高级讲 师 (sno i e rlct urr es)24% , 三 者 的 总 比 例 为 48% 。 图 中 第 一 类 讲 师 17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Let cue rrI)也具有指导研究 生的 资 格 。 因 此 , 教 师 中 处 于 教学 、 咨 询 和 指 导 研 究 生 职 位 ( 即拥有博士 学 位 ) 的 人 员 比 例 为72% 。 师资方面 伊 巴 丹 大 学 所 面 临的一个艰 巨 挑 战 为 其 非 学 术 性人员的规 模 。 近 年 来 学 校 已 对此做出努 力 使 其 逐 步 趋 于 合 理化 。 因 此 , 非 学 术 性 人 员 已 从1988~1989 年的 4988 人减 少到 2007~2008 年的3263人 。 3 伊巴丹大学教师分布情况 图 7. 同一期间 , 教 学 人 员 从1135人 资料来 源 : 《 伊 巴 丹 大 学 统 计 文 摘 》 (Ui nve rst iyof 上升 至 1197 人。 尽 管 非 学 术 I badanDi get s ofStat it sis)第 4卷 ,第 1期 ( c 2 008年 7月)。 人员与学术 人 员 的 比 例 仍 然 高 达 3∶1, 但 以 上 努 力 不 失 为 学 校 改 善 资 源 分 配 与 提 高 资 源 使 用 效 率 的 有 益 尝试 。 师 资 方 面 面 临 的 另 一 个 挑 战 是 国 际 化 学 术 人 员 的 比 例 。 例 如 ,1197名学 术 人 员 中 有 1193名为尼 日 利 亚 人,这 意 味 着 只 有 4 人 来 自 尼 日 利 亚 以 外 的 其他国家。 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难度由此可 见 一 斑。 即 使 是 在 尼 日 利 亚 人 中, 伊巴丹大学要吸引最为优秀的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也要与私 营 部 门(私 立 高 等 教 育 机 构)竞 争 。 另 外 ,由 于 其 薪 酬 和 待 遇 缺 乏 竞 争 力 , 学 术 职 业 的 魅 力 已 然失色。 财 务 状 况 现有数据表明,尼 日 利 亚 的 公 共 教 育 经 费 由 1999年占国内生产总值 (GD 8% 增 加 至 2 P) 的 2. 00 5% , 在 此 之 后 的 3 年 下 降 至 6% 左 右 , 2 年 的 9. 然后在2 00 4% (O 6 年 再 次 上 升 至 9. lf uemi& O l u gbenga2010) 。 这 一 比 例 显 著 高 于 撒 哈 拉 以 南 的 非 洲 地 区 和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 后 者 分 别 为 4.5% 和 . 4 3% 。 另 一 方 面 , 资 金 流 的 波 动 对 大 学 稳 定 教 学 、 科 研 和 服 务 质 量 的 能 力 造成挑战。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71 收 入 来 源 伊巴丹和其他联邦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 、 教育信托基金 、 学 费 、 捐赠资金 、 科研经费和学校创收 ( 内部产生的收入 ) 等 。 联邦政府将预算以人 事成本 、 物资和公用经费及 基 本 建 设 项 目 的 形 式 分 配 给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 所 有 联 邦大学 通 过 全 国 大 学 委 员 会 获 得 联 邦 政 府 的 财 政 资 助 ( 平 均 约 占 90% ) (Hat rnt et2000)。 伊巴丹大学 最 新 财 政 统 计 数 据 表 明 , 政 府 资 金 占 85% , 学 费 i ( 对学生的收费 ) 为 1% , 社会捐赠 1% , 学校创收 ( t nernl alygene rae t e drvenues) 12% , 有可能提高到 18% 以上 (Unv ies riyo t fIbadan2009b)。 2005~2006 年度以前 , 大学的开支一直超过现有预算 。 但 该 年 度 出 现 一 个 4 可喜的变化 , 即支出低于预算 ( 图 7. )。 这也反映了目前为实现建立高 效 、 可 靠 和可持 续 的 财 务 管 理 机 制 的 战 略 目 标 所 作 的 努 力 ( Unv ies rit yo b fI adan 2009b)。 4 伊巴丹大学预算及总支出 ( 图 7. 2000~2009年) 资料来源 : 奥鲁菲米与奥鲁本加 (2 010)。 汇率 : 1 美元 =150 奈拉 。 对大学资金分配的分析表明 , 一般而言 , 人事成本占总 数 的 8 7% , 物 资 和 4. 6% , 基本建设 项 目 占 1 公用经费占 4. 7% 。 联 邦 大 学 的 预 算 编 制 程 序 和 支 出 0. 必须遵守全国大学委员会的相关 规 定 : 学 术 事 务 总 支 出 占 60% , 行 政 管 理 支 出 39% , 养老金和福利 1% (Hat rne tt2000 5。 )。 见图 7. 伊巴丹大学作为联邦大学 , 不 允 许 对 本 科 生 收 取 学 费 。 联 邦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只能对以下服务项目收取少量费用 , 如使用宿舍与运动场馆 、 理科学生使用实验 17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5 伊巴丹大学近十年来的支出模式 图 7. 资料来源 : 伊巴丹大学 (Unv ies rit yofIbadan2009b)。 室 、 一定的市政服务成本 ( 如水电费 ) 和其他项目 。 学校曾试图增加收费 , 但都遭 到学生的强烈反对 。 政府通过全国大学委员会,强 制 所 有 联 邦 大 学 通 过 多 元 化 筹 资 手 段 筹 集 10% 的 经 费 。 导 致 大 学 制 订 各 种 与 其 教 学 与 科 研 核 心 职 能 相 冲 突 的 计 划 。 对 于大学的内部创收,200 1 6 年 伊 巴 丹 大 学 通 过 不 同 渠 道 获 得 约 2.3亿奈拉(如 6 所 示 ), 约 为 联 邦 政 府 当 年 拨 款 总 额 4 图 7. 8% 。 其 中 研 究 生 4 亿 奈 拉 的 4. 项目 收 取 的 费 用 在 内 部 创 收 中 的 比 例 最 大 。 联 邦 大 学 可 以 对 研 究 生 项 目 收 取 学费。 6 伊巴丹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 ( 图 7. 2005 年 6 月 ~2006年 7月) 资料来源 : 伊巴丹大学 (Unv ierst iyofI badan2009b)。 * 内部总支出 ( 百万奈拉 ,N ml ii lon)。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73 捐 赠 收 入 捐赠收入是大学 传 统 的 收 入 来 源 之 一 。 捐 赠 收 入 可 有 不 同 形 式 : 如 设 立 ( 冠名 ) 专业讲席 、 学生奖学金 、 对捐助者感兴趣项目的捐赠及其他形式 。 尼日利 亚大学捐赠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伊巴丹大学学院寻求捐赠的 努力 。 1988~1994 年间 , 该 大 学 产 生 的 捐 赠 收 入 约 为 2200 多 万 奈 拉 (Cene tr o frCompr aai tve& Go lblS a t u d iesinEduc ati on2001)。 伊 巴 丹 大 学 捐 赠 基 金 (Unv ier siyE t ndowmentFund) 执行 相 关 项 目 的 款 项 达 3000 万 奈 拉。 该 基 金 由校友管理 , 校友及企业团体是资金的主要来源 。 基金会组织的赠款也是伊巴丹大学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例如 , 麦克阿 瑟基金会自 2000 年以来一直资助伊巴丹大学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等关键领域的人 员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 石油技术开发基金 (Pt erl oeu e mTchno logyDee vlopmet n Fund),在包括伊巴丹大学在内的 6 所大学设立专业讲席 , 以支持石油和天然气工 业的能力建设 。 伊巴丹大学每年从基金会组织接受 1400~2000 万奈拉的捐赠 , 到目前为止该项基金达 6000 万奈拉 。 (Ou lfemi& Ou lgbn e a2 g 010,62)。 经费支出模式 7 所示 , 学校每年的开支都要超过所谓的维持其最佳运作所需 的 预 如图 7. 算。 2005~200 2 亿奈拉 , 而 联 邦 政 府 对 6 年度伊巴丹大学总的管理费用约为 4. 9 管理经费的拨款总额仅为 1.77 亿奈拉 。 大学仍然保持提供市政服务 ( 供电 、 供 水等 ) 的政策 , 该项开支占用了大部分资源 (Olf uemi& Olugbenga201 i 0,xv)。 7 所需预算和主要收入来源 图 7. 资料来源 : 伊巴丹大学 (Unv ies rit yofIbadan2009b)。 17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财 务 管 理 在国家层面 , 近年来正努力建立起统一的会计体系 , 为尼日利亚的大学制作 了会计实务手册须知 。 该会计体系配以电脑化管理信息服务 , 存有教师 、 学生与 资金的数 据 。 拥 有 这 些 数 据 是 改 进 现 有 的 资 金 分 配 , 也 是 信 息 管 理 的 关 键 (Pee ria2 r 007,177)。 伊巴丹大学 2009~2014 年的战 略 规 划 着 重 提 出 了 有 关 维 护 财 政 资 源 的 稳 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举 措 。 大 学 计 划 加 强 与 基 金 会 的 联 系 , 鼓 励 大 学 的 捐 赠 者对奖项冠名和资助研究项目 , 支持校友会 , 制定和实施增加大学内部创收的机 制 , 加强发展中心委员会和捐赠管理委员会在募集资金方面所承担的不同角色 。 其他措施包括 : 研究生课程的发展 、 收取适当的住宿费用 、 取消对住校学生 的市政服务的补贴以及发展咨询项目 。 提高学校创收的举措有 : 开发与政府和 私营企业签约课程 、 开设短期的暑期课程和海外学生项目 、 在拉各斯和阿布贾两 地设立大学接待处以及 ( 在理科和农科 ) 形成企业孵化和合资企业等 (Unv ier sit y f o b I adan2009b,75)。 大学的优先发展事项还包 括 加 强 财 务 流 程 管 制 , 以 避 免 浪 费 和 克 服 官 僚 主 义的瓶颈 ; 对财务和审计工作进行分权管理 ; 在系科 、 学院 、 研究所和大学等各个 层面形成财政计划和财政纪律的文化 , 并实施完全成本回收政策 , 即每一个活动 的经费自筹 。 伊巴丹大学正全力管理并 拓 展 财 政 来 源 。 只 要 学 校 依 赖 政 府 支 付 设 施 、 课 程和服务等经常性费用 , 学 校 的 挑 战 就 将 一 直 存 在 。 筹 资 问 题 同 样 关 乎 学 校 追 求卓越以获世界认可的战略愿景的实现 。 结 论 伊巴丹大学的案例表明 , 大学运作的条件 ( 生态环境 ) 是其追求卓越能否取 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国家的环境条件在大学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错综复杂的宪法和 法 律 框 架 以 及 尼 日 利 亚 三 级 制 政 府 的 影 响 使 他 们 的 责 任 、 分工以及规划和执行能 力 也 相 应 变 得 复 杂 。 这 些 因 素 不 仅 仅 导 致 在 教 育 领 域 , 也导致在总的经济和社会中出现重复 、 效率低下及管理不善等问题 。 由于财 政 和 人 口 有 关 数 据 缺 乏, 使 得 系 统 的 政 策 和 规 划 的 制 定 进 一 步 复 杂 化 ( Wol rd Bank2006)。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 影 响 大 学 规 划 , 不 利 于 其 营 造 创 新 和 宽 松 的 环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75 境以吸引最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 如果缺乏多元化的私营部 门 而 劳 动 力 市 场 又 缺 乏 活 力 , 就 会 造 成 对 前 沿 研 究 、 技术转移和大学高层次毕业生的需求不足 , 也使任何大学都很难发展并维持 学术卓越 。 尼日利亚的私营部门虽然还处于新生阶段 , 但其增长速度惊人 ( 特别 是在电信部门 ), 尼日利亚是非洲拥有最具活力的劳动力市场的国家之一 。 这种 潜在的力量 , 有助于大学加速发展 。 从战略上讲 , 尼日利亚需要继续注重经济的多样化并促进私营部门发展 , 以 提高生产力和扩大就业 。 可喜 的 是 , 政 府 已 开 始 采 取 重 要 措 施 建 立 和 完 善 必 要 的基础设施 , 例如 , 互联网骨干网 、 电力 、 水利 、 道路和住房等 , 以参与全球竞争 。 国家的国际形象也取决于政府维护发展稳定和创造发展机会的能力 。 相应 的措施包括支持从国外引进人才 ( 包 括 散 居 国 外 的 尼 日 利 亚 人 ), 以 及 吸 引 国 际 学者和学生到本国大学来 学 习 和 交 流 。 这 方 面 的 努 力 已 经 引 人 注 目 , 但 还 需 要 继续加强 。 关于政策问题 , 政府必须通过鼓励主要相关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办法 , 对高等 教育发展采取一贯的国家政策 。 政府需要扮演关键角色以确保大学在享有高度 自治和对学生与社区的高 度 负 责 之 间 保 持 平 衡 。 为 此 , 需 要 考 虑 其 评 估 机 制 的 制度化 , 允许单所大学 ( 乃至整个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 在 不 同 时 间 节 点 取 得 不 同 的 进 步并以其他高校和系统的基准进行自我评价 。 在可靠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基 于 绩 效 的 融 资 环 境 非 常 必 要 , 这 将需要审核资金的分配方式并增加大学自我管理和创造收入来源的自主权 。 给 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 才能使大学享有选拔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的灵活性 , 并激 励大学与企业联姻 、 保持联系 、 吸纳资金 。 最后 , 追求卓越的动力必须 由 伊 巴 丹 大 学 自 身 引 领 。 世 界 各 地 大 学 的 经 验 表明 , 大学的国际认可源于其共同的目标 、 一贯的战略和长期的愿景 。 从根本上 讲 , 强有力的领导可以使大学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科研中心 。 正如萨尔米在其新作中所言 , 世界一流大学包括以下特质 : “在顶尖大学中作用的三组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的因素群 :人才汇 集(教师和学生 );教学资源丰富 ,科研经费充裕 ;管理规范 ,不仅能够激 发出战略愿景 、创新和活力 ,而且能够在进行决策和管理资源时不受官 僚作风的影响 。”( Salmi2009, 7 ) 17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伊巴丹大学要在这三个方 面 实 现 卓 越 还 有 待 时 日 , 但 是 追 求 卓 越 的 进 程 已 经开始 。 伊巴丹正开辟新的途径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 加强与私营部门的联系 、 削 减住房和水电等项目 的 辅 助 经 费 。 大 学 正 在 建 立 新 的 财 务 管 理 和 质 量 认 证 机 制 , 将有助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并增加透明度 。 管理方面 , 需要采取更多的 措 施 以 加 强 大 学 的 自 治 。 一 部 关 于 大 学 自 治 的 法律正在制定之中 , 这将为 改 善 大 学 管 理 和 实 现 大 学 愿 景 提 供 政 策 平 台 。 有 了 先进的系统和有利的法律框架 , 大学将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 , 并与全球顶尖 的卓越中心 ( 大学 、 研究中心 、 智库等 ) 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 以分享知识 , 并且实现 教师 、 学生和科研人员的互相交流 。 伊巴丹大学旨在发展为区 域 知 识 中 心 和 提 升 其 国 际 地 位 , 这 个 愿 景 也 是 大 学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 要 一 步 。 其 实 力 、 信 誉 和 责 任 不 仅 在 尼 日 利 亚 得 到 印 证 , 还将着眼于整个非洲地区 。 参考文献 Adewoye, Omoi nyi.2000.Highe reduc ato ini nNi ger ia: Th i ebrho t fa d nIea.InI badan Uni ves riya t t50 (1948 1999) :Nigr eia ’spremi erunv ier sit yinpes rpe cti ve, ed.B.A. Mou jea tn,7 22.Ibadan,Ni ger ia:I badanUnv i .Pe rss. Ashby,Ei rc.1959. Inve stmen tineduc ati on (Repor tofa Comms isi ononPot s-Sc eondr ay Edua cti oninNi gei ra).Lagos,Ni gei ra:Govr enmen tPi rne tr. ———.1966. U n ive rst iis e :Brt iih, I s ndi a n, Afi rcan — As tud nt yi ee h o clogyofh ighe r educ ati on.London: Wed ien fel d& Ni col son. Cet nerfrC o ompa rai tveandGo lblS a t u i desinEdua cto in. 2001.Highe redua cti onf inanc eand o cs- tsha rin nN gi i gei ra t .htp: //www. gse.buf fal o e .du/ o r g/n ihi ghr eed finane/ c po rje ct_ r poi fle s .hn t . Ekundayo,Has atu r p T.,and M.O.Adedokun.2009Theune rso lve s disueo fui nvr est iy auo t nomyan c daademi cfe redo nN mi i gei ranui nvr est iis e .Humani ty& Soi calSc iec nes Journal4(1): 61 67. Fabunmi,Mar tins.2005.Hi str oic alana lyi s f so edua cto inl a pl oicyinNi gei ra:Impl ict aionsfo r educ ato ina l l pani nngandpl oicy.It nernai tonalJournalofAfi rcan& Afi rca- n Amer ican Su t d ies7(2): 1 7. Fedr ealMii nsr t fE yo dua cti on.1977. N a tionalPoi lcyonEdua cto in.Lagos,Ni ger ia:Fede ral Mii nsr t fE yo duc ati on. Hat rnt et, T.2000.Finani cngandt rendsandexpendt iuep r at tersi n nNigr eianfedr eal 第七章 大学的兴衰与重振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案例 177 unv ies rii tes:AnUpdt ae.Backgo r unds tud o yc ndut ce o dt n ifr o h mtede sig f no h t eNi gei ran Unv ies rit ySys temI n novt aionPro jec t .Novembe r . Mel lamby, K.1958. T h e i brt hofNige ria ’suni ver siy. t London:Meh t uen. Ou lfemi, A.B.,andS.A.Ou lgbenga.2010. Sut san i al befi n ani cngofh ighe reduc ato i n ni Nigr eia: o Acnc epu t a lframewok. r Ibadan,Ni gei ra b :IadanUni v .Pe rss. Onyeonou r I , .2008.Unv ies rit yauo t nomyan o dcstre covr eypl oic ies:Uno inc o t nes tat ionand sut sai nal beun ivr est iysys tem. t htp: // p o rtl a . uns eco.o r e g/ duc ato in/ e f n/il es36322. Pee rir a ,Chr a mai ne.2007. Gendr e nt i h emak ingo h fteNige rianunv ies rit yss ytem.Oxo frd: a J mesCur rey. Si ant, W.S.,andC.V.Lao.2009.Lega l r famewok r sfr o t ert iar yedua cti oninsub -Sahr aan Ar fic a :Thequs etfr o n ist itt uionl a e rspons ivene ss.Ar fic ahumandevl eopmen t e sre is.Wol rd Bankwok ringpaprn e o.175.Wash ingt on,DC: Wol rdBank. Sl ami,J a ml i.2009. T e h chal lengeofe stab lis hingwor ldc -la ssuni ves rit iesWasi hngo tn,DC: Wol rdBank. Unv ies rit yofIbadan.2009a.Pockt e s tat isi tcs.Pa lni nngUni t ,Of fic eoftheVc ieChanc elo lr. ———.2009b.Promot ingexc ell enc ei e ntach ing,r esa erchandc o mmui nt e ysrv ice.I badan, Ni gei ra:Unv i .ofIbadan. ———.2010.Of fieo c fIn ten r a tionlP a rogr a mmes.ht tp: //www. oip.u i . edu.ng /. Wol rdBank.2006. N ige riasc ien cean e dtchno logyedua cto ina tpotb s s aicl evl (S e TEPB) : Rei vewofS&Tedua cto ininfede ral lyfunde n disi ttt uios. n Af ria c nHumanDevl eopmet n . Wasi hngt o n,DC: Wol rdBank.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 智利 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安德烈斯 · 贝纳斯科尼 ( A ndr 췍sBer n a scoi n ) 除美国以外 , 大学国际排 名 中 界 定 的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几 乎 都 是 公 立 大 学 。 这充分表明 : 实现世界一 流 的 地 位 需 要 时 间 和 金 钱 , 全 球 大 多 数 私 立 大 学 比公立大学历史短 , 而且没有政府补助 。 智利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是 , 在它的两个顶尖大学中一所为公立大学 , 另 一所 为 私 立 大 学 。 两 所 大 学 都 成 立 于 19 世 纪,也 都 获 得 政 府 补 贴。 智 利 大 学 (Unv ier sidaddeChl ie) 和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Poni tfi ciaUnv ies ridadCa췍 tlc iade Chl ie), 不仅地处同一座城市 , 并且对优秀生源和研究 资 助 展 开 争 夺 。 与 本 书 中 大多数其他案例不同的是 ,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 , 这两所大学以优秀的科研为使 命 , 并在过去 20 年中蓬勃发展 。 本章将比较这两所大学的 共 性 与 差 异 , 旨 在 阐 述 通 过 不 同 途 径 建 设 世 界 一 流大学的可能性 。 此前已有许多关于不同国别之间世界顶尖大学建设的比较研 究 , 然而本研究重在比较智利的两所邻校 , 考察它们在相同的政治 、 文化和历史 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 智利大学建于 1842 年 , 是智利最大 、 最古老的大学 , 并且也是最负盛名的公 共部门 。 共有 69 个本科专业 , 在 校 本 科 生 25000 多 名。 100 多 个 研 究 生 项 目, 其中博士学位项目 31 个 , 研究生近 5000名,2007 年授予博士学位 95 个 。 教职 人数 3300 多人 , 但 只 有 34% 为 专 职 教 师 , 有 42% 拥 有 博 士 学 位 (Cone sjode Ret cor es2007)。 2004~2008 年 , 该校教师的II S ( 科学信息研究所 ) 索引成 果 为 5400 多项 , 占智利全国总量 的 30% , 在 所 有 智 利 国 内 的 大 学 中 居 首 位 ① 。 2008 ① S 资料来源 : 汤森路透 II知识网检索 。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79 年 , 智利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在 462 名 ; 在泰晤士高等 教育排名第 320 名 。 其校区和附属医院 ( 教学医院 ) 位于首都圣地亚哥 , 学科领 域宽广 , 共有 14 所学院 ① ,4 个跨学科研究机构 。 智利天主教大学于 1888 年建 校 , 与 智 利 大 学 仅 有 几 个 街 区 的 距 离 , 在 国 内 堪与智利大学相抗衡 , 同样在国际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 ( 位居泰晤士报高等教育 排名第 241 位 )。 近 5 年 的 重 要 研 究 成 果 共 有 3700 项, 在 国 内 仅 次 于 智 利 大 学 ② 。 其学生规模和教师规模较智利大学要小 : 共有教师 2700 名 ,约19000名 学生分布在 41 个本科 专 业 。 在 校 研 究 生 规 模 为 2800 人,共 有 研 究 生 项 目 63 个 , 其中博士研究生项目 23个,2007 年授予博士学位 7 4 的教授拥有研 2 个 。 3/ 究生学历 。 半数教师为全职 , 教师中 45% 拥有博士学位 。 (Cone sjodeRec toe rs 2007) 智利天主教大学共有 18 个学院 , 覆盖 4 大学科领域 。 也有一所附属 医 院 ( 教学医院 )。 本文第一部分将介绍上述 两 所 大 学 所 处 的 政 治 经 济 变 革 的 历 史 背 景 , 最 后 佐以部分统计数字并作简要分析 。 第二部分 , 从治理结构 、 管理过程 、 财政预算 、 教学科研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分 别 介 绍 智 利 大 学 和 智 力 天 主 教 大 学 的 案 例 , 着 重 分析大学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和在追求世界一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以及采取的 应对措施等 。 最后一部分阐述 两 所 大 学 所 面 临 的 挑 战 , 并 且 通 过 案 例 分 析 总 结 中等收入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 智利高等教育的政治经济环境 发展初期 : 国家建设和专业培训 柏林大学建校那 年 (1810 年 ), 智 利 推 翻 了 西 班 牙 的 殖 民 政 权 , 成 立 独 立 政 府 。 然而 , 建于 1842 年的智利大 学 并 非 受 普 鲁 士 的 影 响 , 而 是 混 合 了 法 国 帝 国 t 大学 ( heFrenchImpe rilU a nv ier sit y )(1806 年建立 )、 法兰西学院 (theI n s tit ute fF o ranc e )、18 世纪苏格兰 启 蒙 运 动 中 创 建 的 大 学 的 特 色 。 作 为 智 利 的 第 一 所 大学 , 智利大学担负着监管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责任 , 后来 , 又负责培养服务国 ① 根据源于欧洲大陆的拉美传统 , 学院 (f c aut lad) 是大学中最大的学术单位 。 它大致相当于在美 国 大 学 以某个专业或某一学科甚至是密切相关的一组学科为中心的学院 。 ② S 资料来源 : 汤森路透 II知识网检索 。 18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家的专业人才 。 新大学的学 术 中 心 ( 没 有 学 生 ), 仿 照 法 兰 西 学 院 的 模 式 。 从 苏 格兰大学的经验中借鉴 , 智利大学的创办者安德烈斯贝洛 (And췍 rsBl elo) 非常重 视实用知识的传授 , 而这 些 实 用 知 识 又 是 “ 牛 桥 模 型 (Oxbi rdgemodl e )” 所 缺 乏 的 (Sr erano1994,69 78)。 1927 年 , 政府取消了智利大学监管教育的职能 , 代之 以科研任务 。 然而 , 智利大学的科研中心仅于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才实现 规范制度化 ( Mel lae f ,Rebl oledo& C췍rdenas1992,163 166, 221 224)。 智利天主教大学是智利建立的第二所大学 , 与智利大学一样 , 起初只进行教 学 , 尔后注重科研 。 智利天主教大学于 1888 年的建立作为对自由主义和智利政 治与社会世俗化的保守反应 , 与其他公立大学一起分享了拿破仑时代的传统 , 即 将专业训练看作大学的基本使命 。 研究使命的肇始 20 世纪 60 年代末 ,智利有 8 所公立和私立大学完全由国家资助 ,专门从事教 学 ,颁发专业学位 。 这也与拉丁美洲的传统一致(本书中墨西哥的案例对此也有说 1 明), 967 年在校大学生仅占全 国 20~24岁适龄青年的7% (Br u nne r1986,17)。 虽然大学里吸引了国家 80% 以上的初级研发人员 , 至 1965 年智利仅有智利大学 一个博士生项目 。 至 1967 年 ,该大学仅有 5 2/ % 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 3 的教授为 r 兼职(Bunne r 1986,25、27、30)。 而智利其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更为稚弱 。 研究作为大学发展使命方 向 的 一 部 分 , 从 智 利 大 学 改 革 运 动 期 间 起 就 处 于 中心地位 。 大学改革运动是一场对大学性质及其在治理社会中的作用的激烈讨 论 ,也是对治理社会组 织 治 理 新 形 式 的 改 革 , 推 动 这 场 改 革 运 动 的 精 神 与 1968 年当时美国 校 园 和 巴 黎 街 头 示 威 的 背 后 原 因 有 相 似 之 处 。 ( Hunneus1988)。 大学改革带来的转变始料未及 。 学生规模从 196 5 万人猛增到 1 7 年的 5. 973年 的1 6 万人 (B 4. runnr1 e 986,32 e )。 学校治理结构进行了 重 组 : 校 长 ( rct ors)和 院长开始由教师选举产生 , 学 生 代 表 和 行 政 人 员 开 始 参 与 管 理 。 欧 洲 传 统 的 讲 座制由美国模式的典型系科所取代 。 从1969~1973 年 , 大学的公 共 资 金 增 加 一 倍 (Ari ragada1989,130 131), 大多数用于支付人数不断增加的专职教师的薪酬 , 目的是指望他们进行科研 , 逐 渐取代教学为主的大学模 式 。 由 于 缺 乏 训 练 有 素 的 研 究 人 员 , 事 实 上 科 研 产 出 并没有因此而明显改善 。 1970 年萨尔瓦多 · 阿连德 (Sa lvadorAl lende) 总统 ( 社 会主义党派 ) 当选后 , 政治多极 化 的 影 响 很 快 就 笼 罩 了 大 学 , 使 学 校 成 为 全 国 政 治 、 社会矛盾集中的社会缩影 。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81 军政统治及其影响 上述所有的一切都在 1973 年 随 着 军 事 政 变 的 到 来 而 结 束。 由 皮 诺 切 特 将 i 军 (Pnoche t ) 领导的政权 (1973~1990 年)通 过 军 事 校 长 干 预 8 所 大 学,校 长 包 揽了先前分散在各管理部 门 和 不 同 管 理 人 员 的 职 能 。 学 术 组 织 左 翼 政 治 , 特 别 是针对社会科学的学术组织进行清除和削减 。 治理改革被取消 。 高等教育的公 共支出由 197 1 2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1% 下降至 198 4 8 年的 0.7% , 而学生规 模从 1973 年到 1989 年下降了 26% 。 智利大学遭受的打击 最 为 严 重 , 其 国 家 资 助从 1974年到1980年下降了30% ; 而 与 政 府 关 系 更 为 密 切 的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 在此期间则免于预算削 减 。 1981 年,智 利 大 学 的 许 多 区 域 性 学 院 转 型 为 14 个规模较小的 、 独立的公立大学 (Ari ragada1989,27 33)。 为了弥补预算缺口 ,1981~1988年大学削减了24% 的 工 资 支 出 (Lehmann 1990,72), 并采取了增加学费 和 寻 求 其 他 外 部 资 金 来 源 等 措 施 。 大 学 自 筹 资 金 的比例也从 1973 年的平均 8% 增长至 1980 年的 27% (Brunnr1 e 986,47), 乃 至 增长 到 1987年的41% (Lehmann1990,54)。 1981年建立了学生公共贷款基 金 , 以资助学生满足其付高 等 教 育 学 费 的 需 要 。 该 基 金 与 科 研 项 目 预 算 是 军 政 统治期间仅有的两个高等 教 育 支 出 增 加 的 项 目 。 事 实 上 , 智 利 的 国 家 研 究 基 金 t ( heNai tonlF a un o dfrSi ceni tfca i ndTechnl ooi gclD a evl eopment), 从 1982~ 1989 年增长了 18 倍 (Ari ragada1989,117)。 在 1979 年与智利恢复民 主 统 治 的 1990 年间 , 政府对研究和开发 项 目 的 资 助 增 长 了 30% , 被 学 术 信 息 资 源 整 合 平 台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科学出 版 物 数 量 翻 番 , 拥 有 硕 士 或 博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的 教 师数增长至此前的 3 倍 (Bernac soi n 2007)。 为了在无需增加政府额外 费 用 的 情 况 下 扩 大 入 学 机 会 , 新 的 私 立 大 学 和 高 等职业技术院校于 1981 年获 准 建 立 。 这 些 院 校 无 法 获 得 政 府 补 贴 的 传 统 自 其 创建之初一直延续至今 。 1991 年民主统治得以重新建立 , 但军政统 治 时 期 形 成 的高等教育系统的总体架构却大体保持不变 。 当代高等教育的结构 目前智利的高等教育的规模为 : 61 所大学共有在校学生 51 万人 , 另有大学 层次以外的 135 个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 其在校学生约 26 万人 。 这意味着智利传 统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40% 。 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占机构总数的 93% , 其学生总数占 75% 。 在大学层次 , 私立大学的学生占 66% 。 资金来源也实现了 18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私有化 , 非 公 有 制 来 源 的 经 费 占 全 国 高 等 教 育 总 支 出 的 15% (OECD2009, 225)。 这些数字使智利 私 立 机 构 和 私 人 资 金 参 与 高 等 教 育 的 程 度 位 居 世 界 前 列 。 根据学费占人均收入的比 例 计 算 , 智 利 私 立 和 公 立 高 等 教 育 的 学 费 水 平 也 是全世界最高的 , 仅次于美国的私立大学 (OECD2009,228)。 与国际标准相比 ,智利高等教育中的公共支出很低 : 2004 年该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GDP)的 0.3% ,而经合组织 (OECD) 成员国家的平均比例为 1.3% 。 政府 公共拨款的不足由私人来源补充 , 主要是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收取的学费等 。 因 此 ,智利高等教育的总支出 ,即公共支出和私有支出 ,占 GDP 的2% ,高于经合组织 (OECD)成员的平均水平 1.4% ,私有资金所占的份额为 85%(OECD2009,225)。 大学的资金结构由以下数字可见 : 平均而言 , 由政府资助的 25 所大学靠政 府预 算 直 接 补 贴 的 比 例 只 占 其 总 收 入 的 17% (OECD2009,229)。 其 余 的 为 科 研经费和资本投入基金 ( 这些资金也来自政府 , 但需要通过竞争性手段获取 )、 学 费收入 、 捐赠以及通过咨询服务和继续教育等项目所获得的收入等 。 如前所述 , 在大学预算遭到 严 重 削 减 的 军 政 统 治 时 期 , 科 研 经 费 得 以 幸 免 。 而且在 1990 年以来一直处于增长趋势 。 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加 , 传统的产出指标 与科学有关 。 研究和开发的支出由 1990 年占 GDP 的 0. 51% 上 升 到 2007年的 6 0.7% 。 从事科学和技术工 作 的 人 员 自 1990 年 以 来 翻 了 3 倍,达 到 2004年的 3050 S 0 多人 。 被II索引收录的出版物到2007 年超过3500 多项 (RICYT)。 博 士学位授予数从 1990 年的 10 个增加到 2007 年的 287个。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 , 虽然智利高等教育的公共经费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 但 自1990 年以来整体上已经翻了两番 。 然而 , 经费增长的部分大多也用于特定项 目 , 服务于特定的目标 。 实际上 ,近 20 年来政府的无条件拨款增长至此前的两倍 , 对学生的资助翻了 近两番 ,而同一时期研究经费则增长了七倍 (Mn iis tr fE yo dua cto in2010)。 政府的 支持模式对大学的优先发展项目的确有重要影响 ,如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 、增加学 费收入 、提供技术援助和咨询服务 、加强科研发展以获取公共收入的来源等 。 研究型大学的范式 就学校声誉 、 学生质量 、 教师研究成果 、 毕业生的前景等看 , 智利大学和智利 天主教大学在智利乃至拉美地区都是最好的 。 他们在智利的大学排行榜上历来 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 全国大学入学统一考试中绝大部分成绩最好的学生都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83 S 对这两所大学情有独钟 。 这两所顶尖大学的学者被 II索引收录的文章占到 智 利总数的一半以上 。 他 们 争 取 到 的 研 究 经 费 通 常 在 全 国 总 量 的 60% 左 右 。 超 过60% 的智利总统曾就 读 于 智 利 大 学 。 智 利 的 商 界 和 政 界 精 英 中 半 数 以 上 都 为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毕业生 (Tec rer a2008)。 然而 ,如 果 将 研 究 型 大 学 定 义 为 以 研 究 作 为 其 核 心 使 命 和 功 能 的 大 学 (At lba ch2007),那么这两所大学都不是研究型大学 。 研究型大学被公认为应具有 以下特点 : 研究生项目学生规模大 ,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国际学生 ,尤其是博士生层 次 ;与全球新近研究前沿保持同步 , 以其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 作为 重要技术转移的基础等 。 这并不是说研究与这两所大学无关 , 或者说他们不注重 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 。 相反 ,过去的 3 年两所大学的科研实力有明显提升 ,并取得 了重大科研成果 ,目前正树立其科研方面的形象 ,并加强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 1 的数据所示 , 这些大学的主要职能仍然停留在本科层次的 然而 , 正如表 8. 教学 : 智利大学的研究生规模仅占 总 体 学 生 规 模 的 15%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该 比 例甚至更低 ;2007 年两所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都不到 10 1, 本 章 附 0 个 ( 见表 8. 录 )。 此外 , 两所大学的大多 数 专 任 教 师 都 未 获 取 博 士 学 位 。 而 且 , 就 教 师 的 组 成而言 , 教师的敬业精神与研 究 型 大 学 的 预 期 相 违 背 : 智 利 大 学 有 一 半 的 教 师 3。 本 书 中 另 外 一 个 由 马 莫 雷 侯 为 兼 职 教 师,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该 比 例 达 2 / (Franc iscoMarmoe ljo) 提供的拉美案例 , 即蒙特雷科技大学情况与此类似 , 其主 校区的兼职教师比例为 42% 。 表 8. 1 智利大学 ( U CH)和智利天主教大学 ( P UC) 1992~2007 年度基本数据 1992 1998 2007 UCH PUC UCH PUC UCH PUC 学生规模 总体规模 18617 12660 24259 17170 30702 22035 研究生 1247 482 2184 1163 4569 2806 (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7% ) (4% ) (9% ) (7% ) (15% ) (13% ) 国际学生 (1990) 373 108 n.a. n.a. 1400 1257 (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2% ) (1% ) n.a. n.a. (5% ) (6% ) 18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续 表) 1992 1998 2007 UCH PUC UCH PUC UCH PUC 博士学位授予人数 9 7 51 16 95 72 教师 2008 总人数 5230 1818 3106 2088 3354 2732 全职教师 2164 753 1336 813 1154 1371 (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41% ) (41% ) (43% ) (39% ) (34% ) (50% ) 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81 424 398 553 758 n.a. (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7% ) (23% ) (13% ) (26% ) (23% ) n.a. 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教师 266 294 273 346 489 623 (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12% ) (39% ) (20% ) (43% ) (42% ) (45% ) 研究成果 S II论文发表 536 60 728 310 1123 739 基金项目 201 121 213 182 295 234 资金 ( 单位 : 百万美元 ) a 1991 总收入 172 164 280 281 520 453 国家资助资金 70 33 56 42 56 51 ( 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 (40% ) (20% ) (20% ) (15% ) (11% ) (11% ) 商品和服务销售 49 98 142 197 320 346 ( 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 (29% ) (60% ) (51% ) (70% ) (62% ) (76% ) 资料来 源 : 除 以 下 说 明 外 , 其 余 数 据 均 来 自 《 智 利 全 国 大 学 校 长 理 事 会 统 计 年 鉴 》 (C onse jod e Ret coresde lsU a n iveri sdadesCh l ienas)1992年、1998 年与 2007 年版 : 2007 年国 际 学 生 的 数 据 来 自 智 利 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网站 ; ISI索引的论文 数 量 来 自 汤 姆 森 I SI知 识 网 络 ( WebofK n owe ldge); 基 金 项 目 (FON D ECY Tpro jec ts) 数据 ( 其中包括仪器资助 ) 来自 F ON DE CYT 数据库 h ttp r : //i.coi nct y . cl/575/ channl e . html ; 智利天主教大学 2 007 年的教师学历数 据 不 能 使 用 , 因 为 统 计 年 鉴 中 具 有 博 士 学 位 的 教 授 包括医学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 为了与智利大学的数据具有可 比 性 , 该 项 采 用 2008年智利天主教大学网 站发布的数据 , 因为该数据将 ( 哲学 ) 博士学位和医学专业博士分别进行统计 。 注: n.a.= 无此信息 。 a为便于比较 ,1991 年和 1998 年的资金数量首先 用 2007 年 的 智 利 比 索 表 示,然 后 按 照 2010年3月 530 智利比索可兑换 1 美元的汇率将 2 007 年的数据换算成美元 。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85 1 仍表明了过去 2 尽管对研究型大学概念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 表 8. 0 年两所 大学在科研方面的巨大进步 : 两所大学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教师的绝对数量 翻了一番 , 占总体教师数量的比例也有所增长 。 主流科学出版物 、 研究经费以及 研究生规模的增长也呈类似发展趋势 。 从 1992~2007 年 , 智利大学的在校学生 中研究生比例增加了一倍 , 而智利天主教大学增加了两倍 。 资金方面 , 两所大学都增加到 1991 年的 3 倍 ( 经通胀修正 )。 增加的部分主 要体现在大学自己创造的收入而非来自政府的拨款 。 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政府拨 款略有提升 , 智利大学实际上已经下降 。 事实上 , 两所大学依靠国家划拨的部分 仅占预算的 10% , 而学费 、 技术服务和咨询的收入 、 校办企业等收入 在 智 利 大 学 占60% , 在智利天主教大学 占 75% 。 其 余 部 分 既 不 是 由 政 府 直 接 划 拨 , 也 不 是 大学自己创收的部分 , 主要来自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经费和其他基金 , 需要各大 学利用各自的发展项目和投资计划公开竞争获得 。 智利大学政府资助下降的部 分和智利天主教大学增加的部分即由政府的竞争方案所致 。 这笔资助对拥有博 士学位的全职教师和科研成果比例最高的大学有利 , 这也是过去 20 年智利天主 教大学在该项经费上领先于智利大学所采用的措施 。 智利大学则在申请研究项 目资助 、 发展博士生项目和基本 投 资 项 目 ( 资 本 投 资 项 目 ) 方 面 略 胜 一 筹 。 由 于 这些竞争性资金有所增长 , 因而弥补了基础经费上的不足 。 总之 , 虽然以美国和其他先进国家的顶尖大学的标准来衡量 , 上述两所大学 还不能算是研究型大学 , 但是他们在过去 20 年间一直精心筹谋 、 稳步向前以实 现学校的愿景 , 也认识到参与 公 共 资 金 以 及 私 有 资 助 的 竞 争 是 学 校 获 得 发 展 的 必要举措 。 智 利 大 学 智利大学 ,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 , 都是智利声望最好的大学之一 : “智利大学组织并支持各 级 教 育 ,是 国 家 文 化 生 活 中 心,传授科学 知识 ,设置专业 ,并培养了 该 地 区 开 明 、成 功 的 领 导 人 物 …… 即 使 在 今 天智利大学仍然处于智利高等教育系统的顶端 …… 被认为是拉美模式 高等教育系统中国立大 学 的 典 范 。 事 实 上 ,智利大学在任何该地区的 最佳大学榜单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 Levy& Bernac son i 1998, 464) 18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 智利大学的角色除传统的专业训练外 , 还 增 加 了 科 学 研究的任务 , 并向美国请求援助 , 与福特基金会 、 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加州大学等 建立重点合作伙伴关系 , 还在 60 年代建立了一支具有高学历的全职教师队伍和 研究生项目 (Levy& Bernac son i 1998,464 467)。 1968 年学校改革的成果有 : 建立教师 、学生和行政人员的共同治理 ;以系科组 织取代讲座制 ;强调以教育 、科研和继续教育改善社会不公 ;扩大招生 ,在校学生人 数已从 1967 年的 2.7 万人增加到 1973 年的近 6.6 万人(Bu r nnr e 1986,3140)。 在军权统治期间 (1973~1990 年 ), 共同治理被取消 。 社会 科 学 及 人 文 艺 术 学科 的 学 术 组 织 被 关 闭 , 其 人 员 被 解 雇 。 至 1980 年, 在 校 学 生 人 数 减 少 到 48800人 (Brunne r1986,49)。 1981 年高等教育改革中 , 智利大学的所有分校转 变成独立的 、 小型的区域性 大 学 。 到 1980 年 民 主 统 治 恢 复 时,智 利 大 学 共 有 学 生18000 人 , 预算中公共资助的份额下降到 37% 。 20 世纪 80 年代起实施学费 制度 , 学费收入被用来弥补以上不足 。 民主统治的恢复使教师可以民主选举校长和院长 , 学校的治理也得以规范 , 沉寂已久的学术活力开始恢复 , 但前些年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仍挥之不去 , 加上 结构性障碍 , 这些都不利于大学去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条件 。 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与智利的其他公立大学不 同 , 智 利 大 学 没 有 设 立 董 事 会 。 其 最 高 治 理 机 构 为大学评议会 , 评议会由校长 和 校 内 选 出 的 36 名 成 员 组 成: 这 36名成员是由 27 名教师 、7 名学生和 2 名行政人员组成 , 分别由他们各自的同仁选出 。 评议会 的作用是讨论并制定学校 政 策 、 确 立 大 学 的 战 略 发 展 计 划 。 其 具 体 职 能 包 括 审 核学校预算 、 批准政策规章 、 创立或撤销学术项目和学术组织 , 以及审核学校债 务和地产出售等 。 行政权 ( 执行权 ) 掌握在 校 长 、 大 学 理 事 会 和 各 学 院 院 长 手 中 。 大 学 理 事 会 的成员包括校长 、 教务长 、 学院院长以及由智利总统任命的两名外部委员 。 对于 一所公立大学而言 , 政府在智利大学治理中显示出的薄弱程度可能是惊人的 , 但 是从另一个角度看 , 它 或 多 或 少 反 映 出 政 府 对 学 校 的 财 政 状 况 同 样 影 响 甚 微 。 除了对学校的日常运作进行审 议 外 , 理 事 会 还 负 责 向 学 校 评 议 会 提 交 相 关 的 决 策事宜 。 大学理事会在确定预 算 时 无 疑 会 导 致 制 度 化 的 利 益 冲 突 , 这 需 要 通 过 院长之间的默许或协商予 以 解 决 。 根 据 以 往 惯 例 , 院 长 之 间 协 商 进 行 资 金 分 配 的方式更加易于协调 。 但该协定方式剥夺了大学管理层最为有力的调节工具的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87 作用 , 往往使其陷入僵局 。 校长和院长由教授选举产 生 。 学 院 由 系 科 、 中 心 和 研 究 所 等 不 同 的 部 门 组 成 。 系主任也由选举产生 , 而 其 他 学 术 单 位 的 负 责 人 则 由 院 长 任 命 。 院 长 的 管 理由教师委员会协助 。 就管理而言 , 智利大学是一 个 自 治 的 公 共 机 构 。 其 章 程 得 到 国 会 法 案 的 认 可 。 在符合章程和适合于所有 公 共 管 理 机 构 的 一 般 准 则 的 情 况 下 , 大 学 享 有 自 行建立规章制度和组织的 自 由 。 与 其 他 国 家 的 公 立 大 学 不 同 , 智 利 的 国 立 大 学 享有以下自主权利 : 设定学费标准 、 规定招生人数和入学条件 、 设立或取消专业 项目 、 开放或关闭分校 、 购买 和 出 售 地 产 等 。 教 师 为 公 务 员 , 但 不 归 普 通 公 务 员 人事制度管理 , 大学为其设立特定的劳动制度 。 与此相反 , 行政人员则属公务员 制度管理 。 智利大学的分权程度相当 高 , 大 学 往 往 被 其 成 员 概 念 化 为 学 院 的 联 盟 。 此 特征始于该大学成立之初 , 并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得 到 延 续 和 加 强 。 因 为 院 长 需 要 对 其进行投票推选的教师而 非 校 长 负 责 。 而 公 共 资 金 的 下 降 , 迫 使 学 术 单 位 赚 取 自己的收入基础 。 因此 , 中央政 府 往 往 缺 乏 足 够 的 引 导 大 学 发 展 战 略 目 标 的 政 治影响力和财政影响力 。 大学官员不断谴责公共管理的规则及程序对智利大学与私利大学竞争的能 力建设所造成的负担 。 与私立大学不同 , 除非获得国会法案准许 , 智利大学即使 资金上有能力也不能以金钱奖励自愿退休的人员 。 解雇非学术性工作人员则需 要对涉嫌违反职责或行为不端者进行调查 , 如此悬而不决的过程可能经年累月 , 以至于几乎没有上司愿意自寻烦恼开除效率低下的职员 。 其结果造成行政管理 机构臃肿 , 人员屡居闲职 , 徒 增 财 政 负 担 。 此 外 , 众 多 合 同 和 学 校 决 策 的 合 法 性 需要事先经过国家审计官 员 办 公 室 的 管 制 。 如 此 浪 费 时 间 的 繁 文 缛 节 , 非 但 毫 无价值 , 反而使大学在机会来临时无法迅速做出反应 。 除非获得国会议案批准 , 否则大学所承担的债务偿还期不能超过智利现任总统的剩余期限 。 这一规则适 合于所有的公共部门 , 其目的 是 为 了 遏 制 行 政 当 局 将 合 同 债 务 转 至 下 一 任 官 员 买单 。 这一公共财政规则本来无可厚非 , 但对大学而言极为不利 , 大学的贷款期 限充其量也不过只有一个四年的总统任期那么长 。 大 学 财 政 军政统治时期遗留下来最 引 人 担 忧 的 影 响 是 智 利 大 学 工 资 未 能 跟 上 通 胀 , 并且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 施 投 资 。 学 术 界 被 压 抑 的 期 望 和 要 求 得 到 重 视 , 并 主 18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要通过债务来解决 , 然而 1990 年后大学的经济状况并无多大改观 。 持续的预算 赤字使 1997 年的债务达到 1990 年的 3 倍 , 偿还债务的压力达到了压 制 学 校 任 何战略性发展的地步 。 1998~1999 年度学校决 定 让 表 现 不 良 的 业 务 部 门 如 大 学 出 版 社 和 书 店 等 破产 。 表演艺术的文化推广预算也被削减 , 其单位需要在财政上维持收支平衡 。 但是 , 这些管理上层出台的措施未能触及造成财政赤字的主要影响因素 , 即学术 单位的工资支出 。 因此 , 大学寻 求 控 制 赤 字 的 新 预 算 模 式 必 须 在 校 长 层 的 管 理 团队和院长之间达成一致 , 其条件是加大权力下放 。 实际上 ,2004 年每个学院享 有本科学生学费收入的 80% , 之 前 为 33% ~55% ; 加 之 研 究 生 学 费 和 科 研 与 技 术补助等收入 。 这旨在要求学院保持收支平衡 。 院长可自行决定学生规模和学 费水平 , 即学生的数量和教育服务的价格 。 学院还有来自对大学公共 基 金 的 拨 款 份 额 , 通 过 以 往 的 标 准 进 行 分 配 。 近 10 年来试图以绩效指标修 改 分 配 方 案 的 努 力 因 遭 到 大 学 理 事 会 中 院 长 们 的 抵 制而以失败告终 。 因此 , 目前学校大部分资金或出自院系或由中央政府直接转移到学院 , 均有 相应的内部分配机制 。 学校校 长 欲 以 资 金 为 杠 杆 、 领 导 大 学 朝 其 愿 景 发 展 的 能 力大为削弱 。 校长不能凌驾于院长之上 , 只有通过校长大量的劝说和磋商 , 才可 赢得些许改变 。 财政分权在一些能够自行募集资金的学院运作良好 , 如工程学院 、 商学院和 医学院等 。 理学院等基础科学 院 系 因 为 能 够 获 得 长 期 稳 定 的 、 不 断 增 长 的 公 共 研究资助 , 其资金也相对宽裕 。 一些自我筹资计划的输家当属人文学科 、 社会科 学和艺术等 , 因为他们缺少市场机会 , 并且其学术生产模式与深受自然科学和精 准学科学术惯例和标准影响的国家科学建构模式有所不符 。 这不仅仅是智利大 学的问题 , 且整个智利的高等教育在这些人文 、 社科和艺术学科领域的发展都相 对滞后 。 在市场主导的高等教 育 政 治 经 济 的 环 境 下 , 要 解 决 该 问 题 除 了 注 入 公 共资金外别无选择 。 其次理想 的 情 况 为 如 智 利 大 学 等 规 模 较 大 的 大 学 , 能 够 通 过对自由支配的资源进行 调 整 来 支 持 这 些 领 域 的 发 展 。 然 而 , 这 些 资 源 在 智 利 大学也属稀缺 , 很难以此方式改变现状 。 战略定位与目标 智利大学知道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但也清楚其所处的全球化环境 、 知识 经济社会以及与私立高等教育 机 构 日 益 激 烈 的 竞 争 , 因 而 迫 切 需 要 学 校 更 多 地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89 关注管理 方 面 的 问 题 , 因 为 这 些 问 题 将 直 接 影 响 到 大 学 运 作 的 效 率 与 效 益 (Unv ier sidaddeChl ie2007,12)。 此外 , 在 智 利 大 学 的 最 新 认 证 报 告 (2004 年) 中 ,国家认证委员会强调其学 术 组 织 之 间 的 差 异 程 度 是 大 学 发 展 的 重 要 挑 战 之 一 。 其中有为创造知识 、 传播知识的研究型中心 ; 有的则仍以兼职教师执行基本 的教学功能为主 , 研究方面进展 甚 微 。 未 作 认 证 的 分 权 模 式 ( 权 力 下 放 ) 可 视 为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 之 一 。 认 证 报 告 还 呼 吁 要 确 立 更 为 具 体 的 发 展 目 标 和 指 标 , 以及执行更多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 例如 , 认证委员会指出缺乏监管主要体现 在学校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效益方面 。 1999 年 , 智利大学出台 了 一 份 自 评 报 告 作 为 其 认 证 基 础 , 这 份 报 告 确 立 了 学校的优势和战略发展方向 , 即确立了核心课程的质量 、 本科生的质量及其日益 增长的数量 、 获得认可的研究生项 目 ( 尤 其 是 博 士 层 次 的 项 目 ) 的 增 加 以 及 教 师 评定和晋升的严格流程 。 报告也指出以下不足 : 陈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不能满 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 师资队伍老化 ① ; 公共管理制度妨碍了学校对外界的 种 种 机 会做出敏捷的反应 ;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和 指 标 较 弱 ; 资 金 分 配 未 能 与 战 略 重 点 相 匹 配 , 却完全按以往标准进行内部分配 ; 学术团体缺少对学校运作的竞争环境的反 应能力 。 总之 , 从认证结果来 看 , 大 学 发 展 面 临 着 更 大 挑 战 , 这 些 挑 战 并 非 体 现 在学术方面 , 而是体现在治理机制 、 管理效率和资金筹措与分配等综合方面 。 此后不久 , 智利大学制定了 2006~2010 年战略规划 。 战略规划旨在巩固该 校作为国家顶尖大学的地位 , 学 校 的 教 学 项 目 需 体 现 意 识 形 态 多 元 化 并 紧 密 结 合智利国家的需要 。 同 时 , 战 略 规 划 要 求 改 善 学 生 的 选 拔 、 评 价 和 后 续 跟 踪 机 制 , 以及与校友的关系 。 学校 渴 望 减 少 消 耗 并 改 进 学 生 按 时 毕 业 等 指 标 。 加 大 研究生教育比重也是目标之一 , 同 时 将 有 更 多 的 英 语 教 学 项 目 和 通 识 教 育 的 机 会 , 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 。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 该校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其课程数 量 , 尤其是博士学位课程 ; 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学生的首选目的地 ; 创造途径发展 继续教育 ; 建立培育 与 企 业 的 联 系 ; 加 强 学 术 领 导 ; 增 加 学 生 国 际 交 流 的 机 会 。 科学研究方面 , 智利大学宣称应加强目前发展相对较弱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 应更加重视到目前为止成果相对欠佳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 。 增加青年学 术人才以及推动发展跨学科中心 、 项目和专业等也是战略的重要内容 。 ① 根据 2 008 年智利教育部 S IES 数据库的统计 , 智利大学教师的平 均 年 龄 为 4 8 岁,而 全 国 大 学 教 师 的 平均 年 龄 为 4 4.5 岁。 资 料 来 源 http: //ww w.i dvesup.c l/ image s/ r achivos/SIES/ P s erona_ Academi co/if norme%20tt oal%20pr esonl a %20aa cdemico%202008.pdf(pp.42 &6 9)。 19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推进以上目标实现的根本性计划是政府与大学共同订立的 “ 大学提升计划 ” l (Pa f no n I s tiu tto inl a Impr o vement), 该计划 将 资 助 大 学 采 取 措 施 , 以 期 实 现 以 下两个重要管理目标 : ● 大学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 , 使 校 长 办 公 室 、 副 校 长 和 其 他 校 领 导 摆 脱 管 理职责 , 集中精力进行决策和监控 , 同时将管理职能移至是各分校 ; ● 引进世界一流的信息管理系统 , 运用该一体化的综合平台对大学各个层 次的活动和资源运作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 。 学 术 事 务 智利大学招收到全智利最优秀的学生 , 其生源质量仅次于智利天主教大学 , 即在全国大学入学考试中成绩最好的 2000 名考生中有 33% 选择在智利大学就 读 。 对企业主管和人力资源经 理 的 调 查 表 明 , 智 利 大 学 的 毕 业 生 往 往 最 为 抢 手 最受雇主青睐 。 智利大学还集 聚 了 部 分 国 家 最 优 秀 的 专 业 教 师 , 尤 其 是 在 专 业 学院和理科学系 。 获智 利 国 家 博 士 奖 学 金 的 学 生 中 有 40% 被 智 利 大 学 的 博 士 研究生项目录取 。 学校的图 书 馆 系 统 拥 有 49 个 图 书 馆,馆 藏 约 300 万 册,电 子 期刊超过 18000种。 智利大学对学校教育课程项目仍持批判态度 。 智利大学自评认证报告指出 其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 学 习 计 划 缺 乏 弹 性 , 过 分 强 调 专 业 化 教 育 乃 至 危 及 通识教育 , 课程设计分权过度 以 致 许 多 学 院 之 间 在 教 学 内 容 和 课 程 标 准 上 鲜 有 共同之处 , 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 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 体验新的参与性方法以 及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机会很少 。 在 ( 学生的 ) 保持率 、 升级率 、 教师学生的绩效 表现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数据难以获取或不完整 。 基于 此 报 告 , 智 利 大 学 已 经 启 动 了 其 本 科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旨 在 加 强 通 识 教 育 , 使教授对教学担当更多的责任 , 提高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技术支持 , 为获得第 一学位后的继续教育提供机会等 。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对有关教育过程的数据 范围 、 及时性和可靠性加以改善 。 学校在自然科学 、 精密科学和工程与医学等部分专业学院的科研实力很强 。 学校估计 ,2004年仅有340 名 全 职 教 师 积 极 参 与 科 研 (Unv ier sidaddeChl ie 2004,127)。 研究重点往往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兴趣和吸引外部资金的能力 , 而非 学校的预算和优先发展项目 。 因此 , 学校很难在引导科研活动以促进教学 、 技术 转移或服务于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上起到杠杆调节作用 。 专利的申请情况或许 可以解释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开发的匮乏 ,2004 年之前智利大学被授 予 的 国 家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91 专利与国际专利仅有 14 个 。 然而 , 自 2005 年以来 , 技术应用急剧上升 : 2004年 以前只 提 交 22 项 专 利 申 请 ,2005~2008年却有90 项 (Unv ies ridaddeChl ie 2008,24)。 另一方面 , 以咨询服 务 和 技 术 支 持 等 形 式 为 政 府 和 企 业 开 展 的 应 用 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 这些收益代表了大学相当分量的经费收入 。 与全国的基本情况一样 , 智 利 大 学 的 国 际 学 生 和 国 际 教 师 的 占 有 率 仍 然 很 低 。 大学每年接受约 1400名 国 际 学 生,但 其 中 大 部 分 是 短 期 海 外 访 学 的 本 科 生 。 而该校每年前往国外学习的智利学生为 200 名左右 。 智利天主教大学 智利天主教大学由大主 教 圣 地 亚 哥 于 1888 年 建 立。 其 主 导 精 神 是 培 养 具 有天主教教会道德传统的 专 业 人 士 。 在 捐 赠 者 提 供 的 资 助 下 , 其 最 早 的 专 业 项 目为法学和数学 , 很快又有建筑学和工程学加盟 。 在20 世纪 20 年代 , 智利天主 教 大 学 获 得 国 家 法 律 认 可 , 被 认 为 是 “ 实 现 国 家教育使命的合作者 ”, 并且 获 得 了 少 量 的 公 共 资 金 。 随 后 的 几 个 年 代 中 , 国 家 财政支持很不稳定 ,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有所好转 , 到 1970 年大学 收 入 中 超 过80% 来自政府资助 (Levy1986,79 80)。 智利天主 教 大 学 的 教 学 医 院 于 20世纪40 年 代 开 始 运 作 ,10 年 后,大 学 又 成为智利电视技术发展的先锋 (Krebs,Muñoz& Val dii veso1994)。 如今 , 无论 是医疗保健网络和 TVUC13频 道 都 成 为 大 学 主 要 的 附 属 企 业,担 负 着 大 学 很 大一部分运营外的收入创收 。 1968 年的大学改革为 教 师 和 学 生 共 同 参 与 管 理 民 主 化 和 学 术 研 究 提 供 了 新的动力 。 许多跨学科的中心 和 学 科 组 织 得 以 建 立 , 设 立 了 对 研 究 项 目 进 行 资 助的基金 。 从 1967 年到 1970 年教师人数翻了一番 。 但在 1973 年 , 与其他大学 一样 , 政府任命了一位新校长 , 学校的民主化运动和无拘无束的学术发展结束 。 虽然此后这所大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政治干预 , 对比其他大学 , 军权政府对智利 天主教大学的干预程度还 是 较 为 温 和 的 。 退 休 海 军 上 将 被 任 命 为 校 长 , 他 的 任 期相对较长 , 并且与政府之 间 相 对 独 立 。 其 他 的 影 响 因 素 还 有 : 教 会 对 该 校 的 保护 , 在军政府任职的该校老师和毕业生对学校的影响和支持 , 以及大学教师和 学生对由总统阿连德 (Pe rsi dentAl lende,1970~1973 年)领 导 的 社 会 主 义 政 府 的普遍反对 。 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 政府 和 教 皇 同 意 从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内 部 任 命 一 名 19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平民校长 。 该校长在任 15年,领 导 学 校 走 上 了 自 主 发 展 的 路 径,并 一 直 持 续 至 今 。 当全国各地的大学领导都 期 待 皮 诺 切 特 政 权 (th i ePnochtr e ei gme)的结束 以让位给私有化政策 , 智利天 主 教 大 学 却 计 划 制 订 了 一 系 列 高 等 教 育 持 续 发 展 的筹资方案 , 并于 1981 年改革 时 开 始 实 施 。 此 外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的 管 理 层 视 学校的财政独立是免受国家干预和忠于天主教传统与精神的重要表现 。 大学的 方案是计划实现零政府补贴 , 这就需要提高学费 ———1987~1992年实际提高学 费40% (Kol jai tc1999,350)。 不过 , 仅有学费为基础资源仍然不足 , 还需要多元 化筹资的政策 , 包括激 励 教 师 提 高 自 己 的 收 入 , 提 高 行 政 管 理 和 学 术 管 理 的 效 率 , 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以 更 为 充 分 地 利 用 现 有 的 基 础 设 施 (Bernac soi n 2005, 253)。 教学医院进行了扩张 , 并 转 型 为 营 利 性 的 业 务 部 门 。 电 视 台 的 管 理 实 行 专业化 , 也成为大学 的 营 利 机 构 。 行 政 管 理 人 员 的 规 模 削 减 了 20% , 同 时 提 升 了教学和研究人员的 数 量 和 质 量 。 这 些 改 革 均 在 强 有 力 的 分 权 政 策 背 景 下 进 行 , 也就是将决策和经营责 任 从 学 校 的 中 心 行 政 机 构 转 移 到 学 院 院 长 。 对 于 医 院 、电视台以及 DUO t C 设计专业学院 ( heDUOCPrf oes sionl a n I s tiu tte) 等附属 机构 , 决策 和 经 营 权 则 转 移 至 其 负 责 人 (Kol jai tc1999,354;Bernac soi2 n 005, 257)。 目前 , 智利天主教大学在由 媒 体 公 布 的 全 国 性 大 学 排 名 中 稳 居 榜 首 。 对 于 全球性的大学排名 , 如在 2008 年的 《 泰晤士高等教育 》 中 , 智利天主教大学也处 于智利第一 , 拉美第四和全 球 第 241 位。 该 校 招 收 全 国 大 学 入 学 考 试 中 成 绩 最 好的 10 3, 前 10 0 名学生的前 2 / 0 2 以上 。 智利科研成果的 1 / 0 名的 1 / 4 在此产 S 生 。 其学术期刊有 7 份被II知识网检索收录 ( 智利大学仅有 3 份 )。 该校每 年 发表的 文 章 数 量 从 20世纪90年代初的微乎其微增长到2007年的700 多 篇。 其出版物 、 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和所获得的研究资助则仅次于智利大学 , 位居全国 第二 , 但却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三的大学 。 与智利大学一样 , 智利天主 教 大 学 所 有 这 些 积 极 的 发 展 是 因 为 学 校 日 益 依 赖私有来源的资金 。 1973年直接来源于政府的资金占学校预算95% ; 到 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 已下降 到 70% ;1992年占学校收入的20% ; 目 前 仅 占 11% 。 另一方面 , 由于智利天主教大学对私人资金的有效管理 ,1992~2007 年 间,学 校 总收入增加了 3 倍 。 可见学校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国际研究型大学 。 实现该目标的时间 节点为 2038 年 , 即该校 150 周年校庆之际 。 以下讨论学校迄今取得的成绩及其 追求世界一流地位仍将面临的挑战 。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93 治理和管理 作为教会大学 , 大学制定使命和法律结构的最高权力属于罗马天主教教会 , 包括梵蒂冈和地方 ( 教区 ) 两级 。 最高官员为名誉校长 , 由圣地亚哥大主教担任 。 自1968 年以来 , 校长为教皇任命的一般信徒 , 其任命基于大学遴选委员会 的 推 荐 , 由圣地亚哥大主教确定 不 具 约 束 力 的 候 选 人 保 留 名 单 。 遴 选 委 员 会 的 大 多 数成员由教授和副教授投票选举产生 , 其余的则由名誉校长指定 。 和智利其他的天主教大学 一 样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没 有 董 事 会 。 最 高 的 校 级 机构为高级理事会 , 由校长及其领导团队组成 , 包括院长 、 从每个学院派出的两 名代表中再选出的 4 名学术人员 , 以及两名学生代表等人选组成 。 教师的管理权力更主要表 现 在 老 师 参 与 院 系 层 面 的 管 理 队 伍 , 胜 过 其 对 学 校权力机构选举的方面 。 教师委员会主要由教授选举产生 。 委员会的成员则由 院系老师选举产生 , 选举往往在系科中进行 。 院长不是通过选举产生 , 而是由遴 选委员会任命 , 该 委 员 会 由 院 系 的 知 名 人 士 以 及 来 自 校 长 办 公 室 的 一 位 代 表 组成 。 院长不由选举产生的合理性与学校分权化的运作模式这一背景有关 。 院长 的任命不仅因为他们学术地位突出 , 得到同事认可 , 同时还缘于其管理能力 。 只 要他们遵循学校批准的学院 预 算 , 其 便 享 有 对 学 院 管 理 的 充 分 自 主 权 (Kol jai tc 1999,354)。 校级行政机构制定学校的常规性政策 , 管理学校用于支持科研和促 进教学创新的资金 , 建立并维护跨学院和跨学科中心与项目 , 执行学校相关事务 的共同标准 : 如开设新的学位 课 程 、 基 础 设 施 质 量 、 信 息 技 术 创 新 , 实 施 大 学 的 整体规划和预算等 , 以下将予以详述 (Kol jai tc1999,354 355)。 大 学 财 政 正如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智 利 大 学 , 由 于 公 共 财 政 补 贴 的 削 减 和 学 术 与 行 政人员的过于繁杂和效率 低 下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也 面 临 着 不 良 财 政 状 况 。 但 天 主教大学的危机高峰比智利大学早了 10 年 , 处理的方式也更为激进 。 作为私立 大学 , 天主教大学比智利大学在人员裁减方面有更多的合法空间 , 在提高学费方 面也面临较少的政治干扰 , 也能够通过长期贷款筹措资金 。 智利天主教大学在 20 世纪 90 年 代 通 过 其 附 属 企 业 创 造 可 靠 的 收 入 来 源, 获得相当成功 , 这些企业主要包括电视频道和医疗中心 。 到 20 世纪 90年代末 这些附属企业创 造 了 大 学 总 收 入 的 60% (Bernac soi2 n 005,255)。 目 前 天 主 教 19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大学附属的企业除卫生服务网 络 和 电 视 台 外 , 还 包 括 开 发 和 利 用 大 学 宝 贵 的 土 地资产的房地产 公 司 , 以 及 提 供 工 程 咨 询 、 培 训 和 测 试 服 务 的 DICTUC 公 司。 DICTUC 创建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 但只 在 最 近 4 年 开 展 了 如 企 业 孵 化 等 重 要活动 。 2005 年 , 为了管 理 和 指 导 该 大 学 所 有 营 利 性 下 属 实 体 , 该 校 还 成 立 了 控股公司 , 旨在将大学商业公司的管理与学术管理分开 , 前者由控股公司等校办 企业董事会代表管理 , 对大学的上层领导负责 。 各学院的预算拨款主要基 于 大 学 的 五 年 计 划 , 其 形 式 为 学 校 和 院 系 签 订 年 度合同 。 学院致力于 推 进 该 学 校 战 略 目 标 执 行 项 目 , 学 校 则 提 供 必 要 的 资 金 。 此外 , 连续性预算基本上考虑已经雇用人员的薪金和学院创收的收入 , 包括学院 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所获取的收入 、 研究项目的管理费用 , 以及咨询服务 和技术服务的收入等 。 学院仅保留其自主创 收 的 资 金 , 学 校 管 理 部 门 从 中 扣 除 10% 的 管 理 费 用 。 除自主创收的经费外 , 学校将 其 所 有 经 费 收 益 按 照 经 由 谈 判 达 成 的 预 算 分 配 给 院系 。 也就是说 , 本科生学费 、 公 共 拨 款 和 校 办 企 业 的 创 收 等 都 分 配 给 院 系 , 没 有先验性的院系配额 。 相比智 利 大 学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的 管 理 高 层 在 使 用 资 金 分配的手段服务于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方面的权力要大得多 。 如果某个学院需 要为新的发展项目增加资金投 入 , 它 必 须 说 服 学 校 认 可 项 目 的 实 施 有 助 于 推 进 学校发展计划 , 从而得到学校支持以此获取自主创收的额外资金 。 战略定位与目标 大学的天主教身份以及其为国家与教会服务的使命在学校战略规划和其他 指导性文件中都得到强调 。 其最近的发展规划 (2005~2010 年)认 为,这 种 忠 诚 是大学传统和未来发展的基 石 。 学 校 的 优 势 有 : 校 长 的 任 期 较 长 ( 过 去 120多 年仅有 10 任校长 ); 尤其在发生危机时 , 对资源的管理能力以及责任心 ; 专业项 目和组织特征 的 创 新 能 力 ; 以 及 较 少 被 拉 美 大 学 典 型 的 政 治 化 所 影 响 的 组 织 文化 。 智利天主教大学力求通过 20 多年的努力转型成为国际公认的研究型大学 , 超越其在智利高等教育系 统 的 声 望 , 将 影 响 扩 大 到 整 个 拉 美 乃 至 全 球 。 正 如 其 战略规划所述 , 实现该愿景需要努力更新课程和专业项目 , 加强研究和博士生项 目 , 加强国际化 , 扩大对外影响 、 社区服务和公共政策参与 , 以及推动学术和行政 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等 。 在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 方 面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认 识 到 各 院 系 之 间 的 表 现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95 并不平衡 , 需要培育和加强在社会科学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 , 有如在 自然科学和精密科学方面一样 。 例如 , 在化学 、 物理学 、 生物学和数学等专业中 , 4, 而在社会科学 、 工 商 管 理 、 文 学 、 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教师超过全部教师的 3/ 教育学 、 法学 、 传播学 、 建筑学和艺术等专业中 , 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教师只占全 3 左右 , 甚至还要更少 。 研究经费资助 、 博士研究生和研究成 部教师的一半到 1 / 果出版物的数量也与此类似 , 同样集中在自然科学 、 精密科学和应用科学与工程 等领域 。 在国际化方面 , 正如战略规划所述 , 要引领大学成为拉丁美洲首屈一指的研 究生教育中心 。 规划强调 , 这不仅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国际交流 , 聘请更多的 国际教师 , 还需要通过国际认证等形式为各学科和专业引入国际学术标准 。 最后 , 为了使战略的各个方 面 取 得 进 展 , 学 校 充 分 认 识 到 教 授 、 管 理 者 和 其 他教师员工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 收入结构 ) 维持资金的可持 续性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之必要 。 规划指出要改善有关人才招聘 、 晋升 、 保留 、 补偿 、 开发 、 评价和退休等方面的人事政策 , 以确保能够吸引并留住最优秀 的人才 。 大学注重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 并坚持分权化的管理模式 , 同时协调并融 入 各 学 院 的 战 略 发 展 计 划 中 , 使 其 与 学 校 的 战 略 发 展 目 标 保 持 一致 。 学 术 事 务 过去几年 , 智利天主教大学在其战略规划所强调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 例如 , 在教师发展方面 , 学校最近推出了大胆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 对教师的选 任 、 晋升和评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学校行政机构对这些过程可施加更大的影 响 。 新规定中最大的变化是要 求 所 有 教 授 既 要 进 行 科 研 也 要 进 行 教 学 , 而 兼 任 教师可以只从事教学 、 科研 或 其 他 学 术 事 务 中 的 一 种 。 教 师 的 教 学 和 科 研 成 果 都成为教师晋升时的砝码 , 而 之 前 只 需 满 足 其 中 一 个 方 面 的 条 件 即 可 。 任 何 级 别的职称的聘任或晋升都要求持有博士学位 , 或相应的最高学位 , 或国际基准同 等能力 ( 如艺术学科 ), 而此前晋升教授也只需硕士学位即可 。 智利天主教大学在对其专业领域进行国际认证方面已经迈入了稳步的国际 化进程 。 如 商 学 院 获 得 了 国 际 高 等 商 学 院 协 会 (theAso sca ito i oA nt dvane c Col lei gaeS t chol oso fBus ine ss) 认证 ; 工程专业通过了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 t 会( heAcr cei dtt aionBor adforEn i gneer ingandTechno logy ) 认证 ; 建筑学通过 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 ( theRoyl a Ins tit uteo fB r iti shA rci hte t cs)认 证;医 学 通 19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过了美国医学院 校 协 会 (theAmei rcanAso s i cai to o nfrMed iclC a ol legs e )认 证; h 新闻学获 得 了 美 国 新 闻 传 播 教 育 评 审 委 员 会 (t eAcc rei dta tionCouni clon Educ ato ini o nJ r u nl aismandMas sCommunc iai ton) 的认证 。 智利天主教大学对研究的 支 持 有 两 个 原 则 : 对 于 自 然 科 学 和 精 密 科 学 , 通 过与企业的互动取得基础科学 研 究 的 成 功 , 从 而 发 展 与 经 济 相 关 的 基 础 科 学 研 究创新 ; 对于人文与社会科学 , 面临的挑战是其自身能否超越单一的知识积累和 知识传播功能 , 建立 扎 实 的 研 究 。 为 支 持 研 究 和 发 展 议 程 , 学 校 邀 请 代 表 行 业 ( 而非单个企业 ) 技术兴趣的企业官员和主管 , 如来自酿酒厂 、 造纸厂 、 果农 、 采矿 和能源等行业的代表 , 组织成立了商业委员会 , 委员会的成立旨在为企业主管建 立一个与大学进行商讨的平台 , 为 其 生 产 过 程 中 的 问 题 寻 求 具 有 研 究 基 础 的 解 决方案 。 对于社会科 学 和 人 文 科 学 , 主 要 策 略 是 加 强 教 师 的 研 究 能 力 , 如 前 所 述 , 学校已出台新的教师管理条例作为支撑 。 结 论 就其经费结构和私有化程 度 而 言 , 智 利 的 高 等 教 育 制 度 在 拉 丁 美 洲 是 个 例 外 。 相比拉丁美洲的其他顶尖大学 , 如巴西 、 阿根廷 、 墨西哥等国的大学 ( 参见本 书中蒙特雷理工学院的科学产出数据 ), 智利天主教大学和智利大学在效率和效 益指标方面十分突出 , 如研究者的人均论文数量 、 生均支出 、 入学率与毕业率等 指标 。 然而 , 两所大学下一阶 段 的 发 展 将 需 要 政 府 更 多 的 支 持 和 战 略 参 与 。 对 于智利大学 , 其内部改革也可能是其腾飞的条件 , 以下将对此进行阐述 。 智利大学 : 发展前景 智利大学所面临的挑战体 现 在 公 共 政 策 方 面 , 要 想 克 服 这 些 挑 战 需 要 政 府 采取行动 。 经合组织 (OECD) 在 其 最 近 有 关 智 利 高 等 教 育 的 报 告 中 明 确 指 出 , 政府给予这所大学的资金微不 足 道 , 无 论 如 何 都 不 足 以 维 持 一 所 现 代 大 学 的 运 作 ① 。 此外 , 还有政府对大学管理上的限制 , 使智利大学无法对市场主 导 下 的 环 境需求与机会迅速做出反应 。 但智利大学也存在内部障碍 , 主要源自 18 个学院和研究机构在以下作为研 ① 经合组织建议高等教育的公共资金翻一番 , 其中不包括公共 投 资 和 研 发 经 费 , 即 使 如 此 , 也 大 大 低 于 经合组织的基准 (OECD2009)。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97 究型大学的本质要素上的异 质 性 : 教 师 的 研 究 资 历 、 筹 资 能 力 、 管 理 能 力 、 管 理 支持 、 创新意向以及与外部 世 界 的 联 系 等 。 这 种 能 力 和 表 现 的 多 样 性 是 分 权 化 的消极面 , 不然的话分权将不 失 为 一 种 管 理 庞 大 而 复 杂 的 组 织 的 合 理 的 甚 至 可 能是唯一合理的策略 。 但是 , 没有权力制衡的分权就会造成组织散漫 、 混乱 。 就 智利大学而言 , 学校的中央行政 , 不论校长及其团队的权力和能力如何 , 都缺乏 有效的手段来引导大学朝 着 战 略 目 标 前 进 。 只 要 有 正 确 有 效 的 手 段 , 分 权 举 措 是可以成功的 。 但现有的措施 似 乎 太 过 生 硬 且 政 治 成 本 过 高 而 不 便 经 常 使 用 。 例如 , 校长可以命令某个学 术 单 位 重 组 并 对 重 组 进 行 干 预 。 在 这 种 特 殊 的 体 制 下 , 大学可以终止这些单位所属教师的任命 。 若他们想要返回任职 , 可要求他们 重新申请 , 并对其学术工作 进 行 评 价 。 这 个 程 序 在 过 去 10 年 已 实 施 过 两 次,首 次是在社会科学学院 , 目前在公共事务研究所施行 。 然而 , 尽管这种方案很容易 执行 , 但这种强烈的干预措施不适于心理脆弱者 , 也不适于大学的日常管理 。 政府通过监管和资金投入 , 可 成 为 智 利 大 学 转 型 过 程 中 的 盟 友 。 复 兴 人 文 学科和社会科学项目的举措就是令人鼓舞的例证 : 政府将在 5 年内为学校注入 约 2000 美元的资金 , 要求学校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里程碑 , 并且完成合 同 商 定 的生产率 。 另一种模式是通过绩效合同资助智利大学约 700 万美元进行行政改 革 , 如前所述 。 在监管方面 , 专业 ( 项目 ) 认证方案已经帮助这所大学明确 、 公开 、 合理地确定了存在的问题 , 并施压于学术单位对这些问题采取行动 , 使那些趋于 将自己看做相关领域领导的学术人员摆脱了自满情绪 。 这些措施是值得尝试的 , 但 遗 憾 的 是 光 有 这 些 仍 然 不 够 。 智 利 大 学 的 领 导 已经认识到 , 特别是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相比 , 在资金方面 , 成为公立大学好处甚 微 , 官僚成本很高 。 一般而言 , 政 府 不 希 望 过 多 地 卷 入 公 立 大 学 的 事 务 , 即 使 校 长相当开放地进行邀请 , 因为 校 长 们 明 白 牺 牲 一 点 自 治 而 换 来 政 府 为 学 校 带 来 有利的变化是一桩不错的交易 。 其实 , 政府比大学的责任更加重大 ( 更应受到责 备 )。 让我们回到本章开篇有 关 智 利 高 等 教 育 的 政 治 经 济 问 题 上 : 智 利 高 等 教 育的公共投入非常有限 , 然而高等教育发展成绩却如此斐然 , 实属难能可贵 。 然 而 , 智利的大学若要在国际大学排行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 , 无疑将需要国家更多 的参与 。 智利天主教大学 : 发展前景 在拉丁美洲的私立大学中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是 成 功 跻 身 于 研 究 型 大 学 行 列 的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 。 其他的成功案例包括在巴西较为发达州的几所天主教 19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大学和 位 于 哥 伦 比 亚 首 都 波 哥 大 的 洛 斯 安 第 斯 大 学 ( Unv ies ridadd o els Ands e )。 然而 , 正如智利天主教大学 2004 年 的 认 证 报 告 中 所 指 出 的,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跟智利大学一样具有较大异质性 。 虽然有的院系已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 进展 , 向着研究型大学典型模式发展 , 但是有的院系仍然保持较传统的以教学为 主的状况 。 这种院系之间的发展不平 衡 不 仅 存 在 于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 也 存 在 于 智 利 的 所有其他大学 。 与众不同的是 , 对 于 许 多 困 扰 着 智 利 其 他 大 学 包 括 智 利 大 学 发 展的根本性问题 , 如大学的治理机制 、 管理体制和资金的可持续性等 , 智利天主 教大学已成功地与智利的高等教育 环 境 进 行 协 调 , 使 以 上 问 题 得 以 解 决 , 并 且 取得 了 令 人 满 意 的 效 果 。 当 公 立 大 学 不 时 地 与 其 所 有 者 即 政 府 为 缺 乏 指 导 和 支 持 等 问 题 发 生 争 执 时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与 天 主 教 会 之 间 不 存 在 这 些 悬 而 未 决 的 问 题 。 该 校 也 没 有 背 负 沉 重 的 债 务 负 担(事 实 上 ,其 年 度 债 务 仅 为 智 利 大 6), 因 而 更 为 关 注 开 发 新 的 资 金 来 源 , 而 非 疲 于 维 持 收 支 平 衡 。 智 利 学的 1 / 天主教大学的治理机制及管理架构合理地平衡着教师的自主 权 和 学 校 的(中 e 央 ) 决 策 和 监 察 之 间 的 关 系 。 当 需 要 惯 性 离 心 力 (cnr tiu f ga l i net ria)来使平衡 得 以 恢 复 时 ,大 学 能 够 及 时 应 对 ,如 2008 年 《 教 师 行 为 准 则 》(Fau clt yCode) 的 调整即为例证。 过去 10~15 年智利天主教大学的努力可以伯顿 · 克拉克 (But ronCa lrk)关 于创新型大学共同特征的 5 个 发 展 要 素 来 表 述 , 这 些 大 学 首 先 在 欧 洲 发 展 起 来 (Ca lrk1998), 随后扩展到其他地区 ①(Ca lrk2004)。 实际上 , 智利天主教大学已 具备多元化的筹资基础 , 以弥补政府资助的削减 , 多元化的筹资基础主要针对私 有资助收益 , 而非学费 。 这些 措 施 加 强 了 该 校 核 心 监 管 的 作 用 , 也 同 时 确 保 实 施 必 要 的 分 权 机 制 。 分权机制的实施体现在学校确保各中心能够独立分配资金于学校优先发展项目 ( 可能来自院长的提议或者来自 大 学 的 战 略 发 展 目 标 ); 也 体 现 在 确 定 各 中 心 在 发展领域专业时遵循统一不变的标准的职责 。 智利天主教大学控股公司和学院 ( 如工程学院的 DICTUC) 与学校两级的研 发中心和技术转移办 公 室 都 出 现 了 “ 发 展 外 围 ”(devl eopmena tlpe riphr ey)。 本 ① 事 实 上,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是 克 拉 克 在 他 的 第 二 本 关 于 创 业 型 大 学 的 著 作 中 所 分 析 过 的 案 件 之 一 l (Cark2004,11 21 )。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199 案例中 , 克拉克所说的 “ 激活的学 术 心 脏 地 带 ” 并 非 由 新 的 创 业 型 跨 学 科 中 心 和 研究所建立组成 , 而是由传统的学术组织在 20 年前朝创业型发展而成 , 当时这 些学术组织能够保留其研究生 教 育 和 继 续 教 育 、 咨 询 服 务 和 技 术 服 务 以 及 研 究 的管理费等收入 。 最后 , 智利天主教大学通过私有资源谋求发展的文化显然已经制度化 , 这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 执 行 的 、 大 学 不 依 靠 政 府 拨 款 而 进 行 持 续 发 展 的 政 策 的最终结果 。 的确 , 从国际比 较 的 角 度 看 , 以 公 共 资 金 为 主 对 私 立 的 、 具 有 宗 教 传统的大学进行资金投入实属不寻常 。 尽管智利天主教大学对公共利益发展的 贡献巨大 , 但政府今后可能更愿意集中资助公立大学也在情理之中 。 如果按照继续严格实施已经开始的政策 , 智利天主教大学拟在未来 20 年建 成一所国际公认的研究型 大 学 的 目 标 是 能 够 实 现 的 。 如 果 政 府 投 入 额 外 资 金 , 无疑会加快其前进步伐 。 但为 了 保 持 其 竞 争 实 力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似 乎 要 将 其 发展的筹码压在当地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创新与转移上 。 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发展的共同模式 如果以发达国家科研最为密集 (re sea rc n hiteni sve)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来衡量 , 目前这两所大学都还未成为研 究 型 大 学 (re ser achunv ies rii tes)。 然 而 , 就拉丁美洲大学在过去几十年 一 味 发 展 专 业 教 学 工 作 的 典 型 特 征 来 看 , 这 两 所 学校肯定有资格称 之 为 研 究 导 向 型 大 学 (re ser ach -oi rene tdunv ies rit ies)。 两 所 大学都一致渴望成为国际知名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 但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实 现 该 目 标 的 时间框架和建设路径则更 为 清 晰 。 相 比 智 利 的 其 他 大 学 , 如 果 智 利 最 多 只 能 支 持两所大学实施此类 重 点 建 设 的 话 , 就 目 前 的 状 况 而 言 , 这 两 所 大 学 无 疑 最 为 适合 。 在这两所大学 , 具有广泛国 际 联 系 的 卓 越 研 究 中 心 与 以 传 统 的 专 业 教 学 为 中心的学院并存 。 拥有高收入 、 博士学位 、 活跃在主流的科学生产和技术转移的 全职教师集群与其他一些院系的 、 积极参与专业教学的 、 不以挣取大学薪水为谋 生手段的兼职教师并存 。 自然和精密科学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 随后 发 展 人文学科研究 ; 而社会科学 、 艺 术 以 及 专 业 学 科 整 整 晚 了 一 两 个 年 代 。 然 而 , 科 学家可以利用学科历史 、 研究动机 、 政治影响和专业知识等因素获取公共研究资 金 , 学校的政策和条例也对 他 们 更 为 有 利 。 这 便 造 成 研 究 人 员 与 专 业 教 学 人 员 之间的内部紧张局势 , 其中前者 ( 即 研 究 人 员 ) 以 其 固 有 地 位 和 参 与 学 校 决 策 的 活跃程度而占据上风 。 20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两所大学的科研领域都更 多 地 由 研 究 人 员 的 研 究 计 划 推 动 , 而 非 学 校 顶 层 的战略方向所决定 。 智利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都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合科 研与教学 、 融合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 但是这样的协同发展 , 如智利天主教大学 最新实施的 、 同时基于教学和研究表现而定的教师晋升条例 , 尚属例外 。 两所大学都缺乏利益相关 者 参 与 治 理 , 从 大 学 与 他 们 所 服 务 的 社 区 建 立 持 久关系的角度看 , 这是两所 大 学 的 薄 弱 之 处 。 然 而 , 在 院 系 、 研 究 中 心 和 专 业 项 目层面 , 它们与社区的关系 较 为 紧 密 ———或 许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在 这 方 面 有 更 好 的计划和组织 。 此外 , 天主教 会 也 是 该 大 学 的 利 益 相 关 者 。 虽 然 教 师 和 学 生 都 不必是天主教徒 , 但高层管理人员的招募却倾向于有相同信仰的人士 , 并且一般 具有相同文化背景 , 这就限制了顶层管理者的多元化发展 。 两所大学权力分配的特点 都 是 底 部 沉 重 , 也 就 是 说 大 多 数 决 策 都 是 在 学 院 层次 做 出 的 , 而 不 是 在 学 校 的 最 高 管 理 层 , 更 不 是 在 国 家 政 府 层 面 ① 。 然 而 , 智 利天主教大学学校高层的权力相对较大 , 这一方面是因为该校 80 多年的教会文 化传统 , 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掌权 者 ( 当 局 ) 不 是 由 选 举 产 生 。 天 主 教 大 学 的 校 长 最终是教会的一员 , 而不是学术群体的代表 , 尽管他可以得到教师的支持 。 任命 产生的院长帮助管理学校 的 运 行 , 同 时 领 导 学 院 。 而 智 利 大 学 的 院 长 通 过 选 举 产生 , 只负责管理学院内部 事 务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权 力 更 为 集 中 的 一 个 负 面 影 响是 , 如果校长朝着错误的方向领导 , 则整个大学都要遭受损失 ; 而在智利大学 则更有可能部分学院兴盛 , 部分学院消退 。 在智利 , 政府在大学的战略 指 导 上 基 本 缺 位 。 公 立 大 学 不 满 如 此 被 弃 置 的 状态 , 等待政府来表达其对 大 学 的 期 望 。 但 除 了 强 调 智 利 基 于 知 识 创 新 的 经 济 和高端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并以 研 发 资 助 和 研 究 生 奖 学 金 支 持 以 上 观 点 外 , 政 府 不太表态 。 另一方面 , 这种放任 态 度 的 好 处 是 使 大 学 免 受 政 府 强 行 实 施 的 可 能 不受大学欢迎的政策之苦 , 但 这 并 不 表 示 可 以 免 受 官 僚 管 制 。 这 对 智 利 大 学 尤 其不公平 , 因为这种管制适于 公 立 体 质 的 智 利 大 学 而 不 适 于 作 为 私 立 机 构 的 智 利天主教大学 , 不管他们各 自 接 受 公 共 资 金 的 水 平 如 何 。 智 利 大 学 接 受 公 共 部 门财政资助的消极后果 之 一 是 政 府 对 其 非 学 术 人 员 终 身 任 期 的 强 制 。 20年前 智利天主教大学因为经费所限 可 以 解 聘 不 必 要 的 工 作 人 员 , 而 智 利 大 学 则 必 须 对他们永久留任 。 以下数字可 见 一 斑 : 智 利 大 学 , 其 学 生 与 教 师 规 模 略 大 于 智 ① 不论智利的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 , 在 管 理 上 的 充 分 自 治 在 其 他 地 方 较 为 少 见 。 与 此 相 反 的 情 形 , 可参阅本书中有关马凯雷雷大学的章节 。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201 4 倍 , 两者均不计其医院和医学中心的非学 利天主教大学 , 行政人员为对方的 2. 术人员 。 两校之间的差异可以描绘出两者寻求发展研究型大学的竞争条件 。 智利天 主教大学的条件看来更为 有 利 。 它 已 在 组 织 、 管 理 和 筹 资 等 的 重 要 指 标 方 面 达 到了稳定状态 , 而智利大学则不然 。 他还在寻找中心与边缘的平衡 , 发展相关信 息技术系统以展示学校的改革 变 化 , 以 满 足 政 府 的 需 要 为 条 件 要 求 政 府 增 加 资 助 , 这种交换条件的方式被称作一项 “ 新交易 ”。 尽管两所大学致力于成为 以 研 究 为 中 心 的 大 学 , 并 在 其 战 略 上 有 许 多 相 似 之处 , 但就其差异而言 , 除上述 几 点 外 , 一 个 关 键 的 区 别 出 自 两 者 的 性 质 : 智 利 大学选择国家和政府作为 战 略 伙 伴 , 而 智 利 天 主 教 选 择 了 私 营 部 门 。 这 并 不 是 说智利大学不靠企业支持和学 生 学 费 , 或 是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可 以 远 离 政 府 的 公 共研究经费 。 他们已经拥有 这 些 资 源 , 这 些 资 源 今 后 也 不 太 可 能 被 剥 离 。 问 题 在于需要打破国别界限获取额外的支持 。 智利大学期望并要求来自公共部门的 支持 , 并动用其政治影响力以使这种情况发生 。 相反 , 智利天主教大学也许希望 政府能够同样为其指明发展方向 , 并尽力说服政府提供支持 , 但是该校同时也在 加强建立与企业的联系 。 在本书中 , 由马莫雷侯撰 写 的 一 章 分 析 了 “ 墨 西 哥 式 ” 研 究 型 大 学 。 在 当 地 文化传统和环境的影响下 , 本 章 两 个 智 利 大 学 的 案 例 也 能 够 形 成 他 们 各 自 的 认 同感 。 从拉丁美洲的传统来看 ,“ 智 利 式 ” 研 究 型 大 学 仍 然 将 继 续 关 注 其 专 业 培 训的特殊需要 , 拥有相 当 规 模 的 兼 职 教 师 , 创 造 知 识 并 为 本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服 务 。 研究不太可能取代教学成 为 大 学 的 主 要 功 能 , 但 是 智 利 大 学 和 智 利 天 主 教 大学都在试图推动一个教师参与研究的教育发展过程 。 研究生招生规模将继续 增长 , 但若干年内 , 研究生部不可能成为学校主要的入学招生部门 。 即使增加公 共资金的支持 , 智利大学和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仍 将 保 持 对 私 有 资 源 收 入 部 分 的 强 烈依赖并且确保他们今天所享有的广泛自治 。 参考文献 At lbc ah, Phl iip G. 2007. Empi re fk so nowe ldgeanddevl eopmen t n W .I ol r l dcas s wor ldwide:Transformin e grsa e c rhuni ves rit iesinAs iaandLai tnAmer ica, ed.Phl iipG. At lba chan o dJrgeBa l췍n,1 28.Bl atimor e o :J hnsHopki nsUni v .Pr ess. Ari ragada,Pa trc iio.1989. F i n ani cami enod t ae el duc ac췍 i u ns pe rire o nChl ie1960 1988. Sani tago,Chl ie:FLACSO. 20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Ben r s acon i ,And췍 rs.2005.Uni ves rit yet nrepe rneus rhi pinadeve loi pn o gc unt ry:Th a ecseo f h t eP.Unv ies ridadCa췍 tlc iadeChl ie:1985 2000.HighrE e dua cto in50(2): 247 274. ——— .2007. Aret h r eer ese arch un ive rst iie sin Chi le? I n Wol r l d cas w s ol rdwide: Transformin e grsa e c rhuni ves rii tesinAi saandLai tnAmei rca, ed.Phi lipG.At lbc ahand o JrgeBl a췍n,234 259.Bl atimoe r o :J hnsHopki nsUni v .Pr ess. Brunne r o ,Js o 췍Jaqí un.1986. Informeso brelaedua cc췍 i u ns pei rore nChi le.Sant iago,Chl ie: FLACSO. Ca lrk,But ronR.1998.Cra etn i n gete r prn eeur ialunv ies rii tes:Organz iat ionalpat h waysof r tansformai ton.Oxo frd:Per g amon. ———.2004. S u sti ann i gchangei nunv ies rii tes.Cot ninut iisi e nc as t esude isan o dcnc eps. t Mad ienhead, UK: OpenUnv i .Pe rss. Cone sjodeRet coe rsd a elsUni ves ridade sChl iens(C a RUCh) .2007.Anuar ioEs tadi stc io. Sani tago,Chl ie:CRUCh. Hunneus, Cal ros.1988.La Reforma Uni ves rit ara v i eit ne año s de spus. S 췍 ani tago, Chl ie:CPU. Kol jai tc,Mak t o.1999.Ui ti ldads e r ,oien tai c췍na lmec radoyds ecen trl aia zci 췍n: “Nuevs a d ”ies a pr aalaadmn iis trc ai췍nun ivr esi tai raenLat inoam췍r ica.Et sudi o ' sPul bic os, no.73: 335 358. Krebs, R., M.A.Muñoz,andP.Vad lii ves o .1994. H i str oiadelaPot nifi ciaUnv ies ridad Ca췍 tlc iadeChl ie1888 1988.Sant iago,Chi le:Edi cionsU e ni ves ridadCat 췍li cadeChl ie. Lehmann,Cal ra.1990.Ane tcedet ne e s ytndeni casene lss itemadef inani cami enod t a el educ ac췍 insupr eirc o i hlena.InFinani cami enod t aE el duc ac췍 inSupe rio r :Ane tcedet nesy ds eafí os, ed.Car laLehmann,31 78.Sant iago,Chl ie:Cet nrodeEsu t d io ' sPubi lco s . Levy,Dan ielC.1986. H ighr e edua cto inan h dt t esaei t nLai tnAmei rca:Prv i a techal lengs e op t ul bicdominane. c Chi cago:Uni v .ofChi cagoPr ess. Levy, Dan iel C., andAndr 췍sBer n s acoi n .1998.Unv ies riyo t fChl ie nI .I t nernat ional i dci tonaryofuni ves riyh t i str ois, e e d.Cao rlSummef ril edandMar yEi lzabt ehDev ine, 464 467.Chi cago i :Ftz royDea rbon r . Mel lae f ,Roa lndo,Ant o i naRebl oledo,andMar ioC췍d r ens a . 1992.Hit soi radelaUni ves ridad deChi le.Sant iago,Chl ie:Edi cione sdelaUnv ier sidaddeChi le. Mii nsr t fE yo duc ati on,Chi le.2010.Compend ioEt saí dst ico.ht tp: //www. divs eup.c l/i ndex. php?opt ion=c o m_cone tnt&ve i w=a rti cle&id=94&It e md i =58. OECD. SeeOrgan izt aio o nfrEconomcC i oope rai tonandDeve lopmet n . Orgai nzt aionf orEconomcC i oope rat ionandDevl eopmen t .2009.Ter tia ryedua cto i nC ni hl ie: Rei vew fn so t aionlp a o lii cesfre o duc ato in.Pai rs:OECD. RICYT [Netwoko r n fI d ict aosf r o rSi cenc eandTechnl oog t y] .htp: //www. rict y .or g/ 第八章 一流大学的私立和公立模式:智利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203 n itr eio r/it nei rora .sp? Nv ie2=1& l Ii doma=(ac ces sedAugut s 28, 2009). Sr erano,So l .1994.Uni ves ridadyNai c췍n:Chi lee l ne i sgl oXIX.Sani tago,Chi le:Edi tor ial Unv ies ria tra i . Tec rea r .2008.Api rl8. UCH.SeeUnv ier sidaddeChl ie. Unv ier sidaddeChl ie.2004.Proyc et i oPlo todeAce rdt iai c췍 n nIst itui conl a n .Ifo r med a el Unv ier sidaddeChl ie.Sani tago,Chl ie:Uni ver sidaddeChi le. ———.2007.Pa lndeMeo jrame int oInt sit uco ina l .Sat niago,Chi le:Uni ves ridaddeChi le. ———.2008.Anur aio2008.Sani tago,Chl ie:Unv ier sidaddeChl ie.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 墨西哥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弗朗西斯科 · 马莫雷侯 ( Franc isoM c armol ejo) 如同其他国家的共同趋势 , 近来墨西哥也渴望发展其部分高等教育机构 , 使 之可与其他国家的顶尖研究型大学处于同一水平 。 公立大学中墨西哥国立自治 大学 ①(Nai tonlA a uo t nomousUnv ies rit yofMei xco) 一直致力于此追求 ; 而私立 高等教育机构中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Technl ooi gcl a I n t siu tt fH eo ighe rEduc ati on t Sui de fM so ont ere ry,简称ITESM) ② , 已 经 走 上 了 类 似 的 但 又 有 所 不 同 的 路 径 。 考虑到墨西哥国立 自 治 大 学 的 情 况 已 有 许 多 学 者 研 究 ③ , 而 对 蒙 特 雷 科 技 大学缺乏研究 , 本章试图分析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情况 , 特 别将对位于蒙特雷市分校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 近年来 , 蒙特雷科技大学以 其 优 秀 的 品 质 成 功 地 在 国 内 外 赢 得 了 良 好 的 声 誉 。 蒙特雷科技大学始建于 1943 年,位 于 墨 西 哥 蒙 北 部 新 莱 昂 州 的 首 府 特 雷。 近年来 , 虽然最具研究实力的旗舰分校仍在蒙特雷市 , 但该校已通过设立分校的 形式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 区 , 甚 至 扩 展 到 其 他 国 家 的 几 个 城 市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① 毫无疑问 , 最好的墨西哥研究型大学是 墨 西 哥 国 立 自 治 大 学 , 它 自 称 为 墨 西 哥 最 好 的 研 究 宝 地 。 墨 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 历史悠久 、 学科广泛 , 是该国规模最大的 大 学 , 就 其 所 有 相 关 的 指 标 看 , 都 是 最 重 要的大学 。 该校在世界大学中的突出地位可以从广为人知的 大 学 排 名 中 得 以 反 映 , 如 上 海 的 世 界 大 学学术排名以及 《 泰晤士高等教育 》 大学排名 。 ② 其正式 名 称 为 蒙 特 雷 高 等 教 育 和 技 术 学 院 (Int sitt uoT ecno췍 lgi coyd eE st u i dosSupero iresd e Mone tre ry, 简称 ITES M)。 但在西班牙语中常 被 称 作 蒙 特 雷 理 工 大 学 (T c enl o췍gc iod eM one trrey), 英语中也常被称作蒙特雷科技大学 ( M one trre n yI t sitt ueo fTe chnl oogy)。 ③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案例已有不同作 者 对 其 进 行 了 分 析 , 如 它 对 当 代 墨 西 哥 生 活 、 政 治 和 社 会 各 方面的影响 (C amp1 984), 其学术模型的局限性 ( M l ao2 007), 其独特的管理 和 结 构 (O rdoi rka2 003), 以及这所拥有 2 8 万学生的巨型大学所 面 临 的 挑 战 。 相 比 之 下 , 关 于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历 史 和 特 征 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05 学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好案例 , 因为该校具有独特的历史 、 鲜明的特色 , 并正式 宣称要成为墨西哥顶尖的研究型大学 。 本章将借用 萨 尔 米 (Sl ami2009) 在 其 模 型中界定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 学 普 遍 存 在 的 几 个 基 本 特 征 , 分 析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的相关特征 。 本章将指出 , 尽 管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关 键 指 标 与 这 些 特 征 较 为 一致 , 但是其整体研究成果仍然很少 , 研究范围也相对有限 。 萨尔米所界定的研 究型大学的特征中 , 最为重要的是学校人才汇聚的能力 、 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治 理模式 。 许多学者认为 , 由于学校独特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 蒙特雷科技大学在墨西哥 教育系统中为非典型的 (Gae cl-Avi la2005;Ore tga1997;Rhoade seta l .2004)。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工作表现 、 发展重点和学术模式常常遭人诟病 ; 有时又因为其 诸多的前沿领域而受到钦佩 ; 学校的发展有时会与墨西哥商界精英紧密相关 ; 有 时在墨西哥的教育政策发 展 和 执 行 中 又 会 被 忽 略 。 然 而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也 被 认为是拉丁美洲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 , 有时被 称 作 墨 西 哥 最 好 的 大 学 (Ei lzondo 2000;G췍mez1997)。 在研究方面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领导层直到 1996 年才正式声称要建设研究 型大学的目标 。 因此 , 该大学追求卓越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 , 而且集中在蒙特雷 分校 。 当然 , 本章主要对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旗舰分校 ( 即蒙特雷分校 ) 进行分析 , 该分校已经开始朝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 , 但仍未达到此目标 。 墨西哥高等教育系统的历史和背景分析 在墨西哥 , 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部门有显著差异 , 了解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发 展历程和作用应对此差异进行分析 。 尽管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前身墨西哥天 主教大学 (Poni tfi ciaUnv ier sidaddeM췍x ico) 建于 1553 年 , 但墨西哥的高等教育 系统相对年轻 。 墨西 哥 大 学 (theUnv ier sit yofMex ico)在1929年开始确立其 国立和自治的性质 。 几年后 , 特 别 是 在 20 世 纪 四 五 十 年 代,公 立 大 学 开 始 在 墨 西哥各州建立起来 。 这些公立大学总体上遵循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学术模 式和组织模式 , 其中包括 : 开设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 , 通常由兼职教师在本科生 层次开设 ; 从教师成员中选举产生校长和院长 ; 从最近的毕业生和当地的专业人 员中招聘专 、 兼职教师 。 一般情况下 , 墨西哥公立大学的治理模式通常由大学理 事会构成 , 并由教师 、 学生和 院 长 等 成 员 组 成 。 其 他 部 门 , 尤 其 是 影 响 较 大 的 天 主教会和商业组织 , 认为公立 大 学 的 迅 速 扩 张 并 没 能 满 足 或 平 衡 他 们 成 员 的 需 20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求 。 因此这些机构开始对政府施加压力 , 迫使政府逐步授权建立一些私立大学 , 其中包括 1943 年建立的蒙特雷科技大学 。 到目前为止 , 大多数公立大 学 的 资 助 模 式 是 , 以 政 府 补 贴 为 主 , 覆 盖 大 多 数 运行成本 。 一般情况下 , 公立大学收费很少 , 有时只是象征性地收取部分学费和 杂费 , 不论学生的经济状况 如 何 。 相 比 之 下 , 私 立 大 学 的 运 作 , 如 本 案 例 中 的 蒙 特雷科技大学 , 基本由学生的学杂费来维持 , 另有对外服务的报酬 、 私人免税捐 款等收入来源 , 有时甚至还 包 括 彩 票 组 织 的 收 益 。 私 立 大 学 一 般 不 能 享 用 公 共 资金的支持 , 但也有少数例外 , 如通过竞争而获得的某些特定研究项目 、 咨询服 务 , 或与公立大学合作 、 间接参与的资助项目等经费支持 。 20 世纪下半叶 , 墨西哥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增长 。 全国高 等 教 育 在 校 人 数从 1950 年的 3 万上升至 2008 年的近 300 万 。 高等教育的需求增长主要是由 墨西哥人口的快速增长 ( 从 1950 年的 2500 万到 200 0 5 年的 1.3亿)以 及 20世 纪后期快速城市化引起的 。 为 了 解 决 高 等 教 育 的 需 求 问 题 , 墨 西 哥 增 加 了 大 量 专业课程项目 、 扩招了公立大学的入学人数 、 建立了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 。 尤其 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 许多私立大学逐渐发展起来 , 这是由于政府更加重视人口 增长给公共高等教育施加的压 力 而 非 教 育 质 量 , 因 此 对 私 立 大 学 的 建 立 采 取 了 宽松的政策 。 20 世纪 90 年代 , 公共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关注教学方面 , 而在 研 究 方 面 所 作 的努力十分有限 。 此外 , 私立大学通常大多致力于教学项目 , 尤其是对实验室和 科研基础设施投资很少的低成本专业项目 。 适用于公立和私立大学的质量保证 机制直到最近才到位 。 公立与私立大学之间的分化也是直到 20 世纪末和 21世 纪最初 10 年才开始显现 。 目前 , 大型公立旗舰大学和顶尖的私立大学更加重视科研 。 与此同时 , 对于 公立和私立大学基于 外 部 同 行 评 审 的 学 术 课 程 认 证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得 到 逐 步 巩 固 , 且被普遍接受 ( Mao& F l or tes2004), 学校之间开始通过专业评审的方式将 各自区分开来 。 对大学近期发展进程起作 用 的 因 素 包 括 政 府 政 策 的 改 善 、 中 央 政 府 权 力 的 下放和体制的多元化等 (Brunnre e tal.2006), 因此应该将墨西哥高等教育发展 的进程置于整个墨西哥社会发展的背景中进行分析 (Rubo2 i 006)。 高等教育作 为一个系统 , 本身也受到墨西哥经济和社会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 , 对参与国际竞 争的意识不断加强 ( Mad lonad- o Mad lonado2003), 并 且 对 国 际 学 术 界 的 接 触 也 更加频繁 。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07 总之 , 就其规模 、 复杂性和多 样 化 方 面 而 言 , 近 年 来 墨 西 哥 高 等 教 育 领 域 变 化很大 。 2008 年 , 全国共有高校 2442 所 , 其中公立大学 843 所 , 私立大学 1599 所 ; 学 生 2814871 人, 其 中 公 立 高 校 中 学 生 的 比 例 为 6 7% , 私 立 高 校 为 5. 3 3% (T 4. ur i췍n2008)。 整个高 等 教 育 系 统 的 发 展 令 人 印 象 深 刻 : 60年前全国 高等教育机构为数不多 , 在校学生也仅有约 3 万人 , 其中也包括蒙特雷科技大学 仅有的一两百名学生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建立与历史 通过分析蒙特雷科技大学 创 立 和 发 展 的 历 史 , 就 会 清 楚 了 解 为 何 该 大 学 选 择建在新莱昂州 。 新莱昂州位于墨西哥东北部 , 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接壤 , 是墨 西哥与美国贸易往来的主要枢纽 。 其州府蒙特雷被称为墨西哥的金融之都 。 一 般来说 , 历 年 来 新 莱 昂 州 最 重 要 的 区 域 竞 争 力 指 数 仅 次 于 联 邦 区 位 居 第 二 (OECD2009), 是墨西哥经济实力第三强的州 。 近年来该州的工业活动从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过渡到更为尖端的高附加值的 生产活动 ① 。 此外 , 新莱昂州的生活条件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② 。 新莱昂州因为其代代相传的创业文化而闻名 。 其地理位置和大都市的人口 特征等是影响新莱昂州地区经 济 发 展 、 商 界 创 业 态 度 以 及 区 域 经 济 和 大 学 的 国 际化的重要因素 ( Moa r ,Marmoe ljo& Pal vakov ich2006)。 这 些 因 素 对 蒙 特 雷 科技大学的创立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 该州有 43 个 高 等 教 育 机 构,其 中 规 模 最 大 的 是 公 立 的 新 莱 昂 州 自 治 大 学 ( 全国第三 , 学生规模超过 12 万人 ), 蒙特雷科技大学仅居其次 。 蒙特雷科技大学发展简史 新莱昂州从 20 世纪 40 年代 开 始 了 快 速 的 工 业 化 发 展 , 这 就 需 要 大 量 训 练 有素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 从 而 就 需 要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 扩 张 及 其 专 业 课 程 的 ① 联合国所测的蒙特雷州的科技成果指数为 0. 476, 低于美国 的 0. 733, 但 高 于 墨 西 哥 全 国 的 平 均 水 平 (0.389)。 该综合指数关注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和应用上 的 整 体 水 平 。 (h ttp u : // npan1. un . org/it nradoc/ g roups/pubi lc/document s/A PCITY /UNP AN014340.pdf) ②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 该州的人均收入 (2 008 年为 154 37 美元 ) 超过了国家人均收 入 的 8 7% , 而 预 期 寿 命 ( 男性 75 岁 , 女性 79 岁 ) 也超过了国家的平均水平 。 事实上 , 该州是墨西哥贫困水平倒数第二低的 州 , 是国内最不容易边缘化的人群之一 , 由 基 尼 系 数 测 定 表 明 该 州 的 收 入 分 配 情 况 比 墨 西 哥 其 他 地 方做得好 (O EC D2 009)。 20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扩展 。 由于该州的公立高等教 育 机 构 仍 处 于 发 展 初 期 , 因 此 蒙 特 雷 市 的 著 名 企 业家沙达 (Eugei noGar za-Sada) 决定 率 领 一 群 实 业 家 建 立 一 所 大 学 以 直 接 满 足 他们的需要 。 蒙特雷科技大学建于 1943 年 , 是墨西哥历史上第四所私立大学 。 其创校者 认识到该地区公司里的 工 程 师 和 中 层 管 理 人 员 短 缺 (Ei lzondo2003), 而 当 时 所 设立的公立大学模式无法 满 足 该 需 求 。 沙 达 (Sada)是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的 毕 业 生, 为了培养墨西哥现代社会和经 济 建 设 所 需 的 专 业 型 人 才 , 想 要 在 国 内 建 立 一 所 优秀的私立大 学 (Ei lzondo2000)。 因 此 , 作 为 一 所 私 立 的 、 非 盈 利 性 的 教 育 机 构 , 蒙特雷科技大学便于 1943年7月14 日正式建立起来 , 该校独立于任何政党 或宗教团体 。 蒙特雷科技大学成立之初 , 共有 227 名学生和 14 名教师分布在两个本科学 院 : 工业工程学院和会计学院 ( 另有一所中学 )。 当时出于不同原因已在墨西哥 建立起来的私立大学有 : 哈利斯科州由于两个对立的政治集团对抗而建立的瓜 t 达拉哈拉自治大学 ( heAuo t nomousUnv ies rityofG uadala jara); 应天主教团体 的请求而建立的拉萨尔 大 学 ( theLaSal leU nv ies rit y ); 在 墨 西 哥 城 以 美 国 模 式 而建立的美洲大 学 (theUnv ies riyo t ftheAmei rca s )。 作 为 直 接 回 应 企 业 界 需 求而建立的唯一一所大学便是在蒙特雷建立的这所科技大学 。 在该校的历史上 1), 尤 其 是 某 些 与 该 校 科 研 目 标 相 关 的 事 件 更 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 见附 录 9. 为重要 。 具体如下 : 1947 年 :设立蒙特雷科技大学彩票 蒙特雷科技大学开始运作时难免要遇 到困难 , 尽管大学新 成 立 时 是 由 企 业 出 资 支 持 的 , 但 其 所 获 公 共 资 金 不 足 。 因 此 , 若要维持可持续性的长 期 发 展 , 显 然 需 要 其 他 资 金 来 源 。 当 时 , 在 联 邦 政 府 的监督下 , 非营利组织可依法设立彩票机制 , 以期用其收入来支持社会事业的发 展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创校 者 利 用 这 一 机 制 设 立 了 彩 票 。 近 年 来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学的彩票 ( 现为 “ 科 技 彩 票 ”,Sot reoTec)成为其发展资金中的最为重要的来 源之一 。 目前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每 年 发 行 三 期 彩 票 , 年 度 设 奖 总 额 折 合 美 元 2300万 。 每期彩 票 发 行 45 万 张 , 售 出 后 为 学 校 带 来 每 期2900万 美 元 , 全 年 9700 万美元的总收入 。 “ 科 技 彩 票 ” 的 收 益 被 用 于 提 供 奖 学 金 、 设 立 讲 习 教 授 等 , 并已成为支持大学研究活动的关键 。 1950 年 :获得美国认证 在墨西哥对私立大学的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情况 下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领导在 学 校 成 立 短 短 几 年 后 便 决 定 实 行 美 国 高 等 教 育 系 统评审 , 为其学术贡献提供 合 法 化 依 据 。 寻 求 美 国 认 可 不 仅 是 为 了 获 得 国 际 认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09 可 , 也是为了减轻因国家法 规 的 潜 在 变 化 而 带 来 的 冲 击 和 避 免 类 似 的 风 险 。 由 于地理位置相近 , 负责对德克萨斯等 11 个州的教育机构实施评审制度的 、 美国 南部高校协会 (theSouh t r enAss oca ito ino fCol legs& S e chol os) ,接 受 了 这 个 不同寻常的请求 。 学校于 1950 年通过评审 , 这使得蒙特雷科技大学成为美国以 外第一个获得美国区域评审机构认证的学校 。 获得美国协会的认证不仅意味着 国外教育实体的认可 , 而且使学校沉浸于同行评审和组织效率的文化中 , 这在当 时的墨西 哥 高 等 教 育 界 尚 属 罕 见 。 也 对 学 校 未 来 的 发 展 起 到 了 极 其 重 要 的 作用 。 1952 年 :从墨西哥政府获得特别 的 自 治 地 位 自 成 立 后,学 校 一 直 担 心 政 府政策潜在的 、 意外的变化 , 但在第九年的时候这种担忧不复存在 。 这是因为当 时蒙特雷科技大学的领导与联邦政府交涉成功 , 通过了总统特别法令 , 为学校赢 得了 “ 自由大学学院 (Escul eaL ibeU r ni ves rit ara i )” 的特殊地 位 。 该 法 令 赋 予 该 校国家教育部的特惠 条 件 , 即 使 其 享 有 自 主 开 设 专 业 课 程 和 授 予 学 位 的 权 力 。 与极少数几所学校一同获得 “ 自 由 大 学 学 院 ” 地 位 , 使 得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在 调 整 专科项目和采用新的教育与组 织 模 式 上 享 有 足 够 的 灵 活 性 , 无 须 受 限 于 政 府 对 其他私立学校的标准法规 。 1967 年 :向其他城市扩张 在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成 立 的 几 年 后 , 墨 西 哥 其 他 地区的商界 ( 企业 ) 人士开始向学校当局提出在蒙特雷以外的城市开设分校的要 求 , 其中很多为蒙特雷科技 大 学 的 毕 业 生 。 直 到 1967 年,学 校 才 在 太 平 洋 沿 岸 城市 、 索诺拉州的瓜伊马斯 建 立 首 个 分 校 。 这 是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大 规 模 扩 张 到 国内其他城市的开端 。 各个分 校 的 建 立 都 基 于 这 样 一 个 理 念 , 即 在 当 地 设 立 致 力于筹集基础设施和运营成本的董事会 。 蒙特雷科技大学承担了建立教学模式 和管理学校的责任 。 尽管维持 教 学 课 程 的 质 量 是 一 项 重 大 挑 战 , 但 蒙 特 雷 科 技 大学开设分校时这种由当地企业提供资金而蒙特雷科技大学提供学术 ( 教学 ) 服 务和管理的责任分摊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 。 截至 2010 年 , 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 已在墨西哥发展为一个覆盖 25 个地区 33 个分校的庞大网络 , 为整个国家提供 服务 。 1968 年 :颁发博士学位 建校 25 年后 , 蒙特雷科技大学颁发了首个博士学 位 , 即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方 向 。 这 是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迈 向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首 次 努 力 。 这一举措为学校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 也带来了更多的 挑 战 。 这 是 在 1961 年就开始授予硕士学位的有机化学专业教师逐渐巩固的结果 。 这种在学系之下 建立核心教师队伍的方法成为此后学校建立类似研究生专业项目的基础 。 21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1986 年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系统正规化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分校在全国逐 渐发展 , 但到 1967 年开始有些 失 控 , 要 求 学 校 当 局 改 善 其 组 织 与 功 能 。 因 此 致 使学校董事会决定将系统正规 化 , 设 立 系 统 的 总 校 长 和 若 干 主 管 区 域 分 校 的 副 校长 。 1996 年 :决定将科学研究作为其核心使命 虽然蒙特雷科技大学从创建初 期就开展了科研工作 , 但学校未将研究视为其核心职能 , 尤其是在学校没有公共 研究资金的情况下 。 然而 , 学校 之 前 在 分 校 设 立 的 博 士 项 目 在 学 校 教 学 和 科 研 之间引发了矛盾 。 学校要想留 住 优 秀 的 教 师 和 富 有 研 究 兴 趣 的 学 生 , 就 必 须 对 该问题加以解决 。 直到 1996 年在对战略计划进行审查时 , 学校才决定将科研作 为学校的中心活动 。 为了进一 步 巩 固 学 校 在 墨 西 哥 国 内 外 的 表 现 和 声 望 , 自 然 不能忽视研究的作用 。 然而 , 研 究 的 重 点 显 然 将 放 在 与 国 家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的 应 用研究上 , 这样有助于学校 从 企 业 , 或 者 有 时 也 从 政 府 , 获 取 研 究 经 费 。 该 决 策 使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走向内 部 的 非 正 式 分 化 , 因 为 并 非 所 有 的 分 校 都 有 能 力 或有兴趣从事科研 。 10年 后,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系 统 的 33所分校中仅有8所正 式宣布朝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 , 而其余分校不以研究活动为主 (Eni rquz2 e 007)。 1997 年 :创立蒙特雷科技大 学 虚 拟 大 学 20世纪90 年 代 初,美 国 南 部 高 校协会正式质疑了蒙特雷科技 大 学 的 认 证 , 因 为 并 非 其 所 有 的 分 校 都 能 达 到 同 样的质量标准 。 该协会特别指出 , 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具有合格的学位 , 该问题在 旗舰分校以外的分校尤为 突 出 。 学 校 未 能 解 决 替 换 老 师 的 问 题 , 而 且 还 面 临 失 去美国认证的可能性 , 蒙特雷 科 技 大 学 的 领 导 层 决 定 通 过 为 教 师 提 供 研 究 生 远 程教学项目 , 以期大规模提 升 教 师 学 历 来 解 决 问 题 。 这 就 需 要 学 校 大 量 投 资 基 础设施建设 , 以求能为蒙特雷分校的老师们提供远程教育项目 。 与此同时 , 蒙特 雷科技大学与许多学校建立了合 作 ( 伙 伴 ) 关 系 , 如 美 国 的 德 克 萨 斯 大 学 奥 斯 汀 t 分校 ( heUnv ies riyo t fTexa tA sa ut sin) 和 卡 耐 基 梅 隆 大 学 (Carnei geMel lon Unv ier sit y ), 请对方的教授通过卫 星 视 频 ( 会 议 ) 的 形 式 为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各 分 校参加硕士和博士课程学习的教师授课 。 所有的基础设施费用和教师薪酬都由 蒙特雷科技大学承担 , 参与学 习 的 教 师 必 须 承 诺 他 们 至 少 在 接 受 培 训 期 间 继 续 为学校服务 。 此外 , 蒙特雷科技 大 学 还 挑 选 并 资 助 大 批 教 师 到 以 美 国 为 主 的 大 学攻读各种博士生学位课程 。 因此 ,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 蒙特雷科技大学重新 达到了美国南部高校协会的认 证 要 求 , 同 时 也 发 展 了 其 传 授 远 程 教 育 项 目 的 专 业知识 。 新获取的知识被 运 用 于 建 设 虚 拟 大 学 (Cruz2001)。 虚 拟 大 学 现 每 年 为来自墨西哥 1270 个 地 方 (授 课 点) 和 拉 美 其 他 10个国家160 个 地 方 (授 课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11 I 点 ) 的 8 万多名学生 ( TESM2009c) 提供专业发展和正式学位课程 。 蒙特雷科技大学旗舰分校与 系统之间的分化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旗舰分校位于蒙特雷市 , 是该系统的 33 个分校之一 , 学 习和研究设施最 为 齐 备 。 也 是 其 中 唯 一 拥 有 医 学 院 的 分 校 。 虽 然 没 有 公 开 承 认 , 但蒙特雷分校是蒙特雷科技大学致力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的焦点 , 主要体现 在与其他分校相比 , 系统在资源和体制等方面都对蒙特雷分校有所倾斜 。 2009~2010 学年 , 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共有在校生 96649 人 , 其中蒙特 雷 分校 25705 人 , 占总体的 27% 。 蒙特雷分校是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中在校学生 人数最多的 , 其次依次为墨西哥城分校 、 墨西哥州分校和瓜达拉哈拉分校 。 蒙特 雷分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为高中生 17% , 本科生 68% , 研 究 生 14% 。 蒙 特 雷 科技大学系统 , 尤其是蒙特雷 分 校 加 强 研 究 能 力 的 部 分 战 略 由 以 下 数 据 可 见 一 斑 : 在校生总人数在 2003~200 3% ( 而 整 个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系 统 9 年增 长 了 5. 2% ); 高中生比例则降低了 1 仅为 3. 8% , 本科生增长了 4. 3. 5% , 研 究 生 人 数 突 飞猛进 , 增长了 5 4% ( 0. I TESM2004a,2010)。 教师的职称情况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 : 2009 年蒙特雷分校 2102 名教师中 有927 名为全职教 师 , 占 44% , 而 在 整 个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系 统 该 比 例 为 33% 。 相比较 , 在 2003~2009 年间 , 蒙特雷 分 校 的 全 职 教 授 数 增 加 了 24% , 而 整 个 蒙 特雷科技大学系统却下降了 2% 。 蒙特雷分校的全职教师占整个系统 全 职 教 师 的32% , 兼职教授的比例为系统全部兼职教师的 2 I 0% ( TESM2004a,2010)。 如其所料 , 蒙特雷分校的学生在专业项目方面的选择最多 , 整个系统提供的 54 个专业项目中 , 蒙特雷分校涵盖了 其 中 的 43 个,分 别 为: 机 电 一 体 化 和 信 息 技术 (8 个 ), 工艺和制造工程 (5 个 ), 生 物 技 术 、 化 学 和 食 品 科 学 (6 个 ), 土 木 工 程(2 个 ), 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 (6 个 ), 通 讯 、 文 学 和 传 媒 (3 个 ), 国 际 关 系 和 政 治学 (2 个 ), 数字动画和设计 (2 个 ), 经 济 学 和 法 律 (3 个 ), 商 学 (4 个 ) 以 及 会 计 和财务 (2 个 )。 这些专业项目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征 是 : 43个本科生项目中有36个 既可选择墨西哥较为普遍的以专业为主的教学方式 , 也可以选择国际通行的 、 与 美国大学的本科生项目特点更为相似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 。 在整个系统层面 , 蒙特雷科技大学拥有 26 个专业领域课程 、46个硕士课程 以及 10 个博士课程 。 其中 , 蒙特雷校园提供了 15 个专业领域的课程 (2 个 商 务 21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管理领域的课程 、12 个医药领域的课程以及 1 个工程和建筑领域的课程 ),41个 硕士学位授予点 (2 个建筑领域 、6 个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 、2 个传播学 和 新 闻学领域 、2 个法律领域 、4 个教育学领域 、14 个工商管理领域 、1 个卫生学领域 以及 10 个信息技术和电子学领域 ), 以及 7 个在人文 、 公共政策 、 社会科学 、 教育 创新 、 工程科学 、 管理科学 , 信息技术和传播学等学科领域的博士生项目 。 此外 , 蒙特雷分校有 9 个硕士学位项目和 1 个博士学位项目与国外其 他 大 学签有双学位项目协议 , 其中以美国大学为主 , 也有法国 、 比利时 、 澳大利亚和加 拿大等国家的高校 。 蒙特雷科技大学提升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为教师的学历提升提供资 金和时间支持 。 2008 年 , 蒙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系 统 中 有 1 1% 的 教 师 在 同 一 时 间 1. 参加硕士或博士项目学习 。 蒙 特 雷 分 校 该 比 例 则 较 低 , 主 要 因 为 该 分 校 作 为 旗 舰大学在吸引高学历的师资方面更有优势 , 而其他学校主要依靠自己培养 , 即通 过支持教师追求研究生教育来达成提升教师学历的目标 。 这些教师通常报读蒙 特雷科技大学系统内部提供的 学 习 项 目 , 学 习 方 式 为 传 统 的 教 室 授 课 或 通 过 其 虚拟大学 。 对于美国南部高校协会的评审标准和最近由墨西哥评审机构制定的 评审标准 , 蒙特雷科技大学 的 教 师 通 过 以 上 两 种 方 式 取 得 了 更 高 的 学 位 。 2008 年蒙特雷分校 9 7% 的本科生课程由持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 师 教 授 , 5. 8 5% 3. I 的研究生课程由持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授 ( TESM2010)。 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的 评审及其对研究的支持 墨西哥大学的评审制度建立较晚 。 多年来 , 私立大学只需要获得教育部的 官方授权和取得其具体专业项目的授权即可 。 如前所述 ,1952 年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获得联邦政府授予的特殊地 位 , 这 使 得 其 在 学 校 发 展 以 及 之 后 教 学 课 程 的 开 设改革上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 此外 , 蒙特雷科技大学自 1950 年起就获得了美 国南部高校协会的学校认证 。 学校于 2008 年再次获得新的 10 年认证 。 蒙特雷 科技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在美国以外认证的 、 仅有的 7 所大学之一 , 其 中 4 所在墨西哥 。 而蒙特雷科技大学是获得该协会认证的 、 提供 4 个及以上博士学 位项目的唯一一所非美国大学 (SACS2009)。 多年来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 办 学 标 准 以 及 之 后 由 美 国 南 部 高 校 协 会 所 作 的 评审都对大学自我评估 、 质量保证与注重效益的组织文化和办学实践大有裨益 。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13 也迫使学校以创新的方法来面对其为达到美国南部高校协会的标准所遇到的挑 战 , 比如说 , 学校为了保 持 评 审 标 准 而 大 规 模 地 提 升 教 师 学 历 就 充 分 说 明 了 这 一点 。 接受美国认证的经验不仅 有 利 于 改 善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系 统 的 内 部 管 理 , 也 对墨西哥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产生了影响 。 该校的经验帮助墨西哥西里大学联合 t 会( heMei xcanFedr eai to fP no r ivt aeUnv ies rii tes)从1996年起发展执行了墨 西哥式的高校评审制度 。 蒙特雷科技大学于 1997 年首先获得了联合会的认证 , 并于 2009 年再次获得了有效期为 10 年的认证 。 成立于 200 t 0 年的墨西哥高等教育评审委员会 ( heMei xcanCouni clfr o h t e Acr cei dtt aio fH no ighe rEdua cti on)对26 个基于不同学科的独立认证机构进行 管理 , 负责其标准的制定和 资 格 的 授 予 。 作 为 对 委 员 会 关 于 教 育 质 量 重 要 性 的 回应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所有教学项目都获得了相应的认证 , 或者正在进行认证 的过程之中 。 此外 , 蒙特雷分校 的 部 分 教 学 项 目 以 与 申 请 美 国 南 部 高 校 协 会 认 证相类似的方式接受了其他国 外 专 业 认 证 机 构 的 认 证 , 如 商 学 项 目 获 得 了 国 际 t 高等商学院协会 ( heAssoc iai to oA nt dvaneC c ol lei gat eSchoo lso fBus ins es)的 h 认证 ; 工学 项 目 获 得 了 工 程 与 技 术 认 证 委 员 会 (t eAcc rei dta tionBoa r o dfr Eni gnee ringandTechnl oogy) 的认证 ; 新 闻 学 获 得 了 拉 美 新 闻 教 育 认 证 委 员 会 t ( heLai tnAmer icanCouni clfr o h t eAcc rei dtt aio f no Journl aismEdua cti on)的 认证 。 最后 , 在研究生教育层次 , 墨西哥教学项目的重要质量指标是接受全国科学 与技术委员 会 (theNai tona lSc ienea c ndTechnl oogyCouni cl)全国研究生教育 t 质量项目 ( heNai tonlP a roga r fQ mo ua lit yGradut aeProga r ms)的 评 审。 该 评 审项目基于广泛和严格的 同 行 评 审 。 这 种 认 证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因 为 经 过 该 评 审 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 学生入学 时 可 以 获 得 全 国 科 学 与 技 术 委 员 会 资 助 的 全 额 奖 学金 , 覆盖其学费与生活费 。 整 体 来 看 , 截 至 2009年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中的 56 个研究生项目已有 40 个被授予认证资格 ; 就蒙特雷分校来看 , 其 7 个 博 士 生 项目中有 4 个通过该评审 (CONACYT2009a)。 促进还是阻碍了研究工作 传统上 , 高等教育机构的研 究 是 通 过 一 个 向 校 长 或 学 术 副 校 长 报 告 的 中 心 办公室组织的 。 而在蒙特雷分校并非如此 , 有趣的是 , 在其组织结构中甚至都未 21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设立此类机构 。 值得注意的是蒙特 雷 科 技 大 学 深 受 其 创 校 者 的 商 业 取 向 的 影 响 (Eni rquz e 2007)。 其组织结构表现为一个相对较为简单的 、 扁平式的 、 灵活的分层式结构 , 这在典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并不常见 。 整个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的最高行政权力掌握在由董事会任命的总校长手 中 。 系统内部 , 其管理权力又分属 4 个区域校长 。 4 个地区中 , 就其 学 生 规 模 而 言 , 最大的为位于蒙特雷市 的 旗 舰 分 校 。 每 个 校 园 的 最 高 行 政 权 力 属 于 分 校 校 长或总管 , 他们向相应的区域校长报告分校情况 。 通常每个分校校长下设 4 个 部门 , 分别负责学术事务 、 商业服务和推广 、 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 , 以及高中部课 程项目等 。 在蒙特雷分校 , 这 4 个部门的院长向校长报告 , 每个学院又分设学术 部门和研究生学院 , 还设有各种研究中心 。 研究政策和程序一般由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通过负责学术发展与研究的副 校长办公室管理 , 该副校长 下 设 研 究 生 项 目 与 研 究 办 公 室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系 统总部都设在蒙特雷分校 , 这 有 利 于 蒙 特 雷 分 校 与 其 学 校 系 统 的 中 央 办 公 室 的 沟通和协调 , 但同时也给那些同样致力于发展研究的分校带来不便 , 这些学校包 括位于瓜达拉哈拉和墨西哥城的分校 。 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的领导层认为保持组织结 构 的 灵 活 性 很 重 要 (ITESM 2010)。 然而 , 在有新的需要和新的机会时 , 这种结构上的灵活性经常发生变化 。 尽管可以认为蒙特雷科技大学 系 统 结 构 的 灵 活 性 是 其 重 要 优 势 , 但 不 可 否 认 这 同时也可能成为劣势 。 由于担任领导职务的所有个人均由相应的高层行政机关 任命 , 因此整个系统或分校的各部门突然发生转变 、 合并 、 扩张或关闭也就不足 为奇了 。 由此 导 致 各 学 院 的 学 术 或 行 政 主 管 的 角 色 和 位 置 也 处 于 不 断 变 化 之中 。 学 校 管 理 萨尔米指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 3 个主要特征之一为管理规范 , 即 “ 鼓励 发展战略愿景 、 勇于创新和 灵 活 机 动 ”。 在 这 方 面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管 理 模 式 似乎遵循了萨尔米所说的特征 。 蒙特雷科技大学领导的长 期 稳 定 性 是 其 发 展 的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 建 校 60多 年以来 , 蒙特雷科技大学仅 有 过 三 任 董 事 会 主 席 和 三 任 校 长 。 目 前 即 将 卸 任 的 校长拉斐尔 · 兰 格 尔 索 斯 曼 (Raa felRange l-Sot s mann), 是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崛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15 起 、 发展成为顶尖大学的功臣 , 他自 1985 年起即任现职 。 蒙特雷科技大学遵循外部利益相关者组成董事会的治理模式 。 董事会享有 重要权力 , 并任命主要管理 人 员 。 而 墨 西 哥 的 大 多 数 公 立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很 少 有 外部人员参与学校治理 , 大部分学校的重要决策由师生抉择 。 董事会有权通过其执行委员会指定总校校长 , 批准总预算 、 批准教学课程开 设及学位授予 。 成为董事会 成 员 须 有 现 有 成 员 投 票 通 过 。 目 前 , 董 事 会 成 员 中 大多数是知名的商界人士和学校的捐助者 。 在机构内部 , 基于大学总校长的提议 , 每位区域校长和 3 位蒙特雷科技大学 系统的副校长也由执行委员会任命 。 大学总校长通过咨询相关的区域校长来指 定各分校校长 。 学院院长则由分校校长在其内部予以任命 。 对于教师 管 理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在 每 个 地 区 都 有 学 术 委 员 会 (Academc i Sent ae)。 学术委员会由区域校长任主席 , 其他成员包括各分校校长和选举产生 的教授 , 选举是由同行 基 于 每 30位全职和兼职教师选取一名评议员的比例选 取 。 学术委员会负责 制 定 相 关 的 学 术 政 策 和 规 则 , 其 中 包 括 专 业 课 程 、 学 生 入 学 、 学术相关性问题 、 学生评 价 、 学 生 处 罚 、 学 位 授 予 、 专 业 学 术 要 求 、 教 师 休 假 , 并对优秀学生和 教 师 进 行 认 可 和 肯 定 等 (TESM2004b)。 此 外 , 各 分 校 拥 有 教 师大会 , 作为对地区学术委员会提供咨询和为其提交学术计划的论坛 。 在学生层面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学生联合会虽然没有正式参与学校的管理 , 但不失为代表学生的论坛 。 大 学 财 政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财政模 式 是 振 奋 人 心 的 案 例 。 作 为 私 立 教 育 机 构 , 原 则 上政府不给予直接资助 。 其资金基础主要来自学生的学杂费 、 庞大的彩票收入 、 合同服务所产生的收益 , 以 及 来 自 个 人 与 企 业 的 捐 款 。 从 当 地 捐 助 者 募 集 的 资 金和彩票发行的收入使不同分校的基础建设成为可能 。 分校校长负责确保各分 校财务状况良好 。 蒙特雷科技大学费用浩大 , 学 生 主 要 来 自 墨 西 哥 社 会 的 中 层 和 上 层 。 先 进 的 、管理良好的财务系统使学 校 能 为 诸 多 有 需 要 的 学 生 提 供 必 要 的 奖 学 金 和 助 学贷款 。 现实中 , 虽然蒙特雷科技大学大力宣扬和努力强调其对政府财政的独立性 , 但在实践中学校设法以各种 方 式 成 功 获 得 原 本 专 为 公 立 机 构 设 立 的 政 府 基 金 , 21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尽管这部分的基金数量不 如 学 校 其 他 资 金 来 源 多 。 遗 憾 的 是 , 关 于 该 机 构 有 限 的财政公共信息反映了其财政状况的稳定性以及其获得政府支持的稳定性 。 认识到公共资金问题高度 敏 感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领 导 成 功 地 游 说 政 府 机 构扩展其部分项目 , 使原本 为 公 立 大 学 设 计 的 项 目 向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开 放 。 例 如 ,所有参加全国科学和技术 委 员 会 评 估 过 的 研 究 生 教 学 项 目 的 学 生 可 以 获 得 政府公共奖学金 , 免交生活费和学杂费 , 这笔收入直接转到了学校 。 奖学金项目 最初为公立大学的优秀研究生 项 目 设 计 , 但 当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项 目 通 过 委 员 会评估时 , 该机构别无 选 择 , 只 有 将 同 样 的 特 惠 政 策 赋 予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学 生 。 如果没有政府的间接支持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研 究 生 项 目 要 通 过 全 国 科 学 和技术委员会的评估将十分困难 , 因为这将导致其学生规模急剧下降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另一项间接的财政利益在税收政策 。 如同其他非营利机 构和所有公立大学一样 , 蒙特雷科技大学无需缴纳收入税 , 甚至包括其彩票收益 在内 。 这也使学校可以获得私人捐助者和公司的免税捐赠 。 此外 , 学 校 还 从 对 各 级 政 府 机 构 提 供 的 咨 询 服 务 中 获 得 额 外 的 公 共 资 金 。 如经常为州政府和市政府提供的周期性竞争力和战略规划研究便是例证 。 最后 , 蒙特雷科技大学可以通过参与竞争 , 获得联邦和州政府近年来提供的 科技创新基金 ; 另外还可以间接获得政府对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的小额资助 。 建成研究型大学 : 目的 、 对象与途径 蒙特雷科技大学领导层所 制 定 的 , 并 在 各 分 校 层 面 实 施 的 研 究 政 策 和 相 关 项目对提升其研究型大学地位产生了一定的成效 。 而作为旗舰分校的蒙特雷分 校也在其专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国际地位 。 显然 , 蒙特雷科技大学以 其 独 特 的 方 式 形 成 了 自 己 的 研 究 模 式 : 将 精 力 集 中于部分研究范围和 基 本 上 以 私 有 资 金 对 研 究 进 行 资 助 。 达 成 的 预 期 结 果 包 括 : 扩大了外部影响 , 促进了内部资源的分配和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建立 , 也取得 了研究成果的重要增长 。 同时 , 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 如非学校优先研 究项目的边缘化 、 分校 之 间 进 一 步 的 分 化 和 教 师 自 主 开 展 研 究 的 自 由 受 阻 等 。 学校追求研究型大学地位的长效影响还有待观察 。 对于其建校以后的前 30 年 , 蒙特雷科技大学未将研究列为其教育活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如此 。 直到 1970 年墨西 哥政府认识到需要支持科 研 而 建 立 了 全 国 科 学 与 技 术 委 员 会 。 然 而 , 只 有 公 立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17 大学有资格使用该委员会的资金进行研究 , 一般来说 , 大多数私立大学 , 包括蒙 特雷科技大学在内 , 参与研究的情况仍属少数 。 直到1985 年 ,当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领 导 层 对 学 校 的 使 命 进 行 定 期 审 查 时 ,其 确 立 了 学 校 要 取 得 国 际 地 位 和 更 大 限 度 地 服 务 于 国 家 需 要 的 愿 望 ,认 为 应该在更深程度上参与科研。 因 此,学 校 在 1985 ~1995年的学校发展使命 中 明 确 地 谈 到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Eni rque z2007)。 不 过 那 时 将 研 究 纳 入 学 校 使 命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其后在1996~2005年的学校战略规划中明 确重申 了 其 研 究 使 命。 直 到 2005 年 学 校 再 次 审 查 其 使 命, 确 立 了 学 校 2015年 的 长 远 规 划 ,将 其 发 展 方 向 定 为 强 调 科 研 并 制 定 具 体 的 学 校 战 略 以 支持研究。 这个愿望难免会引起内部 挑 战 和 不 平 等 感 的 产 生 , 因 为 并 不 是 所 有 的 分 校 都适合朝研究型的模式发展 。 学院当局坚持为弥补内部体制和能力的差异而努 I 力( TESM2009a), 事 实 上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系 统 中 其 他 分 校 和 蒙 特 雷 分 校 之 间的差距似乎在逐渐缩 小。 然 而,实 际 上 分 歧 实 质 依 然 存 在。 对 于 诸 如 蒙 特 雷科技大学这样拥有几个大分校和很多小分校的高等 教 育 系 统 来 说,一 个 多 样化的教育体制追求研究 卓 越 时,其 内 部 无 疑 会 出 现 分 层 现 象。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分 散 式 的 发 展 和 财 务 模 式 ,以 及 由 中 央 管 理 机 构 建 立 的 决 策 过 程 ,使 那 些 小规模分校难以从事研究 活 动,而 那 些 较 大 的 分 校 会 发 现 研 究 的 愿 望 更 加 切 实 可 行 。 例 如 ,在 圣 路 易 斯 波 托 西 分 校 或 索 尔 蒂 洛 城 分 校 ,他 们 分 别 只 有 一 名 5% ), 而 蒙 特 雷 分 教师 入 选 “ 国 家 研 究 人 员 名 册 ” ①( 占 所 有 全 职 教 师 比 例 的 1. 校有122位研究人 员 入 选 该 名 册(占 所 有 全 职 教 师 比 例 的 13% )。 以 下 两 个 事实加剧了学院内部的分化: 一是学校规定了研究资助应该直接和官方确立 的优先发展研究领域挂钩;二 是 研 究 机 构 应 该 具 有 成 为 自 给 自 足 或 获 取 外 部 资源的潜力。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研究战略包括以下内容 : 使蒙特雷科技大学在吸引研究 人员方面具有竞争性 ; 只在学院确定的优先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 支持中心和研究 机构的建设 ; 在财政上 支 持 “ 讲 席 教 授 ”; 把 研 究 人 员 的 工 作 与 成 功 指 标 结 合 起 来 , 包括长期可持续性 、 专利 、 科学出版物等 ; 把研究和新公司 、 工业的发展 及 应 用紧密联系 。 以下是对总体战略各项内容的详细说明 。 ① 关于 SNI的 详 细 描 述 请 参 见 脚 注 7。 21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吸引和保留优秀的研究人员 与萨尔米 (Sl ami2009)所 描 述 的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一 致,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在吸引和保留拥有合格学历的教师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 。 蒙特雷分校已决定 增加对研究感兴趣的教师 数 , 而 学 校 在 “ 国 家 研 究 人 员 名 册 ” ① 中 教 师 数 的 增 加 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目标 ② 。 正 如 所 料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蒙 特 雷 分 校 在 吸 引 属 于 “ 国 家 研 究 人 员 名 册 ” 的教师方面非常成功。 2009学年初,122 名 教 师 属 于 “ 国 家 研 究 人 员 名 册 ”, 占 所有全职教师的13% ; 其 次 为 墨 西 哥 城 分 校 的 36 名;然 后 是 墨 西 哥 州 分 校 的 33人和瓜达拉哈拉分校的9人(ITESM2009b)。 到 目 前 为 止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系统在墨西哥私立大学中仍是拥有“国家研究人员名册”教师最 多 的 学 校。 然 而 ,与 公 立 大 学 相 比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仍 远 远 落 后 。 例 如 , 新 莱 昂 州 自 治 大 学同样位 于 蒙 特 雷 市, 同 一 时 期 有 此 类 教 师 373 名, 是 蒙 特 雷 分 校 的 3 倍 (UANL2009)。 开展学校优先领域的研究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 领 导 层 已 决 定 在 以 下 领 域 着 重 开 展 学 校 的 各 项 研 究 工 作 :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 、 健 康 学 、 制 造 与 设 计 、 机 电 一 体 化 、 纳 米 技 术 、 信 息 和 通信技术 、 可持续发展 、 创业 、 管理 、 社会科学 、 人文 、 区域发展 、 社会发 展 和 教 育 等 。 为了集中精力发展这些研 究 , 一 系 列 基 于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研 究 能 力 以 及 为 了满足当地发展需要的研究中心已经建立起来 。 蒙特雷分校共有 2 1)。 发 展 几 个 重 点 领 域 的 1 个 研 究 中 心 在 运 作 ( 见 表 9. 研究战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 一方面有助于学校集中资源 ; 另一方面 它又限制了其他领域的创造和革新 。 ① 蒙特雷科技大学蒙特雷分校列入 “ 国家研究人员名册 ” 的成员情况如下 : 2 7 名候选人 , 72 名国 家 一 级 研究人员 , 18 个二级研究人员和 5 个三级研究人员 , 这是对活跃的研究人员的最高荣誉 。 ② 该方案于 1 984 年由墨西哥政府建立 , 最初的目的是补贴公立 大 学 低 工 资 的 研 究 人 员 , 以 保 留 优 秀 的 研究人员 。 多年来 , 成为 “ 国家研究人员名册 ” 的一分子象征 着 研 究 者 科 学 贡 献 的 品 质 和 荣 誉 。 国 家 研究人员不仅意味着得到同行 的 认 可 及 荣 誉 , 也 意 味 着 政 府 直 接 发 放 额 外 的 免 税 收 入 (C ONA C YT 2009b)。 然而 , 这一项目只针对公立大学的 研 究 人 员 , 这 一 事 实 让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在 试 图 吸 引 和 留 住研究人才时处于劣势 。 这导 致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当 局 出 台 了 以 下 政 策 , 该 政 策 规 定 研 究 人 员 可 向 “ 国家研究人员名册 ” 申请会员资格 , 一旦 得 到 认 可 , 则 其 作 为 研 究 者 的 经 济 补 贴 由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自身的资金支付 。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19 1 蒙特雷科技大学 :研究中心 、 表 9. 讲席教授及所获专利数量 ( 2009 年度 ) ITESM 蒙特雷分校 ITESM 其他校区 优先发展领域 研究中心 讲席教授 专利 * 研究中心 讲席教授 专利 * 生物技术与食品 1 11 4 0 1 0 保健学 1 7 1 0 0 0 制造和设计 2 20 31 15 38 0 信息和通信技术 4 23 3 0 7 1 可持续发展 3 6 0 0 0 0 商学 3 25 1 9 21 0 管理学 7 35 0 0 44 0 教育学 0 4 0 1 0 0 总计 21 131 40 25 111 1 资料来源 : 蒙特雷科技大学 ( ITESM2009a)。 * 包括 1998~2009 年颁发的所有专利 。 研究型讲席教授 为在 学 校 设 定 的 优 先 领 域 工 作 的 研 究 人 员 提 供 财 力 资 助 是 一 个 非 常 有 效 的 策 略 ,这 已 得 到 证 实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从 自 己 的 资 金 中 拿 出 一 部 分 作 为 种 子 基 金 创 立 了 讲 席 教 授 (Ct 췍ed ras)项 目 来 促 进 研 究 团 队 的 创 新。 每 个 讲 习 教 授都是由特别委员会在一组研究候选人员中进行挑选,通 过 审 核 并 提 交 一 项 提 案 后 批 准 的 。 一 旦 获 得 批 准 ,讲 习 教 授 将 在 以 后 5 年 内 获 得 总 额 相 当 于 15 万 美 元 的 种 子 基 金 ,在 此 期 间 这 些 教 授 还 可 以 申 请 其 他 同 等 或 更 高 价 值 的 外 部资金。 讲习教授每年都要就其一年的表现接受 评 估,这 是 重 新 审 核 该 荣 誉 的必要条件。 虽然有少数的讲习资格因为没有完 成 预 期 目 标 而 被 取 消,大 多 数教授还是能够获得由公 司、国 家 或 国 际 基 金 组 织 提 供 的 额 外 资 金 的。 值 得 注意 的 是 讲 习 教 授 获 得 的 资 金 明 显 低 于 同 类 国 际 讲 席 教 授 的 水 平 。 在 美 国 给 讲席教授提供的资金标准是100 万 美 元,这 些 通 常 就 分 配 给 一 个 研 究 人 员 从 事 研 究 ,在 投 入 时 间 上 也 长 于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项 目 。 与 此 相 反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模 式 是 资 助 金 额 少 ,资 金 分 配 给 一 个 研 究 团 队 而 不 是 个 人 ,且 资 助 的 时 间 很 短 。 如 今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领 导 将 讲 习 教 授 制 度 视 为 刺 激 研 究 生 产 力 22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的 重 要 因 素 ,因 为 之 前 所 作 的 其 他 尝 试 效 果 不 佳 。 正 如 其 他 方 面 的 情 况 一 样 , 蒙特雷科技大学蒙 特 雷 分 校 在 该 系 统 内 享 有 最 大 的 讲 习 教 授 份 额。 在 2009 学年 开 始 , 整 个 系 统 共 建 立 了 242 个 讲 习 研 究 团 队 ,而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蒙 特 雷 分校就占了131个名额。 建立衡量研究成果的标准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衡量研 究 成 果 的 具 体 指 标 并 不 断 对 其 进 行 监 控 , 这 些 指 标与学校文化和学校注重 应 用 科 学 和 技 术 研 究 的 主 旨 相 一 致 。 各 分 校 、 研 究 的 优先领域或研究者等信息通过可进行公开检索的在线数据库进行公布 。 蒙特雷 科技大学的数据显示 , 研究人员的研究生产力 , 不论是在蒙特雷分校还是蒙特雷 科技大学系统 , 在 2004~2008年 都 有 了 显 著 提 高,虽 然 和 其 他 国 际 标 准 比 较 其 2)。 例 如 , 蒙 特 雷 分 校 的 教 师 在 2 数字仍然较低 ( 见表 9. 008年总共发表了193 2 篇索引论文 , 相当于每位教师发表了 0.2 篇索引论文 。 然而 , 某些领域的 增 长 是惊人的 , 如专利出版 。 到 2009 年 , 蒙特雷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公布 40 个专利 并获奖 。 虽然在前景良好和利 润 丰 厚 的 生 物 技 术 和 健 康 领 域 也 有 专 利 获 了 奖 , 但是大部分专利集中在制造和设计领域 。 用一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蒙特雷分 校之间的研究基础设施和研究 成 果 之 间 的 差 距 , 那 就 是 除 蒙 特 雷 分 校 的 获 奖 以 外 , 其他分校只有一项专利 发 表 和 获 奖 。 专 利 增 长 的 一 个 关 键 刺 激 因 素 是 创 立 了讲席教授项目 , 此项目制定 了 以 专 利 和 相 关 的 自 我 可 持 续 性 为 依 据 的 具 体 评 估标准 。 2 蒙特雷科技大学 ( 表 9. ITESM):2004、 2008 年若干科学成果指标 蒙特雷分校比 ITESM 系统 蒙特雷分校 ITESM 系统 类 别 2004 2008 2004 2008 2004(%) 2008(%) 被检索期刊的论文 239 328 162 193 68 59 会议论文 626 516 524 291 84 56 著作 ( 独著或合著 ) 47 109 30 39 64 36 著作章节 86 205 62 104 72 51 报纸社论 173 412 139 129 80 31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21 (续 表) 蒙特雷分校比 ITESM 系统 蒙特雷分校 ITESM 系统 类 别 2004 2008 2004 2008 2004(%) 2008(%) 同行评审文章 49 92 27 49 55 53 信息传播的文章 137 117 113 65 82 56 受邀报告 530 502 450 215 85 43 论文报告 341 679 246 377 72 56 技术报告 212 138 178 89 84 64 主办会议 98 151 82 71 84 47 专业委员会成员 59 54 51 29 86 54 主办会议或期刊 109 200 101 121 93 61 期刊编委 47 47 40 22 85 47 期刊编辑 17 27 12 6 71 22 其他论文 331 337 285 173 86 51 资料来源 : 数据是作者根据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数据计算而来 : htt p : //www. t iesm.edu /wps/ p r ota l ? WCM _ G LOBA L_ CON T E XT = /wps /wcm / c onne ct/ ITESMv2 /Tecnl o %C3%B3gico+de+M ont err e I y/ nvs eti gac i %C3%B 3n /。 把研究与新公司的发展或技术应用相结合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整体研究战略通过一个同步项目得以完善 。 这个项目通 过促进研究人员和公司相互之间知识的转移 , 让学院更有效 、 更紧密地和商业部 门保持联系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 领 导 层 已 努 力 建 立 了 一 个 由 企 业 培 养 中 心 ( 帮 助创办高新技术和中级技术企 业 , 并 对 小 型 企 业 进 行 社 会 引 导 )、 企 业 发 展 促 进 中心 ( 支持中小型公司并帮助他们 探 索 新 的 国 际 市 场 ) 和 科 技 园 区 ( 为 公 司 提 供 专门的设施 ) 组成的庞大网络 。 此外 , 蒙特雷科技大学位于瓜达拉哈拉分校的技 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中 心 为 各 分 校 和 各 公 司 的 研 究 人 员 提 供 指 导 。 2009年蒙特 雷科技大学系统共建立了 87 个企业培养中心 ,14 个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11 个科 技园区 , 取得了极大成果 。 22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学术模式 : 万能药还是困境 蒙特雷科技大学不仅重点 关 注 研 究 的 新 兴 趣 , 而 且 也 重 点 关 注 发 展 一 个 规 范的教学模式 , 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 蒙特雷科技大学教育模式 ”, 现已在所有的分 校 、 所有的学术项目以及 相 关 的 课 程 中 逐 步 实 施 。 在 2008~2009 学 年 结 束 时, 蒙特雷科技大学所有分校 7 I 4% 的课程都采用了这种教育模式 ( TESM2009a)。 概括地说 , 蒙特雷科技大 学 的 教 育 模 式 是 基 于 这 样 一 种 假 设 而 形 成 的 : 毕 业生须在全球舞台上具有竞争 力 , 具 有 很 强 的 道 德 价 值 观 念 和 高 度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 , 并具有创业精神 。 这一教育模式还假定学生必 须准备好成为社区的领袖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教育模式把教授视为指导和促进 学生发展 、 帮助培养学生更积极 、 主动的学习风格 。 这样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 并在该学院所有的分校间实行信息技术的高标准化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教育模式的战略一直基于三个理念 : 把整个系统的大纲 进行标准化 , 这有助于学院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 并为相似内容的课程提供共同的 教学材料 , 这样可以融合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以更经济的方式运行 ; 把内部的技术 平台进行标准化并用于系统内部 , 以支持教学 ; 大规模的教师培训项目 , 要求所 有教职员学习使用技术平台 , 以此发展教学材料 、 教学内容和学习评估 。 这种大 规模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标准化使蒙特雷科技大学教育模式的实施迅速发展 。 蒙特雷科技大学 : 精英大学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学费很 昂 贵 , 只 有 少 部 分 墨 西 哥 家 庭 能 负 担 得 起 。 蒙 特 雷科技大学是墨西哥三大最昂贵学院其中之一 。 虽然没有蒙特雷科技大学学生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公开信 息 , 但 人 们 普 遍 认 为 大 部 分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学 生来自于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 ; 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 , 他们都是毕业于 昂贵的私立高中后进入该 学 院 学 习 的 。 这 种 情 况 给 学 院 提 出 了 重 大 的 挑 战 , 因 为根据其学术模式的要求 , 该 校 旨 在 培 养 具 有 国 际 竞 争 力 又 具 有 民 族 意 识 和 社 会责任感的学生 。 为了能够让经济条件有限 的 学 生 也 能 在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求 学 , 学 校 已 经 做 了大量的工作 。 事实上 , 蒙特雷科技大学 35% 的本科生和 53% 的研究生能获得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23 由该校基金会提供的某类奖学金 或 助 学 贷 款 (ITESM,2009a)。 尽 管 如 此 , 公 众 仍普遍认为蒙特雷科技大学是 一 所 精 英 学 校 , 往 往 认 为 这 里 的 毕 业 生 不 会 面 临 大部分人所面临的问题 。 学校 要 努 力 减 少 这 种 负 面 看 法 似 乎 势 在 必 行 , 但 可 能 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改变这些长期存在的看法 。 与此同时 , 蒙特雷科技大学已利用墨西哥的一些教育法规 , 转向支持他们培 养学生更强社会意识的教 学 模 式 。 如 强 制 性 的 480 小 时 社 会 服 务,根 据 联 邦 法 律 , 墨西哥所有的本 科 生 都 要 达 到 这 个 要 求 。 在 执 行 过 程 中 , 此 类 规 定 已 被 歪 曲 , 这在墨西哥高等教育中非常典型 , 即人们要么把该规定和专业培训机会混淆 了 , 要么认为本规定是利用 学 生 的 廉 价 劳 动 力 来 从 事 办 公 室 的 工 作 。 认 识 到 公 众认为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学生 和 毕 业 生 脱 离 于 社 会 这 一 实 际 问 题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学教育模式坚持培养学生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并 培 养 他 们 与 被 忽 视 人 群 的 团 结 意 识 。 这些因素致使蒙特雷科技 大 学 的 领 导 层 制 定 了 内 部 规 则 , 确 保 所 有 学 术 课 程的所有学生都必须用一半的社会服务时间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和能够增长社会 意识的活动 。 但是 , 蒙特雷科技大学在这方面仍然有大量的提升空间 。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国际化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机构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拥 有 良 好 的 声 誉 。 国 际 教 育 领 域 专家所设想的许多策略都在蒙特雷科技大学得到了实现 。 这些战略包括所有学 生至少能说一口流利的第二语言 , 所有的学术项目课程与国际接轨 , 吸引国际学 生和学者 , 向国外大量派遣学生和教师 , 为学生提供双学位课程的选择 , 发展具 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队伍 , 以 及 拥 有 国 际 影 响 的 研 究 成 果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在 上 述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 正如所料 , 蒙特雷旗舰分校比其他分校实施了更多的国际化战略 。 例如 , 在 国际学生流动方面 ,2008 年蒙特雷科技大学蒙特雷分校有 11% 的学生在海外学 习 , 也有相当于其入学人数 8% 的留学生在该校学习 。 在研究生阶段 ,2008 年蒙 特雷分校有 6% 的学生在海 外 学 习 , 而 有 15% 的 国 际 研 究 生 在 该 分 校 学 习 。 在 教师流动方面 ,24% 的蒙特雷科技大学蒙特雷分校的教师去了海外访学 , 同时有 占该 校 “国 家 研 究 人 员 名 册” 教 师 总 数 12% 的 国 际 教 师 来 校 任 教 (ITESM 2009a)。 此外 , 蒙特雷科技大学与国 际 同 行 合 作 开 设 了 双 学 位 和 学 位 互 认 项 目 。 蒙 特雷科技大学还拥有超过 400 个的国际备忘录 , 并在许多国家拥有正式的国际 22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办事处 。 总之 , 蒙特雷科技大学有一个较完整的国际化战略 , 这有助于大幅度提 高其国际声誉 。 结 论 对蒙特雷科技大学案例的分析表明该大学 , 至少在蒙特雷分校 , 已采取了若 干举措迈向世界一流研究 型 大 学 。 整 体 而 言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面 临 的 最 大 挑 战 是如何将诸如蒙特雷旗舰分校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愿望与其他差距较远 的小分校的现实发展相调和 。 总体而言 , 蒙特雷科 技 大 学 已 具 备 萨 尔 米 (Sl ami2009) 所 描 述 的 世 界 一 流 大学的部分特征 , 包括吸引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能力 、 拥有丰富的资源 , 以及一个 有远见的管理模式 。 蒙特雷科技大学取得进步 的 重 要 原 因 是 由 它 的 学 术 、 组 织 模 式 的 独 特 性 和 灵活性所决定的 , 这种模式让 该 学 院 与 其 他 较 传 统 的 大 学 相 比 能 以 更 快 的 速 度 发展 。 毫无疑问 , 这样的学术模 式 和 组 织 模 式 是 其 独 特 的 管 理 模 式 的 历 史 背 景 造成的 。 同时 , 这种独特性让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有 些 孤 立 于 墨 西 哥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中其余的学校和机构 。 关于财政资源 , 蒙特雷科技 大 学 的 案 例 和 其 他 许 多 国 家 的 情 况 不 同 。 其 他 国家政府承诺支持并资助 大 学 成 为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大 学 。 与 此 相 反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学发展的财政资源主要来自学生较高的学费 、 捐助者的捐款 , 以及经营利润丰 厚的彩票所得之收益 。 这种做 法 虽 然 已 被 证 明 成 功 推 动 了 该 学 院 的 发 展 , 但 是 可能不足以支持研究机构维护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地位所必需的科研基础设 施的高投入 。 蒙特雷科技大学 的 领 导 试 图 获 得 政 府 额 外 资 源 总 是 受 到 限 制 , 因 为该校不是公共大学 , 也因为 墨 西 哥 人 们 普 遍 认 为 该 校 是 服 务 社 会 较 富 裕 群 体 的精英大学 。 蒙特雷科技大学以相对有 限 的 资 源 大 力 支 持 该 校 发 展 科 研 , 而 且 它 的 研 究 仅仅聚焦在一部分小范围的 、 优先发展专业领域 , 主要是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 。 考虑到以上几点 , 该学 院 的 研 究 模 式 在 发 展 之 初 还 是 取 得 了 令 人 可 喜 的 成 果 。 然而 , 这些优先研究领域可能会阻碍该大学进一步追求卓越的长期发展目标 , 因 为这些领域会限制学校发展的灵活性 。 正如所料 , 蒙特雷科技大学 的 旗 舰 分 校 , 即 蒙 特 雷 分 校 , 在 吸 引 优 秀 教 师 和 学生方面已显示出强大的能力 , 然而从整个科技大学系统来看 , 情况更为复杂 。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25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该校教师被列 入 “ 国 家 研 究 人 员 名 册 ” 的 情 况 , 以 及 学 校 国 际 化方面的发展水平 。 蒙特雷分 校 将 继 续 受 益 于 它 的 地 理 位 置 , 特 别 是 如 果 该 校 能和该区域的其他高 等 教 育 机 构 进 一 步 建 立 合 作 关 系 , 如 新 莱 昂 州 自 治 大 学 。 然而 , 毫无疑问 , 蒙特雷科技大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墨西哥的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 的作用 。 再者 , 蒙特雷科技大学 的 旗 舰 分 校 也 将 继 续 朝 着 顶 尖 的 国 际 研 究 型 大 学方向努力 。 蒙特雷科 技 大 学 多 年 来 采 取 的 发 展 道 路 使 其 成 为 一 个 独 特 的 案 例 。 对该校案例的继续研究 , 可 以 帮 助 我 们 从 中 吸 取 对 其 他 地 区 大 学 发 展 有 益 的经验和教训 。 蒙特雷科技大学所采用的 “ 墨西哥式 ” 的发展策略可以作为继续 深入研究的相关主题 。 参考文献 Auo tnomousUnv ier siyo t fNuevoLe췍n.2009.Prf oes ors /I e n ve sti gador esd a UAN el L pr etenc eiet ne lS sa i stemaNai cona ld n eI vs eti gador es200 t 9.htp: //www.ual n .mx/ n ivs eti gai co i n/nvs eti gadoe r a s/ c rhi vo s s/ i n _2009. pdf(ac ces sedSet pembe r28, 2009). Brunne r o ,Js췍.J.,Pal uoSani tago,CarmenGar ciaGuai dll a o ,J hannGel rach,andL췍aVeh lo. 2006. O ECDThemat i e crve i wo e ftri taryedua cto in:Mexc i o ocunt ryno te.Pai rs:OECD. Camp,Rodr eicA.1984. T em h ak ingofagove rnmen t :Poi lti calla e de rsinmode rnMexc io. Tus con:Unv i .ofAi rzonaPe rss. CONACYT. SeeNai tonlS a c ienea c ndTechnl oogyCounc il. CrzL. u , Car los.2001.TheVr itulU a nv ies rit y : Cut somz iededua cto ini nanus the ll n .I Technl oogyenhane c e dlarn ing:Oppot runt iie sforchange, ed.PalS u .Goodman,183 201.Mahwah, NJ:Lawrenc eEl rbaumAss oca its e . Ei lzondo,Rc iad r o.2000. Set enav t c eessi ete.Mone trr ey,Mei xco:Edc iionsC e at sil lo. ———.2003. Cauc e o ycrr ien te:Ss een taAnv ies rar io.Mont err ey,Mei xco:ITESM. Eni rquz e ,JuanC.2007. Inth epus rui to e fbcomin e garsa e r chunv ier siy. t Ph i Ddss.Uni v . fA o i rzona. Gae cl-Avl ia o , Jce lyne.2005.Mei xco n H .I ighre e dua cti o n L ni ai tn Amei rca:The n ite rnai tona i ld mes nion, ed.HansdeWt i s ,Iabe lChr isi tnaJ arami llo o ,Jce lyneGae cl- 췍vl ia,an a dJneKni ght.Wasi hngo t n,DC: Wor ldBank. G췍mezJ.,Hoa rco i .1997. DesdeAden tro.Mont err ey,Mex ico:CNC C A/ ND. ITESM.1986. Est atu toGee nra ldlS e i stemaITESM .Mone tre ry,Mei xco:ITESM. ———.1994.Prn icipi os, mi si췍n, o r ganz iai c췍ny Es tau ttoGee nra lde lSs itemaITESM . Mone tre ry,Mei xco:ITESM. ———.2004a.InformeAnual2003.Mone trr ey:ITESM. 22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 .2004b.Rega l met noIn ternod aF el acu ltad.M췍x ic i oCty:ITESMCampu i sCudad deM췍i xco. ———.2005.Mii s췍n2015.Mone tre ry,Mex ico:ITESM. ———.2007.InformeAnual2006.Mont err ey,Mex ico:ITESM. ———.2009a.InformeAnual2008.Mont err ey,Mex ico:ITESM. ———.2009b.SNIsporCampus.ht tp: //w i ww.e tsm. edu/wps/ p r ota l ? WCM _GLOBAL_ CONTEXT= / I TESMv2/Tecnl o %C3%B3gc io+de+ Mont err e I y/ nvs eti gai c %C3%B3n/ n I vs eti gadoe rs/ S NIs+por a +c mpus(ac ces sedSet pembr2 e 8, 2009). ———.2009c.Uni ver sidadVi rtual:Qui enss e omos? h ttp: //ww r w.uv.t iesm.mx/ p o rtl/ a r pini cpl/ a qs/ (ac ces sedSet pembe r15, 2009). ———.2010.InformeAnual2009.Mont err ey,Mex ico:ITESM. Mad lonado - Mad lonado,Alma.2003.Invs eti gai c췍 o ns r b r eogan ismo n sitr enc aiona lesapa rti r de1990enM췍i xco.InLainve stigac i췍nedua cti v nM ae 췍xc io.“Sue jts o ,a cto resypro ceo ss deformai c췍n,” formac i췍nparal ainve stigai c췍n.Lo c saad췍mi co nM se 췍xc io, a ctr oesy r o gani zac ions, e e d.Par tii caDuco ing,363 412.Mei xc i oCty:COMIE SEP CESU. Mao l ,Sl avador.2007.Th o erl f eo r esa erchun ivr est iie s nM i ei xco: Achang fp eo r aad igm.In Transformin e grse a c rhunv ier sii te nA si s iaandLai tnAmei rca:Wor l l dcasw s or ldwide, ed.Phl iipG.At lbc ahandJ orgeBa l췍n,216 233.Bl atimor e o :J hnsHopki nsUni v .Pe rss. Mao l ,Sl avador,andMaui rcoF i or tes.2004.A s nass esmeto n fpe err eve i v weal uai to f no c aademcp i o r r gammesinMei xco.Ter tiaryEdua cti onandManagemet1 n 0: 307 317. Moa r o , Js췍 G., Fa rni csc o Marmoe ljo, and VeaP r al vakoi vch.2006.Suppor tin h gte o cnr tibu tiono i fhghre e dua cto ini nst itt uiost n or ego inaldev elopmet n :Nue v oLe췍npe er e rvi e wr e pot. r Pai rs:OECD. Nai tonlS a c ienea c ndTechnl oogyCouni cl.2009a.ProgramaNai conaldePosgradsd o e Cal idad: Posgradsv o iget nes2009. Mei xc i o Cty: Cons ejo Nai conld a e C ienc iay Tecnl ooí ga.ht tp: //www.conc ayt.mx/ C l aida L d/ i stado_ PNPC _2009.pdf (a cce ssed Set pembe r20, 2009). ———.2009b.Si stemaNai conaldeInvs etigador es —SNI. Mei xco: Cone sjoNac ionld a e i Cenc iay Tecnl ooí ga t .htp: //ww c w.onc ayt.gob.mx/ S NI/ I ndex_ SNI.t h ml (a cce ssed Set pembe r28, 2009). OECD. SeeOrgan izt aio o nfrEconomcC i oope rai tonandDeve lopmet n . Ordoi rka,Imanl o .2003.Powerandpoi ltc isi nunv ies rit ygoe vrnane c :Organz iai tonand changea t h teUni ver sidadNac ionalAut 췍nomadeMexc io.NewYok: R r oul tedgeFa lmer. Orgai nzt aionf orEconomcC i oope rat ionandDevl eopmen t .2009. O ECDr eve i wsofr ego inal i n novt aion:15Mexi ca t nsat es.Par is:OECD. 第九章 无尽求索 追求卓越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227 Ore tga, Sl yva i .1997.Mei xco nT .I ransformin i ghghe redua cto in:Vi e wsfroml eadr es ao r undt hewol rd, ed.Made len ieGre en,173 193.Wash ingt on:OryxPr ess, Amei rcan Counc ilonEdua cto in. Rhoade s , Gar y , Alma Mal donado - Mad lonado, ImanlO o rdoi rka, and Mar tínVea lzquz e . 2004.Imai gnn i l gate rna tivs e t ogo lba l o ,crpor ate,newe conom c yaademi c c a i ptl aism. Poi lcy Fut ure s nE i duc ato in2(2): 316 329. Rui bo,Ju lio.2006. Lapoí lti caedua cti v ae ayl duc ac췍 i u ns pei ro nM re 췍xc io.1995 2006: Unbl aane.M c ei xcoC ity:FondodeCut lur aEcon췍mc ia. SACS.SeS e ouh t r enAss oci ati o fC no ol lege sandSchol os. Sl ami,J a ml i.2009. T eC h hal lengeofEs tal bis hingWor ldCls asUnv ier sit ies.Wash ingo t n: TheWor ldBank. Souh t r enAso sca ito ino fCol lege sandSchol os.2008.Thepi rni cpl eso c face rdt iat ion: Foundai tonforQuai ltyEnhane c men t.Dea ctr u , GA: SACS. ———.2009. E t xrt aer rio tri alac credi tai ton.ht tp: //ww s w.as ccc o o .r c g / (acs esedSet pembr e 28, 2009). Tur i췍n,Rodl ofo.2008. Laedua cci 췍 u ns pei ro nM re 췍xc io:Pes rpc etv i a spar ud as e sar rol loy fn i anc iami eno.P t ro ceei dngs.SegundoFooP r al ramet nar iodeConsu ltas o r beEdua cc췍 in Mei daSupe rir o ,Supr eir o ,C ienc ia,Tecnl ooí gaeInnova ci췍n.Mei xcoC ity:SEP. UANL. SeeAuo t nomousUni ver sit yofNuevoL췍on. 1 蒙特雷科技大学发展简史 附录 9. 年 份 发 展 简 史 1943 蒙特雷科技大学在蒙特雷市成立 蒙特雷分校落成典礼 。 八个 毕 业 生 获 得 首 批 化 学 工 程 学 士 学 位 。 学 校 彩 票 1947 项目开始运营 1950 蒙特雷理工学院受到美国南部各州高等院校协会的认证 蒙特雷理工学院在 1952年7月24 日被总统令公开授予 “ 埃 斯 库 埃 拉 自 由 大 1952 学 ” 的特殊地位 授予了第一个研究生学位 , 即化学专业学位 。 学 校 开 始 使 用 电 脑 和 电 视 进 行 1963 教学 1967 蒙特雷地区以外的首个校园在索诺拉的瓜伊马斯城市落成 1968 授予第一个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 22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续 表) 年 份 发 展 简 史 1978 在蒙特雷市建立了医学院 规定学校的使命是为各领域 培 养 最 卓 越 的 专 业 人 士 。 采 用 了 新 的 附 则 允 许 1986 蒙特雷科技大学系统在新的组织结构下成立多个校区的系统 蒙特雷科技大学被连接到 BITNET 国际 知 名 高 校 通 信 网 络 。 该 通 信 卫 星 网 1986 络揭牌 蒙特雷科技大学制定了其 2005 年 使 命: 为 社 区 发 展 培 养 专 业 人 士,并 使 学 1996 校各专业领域在国际上具备 竞 争 力 。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也 把 开 展 研 究 和 推 广 相关研究来促进国家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 蒙特雷科技大学的虚拟大学 成 立 。 该 校 开 始 为 墨 西 哥 和 拉 丁 美 洲 提 供 远 程 1997 教育课程 。 重新设计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建立起来了 1998 规定所有专业课程的学生服务社会 , 以造福社会 墨西哥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认为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是 墨 西 哥 具 有 最 多 的 通 过 2004 认证或认可的专业项目机构 2005 蒙特雷科技大学制定了 2005~2015 年新的愿景 , 以及相应的使命和战略 资料来源 : 摘 录 自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的 官 方 网 站 。 ht tp: //w ww.its e m.edu /wps/ p r otl a ? WCM _ GLOBAL_CONT EXT= /ITESMv2/Tecnl o %C3%B 3gc io+d e+ M one trrey/Con%C 3%B 3cenos /Qu% C3%A9+es l +e +T e cnl o %C3%B3gi co +de+M ontr erey /His tora i 。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 俄罗斯 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伊萨克 · 弗劳明 ( IsakFroumi n ) 俄罗斯国内建立 了 不 同 的 大 学 排 名 , 就 其 前 十 名 的 大 学 而 言 ( 俄 罗 斯 约 有 1600所大学 ), 这些排行榜单几乎罗列了相同的学校 。 此外 , 前十名 的 大 学 几 乎 没有随时间演变 而 发 生 变 化 , 但 有 一 所 大 学 例 外 , 即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the HighrS e chol o o fEconomc is), 这所 20 年前尚未建 立 的 大 学 现 已 经 在 俄 罗 斯 所 有的大学排名中跻身十强 。 一所建于 1992 年 ( 即近年来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最低的一年 )、 规模较小的大 学 如 何 发 展 成 了 俄 罗 斯 顶 尖 大 学 , 成 为 大 学 精 英 俱乐部的一员 ? 当人们将目光转向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在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章和在主 要国际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时 , 另 一 个 问 题 出 现 了 : 这 些 经 济 学 家 和 社 会 学 家 接 受了前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政 治 经 济 学 和 异 乎 寻 常 的 科 学 共 产 主 义 训 练 、 意 识 形态受到严格控制 , 但是他们 又 是 如 何 得 以 在 全 球 社 会 经 济 研 究 领 域 大 显 身 手 呢 ? 考虑到研究型大学的概念 在 苏 联 尚 属 陌 生 , 当 时 几 乎 所 有 的 研 究 都 集 中 在 科学院进行 , 这一点就更令 人 匪 夷 所 思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又 如 何 协 调 这 些 陈规旧习并发展了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学术文化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是 东 欧 最 大 的 社 会 经 济 教 育 与 研 究 中 心 。 校 区 分布在俄罗斯的四大城市 : 莫斯科 、 圣彼得堡 、 下诺夫哥罗德和彼尔姆 。 学校设 有20 个学院 ( 多达 120 个学系 ),120 多个继续教育项目 , 如工商管 理 、 工 商 管 理 博士和电子商务硕士等 , 以及 21 个研究机构 。 有 1500 名教师和 500名研究人 23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员 。 现有学生 16000 多名和参与继续 教 育 的 学 生 21000 名。 其 学 科 门 类 涵 盖 了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 、 社会与经济科学 、 计算机科学和数学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声誉可以从学生在全国大学入学考试中的平均录取 成绩得到印证 : 2009 年 , 该大学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位居全国第三 。 学校在课程和教学方法方 面 的 创 新 包 括 : 开 展 广 泛 的 基 础 性 教 学 课 程 , 如 数学 、 哲学 、 经济学 、 社会学 、 法律等 ; 开发研发实验室系统 , 以帮助学生发展实践 技能 , 满足其研究分析所需 ; 运用反腐败技术 , 包括使用笔试考试来监督学生作 业以及反剽窃系统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已与 欧 洲 的 顶 尖 大 学 建 立 了 较 强 的 联 系 , 这 些 学 校 包 括德国洪 堡 大 学 ( Humbo ldtUnv ies riy)、 荷 兰 鹿 特 丹 伊 拉 斯 谟 大 学 (E t rs a mus Unv ier sit y ) 和其他大学等 。 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学校提供 12个 双学位学士 、 硕士和博士项目 ( 每年招收学生 350 名 )。 还与国外大学共同提供 许多合作课程 ( 通常通过视频或 网 络 会 议 的 形 式 )。 学 校 已 与 国 外 大 学 ( 主 要 在 西欧 ) 建 立 了 30 多 个 学 生 交 流 项 目 。 与 伦 敦 政 治 经 济 学 院 (LondonScholo o f Economc is) 合作成立了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 该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层面颁发 两种文凭 , 双方学院 各 颁 发 其 一 。 然 而 , 在 有 效 参 与 人 才 和 思 想 的 全 球 交 流 方 面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很低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几乎从建立之初就贡献于俄罗斯新时期的社会 、 经济 、 科学发展 。 如今 , 学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每年开展的研究项目达 200 多个 , 价值 5 亿卢布 。 从每位教师的研发 经 费 (2 超过 8. 1900 美 元)看,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不仅是俄罗斯大学平均水平 (2800 美元 ) 的近 8 倍 , 也高于中欧和东欧大学的 水平 , 几乎接近德国大学的平均水平 (25000 美元 )。 2007 年 , 俄罗斯高等经 济 学 院 的 研 究 人 员 出 版 的 专 著 和 教 科 书 300 多 部, 发表学术论文 2000 多篇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 的 有 关 社会经济研究成果也在俄 罗 斯 大 学 和 研 究 机 构 中 处 于 领 先 地 位 。 然 而 , 与 国 外 顶尖大学相比 , 学校在国际 同 行 评 审 的 期 刊 上 发 表 的 文 章 相 对 较 少 。 大 多 数 教 授仍以国内学者作为其研究成果的主要读者群体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在支撑俄罗斯社会经济建设的 制度经济学与当代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探讨 。 这不仅有助于学校在俄罗斯国内保 持其有利地位 , 并且也有助于学校获取政府和私营部门的额外资金 。 学校的研究人员对以下不同的领域政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包括教育现 代化进程 , 推进公共行政和公务员制度改革 、 医疗卫生现代化 , 提高俄罗斯不动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31 产产业的竞争力 , 推动工业政策工具的动态发展 , 审查创新政策的有效制定 , 以 及改善政府统计工作 ( 自 2002 年起 ) 等问题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建立背景 为了理解俄罗斯高等经济 学 院 作 为 新 大 学 出 现 的 驱 动 力 , 我 们 应 该 考 虑 它 所处的社会经济变革和高 等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的 历 史 背 景 。 为 此 , 我 们 需 要 一 个 三 维的立体框架 : 第一方面是新的大学作为进入到了一个颇为拥挤而竞争激烈的 高等教育市场 ; 第二个方面是 大 学 从 小 规 模 向 大 规 模 发 展 并 迫 切 希 望 成 为 世 界 一流研究型大学 ; 第三方面 为 组 织 认 同 的 发 展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发 展 历 程将突出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基于俄罗斯的特定时代背景系统地采用了新兴研究型 大学 发 展 的 全 球 模 式 特 征 (Mohrman,Ma& Bakr2 e 008; At lbach&Bl a췍n 2007;Froumin&Sl ami2007)。 以下将对理解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战略发展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新建大 学所处的不同市场 (Geo rsi k ,Gl ibr et& Gaquemin1990;Pehs rson2009), 大学之 间的竞争 (Ca lrk2004;DelRey2001) 以及学校进入高等教育市场的壁垒 。 为了收集数据 , 作者对 20 位大学管理者和建校者进行了访谈 。 学校的院校 研究办公室提供了有关学生入学 、 毕业和研究活动等方面的数据 , 还提供了过去 15 年对学生 、 教授和校友进行的不同调查结果 。 为了找准市场定位和 确 定 战 略 选择 , 本文 ( 章 ) 采用了统计 数 据 和 访 谈 材 料 。 被 访 者 也 包 括 作 为 学 校 竞 争 者 的 其他大学的领导 , 以及俄罗斯教育部的前任和现任官员 。 此外 , 还采用了媒体资 源以反映处于不断变化环境中的学校如何塑造其形象和树立其核心使命 ① 。 发展新的社会和经济科学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 新 的 俄 罗 斯 ( 当 时 还 是 苏 联 ) 发 现 自 己 处 于 新 兴 市 场 经济形势之中 , 但又缺乏文化工具来了解该转变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情 况 变 得更加突出 。 1992 年 ,即 俄 罗 斯 联 邦 独 立 的 第 一 年 , 激 烈 的 政 治 和 经 济 改 革 需 ① 感谢高等经济学院的创办者亚辛 (Y.Y ai sn) 和 库 兹 明 诺 夫 (Y.K uz mn iov)接受访谈并提出宝贵意 见 ; 感谢卡诺教授 ( M.Can r oy ) 和尤德克维奇教授 ( M. Yudk ei vch) 对本文提出的建议 。 23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要研究的有力支持 。 但是国家几乎无法预测和评价如此雄心勃勃的社会变革及 t 其结果 。 除了俄罗斯科学院 ( heRus sianAcadem fS yo i cenc e ) 的少数几位学者 外 , 没有人熟悉现代经济学这门科学 。 人们可以从前苏联 的 文 化 发 展 史 中 发 现 导 致 此 状 况 下 的 根 源 。 20世纪初 ( 甚至在革命后的那几年 ), 俄 罗 斯 在 人 文 社 会 领 域 有 不 少 优 秀 的 学 者 。 但 是 这 些学者成了布尔什维克的 第 一 个 攻 击 目 标 。 他 们 有 的 被 处 决 或 关 押 , 有 的 被 流 放国外 。 这使得苏联 社 会 、 经 济 科 学 与 国 际 主 流 之 间 竖 立 了 一 堵 坚 实 的 壁 垒 。 因此 , 在这些领域苏联学术界独自发展起其学术成就 。 其中有的研究 ( 尤其是与 数学建模有关的研究 ) 达到了世界 一 流 水 平 ( 因 此 , 苏 联 学 者 列 奥 尼 德 · 康 托 罗 V. 维奇 [L. Kano troi vch] 一举夺 得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并 非 偶 然 )。 但 大 多 数 领 域 要么是具有教条的意识形态性 质 , 要 么 是 反 映 了 极 权 主 义 国 家 计 划 经 济 的 现 实 状态 ( Makasheva2007), 因此并不需要国际通用的知识 。 经济改革催生了社会科学 的 新 领 域 , 其 中 有 的 领 域 是 全 新 的 。 具 有 讽 刺 意 味的是 , 关于现代政治学的第一个学习材料于 1989 年刊登在官方期刊 《 莫斯科 大 学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学 报 》 (Moc sow Uni ves riy J t ournalof Sc iet nifc i Communi sm ) 上 。 而社会科学的现代化也 仅 限 于 将 前 苏 联 教 科 书 更 名 而 已 。 据 观察 : “对于尽快吸收经济科 学 的 标 准 而 带 来 飞 速 的 基 准 变 更 和 意 识 形 态(有 时 为 政 治 方 面)的 压 力 导 致 了 学 界 内 部 的 分 裂 与 迷 失。” ( A v tonomove t a l .2002, 4 ) 1992 年 , 由前总理叶戈尔 · 盖达尔 (EgorGad iar) 所领导的俄罗斯新政府进 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和 其 他 经 济 改 革 。 政 府 官 员 知 道 , 现 有 的 研 究 机 构 和 教 育机 构 无 力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 而 类 似 于 莫 斯 科 国 立 大 学 ( Moc sowS tae t Unv ier sit y ) 等机构则抵制变革 , 成为政治和经济保守主义的重要据点 。 显然 , 如 果要改革已有大学 , 则会导致巨大的政治代价 。 因此 , 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了 一项决策 , 即通过建立新的 大 学 来 发 展 俄 罗 斯 的 经 济 科 学 。 这 所 新 建 大 学 将 开 展高深的研究 , 并将研究与培训现代经济学专家相结合 。 因此 , 这所新建大学可被视作在社会和经济科学领域的行动者 , 与现有大学 对立而非巩固这些学校的 实 力 。 这 是 一 种 对 国 外 科 学 的 模 仿 过 程 , 也 是 对 过 去 和目前俄罗斯大学的一种 消 极 反 映 。 与 此 同 时 , 政 府 对 新 大 学 有 强 行 的 明 确 要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33 求 , 并必须加以审查 。 这 所 学 校 主 要 体 现 了 它 是 由 国 家 直 接 指 导 的 管 理 方 式 。 该校的情况表明 , 政府有愿景 为 这 所 年 轻 的 大 学 的 转 型 期 提 供 理 论 支 持 和 人 力 资本 。 政府影响了该学校研究发展活动的特定动向 。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 , 由于政府对正在进行的社会经济改革 的 知 识 需 求 , 对 于基础研究缺乏兴趣 。 这种需 求 对 于 大 学 的 研 究 计 划 产 生 了 影 响 , 因 此 学 校 的 研究更多地转向应用研究和政策导向 。 对基础研究缺乏兴趣 , 对知 识 的 要 求 体 现 在 支 持 正 在 进 行 的 社 会 和 经 济 改 革 。 这种需求塑造了其研究型 大 学 的 形 象 , 使 学 校 的 研 究 更 多 的 转 向 应 用 研 究 和政策导向 。 学校的定位与特色 如何发展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教学模式 ? 尽管学校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其 研究特色 , 但教学改革的进 程 却 要 复 杂 得 多 。 因 为 人 们 通 常 的 看 法 是 苏 联 高 等 教育质量上乘 , 新建大学应该继承既有的教学模式 。 1992 年是俄罗斯历史上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 因此要在这一年 建 立 一 所 研 究 型大学不合时宜 。 教育系统 ( 当时完全为公立性质 ) 处境维艰 。 教育的综合公共 支出下 降 为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GD 5 P) 的 3.7% , 为 1980~1998年间的最低水平 (Gokhbr eg,Mindl ei& Rosovetskaya2002,51)。 高 等 教 育 的 公 共 支 出 在 1992 年这一年之内就下降了 3 9% ( Morgan,Kniz aev& K uli k ova2004)。 因 此 , 大 学 教授的工资比其他部门要低得多 。 各大学甚至连支付水费和电费等公用事业费 用的资金都无 法 获 取 (Bod love tal.2002)。 国 家 试 图 减 少 现 有 大 学 的 新 生 名 额: 1980 年前苏联每一万人中有 219 名学生 ; 变革期间的第三年 (1989 年 ) 该数 字急剧下降至 192名;1993 年则降到最低 , 为 171 名 (Bezl gasnaya2001)。 部分是为了应对经济困难 , 同 时 也 作 为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发 展 的 因 素 之 一 : 新 的教育法 (1992) 使 私 立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 建 立 成 为 可 能 (Shs ihi kin2007)。 私 立 高等 教 育 机 构 的 数 量 从 1994年的78所增加到2000年的358 所 (Kl yachko 2002)。 与此同时 , 公立大学赢 得 了 额 外 收 取 学 生 学 费 的 合 法 权 利 。 因 此 , 俄 罗 斯的公立大学有了两个不同的学生群体 : 支付学费的学生和接受免费教育的学 生 ( 属预算资助的名额 )。 俄罗斯公立大学中缴费上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9% 上升到 2 在 5 年内从 1. 000 年的 45% (Bezl gasnaya2001)。 高校也意识到了 他们必须参与市 场 竞 争 以 谋 求 生 存 (Koe lsn ikov,Kuchr& T e uc rhenko2005)。 这是俄罗 斯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市 场 化 和 商 品 化 的 关 键 时 刻 (Canaan&Shumar 23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2008)。 主要由于缴费入学的 人 数 飞 速 增 长 , 从 20世纪90 年 代 起,俄 罗 斯 在 经 历了学生规模的急剧扩 张 , 在 7 年 之 内 大 约 增 长 了 一 倍 ,2000年增长至每万人 327 名学生 (Gokhbr eg,Mindl ei& Rosovt eskaya2002,12)。 社会和经济学科学 生的人 数 增 长 尤 其 引 人 注 目 。 经 济 和 法 律 类 高 等 院 校 的 数 量 从 1992年33所 (仅 限 于 公 立 性 质 ) 增 加 到 200 2 0/ 001学年的69 所 (Gokhbr eg,Mindl ei& Roo s vt eskaya2002,16)。 以 上 即 为 这 所 新 大 学 产 生 的 背 景 。 虽 然 处 于 俄 罗 斯 新近历史上经济最困 难 的 时 期 , 然 而 这 也 是 对 高 等 教 育 需 求 不 断 增 长 的 时 期 。 有史以来俄罗斯的大 学 首 次 既 可 以 获 得 公 共 财 政 资 助 , 也 可 以 通 过 私 立 资 助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完全可以 以 现 有 大 学 的 模 式 进 行 定 位 , 因 为 这 些 大 学 也 进 入了急剧变革的时期 。 俄罗斯政府缺乏明确的高 等 教 育 改 革 战 略 , 这 种 环 境 影 响 了 俄 罗 斯 大 学 的 行为 。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被认为是俄罗斯的大学进行结构调整以适 应 不 断 变 化的环境的时代 ( Morgan,Kna izev& Kul ikova2004)。 多数大学选择了继续坚 守 , 期待旧日 美 好 光 景 的 重 现 (Tt iova2008)。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却 别 无 选 择 , 因为她需要自己寻找资 源 谋 求 发 展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它 不 是 既 定 战 略 目 标 , 而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的积 极 应 对 。 因 此 , 这 所 新 大 学 的 定 位 并 非 遵 照 政 府 或 大 学事先制定的详细战略规划 。 政府建立该校后便忘了它的存在 。 俄罗斯高等经 济学院主要通过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其他大学竞争来适应变化的环境 。 为在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获得 领 导 地 位 , 该 校 定 位 为 研 究 型 大 学 。 本 文 以 下 部 分 将 对此进行探讨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建立及其在竞争中的转型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从 1992 年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 ), 树立其在俄罗斯高等教育中的位置 ; 第二阶段 , 该 校 置 身 于 国际舞台 , 开始转变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型大学 。 学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建立 的 环 境 既 反 映 了 其 竞 争 优 势 , 也 反 映 了 其 短 暂 发 h 展历史 的 劣 势 。 俄 罗 斯 政 府 将 该 校 建 立 为 一 所 归 经 济 部 (t eMin isr t f yo Economy) 主管的单 科 性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 政 府 的 决 议 对 其 使 命 作 了 明 确 规 定 : 培养服务于新兴市场经济 的 国 家 干 部 , 并 为 经 济 的 发 展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 时 任 总 理盖达尔本人也对此表示支持 。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35 将俄罗斯高等经济 学 院 划 归 经 济 部 管 辖 毫 无 疑 问 成 了 该 校 发 展 的 极 大 优 势 。 当时 , 绝大多数学校与过去一样仍然向教育部报告 。 与经济学院相比 , 他们 只能遵循单一的教育标准 。 而强有力的经济部可以为经济学院的创新提供政治 保障 , 使得俄罗斯高等经济学 院 可 以 以 国 际 标 准 而 非 教 育 部 的 一 般 标 准 发 展 其 课程 。 学校与经济部的关系还使其享有招收大量学生的特殊权力 。 经济部开始 将学校作为积极参与新思想讨论的实验基地 , 提高了这所年轻大学的声望 , 也使 其能够根据新的任务和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其课程 。 建校时政府订立了较高的生均预算分配 , 这是学校的 另 一 优 势 。 直 到 1992 年 , 这种较高标准仅针对小部分具有很高声誉的传统大学 。 因此 , 该标准的设立 意味着这所年轻的大学地位得到认可 。 然而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 该比率并没有 解决学校财政问题的根本 , 因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预算拨款都被削减 。 新建大学的一个重要优势 为 没 有 体 制 惯 性 以 及 可 以 组 建 一 个 现 代 的 、 创 新 型的教师队伍 。 这使 学 校 得 到 了 大 量 的 国 际 资 助 。 20世纪90 年 代 初,即 俄 罗 斯现代化进程的这段时间 , 得到了密集的国外资助 。 当前苏联传统教育对与西 方 的 合 作 犹 豫 不 决 时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却 建 立了与欧盟的许多项目合作的机会 。 1997 年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在 国 内 外 赞 助者的支持下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建立了对外合作项目 。 这种援助在今天看来 规模很小 , 但在当时对为学校 发 展 提 供 资 源 支 持 和 与 国 际 领 先 的 大 学 站 在 一 起 的良好开端而言却意义非 凡 。 外 国 基 金 支 持 了 对 人 力 资 本 的 初 始 投 资 , 并 且 与 其中的 25 个教师签订了合同 。 学校现代图书馆的采购及首批电脑的购置都得 益于这些项目的支持 。 同时 , 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刚刚起步之时 , 就遇到了相较于其竞争对手而 言更大的局限性 。 首先 , 是 基 本 设 施 的 障 碍 。 政 府 没 有 建 立 必 要 的 楼 房 。 基 础 设施的欠缺至今仍然是学校的一大竞争劣势 。 这所年轻的大学必须在仓促准备 后就开始迎来它的第一批学生 , 也没有足够的俄文教材 。 然而 , 这一劣势却得以 转换成学校的优势 , 即学校得以提供学生最新版本的教科书以及教育技术 , 促进 学生学习 。 一些西方教科书被 翻 译 成 俄 文 , 也 有 一 些 新 的 教 科 书 是 由 俄 罗 斯 高 等经济学院的教授亲自撰写的教科书 。 图书馆的创建方式也是良好战略的一个 例证 , 没有其他学校的图书馆能够比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更大的了 。 因此 , 学 校决定建立全国最好的数 字 图 书 馆 并 如 愿 以 偿 。 与 此 同 时 , 虽 然 莫 斯 科 国 立 大 学投资数百万美元建立的新图书馆 , 却并没有真正反映对信息支持的现代观念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这种优先考虑发展数字资源的策略不仅帮助学校建成了现 23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代化的图书馆 , 也促进了整个学习过程的现代化 。 强有力的规划 , 可以看作是一种优势 , 同时也是劣势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没有充足的教师来承担课程的教学 。 然而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种劣势变成了优 势 , 因为学校邀请到著名专业人士和外国教授 ,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其声望 。 若与 h 同一 时 期 建 立 的 另 一 所 大 学 , 即 俄 罗 斯 国 立 人 文 大 学 (t eRus sia t nSae t Unv ier siyf t o rHumai nte is) 做一下比较 , 其结果非常有趣 。 在很大程度上 , 两者 出身相似 , 即两所大学诞生于 变 革 的 浪 潮 和 对 现 代 社 会 知 识 和 人 文 科 学 的 需 求 日益增加的时代 。 然而 ,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不完全是新创立的大学 , 它合并了 已有的机构 ( 原青年学院 ), 并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其 学 校 文 化 的 影 响 。 这 些 竞 争 优 势和劣势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影响着大学的发展 。 进入市场的战略和对领导地位的竞争 对于新成员进入市场的理 论 中 明 确 要 以 准 确 测 定 的 利 基 、 数 量 和 价 格 作 为 成功的主要因素 。 最 初 , 学 校 的 管 理 团 队 都 是 学 术 人 员 , 不 具 备 基 本 的 营 销 能 力 。 在确定其市场战略时 , 学 校 主 要 依 靠 了 对 环 境 变 化 的 敏 感 程 度 。 该 校 的 成 功也因为其他学校的 市 场 战 略 与 其 非 常 相 似 , 即 市 场 营 销 能 力 相 仿 , 并 且 都 很 自信 。 寻找市 场 利 基 最 初,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更 大 程 度 上 依 靠 政 府 的 意 志。 1992 年夏天 , 经济部打算 推 出 经 济 学 硕 士 的 学 位 项 目 , 对 其 他 大 学 的 优 秀 学 生 进行再次训练 。 很快 , 学校就意识到要想此项目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 就必须建立经济学学士 课程 。 这就是为什么在 1993 年 9 月 1 日同时为一年级学生推出了学士学 位 课 程和硕士学位课程的原因 ,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最初的单科性院校的自我定位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在其 雄 伟 目 标 的 引 领 下 , 必 须 关 注 那 些 拥 有 悠 久 历 史 的著名大学 , 如莫斯科国立大学 , 其经济学院培养了苏联的干部精英 。 学校决定 并不意味着要与这些大学 直 接 进 行 交 锋 , 而 是 与 他 们 保 持 距 离 。 在 高 等 教 育 领 域 , 品牌和传统非常重要 , 以致很难想象新建的大学不开创发展一个新的领域却 赢得这场竞争 。 20世 纪 90 年 代 初 人 们 不 断 尝 试 所 有 新 的 和 不 寻 常 的 事 物,这 样 的 潮 流 使 这所年轻的大学能够充分 利 用 改 革 的 浪 潮 谋 求 发 展 。 实 际 上 , 学 校 将 其 品 牌 定 位为市场导向 、 及时反应和非传统路线 。 当俄罗斯的著名大学反对 加 入 博 洛 尼 亚 过 程 时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率 先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37 采用两级体制 , 成为博 洛 尼 亚 进 程 的 一 部 分 , 并 以 此 作 为 该 校 的 公 共 形 象 出 现 (Chucha lin,Boev& Ki rushova2007)。 这一举措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前苏联传统 优势 , 即将数学和物理学科 应 用 到 社 会 科 学 。 学 校 以 物 理 学 和 数 学 的 教 学 风 格 应用到经济学的教学 。 通过这 种 方 式 与 其 传 统 优 势 结 合 , 使 学 校 具 有 良 好 的 国 内和国际声誉 。 学校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国际参与性 。 由于欧洲联盟和一些欧洲政府组 织的资助 , 学校与许多顶尖 大 学 建 立 密 切 的 联 系 。 这 些 联 系 成 为 学 校 公 共 形 象 的重要体现 。 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并且获得国外学习经历的机会成为吸引俄罗斯 本国学生的重要因素 。 因此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成 功 地 将 其 最 初 的 利 基 确 定 为 现 代 化 、 国 际 化 、 创新型的 ( 而非过时的 、 孤立的和传统的 ) 经济教育 , 面向市场经济和多元民主的 现实 ( 相对于计划经济和极权制度 )。 到1995 年 , 学校清晰地认识到 , 要 为 经 济 部 提 供 有 关 社 会 经 济 改 革 的 建 议 不仅需要经济学专家 , 也需要社会 、 政治科学及法律领域的专家 。 学校的领导认 识到当代的研究型大学需要发展 更 大 范 围 的 多 种 学 科 ( 如 伦 敦 政 治 经 济 学 院 )。 与此同时 , 其他学术领域的研 究 者 也 发 现 了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以 及 其 学 术 环 境颇具吸引力 , 并向该校的 管 理 者 提 出 开 辟 新 的 教 学 和 研 究 领 域 。 学 校 也 将 扩 大教学和研究领域的想法 转 达 给 了 政 府 。 这 一 想 法 立 即 得 到 了 经 济 部 的 支 持 , 因为政府也希望扩 大 大 学 的 影 响 和 远 景 。 1995 年,政 府 赋 予 该 校 大 学 地 位,这 就意味着拓展了其教学与研究的领域 , 包括法学 、 商学与人 文 学 科 等 。 1996 年, 学校开设了社会学 、 管理学和法学的本科专业 。 在这种情况下 , 利基的扩大主要是通过拓展教学和研究领域而实现的 , 它们 要么是俄罗斯高等教育系统中全新的领域 , 要么是受欢迎程度迅速提升的领域 。 前者的例证是 , 学校不仅对不断增长的市场进行预测 , 也对其进行调整 ( 例如 , 管 理学 )。 后者体现在 学 校 加 强 在 传 统 领 域 与 著 名 大 学 展 开 直 接 竞 争 。 1996~ 1999 年期间 , 学校建立 了 法 学 、 社 会 学 、 管 理 学 、 心 理 学 和 政 治 科 学 等 学 院 。 对 于这些领域的培训需求相当高 , 然而 , 为了吸引最优秀的学生 , 学校定位为创新 型大学 , 即使在这些传统的领域也力求创新 。 当时 , 大多数与其竞争的学校尽可 能地保留传统的课程设置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则 强 调 新 的 课 程 内 容 和 课 程 结 构 。 这也成为一种营销策略 , 尽管有时未必奏效 。 在新的领域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有时试图控制其他著名大学进入市场 , 直 到该校对新的专业 、 课程和 教 材 实 现 垄 断 为 止 。 社 会 和 经 济 学 硕 士 学 位 课 程 即 23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为这种带有侵略性竞争策略的良好例证 。 由于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是首家在该 领域开设硕士学位课 程 的 名 校 , 该 校 开 始 对 此 项 目 及 其 教 材 的 认 证 进 行 控 制 。 其他顶尖大学一开始对此并未在意 , 因为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俄罗斯国内各大 学的硕士学位项目份额基本持平 。 然而 , 随着俄罗斯在 1998 年加入博洛尼亚进 程和相关法律的实施 , 社会和经济科学硕士学位项目的大规模发展成为现实 , 而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和市场准入的控制者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在其他情况下也使用其类似的战术 。 其最大胆的举动 是建立全新的研究领域然后使它合法化 。 例如 , 学校在 2001 年被教育部授权试 点商业信息培训 , 于是设立 了 新 的 课 程 并 且 开 始 招 收 学 生 。 随 后 在 试 点 结 果 的 基础上 , 此课程也通过了国家标准的认证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自然成为该领域 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 学校在引 进 如 物 流 学 或 统 计 学 等 新 的 研 究 领 域 时 , 也 使 用 了类似的方法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勇气和直觉帮助其有效地利用这些战略 机会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寻找利基的关键时刻是对研究的关注 。 其市场定位和 组织特征的重要方面为基 于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理 念 。 学 校 为 何 、 又 是 如 何 将 研 究 确 立为重点呢 ? 最早的动力缘于与经济部的联系 。 经济部从一开始就把学校作为 智库 , 并常常与之签订有关经济改革的实证研究和应用分析的研究合约 。 学校注重研究的另一个原 因 是 对 学 生 的 竞 争 。 近 来 一 些 研 究 表 明 , 大 学 对 研究的 关 注 有 助 于 提 升 学 校 竞 争 优 秀 生 源 的 能 力 (DelRey2001; Wari nng 2007)。 因此 , 俄罗斯高等经济 学 院 对 研 究 的 侧 重 不 仅 有 助 于 其 竞 争 研 究 资 金 , 也有助于其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 。 控制规模和活动范 围 是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市 场 渗 透 战 略 的 另 一 重 要 元 素 。 作为新成立院校 , 俄罗斯高 等 经 济 学 院 从 一 开 始 就 可 以 自 由 地 大 幅 增 加 招 生规模 。 然而 , 学校的战略选择是有意控制数量以增加其教育服务的吸引力 , 维 持其服务的有限性 。 这一战 略 显 然 有 助 于 保 持 质 量 标 准 。 然 而 , 它 也 是 一 种 深 思熟虑的竞争策略 。 俄罗斯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未 曾 扩 大 招 生 规 模 、 未 曾 增 设 校 外 或 在职进修服务部门 , 这都有助 于 其 赢 得 优 质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 声 誉 和 激 发 了 潜 在 学生的兴趣 。 这种竞争方式使该校同时成功地赢取了优秀学生 ( 预算资助名额 ) 以及财政资源 ( 学生的学费 )。 对优秀的学生竞争 (预算资助名额 ) 优秀学生的就读动机和技能是年轻大 学的最有力资源 , 对优秀生源的争夺成了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关键竞争领域 。 在第一年 , 学校未能吸引足够的新生 。 因此 , 学校需要延长本科生招生的最后期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39 限 。 后来情况有所改善 , 因为 20 世纪 90 年代初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 择 经 济专业 , 并涌向高等院校的经济学院系 (Egos rhn i ,Abl iaz o va& Guskova2007)。 因此 , 在此情况下进入正在形成的市场并不困难 。 另外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革 命混乱时期对高等教育市场准 入 认 证 和 授 权 的 传 统 障 碍 已 经 消 失 , 但 是 要 找 到 经济学教育的精英学生阶层仍非易事 。 为了进入精英阶层 , 学校决 定 创 新 品 牌 并 向 考 生 和 家 长 进 行 宣 讲 。 学 校 在 其运作的第一年使用了 多 层 次 、 一 对 一 的 营 销 策 略 。 在 1994~1997 年 间,大 学 管理者和教师参观了 莫 斯 科 和 其 他 城 市 的 约 300所学校并在家长会上进行宣 传 ,每 次 家 长 会 平 均 有 300 人 参 加。 学 校 在 这 些 家 长 会 上 传 递 的 主 要 信 息 是: 全新的经济秩序需要新的专业训练 , 而新的训练只能由新的机构 、 学校提供 。 因 此 ,在 199 5 人申请 。 4 年学校的每个招生名额平均有 4. 然而 , 真正的战略营销举措为在中学设置经济学 ( 然后其他社会科学 ) 课程 。 在前苏联时期 , 中学只有一门社会学科 , 即 “ 社会学习 ”(soi calst u dy)。 该科目在 教师 、 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地 位 较 低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教 授 们 开 始 在 中 学 推行新的学科 , 如早在 1993 年就开设了经济学 、 政治学和法律等学科 。 为此 , 他 们发起并开发和出版上述学科的课本和练习册 。 学校还找到了一家对这个新兴 的但利润相当不错的教科书市场感兴趣的商业出版社进行合作 。 为了在中学推 广这些学科 , 学校还发 起 了 颇 具 雄 心 的 教 师 培 训 项 目 以 储 备 经 济 学 教 师 资 源 。 学校的教授也提出了在中学推广社会和经济学科的另一种方式 ——— 举办学科奥 林匹克赛 (Al l-Rus siaAcademcO i l y mpc isinEconomc is)。 许多参赛的获奖者转 而又被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录取 。 赢取准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战略之一是对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公开透明的学 校信息并给予详尽 的 信 息 支 持 ( Woods,Bal gey& Ga lte tr1999)。 该 战 略 的 实 施使学校的网站被独 立 机 构 评 为 对 潜 在 学 生 提 供 了 最 为 丰 富 信 息 的 大 学 网 站 (Ri eto r2007)。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硕士学位项目的招生方式充分反映了这所年轻大学的 重要竞争原则 : 预 测 专 业 市 场 的 发 展 趋 势 , 并 率 先 进 入 越 来 越 多 的 细 分 市 场 。 自1994 年以来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已能够同时开设博洛尼亚模式的本硕连读 项目 (4 年 +2 年 ), 并且开设传统欧洲大陆传统模式的专业文凭课程 (5~6 年 )。 大多数与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竞争的大学都强烈反对博洛尼亚进程因而没有开 设硕士学位课程 。 然而 , 俄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采 取 了 积 极 措 施 , 引 进 了 该 模 式 , 并于 1997 年成为 ( 第一 个 ) 拥 有 多 元 化 、 大 规 模 的 硕 士 学 位 专 业 项 目 最 多 的 大 24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学 。 因此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能够从其他大学吸引优秀学生 , 包括工科和理科 专业的学生 , 这也极大地促成了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 有趣的是 , 这种策略并非在教育市场的所有领域都能奏效 。 例如 , 俄罗斯高 等经济学院无法成为博士 教 育 的 引 领 者 。 学 校 拟 用 积 极 的 营 销 策 略 , 并 宣 布 提 供免费的博士生项目 , 以保持教育质量 ( 和完整性 )。 然而 , 其他大学的学生并未 趋之若鹜 。 原因是 , 博士学位的 认 证 程 序 现 在 仍 然 为 几 个 传 统 大 学 协 会 和 科 学 院所控制 。 这使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无法开设一系列新的专业和建立新的论文 标准 。 因此 , 学校必须遵守现有的规则 , 使用一些激励手段以期使其毕业生能够 继续留在 “ 母校 ” 接受博士学位学习与训练 。 对缴费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品牌发展战略有助于 其进入缴费教育市场 。 学校 与 该 市 场 同 时 出 现 。 因 此 , 学 校 与 其 潜 在 的 竞 争 对 手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有着相同的经历 。 这所年轻的大学奉行较为侵略性的政 策 , 在其建校之初就成为当地市场昂贵的教育服务供应者之一 。 该政策与 20世 纪90 年代初出现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一致 , 出现了价格高昂的高质量产品分部 。 高等教育市场大多数参与者都以为低质廉价的教育产品最为有利可图而选择了 价格竞争 。 几乎所有提供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教育服务的机构都发展成本低廉的 教学项目和校外或在职教 育 课 程 。 为 了 突 出 其 优 质 收 费 教 育 服 务 的 特 殊 利 基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拒绝轻松挣 取 “ 快 钱 ” 的 做 法 , 并 宣 布 该 校 不 会 设 立 校 外 或 在职教育部门 。 一方面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 院 要 收 取 高 额 学 费 , 另 一 方 面 , 学 校 也 是 为 数 不 多的实现学费优惠政策的大学 之 一 , 即 对 在 入 学 考 试 和 平 时 课 程 中 有 突 出 表 现 的学生实行学费优惠政策 。 该 校 也 是 俄 罗 斯 最 早 与 商 业 合 作 银 行 的 机 构 之 一 , 为学生争取教育贷款 ; 这就促成了那些愿意为教育投资的学生数量 。 因此 , 俄罗 斯高等经济学院是以质量而非数量在高等教育市场进行竞争 。 由于实施了这一 战略 , 该 校 至 今 仍 然 是 收 取 高 额 学 费 的 引 领 者 , 其 学 费 收 入 超 过 财 政 预 算 3。 的1/ 20世 纪 90 年 代 初, 继 续 教 育 是 教 育 服 务 市 场 的 又 一 个 新 兴 的 经 济 部 门。 新的部门经济快速增长 , 高 达 50% 的 合 格 专 业 人 员 ( 专 家 ) 从 事 新 的 职 业 ( 主 要 在金融和商务领域 ), 数以万计的工程师和服务人员需要培训 。 几个 ( 上层 ) 利基 市场已经出现 。 许多 大 学 推 出 了 速 成 训 练 和 正 式 培 训 , 纷 纷 颁 发 证 书 或 文 凭 。 这些大学也提供了时间更 长 的 传 统 项 目 。 在 这 些 领 域 里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提供创新的项目 , 该校是俄罗 斯 大 学 中 首 家 提 供 项 目 管 理 与 国 际 金 融 专 业 工 商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41 管理硕士课程的学校 。 学 校 管 理 层 认 为 上 述 市 场 的 发 展 较 为 稳 定 而 且 很 有 前 景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另一个主要举措是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市场营销和 指导联系企业客户以发展继续教育项目 。 大多数竞争对手缺乏对以上额外收入 来源的战略态度 。 在他们看来 , 任 何 继 续 培 训 和 服 务 只 是 为 学 校 的 教 授 提 供 额 外收入的来源 , 而不足以建立独立的关键市场份额 ( 部门 )。 因此 , 在其他大多数 高校中拓展教育服务仍然由负责教育基本服务的部门提供 。 对知识服务 、知识研究市场的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竞争的发展 , 出现 了知识服务部门 ( 如咨询 、 分析和审计等 )。 然而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上 述 市 场仍未开发 , 还没有西方咨询公司和智库参与市场竞争 , 当地也没有建立成熟的 俄罗斯本国公司 。 俄罗斯政府 缺 乏 委 托 研 究 和 分 析 工 作 所 需 的 大 量 资 金 , 呈 现 出需求不足和供应不足的 窘 境 。 在 此 条 件 下 , 多 数 高 校 不 认 为 社 会 经 济 研 究 及 其分析工作是有发展前景 的 市 场 。 与 其 他 大 学 不 同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将 其 收益投资到公共分析研究工作 , 这使其作为著名研究分析中心的形象大为提升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与经济部的紧密联系也对学校在上述市场竞争中起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 学校看到了哪 些 领 域 最 需 要 研 究 和 分 析 。 久 而 久 之 , 学 校 所 提 供 的分析性文件满足了市场需求 。 因此 , 就 20 世纪 90 年代末学校已完成的 工 作 而言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已 成 为 俄 罗 斯 重 要 的 社 会 经 济 应 用 研 究 和 分 析 的 工 作中心 。 上述合同收 入 至 少 占 学 校 总 收 入 的 20% 。 这 一 结 果 对 学 校 在 应 用 研 究上的能力发展很重要 , 但对于学校发展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作用还相当有限 。 俄罗斯科学院的衰落为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基础经济和社会研究提供了 新的机会 (Avo t nomove t l a .2002)。 科学院的许多年轻研究人员转移到俄罗斯 高等经济学院来 , 因为 这 里 为 他 们 提 供 更 好 的 收 入 ( 包 括 应 用 研 究 合 同 的 签 订 者 )、 快速提升和与国际合 作 的 机 会 。 然 而 , 外 部 资 金 的 缺 乏 仍 然 没 有 为 基 础 研 究提供充足的动力 。 聪明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首选与学校外部机构签订的应用 研究合同 。 这种情况确实不能 阻 止 学 校 成 为 俄 罗 斯 顶 尖 的 研 究 中 心 之 一 , 然 而 全国的基础研究水平却处于普遍下降的趋势 。 学校定位中竞争的作用 学校在竞争体制下的活动基本上具有机会性和反 应性 。 与此同时 , 文献表明战略行为对于新的学校进入市场 、 占取市场份额并克 服障碍至关重要 (Geo rsk i ,Gl ibe rt& Gaquemin1990)。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竞 争行为的战略因素有哪些 ? 上 述 分 析 , 同 时 也 是 对 一 所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理 想 模 式 的解释表明 , 这所新的大学 已 进 入 到 教 育 市 场 的 各 个 领 域 。 大 学 定 位 与 提 升 形 象的关键要素还包括国际化 、 创新以及瞄准主要的新兴市场 。 24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影响学校决策的重要因素是该校作为创新型大学支持俄罗斯经济和社会改 革的使命 。 这种思想往往使俄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积 极 采 取 行 动 ( 在 其 竞 争 对 手 看来甚至有些傲慢 )。 同样 , 高等教育市场化使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发 展 为 一 个 具 有 实 力 的 创 业 型大学 , 其特征为 集 中 管 理 、 资 金 来 源 多 元 化 和 复 杂 的 学 术 奖 励 系 统 等 (Ca lrk 1998)。 该校已形成一种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的混合发展模式 。 这种战略性 、 使命性和机会 性 相 结 合 的 有 趣 例 证 是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在 地理上的扩张 ( 非计划性的 )。 学 校 在 俄 罗 斯 的 好 几 个 城 市 都 有 教 学 设 施 , 并 于 1996 年和 1997 年通过地方当局许可开设教育项目 。 学校利用这 种 机 会 扩 大 影 响并提高其在国内的声誉 。 显然 , 如果学校要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 , 这些举措好 像并不需要 , 而且学校管理 团 队 内 部 也 常 常 因 为 这 一 点 而 引 发 激 烈 的 争 论 。 但 是 , 学校的使命是促进经济 学 和 社 会 科 学 的 教 学 方 法 创 新 。 这 也 推 动 了 学 校 在 地理上的扩张 。 21 世纪初 , 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已攀升到俄罗斯高等教育系 统 的 顶 部 之 后 , 该校实际采用的却又是 传 统 而 非 创 新 的 发 展 模 式 。 因 为 学 校 的 许 多 创 新 行 为被其竞争对手所采纳 。 一些 评 论 家 已 经 注 意 到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文 化 与其他俄罗斯大学的传统越发 相 似 , 这 对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领 导 而 言 意 味 着 停 滞 不前 。 为了避免落后 , 大学需 要 摆 脱 投 机 性 行 为 而 转 向 战 略 定 位 。 学 校 不 能 通 过复制其他学校的举措而建成 另 一 所 莫 斯 科 国 立 大 学 , 也 不 能 简 单 模 仿 国 际 研 究型大学的模式 。 因此 , 学校早在 2002 年就宣布了其发展战略 :“ 建成全球性的 研究型大学 。”(HighrS e choo l fE o conomc is2006) 建立研究型大学的模式 新的战略发展方向的提出 与 由 于 高 油 价 而 带 来 的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并 非 巧 合 。 俄罗斯经济面临新资源的机会和新的挑战会对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发展及其 举措造成影响 。 体制的惰性推动了大学量的扩张 ( 一年级学生的人数从 1999年 至2004 年间增长了一倍 )。 战略的愿景需要发生质的变化 。 战略转型可以采用萨尔米 (2009) 提出的框架进行检验 。 这个框架包括三个 对任何取得世界一流地位的 大 学 都 很 重 要 的 主 要 条 件 : 对 人 才 的 吸 引 、 充 足 的 资源和有效的治理体 制 。 这 里 将 回 顾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以 研 究 为 重 点 的 特 性 , 这对理解该校的国际研究型大学定位非常重要 。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43 吸 引 人 才 对于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如何吸引优秀学生的战略前已述及 。 正是由于该 战略的实施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一直吸引着莫斯科积极向上 、 充满活力的中学 毕业生 。 然而 , 俄罗斯高等经济 学 院 最 初 在 吸 引 俄 罗 斯 地 区 的 学 术 青 年 方 面 落 后于其他莫斯科的顶尖大学 。 由于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是第一个接受全国大学 入学考试成绩的大学 , 该地区申请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平均人数有所增长 , 俄 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已追赶上其主要的竞争对手 。 如前所述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领先推行了硕士学位的教育 。 然而 , 难以将 其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吸引过 来 , 因 为 这 些 地 方 院 校 的 教 育 质 量 还 不 足 以 让 其 毕业生顺利通过俄罗斯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硕 士 入 学 考 试 。 为 了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俄 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于 2001 年为地方院校的高才生开设了冬季免费预备学校机 制。 2008 年 , 俄罗斯高等 经 济 学 院 实 际 上 扩 大 招 收 了 以 上 学 生 群 , 并 用 额 外 一 年的 ( 补习 ) 时间对这些学生 进 行 训 练 。 因 此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研 究 生 人 数 已经超过 俄 罗 斯 的 顶 尖 大 学 。 如 今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研 究 生 的 比 例 为 15% 。 2009 年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课程招收的学生达到 1500 人 ,成 为俄罗斯拥有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 。 在未来 10 年内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 院计划将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提高到 40% 。 一旦招收到了最好的学生 , 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维持其学习动机 , 并保证 他们能发挥潜能 。 俄罗斯高等经 济 学 院 采 取 了 一 系 列 经 济 上 的 激 励 措 施 为 “ 免 费 ” 学生提供助学金 , 以及为缴纳学费的优秀学生减免部分学费 。 与此 同 时 , 俄 罗 斯 的 社 会 经 济 科 学 因 其 基 础 设 施 差 、 缺 乏 用 英 语 授 课 的 课 程 , 以及在国际上的声誉较低 , 致使俄罗斯学校吸引到的国际学生比例很低 , 甚 至以往以俄语为母语的苏 联 学 生 也 倾 向 于 去 西 欧 和 美 国 的 大 学 。 近 年 来 , 国 际 学生的比例仅为 3% 。 吸引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关键的战略要素之 一 , 已经成为大学成功的制胜法宝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也面临上述问题 , 在某 些领域缺少俄罗斯的专家 。 因 此 , 其 在 社 会 经 济 科 学 的 各 个 领 域 采 用 了 不 同 的 方法来建立强大的学术团队 。 在 应 用 数 学 领 域 ( 应 用 于 经 济 领 域 ), 俄 罗 斯 有 悠 久的传统和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 。 大部分的学者受聘于科学院 。 由于科学院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经历了 资 金 的 急 剧 减 少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通 过 优 厚 的 条 件将其吸引了过来 。 这些措施使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在一些具体的研究领域建 24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团队 。 由于这些研究团队也会在其他研究领域传播这 些国际标准 , 因此这一步至 关 重 要 。 在 社 会 经 济 科 学 的 其 他 部 门 就 没 有 这 种 能 力实施这些措施 。 因此 , 俄罗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必 须 在 调 动 外 国 学 者 和 培 育 本 地 科研人员队伍之间做出选择 。 大约在同一时间 , 莫斯科成立了新经济学院 (NewEconomi cSchol o )。 该大 学已采取了第一种措施并表明在一个新的机构中纳入充满活力的国际知识生产 和交流网络将更加有效 。 然而 , 由于当时俄罗斯缺乏大量财政资源 , 上述方案难 以充分实施 。 因此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采取了更为复杂的策略 。 在最初的两年中 , 高达 30% 的专业课程是由国外大学的 教 授 任 教 。 作 为 学 校的首要任务 , 俄罗斯高等经 济 学 院 的 年 轻 学 者 通 过 在 外 国 大 学 参 加 短 期 的 课 程 , 掌握了相关课程并能熟 悉 掌 握 现 代 研 究 方 法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既 支 持 他们的教学活动 , 也支持他们的研究活动 。 因为意识到在近 10 年来俄 罗 斯 在 经 济 或 社 会 科 学 的 理 论 领 域 无 法 与 西 方 相抗衡 , 俄罗斯高等经 济 学 院 决 定 发 挥 自 身 独 特 的 优 势 , 即 发 展 成 名 副 其 实 的 “ 转型经济体实验室 ”。 西 方 研 究 者 很 少 有 机 会 接 触 这 样 的 实 验 室 。 因 此 , 俄 罗 斯高等经济学院进行转型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的专家便与该领域的国外专家结 成了合作伙伴 。 实际上 , 培养优 秀 的 社 会 经 济 科 学 研 究 人 员 的 策 略 与 俄 罗 斯 培 育现代社会经济科学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的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培养了一批年 轻的专家 , 他们活跃在俄罗斯的其他大学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俄罗斯高等经 济学院讲师的平均年龄为 33 岁 , 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 36 岁 。 如今 , 俄罗斯高 等经济学院的讲师的平均年龄为 43 岁 , 这让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成为了俄罗斯 教师最为年轻的公立大学 。 这些年轻的教师主要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和莫斯科国 立大学 。 他们不仅被这里的职 业 前 景 所 吸 引 , 也 是 因 为 能 够 获 得 进 入 现 代 社 会 经济科学研究世界的机会 , 能够摆脱前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 。 另一个人事策略是短期聘 任 外 国 专 家 ( 通 常 为 一 学 期 ), 旨 在 开 发 一 些 之 后 能由俄罗斯教师接手的培 训 课 程 。 显 然 , 外 国 教 授 用 英 语 授 课 。 严 格 来 说 这 是 一个违规的创新 , 因为现有 的 管 理 框 架 不 允 许 以 外 语 授 课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游说政府部门改变这一管理框架 , 使得外语授课得到认可 。 目前 , 甚至俄罗斯 本国的一些教授也用英语 授 课 。 学 校 希 望 开 设 足 够 的 英 语 课 程 , 以 吸 引 更 多 的 外国学生 。 学校人事战略的另一大特色是邀请政府部门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到大学 任教 。 经济和金融部门的所有部长都是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教授 。 他们把对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45 现实问题的看法带进了课堂和研究小组 。 吸引和留住优秀教授对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来 说 是 同 等 的 重 要 。 最 后 , 学 校的任务是确保他们对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忠诚 , 把学校作为主要工作场所 。 但是有两个因素使这一任务变得很艰巨 。 首先 , 如前所述 , 人们认为苏联的大学不是开展研究的天然场所 。 这主要体 现在教师的教学负担繁重 ( 每年高达 700 小时 ), 没有时间进行科研 。 有的顶尖 大学与科学院建立了密切的联 系 , 使 科 学 院 的 研 究 人 员 能 成 为 学 校 兼 职 教 授 并 让许多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 此外 ,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大学中 , 研究生比 例很 高 , 这 有 助 于 开 展 科 研 活 动 。 然 而 , 他 们 的 情 况 是 个 例 外 , 而 非 普 遍 现 象 。 因此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树立科研和教学并重的目标 , 并且形成这样的文化氛围 。 在20 世纪 90 年代 , 俄罗斯高教育和科学面临的另一具体问题是拨款减少 , 导致学术人员的工资急剧 下 降 。 一 年 内 , 大 学 教 授 透 露 他 们 的 薪 酬 让 他 们 难 以 生存 , 因为现在的工 资 未 能 维 持 以 前 的 生 活 标 准 。 1993 年,俄 罗 斯 一 般 大 学 的 教授其平均月薪是 50 美元 , 重 点 大 学 的 教 授 月 薪 是 100~120 美 元。 这 样 的 薪 资远远低于许多大学毕业生的起薪 。 结果是 , 几乎每个教授都必须有几份兼职 , 只有上课时他们才去 “ 主要大学 ”。 一个关键的任 务 是 遏 制 所 有 教 授 身 兼 多 份 工 作 的 趋 势 。 为 了 处 理 上 述 问 题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管理层 建 立 了 一 个 特 殊 的 理 论 概 念 称 为 “ 有 效 契 约 ” (Kouzminov2006), 是一种相互的义务 制 度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制 定 一 系 列 的激励政策 ( 主要是经济方面 ) 确 保 教 师 对 学 校 的 忠 诚 , 把 学 校 作 为 其 主 要 工 作 场所 , 包括参与基础研究和 应 用 研 究 。 有 效 契 约 制 度 不 会 让 所 有 同 一 级 别 的 教 授获得同样的工资 。 对于具有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教 师 , 有 效 契 约 是 获 得 国 外 大 学 同 等薪酬的工具 。 在当地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教师其薪酬也有所不同 。 有效契 约制度并不意味着等量的工作 能 获 得 同 样 的 报 酬 ; 它 意 味 着 如 果 教 师 为 学 校 的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 或参与主要合作者组织的培训项目 , 通常都 获得额外的收入 。 上述体制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来实现 , 如获得研究津贴 、 校内 研究基金和青年教师特殊补助等 。 如今 , 俄罗斯高等经 济 学 院 超 过 30% 的 教 师 签 订 了 有 效 契 约 , 确 保 了 他 们 对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忠诚度以及对学校研究工作的积极参与 。 有效契约大 致能够保证教师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 俄罗斯的法律不允许高校签订终身任期合同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一直试 24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图通过在内部引入 “ 优 秀 教 授 ” 的 制 度 仿 效 终 身 教 职 制 度 , 为 他 们 提 供 高 薪 、 特 权 , 以及通过非正式的方式承诺按教授的意愿延长合同的期限 。 然而 , 俄罗斯高 等经济学院没有能够根据教授的研究能力制定出授予这一地位的明确标准 。 对 于许多教授而言 , 这种身份成了享受舒适的退休生活的保障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师数量的增长难以满足学生规模的扩张 。 从外部招 聘候选人的变得不太现实 。 渐 渐 地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已 经 转 向 将 机 会 留 给 自己的毕业生 , 而非 从 外 部 调 集 人 才 。 这 种 做 法 造 成 了 近 亲 繁 殖 和 停 滞 不 前 。 另一种停滞不前的因 素 包 括 人 员 的 流 动 性 低 。 尽 管 没 有 正 式 的 无 固 定 期 限 合 同 , 学校在与教师续订合同时几乎没有拒签的情况 。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 , 俄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制 定 了 新 的 人 事 激 励 措 施 : 邀 请 杰出的学者作为客座研究员或讲师 , 为研究成果突出的教授减少教学负担 , 以及 从国际劳务市场聘请专家 。 在 过 去 的 几 年 里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每 年 都 要 从 著名的大学聘请 3~5 名年轻的博士毕业生 。 不过 , 活跃在研究一线并且能够运 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师比例还不是很高 ( 约为 40% )。 学校发展的资源条件 自其成立之日起 , 俄罗斯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就 寻 求 各 种 资 源 确 保 人 才 流 动 和 创 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 前已述及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努 力 促 进 资 金 来 源 的 多 元 化 。 目前除中央财政的拨款外 , 另有 3 种资金来源 : 基本的高等教育市场收入 、 继续教育以及研究和咨询服务 。 近几年来 , 中央财政对免费 入 学 学 生 的 拨 款 和 资 本 投 资 平 均 约 占 大 学 收 入 的33% , 而学校总收 入 的 16% 来 自 其 他 学 生 的 学 费 。 继 续 教 育 项 目 的 收 入 占 19% , 研究项目 收 入 占 15% , 基 金 和 赞 助 费 等 收 入 约 占 13% , 其 他 资 金 来 源 占 2% 。 因此 , 预算外资金 (nonb - udgt eayf r uni dng) 和预算资金的比例为 60/ 4 0。 俄 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来自教 育 活 动 的 大 部 分 收 入 已 投 资 于 研 究 。 因 此 , 俄 罗 斯 高 等经济学院自身投资于研究的资金已领先于俄罗斯的其他大学 。 这使俄罗斯高 等经济学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 也让管理层能够争取更多的资金预算 。 近年来预算资金有 所 增 加 。 2006年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曾游说政府为基 础研究项目增加拨款 。 政府批准了这一年度额外资金 ,2009 年达到了 1500万 美元 。 这些额外资金推动了 研 究 活 动 的 开 展 , 但 也 带 来 了 负 面 影 响 。 有 些 获 得 资助的 、 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者不再努力争取外部资金 。 尽管资金大幅增加 ( 按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47 可比价格计算 , 从 1993~2008 年生均经费增加了 15 倍 ), 俄罗斯高等 经 济 学 院 的资源供应 ( 即使以相同的购买力计算 ) 仍然大大落后于西方大学 。 组织管理结构 组织和管理的问题涵盖了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发展的许多方面 , 如自治 、 组 织结构 、 科层结构和管理文化等 。 俄罗斯所有的公立大学其管理体制相似 , 能为 广泛的学术民主与自治创 造 条 件 。 然 而 , 上 述 管 理 结 构 在 不 同 大 学 所 发 挥 的 作 用不同 。 自建立以来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一直比其他大学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 因为学校直接向经济部而非教育部报告 。 预算外资金的比例较高有利于学校在 资源的使用中保持独立 。 内部治理和管理文化结合 了 校 长 高 度 透 明 和 刚 性 垂 直 的 管 理 , 该 体 制 缺 乏 监督与制衡 。 校长是由教师评议 会 选 举 产 生 ( 然 后 由 政 府 批 准 ), 但 校 长 对 评 议 会的组成有强大的影响力 , 他不从属于任何外部机构 , 如理事会 。 在大学发展的 最初阶段 , 这种集权式管理体制至关重要 : 它帮助建立和维持学校优先事务 , 并 把资源集中于有限的目标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领 导 , 已 经 并 将 继 续 推 动 大 学各个部门的创新 发 展 并 推 进 其 改 革 。 新 的 思 想 、 建 议 等 很 少 来 自 学 校 底 层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创 始 人 ,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仍 然 是 该 校 的 管 理 者 。 该 学 院 发 展战略的基本构想不是来自评 议 会 ( 学 术 委 员 会 ), 而 是 来 自 校 长 办 公 室 。 与 此 同时 , 政策的透明度可以确保从教师中获得反馈并让教师参与政策的讨论 。 集权式管理体制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把稀缺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用以资助不 同类型工作 。 以专家意见为基础的集权式激励机制已被视为在不确定的学术环 境中评估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Da i mond1993)。 集权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功 能 是 确 保 获 得 政 府 的 关 照 , 这 是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 政府更愿意与执行者 ( 校长 ) 而非与理事会等独立的 机构打交道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治 理 结 构 中 有 意 思 的 是 大 学 的 学 术 领 导 人 , 他 扮 演 了一个重要的咨询角色并履行代表的职责 。 这一职位由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 创始人之一 、 前经济部长 叶 夫 根 尼 · 亚 辛 (E.Yai sn)担 任。 这 个 相 当 独 立 的 职 位保证了学校科研的重要性 。 学术领导人直接向评议会报告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治 理 制 度 的 另 一 个 重 要 特 点 是 大 学 领 导 的 稳 定 性 , 目前的 学 校 领 导 大 多 为 学 校 创 立 时 的 领 导 。 雅 罗 斯 拉 夫 · 库 兹 明 诺 夫 (Yao rsa lvKouzminov) 教授自建校 以 来 一 直 担 任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校 长 。 24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他仍然是大学战略发展的 主 要 动 力 和 理 论 家 。 从 理 论 上 讲 , 大 学 领 导 队 伍 的 稳 定会助长学校的惰性 。 但实际 上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早 期 发 展 的 机 会 性 和 动 态的外部环境不容许其领导人 “ 高枕无忧 ”。 学校的领导队 伍 深 知 “ 稳 定 ” 的 风 险 性 , 他 们 试 图 激 起 外 部 的 挑 战 。 早 在 2000 年 , 学校的领导游 说 政 府 加 强 国 际 竞 争 的 挑 战 。 针 对 这 种 外 部 的 挑 战 , 该 大学的领导队伍采用了一组新的主要绩效指标 : 科研成果和学校参与社会经济 改革两个方面的指标 。 上述指 标 主 要 包 括 在 同 行 评 审 的 期 刊 上 发 表 的 文 章 、 合 作研究的范围 , 以及学校的分析材料对决策的影响等 。 但是 , 集权式管理体制的 性质和外部问责的缺乏使大学无需系统使用 、 深入分析以上数据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向研 究 型 大 学 的 转 型 需 要 特 定 的 组 织 结 构 。 教 学 ( 培 训 ) 的部门和研究与分析机构 ( 中心 ) 之间的分离使学校能够大胆地 、 适时地进入 市场 。 但是 , 这种结构不利于整合发展教学 、 科研与创新活动 。 这也延缓了俄罗 斯高等经济学院向现 代 研 究 型 大 学 转 型 的 过 程 。 近 年 来 学 校 对 该 问 题 有 所 认 识 ,并进行了结构上 的 创 新 , 使 教 学 、 科 研 与 创 新 活 动 更 加 自 然 地 整 合 在 一 起 。 t 这种结构被称为学 生 研 究 实 验 室 (sudentr esa erchl aboa rto ris e )和学生项目团 队(st u dentpr ojc e r tgoups), 该结构允许本科 生 、 研 究 生 和 教 授 加 入 项 目 团 队 共 同开展同一主题的研究 。 但是 , 教学和研究 /开发部门之间的障碍依然存在 。 研究型大学的优先发展事项 大学在全球教育市场中定位时确立优先发展事项至关重要 。 年轻的大学可 以通过招聘外部的研 究 人 员 和 参 与 现 成 的 项 目 和 教 育 网 络 来 效 仿 其 他 顶 尖 大 学 。 这种战略一定能起到作用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按照这样的举措参与了一 些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并邀请西方学者把俄罗斯年轻的科学家引入前沿的研究领 域 。 然而 , 这种方法很难形成独特的研究成果并参与国际研究型大学的竞争 。 因此 , 除了这种方法 , 俄罗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正 在 寻 找 具 体 的 利 基 , 这 样 的 利 基应使大学的实力和专业领域具有独特性和国际竞争力 。 这种多学科研究领域 之一就是对社会经济转型 的 研 究 。 通 过 对 转 型 的 关 注 ,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的 许多研究者已成为该领域广为人知的专家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主办了多次国 际会议 , 汇集了该领域国际 知 名 的 学 者 和 研 究 人 员 。 这 样 的 定 位 可 以 发 展 年 轻 的大学成为知识创新和交流的中心 。 同时 , 这种关注也有风险 , 即学校可能错失 极为重要的前沿领域研究 。 另一种跻身全球研究网络的方法是基于对实证数据重要性的认识 。 俄罗斯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49 高等经济学院投入资源 , 并说服政府支持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 包括住户调查 、 监 控企业和创新活动 、 公民社 会 发 展 的 实 证 研 究 等 。 这 种 丰 富 的 知 识 资 源 旨 在 吸 引外国学者与俄罗斯的研 究 人 员 开 展 合 作 研 究 。 然 而 , 在 这 些 研 究 中 大 量 的 投 资并没有得到全部的回报 , 因为其研究方法未能一直保持与时俱进 。 由此可见 , 确定优先发展事项可能是一项非常困难和极具风险的工作 。 满意的结局或新的挑战 2008 年 8 月 ,俄 罗 斯 政 府 决 定 由 内 阁 ( 与 其 他 五 所 著 名 大 学 一 起 ) 直 接 督 导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以 确 保 他 们 在 政 策 发 展 中 起 到 知 识 支 撑 的 重 要 作 用 。 该决 定 要 求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制 定 一 项 战 略 , 以 确 保 到 2020年其社会经济 领域 与 其 他 国 际 研 究 和 教 育 中 心 相 比 更 具 竞 争 地 位 。 这 种 外 部 影 响 因 素 大 大 推动了俄罗斯高等经济学 院 向 新 发 展 阶 段 的 过 渡,这 就 需 要 学 校 制 定 严 格 的 步骤 而 不 是 靠 机 遇 。 该 努 力 使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面 临 数 量 扩 张 或 者 质 量 转 型的选择。 2009年10 月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制 定 的 政 策 通 过 了 俄 罗 斯 政 府 委 员 会的审核。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获得了大量的拨 款 来 支 持 该 战 略 的 实 施,还 获得一个特殊的地位: 国立研究型大学。 这一地位意味着学校拥有更大的学 术 自 主 权 ,同 时 应 该 创 造 更 多 研 究 成 果 、吸 引 国 际 学 生 并 提 供 高 优 质 教 学 。 俄 罗斯高等经济学院面临的 挑 战 不 是 要 获 得 荣 誉 奖 项,而 是 要 真 正 成 为 国 际 研 究型大学。 结 论 以上分析探讨了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作为国家旗舰大学并向全球性研究型 大学迈进的成功根源 , 促成其成功的因素有 : ● 指定研究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初始定位 , 注重人力资源和研究质量 ; ● 大力推行创业型大学模式 , 积极参与新兴主流市场的竞争 ; ● 与国际大学和研究网络联系密切 , 在俄罗斯教育的特定环境下开设最好 的国际课程 、 采用现代研究方法 ; ● 将国家重大发展主题 ( 包括重 大 的 社 会 问 题 和 经 济 改 革 问 题 ) 作 为 研 究 和分析对象 ; ● 投入并树立学校作为社会学和经济科学领域卓越中心的公众形象 。 25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鉴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历史 , 以上分析表明如果借以天时和地利 , 创业型 大学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取得成功 (Czr ana i wska2009)。 参考文献 At lbc ah P.G., andJ.Bl 췍an.2007.Wor l l dcasw s ol rdwide:Transformin e grse a c rh unv ier sii tesinAi saandLat inAmei rca.Bl atimoe r o :J hnHopki nsUnv i .Pe rss. Avo t nomovV., O.Anan ’in, Y.Ku’ zmn iov,I.Li pst is, L.Li ubimov, R.Nue rev,and V. Radav e .2002.Economcs i i cene c ,edua cto inan r dpat cic e nR i us siai nthe1990s.Prb olems ofEconomcT i rani sti on.4( 1 9/ 0): 3 21. Bez gls anaya, G.A.2001. Strut kurnyesdvigi o vrss isko b vorazovani [S i truc tua rlsh ift s n i t h e Rus sianeduc ato in].InPrepodavani y esoi zan lo-gumant iarnykhd isz ipl invvuzakhRos sii: o sso tyzni ye, prb olemy, pes rpc etv i y [Tea chn i fs go o cia llyhuman ita riand isi cpl insi e nh igh c shol oso fRus sia:Coni dto in r ,pol bems r ,pospe cts], ed.L.G.Ioi nn,23 31.Mos cow: Logos. Bod lov, O., V.Ivanov, B.Roe sne fld,and A.Suvor ov.2002. Reu srn s ypo ten tils a o cil ani o sferyv90 -egody [Res o u rcepot eni ta ft lo hes oci als eco tr].Voprs oyprognoz irovani y a [Foe rca stn i t gsui des]no.1: 23 30. CanaanJ., and W.Shumar.2008. Highre e duc ato ini nth r eeao fgl obl aia zto inand nel oibr eal ism.InSt rut cue r andagec n n yi t h e enol ibe ralunv ies riy, e t d.W.ShumarandJ. Canaan,3 30.London:Rout ledge. Chuchl ain, A., O.Boev,andA.Ki rushova.2007.TheRus siansyt se fh mo i ghre e duc ati on nv i e i wo f h t eBoo lgn r apoe css.It nernai tonalJournalofEl ecr tia clEngn ier eingEduc ato in 44(2): 109 117. Ca lrk B.R.1998.Cra etn i n gete r prn eeur ialunv ies rii tes:Organi zai tonalpah t waysof r tansformai ton.Oxo frd:Per g amon. ———.2004. Sut sai ningchangeinunv ier sit ies.London:OpenUnv i .Pe rss. Czr ana i wska, B.2009.Emer gin n gist itt uions:Pya r mi d ra so nt hil ls? Organi zai tonSt u i des 30: 423. DlR e ey, E.2001.Tea chn igvr esusRee sac rh: A modlo e fs taeu t n ivr est i o yc mpe tii ton, JournalofUrbanEconomi cs.4 3 9/ 56 373. Da i mond, A. M. r ,J .1993.Economce i xpl ant aion ft so hebehai voro fun ivr est iisa e nd c shl oar s . JournalofEconomcS i u t d ies20(4 5): 107 133. Egos rhn i , A., N.Abi lao z va,andI.Guskova.2007.Highe rec o nomce i dua cti oni nRus sia, 1990 2025.Rus sianEduc ati onandSoi cey4 t 9(10): 30 52. 第十章 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案例 251 Froumn i I , .,andJ.Sa lmi.2007.Ros isk ievuz yvkonkue rnc iiun ivr esi teo tvmi rovog l okas sa [Rus sia i nhghre e duc ati oni nsi ttt uionsi ngo lblu a n ivr esi tie scompt eit ion] . Vopr osy oba rzovai nya [Rus sianedua cto inl a s tud iesjoun r l a ]no.3: 5 45. Geo rsi k , P., R. Gl ibr et, and A. Gaquemn i .1990.Bar rie r oe st t nryan t dsra tegc i o c mpt eii ton.NewYok r :HarwoodAcademc i . Gokhbr egL., L.Mindl ei,andL.Ros o vt eskaya.2002.Highre e dua cto i nR ni us sia:2001. Daab t ook.Moc sow: Cet nerfrS o i ceneS c a tts itc isPubi lsh ing. HighrS e cholo o f Economi cs.2006. Unv ies rit etk si n ei novai cci i :opytvyh se h is ko ly c eonomii.[I k n nova tionsi nUnv ies rit ies:t h eHighe rScholo o fEconomc isexpe rienc e] . Moc sow: HighrS e chol o fE o conomc isPe rss. Kl yachko, N.L.,ed.2002. M odr eni zaz tiars osi yskogoo brazovani y a:rs esur snypo teni zalI podgo tovkakadrov [Modr eni zai to fR no us sianEduc ato in: Res o u rcepoe tni talanda r poe fsi sonl a r tan iing] .Moc sow: HighrS e choo l o fEconomi csPe rss. Koe lsn ikov, V.N.I , .V.,Kuchr e ,andV.N.Tuc rhenko.2005.Th o ec mmer cia lia zto i f no i hghre e dua cto in.Rus sianEdua cto in& Soc iey4 t 7(8): 35 48. Kouzmn iov, Y.I.2006.Vyshayashkl oaekomk ii: mi ssi yaIs trt aei gie era eli zac ii[Highe r Scholo o fEconmomc is: Mis sionandi tsimpe l met nai to t n] .htp: //managemet n e .du.u/ r image s/pub 2 s/ 007/ 0 7/ 1 7/ 0 00030949 0 0/ 2kuzmn iov 6 9. p d c f (acs esedSet pembe r12, 2009). Makasheva, N.2007.Ekonomc ihs ekayanaukav Ros siivepok r utanf sormac ii [Economc i c siene c i nRus siainpe rio f do r tanf sormat ion].InI stoi [R k oo ts] .Mos cow: Highe rSchoo l fE o conomi csPe rss. Mohrman, K., W. Ma, D.Bakr e .2008. Th e ersa erchui nve rst i nt yi r ani sti on: The emer gin l ggoblm a ode l . H ighe rEduc ati onPoi lcy21: 5 27. Mor gan, A.W., E.Kni azv e ,andN.Kul ikova.2004.Organ izt aiona l adapa tto i or nt e sour ce dc eln ieinRus sianun ivr est iis e . H ighrE e duc ati onPol icy17(3): 241 256. Pehs rson, A.2009.Bar rie rstoet nryandmar k e t t srt aegy i : Alte rat urerv eiewan r dapopos ed modl e . Eur o peanBus ine ssRei vew21(1): 64 77. Ri etr o .2007.Ri etn igun ive rst iet ski k a hsio tv [Rai tn fu go i nve rst iie sWebs ite s ].Moc sow: Ri etr o . Sl amiJ.2009.Thechal lengeo s fetab lih singwor ldc las sunv ies rii tes. Wash ingo t n, DC: Wol rdBank. Shs ihi kin, V.2007.Pl atnoevyshe eoba rzovai nevRos sisko iFedr eai ci—o s novnu e etndeni civ 1990 2000godakh [Pr ivt ael ypa i i dhghe r edua cti onintheRus sianFede rai ton—mai n t rends n1 i 990 200 t 0] .htp h : // i str oy.nc s r . s u/ nm/ c oh2 f00 h 7.t c m (acs esedSet pembr1 e 2, 25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2009). Tt iova, N.2008.PutuspekhaIneudc ah t :srt aei gchs eko a erzi vter i o sss iki k hvuo z v [Wa o yt suc cesa s ndf aiu lre t :Sra tei gcdevl eopmen to h ft eRus sianui nve rsi tis e ].Moc sow: Highe r Schoo l fE o conomc isPr ess. Wan ring,S.2007. T e h c eonomca i nal ysi sofunv ies rii tes:Sr tae tgi cgroupsandps oit ion ing. Chl etenham, UK: EdwadE r l gar. Woods, P., C.Bal gey,andR.Ga ltt er.1999. Schol o chi ocean o dc mpe tii ton:Mare ktsi h nte pub licin ter est? London:Roul tedge.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 经验与教训 贾米尔 · 萨尔米 ( JamlS i a lmi) 近10 年来 ,“ 世界一流大学 ” 成 了 热 门 词 汇 , 以 此 来 描 述 处 于 高 等 教 育 顶 峰 的研究型 大 学 ① 。 然 而 ,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矛 盾 之 处 正 如 阿 特 巴 赫 (Phl iip G. At lbach)(2004) 所观察到的一样 :“ 大 家 都 想 要 拥 有 一 所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 却 没 有 人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是什么 , 也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 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优 势 团 体 中 的 一 员 并 不 是 靠 自 我 标 榜 就 能 实 现 的 。 所谓 “ 精英 ” 地位是外界基于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所赋予的 , 如美国的常春藤盟校 : 哈佛大学 (Hav r r adUni ves rit y )、 耶鲁大学 (YaeU l nv ies rit y )或是哥伦比亚大学 (Cou l mbi aUnv ier sit y ), 英国的 剑 桥 大 学 (theUnv ies rit yofCambr idge)和牛津 h 大学 (t eUnv ier siyo t fOxf or h d), 以 及 日 本 的 东 京 大 学 (t eUnv ies riyo t f Tokyo) 等 。 到目前为止 , 判定是否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依据是一种主观的资 格 评 定 , 即通常说的名誉 。 但是 , 没 有 直 接 而 严 密 的 方 法 可 以 证 实 它 们 在 学 生 培 养 、 科研产出 、 技术转移等方面处于世界一流 , 即使是毕业生能获得较高工资或是人 际交往中的社会资本也只能被近似的看作是其教育质量的表现 。 近几年来 , 随着大学国际排 名 的 发 展 , 即 从 美 国 大 学 国 家 排 名 传 统 的 延 伸 , 出现了对世界一流大 学 进 行 界 定 和 分 类 更 为 系 统 的 方 法 。 2003年上海交通大 学发布的首个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始于 2004 年的大学排名 , 这两个 综合性的世界排名设立了更为宽泛的比较基准 , 能够使大学跨越国界相互比较 。 第三个国际排名是西班牙的基于网络计量学的国际大学排名 , 它们比较了 4000 ① 本章中 “ 世界一流大学 ”、“ 旗舰大学 ” 和 “ 精 英 大 学 ” 等 较 为 模 糊 的 概 念 , 都 用 来 描 述 处 于 世 界 领 先 地 位的研究型大学 。 25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所高校并调查了它们在互联网 上 的 知 名 度 , 以 此 判 断 相 关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 重 要 性 。 最近 ,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委员会基于大学自 2007 年以来的学术表现和科研 成果 , 也发布了一项世界大学的排名 。 人们对这些国际排名的关 注 远 远 超 出 了 排 名 研 究 者 最 初 的 期 望 , 产 生 了 巨 大的影响 (At lbach2006)。 在一小部分国家 , 这些排名 已 被 看 作 是 国 家 的 骄 傲 , 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排名结果却让人焦虑 (Sl ami& Sar o yan2007)。 这 些 排 名 也经常为批评家所驳斥 : 他们 认 为 这 些 排 名 在 数 据 和 方 法 上 存 在 缺 陷 , 与 大 学 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 一些大学因对排名的结果感到愤怒而从法律上予以抵制 ; 有时 , 排名及其结果也 被 政 治 反 对 者 用 来 批 评 统 治 政 党 或 是 整 个 政 府 ① 。 但 可 以肯定的是 , 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对排名不会漠然置之 。 从世界范围看 , 政府和高校 从 言 语 和 行 动 上 都 对 大 学 排 名 做 出 了 回 应 。 从 国家层面看 , 政府的回应包括创立相应的排行榜单 , 也包括制定积极的政策以支 持大学质量转型 。 更有极端的 案 例 , 如 俄 罗 斯 排 名 机 构 (RatER) 制 造 了 一 个 全 新的世界排名 , 此排名结果把莫斯科国立大学排在了第五位 , 领先于哈佛大学和 剑桥大学 (Smol ens teva2010)。 2008 年 , 当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时 , 高等教 育部的成就之一就是说服布鲁塞尔的欧洲委员会发布一个新的 “ 更加客观 、 更有 利于欧洲大学 ” 的欧洲排名 ② 。 政府对大学排名的一个共 同 反 应 是 为 国 内 精 英 大 学 提 供 额 外 资 金 , 不 论 明 确与否都旨在提升大学在 排 名 中 的 地 位 , 而 非 极 力 回 避 现 有 的 国 际 排 名 。 近 几 年这种努力均体现在中国 、 丹麦 、 德国 、 尼日利亚 、 俄罗斯 、 韩国 、 西班牙以及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各种 “ 卓越计划 ” 上 (Sl ami2009)。 有 些 政 府 也 鼓 励 国 内 的顶尖大学进行合并来提升其竞争实力 , 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高的位次 。 例如 , 俄罗斯政府支持西伯利亚和俄罗斯南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合并成两所联邦大 学 , 并为发展现有大学的创新项目提供额外的资金 (Smoe lnt seva2010)。 大学内部的行为也有很大改观 (Hae zlkorn2008)。 为了在大 学 排 名 中 拥 有 ① 最具讽刺意味的愤怒的表现 来 自 法 国 。 在 2 0 03 年 世 界 大 学 学 术 排 名 (A cademi cR ankn igo fW orld Unives rii tes, 简称 ARWU) 发布后 , 两名法国大学校长写了 正 式 信 函 给 驻 华 大 使 , 要 求 中 国 政 府 禁 止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该世界大学排名 。 自相矛盾的是 , 这些将自由 ( i lbert 췍 ) 视为 该 国 三 大 主 要 原 则 ( 自 由 、 博爱 、 平等 ) 之一的代表要求中国政府限制其学术自由 。 2 010 年 5 月 , 法国 教 育 委 员 会 (Educ ation Comm i ssiono ftheFr enchSent ae) 举办了以 “ 忘掉上海 ”(O ubi lerShangha i) 为题的大学国际排名圆桌 会议 。 ② 由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长瓦莱丽 · 佩克雷斯 (V al 췍reP i 췍c resse)于2 008年1 2 月在巴黎 举 行 的 国 际 比较教育会议上宣布 。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55 更好的名次 , 有的大学在斟 酌 新 生 的 入 学 成 绩 时 变 得 更 为 严 苛 。 在 世 界 许 多 地 区 , 大学踊跃参与人才之争 , 从全世界最好的大学聘用高层次的学术人才 。 由于 “ 英雄惜英雄 ” 式的卓越带来 卓 越 , 大 学 排 名 所 产 生 的 良 性 循 环 已 初 现 端 倪 : 排 名最高的大学能够吸引招聘到 最 优 秀 的 教 师 ; 一 流 的 研 究 人 员 希 望 加 盟 排 名 最 好的大学并得到它们的赏识 。 这个趋势已延伸至最优秀的学生希望从师于最优 秀的教师 , 从 而 巩 固 大 学 的 排 名 表 现 。 艾 伦 · 哈 泽 尔 科 恩 (El lenHaz elkorn) (2008) 也发现 , 那些提供海外 求 学 奖 学 金 和 研 究 资 助 的 捐 赠 者 越 来 越 关 注 大 学 排名 , 欲从排名结果中得到相关信息和判断标准以确定其资源的去向 。 但是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远 不 止 对 排 名 做 出 反 应 或 者 政 府 大 量 投 入 资 金 这 么简单 。 这 是 一 个 复 杂 和 漫 长 的 过 程 , 直 到 最 近 才 受 到 大 家 的 密 切 关 注 (At lbach2004;Sl ami2009)。 毫不奇怪 ,“ 世 界 大 学 学 术 排 名 ” 前 十 位 的 大 学 都 于1900 年以前创立 , 其中两所的历史长达 8 个多世纪 ( 见附录 1 1 1. )。 书中的 9 个案例研究章节充分体现了各个大学为追求学术卓越所做出的详 尽努力及其面临的多重挑战 。 本章节试图从这些相对年轻的大学及其发展历程中找出共同特点和初步挑 战等 。 这些大学或已 取 得 显 著 成 绩 , 或 面 临 重 大 转 折 , 但 都 呈 现 出 可 喜 的 成 功 迹象 。 本章将探讨这些案例研究 是 印 证 还 是 驳 斥 了 所 提 出 的 分 析 模 型 , 在 此 基 础 上提出其他重要的纬度 , 以期更为准确地理解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成功因素 , 尤其 是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 作 用 为 视 角 。 所 谓 高 等 教 育 生 态 系 统 , 即 代 表 了 直 接 影响研究型大学取得成功 的 相 关 因 素 , 无 论 是 积 极 还 是 消 极 因 素 。 本 章 首 先 探 讨案例研究的结果在多大程度 上 印 证 引 言 中 的 分 析 模 式 或 者 与 此 相 反 , 然 后 找 出其他重要的维度以便更为准确地理解影响顶尖研究型大学成功的因素 。 特别 是选取了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作用的全面视角 。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代表了直接 影响研究型大学取得成功的积极或消极的外部因素 。 分析模式检验 : 共同特征 在共同框架的基础上 , 本书 对 11 所 大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做 了 系 统 分 析,首 次 对 2009 年出版的 《 世界一流 大 学 : 挑 战 与 途 径 》(Sl ami2009) 中 所 提 出 的 “ 三 要 素 发展模式 ( 即人才 、 资源和管理 )” 进行现实检验 。 25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人 才 正如所有案例系统分析一 样 , 创 建 一 所 顶 尖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成 功 因 素就是学校吸引 、 聘用和保留顶尖学术人员的能力 。 显而易见 , 东亚的大学与世 界其他地方的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国际化的高度重视 。 上海交通大学和韩 国浦项科技大学都制订了战略 计 划 , 分 别 依 靠 在 北 美 或 者 欧 洲 的 一 流 大 学 受 到 良好训练的中国人和韩国 人 , 或 者 聘 用 国 外 教 师 。 这 个 战 略 的 另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是明显增加采用英语授课的课程数量 。 这种做法实现了两个目的 : 一是为 引入国外的学术人员提供了捷 径 ; 二 是 让 这 些 课 程 培 养 出 的 学 生 能 适 用 全 球 化 经济 。 最 近 出 版 的 一 本 书 , 名 为 《 脑 力 大 竞 赛 》 (TheGre atBra inRae) c (Wl idavsky2010), 以大量证据分析了国际人才争夺的升级 。 与此相反 , 在马 来 亚大学主要用母语 ( 马来文 ) 授课 , 这大大制约了其专业项目 、 学术人员与学生群 体的国际化 。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把这种 优 势 发 挥 到 极 致 。 这 所 年 轻 大 学 之 所 以 能 崛 起 , 主要原因是其重点考虑吸引杰出的海外华人 , 从而充实其主要的学术人员队伍 。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案例的另外 一 个 重 要 经 验 是 , 它 意 识 到 创 建 一 个 强 大 的 学 术 团队不仅要吸引资深研究人员 , 还 要 在 处 于 职 业 顶 峰 的 研 究 人 员 和 拥 有 美 好 发 展前景的年轻研究人员间建立 平 衡 , 为 此 设 立 了 相 应 的 聘 用 程 序 和 政 策 支 持 该 目标 。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招聘策略也表明了相同的战略观 : 力求在资深研究 者和年轻研究者之间达到平衡 。 在世界其他地区 , 如东欧 、 印 度 和 拉 丁 美 洲 , 人 员 聘 用 还 是 以 吸 引 国 内 优 秀 的学术人员为主 , 而不是以国外为主 。 印度理工学院采取了一种综合的办法 , 同 时从国外和本国大学聘用 研 究 人 员 。 这 个 人 才 战 略 在 过 去 的 几 十 年 很 有 效 , 但 是如今印度的劳务市场越来越 有 活 力 , 私 营 企 业 对 资 深 的 专 业 人 士 的 争 夺 更 为 激烈 , 印度理工大学的几所分校都面临人员匮乏问题 。 同样 ,智利大学也受到了人员问题的制约 ,其专职教师的比例不到全体教师的 一半 。 在尼日利亚的案例中 ,军队独裁导致的政治问题越来越多 ,伊巴丹大学逐渐 失去了其最具天资的研究人员 。 他们当中很多人离开了尼日利亚 , 甚至离开了非 洲 。 学校没有能力招聘到与他们资历相当的学术人员来代替那些流失的教师 。 “ 人才汇聚 ” 是学校成功 的 必 要 条 件 , 而 新 生 质 量 则 为 另 一 个 维 度 。 大 多 数 情况下 , 本书分析的各个学校在吸引本国最好的学生方面都非常成功 , 如新加坡 国立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印度理工学院 、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和智利的两所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57 旗舰大学等 。 事实上 , 印度理工 学 院 可 能 是 全 世 界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中 竞 争 最 为 激 6% ( 即每个名额有达 6 烈的地方 , 学生的录取率仅为 1. 08 个申请者参 与 竞 争 )。 以低录取率著称的哈佛大学 201 9% 。 0 年 9 月的入学比例仅为 6. 马来亚大学在 2002 年 进 行 了 招 生 改 革,以 择 优 录 取 的 方 式 取 代 了 配 额 制 度 , 这反映了它一心要吸引 优 秀 生 源 的 决 心 。 由 于 提 高 中 学 毕 业 生 的 质 量 是 国 家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 , 这 一 招 生 改 革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根 据 2007 年“国 际 数 学和科 学 成 就 趋 势 调 查 ” (Trend o sf n rItr ent aiona lMah t emai tcsandSi cene c t Sudy) 结果显示 , 马来西亚学 生 的 表 现 低 于 所 有 49 个 参 与 国 家 的 平 均 水 平,并 远远落后于新加坡及其他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平均水平 。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 、俄罗斯莫斯科的高等经济学院和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案 例说明了这些新建大学正面临特殊的挑战 , 即学校没有可供比较的历史记录和信 用来增强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 。 浦项科技大学还面临着地理位置的挑战 , 学校远 离首都首尔 ,而韩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一半以上都集中在首尔 。 尽管如此 , 这 3 所大学利用创新的宣传方式展示它们的卓越表现 ,设法克服这些障碍 ,并且迅速在 各自的国家中成为可供学生选择的顶尖大学 。 例如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招收国 家统一考试的学生的录取平均分数位居俄罗斯联邦大学前三甲 。 尼日利亚的伊巴 丹大学决定采取改革措施 ,如招收研究生多于本科生 ,说明该校希望巩固其研究焦 点并提升研究产出 ,这也是追求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重要特征 。 与此同时 , 新兴的研究型大 学 招 生 的 高 标 准 带 来 了 一 个 普 遍 的 入 学 公 平 问 题 , 对需要收取高昂学费的私立大学尤其如此 。 就学生的社会经济组成而言 , 这 些大学有精英机构之虞 , 除非它们能够实施 “ 不问家境 ” 的招生政策 , 并提供丰厚 的奖学金制度 。 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的平 衡 是 人 才 集 聚 的 重 要 因 素 。 正 如 所 料 , 成 功 的 研 究型大学其研究生比例通常更高 , 因为研究生往往是研究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表 1 1 所示 。 1. 表1 1 研究生的重要性 1. 院 校 研究生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58 浦项科技大学 55 上海交通大学 42 25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续 表) 院 校 研究生 (%) 伊巴丹大学 37 香港科技大学 36 马来亚大学 33 新加坡国立大学 23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15 智利大学 15 蒙特雷科技大学 14 智利天主教大学 13 资料来源 : 数据来自本书的各章节 。 一些研究生比例较小的大 学 正 努 力 提 高 此 比 例 , 如 俄 罗 斯 的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 计划在 10 年内将这个比例提升至 40% ), 再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 马 来 亚 大 学 。 即使在研究生比例很高的学校 , 其研究特性也体现在让本科学生参与研究项目 , 并将其作为正式课程 , 这也体 现 了 顶 尖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卓 越 研 究 者 为 本 科 教 学 作 出的重要贡献 。 最后 , 应该指出的是全球金 融 危 机 对 于 许 多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转 型 国 家 的 研 究 型大学来说可视为积极因 素 。 首 先 , 这 些 大 学 有 机 会 重 新 审 视 其 学 术 模 式 和 财 政模式 , 从而促进学校的创新思维 、 创造力和提高效率的能力 , 因为这些经济紧 迫感可能在资源充足时体 会 不 到 。 其 次 , 在 北 美 和 西 欧 的 高 校 大 幅 削 减 预 算 并 导致学术机构就业机会缺乏的 同 时 , 会 使 得 其 他 地 方 的 高 校 更 易 于 留 住 本 国 的 优秀教师并吸引西方顶尖高校的年轻人才 。 资 源 正如所料 , 案例研究的结果证实 , 新兴的研究型大学需要充足的资源才能取 得快速发展 。 东亚地区的大学案例分析以及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进 行比较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 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生均支出比马来亚大 学高出 2~3 倍 , 这也是前者比后者整体表现更好的原因之一 。 也是因为同样的 原因 , 印度理工学院比印度其他著名公立大学享有更多的特权 。 雄厚的资金不仅在建立一 流 的 设 施 和 相 应 的 基 础 建 设 方 面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59 对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方面显得更为重要 。 附录 1 2 中的比较数据清楚 1. 地显示本书各案例中排名最高 的 几 个 院 校 每 年 的 生 均 支 出 都 是 最 高 的 , 从 新 加 坡国立大学的近 4 万美元至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 7 万美元不等 。 而处于另一端 的大学 , 如智利大学或 俄 罗 斯 高 等 经 济 学 院 , 其 教 学 人 员 资 质 的 提 升 受 经 费 所 限 , 这是它们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 本书所研究的案例中大部 分 是 公 立 大 学 , 他 们 的 经 验 证 实 了 在 当 前 的 环 境 下 , 仅仅依靠私有资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非常困难的 。 但是 , 在一些特殊情况 下 , 利用私有资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仍存在可能性 , 正如本书所阐述的 3 所私立 大学案例所示 , 但理解这些经验需要借助它们特定的背景 。 例如 , 智利的天主教 大学 , 与其他任何的公立大学一样 , 享有公共资金的支持 , 这是它们常规开支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如附录 1 3 所示 , 它每年所接受的政府资金占总收入的百 1. 分比与智利大学相同 , 都 是 11% 。 韩 国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通 过 公 共 补 贴 ( 占 其 年 收 入的 6% ) 来补充从韩国钢铁巨人浦项钢铁公司获得的慷慨捐助 ( 占其年 度 预 算 的34% )。 浦 项 科 技 大 学 每 年 每 名 学 生 的 开 支 大 约 是 7 万 美 元 , 可 与 美 国 常 春 藤盟校相媲美 。 这些盟校都是 不 以 营 利 为 目 的 的 私 立 大 学 , 它 们 通 过 各 种 方 式 获得大量的公共资金 , 如通过研究资助和目标学生资助的形式 , 在许多情况下它 们获得的资金要高于公立 大 学 。 而 墨 西 哥 蒙 特 雷 科 技 大 学 , 除 了 获 得 富 裕 工 业 家的支持外 , 借助联邦政府准 许 运 营 的 人 气 彩 票 和 政 府 对 该 校 研 究 生 的 奖 学 金 资助 , 这所新建的大学一直 享 有 可 观 的 资 助 。 这 些 高 水 平 的 私 立 大 学 中 没 有 一 所是仅仅依靠私有资金来运作的 。 本书中的大多数大学向我 们 展 示 了 其 多 元 化 筹 资 的 成 功 经 验 , 除 了 政 府 的 直接资助外 , 它们还成功调集了其他可观的额外资源 ( 见附录 1 4 1. )。 新 加 坡 国 立大学获得 10 亿美元捐赠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 成功高校所获得的额外资 源部分来自捐赠 , 即便如此 , 一所新的大学也需要时间建立起一个雄厚的校友基 金会 。 其他的外部资源则来 自 大 学 竞 争 性 公 共 研 究 资 助 。 例 如 ,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2009 年所得研究经费的 72% 是通过竞争获得的 。 获得竞争性的 研 究 资 助 确 实 是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菲 利 浦 · 阿 吉 翁 (Phl iippe Agho in) 及其同事在对欧 洲 和 美 国 大 学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后 发 现 , 除 了 所 获 公 共 资 金水平和自主管理程度外 , 竞 争 性 筹 资 机 制 的 发 展 不 足 可 以 用 来 解 释 缘 何 欧 洲 研究型大学在国际排名中表现落后 (Agho i ta ne l.2009)。 同 样 , 欧 洲 研 究 型 大 t 学联盟 ( heLeagu fE eo uo r peRee sac rhUni ver sit y ) 最近发布的一 份 报 告 称 , 欧 洲大陆的大学在创新研究成果 和 服 务 中 缺 乏 相 应 能 力 , 主 要 是 因 为 其 不 合 适 的 26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资助机制 。 欧洲大多数国家的高 校 “ 沉 迷 于 官 僚 式 的 平 均 主 义 ”, 却 不 是 以 卓 越 为标准 、 以竞争形势来分配研究资金 (LERU2010,3)。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 , 一所大 学 在 建 设 初 期 拥 有 足 够 的 资 源 对 其 建 成 一 流 大 学是远远不够的 , 学校必须获得长期的资金资助 。 伊巴丹大学的案例表明 , 在尼 日利亚政治局势恶化的同 时 , 经 济 条 件 和 大 学 现 有 资 源 的 预 算 也 随 之 恶 化 。 同 样 ,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在建立之初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 但在 2007 年的金 融 危 机以后 , 国家无法维持对大学的资助 , 特别是在资本投入方面 。 管 理 本书的这些案例研究分析 了 管 理 有 力 和 管 理 欠 佳 两 种 情 况 , 证 明 适 当 的 监 管框架 、 强有力和鼓舞人心的领导团队 、 充分的管理对研究型大学能否成功起着 重要影响 。 例如 , 如果印度理工 学 院 像 其 他 所 有 公 立 高 校 一 样 受 到 印 度 财 政 体 制和行政监管的限制 , 那么它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高效运作 。 总的来说 , 该校在 校长遴选和学者招聘等方面基本不受政治干扰 。 通过马来亚大学和新加坡 国 立 大 学 之 间 的 对 比 , 可 以 看 出 两 者 在 领 导 方 式 和管理方法上的差异及其 对 大 学 直 接 影 响 的 表 现 上 的 差 异 。 同 样 , 智 利 大 学 作 为一个公立大学实体 , 有碍 于 其 与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进 行 公 平 竞 争 。 尽 管 智 利 天 主教大学与其他一些公立大学一样接受国家的财政资助 , 但它在行政 、 调配和财 务等方面并不受政府的干 预 。 智 利 大 学 权 力 的 过 度 分 散 阻 碍 了 学 校 的 发 展 , 削 弱了大学校长的权力 , 也没有 建 立 外 部 利 益 相 关 者 共 同 参 与 的 董 事 会 以 帮 助 大 学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享有 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 而且 , 如前所述 , 智利天主教大学无疑得益于其私立大 学的地位 , 兼具公立大 学 和 私 立 大 学 的 优 势 , 既 享 有 私 立 大 学 的 灵 活 性 和 独 立 性 , 同时又能像公立大学一样定期获得公共资助 。 书中案例分析了大学自治 的 主 要 方 面 , 包 括 学 校 调 集 各 种 非 公 共 财 政 资 源 的能力 , 为高层次学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的能力 , 以及提升教学内容 、 教学语言和研究重点的国际化程度的能力等 。 香港科技大学的案例研究生动地说明了其领导团队在实现学校快速发展中 的重要性 。 学校的资助者在建校之初就特意聘请富有经验的海外华人担任大学 校长 , 这无疑是香港科技大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 同样 , 蒙特雷科技大学也得 益于发展方针和管理上的稳定性 , 学校的创始人在建校后的 30 年一直担任理事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61 会主席 , 并且在过去的 20 年中学校也一直由同一位校长领导 。 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方法之一就是向学校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阐明学校的美好 愿景 。 要吸引和激励优秀的学者 , 光有丰厚的薪水是不够的 , 还要让教师感到自 己是学校发展重大方案中的一 员 , 从 而 确 保 他 们 能 够 全 心 全 意 地 支 持 学 校 的 建 设和复兴 。 香港科技大学首任 校 长 在 评 价 他 们 的 教 师 质 量 和 教 师 动 机 时 说 道 : “ 他们 ( 教师 ) 有 天 赋 , 他 们 有 能 力 , 但 最 后 把 他 们 指 引 到 这 里 来 的 却 是 他 们 的 心 。” 同样 , 浦项科技大学成立之初 , 其领导人独具智慧 , 仔细研究了几年前 刚 在 韩国建成的一所新大学的艰难历程 ,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 最后 , 一方面通过智利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比较 , 另一方面通过马来亚 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比较 , 同 时 印 证 了 大 学 具 备 3 个 因 素 的 重 要 性 : 人 才 汇聚 、 资源丰富和管理规范 , 这些因素一起决定了研究型大学的表现 。 发 展 路 径 本书所探讨的案例中 , 既包括历史悠久的传统高校 , 它们已经或正在努力提 高自身的质量和成效 , 同时也包括新建大学 , 它们怀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 壮志 。 根据上海交通大 学 的 “ 世 界 大 学 学 术 排 名 ” 和 英 国 《 泰 晤 士 高 等 教 育 》 排 名 , 本书中有 4 所大学最为成功 , 即印度理工学院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中国香港科 技大学和韩国浦项科技大 学 , 而 且 它 们 都 是 历 史 相 对 较 短 的 大 学 。 其 发 展 轨 迹 似能说明通过创建新 的 研 究 型 大 学 比 提 升 现 有 的 大 学 更 容 易 在 学 术 上 取 得 成 就 。 在新建大学创立一个管理 框 架 远 比 改 变 大 学 现 有 的 运 作 模 式 来 得 简 单 , 正 如马来西亚的大学案例所示 。 白杰瑞在香港科技大学案例的开篇写道 : 伟业建成非一日之功 。 他强调了 一个重要的事实 : 建设世界一 流 大 学 是 一 个 漫 长 而 复 杂 的 过 程 , 需 要 几 十 年 的 持续决心和努力 。 例如 , 印度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花了 50 年时间才建成 目前 的 水 平 。 由 此 可 见 , 智 利 天 主 教 大 学 长 远 计 划 (“2038 愿 景 规 划 ”, 即 Hoi rzon2038)可能远比尼日利亚在2020年建成20所进入全球排名榜单大学 的目标更加切合实际 。 香港科技大学也许是本书 探 讨 的 所 有 案 例 中 发 展 最 快 的 一 所 , 因 为 它 一 开 始就把有利因素进行了完 美 而 又 独 特 的 组 合 , 这 些 组 合 可 能 难 以 效 仿 。 在 香 港 回归中国并实施转型的关键时刻 , 创建一所新的大学得益于多个方面 , 包括明确 的目标 、 强有力的领导 、 杰出的学术团队 、 新颖的教育模式 、 丰富的资源 , 以 及 合 理有力的治理和管理架构等 。 从 长 远 来 看 , 这 种 “ 完 美 的 星 空 联 盟 ” 组 合 是 难 以 262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复制的 , 更不用说要长期维持这样的组合 。 c 本研究中的案例也呈现了高校加快发展 (ace lea rti n a gfco trs)的 几 个 因 素, 能对高校追求卓越发挥积极作用 。 首先 , 依托众多的海外侨民 , 特别是在新建大 学之时 。 如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及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招聘了大批的海外学者回到 自己的国度 , 这是快速提升大学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 其次 , 将英语作为学校的 主要语言 , 这能大大提高学校吸引海外优秀学者的能力 ,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已经 达成此目的 。 第三 , 重点发展 优 势 领 域 , 如 理 科 与 工 科 , 这 是 实 现 更 快 发 展 的 又 一捷径 。 第四 , 通过基准引导 学 校 的 自 身 提 升 , 如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 首 先 在 制 订 战 略计划时以中国的顶尖大学为参照基准 , 然后再以国外的一流大学为参照基准 。 加快大学发展的第五个方式是引进重要课程和进行教学创新 。 如香港科技 大学是香港的第一所美国式大学 , 与当地其他以英国模式为主的大学截然不同 。 高等经济学院是俄罗斯第一所 将 研 究 融 入 教 学 课 程 的 大 学 , 同 时 还 建 立 了 数 字 图书馆以支持大学发展 。 这些创新的特点 , 作为部分后发优势 , 缘于新的大学要 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宁可 “ 冒险 ” 来 选 择 “ 未 知 的 ” 项 目 而 不 去 选 择 现 有 大 学 。 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表明 , 新 的 大 学 可 以 通 过 高 度 创 新 的 学 术 模 式 来 吸 引 一 流 的教师和学生 , 尽管该模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极其相似 。 最后一点值得强调的是 , 那些在 “ 卓越之路 ” 上取得成功的大学必须时刻保 持警醒 , 并具有紧迫 感 , 从 而 避 免 自 满 。 这 就 意 味 着 要 不 断 进 行 自 我 监 督 与 评 估 , 找出现有的困难或挑战 , 并 迅 速 采 取 应 对 措 施 。 例 如 , 在 竞 争 日 益 激 烈 的 学 术劳动力市场下 , 印度理工 学 院 面 临 着 留 住 优 秀 学 术 人 员 的 挑 战 。 而 韩 国 浦 项 科技大学的案例则表明当教师 有 在 顶 级 期 刊 发 表 论 文 的 压 力 时 , 要 想 将 科 研 融 入本科教育课程就成了重大挑战 。 新兴的研究型大学也面临着关于入学公平的各种挑战 。 加强 “ 不问家境 ” 的 招生制度需要大量的财政资源 。 强制实施的平权法案可能影响择优录取政策的 实施 。 高度竞争的招生程序 , 包括孤注一掷式的招生考试 , 可能引发家教等课外 辅导大行其道 , 而这显然对富裕家庭的学生有利 。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不可能在真空下运作 。 贯穿本书所有案例研究的共同主 线之一 , 即为了理解大学的得失成败 , 只分析大学的内部事务是远远不够的 。 除 c 非考虑了 “ 生态系统 ”(eosys tem) 中 的 各 种 因 素 , 也 就 是 高 校 形 成 发 展 的 环 境 ,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63 这样的分析才完整 。 根 据 不 同 的 情 况 , 这 些 因 素 可 能 促 进 或 制 约 大 学 的 发 展 。 香港科技大学的创建与香港行政特区主权从英国移交回中国后新的领导层实施 的宏伟计划非常契合 。 新大学 受 益 于 良 好 的 管 理 结 构 、 充 分 的 学 术 自 由 和 大 量 的公共资金 。 智利大学的情况却与此相反 : 国家没有为高等教育制定明确的目 标 、 教育部领导乏力 、 公立大学缺乏现代的管理结构 、 国家对重点研究型大学的 财政支持不足 , 以上原因都导致了智利大学表现平平 。 如图 1 1 所示 , 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图1 1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如何影响研究型大学表现的示意图 1. 资料来源 : 贾米尔 · 萨尔米 (JamlS i l ami) 编制 。 ● 宏观环境 : 国 家 整 体 的 政 治 、 经 济 状 况 , 以 及 法 律 和 基 本 自 由 的 保 障 。 这些基本特征主要影响高校的治理 ( 高校领导团队的任命 )、 财政资源水 平 、 学术自由和自然环境的安全问题 ; ● 国家 层 面 的 领 导 :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愿 景 和 战 略 规 划 , 以 及 改 革 的 执 行力 ; ● 治理与管理架构 : 国家和学校层面的管理结构和管理过程 , 决定了高等 教育机构所享有的自主权及其问责机制 , 尤其会影响到新兴的研究型大 26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实践 ; ● 质量保证体系 : 建立评价和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机制与措施 ; ● 财政资源 : 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资源数量 ( 调动公共和私人资源 ), 及政 府对高校的资源分配机制 ; ● 信息机制 : 建立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和桥梁 , 整合高等教育体系中各 类机构的途径和过程 , 这些都将影响高校新生的特点及其学业表现 ; ● 地理位置 : 高校所处地理 环 境 中 的 经 济 、 社 会 和 文 化 特 征 , 以 及 基 础 设 施等因素都将影响其吸引优秀教师与学生的能力 ; ● 通信和数字基础设施 : 利 用 宽 带 连 接 和 客 户 终 端 等 数 字 技 术 与 通 信 设 施 ,推 动 学 校 教 育 、 科 研 和 管 理 服 务 等 活 动 以 高 效 、 可 靠 和 经 济 的 方 式 进行 。 书中案例表明高等教育生 态 系 统 会 影 响 大 学 个 体 的 表 现 。 首 先 , 第 一 个 结 论是 , 高效的大学运行机制的特点是大学在以上几个方面高度共同发展 , 这一点 在中国香港 、 新加坡和韩国的案例中得以充分说明 。 如果在大学运行中 , 缺乏其 中的几个因素或是缺乏这几个 方 面 的 共 同 发 展 , 可 能 会 制 约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持 续 发展的能力 。 例如 , 在尼日利亚的案例中 , 军政独裁年代其管理状况的不断恶化 对伊巴丹大学的财政状况 造 成 了 直 接 不 利 的 影 响 。 此 外 , 尼 日 利 亚 当 前 仍 然 面 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 题 , 如 果 不 能 够 有 效 解 决 资 源 缺 乏 和 大 学 系 统 的 网络资源有限等问题 , 尼日利亚能否达成其 2020 年建成 20 所世界一流大 学 的 目标就非常值得怀疑 。 第二个重要结论是 , 在建设 研 究 型 大 学 时 , 有 的 因 素 是 必 要 条 件 , 而 有 的 因 素虽紧密相关 , 但并非必不可少 。 管理框架和财政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 如前 所述 , 它们制约着研究型大 学 的 自 治 程 度 。 这 些 因 素 影 响 大 学 招 聘 和 保 留 顶 尖 教师以及调集资金的能力 , 也影响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 , 包 括科研中日益重要的数字技术与通信设施 。 其他有如民主与法治水平 、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未来愿景 、 衔接机制和学校的 地理位置等因素 , 当然也很 重 要 。 然 而 , 我 们 不 禁 要 问 , 如 果 没 有 这 些 支 持 性 因 素 , 研究性大学能否取得成功 ; 或是否这些因素代表了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 薄弱环节 ? 中国的案例是这一困境很好的例证 。 中国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来提升顶尖大学水平的国 家之一 ( 如 “211 工程 ” 和 “985 工 程 ”)。 中 国 大 学 在 “ 世 界 大 学 学 术 排 名 ” 中 迅 速 崛起 表 明 中 国 所 做 的 努 力 是 成 功 的 。 2003 年,中 国 只 有 14所大学进入首次发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65 布的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前 500 名的榜单 ; 到 2009 年 , 已经增至 24 所 。 世界上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取得过 如 此 巨 大 的 进 步 。 为 了 促 进 大 学 的 发 展 , 中 国 在 增 加 经费投入的同时 , 赋予了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 然而 , 总体上严格的政治控制必将 制约和阻碍大学的充分发展 。 第一个压力因素源于中国大学双重管理结构的特征 。 尽管大学校长是学校 的正式负责人 , 实际上校长与党委书记共同任命高层学术和行政人员 , 校委会主 席通常由党委书记兼任 。 当校长和书记意见一致时 , 这种模式不成问题 。 但是 , 仍有可能影响校长完 全 自 主 地 领 导 和 管 理 学 校 的 能 力 。 北 京 生 命 科 学 研 究 所 (Nai tonl a I n t siu ttefo rBo iloi gclS a i cene cs)发 表 在 同 行 评 审 的 国 际 期 刊 上 的 论 文占全国所发同类论文的一半 , 其 成 功 部 分 是 因 为 它 是 中 国 唯 一 一 个 不 设 党 委 书记的科研机构 (Pomfe rt2010)。 第二个潜在的压力因素为 学 术 自 由 。 对 硬 科 学 来 说 , 缺 少 学 术 自 由 不 是 重 要的制约因素 , 但是对互联网的控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 ;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 , 缺 少学术自由毫无疑问会影 响 社 会 科 学 家 对 政 治 敏 感 问 题 进 行 科 学 探 索 。 最 后 , 当大学需要为本地学生留有一 定 入 学 配 额 时 , 地 方 政 府 施 加 的 压 力 可 能 会 破 坏 择优录取的招生程序 。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 学校每年招收的本科学生中 , 上海 地区的生源必须占到 35% 以上 。 一般而言 , 国家法治 、 政局稳 定 和 对 基 本 自 由 权 力 的 尊 重 , 是 高 水 平 大 学 政 治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 对这些民主生活基本原则的侵犯必将有损学术环境的 蓬勃发展 。 例如 , 尼日利亚政府已向一组特选的联邦大学提供大量的额外资金 , 但是宗派主义 、 叛乱暴力以及 在 其 几 个 州 缺 乏 安 全 保 护 机 制 等 因 素 无 疑 对 联 邦 政府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构成威胁 。 如在 2010 年 3 月初 , 数百人在高原州 惨遭屠杀 , 唤起了人们对国 家 形 象 等 问 题 的 关 注 。 国 家 理 应 是 拥 有 不 同 信 仰 的 民众和平共处 、 求同存异之所在 (Dc ikson& Abubakr2 a 010)。 马来西亚同样积极寻求将其顶尖大学发展为旗舰大学 。 但最近令人不安的 政局态势 , 从烧毁教堂到对公共场所喝啤酒的女人进行鞭打 , 这些都给国家的形 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 因 为 一 个 开 放 、 宽 容 的 社 会 应 该 支 持 言 论 自 由 和 政 教 分 离 t (SaMar ia2010)。 即使是美国 , 一个长期拥有民主传统的国家 , 也没能免除其对自由运动的限 制以及对学术 自 由 的 威 胁 , 这 些 也 对 美 国 的 精 英 大 学 产 生 了 负 面 的 影 响 。 从 2001年9月11 日开始实施的严格签证政策使得许多国际研究生无法 返 回 美 国 完成学业 , 阻止了来自其他 国 家 的 博 士 新 生 进 入 美 国 大 学 学 习 。 一 些 进 行 中 东 266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学术研究的教师也受到严重干扰 (Coe2 l 010)。 至于国家层面的领导 , 显然 当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作 用 被 纳 入 国 家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愿景时 , 这些学校更容易得到快 速 发 展 。 这 已 在 印 度 和 中 国 ( 包 括 内 地 和 香 港 ) 得到验证 。 但是仅靠大学层面的计划而未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愿景的也可能 取得成功 , 如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与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案例 。 地理位置是加快或阻碍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另一个因素 。 中国香港充满活力 的经济社会条件为吸引顶尖学者和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环境 。 新加坡处于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 与此相反 ,位于艰苦地区的城市 ,无 论是由其气候还是政治氛围所致 ,对于引进和保留优秀教师与学生都要困难得多 。 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所有因素中 , 质量认证或许是唯一可以在必要时超出 国界的因素 。 在国内缺少认证体系的情况下 ,为了提升课程质量 ,智利天主教大学 和蒙特雷科学技术大学努力为它们的许多专业项目寻求国际认可 , 从而增强其学 术地位 。 事实上 ,这所墨西哥的大学是首例接受美国认证的非美国大学 。 踏出国 门寻求国外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大大提升了拉丁美洲这两所大学的品质和威信 。 结 论 通过对 11 个大学发展轨迹 的 案 例 分 析 , 本 书 为 我 们 展 示 了 这 些 大 学 , 无 论 是选择 “ 择优式 ” 还是 “ 新建式 ” 策 略 , 都 力 争 成 为 世 界 一 流 研 究 型 大 学 所 经 历 的 复杂的转型过程 , 并提供了宝贵经验 。 有了适当的领导和愿景 , 现有研究型大学 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可以得 到 大 幅 提 升 。 或 者 , 新 建 的 大 学 自 建 校 之 初 若 能 充 分 整合人才 、 资源和管理 , 它就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内发展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 总的来说 , 尽管本书所回顾的 大 学 案 例 样 本 太 小 而 不 能 得 出 一 个 充 分 完 整 的 结 论 , 但是这些个案研究似乎可以说明创建新的大学是相对快捷和有效的方式 。 然而 ,新建研究型大学确实面临许多特殊的挑战 。 为了能够吸引顶尖教师和 优秀学生 ,它们需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 从而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现有学校 , 成为令 人信服的选择 。 通过设置利基项目似乎更容易地实现这一目标 ,如印度理工学院 、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和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等案例所示 。 我们可从非洲 的 案 例 中 吸 取 许 多 宝 贵 的 经 验 。 非 洲 的 案 例 严 厉 地 警 告 我 们 ,成功是很脆弱的 , 如 果 基 本 的 有 利 条 件 消 失 了 , 就 很 容 易 发 生 致 命 的 危 险 。 这些在描述研究型大学或任何一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生态系统时所提到的条 件 , 需要大学不断努力争取 , 并且时刻铭记 。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67 本书所有案例的研究都证实了维持概念框架中所提出的 3 个关键因素的重 要性 , 即人才汇聚 、 资源丰富 与 管 理 规 范 。 然 而 , 对 于 择 优 建 设 现 有 大 学 , 领 导 、 治理和管理似乎是这 3 个整体要素中最重要的 , 因为它们会推动一个重大改进的 良性循环 。 事实上 ,有远见的领导 、适当的治理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额外资源的产 生和管理 ,从而支持世界一流的教授和研究团队的建立 ,并吸引到优秀的学生 。 在 《 从优秀到卓越 》(FromGoo oG dt ret) 中 , 柯林斯 ( a JimCol lins)(2001) 颇 有见解地探讨了一些取得非凡成就的公司案例 。 他研究了那些领导公司取得成 功并发挥催化作用的领导人的特点 。 虽然界定高等教育机构成功的相应指标比 界定公司更难 , 因为公司的 成 绩 可 用 收 入 和 利 润 来 衡 量 。 但 大 学 领 导 是 一 个 有 助于理解学术界的变革动 态 与 进 展 的 领 域 , 因 而 值 得 深 入 研 究 。 本 书 的 个 案 研 究明确地支持这一观点 , 即杰出的领导者处于新兴研究型大学成功的核心地位 , 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为学校的 未 来 制 定 一 个 鼓 舞 人 心 的 目 标 愿 景 , 并 且 采 取 有 效措施 , 全力支持学者和行政人员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 通过这些案例研究得出的 一 个 重 要 新 发 现 是 , 研 究 型 大 学 在 追 求 世 界 一 流 地位时应该考虑其所处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 本章所阐述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包括了不同特征 , 都对研究 型 大 学 追 求 卓 越 取 得 成 功 产 生 了 重 要 影 响 。 这 些 特 征包括 : 宏观经济与政治局势 、 大 学 治 理 因 素 、 资 源 的 调 集 与 分 配 、 学 校 的 地 理 位置和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等 。 最后 , 即使是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也面临着一项挑战 , 即如何在培养学生进行 科学探索所需的技术能力和严谨的方法论与塑造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需的社 会伦理价值观两者之间取 得 平 衡 。 本 书 的 若 干 案 例 研 究 , 尤 其 是 中 国 香 港 科 技 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案例 , 均 阐 述 了 大 学 课 程 需 要 融 合 有 效 的 科 学 训 练 和 深刻的人文信念这一理念 。 诚如印度奥利萨邦一所新建大学的创立者印度大师 古儒吉 (SiS r iR r av iShankr a ) 所言 :“ 只有能够滋养内在美德的教育才能传递真 正的智慧 。”(SiS r r iUnv ier siy2 t 010) 参考文献 Agho in, P., M.Dewat ripont, C. Hoxby, A. Ma- sCoe lll, and A.Sai pr.2009.The govr enanea c ndpe rfr o manc eo e frse archui nvr est iis e :Evd ienef c o r mEuo r pean h dt S eU. . Nai tona lBue rauo fEconomi cRee sar ch.Wok ringpape r ,no.14851, Api rl. At lba ch, Phl iip.G.2004.Th o ecssa t ndbene fiso t fwol rdc -ls asun ivr esi tis e .Academe (Jn a u ary Fer bur ay).ht tp: //ww a w.aup.o rg /AAUP/ CMS_T e mpa lte s /Aca demeTempa lte s/ 268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AcademeAri tcl e a .spx? NRMODE=P/ www. aaup.r og(ac ces sedApr il10, 2006). ———.2006.Thed ilemmaso f r ankn ig. Int ernai tonalHighrE e duc ato in, no.42: 2 3. Coe l ,J.R.2010.Th r egea tAmei rcanui nvr est iy t :I i srs op et e r-emn iene c t ,isini dspens a l be nt aiona l o rle,whyitmutb s r epoe tct ed.NewYor k :Pul bicAf fai rs. Col lins a ,J mesCha rls e .2001.Fromgoo og dt e rat: Wh o ys m o ec mpai nesmaket h e elap— an t dohr esdo’ nt.NewYok: H r ar p e rBui sne ss. Dx ion, R.,andA.Abubaka r .2010.Sur vivos r :Ni ger ia t natc aksp lanned.Was hingo tnPot, s Mac rh9. Hae zlkon r ,El len.2008.Ler ann i o gt l ivewt i e hlagust e ab lesandr ankn ig:Theexpr eieneo c f n isi ttt uiona l e lade rs.HighrE e dua cti onPol icy21(2): 193 216. Leagu fE eo uo r pa e nRes ear chUni ves rit ies.2010.Uni ver sit ies e ,rse archandt h i e“ nnova tion ui non.”Advi cePaperno.5, Oco t br e . LERU. SeeLeagu fE eo uo r pa e nRes eac rhUnv ier sii tes. Nl iand,J.2000.Thechl alengeo fbi uli dngwol r l dcasu s i nve rst iisi e nt h eAsa i e nrgi on. t htp: //ww o w.nl ineoi pni on.c o m. a v u/ i e a w.sp r ?ati cle=997(ac ces sedApr il10, 2006). ———.2007.Thechl alengeo fbi uli dngwor ld- cla ssui nve rst iie s .InThewol rd- cls asuni ves rit y andrank ing:Aimin e gbyonds tau ts, ed.J.Sad lakand C.L iu,61 71.Buchr aes t : UNESCO CEPES. Pomfr et,J.201 C 0. i hnapusi hn h gt eenvl eopeo c nsiene c ,an o ds met ime t sehc is.Wah singo tn Pot, J s une2 e 8, sc.A. Sl ami, J.2009.Thechal lengeo s fetal bih sing wol rdc -ls asuni ves rii tes:Dir eci tosi n n dee vlopmet.W n asi hngo t n,DC: Wor ldBank.ht tp: // p r otl a u .ne sco.o r e g/ duc ato i e n/ n/ i fle s/55825/ 1 2017990845Sl ami. pd S f/ l ami. pdf. Sl ami,J.,and A.Sr aoyan.200 L 7. a eguet abe l sp sa o lic n yisr tumen ts: Use sandmi sus es. HighrE e dua cto inManagemeta n ndPoi lcy19(2): 31 68. Smoe lnt seva, A.201 ns 0.I a erchf or wol rd- cls asui nvr est iie s : Th a ecseo fRus sia. It nernat ionalHighe rEduc ato in, no.58: 20 22. Si r SiU r nv ies rit ySr tae tgi cPa ln.2010.Unpubl isheddocumet n . t SaMai ra, S.2010.Academc isfa erfr o h teft uueo r fIl sam. Fre eMal a s yiaToday, May28. t htp: //ww f w.re e mal ays iao tday.c o f m/ mt -enl gish/ n ews/ g enr ea 6 l/ 12- 5aa cdemi cs- fer a-f or- h t - eft uur e-f o-s ilam(ac ces sedJune4, 2010). Wl idavsky, B.2010.Th r egea tbr ai a nrce:Ho l wgoblu a n ivr esi tisa e er r s ehai pn h gt ewor ld. Pi rne cton,NJ:Pi rnc etonUnv i .Pe rss. Yusf u , S.(2011) .“FromTechnl ooi gclC a at ch-u oI pt nnova tion:TheFuu treo fChn ia’ sGDP Growth” .Wasi hngt o nD h C: t eWor ldBank.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69 附录 1 1 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 1. 排 名 院 校 建 校 时 间 1 哈佛大学 ( 美国 ) 1636年 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1869年 3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1891年 4 麻省理工学院 ( 美国 ) 1865年 5 剑桥大学 ( 英国 ) 1209年 6 加州理工学院 ( 美国 ) 1891年 7 普林斯顿大学 ( 美国 ) 1746年 8 哥伦比亚大学 ( 美国 ) 1754年 9 芝加哥大学 ( 美国 ) 1891年 10 牛津大学 ( 英国 ) 1096年 t 资 料 来 源: htp: //ww i w.no fpe lae s . com/ ipa /A0193904.html; www.ucbe rke ley.c o m; www. uci hcago.edu。 附录 1 2 各院校的主要特点 1. 院校 学生人数 直接公共 捐赠 年度预算 生均支出 生师比 (创办年份 ) (研究生 ) 拨款份额 (美元 ) (美元 ) (美元 ) 伊巴丹大学 1 9521 16∶1 85% 20万 467万 2390 (1962年) (7382 ) 上海交通大学 43000 15∶1 40% 1200万 7000万 16300 (1896年) (14000) 浦项科技大学 3100 6∶1 15% 20亿 2. 2亿 70000 (1987年) (1700) 智利大学 3 0702 1 9.5∶1 11% 0 5. 2亿 17000 (1842年) (4569 ) 智利天主教大学 2 2035 8∶1 11% 0 4. 53亿 20500 (1888年) (2806 ) 印度理工学院 28000 6∶1~ I ( 第一所 IT 于1950年 70% 0 2 1.3亿 4400 (12000) 8∶1 在克勒格布尔成立 ) 270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续 表) 院校 学生人数 直接公共 捐赠 年度预算 生均支出 生师比 (创办年份 ) (研究生 ) 拨款份额 (美元 ) (美元 ) (美元 ) 香港科技大学 9271 19∶1* 63% 250000 6 2.7亿 28850 (1991年) (3302) 马来亚大学 2 6963 12∶1 60% 0 2. 72亿 14000 (1949年) (8900 ) 新加坡国立大学 2 7396 1 4∶1 4. 58% 10亿 1 7亿 3. 39000 (1980年) (6300 ) 蒙特雷科技大学 2 5705 蒙特雷分校 12. 2∶1 0 10亿 1 5亿 1. 10200 (3600 ) (1943年)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1 6000 无信息 33% 0 4550万 2843 (1992年) (2400 ) * 最近引进大 量 的 非 正 规 教 师 (no- nregua l a rfcl uty)来应对新增项目的多样性使生师比从原来的 15∶1变成 14∶1。 附录 1 3 各院校战略方法的关键要素 1. 直接公共 创建一流 院 校 公立/私立 自主权 招生 资金来源 大学的方式 伊巴丹大学 公立 89% 低 选拔 择优式 上海交通大学 公立 40% 中 选拔 择优式 浦项科技大学 私立 15% 高 严格选拔 新建式 智利大学 公立 11% 中 严格选拔 择优式 智利天主教大学 私立 11% 高 严格选拔 择优式 印度理工学院 公立 70% 中 严格选拔 新建式 香港科技大学 公立 63% 高 选拔 新建式 马来亚大学 公立 73% 低 选拔 择优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 公立 58% 高 选拔 新建式 蒙特雷科技大学 私立 0 高 严格选拔 择优式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公立 33% 高 选拔 新建式 第十一章 追求学术卓越之路 :经验与教训 271 附录 1 4 各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 1. 捐赠收入 、彩 竞争性研究 咨询 、培训等 院 校 政府预算 学费 票、企业资助 经费 合同收入 伊巴丹大学 85% 1% 1% 2% 10% 上海交通大学 40% 10% 5% 15% 30% 浦项科技大学 6% 7% 34% 47% 6% 智利大学 11% n.a. n.a. n.a. n.a. 智利天主教大学 11% n.a. n.a. n.a. n.a. 印度理工学院 70% 5% 5% 5% 10% 香港科技大学 63% 18% 6% 10% 3% 马来亚大学 73% 11% 10% 0 6% 新加坡国立大学 58% n.a. n.a. n.a. n.a. 蒙特雷科技大学 0% 77% 13% 3% 7%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52% 25% 3% 10% 10% 注: n.a.= 无法获取该信息 。 作 者 简 介 菲利普 · 阿特巴 赫 (Phl iip G.Al tbach) 美 国 波 士 顿 学 院 终 身 教 授、教 育 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 、2004~2006 年度富布赖特新世纪学者 项 目 的 杰 出 带头人和卡内 基 教 学 促 进 基 金 会 的 高 级 顾 问 。 著 有 《 高 等 教 育 变 革 的 国 际 趋 势 》、《 比较高等教育 》、《 美国学生的政治运动 》 等 , 合作主编 《 国际高等教育手册 》 以及新近出版了 《 世界一流大学 : 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 》。 阿特巴赫在芝加哥 大学先后获得学士 、 硕士和博士学位 。 曾于美国哈佛大学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分校和纽约州立大学布法 罗 分 校 任 教 。 为 法 国 巴 黎 政 治 大 学 、 印 度 孟 买 大 学 的 访问学者和中国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 。 安德烈斯 · 贝 纳 斯 科 尼 (And췍 rsBernac soi n ) 智利安德烈斯·贝洛大学 (Unv ier sidadAnd췍 rsBe llo) 的副教授及研究生项目的副主任 。 他的主要研究领 域为高等教育社会学 , 涉及高等教育法 、 大学治理 、 学术职业发展和高等教育私 有化等领域 , 关注的范围主要为 拉 美 地 区 。 研 究 成 果 发 表 在 《 高 等 教 育 》、《 比 较 教育评论 》、《 教育政策杂志 》 和 《 泛美研究与世界事务杂志 》 等学术期刊 。 作为一 名实习律师 , 贝纳斯科尼先后 获 得 哈 佛 大 学 公 共 政 策 硕 士 学 位 和 波 士 顿 大 学 组 织社会学博士学位 。 I 伊萨克 · 弗劳明 ( a s kFroumin) 世界银行驻莫斯科代表处的资 深 教 育 专 家 。 弗劳明在世界银行的工作涉及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阿富汗 、 尼泊尔 、 土库曼斯坦和印度等国的项目 。 自 2008 年 3 月 , 弗劳明还担任莫斯科高级经济 学院战略发展顾问 , 指导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和教育研究项目 。 纳拉亚那 · 贾 亚 拉 姆 (Naa ryan a aJya ram) 方 法 论 教 授、印 度 孟 买 塔 塔 社 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 班加罗尔社会与经济改革研究所主任 。 贾亚拉姆为 《 社会学 作 者 简 介 273 学报 》(Soi coo lgi calBul lei tn) 的执行主编 , 其研究 广 泛 涉 猎 印 度 高 等 教 育 的 诸 多 问题 。 刘念才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 、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任 。 获中国兰州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 加拿大女王大学高分子材料硕士和博士学位 。 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一流 大 学 、 科 学 政 策 和 大 学 战 略 规 划 。 在 中 文 和 英 文 学 术 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其研究团队在网上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引起了世界各 地的广泛关注 。 弗朗西斯科 · 马莫雷侯 (Franc iscoMarmol ejo) 北美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的 执行主任 、 美国亚利桑那大 学 负 责 西 半 球 项 目 的 副 校 长 。 此 前 为 美 国 马 萨 诸 塞 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美国 教 育 委 员 会 成 员 、 墨 西 哥 美 洲 大 学 学 术 副 校 长 。 马 莫 雷侯是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负责欧洲 、 拉美 、 非洲和亚洲高等教育评估的同行评 审小组成员 。 在美国亚利桑那 大 学 , 马 莫 雷 侯 任 拉 美 研 究 中 心 教 员 和 高 等 教 育 研究中心研究员 。 彼得 · 马特鲁 (Pt eerMat eru) 世 界 银 行 华 盛 顿 总 部 资 深 教 育 专 家,其 主 要研究领域是高等教育和 技 能 发 展 。 在 加 入 世 界 银 行 以 前 , 马 特 鲁 博 士 是 坦 桑 t 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 ( heUnv ier sit yofDar esSl aaam) 电气工程教授 , 曾先后 担任工程学院院长 、 研究生项目主任 。 马特鲁获工程和教育双硕士学位 。 赫纳 · 玛克赫吉 (HenaMukhe rje e ) 先 后 获 得 新 加 坡 大 学 荣 誉 文 学 学 士、 马来亚大学教育文凭和教育硕士 、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博士学位 ( 富布赖特学者 )。 她以首席教育专家的身份从世界银行退休 , 一直负责南亚和东亚 , 尤其是中国的 基础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 发 展 项 目 管 理 。 在 加 入 世 界 银 行 以 前 , 她 是 英 国 伦 敦 英联邦秘书处教育项目主管 , 主要负责英联邦国家的企业培训 、 教师教育和高等 教育 。 此前 , 她曾是吉隆坡马 来 亚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副 教 授 、 社 会 基 础 系 创 系 主 任 。 目前玛克赫吉继续担 任 世 界 银 行 顾 问 , 参 与 南 亚 和 东 亚 的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项 目 。 玛克赫吉原为新加坡国籍 , 现已加入马来西亚国籍 。 派 · 奥班亚 (PiO a banya) 于1971~1986年在母校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 担任教师 。 1979 年被任命为教育学全职教授 ,1980~1983 年任该校教育研究所 274 世界一流大学 :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 主任 。 在国际活动方面 ,1986~1988年任世界教师专业组织联合会(theWol rd Cone fde rai to fO no rgai nzt aion ft so heTea c h ingPrf oes sion) 教 育 项 目 的 主 管 。 随后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 , 任教非洲地区办公室副主任 。 白杰瑞 (Gea rrdA.Pos til gione)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社会科学 教授 、 系主任 , 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中心主任 。 其研究成果包括 100 多篇期刊 论文或著作章节和 10 本专著 。 他曾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基金会 , 包括美国卡内 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等在香港设 立 的 学 术 职 业 项 目 中 担 任 组 织 和 项 目 顾 问 , 并 在 福特基金会 ( 北京 ) 担任一年的 高 级 顾 问 , 帮 助 建 立 中 国 教 育 改 革 和 文 化 创 新 拨 款框架 。 李秉植 (ByungShi kRhee) 韩 国 首 尔 延 世 大 学 的 高 等 教 育 助 理 教 授。 他 曾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访问学者 。 曾担任韩国总统教 育创新委员会和教育科技部教育政策委员会的咨询顾问 。 他于美国密歇根大学 取得高等教育博士学位 。 佩特拉 · 莱赫提 (Per taRi ghe tti) 世界银行非洲教育组的教育顾问 。 目前 负责世界银行非洲高等教 育 项 目 , 领 导 加 纳 技 术 工 程 项 目 的 信 息 通 信 技 术 。 她 获得了美国 约 翰 霍 普 金 斯 大 学 高 级 国 际 研 究 院 的 国 际 关 系 和 经 济 学 研 究 生 文凭 。 贾米尔 · 萨尔米 (JamlS i l ami) 摩洛哥教育经济学家及世界银行高等教育 主管 。 他是世界银行高等教育战略报告 《 构建知识社会 : 高等教育的新挑战 》 的 主要作者 。 近 17 年来 , 萨尔米 为 欧 洲 、 亚 洲 、 非 洲 和 南 美 洲 60多个国家的政府 提供了高等教育 改 革 的 政 策 咨 询 。 萨 尔 米 是 联 合 国 国 际 教 育 规 划 研 究 所 (the n Itr ent aionl a n I s tiu ttefrE o duc ato inlP a a lnnn i g)、 英 国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基 金 会 国 际顾问委员会 (theUK Leade rsh ipFoundt aio o nfrHighe rEduc ato in)、 经 合 组 织学术期刊 《 高等教育 管 理 和 政 策 》 编 委 会 等 组 织 的 重 要 成 员 。 萨 尔 米 于 2009 年 2 月出版新作 《 世界一流大学 : 挑战与途径 》。 王 琪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她从英国巴斯大学先 后获教育硕士 ( 国际教育 ) 学 位 和 博 士 学 位 。 其 研 究 方 向 为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建 设 、 作 者 简 介 275 终身教育 、 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 。 王庆辉是上海交通大学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他 曾 于 2009年9月 至2010 年 8 月在美国波士顿 学 院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中 心 访 学 。 研 究 方 向 为 研 究 型 大学系主任及世界一流大学建 设 。 曾 参 与 中 国 教 育 部 科 技 委 重 大 专 项 《 面 向 创 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军人才成长研究 》, 撰写了其中的一个章节 。 黄金宝 (PohKamWong)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与创业研究中心主 任 , 同时兼任新加坡国 立 大 学 李 光 耀 公 共 政 策 学 院 和 工 程 学 院 的 教 授 ( 礼 任 )。 他分别从麻省理工学 院 获 得 了 两 个 理 学 学 士 学 位 、 理 学 硕 士 学 位 和 博 士 学 位 。 他在 《 组织科学 》、《 企业创业学杂志 》、《 创 业 理 论 与 实 践 》、《 研 究 政 策 》、《 管 理 学 报 》 和 《 科学计量学 》 等国际知 名 期 刊 发 表 论 文 多 篇 , 研 究 领 域 包 括 创 新 管 理 、 技 术创业和科技政策等 。 他为世 界 银 行 等 国 际 机 构 、 新 加 坡 主 要 政 府 机 构 和 亚 洲 的许多高科技公司担任顾问 。 他曾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于加州大学伯克 利分校访学 。 因为对新加坡教育的贡献 ,2005 年获得新加坡政府授 予 的 公 共 管 理铜质奖章 。